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8478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4.png)
《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的文章:《夏日绝句》这首诗,就像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清照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想必是悲愤交加的。
当时的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入侵,朝廷软弱无能,一味地退缩求和。
李清照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女子,心中的愤怒和无奈可想而知。
咱们来说说这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可真是掷地有声啊!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这是多么豪迈的壮志!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退缩,跟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气魄比起来,真的是惭愧啊。
就说我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报了个长跑项目。
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可跑着跑着,累得气喘吁吁,看着前面还有那么长的距离,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这句“生当作人杰”,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最后没拿到名次,但我战胜了自己想放弃的念头。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想到了项羽。
项羽当年在楚汉相争中失败,却宁死不肯渡过江东,重整旗鼓。
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李清照深感敬佩。
而对比当时宋朝那些贪生怕死、逃跑求和的官员,真的是天壤之别。
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困难,而不敢去尝试、不敢去坚持的时候呢?其实,我们应该学学项羽的这种精神,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直击人心。
李清照用她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那些苟且偷生之人的批判。
在夏日的某个午后,我坐在窗前再次读起这首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上,仿佛每一个字都闪耀着光芒。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那坚定的眼神,听到了她内心的呐喊。
《夏日绝句》,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要有骨气,要做自己生活中的“人杰”和“鬼雄”!。
《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cae8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b.png)
《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注参考:1、周一贯李子山.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杭州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年:197页2、李承林.中华文典中华句典大全集.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57页译文及注释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 显示全部创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 显示全部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9e5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b.png)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诗意_李清照
![《夏日绝句》诗意_李清照](https://img.taocdn.com/s3/m/51159795770bf78a652954a5.png)
《夏日绝句》诗意_李清照【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今译】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名句赏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作者背景】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
早期词风清丽婉约。
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注词释义】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shāng)》:“身既死兮神似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夏日绝句》李清照古诗赏析
![《夏日绝句》李清照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3547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8.png)
《夏日绝句》李清照古诗赏析《夏日绝句》李清照古诗赏析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③项羽:即楚霸王,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④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2]?翻译:活着的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李清照释义
![夏日绝句李清照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4a09806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e.png)
夏日绝句李清照释义1. 《夏日绝句》里呀,李清照那可是超有气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就好比是在说,人活着就得像那些英雄豪杰一样牛,死了也得像英雄的鬼魂那么厉害。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参加比赛,就想着一定要拿第一,说哪怕输了也要输得像个勇士。
这诗就是在告诉咱们,做人要有这种超高的志向,可不能活得稀里糊涂的。
2. 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真的很震撼人呢。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思念项羽啥呢?就是佩服项羽那种宁死不屈的劲儿。
这就像是在一群退缩的人里,突然有一个像项羽这样的人站出来,坚决不后退一步。
我看到过两个球队比赛,有一个队眼看要输了,但是他们队长就像项羽一样,带着队员们拼命抵抗,坚决不放弃。
这诗就是提醒我们要有骨气,不能轻易低头。
3. 您知道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吗?那可不得了。
诗里的每一句都像是一把小锤子,敲打着人的心灵。
“生当作人杰”,这就是在给我们定一个高标准啊,就好像是老师告诉学生,考试就得朝着满分努力。
然后“死亦为鬼雄”,这是说就算生命结束了,也要保持那份荣耀。
我有次听爷爷讲他打仗时候的故事,那些牺牲的战士就像诗里说的,死得英勇壮烈。
4. 《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超棒的诗。
这诗里表达的感情特别浓烈。
“生当作人杰”就像是一种呐喊,喊出了人们内心对成为英雄的渴望。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那些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的消防员,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人杰”啊。
而“死亦为鬼雄”呢,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信念。
我邻居的老爷爷去世了,他生前做了好多好事,大家都说他就算走了,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鬼雄”呢。
5.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可太有深意了。
她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好像在描绘一幅理想的人生画卷。
活着的时候,要像那些光芒万丈的英雄一样,充满力量和勇气。
这就好比舞台上的明星,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成为很多人的榜样。
而死了之后呢,也要像英雄的鬼魂那样,被人敬仰。
我听我妈妈讲过一个故事,有个老革命家去世了,他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就如同这诗里说的一样。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677f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4.png)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这首五言绝句以夏日为题,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慷慨豪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南宋当权者的强烈批评。
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李清照认为,人活一世,应当建功立业,生为人杰;即使死后成为鬼雄,也要慷慨悲壮,不失英雄气概。
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主义情怀,彰显出视死如归的凛然风骨,震撼人心。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
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他以战败逃亡为羞耻,不肯过江,其所为是不肯也,非不能也。
这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力透纸背,而这种英雄气概在南宋朝廷的统治者中则消亡殆尽。
诗中项羽的精神气节与南宋当权者的苟且偷安对比,表达出作者借古讽今的创作主题。
这首诗中,李清照对人生的评价标准和人生态度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她主张人应该活得有尊严,有气节,有骨气。
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夏日绝句》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强烈批判精神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李清照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古诗: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a946d52ea551810a6876d.png)
小学古诗: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译文赏析《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赞扬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4bfa8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3.png)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夏日绝句》这首诗表达了:1、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2、抒发了对项羽宁死不过江东的豪气,讽刺当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管百姓死活。
3、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4、表达了作者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写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赵构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先逃到扬州,后渡江而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在金兵的追袭下,又先后逃往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和明州(州治在今浙江宁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南宋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罢守建康,与李清照乘舟上芜湖。
四、五月间舟过乌江时,李清照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28953d4a7302768f99390a.png)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最后p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创作背景编辑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诗歌赏析一]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725c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下是课文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首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认为人生应该有所作为,活着就要做人间的杰出人物,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这种生死皆豪迈的精神风貌,显示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意志。
接下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怀念和评价,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后,选择了自刎乌江,不愿苟活于世。
李清照对此深感敬仰,认为他的行为体现了英勇无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安一隅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历史反思的深度。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启发他们对人生价值和历史责任的思考。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f38d4f011ca300a6c390ec.png)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
这首歌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
《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
爱国古诗词《夏日绝句》赏析
![爱国古诗词《夏日绝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47396c02d276a201292e64.png)
爱国古诗词《夏日绝句》赏析爱国古诗词《夏日绝句》赏析《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古诗夏日绝句翻译赏析
![古诗夏日绝句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eaf2600242a8956aece464.png)
古诗夏日绝句翻译赏析《夏日绝句》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前言】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滴。
【翻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鉴赏】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Org/b/388htm,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7ac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3.png)
夏日绝句赏析夏日绝句赏析第1篇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释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赏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da83d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1.png)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2、出自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翻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如今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
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夏日绝句》》古诗
![《《夏日绝句》》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da344f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c.png)
《《夏日绝句》》古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诗句解析。
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两句诗超级霸气呢!“人杰”就是人中的豪杰,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
李清照说啊,人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做一个了不起的人,不能碌碌无为。
要是死了呢,也得做鬼中的英雄。
这就像是在给所有人打气,告诉大家不管是生是死,都要有一种英雄气概。
就好比你在玩游戏,活着的时候要当最厉害的玩家,要是“死”了(游戏里的失败啦),也要有那种虽败犹荣的感觉。
2.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里提到了项羽。
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他本来是可以渡过乌江回到江东的,江东是他的老家,那里还有他的子民和力量。
可是项羽觉得自己带出来的子弟兵都死了,他没脸回去,就自刎在乌江边上了。
李清照思念项羽,就是钦佩他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这就好像你在比赛中输了,但是你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找借口,而是勇敢地承担后果,这种精神特别让人敬佩。
二、整体赏析。
1. 时代背景与诗人情感。
- 李清照写这首诗的时候,宋朝正面临着金兵的入侵。
当时宋朝的很多官员和士兵都表现得很懦弱,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李清照呢,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她有一颗非常刚强的心。
她写这首诗其实是在借古讽今,用项羽的英勇来对比那些胆小怕事的宋朝人。
就像是在说:“你们看看人家项羽,再看看你们自己,不觉得丢人吗?”2.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很短小精悍,总共就四句,但是每一句都很有力量。
前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看法,简洁明了,就像给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后两句通过项羽的故事来具体说明,让这种英雄气概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
而且整首诗用词简单,却又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这就是李清照的厉害之处。
就像武林高手,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招式,一招一式都直击要害。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cc6f7abb68a98271fefaa4.png)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赏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夏日绝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8f9fe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c.png)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翻译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33a9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d.png)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作者:李清照3、朝代:宋代11 原文翻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诗人直抒胸臆,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活着,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即便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但项羽自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
诗人借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逃跑妥协的行径。
111 诗词赏析李清照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从立意上看,诗人以古喻今,通过对项羽的赞颂,表达了对南宋朝廷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她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气节,而不是在困难面前退缩和逃避。
这种对英雄气概的崇尚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从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项羽的壮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悲愤。
同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12 时代背景与诗词意义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入侵,宋朝统治者一路南逃,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写下这首《夏日绝句》,不仅是对项羽精神的赞美,更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
她希望唤起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呼吁大家不要像南宋朝廷那样懦弱无能,要勇敢地面对外敌,保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首诗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争意识。
在后世,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和尊严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