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1.3 岩芯编录

(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2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2.5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

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

(5)采取整块岩芯样后, 应在相应位置用相同长度的木棍替代, 并标注相应的长度及编号.

(6)要进行一次性丈量和分段, 分块编号,分块岩芯长度一般不大于40cm.

(7)若取上残余岩芯的一般推至上一筒,采收率偏低或空筒要分析原因并在岩芯描述中标注。

(8)取芯数据包括: 回次数、取芯井段、进尺、岩芯长、取芯率、取芯层位、岩性分层深度、视厚、岩芯编号、岩性、含油气情况、破碎及磨损情况等。

岩芯编录需注意的几点:

(1)岩芯编号方式:X Y/Z,X为回次号,Y为当前块号,Z为本回次总块数。岩芯编号时,凡长度≥5cm的岩芯自然块,都必须统一编号。

(2)因地质编录或观察岩性敲断的自然块(多为长岩芯),应及时补写上相同的编号,在分子上加附加标记,如3 2-1/15。

(3)对几个连续的薄岩芯块的编号,可在顶部断面或选稍厚的块上编号,但需在圆柱面上标上首尾连接号,如6 2/10>、6 3/10>。

(4)对破碎、松散、粉状用袋装的岩芯,在袋面上应写上井号、回次号、岩芯编号和岩芯长度,放在箱内该回次该块处。

(5)岩芯箱要进行统一编号,并认真填写回次票及分层票。

(6)岩芯要妥善保管,严防油污、水浸及错乱。

1.4 岩芯描述

1.4.1 岩芯描述要求

(1)岩芯描述前描述人员要再次检查岩芯排放顺序的正确性,避免描述错误,查证岩芯编号、长度、选样位置及岩芯挡板或卡片数据,保证账物相符(2)岩芯描述采用“大段综合, 分层细描”的原则, 做到观察细致, 定名准确、分层合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术语规范, 标准统一, 对于沉积构造、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附有素描图和拍取照片。

(3)一般岩性,厚度大于0.1m 的层,均要单独分层描述,小于0.1m 的层,作条带或簿夹层描述,不再分层.

(4)若岩芯收获率不足100%时,应根据岩性与磨损程度、碎裂关系及底部岩芯特征结合钻时资料进行分析,将各段岩芯依次恢复到相应井段深度位置上。

(5)厚度小于0.1m 特殊层,如油气层、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或标准层等要单独分层描述,绘图时适当放大。

(6)连续取芯,两筒岩芯接连处、磨损面上下,不到0.1m的岩性,也要单独分层描述。

(7)含油气岩芯描述要充分结合出筒显示及整理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综合叙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

(8)对于取得地层界面的岩芯,要着重对地层界面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界面上下岩性的变化特征(突变、渐变)、二者是整合接触还是不整合接触、有无侵蚀面及断层、上下岩层产状的变化特征、层面间是否平整、有无底砾岩等。

(9)取样位置应放置取样标签,内容包括取样回次、层位、样品种类、井段、长度、岩性、油气显示、产状、取样时间、取样单位、取样人姓名,标签应放在取样处,随岩芯箱。

1.4.2 常见岩类的描述

1.4.

2.1 砂质岩类(含砾岩)的描述

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粒度+矿物成分。如黄灰色油斑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灰色油浸中粒岩屑砂岩。

2)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采用φ值粒级划分标准。

碎屑粒级划分标准

采用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粒级为基本名称,如细砂含量>50%,则定名为细粒砂岩;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采用主次联合定名,次要粒级在前,主要粒级在后,如中-细粒砂岩;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70%时,则定为不等粒砂岩;

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含量30%,则定为泥质细粒砂岩;特殊矿物也可参加定名,如海绿石细粒砂岩;砾石含量10-30%定名为砾质砂岩,砾石含量5-10%定为含砾砂岩;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该种岩屑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