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工具研究

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

披露问题研究

姓名李婷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学院

学号132120201004

二〇一四年10 月26 日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金融创新(Financialhinovatoin)为核心的金融革命是世界发生的两大革命之一,以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nerivativeFinaneialInsturments)为核心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这场金融革命核心的核心。在短短的三十年间,衍生金融工具是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短、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自1972年和1973年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先后正式开展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至今,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仅有30年的历史,然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3年,世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己达970.28万亿美元,其中各交易所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的交易量达到773.12万亿美元,柜台交易量达197.16万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之快、交易量之大、影响面之广已经远非其他金融工具所能企及。然而,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幅度进展而迅速蔓延全世界,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严重影响世界实体经济的增长。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过度运用。

笔者此文的分析探讨的目标在于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状况,审查其是否遵循相关制度;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为准绳,指出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其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又能分散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等特点,从其产生起,就迅速成为广大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但是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也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衍

生金融工具并控制其风险,就会为企业带来十分惨痛的教训。2007年2月以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并申请破产保护为导火索,美国爆发了自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以来影响面最大的信贷市场危机,危机波及相关领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虽然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次级抵押债券这一金融衍生工具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纵观全球的金融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联系在一起。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一直是困扰国际金融界的难题,解决这道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信息披露。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较早的涉及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自1989年以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与金融工具直接相关的准则,使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和会计规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开信息披露指南主要来自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从1995年起先后就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开披露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调查报告,如1999年10月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在1995年和2005年先后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通过对《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比较,可以看到两者在总体框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对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披露,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上也类似,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信息披露,而后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公允价值披露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此外,虽然两者都引入了风险敞口的披露要求,但由于前者的适用对象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因此在要求上更加具体、细致。贾斯廷·拉夏尔(2008)认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所产生的震荡不断扩散,各种信息披露准则中对有关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增

多,应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会计计量、资产减值的确认、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时点方面进行改革。约翰·德里(2008)认为次级债风波带来的教训是未来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务必使其内涵的风险更加透明,应提高其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技术。这些理论一致认为改革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唐.M.钱斯在《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2004年)中,认为“首先应当明白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差别明白市场风险如何通过delta、gamma和vega值进行管理并计算并运用风险价值;除了重视以上两种风险外,还应当留意除以上两种之外的风险类型”。

(二)国内研究综述

耿建新、徐经长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2003年)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在传统会计理论的指导下不被确认,继而成为一种表外事项,只能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所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创新金融工具的投资者要么获得巨额的利润,要么承担巨额的亏损,而如此重大的影响和其仅在报表附中进行说明的地位实属不符。突破传统会计理论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理解,把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游荡转为表内确认,就成为了当今会计界的一种必然选择”。陈引、许永斌等人(2003年)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中,引入风险价值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均值—方差模型及期权定价模型等模型,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的会计模式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书中指出“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迫切要求,目前传统会计领域至少应进行以下内容的改革重新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框架包括改进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及会计要素的定义重新构造会计的计量与确认的标准及要求构建完善的披露与列报指标体系及方法体系”。林存峰(2009)在《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中提到,衍生金融工具当今已经是越来越多地被广泛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中的市场风险。但与此同时,它也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现在的相关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报表和财务披露规范不适合大部分的衍生产品,这一原因使得对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与披露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督与估价和风险预测都变得异常困难。我国在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衍生品的内部控制方面尽量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