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二)
【数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5.2 平均分(二)
![【数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5.2 平均分(二)](https://img.taocdn.com/s3/m/70aba516482fb4daa48d4b23.png)
组
平均分成(2)组,每组( 6)只。
探索新知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一
二
三
四
组
组
组
组
平均分成(4)组,每组( 3)只。
探索新知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一
二
三
组
组
组
平均分成(3)组,每组( 4)只。
探索新知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一二 三四五六 组组 组组组组
平均分成(6)组,每组( 2)只。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5.2 平均分(二)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 2 、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 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判断一下, 哪组是平均分?(是 的打,不是的打 ×。)
(2)
×
情景导入
从图中,你知道 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探索新知
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 只?
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每组只数相等。 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 组?
探索新知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探索新知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一
二
组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911a7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c.png)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引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意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会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1cf6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7.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学习单、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平均分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学习单上的题目,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a8d1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7.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50ff4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b.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二)》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平均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往往只能够从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平均分,而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分食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食物。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并解释平均分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4.问题解决: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每人分得同样多•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2015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
![2015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https://img.taocdn.com/s3/m/3876b44ab307e87101f69663.png)
一共有(
18)个西红柿。
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
6 )个。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有( 3 )个。
?
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放在 ( 3 )个盘子中,每盘( 4 )个。
(四)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把18个 分一分。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 盘2个。
小猴分桃
把12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个小猴 有( 3 )个桃。
平均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时, 可以先一个一个地分, 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直到把所有的物品都分完为止。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 分一分。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平均分
下面我们来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d70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c.png)
师: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
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们平均分给
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想一想要怎么分。
活动意图:
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在“分”之前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想到“分”的结果,忽略对过程的理解。
设计这个环节,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过程。
根据具体要求去进行平均分活动,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说说看:“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2.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师:拿出18个小圆片,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1)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小组内交流平均分的方法。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教师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师:3个3个地分,为什么会正好分完?你是怎样想的?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几个几个地分,省时方便,但无论怎么分,最后每份都要同样多,这才是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dc06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f.png)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公开课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公开课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0fe5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d.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公开课终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本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将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一些水果、玩具等实物,用于让学生进行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水果、玩具等实物,用于课堂练习。
3.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水果、玩具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实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会有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物平均分成几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d2692b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5.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的方法。
难点:如何求出平均分,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堆糖果,要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2. 讲解概念:通过引入的情境,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如:有15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 教学拓展:讲解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如:家庭成员共同分摊家务活。
六、板书设计板书平均分(2)板书内容:平均分概念: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求平均分方法:总数÷ 人数 = 平均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平均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如:分水果、分零食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具体的卡片作为教具,让学生将这些数字平均分成两份。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初步接触到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7ea2f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6.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平均分》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
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3058b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5.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案2,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进行教学。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例、教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实例和教学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如分水果、分蛋糕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平均分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例如,如何将一份水果或蛋糕平均分给几个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组选一个实例,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将实例中的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4b6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f.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二)》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分配物品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平均分配物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公平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题,例如:“今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想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人可以分到一样多的水果。
我们应该怎么分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水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2)》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be77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c.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分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复习首先,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
•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2. 引入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平均分(2)。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知识。
用如下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例子:班里有5个同学,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00、90、80、70、60分。
那么,这5个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多少呢?3. 讲解通过上述例子的讲解,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1.首先,把这5个数学成绩相加,得到500分。
2.然后,用500分除以这5个同学的数量(也就是5),得到100分。
3.因此,这5个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100分。
4. 实践在实践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情况,分别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实践1将下列数字分成两组,让学生计算各组的平均分,然后将两个平均数相加,得出最终的平均数。
•80,90,100,70,95,85实践2假设小明一共踢了8场足球比赛,得分情况如下:•第1场比赛得了1个进球;•第2场比赛得了3个进球;•第3场比赛得了2个进球;•第4场比赛得了1个进球;•第5场比赛得了4个进球;•第6场比赛得了0个进球;•第7场比赛得了2个进球;•第8场比赛得了1个进球。
请问小明的平均进球数是多少?四、作业布置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课后作业;2.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练习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平均分(2)是一节重要的数学课程,它并不简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更要关注如何让学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课时 平均分(2) 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课时 平均分(2)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2ff8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4.png)
一、 回顾导入
怎把分样,8顶才你帽算有子平几平均种均分不? 同的分法?
每份分得 同样多。
二、 探究新知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你知道了什么?
已知条件:一共有18个
成6份。
要求问题:每份几个?
,平均分
方法一:
可以1个1个 地分。
方法二:
也可以先每份放2 个,再放1个。
4. 【选自教材P11 练习二 第4题】
(1)平均分给3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到( 8 )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到( 3 )根
五、 课堂小结
把物品按照一定的份数进行平 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 以几个几个地分,分完为止。
因为每种分法里,每一份的个数都是一样的。
四、 巩固练习
【选自教材P9 做一做】
1.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选自教材P11 练习二 第2题】
2.把9朵 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 3 )朵。
【选自教材P11 练习二 第3题】
3.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 4 )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还可以怎 样平均分?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三:还可以3个3个地 分。正好分完。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 的结果都相同,只要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 是“平均分”。
三、 抽象平均分的概念
把18个 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为什么分的过程不一样,份数也不 一样,但我们都说他们是平均分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2.1.1《平均分》(有答案)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2.1.1《平均分》(有答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f513ab49649b6648d747ee.png)
平均分(一)1.2只小猴子分享劳动果实。
下面哪种分法公平?在括号里画“○”。
()()()2.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3.二(1)班3个同学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了12支铅笔,为了保证公平,老师准备把这12支铅笔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4.一共有()个气球,每()个气球一束,平均分成了()束。
5.根据下面的对话可以知道,它们的分法()(填“是”或“不是”)平均分。
6.你能把它们变成平均分吗?请你圈一圈。
平均分(二)1.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1)15根,每3根一份,能分成()份。
(2)15根,每5根一份,能分成()份。
(3)有25个,每5个拼成一个,可以拼成()个。
2.大熊猫吃竹子。
18根竹子,每2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只大熊猫。
每6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只大熊猫。
每()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2只大熊猫。
每()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6只大熊猫。
3.大象运木头(1)有10根木头,大象每次运2根,()次可以运完。
(2)有14根木头,大象每次运()根,()次可以运完。
4.猫妈妈抓了12条,分给小猫们吃,每只小猫分几条?可以分给几只小猫?参考答案:1 1.2.3.4.15 5 35.不是6.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21.(1)5 (2)3 (3)52.9 3 9 33.(1)5 (2)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