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_1【上册】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41ef5524de518964b7df0.png)
20 db(t) + 5b(t) = 10c(t) dt
且初始条件均为零,试求传递函数 C(s) / R(s) 及 E(s) / R(s)
解:系统结构图及微分方程得:
G(s) = 20
H (s) = 10
6s + 10
20s + 5
20
C(s) = 10G(s) =
方程。 解:
设正常工作点为 A,这时 Q0 = K P0
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为:
y
=
f
(
x0
)
+
df (x) dx
x0
(
x
−
x0
)
即 Q − Q0 = K1 (P − P0 )
其中 K1
= dQ dP P=P0
=
1K 2
1 P0
2-7 设弹簧特性由下式描述:
F = 12.65 y1.1
2-3 试证明图2-58(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图 2-58 电网络与机械系统
1
解:(a):利用运算阻抗法得: Z1
=
R1
//
1 C1s
=
R1 C1s
R1
+
1 C1s
=
R1 = R1 R1C1s + 1 T1s + 1
Z2=Βιβλιοθήκη R2+1 C2s
运动模态 e −0.5t
−1t
所以: x(t) = t − 2(1 − e 2 )
(2) &x&(t) + x&(t) + x(t) = δ (t)。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73d7768bd63186bdebbc6f.png)
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得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 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得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就是一种对系统得输出产生不利影响得信号、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就是系统得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得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得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反馈:将系统得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得过程。
2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得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得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 所谓被控对象就就是整个控制系统得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 根据所接收到得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得动作;常用得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 给定元件得职能就就是给出与期望得被控量相对应得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 把测量元件检测到得被控量得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得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得偏差、常用得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与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得职能就就是测量被控制得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就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得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 将比较元件给出得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得电压放大器与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 亦称补偿元件,它就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得元件,用串联或反馈得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得性能、常用得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得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请说出什么就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得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得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得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4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得基本性能要求。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上册)(第1~2章)【圣才出品】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上册)(第1~2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3aa05c2af1ffc4fff47ac3e.png)
图 1-1
(1)将 A,B 与 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2)画出系统方框图。
答:(1)A-D 连接,B-C 连接。
(2)系统方框图
给定值 放大器
电动机
转速 负载
测速电机
图 1-2
8.图 1-3 是水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 Q1, Q2 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控制的 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度。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
6.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
(1)
d 2c(t) dt 2
3 dc(t) dt
2c(t )
5 dr(t) dt
r(t) ;
(2) t
dc (t ) dt
2c(t )
dr (t ) dt
2r(t) ;
(3)
d
2c(t ) dt 2
2
dc(t) dt
2c2
2.试简述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 答: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 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控制理论主要是研究自动控制系 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3.试述正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答:(1)优点:可以提高放大环节的放大系数; (2)缺点:容易使系统不稳定。
【答案】微分方程中没有交叉项,没有高于一次的项,满足线性系统要求,为线性系统。
4.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的类型可分为 系统和 系统。 【答案】连续;离散。 【解析】针对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类别,系统可分为连续和离散系统。
5.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 3 个方面为: 。 【答案】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解析】即对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a7ad2e43323968011c9275.png)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订人:杨志超 大纲审定人:李先允 制订日期:2005 年 6 月
5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实验通过上机使用 MATLAB 软件, 使学生初步掌握 MATLAB 软件在控制理论中的 基本应用,学会利用 MATLAB 软件分析控制系统,从而加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帮助理解经典自动控 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上机实验, 要求学生对 MATLAB 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 MATLAB 软件中基本数组和矩阵的表示方法,掌握 MATLAB 软件的基本绘图功能,学会 MATLAB 软件中自动控制理论 常用函数的使用,学会在 MATLAB 软件工作窗口进行交互式仿真和使用 M_File 格式的基本编程方法,初步 掌握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得到撰写报告的基本训练。
4.频率法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 了解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了解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学会非线性系统的描 述函数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典型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3. 描述函数定义、应用条件和求取方法 4.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 非线性系统自激振荡分析和计算 6. 介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张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张](https://img.taocdn.com/s3/m/38bee98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a.png)
电机拖动考虑:纪录笔有惯性,希望电机速度能按所需位移量进行控制,所 以将电机转速测量出来,用来反馈。
输入量
放大器
伺服电机
传动机构
笔位置
纪录笔
测速电机
位置测量
内反馈可增加 系统的阻尼
第13页,共24页。
•飞机自动驾驶仪系统
第3页,共24页。
•例1:人用手拿物品。
控制目标:手拿到物品。
相关部件:1.手。抓取物品。功能:受控对象、执行部 件。 2.大脑。协调眼、手工作。功能:比较物品与手 之间的接近程度(比较元件);控制手的动作(控制部 件)。3 .眼睛。观察物品与手的位置。功能:检测元 件。
物品
位置
眼睛
大脑
手 手臂、手
较,若液位降低,则加大阀门开度,反之则减小。
设定水位
调节器
阀门
干扰
水位
锅炉
液位测量
第16页,共24页。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
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 3.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17页,共24页。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
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满足线性关系。
即有:若a输1u 入1时ua1,2u输输2出出为为 ;输ay入11y1 时,a。u2 输y2 出2为 。则输y入2 为
t
t
4.正弦函数:
u
f(t) 0 Asi nt()
t0 t0
t
第24页,共24页。
不稳定系统
稳定系统
2.快速性:系统稳定快慢程度的性能描述。一般用过渡过程的时间
来描述。
过渡过程:系统从开始运动到回到平衡点稳定下来的过程,也叫动 态过程、动态。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b3bd401f69e3142329457.png)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以 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
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负反馈控制原理 掌握负反馈控制原理,能够分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并画出相应的控制系统方框图。了解控制
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2.熟悉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熟悉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掌握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建立和简
2.绘制1800 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3.绘制 00 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广义根轨迹 5.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 6.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 (五)频率法 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熟悉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 绘制和极坐标曲线(Nyquist 曲线),掌握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了解系统开环极坐标曲线绘 制的一般方法,熟悉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的特征,学会运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掌握系统稳定裕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系统性能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表示 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控制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极坐标曲线的绘制 4.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 5.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 Bode 图上的稳定判据 6.稳定裕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7.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基本关系 (六)控制系统性能的校正 了解校正装置和校正方法,熟悉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频率法反馈校 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方法 2.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频率法串联滞后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df0a9700abb68a982fba0.png)
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https://img.taocdn.com/s3/m/c3d762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5.png)
6-2 设单位反馈 统 开环 函 为
试设计 联 前校正装置, 统满
(1) 角裕度r≥45°;
(2) 单位
入下 态 差
下 标:
(3)截止频率ωc≥7.5rad/s。
解: 开环
取
则开环 函 为:
令
,解得校正前
rad/s
则校正前 角裕度为:
不 合题 要求,
前校正。
取
rad/s,可得:
,可得:
则 前校正环节 校正后 统开环 其 角裕度为
统性能得:
3.某 反馈 统开环 函
合要求。
(1)求 统 角裕度 幅 裕度。
(2) 角裕度
联 前校正 联滞后校正 主要特点。为 统
,试分 统应
联 前校正还 联滞后校正?
[
技 2009 ]
解:(1)求截止频率与
裕度:
求幅 裕度:
(2)要 节 校正。
统 角裕度
,
前校正,则需要校正环
不合
前校正,可以
联滞后
为 习重点, 此,本 分也就没
考 题。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设 单位反馈 火炮
统,其开环 函 为
若要求 统最 2°,试求:
出速度为12°/s, 出位置
许 差小
(1) 满 上 幅 裕度;
标 最小K ,计 该K 下 统
角裕度
(2) 前
前校正网络
计 校正后 统 能影。
角裕度 幅 裕度,
解:(1) 题可
则 统 特征表 式为
统特征 为:
令
,则
则
可得:
所以 统 状态 应为
(2)求 统 出范 最小 刻t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册)【圣才出品】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9468ef767f5acfa0c7cd21.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图1-1是液体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1液体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当12Q Q 时,液面高度的变化。
例如,c 增加时,浮子升高,使电位器电刷下移,产生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流量减少。
反之,当c 减小时,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
方块图如图1-2所示。
图1-2液体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1-2图1-3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3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产生偏差电压信号,信号被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转动,使大门向上提起。
同时,电位器电刷上移,测量电路重新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伺服电动机反向转动,带动绞盘转动使大门关闭。
方块图如图1-4所示。
图1-4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1-3图1-5(a)和(b)均为自动调压系统。
设空载时,图(a)和图(b)的发电机端电压均为110V。
试问带上负载后,图(a)和图(b)中哪个系统能保持110V电压不变?哪个系统的电压会稍低于110V?为什么?图1-5自动调压系统解:图1-5(a)所示系统能够恢复到110V,图1-5(b)所示系统的端电压将稍低于110V,原因如下:图1-5(a)所示系统,当端电压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使伺服电机SM转动,从而偏差电压减小至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因此,图1-5(a)所示系统能够恢复到110V。
图1-5(b)所示系统,当偏差电压为零时,激磁电流也为零,发电机不能工作,因此,图1-5(b)所示系统的端电压将稍低于110V。
1-4图1-6为水温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
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
自控原理第六版答案
![自控原理第六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55c68852458fb760b560d.png)
自控原理第六版答案【篇一: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n6g(s)??222s(s?4s?6)s(s?2??ns??n)2?n?6 ?n???n=4??42?n??0.816k?1所以,?c?1 20lgk?0?(?c)??90??arctg??2??c/?n??2*0.816*1/2.45???90??arctg?? 22?2?1?1/2.45??1??c/?n??2*0.816*1/2.45??0.666???90??arctg???90??arctg?????90??arctg0.79952?1?1/2.45??0.833???90??38.64???128.64???180???(?c)?180??128.64??51.36?50403020100-10-20-30-40(2) ?1?1, ?2=1/0.2=5?(?c)??90??arctg??2??c/?n???c???c??arctg?arctg???? 22?1??/??cn??1???2???1??1???128.64??arctg???arctg????128.64??45??11.31???94.95? ?1??5???180???(?c)?180??94.95??85.05?50403020100-10-20-30-406-5(1)g(s)?10s(0.5s?1)(0.1s?1)??1, 20lgk=20lg10=20db?1?1/0.5?2, ?2?1/0.1?10?1?2 时,l(?1)?20?20(lg2?lg1)?20lg10?20lg2?20lg5?14db?2?10 时,l(?2)?14?40(lg10?lg2)??13.96db所以,?1??c??2l(?1)?40(lg?c?lg2)?40(lg?c/2)?14db?c?4.48?(?c)??90??arctg0.5?c?arctg0.1?c??90??arctg2.24?arctg0.4 48??90??65.94??24.13???180.07???180???(?c)?180??180.07???0.07?50403020100-10-20-30-40(2)g(s)gc(s)?10(0.33s?1)s(0.5s?1)(0.1s?1)(0.033s?1)??1, 20lgk=20lg10=20db?1?1/0.5?2, ?2?1/0.33?3, ?3?1/0.1?10, ?4?1/0.033?30?2?3 时,l(?1)?l(?2)?40(lg?2?lg?1)14?l(?2)?40(lg4.35?lg2)l(?2)?7dbl(?3?10)?l(?2?3)??20(lg?3?lg?2)??3.37db所以?2??c2??3l(?2)?20(lg?c2?lg?2)?20(lg?c2/3)?7db?c2?6.72?(?c)??90??arctg0.5?c2?arctg0.1?c2?arctg0.33?c2?arctg0.03 3?c2??90??arctg3.36?arctg0.672?arctg2.22?arctg0.222 ??90??73. 43??33.90??65.75??12.52???144.1??2?180???(?c2)?180??144.1??35.9?50403020100-10-20-30-40校正环节为相位超前校正,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量增加,系统又不稳定变为稳定,且有一定的稳定裕度,降低系统响应的超调量;剪切频率增加,系统快速性提高;但是高频段增益提高,系统抑制噪声能力下降。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上册)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6fefd6aa32d7375a517803e.png)
则超调量为:
峰值时间为:
调节时间为: (3)系统为0型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设负反馈控制系统中
(1)绘制系统根轨迹草图,标明根轨迹起始点、终止点、实轴区 段、渐近线、分离(会合)点、根轨迹大致趋势;并判断系统的稳定 性;
(2)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
,绘制系统根轨迹草
(2)当 时,求系统中 的值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3)若要使 ,单位斜坡函数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试确
定系统中 的值,此时放大系数K应为多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研]
图3-4
答:(1)当 时,
由系统结构图可得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单位负反馈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得出系统的阻尼比
,固有频率
解:(1)由题图可知
图3-6
因为系统存在稳态,则可知可知系统在干扰输入作用下输出为零, 即
①
由终值定理可得:
②
由
,可得:
③
联立式① ② ③ 可得:
当 时,系统不稳定,故取
。
(2)由(1)可知二阶系统结构参数为:
图2-3 答:由系统的结构图可知: 单独回路有2个:即 没有互不接触的回路,于是信号流图特征式为
从源节点R到阱节点C的前向通路共有2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 余子式分别为
, , 因此由梅森公式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
因此有
3.已知某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4所示,求传递函数 空航天大学2010]研]
。[北京航
第1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本章主要是对整个课程的一个总体介绍,基本上没有学校的考研试 题涉及到本章内容,所以读者简单了解即可,不必作为复习重点,因 此,本部分也就没有选用考研真题。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b520c7cd184254b3535bb.png)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7.2 基础部分 1. 答:开环控制如:台灯灯光调节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加在台灯灯泡两端的电压,输出信号为灯 泡的亮度,被控对象为灯泡。当输入信号增加时,输出信号(灯泡的亮度)增加,反之亦然。 闭环控制如: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电机两端电压,输出信号为水塔水位,被控 对象为电机调节装置。当水塔水位下降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水位下降,将此信号反馈至 电机,电机为使水塔水位维持在某一固定位置增大电机两端的电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使水 塔水位升高。反之亦然。 2. 答: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世纪 40~60 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第二阶段:本世纪 60~70 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第三阶段:本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 发展。 3. 答:开环控制:控制器与被空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 出量与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指控制装置与被空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控制的过程。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比较: 对开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被控制量和控制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对干扰造成的 误差系统不具备修正的能力。 对闭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采用了负反馈,固而被控制量对于外部和内部的干扰都不 甚敏感,因此,有不能采用不太精密和成本低廉的元件构成控制质量较高的系统。 4. 答:10 线性定常系统; (2)非线性定常系统; (3)非线性时变系统; (4)非线时变系统; 1.7.3 提高部分 1.答:1)方框图:
kh da w. co m
40( S + 20) 系统在扰动作 S + 20 × 40 K1 + 20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854d12f18583d0496459b3.png)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6
上机学时:8
学 时:64
学 分:4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技术、供
熟悉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其应用。掌握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系统动态结构图 的建立及其简化以及系统不同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
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5.控制的动态结构图及变换 6.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7.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熟悉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斜坡响应以及性能指标的求取。掌握典型二阶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以及性能指标的求取。掌握劳斯稳定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方法。熟悉控制系统稳态 误差分析以及稳态误差、误差系数的求取。 1.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 2.一阶系统性能分析 3.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4.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指标计算 5.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闭环主导极点和高阶系统的降阶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以 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2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2fc86bc856a561253d36f35.png)
=
0.04 s 2
1 + 0.24s
+1
C (s)
=
0.04 s 2
10 6s + 10
R(s) 1 + G(s)H (s) 1 + 20 10
6s + 10 20s + 5
E(s) =
10
=
10
R(s) 1 + G(s)H (s) 1 + 20 10
6s + 10 20s + 5
=
(6s
200(20s + 5) + 10)(20s + 5) +
200
=
200(20s + 5) 120s 2 + 230s + 250
U 0 (s) + U i (s) R0
U1 (s) R0
U 2 (s) R0
式(1)(2)(3)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得
9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U0 (s)
= − Z1 Z 2 R2 即
U 0 (s) + U i (s) R0 R0 R0
U 0 (s) + U i (s) = − R03
U0 (s)
正比,此时有
F
d(H − dt
H0)
=
(Q1
−
Q0 )
−
(Q2
−
Q0 )
于是得水箱的微分方程为
F
dH dt
= Q1 − Q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图 2-58 电网络与机械系统
1
解:(a):利用运算阻抗法得: Z1
=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