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控制技术分析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控制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7de7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c.png)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控制技术分析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空调系统运行时,普遍存在噪音问题。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进行技术分析,并探讨噪音控制的相关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通过电力驱动转子实现空气压缩,将低温低压气体转化为高温高压气体,为空调系统提供制冷或加热功能。
在运行过程中,电动压缩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噪音主要来源于电机振动和当量部件运动引起的空气流动噪声。
二、电动压缩机噪音的影响因素1. 电机振动:电动压缩机中的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震动会传导到其他部件,进而引起噪音。
电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及减震措施的采取,都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振动带来的噪音影响。
2. 空气流动噪声:当电动压缩机工作时,气体在压缩室内部发生快速流动,产生较大的气流干扰和振动噪音。
减小气流速度和改善气流方向,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流动带来的噪音。
3. 结构共振:电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与其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相接近,可能引发结构共振,进而导致噪音的产生。
通过对电动压缩机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优化,可以减小共振效应,降低噪音水平。
三、噪音控制技术解决方案1. 电机噪音控制技术优化电机设计,采用合理的电机结构和制造工艺,减小电机振动;采用低噪音电机,通过电机转子的轴向和径向磁通制造去磁噪音的方法;采用电机动平衡技术,调整电机转子的质量分布,降低不平衡振动引起的噪音。
2. 气流噪声控制技术优化气流导向结构,减小气体在压缩室内部的湍流和噪音;采用减震措施,降低气体与压缩室壁面之间的接触噪声;加装吸音材料,降低气体流过部件时的噪音传播。
3. 结构共振解决方案通过改变电动压缩机的结构参数,避免工作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相接近,以减小共振噪音;优化结构材料的选择,提高材料的阻尼特性,减小共振效应。
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实践
![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b1ea5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9.png)
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实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的使用也带来了噪音问题。
汽车引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风阻等都会产生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噪声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并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汽车引擎是汽车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传统的汽车引擎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不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噪声控制技术来降低引擎噪音。
这些技术包括使用隔音材料来减少噪音传播,改进发动机设计以降低振动和噪音产生等。
通过这些措施,汽车引擎的噪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其次,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是汽车噪音的重要来源。
当汽车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噪音。
为了减少这种噪音,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降噪轮胎。
降噪轮胎采用了特殊的胎纹设计和材料,能够减少与路面的摩擦噪音。
此外,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在车身底部增加隔音材料,以进一步降低路面噪音的传播。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汽车行驶时的噪音,提高了驾驶的安静性。
除了引擎和轮胎噪音的控制,风阻也是汽车噪音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与车身的摩擦会产生噪音。
为了降低这种噪音,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各种措施。
例如,改进车身设计,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噪音产生。
此外,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在车窗、车门等部位增加隔音材料,以阻挡外部噪音的传播。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噪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驾驶的安静性和舒适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噪声控制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创新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主动降噪技术可以通过车辆内部的音响系统发出与外部噪音相抵消的声波,从而降低噪音水平。
此外,一些高端汽车还采用了声学玻璃和隔音材料来进一步降低噪音传播。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噪音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性。
总之,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4044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环境污染之一。
无论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还是建筑噪声,都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
目前,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被动噪声控制和主动噪声控制。
被动噪声控制是通过隔离和吸收噪声源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辐射。
常见的被动噪声控制技术包括隔音材料的使用、隔音门窗的安装以及声学隔离墙的建造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从而降低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另一方面,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则是通过发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来进行干扰,从而抵消噪声。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噪声消除和主动噪声控制两种形式。
主动噪声消除是通过在噪声源附近放置传感器和扬声器,实时监测噪声并发出与之相反的声波,以达到消除噪声的效果。
主动噪声控制则是通过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整噪声源的工作状态,以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这些技术在航空、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尽管噪声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
目前,大多数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和交通领域,而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其次,噪声控制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此外,噪声控制技术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低频噪声的控制效果较差。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噪声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对环境噪声的关注度提高,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随着材料科学和声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隔音材料和装置将会不断涌现,为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智能化和自适应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噪声控制技术的效果和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94b8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d.png)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更能推动能源结构的升级和汽车行业的转型。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其噪声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城市交通日益繁忙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成为了重要课题。
噪声来源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电机、变速器以及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
电机的运转会产生磁场和机械噪声;变速器在传动过程中会引起一定的机械噪声;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滚动噪声。
这些噪声源的不断积累,导致新能源汽车整体噪声水平相对较高,影响了驾驶体验和乘客舒适度。
噪声控制技术为了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水平,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提高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减少电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对变速器的噪声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采用隔音材料和优化传动结构等措施。
通过优化轮胎的胎面设计和选用低噪声轮胎,可以有效降低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声。
降噪材料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中,降噪材料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隔音棉、隔音膜、隔音垫等降噪材料能够有效吸收、隔离噪声。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降低电机和变速器产生的噪声,还可以改善车内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在关键部位使用降噪材料,可以有效减轻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噪声,提升驾驶体验。
声学模型仿真为了更精确地研究和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噪声特性,声学模型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电机、变速器、车辆结构等部件的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噪声输出,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
声学模型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噪声源,找到降噪的有效途径,为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噪声来源、采用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降噪材料和声学模型仿真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水平,提升驾驶舒适度和乘坐体验。
噪声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噪声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6b30c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5.png)
噪声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噪声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增多,交通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噪声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汽车是城市交通噪声的主要源头之一。
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噪声是造成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来减少汽车噪声。
例如,采用降噪技术的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噪声更小,大大减少了对城市居民的干扰。
此外,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入了隔音材料,有效减少了车内外噪声的传递。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噪声控制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航空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减少航空噪声对居民的干扰,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开始积极采用噪声控制技术。
例如,改进飞机引擎设计,减少发动机噪声的产生;采用隔音材料来减少飞机内部噪声的传递;以及在机场周边建设隔音墙等措施。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那些位于机场附近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噪声控制技术在铁路交通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铁路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铁路列车的高速行驶和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给周围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铁路运营商开始采用噪声控制技术。
例如,改进列车轮轨接触系统,减少摩擦噪声的产生;采用隔音材料来减少列车内部噪声的传递;以及在铁路线路周围建设隔音墙等措施。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显著降低铁路交通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
最后,噪声控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公共交通工具的噪声也给乘客带来了不便。
为了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公共交通运营商开始采用噪声控制技术。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a6b846c48d7c1c708a1451c.png)
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钱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车内应用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我国开展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一些研究,最后对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未来作了展望。
关键词:主动控制车内噪声中图分类号:TB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c )-0004-021引言低频噪声是车辆舱室内部噪声的主要成分。
传统噪声控制技术,多采用阻尼比较大的材料,利用隔声、隔振,甚至重新进行结构设计来控制噪声,对一些车身结构的振动及其辐射的低频噪声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而噪声主动控制(A c t i ve Noi s e Co nt r o l ,简称ANC)技术在消声机制、控制机理及系统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弥补了噪声被动控制的诸多不足,特别是在控制管道低频噪声中获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因而倍受噪声控制界的关注和重视。
2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车内(封闭空间)噪声的主动控制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
英国I SVR 的Ne l s o n 等人在封闭空间有源消声理论研究和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了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阵列和监测传声器的最优布放问题,并开始在飞机舱室和轿车车内进行自适应有源降噪研究。
1983年,挪威的T.Be r ge 在柴油车驾驶室内采用有源消声,取得了在着火频率处降噪15.7dB 的效果。
198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J.Os w a l d 提出了第一个主动控制系统,用自适应有源降噪方法对柴油车驾驶室进行研究。
系统由分立元件构成,采用发动机转速信号分频方法产生多阶正弦波参考信号,经过控制器进行调幅、倒相处理,反馈给次级电声系统,产生抵消处噪声的反噪声。
声学部分采用单次级源、单监测传声器。
实验结果表明,对由发动机几个低阶谐量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降噪效果明显,可使谐阶噪声仅高出本底噪声(5~7)dB 。
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ed86de9102de2bd960588f7.png)
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展望随着噪声污染的日趋严重,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及设备的开发也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噪声控制设备的产值平均以10-15%的速度增加,我国在93年噪声振动控制设备产值已达到6.2亿元,“八五”期间用于噪声治理的工程费用达到9.2亿元,上述产值尚不包括配套的噪声振动控制设备,预计我国配套的噪声振动控制设备产值20亿左右。
高速运输系统和工具等一些新出现的噪声源和计算机、数字处理、新材料等技术发展使噪声控制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既面临挑战,又提供了机遇。
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已开始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配套化阶段。
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应看到仍有一些技术不够成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仍然很多。
1、噪声控制工程和设备的评价技术1) 噪声控制工程评价方法总的可以分类为噪声发射(noise emission)、噪声照射(noise immission)和噪声暴露(noise exposure).噪声发射主要适用于评价各类噪声源,经常采用的评价量有A计权声功率级(LwA)和某一特定声学环境和距离的声压级(LpA)。
声功率级LwA适合于评价固定机械设备,LpA适合评价汽车、火车等运输工具。
噪声照射主要适用于环境噪声和工业噪声的控制工程效果和声质量,经常采用的量是A计权等效声级(LpAeq)。
噪声暴露主要适合于评价人的噪声总暴露剂量和人的听力保护,经常采用的评价量A计权等效声级(LpAeq)。
噪声照射和噪声暴露评价应考虑脉冲声和纯音修正(DLI和DLr),考虑脉冲的纯音修正后的评价量为评价声级(LpAr)。
ISO已在近几年建立了这样的噪声评价体系,并贯穿在整个ISO有关噪声标准中(1)。
2) 消声器消声器测量评价方法虽然多年以来就进行很多研究工作,但仅在近几年才形成为标准化和系列化的方法,包括试验室测量方法、现场测量方法和无气流静态测量方法(表1)。
试验室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定气流速度、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倍频带或1/3倍频带的插入损失(DIL)、总压力损失(△P)和气流再生噪声(LW),通常具有较好的试验结果再现性。
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3篇)
![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1e109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4.png)
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摘要汽车噪声是一个长期以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同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一直在致力于降低汽车噪声。
本文将介绍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和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
一、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动噪声控制技术是通过检测车内外噪声源,并通过喇叭或振动装置发出逆向声波或振动,以抵消原始噪声的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高端汽车上得到应用,在2024年预计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来监测噪声源的位置和频率,并使用高性能喇叭和振动装置来抵消噪声。
预计未来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和乘客需求。
二、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全车噪声控制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整车噪声的技术。
它包括车身隔音技术、悬挂系统噪声控制技术、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噪声控制技术等。
预计在2024年,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通过改进车身隔音材料和结构,优化悬挂系统设计,使用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汽车制造商将能够提供更低的噪声水平。
三、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电动汽车具有非常低的噪声水平,这是其优势之一。
然而,在低速范围内,电机和轮胎噪声仍然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为了提高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感,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法规要求电动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发出人为产生的声音。
预计在2024年,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以满足这些要求。
这些技术包括电机噪声控制技术和外部声音发生器技术。
通过优化电机设计和控制算法,以及使用外部声音发生器来模拟引擎声音,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人为声音。
结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
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
![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3d9eb4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f.png)
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
1、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
(1)进行商业和住宅建筑的隔音设计,利用隔音材料将隔音达到规定的标准;(2)对交通枢纽的控制,可以采取离散式物流管理,减少大量的机动车拥挤;(3)对工业设施的噪声控制,采用消声材料抑制声音的传播,安装消声系统,
采用噪声治理技术来减少噪声传播;
(4)在发展新能源采用更加环保的发动机,其排放噪音更小,还可以结合发动
机安装隔音装置。
2、行政监管手段:
(1)根据所处环境实施可行的、科学的和有效的噪声控制规定,让大家都遵守;(2)加强对有害噪声污染源的监管,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噪声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环境保护的防护措施;
(4)将受噪声污染的地区纳入污染物排放控制范围,规范源头、路线的途径。
3、社会文明礼仪:
(1)规定合理的公共噪声标准,禁止大声喧哗;
(2)出行避免使用汽车发动机,注意控制机动车排放;
(3)强调社会道德与公共文明礼仪,让城市更加温馨宜人;
(4)弘扬“绿色文明”理念,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筑牢防护栏。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范文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fe5a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4.png)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范文汽车噪声控制技术一直是汽车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加,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介绍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最新进展1. 发动机噪声控制技术发动机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减少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技术。
其中,主要的技术包括发动机隔音罩的设计、减振器的应用和排气系统的优化等。
这些技术能够显著地降低发动机噪声的输出,并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2. 轮胎噪声控制技术与发动机噪声相比,轮胎噪声也是汽车噪声的一个主要来源。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轮胎的材料和结构,成功地减少了轮胎噪声的产生。
此外,一些先进的轮胎设计还可以通过减少胎面和道路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轮胎噪声的传播,从而达到噪声控制的效果。
3. 隔音材料和结构的研究隔音材料和结构在汽车噪声控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吸声效果的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噪声的传播。
此外,结构上的优化设计,例如减震器的布置和隔音罩的设计,也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噪声控制效果。
二、发展趋势1. 电动汽车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噪声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噪声控制相对容易。
然而,电动汽车的电机和电池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会放在电动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上。
2. 智能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噪声控制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该技术通过采集噪声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和驾驶者的需求自动调节噪声输出。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驾驶者的喜好和驾驶环境的变化,实现个性化的噪声控制效果。
3. 全面降噪的探索目前,汽车噪声控制技术主要侧重于特定噪声源的控制,如发动机噪声和轮胎噪声等。
然而,随着对汽车噪声污染要求的提高,全面降噪的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
![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de978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6.png)
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油车辆的限制,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辆相比,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减震技术、噪声控制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减震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电动机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其减震对整车噪音和车辆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包括弹性支撑、减震装置等。
弹性支撑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减震的常用技术之一。
它通过在电动机底座上安装弹簧和橡胶垫来减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动机的振动和冲击力,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此外,弹性支撑还能减少机械噪声的传递,提升整车的静音性能。
减震装置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减震的另一种常用技术。
它通常由减震器和阻尼器组成。
减震器能够通过吸收冲击力,有效减少电动机的震动。
而阻尼器则能够减少电动机的回弹,提高整车的稳定性。
此外,减震装置还能够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进一步减少电动机的噪音。
其次,噪声控制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不仅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因此,对电动机噪声进行控制是实现纯电动汽车静音化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包括声学隔离、声学吸音和声学发射等。
声学隔离是通过安装隔音材料来分隔电动机和车辆内部,阻止噪声的传播。
隔音材料通常是一种具有吸音效果的密封材料,它能够吸收电动机产生的噪声并将其封闭在车辆内部,从而降低车辆内部的噪音水平。
声学吸音是通过在电动机周围安装吸音材料来吸收噪声。
这些吸音材料通常是一种多孔材料,它能够通过多次反射和吸收噪声波,从而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此外,吸音材料还能够通过控制噪声的频率和振幅,进一步减少电动机的噪音。
声学发射是通过安装发射器来发出与电动机噪声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电动机产生的噪声。
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
![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20245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f.png)
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第一章汽车气动噪声的成因及控制汽车气动噪声指的是由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流动引起的噪音。
汽车的速度、车身形状、车窗、轮毂等都会影响汽车产生气动噪声的大小和频率。
另外,气动噪声还会产生震动,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为了降低汽车气动噪声的水平,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多种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降低车身前沿和车窗的风阻,以减少气流的干扰;通过优化车身设计,如采用可调光顶、翼子板和后扰流板,来改善车身流线,减轻空气噪音;并且,使用吸音材料包裹车辆其内部的结构件以降低汽车内部空间所反射的气动噪声级别。
第二章汽车振动的成因及控制汽车振动指的是由引擎和传动系统所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从引擎和传动系统传递到车架、悬挂、轮胎和车身等部位,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为了降低汽车振动的水平,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多种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发动机技术,例如改善发动机的平衡性、采用低噪音高效降噪器和防振器等提高引擎性能。
而其余的技术包括采用更好的悬挂系统、更高效的轮胎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第三章未来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控制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噪声和振动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燃油效率和环保性。
例如,主动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自动调节承载力和阻尼,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并有效地消除悬挂系统引起的振动和噪声。
此外,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和电子隔音技术可以减少并消除汽车的气动噪声和机械噪声,从而提高车辆的静音性能。
总结控制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是现代汽车制造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汽车制造商采用多种技术,包括车身优化设计、发动机技术、悬挂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来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而未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主动悬挂系统和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等,将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更高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水平,并提高汽车的性能、燃油效率和环保性。
我国汽车噪声现状及关键控制技术展望
![我国汽车噪声现状及关键控制技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c7adf21af45b307e8719716.png)
机动车辆噪声源
机动车辆是一个典型综合噪声源
机动车辆主要噪声源
汽车加速噪声主要声源: 汽车加速噪声主要声源
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 油底壳表面辐射噪声; 齿轮箱表面辐射噪声; 排气口辐射噪声;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 排气管系辐射噪声; 进气系统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
内燃机噪声源频率特性
频率范围,KHZ 频率 11 10 22 -8 0.5-2 > 2 <4 < 0.05-5 0 0.2-2 0
不同类型车辆等效辐射能量比 30 25 辐射能量比 20 15 10 5 0
轿车 轻型车 中型车 重型车 大客车
25
7
9 5.5 3
车辆类型
我国不同类型汽车噪声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我国和欧洲不同类型车辆噪声水平比较
车辆类型 M1 M2 ( GVM≤3.5t ) 、 (GVM≤3.5t) ) N1 国内水平 78 82 85 88 78 欧洲水平 74 77 78 80 75
探讨新的测量方法是一种发展趋势。新的测量方法应根据不同类型车 探讨新的测量方法是一种发展趋势 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噪声发射总量,计权新的评价量 计权新的评价量。 可能的评价量: 式中 :LP ——整车评价声级; LA ——加速行驶声级; LL ——50 km/h 匀速行驶声级; LP = αL A + βLL + γLH LH—— 100 km/h 匀速行驶声级; α、β、γ——计权系数,对于不同类型车辆应有不同数值 对于不同类型车辆应有不同数值。 推进适合在用车的噪声测量和检测方法 .轮胎-路面噪声测量方法 轮胎轮胎 可考虑轮胎—路面噪声的测量方法包括 路面噪声的测量方法包括 滑行测量方法—匀速行驶后关闭发动机滑行 匀速行驶后关闭发动机滑行; 牵引测量方法—低噪声动力车辆牵引被测车辆行驶 低噪声动力车辆牵引被测车辆行驶; 轮鼓测量方法—在专门消声室的轮鼓试验台上进行模拟试验 在专门消声室的轮鼓试验台上进行模拟试验。
汽车噪声污染论文
![汽车噪声污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c51b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d.png)
汽车噪声污染论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汽车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但是,汽车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汽车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汽车噪声污染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在城市交通中,汽车噪声污染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是车辆的发动机和车辆传动系统的噪声。
这些噪声主要来自于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和尾部排气管的部件,由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出。
其次是道路表面的噪声。
道路表面的凹凸、麻面沥青等均会导致汽车轮胎摩擦时产生的噪声。
另外,汽车的速度、路段的拥堵、车辆密度等也都是影响噪声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城市中噪声污染的程度不断上升。
二、对健康的影响汽车噪声污染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汽车噪声中,会导致听力下降、心理疾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一些研究还表明,长期暴露于汽车噪声中的人,患上癌症的风险也高于一般人群。
除此之外,汽车噪声污染还会影响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睡眠质量等方面。
可见,汽车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公共卫生问题。
三、控制措施与减少车辆排放污染、推广公共交通等深层次的措施相比,减少汽车噪声污染显得相对容易。
当前,针对汽车噪声污染,国内外已经推出了许多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行政管理措施。
政府部门就汽车噪声污染的管理成立专门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建立投诉渠道、压缩噪声限值等措施,加强对汽车噪声污染的监控和治理。
(2)技术措施。
针对车辆的发动机和车辆传动系统噪声,可以采取使用低噪音零部件、加装隔音材料、改善车辆运行质量等技术手段来减少汽车噪声污染。
(3)城市规划措施。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加强对交通噪声的规划和设计,限制噪声分布范围、规划噪声专用地带等,可以减少噪声污染的程度。
总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汽车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汽车噪声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
![汽车噪声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3c9b8448d7c1c709a1453f.png)
汽车噪音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至此汽车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几年来,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噪声水平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到最低水平也是追求的方向. 汽车噪声通过声辐射的方式传到车外、车内,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需要控制车辆外部噪声;随着现代汽车对乘坐的舒适性和行使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
车内噪声过大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甚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生理健康,如果驾驶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引起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和生命危险;车外噪声过大会影响路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只有掌握车辆噪声产生机理采取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 噪声的产生机理车辆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结构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1.1 空气动力噪声凡是由于气体扰动以及气体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噪声,它包括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进气噪声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周期性压力脉动噪声、涡流噪声、气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噪声和进气管的气柱共振噪声;排气噪声是汽车及其发动机中能量最大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它的噪声往往比发动机整机噪声高10~15dB(A) ,因此降低排气噪声是主要的;风扇噪声在空气动力噪声中,一般小于进、排气噪声,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车辆装设车内空调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等原因,使发动机罩内温度上升,风扇负荷加大,噪声变得更加严重。
1.2 结构振动噪声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在激振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根据激振力的不同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液体动力噪声三类。
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发动机的零部件作往复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产生的周期力、冲击力和撞击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液体动力噪声是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的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
NVH技术进展趋势及建议
![NVH技术进展趋势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39762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f.png)
NVH技术进展趋势及建议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NVH(噪声、振动、刚度)技朒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NVH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还可以降低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水平,提高整车的品质和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对NVH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NVH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在NVH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噪音、振动等问题,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帮助他们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
(2)材料和结构优化: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成为提高汽车NVH性能的有效手段。
比如,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噪音水平;采用轻量化材料可以降低汽车的振动水平;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刚度和稳定性。
(3)多物理场仿真技术:NVH问题通常涉及声学、结构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多个物理场,因此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将成为解决NVH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汽车的NVH性能,并优化产品设计。
(4)主动降噪技术:传统的 passiver 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进行降噪,但主动降噪技术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降噪。
通过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感知汽车的噪音和振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降噪。
2.建议(1)加强人才培养:NVH技术需要具备较高的工程技术和理论基础,因此汽车制造商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NVH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
(2)加强协作交流:NVH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汽车制造商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行业合作,共同研究解决NVH问题。
(3)注重产品创新: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引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4)关注用户体验:NVH性能直接影响用户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产品时应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ca374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9.png)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概述 (3)1.1 汽车排放污染及危害 (3)1.2 汽车噪声污染及危害 (4)1.3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的意义 (4)第2章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机理 (4)2.1 污染物过程 (4)2.1.1 燃烧室内化学反应 (4)2.1.2 排气系统内化学反应 (4)2.2 影响排放污染物的因素 (5)2.2.1 燃油品质 (5)2.2.2 燃烧过程 (5)2.2.3 发动机工况 (5)2.2.4 排气系统设计 (5)2.3 降低汽油机排放污染的措施 (5)2.3.1 优化燃油品质 (5)2.3.2 改进燃烧过程 (5)2.3.3 控制发动机工况 (5)2.3.4 采用排气后处理技术 (5)2.3.5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5)2.3.6 加强维护与管理 (6)第3章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机理 (6)3.1 柴油机排放污染特点 (6)3.2 污染物过程 (6)3.3 影响排放污染物的因素 (6)3.4 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的措施 (7)第4章汽车噪声产生与传播机理 (7)4.1 汽车噪声来源与分类 (7)4.1.1 发动机噪声 (7)4.1.2 轮胎噪声 (7)4.1.3 车身结构噪声 (7)4.1.4 空气动力学噪声 (7)4.1.5 电子设备噪声 (8)4.2 噪声传播过程 (8)4.2.1 声波传播基本原理 (8)4.2.2 汽车噪声传播途径 (8)4.3 影响汽车噪声特性的因素 (8)4.3.1 发动机参数 (8)4.3.2 车身结构 (8)4.3.3 轮胎特性 (8)4.3.4 气象条件 (8)4.3.5 路面状况 (8)第5章汽车排放控制系统 (8)5.1 汽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8)5.1.1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8)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TWC) (9)5.1.3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 (9)5.1.4 空气喷射系统 (9)5.2 柴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9)5.2.1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9)5.2.2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 (9)5.2.3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9)5.2.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9)5.3 新能源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9)5.3.1 电动汽车排放控制 (9)5.3.2 氢燃料电池汽车排放控制 (9)5.3.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放控制 (10)5.3.4 燃料电池汽车排放控制 (10)第6章汽车噪声控制技术 (10)6.1 噪声源控制技术 (10)6.1.1 发动机噪声控制 (10)6.1.2 轮胎噪声控制 (10)6.1.3 车身结构噪声控制 (10)6.2 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0)6.2.1 隔声技术 (10)6.2.2 吸声技术 (11)6.3 接收者保护技术 (11)6.3.1 车内噪声控制 (11)6.3.2 车外噪声控制 (11)第7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检测技术 (11)7.1 排放检测技术 (11)7.1.1 尾气排放检测 (11)7.1.2 汽油车排放检测 (11)7.1.3 柴油车排放检测 (12)7.2 噪声检测技术 (12)7.2.1 噪声源识别 (12)7.2.2 噪声检测方法 (12)7.2.3 噪声检测标准 (12)7.3 检测设备与标准 (12)7.3.1 排放检测设备 (12)7.3.2 噪声检测设备 (12)7.3.3 检测标准 (12)第8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法规及政策 (12)8.1 我国相关法规及政策 (12)8.1.1 汽车排放法规 (12)8.1.3 政策措施 (13)8.2 国际相关法规及政策 (13)8.2.1 欧洲法规 (13)8.2.2 美国法规 (13)8.2.3 其他国家和地区 (13)8.3 法规及政策发展趋势 (13)8.3.1 法规日益严格 (13)8.3.2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13)8.3.3 加强国际合作 (13)8.3.4 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 (14)第9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1 传统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1.1 排放控制技术 (14)9.1.2 噪声控制技术 (14)9.2 新能源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2.1 排放控制技术 (14)9.2.2 噪声控制技术 (14)9.3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5)第10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实训操作 (15)10.1 实训操作规范与要求 (15)10.2 排放检测实训操作 (15)10.3 噪声检测实训操作 (16)10.4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实训案例分析 (16)第1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概述1.1 汽车排放污染及危害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排放污染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1e6b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b.png)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环保和能源节约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噪声振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噪声振动问题的挑战
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噪声和振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电动汽车的电机噪声、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以及车身振动等问题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技术的应用
为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水平,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隔离措施、结构优化设计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噪声振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影响。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噪声振动情况,并利用控制系统发出反向声波,以抵消或减弱噪声信号,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精准地调节噪声水平,提升乘坐舒适度。
结构优化设计
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减少噪声振动问题至关重要。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减震系统改进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优化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振动产生的频率和幅度。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控制技术也将不断创新。
未来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新材料的研发以及更加精准的噪声振动监测技术的推广。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是保障驾驶员和乘客舒适度的关键,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噪声振动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车外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外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ea051b31a37f111f1855bd3.png)
通过发动机外表面以及与发动机外表面刚性
连接件的振动向大气辐射的噪声称为结构振动噪 声或者称为表面辐射噪声。根据发动机表面噪声
而其 主要噪声辐射部件的临界频率大致在 50— 0 80H 范围内。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 的力对发 0 z
收稿 E期 : 0 6 O — 8 l 20 一 8 2
。
排气噪声 由周期性排气 、 涡流和空气柱共 鸣
噪声组成 。周期性排气 噪声是排气门开启时一定 压力的气体急速排 出而产生 ; 涡流噪声是高速气 流通过排气门和排 气管道时产生 的; 空气柱共 鸣 噪声是管道中空气柱在周期性排气噪声 的激发下 发生共鸣而产生。 对于发动机 噪声 的评 价 , 除考 虑其 辐射噪声 能量总水平外 , 还应考察 以下噪声特性 : 噪声级及 其随发动机工作状 态的变化关系 、 发动机周 围空 间各点噪声级数 值的分布状态 、 空间各点 的噪声
喇叭 口几何 体 , 对上述 噪声起 着滤 波放大 作用。 另外 , 胎面花纹沟与路 面所 围管道 内的空气共振
以及轮胎花纹块离开路 面处形成 的赫姆霍兹共振 效应主要为袋状沟的噪声机理。 13 车身噪声 .
车身噪声主要是 由于汽车加速行驶时空气流
过汽车表面和孔道时产 生的噪声 。该 噪声 主要来 源于气流有 明显折 弯的地方 , 在该 区域 内气流分 离, 分离区内旋涡 噪声 车外 控制技术
车外噪声是 指汽车行驶 时在其 旁测得 的噪 声, 这个噪声是汽车制造鉴定 中一个重要指标 , 是 交通噪声中最主要 的部分。现代汽车噪声特性是 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进一步限制 汽车噪声 , 0 年我 国颁布了 G 4 5 20 ( 2 2 0 B 19 - 02 汽 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根据该 强制性标准 , 0 2 5年 1 1日以后 , 0 月 我国各种车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噪声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
摘要:通过分析汽车噪声的来源和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提出了降低汽车噪声的一些方法及措施。
并简要阐述主动降噪方法和被动降噪方法,论证下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汽车、噪声、控制措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至此汽车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几年来,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噪声水平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到最低水平也是追求的方向.汽车噪声通过声辐射的方式传到车外、车内,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需要控制车辆外部噪声;随着现代汽车对乘坐的舒适性和行使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
车内噪声过大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甚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生理健康,如果驾驶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引起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和生命危险;车外噪声过大会影响路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只有掌握车辆噪声产生机理采取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噪声的危害分析
经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证明,由于噪声的影响,会导致驾驶员神经系统功能下降。
例如: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神经末梢受损,震动觉、痛觉功能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车辆的震动使手掌多汗,指甲松脆;震动过强时,驾驶员会感到手臂疲劳、麻木、握力下降。
长此下去,会使肌肉痉挛、萎缩,引起关节的病变,出现脱钙、局部骨质增长或变形性关节炎。
强烈的震动和伴随的噪音长期刺激人体,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和眩晕等症状,女驾驶员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痛经、流产、子宫脱垂等病症。
噪声的危害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2.噪声的产生机理
车辆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结构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2.1空气动力噪声
凡是由于气体扰动以及气体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噪声,它包括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进气噪声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周期性压力脉动噪声、涡流噪声、气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噪声和进气管的气柱共振噪声;排气噪声是汽车及其发动机中能量最大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它的噪声往往比发动机整机噪声高10~15dB(A),因此降低排气噪声是主要的;风扇噪声在空气动力噪声中,一般小于进、排气噪声,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车辆装设车内空调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等原因,使发动机罩内温度上升,风扇负荷加大,噪声变得更加严重。
2.2结构振动噪声
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在激振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根据激振力的不同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液体动力噪声三类。
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发动机的零部件作往复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产生的周期力、冲击力和撞击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液体动力噪声是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的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
此外,由于机械撞击、摩擦和机械载荷的作用,车内装备的运动部件也会产生振动和车内噪声。
综上所述,噪声源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它与车身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等模态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3.噪声的控制措施
在汽车发动机中,柴油机的燃烧噪声在总噪声中占有很大比例。
目前所研究的降噪措施主要有:
(1)采用隔热活塞以提高燃烧室壁温度,缩短滞燃期,降低空间雾化燃油系统的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噪声。
如尼莫尼克镍基合金是一种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用它制成活塞可使顶部凹坑燃烧室温度升高,在1500R/min 时温度可升高100~200℃,噪声降低2~4DB 。
(2)废气再循环。
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部分通过进气管送回气缸,其初衷是降低
X NO 排放,
但客观上,这样做提高了进气温度和燃烧室壁温度,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3)采用双弹簧喷油阀实现预喷。
即将原本打算一个循环一次喷完的燃油分两次喷。
第一次先喷入其中的小部分,提前在主喷之前就开始进行点燃的预反应,如此可减少滞燃期内积聚的可点燃油量。
(4)采用增压技术,柴油机增压后,进入气缸的空气充量密度、温度和压力增加,从而改善了混合气的着火条件,使着火延迟期缩短。
(5)燃烧室的选择和设计。
燃烧室的型式和尺寸及燃烧系统的设计对燃烧噪声的大小产生影响。
(6)减小供油提前角。
供油提前角不同,导致在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的燃料量不同,从而对燃烧过程产生影响,使发动机功率,油耗和排放物、噪声发动变化。
3.1降低活塞敲击噪声
降低活塞敲击噪声的措施有:第一,采取活塞销孔偏置,即将活塞销孔适当地朝主推力面偏移1~2mm 。
一般发动机活塞的销孔轴线与活塞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当活塞在上止点改变运动时,由于侧压力瞬间换向,使活塞与缸壁的接触面突然由一侧平移至另一侧,便产生活塞对气缸壁的“拍击”现象,增加了发动机的噪声。
因此,高速发动机将活塞销孔朝主推力面偏移1~2mm 。
第二,采用在活塞裙部开横向隔热槽。
第三,其它措施。
如增加缸套的刚度,不仅可以降低活塞的敲击声,也可以降低因活塞与缸壁摩擦而产生的噪声。
3.2发动机汽缸排列的影响
第一,直列式发动机:最常见的直列4缸发动机(L4)拥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动力输出充沛的优点,但其运转震动与噪音会比V型发动机明显。
第二,V型发动机:能克制运转震动与获得更为平均的动力冲程,能利用活塞往复运转所产生的惯性相互抵消作用力,使发动机振动降至最低。
第三,W发动机:发动机科技中的尖端技术,如两支反向平衡轴、可变进气歧管、可变气门正时等,使其功率输出不但大幅超越同级的V型发动机,而且运转平稳、噪声低。
3.3主动控制
上面介绍的降噪措施属于被动控制,用被动方法降低噪声往往受到技术和经济的限制。
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人们采用主动控制降噪ANC(ActiveNoise Control)。
主动噪声控制是利用声波干涉原理,采用次级声源产生一个与原噪声源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两列声波在空间叠加达到消声的目的,ANC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管道系统、火车操纵室等领域。
这种控制的实现主要靠自适应滤波器、自适应算法,自适应算法决定了降噪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将智能元件嵌入车身结构中,传感器感受车身振动,产生信号并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ECU),经相应的控制算法处理后生产相应的控制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驱动器使车身结构产生应变改变结构的动态阻尼,实现对振动的主动控制。
主动降噪效果远比传统的方案好得多,而且整车质量减轻、性能更好。
4.总结
车辆噪声的危害之大,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被动降噪方法采用阻尼比较大的吸声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进行结构设计控制噪声,会导致汽车体积大而且降噪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而主动控制的关键在于硬件基础、控制逻辑、微处理器等,保证传感器所测信号的准确性。
到目前为止,主动降噪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距离技术成熟和普及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在汽车悬架振动中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可以预见主动控制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降低汽车噪声是未来汽车科技的一个重要课题。
汽车噪声的治理应走全方位综合治理之路。
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完善噪声法规,为治理汽车噪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和持久的推动力;其次,科技是治理汽车噪声的根本途径,各汽车厂商应遵循法规要求,调动一切科技手段,积极应用消声新技术,不断促进汽车部件和总体的低噪声化。
参考文献:
[1]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树强.汽车理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陈焕江.汽车运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林启荣等.噪声控制压电智能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力学季刊,2000,21(1).
[5]李克强等.智能结构系统得噪声主动控制方法[J].压电与声学,199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