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第八十六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解析】: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答案】:
【解析】:
1991年上海市財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规定,银行不得为私营企业提供贷款,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私营企业的商品不得进入上海的大店名店,这说明当时中国( )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
【答案】:无
【解析】:
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析】: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
【解析】: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wk.baidu.com权性质
B、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C、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D、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答案】:
【解析】: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答案】:
【解析】: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起步
B、私营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受挫折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初期围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包视职工医疗费用,在对供需双方均缺乏费用共付机制的条件下,医疗费用快速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管、自负盈亏砸碎“铁饭碗”企业包搅的福利制度成为改革的羁绊,严重的矛盾纠葛使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材料一: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一一郭沫若《新华颂》,原载《天津新生晚报》1949年10月3日
材料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答案】:
【解析】:
C、增强企业活力
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案】:
【解析】:
它“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新型农业耕作摸式”。材料中“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 )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
B、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提高
D、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
1985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提纲(初稿)》中,明确了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研究解决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和医疗费的社会统筹两个问题。1989年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
1990年确定劳保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对劳动者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一一《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水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答案】:
【解析】: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B、进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经营改革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答案】:
【解析】:
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分配方式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第八十六篇
邓小平讲到:“我国有这么多省、市、自治区,一个中等的省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由此我国( )
A、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解析】: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答案】:
【解析】:
1991年上海市財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规定,银行不得为私营企业提供贷款,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私营企业的商品不得进入上海的大店名店,这说明当时中国( )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
【答案】:无
【解析】:
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析】: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
【解析】: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wk.baidu.com权性质
B、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C、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D、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答案】:
【解析】: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答案】:
【解析】: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起步
B、私营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受挫折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初期围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包视职工医疗费用,在对供需双方均缺乏费用共付机制的条件下,医疗费用快速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管、自负盈亏砸碎“铁饭碗”企业包搅的福利制度成为改革的羁绊,严重的矛盾纠葛使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材料一: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一一郭沫若《新华颂》,原载《天津新生晚报》1949年10月3日
材料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答案】:
【解析】:
C、增强企业活力
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案】:
【解析】:
它“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新型农业耕作摸式”。材料中“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 )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
B、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提高
D、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
1985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提纲(初稿)》中,明确了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研究解决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和医疗费的社会统筹两个问题。1989年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
1990年确定劳保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对劳动者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一一《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水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答案】:
【解析】: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B、进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经营改革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答案】:
【解析】:
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分配方式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第八十六篇
邓小平讲到:“我国有这么多省、市、自治区,一个中等的省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由此我国( )
A、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