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角游戏材料的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角游戏材料的提供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发现我们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材料过于陈旧、单一;教师的预设玩法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缺乏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等等。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思考:
(一)提升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材料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材料的概念,分清材料与玩具的区别。其次,教师应该明确材料在活动中所起的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等作用。
(二)投放经济实惠的材料
价格昂贵、制作复杂的材料不一定是好的材料。越是简单的材料越有价值,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功能和形状,可以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探索、发现,可以一物多用,使材料千变万化。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投放自然物、废旧物品等材料以及利用这些制作的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可玩性,弥补因经济因素造成的购买力的不足。
1.重视自制品的投放
自制材料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节约成本,可以以废旧物品为主,例如瓶罐类、包装盒类、袋类、泡沫类等。除了教师、幼儿制作,可以号召家长参与制作。
2.重视半成品材料的投放
半成品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多功能性、经久耐用性、成本低等特点,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跃其思维,形成思维的概括性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量的半成品材料。在投放半成品材料时,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的数量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小班,成品的数量要比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而年龄渐大的幼儿,成品的数量要逐渐减少,但成品种类可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加大。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到了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成品材料数量也不要少于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的,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教师做适当的调整。
(三)选择多样化的投放方式,注重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适宜的投放方式可以使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活动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投放方式,可以采用单一的投放方式,也可以多种投放方式相结合。活动区材料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 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自主性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为了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材料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师可定期在游戏区投放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投放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的破旧材料,会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
兴趣和操作动机。材料的组合包括同一自主性游戏材料的组合或重组,也包括自主性游戏与自主性游戏之间的材料组合,以拓展丰富游戏的内容,延长材料的生命力。
(四)加强材料与幼儿的互动
1.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在小班数学领域的区角活动“按规律排排队”的活动中,几个不同的孩子在摆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材料是“接火车车厢”,就是继续前面按照已有的规律车厢,幼儿从贴有不同规律的车厢中选择相同的规律接在后面。第二组材料是“拧瓶盖”,在一排瓶子中,前面几个瓶盖已经被教师有规律地拧好了,在后面的一组瓶子中,也已经拧好了规律中的一个瓶盖,比如把红色瓶盖拧好,请孩子找规律把规律中的其他颜色的瓶盖拧上去。第三组材料是“串珠子风铃”,给幼儿准备2-3种不同颜色的珠子和线,让孩子们自主性有规律地串珠子。试着分析一下这三组材料的投放意图吧,第一组的材料难度最低,让孩子在前面的已有的规律提示下寻找完整的规律,适合感知阶段的幼儿,初步建构他们对有规律的、重复排队的相关经验;第二组材料相对于第一组材料挑战度增大,为幼儿提供了不完整的规律情景,请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规律不完整的问题,以此检验孩子对重复、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组材料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孩子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考设计简单的规律,实现幼儿经验的自我扩展和提升。同一活动内容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应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挑战难度的材料,找准不同层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成为我们组织区角游戏的重要工作之一。
2.明确材料的投放功能,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材料的投放功能关系到材料投放的自主性游戏中会起什么作用以及幼儿对此会产生什么反应,因此,每投放一种材料,教师应分析其特点,明确材料的投放功能,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从而在观察幼儿对材料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幼儿游戏,引发幼儿对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持续兴趣。比如圈类材料,它可以增强幼儿对圆形概念的认识,发展幼儿控制手腕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走、跑、跳等能力,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据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玩法,比如做呼啦圈,把圈连在一起,把圈当靶环等。
二、多一点暗示
“不教的教育”可以说是在区角活动组织的经典语言,也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不教”不等于放任,而是教育的“隐身”;“不教”不等于撤离,而是教育的“跟随”,这种“如影随形”的教育旨在把活动的空间呈让给孩子,教育功能被赋予在和幼儿产生互动的材料上。材料代替教师履行着指导作用,可是材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但每套材料都有其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为了让孩子能较规范地操作,操作材料本身除却操作之外,自然还要增加一项暗示功能,以更好
地辅助幼儿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自我学习包括自我理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等等。要把这些自我学习的内涵附着在材料上,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蒙氏材料的设计理念有一个错误控制的概念,比如:在一组拼图的背面做上相同颜色的标记,目的是可以让引导孩子在众多的拼图中自行找到同一组的拼图组件;在两种或多种有内在联系的图片后面做同样的记号,可以帮助孩子在活动后自己验证操作的结果;在游戏情景中增添一米线、小脚印,帮助幼儿理解区角游戏参与的基本规则等,这些小标记、小符号的添置,提升了材料和幼儿的对话功能,即使教师不在身边,幼儿也会根据情景暗示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操作。当然对错误的控制只是自我学习中的自我纠错的一部分,还要包括支持幼儿认知与理解,帮助幼儿建构新经验的结构材料,像操作示意图,比如折纸步骤图、操作方法的分解图。像拓展幼儿经验的背景材料,比如各种有规律的生活物品或者装饰图案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规律的经验;图加文式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丰富对文字的感知;像完善幼儿的人格素养的材料,比如,幼儿坚持完成任务后的小贴纸礼物,活动架上的小标记提醒孩子活动过后要物归原处,规范使用材料的提示符号标记等,不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操作,应让孩子明白操作以外的综合素养是更重要的。材料的暗示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教师履行了教师的提示、指导、督促作用,这样的材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摆弄工具,而是一个丰富的材料结构,在一个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和意义的材料情景中,幼儿自我、主动学习的环境被教师创设得更加完善和有效,“隐身”的教育在材料和幼儿的对话中逐步显现出来。
三、多一点开放
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材料的要求是在教育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趣、多变、操作的开放性强,为什么孩子对积木百玩不厌,为什么对水、沙情有独钟,而对电动玩具只是一时的兴趣到后来被丢弃在一边,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多变与不变。多变隐含着更多的未知,低结构的材料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创造想象的空间,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活跃度和活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这么多的好处是一个高级玩具无法比拟的。材料的价值和其自身的物质价值没有可比性。身边的、廉价的材料成为幼儿操作舞台上的主角,给了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一个酸奶瓶可能是娃娃家中的水杯,可能是小消防员的灭火器,还可能是小记者的话筒。一组酸奶瓶可以成为孩子排序的材料,也可以变成幼儿理解数的分合的道具,还可以探索垒高的秘密。一物多用、多种变幻的操作方式,迎合孩子对于操作的兴趣。同种结构的材料可以达成不同意义的教育目标,既丰富了孩子的操作内容,也解放了教师材料准备的繁琐和劳累。这种操作方式的开放性对于师幼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环境,是整齐、优美、简单的如美术馆一样的环境?还是丰富、多样的有些零乱的像工作室一样的环境?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后者,因前者的美不能使我的手指活跃起来,无法激发我活动的动力,“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