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教材共5页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教材

引言语文教育学的教材是学生获得语文教育学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阎立钦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材用书中影响较大的一部。本书是由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组织部分语文教学法专家、学者编写的一本语文教育学教材,覆盖面广、分析面全,较为完整地涵盖了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本书总体特点

(一)专业的语言文字

(二)严密的逻辑结构

语文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有众多的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教材的编者需要对语文教育现象做出全面的描述,并阐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顺序来架构的,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来构建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从而凸显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系统、连贯、全面地陈述和统摄了几乎所有的教学知识、方法和理论。编者首先要求对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在理论层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熟悉了解教学操作过程当中具体的活动方法。具体到每一章节,从概念的解释到具体内容的分析建构,无不体现着编者逻辑结构的严密性。

(三)开放的学术视野

本书在强调对我国悠久的语文教育经验继承的同时,也强调对国外母语教育教学传统的借鉴与发展,具有开放的学术视野。编者采取“古今中

外法”来研究与概括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揭示出学科发展的规律。编者学术视野的开放性突出表现:

1.语文学科教育的纵向比较

编者论述一个专题,能从历史出发,追溯其发展过程,注重历史地看待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同时,编者并不是生搬硬套现有的学科研究成果,而是用动态的过程准确地概括出理论一步步发展的状态,体现了学科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比如在论述“语文教育的本质”这一章节时,编者从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产生介绍起,接着介绍我国近代语文教育的演进,坚持在历史的发展中考察其变化,谈古论今。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只知“果”而不知“因”带来的片面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视野。

2.语文学科教育的横向比较

为大力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本书还注重参考借鉴国外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在多层次、多方位的叙述中给学生深入思考和全面掌握的空间。虽然各国的母语教育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但是作为语言教育的研究,必然有其共通之处。编者在阐述“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时,打破了国内传统作文“四环节作文训练模式”,明确指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四环节作文训练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只立足于教师的教,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编者通过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同时在结合我国实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准备、教师写中

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写后指导――学生总结”。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作文教学程序中处于对应关系,“对应平等”的师生观,迎合了时代发展要求。

(四)具体内容上的新颖性

教材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也集中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学术专著的意味。如今,有关语文教育教材的编写并没有明确的框架结构或学?g体系,编者一般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科自身研究实践的特点,通过相关教材来阐述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阅读比较,我们发现本书在某些专题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1.“大语文、终身教育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最先有教材将语文教学过程独立成章,进行相关的论述研究。语文教学是学校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正确认识语文教学过程,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办好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在本书中,编者首先对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进行了历史脉络梳理,在追溯历史脉络过后,编者提出了自己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再认识。编者用“大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来诠释语文教学过程,他认为不应该把语文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单一模式。“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系统,从多层次来说,存在着一个阶段教学的全过程、学年教学过程、学期教学过程、单元教学过程、课题教学过程、课时教学过程等等;从多类型来说,有阅读教学过程、作文教学过程、听说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编者并没有将语文教学过程局限于简单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系统的知识作为引导,用“大

语文、终身教育”的思想来阐述语文教学过程,从宏观角度着手,揭示出语文教学过程的全貌及诸多关系,切入点巧妙,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以文为主,文、语合一”

本书在介绍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听话、说话五种课程形态的实施和评价)的时候按照“读、写、听、说”的顺序排位,避免了“听、说、读、写”的言语自然生成论。编者始终贯彻以读写训练带动听说训练的训练方法,坚持“以文为主,文、语合一”的自然科学生成论,同时也证明了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视“阅读、作文能力”训练的同时,编者也并没有忽视听话、说话能力的训练,坚持“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就已经在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一文,提倡当时的语文研究要正视说话教学,其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已露端倪。本书也坚持贯彻“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听话教学、说话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与其他教学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更不可割裂,它们共同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3.“真、善、美”统一

本书把“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放在整个语文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了语文智育是德育、美育的基础。编者用“美学”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语文教育,只有先具备“真”,再具备“善”,最后才能具备高层次的“美”,遵循“真――善――美”逐级发展的规律。编者对三大功能论也进行了比

较详尽的阐释,从特点、内容、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各功能论的形成与发展。比如说,编者在对“德育论”的阐述中,首先提出了语文学科德育的四大突出特点,接着介绍语文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最后详细论述实现中学语文学科德育功能的方式与途径。编者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开展语文智育、德育、美育的培养,由表及里,深入剖析。

结语

阎立钦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是一本通论性质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语文教育学的产生、原则、测量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内容,从传统的最基本的语文教育学知识出发,使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理论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学语文实际教学的一系列过程,进行深层次的阐述,是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探索研究的“百科全书”。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