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2、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物理教案具有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过程、整合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提供评估反馈等多重优势。
它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和参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
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八年级物理教案 2物理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
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8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8篇】篇一: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通过摩擦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亲身的探究感受到摩擦力,体会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认识到什么是摩擦力?对于什么是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要求,课堂中没有特意分出三种摩擦力,可以放到后面摩擦力的应用时介绍。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在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环节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猜想时,列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设计实验中,提出在实验中关健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都体现了教师在探究中的引导作用。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反思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思路。
此过程中时间因班级基础不同有所不同,教师应活掌握。
摩擦力的应用中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生活中摩擦力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归纳能力。
篇二:八年级物理精品教案篇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进行新课激发兴趣(一)光源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二)光的传播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让学生讨论回答。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合作)分析实验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篇一本节内容来自江苏物理(八上)第五章其次节。
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并不生疏,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引入一个利用比值定义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速度也是学生学习物理以来首次遇到利用公式进展物理计算,所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
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过程方法:知道速度概念是一种比值,利用比值的方法可以定义物理量。
情感态度: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工程中的骄人成绩,让同学们领会优秀运发动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荣誉,适时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拟及不同方法的敏捷运用。
设计思路:速度这一节课外表看起来比拟简洁,学生学习也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到比拟的方法,用到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的方法,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物理方法,讨论问题带来的便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的使用这些方法,在以后学到如密度、压强、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的时候也会自然联系到这种方法。
速度单位的换算,常见速度值得介绍,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把物理学问与生活学问严密相连,让物理学问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速度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以及今后运用物理概念。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学问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开头,教师都要力求设计适当的问题,构造物理情境,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忱。
教学器材:用白纸折成纸盘和纸锥。
教学过程:一、情境在线,争论快慢师:同学们见过猎豹和蜗牛吗?见过他们移动的.样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猎豹和蜗牛运动的模样。
多媒体展现:猎豹、蜗牛等运动的模样。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运动时的情景一样吗?运动的快慢状况一样吗?生:不一样。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合集9篇)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合集9篇)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第1篇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光的色散。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
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 课程简介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资源 • 评估与反馈
目录
CONTENTS
01 课程简介
CHAPTER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好奇心。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谢谢
THANKS
特殊实验器材
如气垫导轨、光电门等,用于更精确 的实验测量和演示。
网络资源
在线课程
提供了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学生 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
、完成作业等。
物理学习论坛
学生可以在这些论坛上提问、交流 学习心得,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互动 。
物理教学资源网站
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如课件、习题、实验指导等,有助 于教师进行教学准备。
03 教学方法
CHAPTER
理论教学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掌 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 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理 规律。
学生实验
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
05 评估与反馈
CHAPTER
作业与考试
作业布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 应用能力。
考试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案,包括考试内容、题型、分值分布等,确保全面考察 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优质12篇)
2024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优质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优质12篇)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需要经过实际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调整更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共包含以下几个单元:
第一单元:机械的基本概念
本单元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练,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机械的基本运动
本单元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机械运动类型,进一步夯实机械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热能
本单元主要介绍热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以及热力学基本定理等知识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热能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四单元:光线的传播
本单元主要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和光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五单元:声音的传播
本单元主要介绍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声音的利用等知识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我们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热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篇一: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
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质量的概念引导讨论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
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
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内容1.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演示玻璃瓶的形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10篇)篇一: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1—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新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养,以现有的体会、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说明各种现象、问题或行动,以增长能力体会。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1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形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形下没有做功。
知道运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进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运算教学难点:判定在什么情形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形下没有做功。
学习进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现汇报自学指导一、浏览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视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何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浏览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浏览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形,要知道为何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有,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侧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浏览课本“功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眼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侧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遭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形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全部进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没法肯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没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形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运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遭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新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材分析】《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凭借耳朵听到声音,那么,你知道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二、进行新课1.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耳朵的构造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这就是我们的耳朵,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出示课件“耳朵”)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活动一: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问: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你感觉怎么样呢?(学生实验)问: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学生分组操作。
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
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再把你的一只耳朵堵上,再试一试(出示录像资料)。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双耳效应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讲授1.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实验目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活动情境设置】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这是为什么呢?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提出问题】1.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2.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3.什么是物态变化?【总结并过渡】先探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什么变化?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升高? 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加热多数学生认为是升高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学生开始思考、设计、提出问题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保持不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
参照下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海波熔化图像蜡的熔化图像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开始讨论、分析、论证、绘制图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评估——交流合作2.熔点和凝固点【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成果展示】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提出问题】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学生交流讨论评估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考、交流生1:海波在ab段温度不断上升,在bc段温度却保持不变,在cd段温度又再上升生2:海波在ab段为固体;在bc段为固液共存,且固体减少,液体增多;在cd段为液体生3:ab段是熔化前;bc段为正在熔化;cd段为熔化后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想想议议【小结】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像石蜡这样的非晶体还有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提出问题】通过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能说出它们的熔化温度分别是多少吗?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自学指导】阅读课本56页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想想议议】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2. 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值为 -52.3℃,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
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学生探究识图回答:海波48℃;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设计意图:通过对熔化图像分析,运用已获得的信息,逆向思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图像。
)了解其他晶体的熔点讨论及交流1.ef表示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液态fg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gh: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固态非晶体温度下降,物质放热。
2. 不能,水银凝固点是-39℃已经“结冰”了;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它的凝固点低。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教学过程一、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