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与创业者的矛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理人与创业者的矛盾

正视企业存在的独立性

面对经理人与创业者的矛盾,双方都需要明确回答:"企业究竟是独立的生命体,还是企业家的衍生物?"

很多中国公司都面对如下困惑:

职业经理人到底是什么?是保姆?管家?还是公司的内部老板?

创始人怀疑职业经理人的深层次责任感,认为"子卖爷田不心疼"。

创始人认为:职业经理人向来纸上谈兵,职业经理人认为:创始人向来草莽一世。

要辨别这些问题的是非曲直,必须探讨企业存在是否具有独立性。

如何看待企业的独立性?

到2005年,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成立了20周年的企业。这些企业在20年的发展中,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初创阶段的基本问题。但是,当这些企业开始进入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的时候,尤其是希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时候,却发现如何发挥经理人的作用、如何给经理人足够的授权,是一个大问题。

回看历史,从上个世纪末起,中国企业与职业经理人戏剧性的矛盾故事不断上演。TCL与吴士宏、方正与李汉生、华帝与姚吉庆……直至2004年的何经华和用友的"友好分手"、中瑞与中驰两大财团的高调选才和黯然收场。

为什么这几年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格外凸显?深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如何看待企业是其根本的原因。企业到底是独立的生命体,还是企业家的衍生物?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经理人和创业型企业家之间的根本差异。

从客观的统计数据来看,答案无疑倾向后者。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只是创立者的衍生物,是个人或少数人利益的承载体和梦想的实践地。而这,客观上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内驱力。

然而对于中国公司而言,下一个20年的商业命题应该是如何从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公司。这一质变的关键意义在于:公司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具备各种资源的人,都可以投资于这些"设施"来分享剩余价值,尤其是那些拥有"人力资本"的人。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清晰地回答:创立者必须把企业的生命独立性解放出来,这不仅仅是经理人的要求,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企业的成长阶段?

影响组织的关键要素有四个:战略、技术、环境和规模。当这四个要素改变的时候,组织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还要知道:组织需要解决的是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拥有权力的人必须承担相应的

责任。从简单的意义上讲,组织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权力的分配,或者叫做授权和分权的设计。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从组织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概括性地把企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所要承担的战略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企业发展的规模也不同,导致了企业对组织的要求也不同:

第一阶段,创业阶段。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战略上更需要关注产品、品质以及销量的完成。处在开创阶段的企业需要寻找生机,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控制成本、确保质量,相应的就要求企业组织呈现出直线型的特点:创业者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需要集权,企业家本人直接对成本、质量、产品负责,没有授权和分权。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在企业开始步入稳步成长阶段,企业需要关注的是销售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品牌的累积。因此,最重要的是发挥企业资源的有效性,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尽可能好的业绩,其根本标志是专业人士的引入,企业不再以经验来竞争,而是用专业能力来竞争。所以,在组织概念上,应该由专业人士负责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这个阶段的组织呈现的是职能型的管理特点,企业所有者部分授权给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当企业步入发展阶段的时候,企业开始需要关注高层经理人团队的建设、企业快速成长的安排、企业系统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企业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导者地位,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回应市场的要求,并能够引领行业和市场。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企业组织需要充分授权以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同时又要求经理人能够承担起责任。所以,这个阶段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企业步入职业经理人时代,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家退到董事会,管理交给职业经理人。

第四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当企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在战略上,企业所要面对的是文化价值认同和理念认同的问题,这个时期的企业最重要的是领导团队的打造,而非一人领导。这是因为当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任何一个人都已经没有能力去承担那么大的责任,最为关键的保证决策必须是谨慎的。这就需要企业保持在组织最优状态,而非个人最优状态。因此,这个阶段的组织呈现出董事会领导的格局,而非一人领导的格局,其显著的特点是部分所有权和经营权又结合在一起,董事会承担起构建伟大公司的职责。

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部分企业进入第三阶段,而能够进入第四阶段的企业很少。如果中国企业处在第二、第三阶段,那么按照上述的阶段发展特征,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开始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了。恐怕这也是这几年引进职业经理人变成一个突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中国企业面临三大定位困惑?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与经理人会存在矛盾?照组织理论的发展来说,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组织就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企业家和经理人各自承担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但是,现实的情况正像我在文章开始叙述的那样,中国企业在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冲突和矛盾。是否这个矛盾只是因为集权和分权而引起的呢?我承认集权和分权是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矛盾的根源,但是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三个困惑:一是企业家的角色定位困惑;二是企业的定位困惑;三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困惑。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困惑。企业家常常把企业变成自己的家,企业家个人的习性、态度、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企业家文化代表企业文化的时候,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规则体系,企业家需要亲自带头遵守规则,否则企业文化是无法建立的。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违反公司规则的恰恰是

企业家本人。企业家把自己游离在企业之外,或者凌驾于企业之上。在他看来,企业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可以作为家长来管理,让企业随着自己的情绪来改变,所以管理的随意性非常大。但实际上这个企业不是他的家,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家只是企业中的一个成员,只能承担其中一个角色。企业家在企业所承担的角色和其他人所承担的角色没有什么不同,这些角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遵循企业本身的特点,承担自己的责任。

企业的定位困惑。企业是企业家的衍生物,还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在前面已经给出:企业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不是企业家的衍生物。

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困惑。在中国,没有谁能清晰地描述什么叫职业经理人。如今有三说:一曰保姆、一曰管家、一曰企业的内部老板。还有一种是对职业负责。最典型的有何经华,他曾说:作为职业经理人,我随时准备走人。这三种角色困惑必然会导致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因为没有明确规则。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不论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要回答一个本源问题:我是谁?很多企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不知道我是谁,我在企业中扮演的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出现混乱就是难免的。

这里也隐含着自身价值的着眼点不一样:职业经理人必须通过业绩来评价,所以他们必须求稳,利用数据化的、精细化的管理,注重投入产出比例,以效率为中心工作;创业型企业家更有一种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他是以结果为中心的。

谏言:避免怀旧情感!

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因而要求企业能够不断地长大,不断地调整自己面对外部和未来,不能够总是回顾过去和关注内部。

记得丘吉尔在70多岁的时候,有人问他如何看待新一代年轻人不认识他这件事,丘吉尔高兴地说:"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我总是佩服丘吉尔这样的心态和能力,同时也知道,中国的企业之所以无法持续长大,是因为总是有不愿意遗忘的人和事存在。

我们总是谈论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矛盾,总是谈论空降职业经理人与地面部队的矛盾,很多人从各种角度来评价产生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我认为:有一个原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这就是"企业情感"。中国文化使得中国的企业有着非常深厚的企业情感。这种企业情感不是简单的真情流露,更多意义上是企业创业者和创业时期员工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认同。中国企业家大都具有这样的管理风格:创业者们会经常回顾过去,进行心理按摩,回顾过去的成功经验。这不光是他自己愿意回顾,底下的人也愿意帮他回顾,不断提醒他。某一个大集团,有一个分公司经理就经常说:"老总,你当年创业的时候,我们连车都打不起,我骑这个破单车驮你回来的。遇到红灯我就赶紧说:’老总,你赶紧下车走过去,我过了红灯再驮你过去。’"他们一讲就热泪盈眶,就拥抱,感慨战斗情谊。

但是,正是这样的企业情感可能使企业家在管理的时候陷入冲突而不能自拔。因为,这样的情感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排他性。企业在长大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新员工加入,尤其是当企业接纳新的经理人和管理者的时候,这些全新的经理人无法和企业家交流这样的情感,无形中让新进入的经理人感到似乎是对企业情感不够,而当企业家自己没有注意到并有意调整的时候,冲突必然产生。一方以对企业付出的时间来衡量对企业的忠诚度,一方是以对于企业的绩效来衡量对企业的忠诚度,两组人完全用了不同的价值标准,结果可想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