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文学最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 论
1.地下水: 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环境问题: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②泉水流量衰减甚至断流③地面沉
降、地面塌陷、地裂缝④海(咸)水入侵⑤土地沙漠化;⑥地下水污染;⑦土壤次生盐碱化。
3.地下水的优点:①分布广泛、②便于就地使用、③水质普遍较优、④供水量受气候变化影
响较小、⑤动态比较稳定。
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可恢复性 、系统性、复杂性
第一章 地下水及其赋存
1.地下水储存条件
(1)岩土空隙性:松散岩土中的孔隙、非可溶性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a.孔隙度=孔隙体积/岩土总体积=n V V
b.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分选程度(用来表征岩土颗粒大小相差的程度):d60/d10,
值越大,孔隙度越小;粒配曲线:半对数坐标,横坐标表示泥沙粒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粒
径的泥沙在总沙样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成分的土层减小趋势有所不同。
c .不同类型空隙的性质:各向异性,亦称“非均质性”。物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化学
等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的特性。
(
2)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重力水:能在重力影响下发生运动的自由 水称重力水。
3.岩土的水理性质:亦称岩土的水文地质性质,它表示岩土控制水分活动的性质。水能否进
入空隙中,能否自由运动和能否被取(排)出等。有: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给水度: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与岩性、初始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有关:颗粒大,空隙多的给水度好,初始埋深大于毛细上升高度的给水度好,下降速率慢的给水度好。
容水度(Sc)=给水度(u)+持水度(Sr)=孔隙度(n)
4.含水层、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和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指不能给出也不能透过水,或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很小的岩层。
含水层的三条件:有储存水的空间、周围有隔水岩石、有水的来源,含有重力水为主。
5.地下水类型和特征(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包气带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1)包气带水(上层滞水)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岩土层,其空隙没有被水充满,部分空隙仍然包含着空气。
包气带水:储存在包气带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中存在局部的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时,可在包气带中形成局部或暂时存在的重力水,即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的特点:分布范围小,具有明显局部性;分布区与补给、排泄区一致;季节性变化大:雨季出现,旱季可能消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分布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的特征:
a.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b.潜水具有自由水面,积极参与水循环
c.潜水直接通过包气带与大气水、地表水发生水力联系,所以气象、水文因素对其动态变化影响明显
d.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都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e.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
潜水水位等值线图的用途
①确定潜水流向:水流流向垂直于等水位线,从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的地方。
②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水力坡度等于相邻两条等水位线水位差与两者之间水平距离之比。
③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根据潜水水位等值线图绘制潜水流向,并指出与地表水的关系;
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补排。
A:河水排泄地下水(潜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水补给潜水)
C:河流左侧排泄地下水、右侧补给地下水(左侧潜水补给河水,右侧河水补给地下水)。(3)承压水:是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承压水特征:
①水体承受静水压力,具有承压性。②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不一致的。③埋藏深度较大,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受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及季节变化影响小。④承压水水质变化很大,淡水、卤水都有。
6.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岩土空隙类型的不同)
(1)孔隙水: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常见的孔隙水埋藏于松散的沉积物中,例如洪积、冲积、湖积、黄土等沉积物中。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①上层河漫滩相沉积:细粒、亚粘土和亚砂土,透水性较差;②下层河床相沉积:粗粒的砂层或砂砾石,透水性好,具有承压性质。
二元相结构因分布范围大土层厚,易接受地表水和降水,入渗补给水量丰富易开采,水质好。
(2)裂隙水:照裂隙的成因可以分为: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由于裂隙通道在空间上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之间水力联系差,水量分布不均匀,裂隙水具有强烈的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3)岩溶水
岩溶: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溶蚀地貌现象。
岩溶水:贮存并运动于溶蚀洞隙中的地下水。
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侵蚀性;水的流动性。
第二章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
(1)反映地下水质量的指标:①总溶解固体,也称矿化度或总矿化度,是指水中溶解的各种化学组分的总量(不包含悬浮物和溶解气体)。包含溶于水中的分子、离子及化合物。
②含盐量;③硬度;④负硬度
(2)反映地下水环境状态的指标:①化学需氧量(COD);②生化需氧量(BOD);③总有机碳(TOC);④氧化还原电位(Eh)
(3)反映地下水酸碱平衡的指标:①碱度;②酸度。
2.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①溶滤作用:岩土中的部分物质通过与水的相互作用而转入地下水。
溶滤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矿物盐的溶解度;岩土的空隙特征;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流动状况和交替强度。
②浓缩作用:指在蒸发作用下,水分流失而盐分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总溶解度(TDS)越高,易溶盐分越多,明浓缩作用很强烈。水分减少后,溶解度小的难溶盐分首先析出,最后剩下较多的易溶盐分。
③脱碳酸作用:水中CO2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称之为脱碳酸作用。
④脱硫酸作用:有机物使硫酸根还原为硫化氢的过程。
⑤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岩土与地下水中的阳离子发生吸附交换的现象。
⑥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到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之前两者不同的地下水。
⑦人类活动的影响:废弃物污染地下水;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3.舒卡列夫分类:它以地下水中常见的七大离子为基础,含量超过25%毫克当量的离子进行组合,如:HCO3-和Ca2+, HCO3-和Mg2+, Na+,和SO4-, Cl-Na…,共分成49种类型的水。按TDS又划分为四组。A:TDS<1.5g/L;B:1.5g/L
第三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补给与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与外界进行水量、能量和盐量交换的环节。
径流: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内部进行水量和盐量积累和运输的过程。
2.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程称作补给。
①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影响补给的因素、补给量。
②地下水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人工补给。其他还有:凝结水、侧向补给、融雪(冻)水。
3.降雨后包气带水的下渗方式:
①活塞式是指上部新的入渗水推动下部较老的水作面状下移。此类下渗主要发生于比较均质的、孔隙大小差别不大的砂层中。
②捷径式水流不作面状推进,而沿着某些通路优先下渗。例如在粘性土中下渗水往往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