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个案研究 大树底下好遮荫 评论篇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aaa9f6fa59eef8c75ebfb3b4.png)
高考材料作文导写:哈佛大学博士后与“街道办”(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最近,两则与招聘相关的信息让“街道办”火了。
一则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罗林姣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另一则是一张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
在这份公示名单里,被录用者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一部分入职岗位是在基层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这样一个在大家传统印象里,管着家长里短事务的地方,忽然被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高材生“扎堆前往”,让很多人生出疑问,这是否大材小用?是否是为了稳定工作的“低就”?到底是什么让学霸们对“街道办”趋之若鹜?从“耶鲁大学生当村官”再到“清北毕业生应聘余杭街道办”“哈佛博士入职深圳街道办”,海归或名校硕博士生找一份基层工作,总会引来不少人的质疑。
在一些人眼里,“名校光环”与看上去十分基层化的工作,总是格格不入。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热点新闻材料,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这则材料通过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就职基层的事情,引发学生对职业选择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新闻事件的概述,一则是哈佛博士后入职深圳基层街道办的消息,一则是杭州余杭区招聘一批清北毕业生入职街道办的消息,这是材料的引子。
第二部分是一段议论文字,对众多名校学子入职基层街道办的现象进行提问和反思。
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名校生到基层街道办延伸到社会上的质疑和不解,引导我们进行思考。
材料提供了一个情境,要求我们对名牌大学生入职基层工作进行思考,发表看法和主张。
这是一则开放性材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肯定,可以质疑,也可以做综合思考。
课题研究评价观察法的案例
![课题研究评价观察法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53f2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8.png)
课题研究评价观察法的案例一、观察目的与问题定义本案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法对某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问题定义: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二、观察方法与工具选择1.观察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课堂,听取教师授课,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互动情况。
2.观察工具:使用观察量表、录音笔、摄像机等工具记录课堂实况,以便后续分析。
三、观察过程与数据收集1.观察过程:选取某小学的部分课程进行观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
观察时间为两周,每天至少观察—节课。
2.数据收集∶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互动次数等数据。
同时,对典型事件和行为进行录音、录像以备后续分析。
四、观察结果与数据分析1.观察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该小学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低;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据分析:通过对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五、结论与建议提出1.结论:本案例研究通过观察法深入分析了某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较少和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等。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2.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合理安排教师讲解时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二是积极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三是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六、观察法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本案例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能够直接获取真实的课堂教学生态,通过实况录像、录音等手段获取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同时,参与式观察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哈佛摇篮用爱创造无限可能
![哈佛摇篮用爱创造无限可能](https://img.taocdn.com/s3/m/ba2b3da91a37f111f1855b52.png)
哈佛摇篮用爱创造无限可能
幼苗是参天大树的起点,小溪是广袤大海的起点,砖瓦是高楼大厦的起点,观察是教育执行的起点。
近期,北京哈佛摇篮幼教集团掀起了一波观察学习的热潮。
在集团心灵导师陈总园长的亲自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观察,是一切教育执行的基础》研讨活动。
蒙特梭利认为教育者不是通过内容(知识),而是通过品质(方法)来做贮备的。
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品质就是—观察。
观察在蒙氏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蒙特梭利被后人称作‚儿童的发现者‛?因为她在科学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吸收性心智等。
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看到孩子的认知、辨识、归纳、类序的行为;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孩子自己发展自己;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走入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的需要;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怎样的活动能够深深的吸引孩子让孩子
进入专注的境界;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为儿童准备和维护一个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
蒙特梭利认为‚当你感受到自己是受兴趣强烈驱使、体验到一种宁静的快乐和无法遇止的观察欲望时,你就正在‘登堂入室’‛。
亲爱的老师们,当观察孩子行为时,请静坐下来默默观察;当和孩子说话时,请蹲下平视他的眼睛;当孩子向你述说,请耐心倾听他说话;当孩子提出问题,请给予正面回答。
让我们通过观察引发孩子的讨论而非硬性的灌输;让我们通过观察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和发现美;让我们通过观察培养自信、热情、从容、睿智的孩子;让我们通过观察用爱创造无限的可能。
大树底下 小树长不好
![大树底下 小树长不好](https://img.taocdn.com/s3/m/22207703482fb4daa58d4b9e.png)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作者:孟宪翠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7年第09期在网上浏览教育故事时,我被《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讲的是1932年,陶行知先生约晓庄学校教师戴自俺谈话,希望他能去河南的一所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担任研究实验部主任。
戴自俺却希望能继续跟随张宗麟老师去桂林师范学院工作,因而对这种安排不大愿意,说:“单枪匹马地干会胆怯,我干不了,还是请张先生还我一段时间为好。
”陶行知笑了:“原来你是想着大树底下好遮荫呀!”陶行知移目窗外,说:“你看,那边有两棵树。
”顺着陶先生的目光,戴自俺看见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的楝树,挺拔坚实,在晚霞中显得英气勃勃。
大树的下边有一株小树,被笼罩在楝树的浓荫之中,显得苍白瘦弱,一副可怜的样子。
陶先生说:“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接受的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大树底下,小树是生长不好的。
没有自由生长的土地,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停了一下,深情地望着戴自俺说:“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影子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明白,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让他能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这个富含深意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解教学。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一定要学会对学生放手,善于放手,不要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牢牢地牵在自己手里。
很多母亲在生活中代替孩子做了太多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不用孩子做。
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就不用说了,陪孩子写作业、上补习班、替孩子检查作业、接孩子上下学……一切大包大揽,恨不得将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
每日围着孩子转,忙得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不能停歇。
很多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家长就是不放心,上下学还要接送,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母亲还是如此,这样的母亲用爱累坏了自己,也耽误了孩子。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
”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导致孩子难以独立,学习上没有自主意识,生活中没有责任心,会形成凡事依赖别人的思想。
挡住阳光的哲学家故事
![挡住阳光的哲学家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f040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8.png)
挡住阳光的哲学家故事
有一位哲学家,他喜欢研究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房子被一栋高楼挡住了阳光,整个房间变得越来越昏暗,他开始感到沮丧和不舒服。
哲学家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他在房间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阳光透过小孔照射到房间里。
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哲学家让自己的房间重新变得明亮起来,也让自己感到愉快和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只要保持乐观和创造性思维,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遮盖之下引言读后感
![在遮盖之下引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8549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f.png)
在遮盖之下引言读后感英文回答:Introduction:The article "Under the Veil of Cov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concealment o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It explores how hiding certain aspects of ourselves or our actions can influence our relationships, personal growth, and the overall functioning of a community. This thought-provoking piece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living under the veil of cover 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embracing transparency.Body:Living under the veil of cover can have profoundeffects on individuals. In a world where appearances often matter more than reality, many people feel pressured tohide their true selves. This can lead to feelings ofloneliness, as individuals struggle to connect with others on a deeper level. Moreover, constantly concealing one's true identity can hinder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acceptance. By hiding behind a mask, individuals miss out on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genuine connections.On a societal level, the consequences of living under the veil of cover can be equally significant. When people hide their true intentions or actions, trust erodes within communities. This lack of trust can lead to a breakdown in relationships,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Without transparency,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meaningful connections and work towards common goals. Additionally, living under the veil of cover can perpetuate a culture of deception and dishonesty, further eroding the fabric of society.However, embracing transparency can have transformative effects. When individuals choose to be authentic and vulnerable, they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trust can flourish. Genuine connections are formed, leading tostronger relationships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Transparency also fosters personal growth, as individuals are encouraged to confront their fears and insecurities. By removing the veil of cover, individuals can fully embrace their true selves and live authentically.On a societal level, transparency is essential for a functioning democracy. Openness and accountability are the foundations of a just society. When actions are hidden from public scrutiny, corruption and abuse of power can thrive. By promotin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business, andother institutions, we can ensure that decisions are made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people. Transparency alsoallows for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s information is freely shared and ideas are openly discussed.中文回答:引言:文章《在遮盖之下》讨论了隐藏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大树识人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树识人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044b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1.png)
大树识人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树作为自然界中的巨人,一直以来都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大树的存在对人类情绪和心理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实际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对大树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人类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揭示大树识人的重要性,探讨大树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并展望大树与人类关系的未来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大树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大树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随后,我们将分析大树对人类生活的实际影响,并探讨大树识人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探讨大树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并展望大树与人类关系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能够深入解析大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大树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大树在人类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对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实际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大树在人类文明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大树识人的重要性,以及展望大树与人类关系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树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以及大树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推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
2.正文2.1 大树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大树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在许多文化中,大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成长与繁荣。
它的根深蒂固代表了传统与历史的延续,而高耸入云的树冠则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追求。
大树的坚韧与顽强也常被视为人类应当效仿的品质。
在某些文化中,大树被赋予神圣的意义。
例如,在古代北欧神话中,世界之树便是整个世界的支柱,同时也是连接天地的通道,承载了宇宙的秩序与平衡。
在印度教中,菩提树象征着觉悟与智慧,是佛陀成道的地方。
教育哲学作业案例(2篇)
![教育哲学作业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f52d8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4.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目的论一直是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案例以“教育目的论”为主题,通过对不同教育目的观的探讨,分析其优缺点,以期对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内容1. 案例一: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1)观点阐述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教育的任务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个体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2)优缺点分析优点: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缺点:过分强调个体适应社会,可能导致忽视个体自身发展需求,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2. 案例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观点阐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人。
教育应关注个体全面发展,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
(2)优缺点分析优点:强调个体全面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个体素质,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
缺点:过分强调个体发展,可能导致忽视社会需求,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3. 案例三:终身教育目的观(1)观点阐述终身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能够终身学习,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应贯穿个体的一生,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2)优缺点分析优点:强调个体终身学习,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缺点:实施难度较大,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案例讨论1. 教育目的的选择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国家、地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育目的。
既要关注个体发展,又要关注社会需求,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 教育目的的实践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发展需求,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关注社会需求,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f3d47baef8941ea66e0572.png)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1:投票选最差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案例2:减负的哭泣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案例3:让座风波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案例4:自卑的制造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 "结果还是在贬低他.案例5:直观的教学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案例6: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案例7:顺水推舟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案例8:讲师人生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案例10:放飞幼鹰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案例13:11岁的悲剧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16:无言的伤害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案例18:"鉴"的解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案例19:韩寒的偏科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 "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案例24:不写拼音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 "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案例26:外语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案例27:内向与自卑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案例29:抹杀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一只也没有.""对!""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太棒了!"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案例32:争当小记者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生:想!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生:小记者证!(鼓掌)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生互说)。
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有感
![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99250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0.png)
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有感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有感1《哈佛凌晨四点半》主要讲了在哈佛的四点半图书室早已坐满了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的同学,不仅是图书馆就连餐厅和医务室都随处可见认真苦学的的同学。
有时我就想为什么哈佛可以塑造这么多英才,而我们付出了好多真正成功的却没有多少?在《哈佛凌晨四点半》中有一个故事给了我深刻记忆。
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长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每一棵树都长得十分挺拔,每一朵花都无比娇艳。
可是一棵小树天天闷闷,因为它像苹果树那样结出许多果子,也不能像玫瑰花那样漂亮。
一天雕来到这片森林看见小橡树闷闷不乐就上前询问缘由。
听了小橡树的叙述后,雕说:“其实你的问题很常见,就连高级动物——人也经常这样想,其实,你不应该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别人的期许上。
你要明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你就是你自己,永远变不成别人的样子。
你要聆听自己的内心。
”说完雕飞走了,小树知道了自己应该干什么,完成自己的使命。
读完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我们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
把当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弄明白自己要什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完成自己的理想。
《哈佛凌晨四点半》给了我明确的目标,让我明白了怎样成为一个成功者,在有了目标后,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加油!那么《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阐述了哪些内容呢?又从哪些方面带给青少年成功的秘诀呢?书中分别从勤奋、自信、热忱、执行力、学习、创新、时间、自律、梦想、机遇这些方面,告诉青少年朋友,在通往成功的道理上,没有捷径。
只有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
才能拿到胜利的奖杯。
而我认为梦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没有梦想的人,如同鱼离开了水,鸟离开了蓝天。
其他方面是为梦想而服务的。
树立一个适宜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人生中还有比这更能让人快乐,更有意义的事了吗?成功的秘诀可以从《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它不仅仅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
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读后感350字
![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读后感3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e9514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0.png)
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读后感350字英文回答:In the quaint and verdant courtyard, where nature's gentle touch weaves a tapestry of tranquility, I found myself immersed in the evocative prose of "Beneath the Canopy of Leaves." This literary masterpiece,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storytelling, transported me to a realm of profound emotions and timeless wisdom.The author's skillful use of language paints a vivid and sensory-rich portrait of the secluded courtyard, a sanctuary of peace and reflection. The meticulous descriptions of the lush foliage, fragrant blossoms, and murmuring fountain create an atmosphere that envelops the reader in a warm embrace. Within this enchanting setting, the characters come to life with remarkable depth and complexity.A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lies the enigmatic figure ofthe elderly woman, a solitary soul steeped in both wisdom and sorrow. Her enigmatic words, like ancient riddles, challenge our assumptions and invite u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mysteries of existence. Through her interactions with a young girl, she imparts life-altering less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mbracing vulnerability,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memory,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The narrative unfolds with a gentle rhythm, mirroring the contemplative nature of the courtyard itself. Each chapter is a delicate tapestry woven with threads of introspection, philosophical inquir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author's prose is lyrical and evocative, evoking emotions that linger long after the final page is turned."Beneath the Canopy of Leaves" is not merely a tale to be read but an experience to be savored. It is a profound meditation on the human condition, inviting us to question our beliefs, confront our fears, and seek solace in the beauty of life's imperfections. As I closed the book, Ifelt a sense of profound gratitude for the author's ability to articulate the unspoken truths of the human heart.中文回答:在绿荫掩映的小院里,我徜徉在"绿叶遮天"的动人文字中。
窗下的树皮小屋感想和启发
![窗下的树皮小屋感想和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5bd8696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8.png)
窗下的树皮小屋感想和启发英文回答:When I saw the tree bark hut under the window, I was immediately struck by a sense of wonder and nostalgia. It reminded me of my childhood days spent playing in the woods, building forts and hideouts with my friends. The simplicity and rustic charm of the tree bark hut brought back memories of carefree summer afternoons and imaginative adventures.One thing that struck me about the tree bark hut wasits resourcefulness. The use of natural materials like tree bark and branches to construct a shelter was a testament to human creativity and adaptability. It made me reflect on how often we overlook the beauty and usefulness of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us. In our modern lives, we are so disconnected from nature that we often forget itsimportance and the lessons it can teach us.The tree bark hut also reminded me of the importance ofsimplicity and minimalism. In a world where we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advertisements and encouraged to consume more and more, the tree bark hut stood as a symbol of contentment with less. It made me question the excesses in my own life and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material possessions. Sometimes, all we really need is a roof over our heads and a safe place to rest.Furthermore, the tree bark hut inspired me to think about the power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s a child, I would spend hours building forts and imagining myself in different worlds and scenarios. The tree bark hut reminded me of the joy and freedom that comes from using our imagination to creat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It made me realize that as adults, we often lose touch with our creative side and become too focused on practicality and productivity. The tree bark hut was a reminder to embrace our inner child and allow ourselves to dream and create.中文回答:当我看到窗下的树皮小屋时,我立刻被一种神奇和怀旧的感觉所打动。
赏识教育案例分析
![赏识教育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01b5c51711cc7931b716d6.png)
赏识教育案例分析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
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
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
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
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
”因而今天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作为教师,如果他拥有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那么,他离教育家也就不远了。
在工作中,我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之。
徐孝亮是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作业不是数量不够,就是乱七八糟,检测成绩班中属于倒数的那种,我曾经与家长沟通过,家长说;孩子自上学以来,老师天天找。
我天天上班顾不上他的学习。
我很失败,我教一个孩子都没教好。
您教这么多学生,对徐孝亮这么关注,我们很感谢您。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望着家长一脸的无奈,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说道:徐孝亮其实一点也不笨,只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自觉性差些,我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他,我想只要我们肯定他,鼓励他,他会进步的。
家长的眼神由黯淡转为光亮通过观察,我发现徐孝亮素质并不是很差,作业本上开始的几行字,写的很漂亮,可是后面就不堪入目了,英语单词前面一遍正确第二遍就丢三落四了,数学题也是,不给他讲,他自己也能改对。
更有意思的是,上课让他发言,说话时的声音都是颤抖的,说完后就低下头。
由此,我找到了徐孝亮学习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以及自卑心理造成的。
我对他采取了赏识教育的方式,拿出作业本,找到书写工整的地方,欣赏地说:你看这些字写的多好看,后面的如果也像这样,该有多好,老师相信你以后能从始至终都写好的。
”他露出了惭愧又充满信心的表情。
随后我又表扬了书写进步大的同学,他是首当人选。
个案研究经典案例
![个案研究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4db2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b.png)
个案研究经典案例
《个案研究经典案例》
哎呀呀,咱今儿个就来讲讲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个案研究经典案例!
你知道吗,就像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一样!比如说有个孩子,从小在特别贫困的环境里长大,周围也没啥好的教育资源,但这小家伙竟然像颗倔强的小草,拼命努力,最后考上了一流大学,这多牛啊!这就好比在沙漠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还有一位老人,一直身体不太好,医生都觉得没啥希望了,但他就是不信邪,每天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嘿,结果身体越来越好,那精神头比年轻人都足!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像是一辆快报废的车突然又能风驰电掣了!
再说说这个企业家,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那真是啥啥都没有,资金紧张得不行,还到处碰壁,但他就是不放弃,咬牙坚持,慢慢找到突破口,最后打造出一个商业帝国!这就跟爬山一样,虽然过程艰难无比,但登顶后的风景简直让人陶醉啊!
你想想,这些例子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啥困难都能克服吗?这些个案不就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吗?每个人不都能从中学到点啥吗?它们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总会有各种难关,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闯过去,迎来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说,我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个案研究经典案例,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呀!。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新9篇)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4b8a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d.png)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新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新9篇)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https://img.taocdn.com/s3/m/5f01c8a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d.png)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松荫论话 赏析
![松荫论话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5675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7.png)
松荫论话赏析《松荫论话赏析》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这个“松荫论话”。
我刚一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画面感。
想象一下啊,在一片松树林里,松树的枝叶就像一把把大绿伞,遮出了一大片荫凉地儿。
就在这松荫下,有几个人坐在那儿高谈阔论呢。
我觉得这“松荫”啊,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地点。
它就像是一个天然的舞台,松树就是那舞台的背景,又高大又庄严,就像一群沉默的卫士。
这松荫下论话的人呢,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在这个特别的场景里开始他们的表演。
也许啊,这松荫下会有凉飕飕的小风吹过,带着松树的那种独特的香味,就像大自然在给这场论话撒上一点独特的香水呢。
说到这论话,我就在想啊,他们会论些啥呢?是谈论天下大事,就像古代那些谋士一样,分析着哪里又打仗了,哪个国家又有新的政策了?还是谈论诗词歌赋呢?你说会不会是一个人摇头晃脑地念着诗,其他人就开始品头论足,这个说“哎呀,这句写得真妙”,那个说“我觉得这个字还能改改”。
我就想起我自己有一次类似的经历。
那不是在松荫下,而是在我们小区的一棵大树下。
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坐在那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论话”。
我们可没谈啥高深的东西,一开始就是争论哪个超级英雄最厉害。
我呢,特别喜欢蜘蛛侠,我就说蜘蛛侠多酷啊,能在大楼之间荡来荡去的。
我一个小伙伴就不服气了,他说钢铁侠才厉害呢,全身都是高科技装备。
我们就这么争得面红耳赤的。
这时候啊,旁边一个小伙伴插了一句:“你们都不对,绿巨人最厉害,他一拳就能把大楼打倒。
”哈哈,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的争论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可那也是我们自己的“论话”啊。
再回到这个“松荫论话”,我想啊,在松荫下论话的人,他们的氛围肯定特别轻松自在。
他们可能不像我们在教室里上课那样规规矩矩的,也许是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甚至可能还有人爬到树上,靠着树干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他们的声音呢,在松树林里回荡,也许还会惊起几只小鸟,小鸟就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就好像也想加入他们的讨论似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什么在影响美国大学生的学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什么在影响美国大学生的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4b3159ed0740be1e640e9a1a.png)
摘要本文高度概括了欧内斯特·帕斯卡雷拉和帕特里克·特伦兹尼基于美国1967—2003年间发表的5000余篇研究文献所做的两卷综述中的发现和结论。
本文的重点并非某些特定的研究发现,而是着眼于大学生丰富的在校就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学生学习及其学业成就带来的诸多影响。
在概述关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课程、课堂经历、社团活动以及其他课外经历的影响效应的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学生的有效教育经历所具有的六大特征,这些特征既可理解为有效教育经历所共有的前提条件及内在动力,也是优质教育的标志。
最后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和六大特征的学术、实践、政策性涵义展开讨论。
一、引言1969年,肯尼士·费尔德曼(Kenneth Feldman)和西奥多·纽科姆(Theodore Newcomb)出版了《大学对学生的影响力》(The Impact of College on Students)一书。
[1]该书对过去40年间公开发表的美国大学生研究成果进行了里程碑式的分析梳理。
20年后,笔者和欧内斯特·帕斯卡雷拉(Ernest Pascarella)一致认为,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在不同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有必要针对费尔德曼和纽科姆之后出现的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影响力的研究发展,开展进一步的综合梳理。
伴随众多变化,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Civil Rights Act)。
该法案明确了种族歧视、民族歧视、宗教歧视、妇女歧视等歧视行为的非法性,并且禁止选民登记、学校、职场和公共场所中的非公正待遇。
翌年,国会通过《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Act),公立大学的招生录取准则从长达300年未变的能力主义、学业能力至上体系转变为平等主义体系,即不论种族或社会阶层,所有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拥有高等教育的升学机会。
由此,与1636年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成立以来高校所录取的精英学生群体截然不同,高校课堂里开始出现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以及学业基础的学生。
哲理故事-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哲理故事-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cc08c5d7e2bd960591c677da.png)
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成功人生当如水。
水,遇寒则凝成冰,越是寒冷,它越坚如钢铁。
于人生,这叫百折不挠;水善而谦卑,从不参与争斗,自甘流向低洼之地;育万物却从不索取。
此谓周济天下;水聚成雾,自由飘忽于天地之内,仙踪不定,无形无味亦无所求。
对人生来说,此为功成身退。
人生有此三种境界,便可无憾了。
有个弟子爱炫耀。
师父带他到一棵树前问“树的枝头美吗?”“枝头花朵真美”“您知道树枝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叫做‘末’”师父又说“您看树根美丽吗?”“树根埋在地下看不到啊”弟子说。
“但您知道树根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叫做‘本’!”师父说“招摇在树木顶端的是末节,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的全球品牌策略。對飯店管理公 司而言,最珍貴的兩大資產,就是 旗下簽約的各飯店及名聲。禮派如 果能夠建立響亮的品牌,就不再只 是提供奢華住宿經驗而已,品牌會 讓公司現在與未來的周邊事業更有
Horst Schulze
為the West Paces飯店集團(旗 下有Capella和Solís兩個豪華飯 店品牌)的總裁兼執行長。 他也曾擔任麗池卡爾登集團 的總裁兼營運長。
營收成長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進一步來看,禮派的品牌至今 仍是低調、零星地出現在各家飯店 中,因此如果要將它推上最顯眼的 位置,必須耗費鉅資大規模推動。 這麼做的財務負擔最後可能會超過 潛在利益。 零售業每天都要面對類似的 掙扎。以梅西百貨 ( Macy's ,原名 聯邦百貨 〔 Federated Department
同的事業擁有共有的品牌特質,就 是維京對服務顧客的承諾與付出。
2
在禮派旗下的各家飯店,每一 位總經理都有如擁兵自重的軍閥。 如果安德瑞想建立一個全球品牌, 首先就要改變這種現象;但我想他 也知道這項工程很困難。安德瑞必 須協調整合所有會接觸到顧客的單 位,包括帳務、設計、行銷、收購 等。同時安德瑞還得爭取各家飯店 高層主管的合作,否則他們不僅會 認定新策略是外來事物,而且也不 願意執行。禮派強化總公司的品牌 之後,顧客心中也會隨之產生某些 期望。公司上下如果不能夠齊心協 力滿足這些期望,浪費品牌投資還 算事小,最嚴重的是會令顧客大失 所望,怨聲連連。
strategy),可能會讓禮派的獲利與
Jill Granoff
紐約的麗詩加邦服裝公司 (Liz Claiborne Incorporated) 直營品牌業務的執行副總 裁,負責Lucky Brand Jeans、 Juicy Couture與Kate Spade等 品牌,以及該公司電子商務 與分店業務。
價值,例如,打著禮派品牌的遊程 或公寓套房 (condo) 也都能雨露均 霑。而且品牌能增進公司在許多方 面的效率,像是集團旗下各家飯店 的交叉促銷、為顧客提供量身打造 的服務,以及大宗採購物資。默默 無聞的公司就無法千家旅館是獨立經營
的,也就是說,禮派還有很多機會 與獨立旅館簽約,未來的成長潛力 相當可觀。許多獨立經營飯店的業 主不願放棄自身的卓越品牌,改掛 管理公司的品牌,因為一旦營運不 順,業主就得從頭開始打拚。然而 強有力的管理公司品牌會提攜旗下 飯店,讓它們的身價水漲船高,締 造業主與管理公司雙贏的局面。
Jeans 雖然都來自洛杉磯,但兩者
理性層面。人們會願意支付較高的 代價,換取擁有「好品牌」的產品 或服務。因為上等品牌具有無形的 價值,能為顧客帶來美好的感受。 禮派旗下多家飯店已經成功 營造出一些迷人、奢華的無形特 質,執行長安德瑞真正要面對的問 題,是衡量禮派的品牌與個別飯店 的品牌之間,何者價值較高。我認 為以總公司品牌掛帥領軍的「企業 品牌傘策略」 (corporate-umbrella
B-評論.indd 3
2008/1/29 10:50:27 AM
英
國航空公司 (British Airways) 一位前任執行長曾告訴我,
一套以價值為基礎 (value-based) 的 模型化工具,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那套工具可以決定,「顧客滿意度 分數」與「顧客經驗特質」的關聯
Jez Frampton
禮派旗下各家飯店品牌已深入 顧客心中,這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因此禮派的高階主管與其要求飯店 將客房改頭換面,不如從後勤工作 著手整合,提振集團的交叉銷售業 績。禮派已推行的軟性訴求 (例如
特色鮮明的文化經驗。每一家飯店 的確可用自己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但前提是要滿足所有顧客的期待, 讓他們享受獨一無二的旅遊經驗。 禮派也要深入了解自己的目標 顧客:只有某些特定類型的商務旅 客,會和度假旅客有一樣的期望與 需求。安德瑞不妨仔細研究競爭對 手的品牌策略,這樣比較不見得有 太大意義,因為類型不同。像雅趣
性應維持什麼水準最好,藉此呈現 (jez.frampton@interbrand. com) 集 團 旗 下 各 家 飯 店 創 造 價 值 的 方 紐約的Interbrand品牌顧問公 式。如此一來,公司的高層主管才 司全球執行長。 確定應推動新的品牌投資計畫,結 果營收與交叉住宿率都大幅提高。 禮派面對顧客時如何塑造自己 定位,對企業品牌前景有相當大的 影響。以英國維京( Virgin )集團 的品牌為例,代表的不只是航空公 司、飲料或寬頻服務;這些各自不
持、促進這些品牌的成長。類似的 做法也會讓禮派公司獲益良多;例 如,可提升採購、房地產管理、資 訊技術、行政業務等方面的效率, 使公司財務更健全,同時支持旗下 獨具特色的飯店自行發展、成長。 在飯店名稱中加入「禮派」 這個字眼,無法強化各家飯店本身 的特質。其實禮派應該採用另一種 做法,對旅行社積極促銷自家的飯 店,並精挑細選新的簽約飯店,推
Wendy Wray
店總經理個人因素的影響。要做好
B-評論.indd 1
2008/1/29 10:50:26 AM
最
傑出的品牌會與顧客形成情 感聯結,觸動顧客的感性與
Lauder)工作,這家企業的情況則
不同。它旗下擁有一系列的化妝品 品牌,各自獨立經營。雅詩蘭黛的 華貴高尚、MAC的凸顯自我風格、 倩碧(Clinique)的清新單純,特色 截然不同,如果硬要推行聯合品牌 (cobranding),反而會造成產品形 象混淆,可能讓顧客望而卻步。 麗詩加邦也有類似的品牌問題 與決策。Juicy Couture和Lucky Brand
行長安德瑞必須謹慎推行,不能讓 品牌聯結傷害到個別飯店的價值。 以總公司品牌凌駕個別飯店名稱的 策略,很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禮派旗下各家飯店的品牌都 隱含著一種承諾:禮派提供的旅遊 經驗,植根於當地的文化特質,這 在當地的飯店中獨樹一格。如果廣 場飯店的「手織」浴袍是在中國生 產,還印上禮派的標誌,要如何說 服顧客相信這家飯店真的「獨樹一 格」?你選擇呈現品牌的方式如果 看來虛假不實,或者不符合顧客實 際的體驗,恐怕就做得太過火了。
S t o r e s 〕)與 五 月 百 貨( M a y Company)的合併為例,在整合兩
家集團、把梅西百貨塑造成全國性 品牌的過程中,梅西百貨的高層主 管低估了五月百貨顧客的忠實度, 他們削減五月百貨的促銷活動,讓 許多期待、喜愛、倚賴這類活動的 消費者大失所望,從此不再光顧掛 上梅西百貨新招牌的分店。在這個 案例中,強調總公司品牌顯然弊多 於利。
哈佛商業評論 全球繁體中文版|February 2008
旅遊(Abercrombie & Kent)之類的 公司,一方面強調獨特、高檔的旅 遊經驗,一方面也強調自家品牌的 「專業」特質,例如,提供專業的 埃及金字塔導覽。 如果安德瑞和同仁要凸顯禮派 的品牌,當務之急就是釐清品牌的 內涵,並且謹記:將旗下飯店納入 整體的企業架構時,絕不可以迫使 表現卓越的飯店委曲求全。
衣架上有禮派品牌名稱) ,日積月 累後仍會影響顧客行為。不過禮派 也應加強利用其他資源,尤其是 網路和旅遊業的各種資源。例如, 將個別飯店的網站連結到總公司網 站,為顧客提供旗下各家飯店更豐 富的資訊,甚至可藉此催生出一批 「品牌迷」。此外,如果禮派強化 與旅行社和業界媒體的關係,就能 夠更完整深入地呈現企業的形象。
他剛接任時,每年只會想到一次品 牌問題;但到了五年任滿時,他每 天都會想到一次品牌問題。簡單的 說,這就是21世紀的品牌管理。對 大多數公司而言,品牌是極為珍貴 的資產,然而執行長在這方面往往 缺乏正式訓練。因此,當業務與行 銷部門主管提議「我們應該改變做 法」時,執行長難免會進退失據。 就禮派的案例來看,安德瑞與 同事並沒有客觀考量如何將品牌視 為雄厚的資產,靈活運用長期的營 運策略。安德瑞等人犯了許多企業 都有的通病;尤其是一些規模中等 的企業,卻想要在品牌名聲、服務 與品質肯定等層面,向麥當勞或迪 士尼看齊。不能以為品牌問題只是 改換名稱,應從顧客與文化這兩個 重要觀點全面探討企業的品牌。
我以前曾在雅詩蘭黛( Estée
動企業版圖繼續成長。
February 2008|哈佛商業評論 全球繁體中文版
B-評論.indd 2
2008/1/29 10:50:27 AM
HBR Case Commentary
禮
Kevin Lane Keller
(kevin.l.keller@tuck.dartmouth. edu) 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塔克商學院(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市場行 銷學講座教授,曾協助美國 運通(American Express)、 福特、美樂啤酒(Miller Brewing )、寶僑( P&G )等 企業分析建立品牌架構。
February 2008|哈佛商業評論 全球繁體中文版
1
安德瑞等人對禮派品牌的討論 散漫而無重點。他們有時候認為旗 下各家飯店能夠滿足顧客的渴望與 嚮往,這是從感性的角度來塑造品 牌。但故事接近尾聲時,安德瑞覺 得禮派成功的祕訣是卓越的飯店管 理,這是從執行與營運的架構來界 定品牌。偉大的品牌一心追求與眾 不同,為釐清禮派是否應繼續專注 在利基市場,安德瑞必須探討一個 關鍵問題:「禮派目前擁有什麼顧 客?未來希望吸引什麼顧客?」 市場調查會有幫助。有一家國 際級飯店管理公司面臨類似禮派的 品牌問題,Interbrand為他們設計了
在飯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大傘 下,獨立飯店更容易招徠全球的旅 客。就像如果我是頭一回到中國旅 行,一定很期待接觸異國文化,但 也希望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賓至 如歸的住宿環境。如果我上網查到
哈佛商業評論 全球繁體中文版|February 2008
新策略,就必須離開禮派。一個強 而有力的品牌,需要強而有力的做 法,這些做法不能受到旗下各家飯 執行長的工作,不能只靠飯店總經 理的想法。
派當然可以設法將旗下各家飯 店的品牌聯結起來,然而,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