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16-07-11T16:36:31.2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作者:李群

[导读] 临床中,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产后常见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是损伤所造成的。

李群

(徐州市睢宁县双沟中心卫生院;江苏徐州22121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与护理组(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盆底肌力评级

≥3级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能使盆底肌力提高,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预防发生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产后护理干预

临床中,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产后常见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是损伤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显示,对于产后妇女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能使其盆底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1-3]。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与护理组(45)。本组均为初产妇,将妊娠合并症、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多胎妊娠者排除。对照组中,年龄为25岁-33岁,平均为(25.44±3.45)岁;孕周为38岁-43岁,平均为(39.55±6.78)周。护理组中,年龄为26岁-34岁,平均为(26.66±3.57)岁;孕周为38岁-42岁,平均为(39.45±6.23)周。对比两组年龄、孕周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①准确评估产妇盆底肌力与阴道收缩压,参考产妇有关适应症与禁忌证制定相应治疗护理方案。②产后盆底肌训练:行提肛训练,每次锻炼时间>3s,每天进行2次-3次;肌肉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速率、强度以及持续时间;按照产妇康复效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电刺激方案,利用电刺激激发产妇肌肉神经兴奋,有助于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在检查期间,如果产妇盆底肌不收缩或者是收缩力比较弱,可采取个体化参数FES;在行Ⅰ类肌纤维锻炼过程中,如果存在明显肌肉收缩曲线波动,可以采取条件性电刺激,但须注意产妇对电刺激耐受度,最佳状态为产妇无疼痛感。在临床护理期间,要注意椅子样膝盖、双脚并紧等康复训练姿势。

1.3 疗效评价

产后测定盆底肌肉张力,分为0级-5级,级别越高说明恢复效果越好。通过问卷调查评价两组尿失禁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利用POP-Q评分评估盆腔器官脱垂。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

护理组盆底肌力评级≥3级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盆底肌力分级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为妊娠分娩,作用机制主要为分娩期间损伤盆底肌肉功能,降低盆底肌力,造成尿失禁或者

是盆腔器官脱垂。妊娠期间,产妇子宫质量呈现为进行性增加,盆腔子宫位置渐渐垂直,这会增加盆底支撑组织承受压迫力,产后未针对盆底肌及时采取康复锻炼,发生盆腔器官脱垂与尿失禁危险性较高。所以,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来说,妊娠是引发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盆底肌康复锻炼方法包含电刺激、盆底肌训练、阴道哑铃以及生物反馈等,但这类康复锻炼需要使用辅助器械,临床未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在产妇产后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张力进行合理评估,制定相应康复训练方案,并给予专业化、系统化电刺激进行辅助治疗。石文玲[4]报道显示,产后行盆底肌张力康复护理,能改善盆底肌力,预防发生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明显。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盆底肌力评级≥3级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产妇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符合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总而言之,对产妇产后行专业化、系统性盆底肌康复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加强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预防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促进盆底肌力恢复。

【参考文献】

[1]邓海英,胡建梅,刘芬,黄晓玉,周成英.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2(09):156-158.

[2]梁贞文.心理干预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08(14):98-100.

[3]李淑玲,廖惠璇,钟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02(01):178-180.

[4]石文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6(11):167-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