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五章教学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哲学——真——智育
心——情感——艺术——美——美育
意志——道德——善——德育

身——体质——体育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内涵: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广泛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 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三是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
3.点评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 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人的存在和发展是 无法脱离一定社会的,离开社会,人也就无法 获得其发展的社会条件。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 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惟一化, 甚至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 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 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 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 抑。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主要观点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
当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确立教育目的应当从社会需要出发,个人发
展必需服从社会;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保证社会稳定与发展。
2.代表性论点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 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柏拉图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塑 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涂尔干
“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任何的价值; 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 的。教育的目的只是社会化,因为社会化而使一 个民族的整个生活道德化。”
——纳托尔普
“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就对国家有 用的公民。”——凯兴斯坦纳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 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 规定。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教育目的(aim):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的 培养目标(goal):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objective):课程的 教学目标(objective):教学单元或一节课
的。”
——裴斯泰洛齐
“教育的本职,是要在小孩子的内心和外界创造出 一个美丽的世界,进而让他在那里面长大,让他在
这世界里面悠悠自在,直到他进社会而与他人的权
利的永存的界限相接触;这便是未来的教育目的。”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爱伦·凯
3.点评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具有进步意义,特别是在文
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张扬人的个性自由 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 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到人间,起 了重大的历史奠基作用。同时在人的自由和个性 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 但激进的对立的人本位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 在提出教育目的时候,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 社会需要,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 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 不可调和的,这种倾向极易在现实中导致个性、 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因此,人本位的价值 取向在社会发展中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孔子: “君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道、德、艺、仁、智、勇多方面的品质。 孟子: 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让人明白在各种人伦关系中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处理各种人
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 .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北洋法政学堂“根据奏定分科大学堂章程,教授高 等法律、政治、理财等专门学术,以造就完全政法 通材为主旨”
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 2.意义 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四、我国实施教育目的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1.重视个性培养
从教育的视角思考韩寒 韩寒:“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
2.代表性论点:
“生活,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门下出 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
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 怎样做人。”——卢梭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 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
社会上达到其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
(三)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
文化教育学的主张
代表人物(德)狄尔泰、斯普兰格
观点:教育是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在于 它传递和创造了文化,而在于文化作为教育 的手段,通过创造文化来促进人的人格“生 成”和“唤醒”。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1.古代的教育目的——儒家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定向 调控 激励 评价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1.主要观点: 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
展及需要的满足作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确立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
从社会出发;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个性,增进个人价值。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辨析 其一: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总 要求。
其二: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 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 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 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 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 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4.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