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合集下载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李白《哭长城》
沧浪之水清又深,拆除长城分地倾。

绿蚁繁花蜀殿里,一曲古筝悠悠延。

恰似千金尽贱卖,千古秦汉无恨怨。

流年无情雪山行,冻魂冷魄恨空远。

长城披铁万层叠,草木横庞险难行。

驼铃震动青秋夜,一场宿痛一声伤。

孟姜女夜夜携壶,行行心歌绝滞迟。

明月晃晃桃花斜,玉蟾廪半推白旗。

青钟临江复鸣奏,沧澜晚游红锦历。

长缨千里临紫关,古道无情舞塞滩。

一夜客船送到绝,沙尽山落惊白鹭。

千途功名得共凭,但有思乡之深愁。

千王归去孤手垒,铁衣铁发未上壁。

孟女泪痕临秋风,祀殷陵旧时祸中。

长城宽结博九州,看岁月换梦想老。

恩仇惆帐多共拜,回首天地已不同。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曲目,它是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歌词描绘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故事,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感受地域特色,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歌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

此外,学生可能对哭长城的故事较为陌生,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简单介绍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地域特色。

2.学会演唱《孟姜女哭长城》,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4.培养学生对孟姜女精神的敬佩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孟姜女哭长城的情感。

3.学会用恰当的演唱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法:分组演唱,互相交流,提高演唱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孟姜女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歌曲乐谱,分发给学生。

3.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简介。

4.准备教学奖品,以激励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图片,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长城,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孟姜女哭长城》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分组进行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

老爷高堂饮美酒,孟姜女堂前放悲声;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绕画梁,燕子飞来又飞去,孟姜女过关泪汪汪;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处处春。

家家坟头飘白纸,处处埋的筑城人;四月里来养蚕忙,桑园里想起范杞良。

桑篮挂在桑枝上,勒把眼泪勒把桑;五月里来是黄梅,梅雨漫天泪满腮。

又怕雨湿郎身体,又怕泪洒郎心怀;六月里来热难当,蚊虫嘴尖似杆枪。

愿叮奴身千口血,莫咬我夫范杞良;七月里来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银河不见我郎面,泪流河水溅三尺;八月里来秋风凉,孟姜女窗前缝衣裳。

针儿扎在手指上,线儿绣的范杞良;九月里来九重阳,高高山上遇虎狼。

命儿悬在虎口里,心儿想着范杞良;十月里来北风高,霜似剑来风似刀。

风刀霜剑留留情,范郎无衣冷难熬;十一月里大雪飞,我郎一去未回归。

万里寻夫把寒衣送,不见范郎誓不回;十二月里雪茫茫,孟姜女城下哭断肠。

望求老爷抬贵手,放我过关见范郎。

——《孟姜女》唱词选。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播放北方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让同学们聆听欣赏。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提示注意旋律音阶的特点,请学生随着音乐旋律,体验旋律的美感。对比播放,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找出不同,从而加深对河北民歌的记忆。
五、唱唱说说,找出不同
河北 江苏
对比:环境 北方:质朴 豪放 直接 (十二月体)
方言
性格 南方:自由 委婉 细腻(四月体))
课题名称
神州音韵--孟姜女哭长城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中学阶段音乐学科,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学期音乐第四单元欣赏视听课,需1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播放视频,根据视频<<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音乐片段导出北方民歌,告知同学们节选东北民歌,东北民歌是北方民歌的一部分。(特点:北方方言,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导入新课。
二、查找信息、明确目的
播放幻灯片中国地图,导出北方民歌中平原民歌区中河北民歌。介绍民歌,体裁形式:山歌,号子,小调。图片播放几首民歌题目。学会按民族和地域区分各地,民歌。
三、借鉴实例,指导要点
讲故事,世界历史伟大奇迹,中国有什么奇迹,引出“长城”继而提问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讲故事(简略)代入意境。

《孟姜女哭长城》-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能准确歌唱该歌曲,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2.歌曲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
1.歌曲的节奏;
2.歌词的正确发音和字形认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黑板、精美图片、CD机、麦克风等;
2.学生:音乐书、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工作人员在班上用背景音乐引入《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为孩子们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师简单提示该歌曲是讲什么的,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旋律的悲壮感。

2. 教学核心(30分钟)
让学生听一次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它的节奏和情感。

随后,将一些生字词和产生困扰的字或字形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朗读和尝试理解这些偏僻字。

接着,学生与老师口头合唱《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老师说唱,学生跟唱。

3. 知识拓展(20分钟)
分配学生按组合唱,并给出一个简短的期限,让他们根据圆唱的调子练习合唱,以增强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和协同能力。

最后,老师要求每个组展示他们合唱的成果。

4.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小部分唱词,让他们回家唱,以推动孩子们自学自爱精神的
发挥。

六、课后作业
抄写歌词,字形简明准确,注意美观。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了解,培养了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花城版音乐六上的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为背景,歌词充满了深情和悲伤,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舒缓,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可能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旋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歌唱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如音准、节奏等,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

2.学会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并能流畅地演唱。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故事背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音准和换气。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

2.示范法:老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指导。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孟姜女哭长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故事背景等。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3.准备乐谱,方便学生查阅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来历。

2.呈现(5分钟)老师范唱《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音准和换气。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直到能流畅地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指导。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歌唱技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孟姜女哭长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孟姜女哭长城》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别家丈夫团团圆,孟姜女丈夫造长城。

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到南阳,新窝做得端端正,对对成双在华梁。

三月里来正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家家坟头飘白纸,孟姜女坟上冷清清。

四月里来养蚕忙,姑嫂俩人去采桑,桑篮挂在桑树上,抹把眼泪采把桑。

五月里来是黄梅,黄梅发水泪满脸,家家田内稻秧插,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里来热难挡,蚊子飞来叮胸膛,宁可吃我千口血,不可叮我亲夫郎。

七月里来七秋凉,家家窗下做衣裳,蓝红绿白都做到,孟姜女家中是空箱。

八月里来雁门开,花雁竹下带书来,闲人只说闲人话,哪有亲人送衣来。

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老酒菊花香,满满洒来我不饮,无夫饮酒不成双。

十月里来稻上场,牵笼做米成官粮,家家都有官粮积,孟姜女家中空思想。

十一月里雪花飞,孟姜女出外送寒衣,前面乌鸦来引路,万杞良长城冷清清。

十二月里过年忙,杀猪宰羊闹盈盈,家家都有猪羊杀,孟姜女家中空荡荡。

12、《孟姜女哭长城》

12、《孟姜女哭长城》
(答案: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演唱上,体现了南北风格上的差异,一刚一柔,粗犷与细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生合作学习,质疑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课题:孟姜女哭长城
年级科目:七年级音乐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备课人:魏丽娜
第周第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重难点
重点难点
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的不同点
学习过程
学案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案
欣赏歌曲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三、自主应用巩固新知
(1)民歌的音乐特点:(见教材31页)
(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六声、七声为多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思
通过欣赏了解了陕北民歌的特点。学生提醒学生每句落音。探究“起承转合”
1、故事导入,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欣赏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养成预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案
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孟姜女哭长城-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2.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并能够正确唱出;3.掌握简单的合唱动作,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演唱。

二、教学内容1.《孟姜女哭长城》的背景故事;2.民乐《孟姜女哭长城》的欣赏与分析;3.学习该曲的歌词及旋律;4.合唱动作的学习与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2.掌握节奏,准确唱出歌曲旋律;3.协作完成简单的合唱动作。

四、教学方法1.幻灯片讲解;2.集体欣赏音乐;3.齐唱、分唱、合唱;4.合作完成动作。

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孟姜女哭长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2. 欣赏音乐用幻灯片引入《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了解歌曲情境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细心欣赏、用心聆听。

3. 合唱练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跟着歌曲节奏齐唱、分唱、合唱,让学生在合唱的同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且练习团队合作。

4. 合唱动作练习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简单的合唱动作练习,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对歌曲的感染。

5. 创编小分组合唱将学生分组,让组内同学协作完成一段歌曲的演唱和动作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认识音乐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互相帮助。

六、教学评价将学生分小组,组内相互听评,对其他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反思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同时也能够了解组员的优缺点,互相促进学习进步。

七、教学延伸在学科交叉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下让学生绘制《孟姜女哭长城》的人物、古城、景色,将音乐与美术、历史相结合,加深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旋律,掌握了简单的合唱动作,提高了音乐素养。

同时,本课也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孟姜女哭长城》精品课件2022

《孟姜女哭长城》精品课件2022

新歌学唱
跟琴学唱第1,2段,然后 小组自学第3,4段。
我是小小演唱家
全班分4组,分别唱第1 ~4段,比比看哪组唱得好!
拓展提升——五声调式
本课所学的三首民歌各具不同风格。试着将歌曲的主音找 到,填到下面的方框内。
1、《盼红军》的主音是 6
2、《金瓶似的小山》的主音是
. 1
3、《孟姜女哭长城》的主音是 5.
五个音各有其名:
1(宫) 、2(商)、3(角)、5(徵)、6(羽)
拓展提升——五声调式 这3个调式音阶分别属于哪首民歌?请用线连起来。
《盼红军》
五声宫调式
《金瓶似的小山》
五声羽调式
《孟姜女哭长城》Leabharlann 五声徵调式课堂小结
歌曲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 死别的故事,从“新婚之喜”、“被抓服役”、 “缝制寒衣”、“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 展开,倾注了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 发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歌曲采用了“起承转 合”的四句式结构,结束音顺序为“商-徵-羽徵”,前一句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采用了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歌词采用了“四季 体”的写法,曲调流畅、情绪压抑悲伤。
板书设计
学唱《孟姜女哭长城》
作业布置 背唱《孟姜女哭长城》
下课!
拓展提升——五声调式 将曲中所用的音,由主音向上排列成音阶:
1、《盼红军》的主音是 6 1 2 3 5 (6) 2、《金瓶似的小山》的主音是 1 2 3 5 6 (1. ) 3、《孟姜女哭长城》的主音是 5. 6. 1 2 3 (5)
拓展提升——五声调式 这三首民歌所使用的音均有五个音,故称为五声调式。这
新歌学唱
跟琴学唱乐谱:1= F 4/4
留意“鱼咬尾”的旋律规律,注 意十六分音符、附点及前倚音的

《第四单元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学唱《孟姜女哭长城》歌曲,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2.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声乐感知能力;3. 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的演唱,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2. 难点: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音乐元素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音乐素材;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歌曲的谱例、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关图片;3. 准备伴奏音乐和乐器(如钢琴)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室常规:师生问好。

教室要求:请同砚们不要讲话,认真倾听,上课铃响立即回到座位,端正坐好。

1.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介绍故事背景。

教师总结。

(二)唱歌教学教师播放《孟姜女哭长城》歌曲录音,学生听完之后谈感受,学生自主讨论后,请同砚说说这首歌是如何反映主题的。

请学生倾听第一乐段,唱会歌词后尝试用小碎步模仿孟姜女哭长城时的悲伤情感。

唱好旋律中休止符、十六分音符。

1. 视唱曲谱教师引导学生视唱曲谱,注意节奏、音准、音色。

2. 歌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学生理解歌词后,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3. 歌曲处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如何将孟姜女哭长城时的悲伤情感表现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小碎步和形体动作来表现孟姜女的心情。

教师总结并示范。

学生分声部进行合唱练习,注意两声部和谐,注意轮唱的演唱技巧。

学生合作演唱歌曲,展示歌曲。

(三)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教室进行评判。

指挥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孟姜女对长城的爱与悲痛,以及她哭倒长城的决心。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出孟姜女的情感,理解长城在孟姜女心中的地位。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案一. 教材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流行于中国的民间歌谣,描绘了孟姜女寻夫送寒衣,得知丈夫已死,悲痛欲绝,长城为之倒塌的传说故事。

歌曲采用江南丝竹的音调和节奏,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2.学会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节奏、情感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江南丝竹音调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重点指导。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解传说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4.视听结合法:观看歌曲表演视频,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示范等。

3.乐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等。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同时,介绍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让学生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9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花城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这首歌曲描绘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感人故事。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孟姜女的坚贞爱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使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可能对孟姜女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

2.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以及中文歌词的咬字和发音。

2.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解孟姜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中。

2.使用视听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看歌曲的MV或聆听专业演唱,感受歌曲的情感。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孟姜女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2.新课教学: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练习演唱: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情感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孟姜女的坚贞爱情。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的名称、作者、歌词和旋律等关键信息,以及与歌曲相关的孟姜女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四单元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长城文化。

2. 学会用恰当的音色和节奏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氛围。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尤其是处理歌曲中的情感。

2.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并表现出歌曲中的长城文化,以及理解孟姜女的故事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包括音响、钢琴等。

2. 准备歌曲的音频文件和相关历史资料。

3. 布置教室,营造学习氛围。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二)导入新课1. 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2. 介绍歌曲背景,引入新课(三)新歌学唱1. 跟伴奏学唱歌曲,解决难点(1)歌词的音高及节奏的把握(2)旋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2. 分组演唱,互相评价3. 挑选学生演唱,教师评价并指导(四)拓展延伸1. 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及文化内涵(1)分析歌曲的旋律及节奏特点(2)了解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及意义2. 小组活动:模拟孟姜女哭长城的情景表演3. 评选最佳表演小组,颁发奖品(五)小结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将这首歌曲推荐给身边的人,并说明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用恰当的演唱形式(如独唱、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讨论,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 通过对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合适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理解并表达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如何通过合唱表现出歌曲的多元化情感。

浅析歌曲《孟姜女》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析歌曲《孟姜女》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析歌曲《孟姜女》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肖虹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8期摘要:《孟姜女》是根据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成功改编的一首经典声乐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作曲家王志信众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歌曲《孟姜女》艺术表现创作特点一、作品分析1.作品的创作特点王志信创作的作品选题独特,风格立意。

歌曲也能充分发挥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如《孟姜女》整首曲调流利、柔丽、激情深切、默示细腻、结构严谨,整个乐段运用典型的启承转合式的方整性乐段。

作曲者在原有的民歌中加入现代的人思维方式与想法,使原有的音乐更让人震撼,无论从创作手法和立意上都打破民间民歌的四句歌谣曲体结构式,极其丰富地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对原作品重新编排与剪裁,从而成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是原民歌曲调,曲调流畅、真挚,讲述了孟姜女夫妻离别情景。

第二段从“夏夜里”开始讲述着孟姜女对丈夫日夜思念的情怀,随着音乐的递增情感的高涨,曲调也显得凄婉幽怨。

第三段由G调转为F调叙述了孟姜女思念丈夫而为丈夫缝制御寒衣的情景,深情切意地娓娓道来,语气缠绵却不少凄凉感。

而曲调中的小停顿好似喉头哽了一下,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急促的伴奏,结合戏曲的“紧拉慢唱”手法“大雪纷飞……”进入了被转成降B调的第四段,独特的一字多音增添了紧张,悲痛之情。

最后一句反复吟唱“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

节奏由一字一顿到逐渐紧凑再到充分地铺开,孟姜女极端受挫,失去丈夫的哀思之情,激情推向最高而扼腕谢幕,将孟姜女的怨妇情结全曲高扬,令人深感其血泪之悲之怨,其情其理无不使然。

2.作品的风格王志信作品有浓郁的中国“民歌味”,但其中又不缺乏艺术歌曲的特点,地方特色浓厚,有强烈的民族性,较好地体现原汁原味,表现历史文化特色。

3.作品的民族性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大量地选用具有普遍影响的民族音调、曲艺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通过节拍、节奏形态的变化,并借鉴吸收西洋创作技法塑造音乐,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在民族声乐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1)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1)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

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

其内容概括简练。

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

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

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因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你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孟姜女与范喜良结为夫妻,新婚不久,范喜良就被官兵强行抓去修筑长城。

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决定亲自前往长城寻找他。

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却得知范喜良因劳累过度已经死去,并被埋在长城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绝,在长城边放声痛哭,她的哭声凄厉而悲怆,感动了天地。

突然,长城崩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

孟姜女绝望地寻找着丈夫的尸骨,最终找到了范喜良的尸骨。

她抱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秦始皇得知此事后,想要接近孟姜女。

孟姜女趁机要求秦始皇为范喜良举行盛大的葬礼,并亲自为他送葬。

在祭祀那天,孟姜女跳入大海,随丈夫而去。

她的忠诚和执着感动了无数人,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强权统治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同时,它也传递了忠诚、执着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力量。

(二)初听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中国传统民歌之一。

各地都有它的踪迹,《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案一. 教材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为背景,旋律优美、悲伤,歌词感人至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悲剧情感,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欣赏和理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景,理解歌曲的意义。

2.学会歌曲的演唱,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3.学会用恰当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孟姜女哭长城》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相关资料,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民间音乐知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旋律、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演唱能力。

5.拓展(5分钟)讲解民间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问题解决与思考
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教会学生如何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能用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PPT课件、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都有那些吗?中国有什么景点是属于七大奇迹的?导出“长城”话题,继而提问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听听唱唱。

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欣赏一遍歌曲,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旋律音阶的特点,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唱唱歌曲的旋律,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五声音阶的特点。

3、唱唱说说。

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请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教师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演唱,唱完请学生说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对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什么的影响?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通过问题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分析乐曲。

请学生分析《孟姜女哭长城》一共有几个乐句,做课本P8页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涂颜色等方法来表示歌曲的结构。

5、故事表演。

请学生伴随着音乐,分角色扮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

二、课后延伸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

1、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

2、说一说长城都跨过了哪些省市。

3、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5、介绍长城景点“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

6、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