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文化变迁思考
满族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满族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发展满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与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满族文化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其历史与文化发展也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满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满族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汉朝时期,满族人口开始逐渐增多,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部落。
后来,显然就没有蒙古王族束造氏和海西鲜卑两个民族分别在公元三世纪和公元五世纪时,与满族合并,形成了比较成规模的政治统一体,也就是满族。
十三世纪时,满族首领担任了金朝的重要官员,随着金朝的覆灭,满族统治阶层被驱逐到了东北地区,并最终在清朝的统治下得以继续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二、满族文化的发展和特点满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保存了清朝的文化遗产,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满族民歌,它是满族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歌曲大多是由满族牧民创作的,这些民歌表达了满族人民的情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继承了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
其次就是满族书法和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富有浓郁的满族文化气息。
其中满文书法与汉字书法的传统一样古老。
古时的满族书法手迹并不统一,形式也比较随意。
而后来的满文书法却变得接近汉语的书法,更加统一化。
而满族绘画则着重在色彩和线条的表达,多讲求“铺眼神”的效果,即视觉冲击力。
这种画风也在汉族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艺术形式,满族还有着自己的民间舞蹈、戏剧等表现形式。
满族的舞蹈和戏曲表现了满族人民的情感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三、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在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方面,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了力度,建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满族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其中不乏充满创意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满族的火把节、清明节等。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作为中国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服饰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探讨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一、满族服饰的历史满族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但满族服饰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则有着更早的形成。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满族的服饰在元代和明代时期已经有所发展。
其中,元代满族服饰以动物皮毛为材料,颜色以黑色为主,主要以骑射为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服饰上的设计和样式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保暖性。
至明代,随着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的统治地位日益上升,满族服饰的风格逐渐走向大气、华丽的方向。
清代满族服饰的特点是色彩繁华、图案丰富、装饰豪华,尤以“三省九部”官员的衣着为代表,体现了满族服饰的高贵华丽和精致细腻之处。
在满族服饰的传承过程中,满族人民对服饰文化的重视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满族民间婚礼中媒人要先送新娘一件全套的皮衣皮裤,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新婚夫妇就此开始穿着传统满族服饰度过余生。
同时,满族人民将传统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传承下来的服饰设计和制作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满族服饰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一系列新的款式和创新优化的满族服饰出现。
满族服饰的发展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满族服饰的样式和风格逐渐多样化,相较于传统的满族服饰,现代十分注重实用性和时尚感。
在现代的满族服饰中,设计和样式更注重人性化、普适性和多功能性,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此外,满族服饰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采用了古老的布匹、毛皮等材料,还融入了新的材质如丝绸、挂毯、亚麻等,增加了品类和多样性。
总之,满族服饰作为满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和历史的沉淀,它将满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来,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发展壮大。
未来,我们相信满族人民一定能够在传承和发展满族服饰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更好地时代价值和发展价值。
从满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分析满族文化

文化 的缩影 。通常 , 满族传统服饰具备两个鲜 明特征 , 即实用
性 和审美性 , 如形式多样 、 用 于御寒 的毛皮 衣服 , 自创 的马褂 、 旗袍 、 荷包 、 箭袖袍服等 服饰将满族 的骑射风格彰显 的淋漓尽 致, 以及基于审美视觉的头饰 、 旗谢 、 首饰等 。 但是在不 同时期 和阶层 中 , 其传统服饰 的外在和 内涵均发生 了较 大变化 , 充分
三高度认同出现松动满族对传统服饰的肯定虽然贯穿于发展始末但并非一成不变如扳指儿不再是射箭的辅助工具而逐渐发展为首饰箭袖服饰的御寒功能逐渐丧失而是以礼服配饰的形式用于行礼荷包也不再局限于存放食物而成为装饰用品等可见为了适应社会进步满足生活需要满族对传统服饰的高度认同有所松动其内容随之调适与改变但其只是合理的舍弃了部分民族文化而传统服饰的核心内容并未改变文化体系也依旧存在如针对宗教信仰满族妇女将耳环作为辟邪保平安的灵物素来盛行佩戴而插柳的服饰习俗则表达了对满族子孙的美好祈愿根据满族女子的服饰颜色发式头饰等依旧可以辨别其是未婚还是已婚等
服饰制度 、 功能上 , 还是 在服 饰 材 质 、 样 式、 类型上 , 均 在 文 化 观 念 的 影 响 下 有 所 变迁 , 可 以 说 满 族 传 统 服 饰 的 变 迁 反
映 着其文化的 变迁。对此 , 本文以满族传统服 饰变迁为切入 点, 就满族 文化进行 了分析。
关键词 : 满族 传 统服 饰 ; 变迁 ; 满 族 文 化
性, 进而发展成为独特的传统服饰 和文化特色 。
化 的冲击 之下 ,其 文化 观念逐 渐变化 ,但在 固守本源 的影响
下, 满族服饰 中依 旧保 留了其 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 , 如最具满 族 民族特 色的皮裘服饰 , 无论是肃慎 、 挹娄 , 还是女 真 , 均 以兽 皮 制作御寒服 饰 , 诸 如“ 着 直筒衣 , 暑用鱼皮 , 寒用 狗皮 ” 等史 料予 以了相关记载 ( 但忌用狗皮 ) 。 但 当入主 中原后 , 虽然依 旧 崇 尚皮裘 服饰 , 但其材质 、 样式 、 功用等有所变化 , 而且 出现 了 等级分化 , 强化了审美功能 ; 再 如服饰 制度也保 留了个别 的民 族特 色 , 像在顺治 四年的服饰制度 中记载 的“ 复诏定官 民服饰 之制 , 幼童亦如冠于首 , 不必逾二十岁而始冠也。 ” 可见满族在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其服饰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满族服饰从传统的龙袍、锦袍到现代的旗袍、中山装等,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和演变,但其文化传承始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满族服饰的传承始于清朝时期。
在那个时期,由于清朝统治者为满族人,因此满族服饰得到了高度的发扬和传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龙袍和锦袍。
龙袍是一种仪式用袍,仅供皇帝和亲王们穿着,使用的材料都是上等的丝绸和龙袍布,辅以黄和花色,制作精良、极其华贵。
锦袍是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上文锦花纹,下罗裆,流露着满族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清朝末期,由于外族入侵和社会变革,满族的传统文化遭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新中国的成立为满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新中国的文化政策推动下,满族服饰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满族服饰逐渐开始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如旗袍、中山装等。
旗袍是女性满族服饰的代表,虽然与传统的锦袍有一定的不同,但同样彰显了满族文化与民族特色。
中山装也是满族男子服饰的一种,它在设计上兼顾了传统服饰和现代元素,展现了满族人的时尚与自信。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人们的时尚观念和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
满族服饰在这种变化中也必须寻求自身的发展与更新。
一方面,需要针对新时代的审美标准进行设计和改良,另一方面,也要暂时满族服饰的传统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这一点上,满族服饰设计师和生产者需要深刻理解满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服饰设计和制作中。
总之,满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展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
在今后的发展中,满族服饰应尽可能地推陈出新,不断吸取新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同时坚持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为现代满族人打造更优秀的服饰,展示满族优秀的民族文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摘要】内蒙古民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
本文将从内蒙古传统服饰、传统音乐、传统建筑、传统美食以及传统节日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内蒙古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变迁和演变,这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活力的表现。
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内蒙古民族文化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变迁、重要性、服饰、音乐、建筑、美食、节日、保护、发展、创新、影响、展望。
1. 引言1.1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内蒙古民族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服饰、音乐、建筑、美食等元素,能够展示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内蒙古民族文化代表着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对当地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着重要作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还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促进全国各族群众的团结和互助。
保护和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在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和历史,代表着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传承并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谈“五化”背景下对满族传统文化变迁的认识

中 图 分类 号 : 2 G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1 0 — 6 X( 0 1 0 — 0 4 0 0 6 3 5 2 1 )4 0 4 — 5
少 数 民族 文化 发展 状 况 的好 坏 ,不仅 关 系 到我 国少 数 民族 人 民群众 基 本文 化权 利 的 落实 ,还 关 系 到 民族 地 区 的社 会 和 谐 与进 步 ,更 关 系 到我 国经 济 、社 会 的和 谐 发 展 与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的实 施 。 2 0 年 7月 5日国务 院正式 下发 《 09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繁荣 发展 少数 民族 文化 事业 的若 干 意见 》文化 。 可见 ,少 数 民族 文化 事业 的发展 已经 站 到 国家 现代 化建 设 全局 中的重 要 战略地 位 中。本 文探 讨 了在 “ 五化 ”背景 之下 ,如何 正确 认识 满族传 统 文化 变迁 发展 的真 实情 况 ,对满 族传 统文 化如 何在 新 的时 代背景 下发 展与 传承进 行 了新 的探 索 和思考 。
环境 而 寻找 生 存 之道 的 一种 必 然选 择 。文化 要 继 续 留住 它 最为 核 心 的根 ,而 在 各种 变幻 莫 测 的环 境
之下 枝 叶形 态 也许 发 生 着种 种 改 变 ,但 它 的根 依 然深 深 扎 在孕 育 它 的泥 土之 中 。满 族人 在 过 去都 有 修 家谱 的习俗 ,至今 一 些保 有 家谱 的家 庭依 然 续 修 。过 去 修 家谱 女人 的名 字是 不 上谱 的 ,而 今 随着 时代 的变迁 这 种 限制 也 在 发生 改 变 。 由于计 划 生 育等 原 因 满族 家庭 里 如 果 只有 一个 女 孩 ,那 么这 个 女 孩 的名字 将 来 也是 要 上 家谱 的 , 目前 吉林 的一 些满 族 聚 居地 方 就存 在 这种 情 况 。客 观 环境 的影 响 导 致 了满族 传 统 文化 为 了继 续 保 留 而不 得不 做 出 自我 调 适 ,现 在看 来 女 子名 字 上家 谱 在一 定 意义 上 讲 是种 进 步 ,是 对女 性 社会 地 位 的 一种 肯 定 。而 这种 调 试 与改 变 并没 有 影 响到 满族 人 追本 溯 源 、延 续 血脉 的那 种思 想 ,满族 传统 文 化 的实质 内容依 然 延续 下来 ,并 没有 消失 。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关键词:满族,变迁,民俗文化,原因,内容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简介:满族有着3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内容:满族有着3 000多年的文化历史, 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 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 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 古肃慎之国也。
在夫余东北千余里。
"《魏书▪勿吉传》中也有记载:"勿吉国, 在高句丽北, 旧肃慎国也。
"到了隋唐时期, 又被改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于唐开元元年(713年) 臣服于唐朝后, 改靺鞨为渤海, 史称"海东盛国"。
200多年之后, 契丹人灭渤海国, 靺鞨又被改称为女真。
至元亡明兴时期,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 吉林省四平叶赫部就是其中之一。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称汗, 建立大金国, 史称"后金", 今沈阳故宫就是其当时的皇宫。
其子皇太极于天聪九年 (1635年) 改女真为满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满洲改为满族。
目前存于东北地区的一些遗址和知名旅游景区表明了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 更见证了满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盛世辉煌。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厚,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 对目前较多偏重研究清中晚期之后满族民俗文化的成果是一个补充。
另外,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 有助于对满族文化遗址、文献、工艺等有更清晰的认识, 确定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对保护与传承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满族在服饰方面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现代社会中,满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作为文化遗产成为了人们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满族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满族服饰的传承起源于满族的历史文化。
满族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饮食等方面的文化习惯也都非常特别,这些因素都形成了满族文化的独特性。
在满族的传承过程中,其服饰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早期的鞑靼部落到后来的满清王朝,满族服饰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满族服饰的传承不仅反映了族群的文化特色,也是历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中,满族服饰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代表之一。
无论是在当地的文化节庆活动中,还是在各种文化展览、社交活动中,满族服饰都会得到展示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满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族服饰的创新和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满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中,设计师和服装制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他们的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将会给满族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
同时,满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在政策上,需要对服饰产业进行支持和扶持,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和传承。
在传承和发展中,满族服饰的保护非常重要。
在满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民俗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漠。
保护这些文化传统就需要加强对满族服饰的保护,让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成功的保护与传承不能依靠个人的支持或者私人收藏,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这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去。
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变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百家论剑0
S INC CE E&T C O O YIF R TON E HN L G O MA I N
21 0 1年
第1 3期
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变迁 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于海峰 ( 宁省 民族宗教 问题研 究 中心 辽宁 辽 沈阳 10 3 ) 1 0 3
【 摘 要】 随着 当代 中国社会“ 五化” 深入 发展 , 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 出新的发展趋 势。 笔者通过 对东北地 区满族聚 集区的 实地调研 。 对 满族 传 统 文 化 中的 物 质 文 化 、 度 文 化 和精 神 文化 变 迁现 状 进 行 考 察和 分 析 , 为 当代 东北 地 区满 族 传 统 文化 的 变 迁 呈 现 出物 质 文 化 “ 史 制 认 历
化 ” 制 度 文化 “ 代 化 ”精 神 文化 “ 、 现 、 时代 化 ” 的发 展 趋 势 。
【 关键词 】 满族 ; 中 国社 会 工 业 化 、 信息 化 、 镇 化 、 场 化 、 际 化 深 入 肩 。 子 马 褂 形 制 同男 式 , 女 式 马 褂 边施 纹 彩 , 用 花边 镶 饰 。 中 城 市 国 女 但 并 新 发展 , 同 民族 文 化 彼 此 问相 互 影 响 越 来 越 深 入 . 代 文 化 对 传 统 文 国 成 立初 期 , 不 现 以长 袍 、 褂 、 肩 为 主 要 特 点 的 满族 传统 服 饰 在 民 间仍 马 坎 化 的影 响 也 越 来越 大 。 族 传 统 文化 也 受 到 异 族 文化 以及 现 代 文 化 更 是 流 行 , 满 满族 男女 多 有 穿 着 者 。2 0世 纪 5 0年代 后 期 , 中山 装 、 干部 服 、 强烈 、 直 接 的文 化 冲 击 而 发 生 变迁 , 呈 现 出 新 的 发展 趋 势 。 更 并 军 服 、 民装 、 装 和 时装 代替 了传 统 的 长袍 和 马褂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 人 西 笔 者通 过对 辽 宁 、 林 、 龙江 三 省 满 族 聚 居 地 区 的 实 地调 研 . 各 种新 式 时 装 和 流 行 服饰 彻 底 代 替 了 满 族传 统 服饰 。 吉 黑 认 为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正处在物质 文化 、 制度文化 、 精神文化 时至 今 日 , 族 传 统服 饰 已经 不 是 满族 人 日常服 饰 。满 族 旗 袍 逐 满 三 个 层 面 上 的 文 化 符 号 的 更 替 以及 满 族 传 统文 化 体 系 现 代 化 的重 新 渐 成 为 满 族 人 在 重 要节 庆 日或 礼 仪 场 合穿 着 的礼 服 , 为 表 示 自我 民 成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作为满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满族服饰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角度展开探讨,深入了解满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一、满族服饰的传承满族服饰的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
在各个历史时期,满族服饰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不断发展和演变。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满族服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满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马褂”和“披带”等,这些服饰在形式、图案和颜色上都有独特的规定和特点。
“长袍”是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它通常是宽大的一件连衣服,采用交领和盘扣的设计,领口和袖口都饰有丰富的装饰图案,体现了满族服饰的奢华和华丽。
而“马褂”则是满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它采用紧身的设计,颜色多为艳丽的红色和粉色,饰有大量的刺绣和金银丝线,展现了满族服饰的优雅和华贵。
“披带”是满族男女都常佩戴的配饰,它常常以龙、凤、花鸟等图案为主题,体现了满族服饰的寓意和象征。
满族服饰的传承主要表现在技艺的传承和设计的延续上。
满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服饰,其中包括纺织、染色、剪裁、缝制、刺绣等,这些工艺技艺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才能掌握。
满族服饰的传承需要依靠师傅的教导和学徒的传承,从而保证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延续。
满族服饰在设计上也将古代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传承下来,如对颜色、图案和款式的选择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展现了满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族服饰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和现代元素,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的思考

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的思考【摘要】满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在现代社会,受到了许多挑战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音乐文化,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推动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教育培训,培养音乐人才,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满族音乐文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满族音乐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对满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同时要注重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我们建议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满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加强意识,建立体系,传统音乐,创新,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现代科技,传播,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满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可追溯至古老的满洲国时期。
满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现形式而闻名,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满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逐渐失去了传承和推广的渠道,许多珍贵的传统曲目和演奏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满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只有加强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推动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教育培训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满族音乐文化,才能确保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问题意识满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满族音乐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其传承和发展的土壤。
满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传承与保护面临严重的风险。
清朝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清朝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满族统治的王朝。
在清朝的统治下,满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清朝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满族统治者的文化传承清朝建立后,满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王朝统治,注重继承和发扬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贵族之间世代流传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和推广。
其中,满族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形式,以纸本为载体,富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
满族统治者还努力保留满语,弘扬满族语言文化。
他们在政府内部实行以满语为主的工作语言,举行各种庆典和活动也都使用满语进行,这使得满语在满族社会中得到了延续传承。
二、满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演变满族传统服饰在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朝满族贵族妇女常穿着色彩鲜艳、样式庄重的旗袍,被誉为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典范。
传统旗袍由于其独特的剪裁和精致的刺绣工艺,成为满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满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满族服饰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如今,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设计被引入到满族传统服饰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也促进了满族服饰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满族音乐与舞蹈的传承满族音乐与舞蹈在清朝时期发展得十分繁荣。
满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演奏方式,展现了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满族舞蹈则以其华丽的舞姿和动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满族音乐与舞蹈在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在满族社会中得到传承,也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到其他民族和地区。
现代的满族音乐表演和舞蹈团队依然活跃在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推动了满族音乐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四、满族传统节日与宗教信仰清朝时期,满族保留并庆祝了一系列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满族社会中成为家庭团聚和民众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合,不仅传承了满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凝聚了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满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萨满教和道教,这些宗教信仰也得到了满族贵族的传承与弘扬。
清朝统治下的满洲文化传承与发展

清朝统治下的满洲文化传承与发展满洲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特色。
清朝统治下,满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从满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满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满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于满族人民的历史进程。
在清朝统治下,满族成为主导的统治者。
作为统治者,满族人民努力维护和传承满洲文化,不断弘扬满洲文化的特点和精华。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满洲文化的精髓融入统治体系中,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满洲文化形态。
在传承满洲文化的过程中,满族人民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术研究。
他们注重培养子女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够自觉传承并弘扬满洲文化。
此外,满族人民还重视学术研究,以进一步挖掘满洲文化的内涵。
他们建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校,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满洲文化学者,为满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满洲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在清朝统治下,满洲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影响。
清朝统治下,满洲人民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活动,与其他民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
这种交流促进了满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使满洲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对满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洲文化与汉族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满洲文化的内涵,也为各个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同时,满洲文化的交流对于国际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朝时期,满洲人民通过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使世界各国对满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同。
满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和传承满洲文化,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满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尽管满洲文化在现代社会已不再是主流文化,但其对现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满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世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满族服饰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服饰既是满族人民日常穿着的衣物,也是满族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满族服饰经历了传承和发展两个阶段,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满族服饰的传承起源于满族古代的生活习俗和战争制度。
早在辽金时期,满族就已形成了初步的服饰形态。
随着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以后,满族服饰逐渐被定义,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服饰系统。
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缀满图案的半臂、合肩等。
长袍是传统满族服饰的主要特征,一般分为单袍和双袍两种形式,代表着不同的婚姻状况。
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也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长袍、战袍、大红裙、紫袍、绦子等。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气质,还寄托着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族服饰也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和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变。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推行,满族服饰逐渐脱离了封建迷信色彩,呈现出更加简洁、实用和时尚的特点。
从工农兵服到现代日常服饰,满族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传统元素,同时注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现代满族男女的婚礼服饰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元素,而是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和舒适。
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也开始对满族服饰进行创新和设计,推出了一些时尚的满族服饰产品,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创新中保留传统,同时适应时代的变化。
传承满族服饰的关键是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加强对满族服饰的研究和保护,提高人们对满族服饰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当大家对满族服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族服饰。
满族服饰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满族人民的身份和尊严。
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需要我们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满族服饰更贴近现代社会的需要,更能体现满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
文化生态视野下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保护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16年第1期(总第14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2016General.No.145【民族文化】收稿日期:2015-11-30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CMZ007)作者简介:何晓薇(1980—),女(满族),沈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文化生态视野下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保护何晓薇(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沈阳110033)摘要:在当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满族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变迁、乃至消亡,快速而不可逆转。
而于此同时,我们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却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而急迫。
文化生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角度,从文化生态视野看传统文化,无疑更立体、全面,也更贴近文化产生的土壤,对现阶段文化保护的困境也颇有助益。
关键词:满族传统文化;变迁;保护;文化生态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6)01-0053-02满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保护才是适度的、适时地,文化的发展、开发和文化的原生态如何协调,如何让文化有尊严的活起来,让文化即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为当代社会价值所接受,这些问题是包括满族传统文化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都会遇到的。
文化生态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本文就从文化生态的视野重新审视满族传统文化,以期对满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1.物质文化的变迁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文化是比较容易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变化的,文化的整体变迁往往都是最先有服饰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满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统称旗袍)、马褂、坎肩、套裤、兜肚、靰鞡等,满族男子多带瓜皮帽,女性多为扇形冠,即俗称的“旗头”。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服饰文化自古以来便备受人们关注。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华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瑰宝。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尚的发展,满族服饰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浅谈。
一、满族服饰的传承满族服饰的传承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
在清朝时期,满族服饰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满族服饰以旗袍、长衫、马褂等为主要特色,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精致,体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满族服饰还注重礼仪和庄重,其打扮也是充满了民族气息和传统韵味。
满族服饰的传承不仅表现在服饰的外在形式上,更体现在人们对满族服饰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上。
在满族地区,人们依然保留着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和尊重,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人们身穿传统服饰的身影。
当代的设计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满族服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尚的兴起,满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满族服饰借鉴了现代设计理念,推陈出新,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趋势相结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满族服饰也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饰设计方面,设计师们注重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在面料的选择上,传统的绸缎、皮毛等材质依然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有更多的新材料进入了满族服饰的设计中,为传统服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造型上,设计师们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使服饰更加贴合现代人的需求。
在满族服饰的推广和传播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各种时装周、展览会等活动都会有满族服饰的身影,使其走向了国际化的舞台。
而且,一些知名品牌也开始将满族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其更具有文化底蕴和时尚魅力。
在未来,满族服饰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满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自古以来,满族服饰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满族服饰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满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满族服饰的传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满族服饰的设计风格受到了蒙古、辽、金等不同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形式、颜色和图案而著称,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满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袍马褂”了。
袍马褂是满族男子的主要着装,通常由“马褂”和“袍”两个部分组成,颇为宽松,舒适而不失庄重。
而女子的主要着装则是“褙子”和“马褂”,通过优雅的剪裁和华丽的装饰,展现出了满族女性的高贵和优雅。
满族服饰还包括了帽饰、鞋袜、披巾等不同的配饰,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满族服饰的传承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上,如今依然有许多人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宝藏。
他们通过举办展览、进行研究、传授技艺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着满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瑰丽的传统文化。
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满族服饰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满族服饰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样式和工艺,而更加注重融合时尚元素和个性化设计。
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满族传统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了许多新颖、时尚的满族服饰。
他们通过改良传统的剪裁、采用新颖的面料和加入现代的元素,使得满族服饰更加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要。
由于满族服饰的独特之处,在国际舞台上也备受瞩目,更多的国际设计师也开始关注和借鉴满族服饰的设计理念,将满族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满族服饰的发展还离不开各种文化活动的支持和推广。
近年来,在各种文化艺术节日和展览上,满族服饰文化的展示和推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满族服饰的了解,也为满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满族传统仪式的文化演变

满族传统仪式的文化演变作者:许诺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0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满族文化传承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间流传和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对于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历来是我国民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三省地区,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内蒙古自治区同样有满族聚居区。
对于满族优秀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满族很多传统仪式的文化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丢失、改变,如何能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文章就满族传统仪式文化演变进行分析,寻求合理的保护措施,为后续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满族;传统仪式;文化演变;文化保护文化变迁是一种社会常态,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下的必然改变,通过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旧有的文化形态逐渐消失,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保护文化,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下,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明显,而满族传统文化正是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进而推动了文化演变,尤其是很多原有的满族仪式文化开始悄然改变,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符号逐渐消失,物质文化逐渐历史化,而民族文化也朝着趋同化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加强满族传统仪式文化演变研究,有助于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满族传统仪式文化现状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同一文化在不同的时间和区域,即便结构上发生一定变化,但是本质上的内容仍然传承下来。
故此,对于某种文化不可以武断地认定其已经消失,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新的文化表现,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根源[1]。
故此,对于满族文化中消失的文化,在感慨之余,更多的应该正视满族人对于新的传统文化构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传统文化变迁思考摘要: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中国民族学所研究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内容之一,通过对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满族聚居区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我们对于现阶段满族文化的保存、保护有了比较清楚的掌握和认识,对满族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满族;传统文化;文化变迁。
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常态。
通过文化的更迭变迁,原有的旧的文化形态才能进步与更新。
[1]文化变迁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意义。
通过对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满族聚居区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我们对于现阶段满族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保存、保护方面有了比较清楚的掌握和认识,也有利于我们今后对满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也做出更新的判断和思考。
一、物质文化的变迁。
物质文化也称之为物态文化或显形文化。
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如服饰、饮食、居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1.满族传统服饰被现代服饰取代。
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文化是比较容易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变化的,文化的整体变迁往往都是最先有服饰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满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统称旗袍)、马褂、坎肩、套裤、兜肚、靰鞡等,满族男子多带瓜皮帽,女性多为扇形冠,即俗称的“旗头”。
这是因为满族先民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的广袤大地上,四季分明,冬季较长,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服饰的用料和款式。
但在今天,这些传统服饰已经很难觅得踪影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只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一户老人家里见到了以前留下的灰色粗布长袍,但当时这件长袍已经被老人剪成两段,准备做坐垫,让我们觉得非常可惜。
据我们了解,在新宾腰站村还有少量的满族传统服饰,但也多放于衣柜中,平时很少有人穿,只在节日等表演节目是会穿。
据吉林乌拉街镇韩屯关秉正老人(男84岁)介绍,他小时候是穿满族长袍的,村里的满族人家里条件稍好些的都穿满族服装,妇女穿旗袍。
但现在,人们基本都是以汉族服饰为主了。
仅仅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满族的旗袍经过持续的改良和审美价值的开发,已经成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服饰样式,不仅让其他民族的同胞喜爱接受,更是具有国际知名度,成为中国服饰的标示之一。
但这并不能改变满族传统服饰已经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的事实,传统服饰已经成为只能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成为历史的标志。
2.日常饮食结构与汉族基本趋于一致,民族特色食品地域化。
饮食习惯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体现民族特色和风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满族世居东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是满族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点和习惯。
偏好粘软甜酸、口味偏咸,喜食野味,忌食狗肉等,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满族在日常基本的饮食结构方面也和以往不同,以前满族多种植黍、粟、糜子、高粱等,现在,满族的主食多是都是以大米、白面等为主,和汉族基本一致。
传统满族饮食是忌食狗肉的,但现在很多满族并不在乎这点,甚至不了解,就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做了比较,我们发现内蒙的满族知道忌食狗肉这一习俗的很少,相比之下,吉林满族和辽宁满族对这一点知道的人明显多一些。
不过,即使是知道这一点,很多满族人还是会吃狗肉。
传统的饮食习俗并不会约束他们的饮食选择。
但是,满族的特色食品并没有彻底消逝,特别在东北地区,它依然存有人们的餐桌上,并且成为东北各族人民都很喜欢的食品,形成了地域化的饮食特色。
满族喜食的粘食,如苏子叶饽饽,粘火烧、粘豆包,还有酸汤子,都大家的喜爱的食品,萨其马更是最为驰名的满族糕点。
3.满族传统房屋日趋现代、新潮。
满族传统房屋有三大特点:口袋房、落地烟囱、蔓子炕(万字炕)。
另外,传统满族房屋西炕不住人,一般在西墙供奉祖宗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满族人民住进的楼房或者新式平方,内部装饰更加新潮,东西炕也都住人了。
随着老人的离世,年轻一代祭祖意识淡漠,在西墙供奉祖宗板的传统也就少了。
满族与汉族居室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传统的房屋虽然不再作为居住使用,但在新宾、本溪等满族自治县,以及吉林等地还依然能看到一些这样的老房子,但它们基本已经不再作为平时居住的房屋,而是被闲置做仓库之类。
它们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
通过这三方面物质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大多数因为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融入现代化价值体系,因此已经随着社会演变而变成了历史,即使有一部分物质文化如旗袍、饮食等随着文化的交流而成为地域文化,仍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总体上说,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已经呈现出“历史化”的特点。
二、制度文化的变迁。
制度文化也称之为隐形文化,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和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
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满族传统的制度文化随着“五化”社会的发展,确实与以往的满族传统社会不同。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满族传统婚姻观念、婚礼形式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1.通婚范围扩大,婚礼形式简化。
满族自皇太极当政之日起,就严禁家族内婚,严禁童婚,但通婚范围仅限于满与满蒙等族之间,禁止与汉族通婚。
顺治是开始允许满族通婚,此后满族通婚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基本没有太多限制。
在今天,满族对于通婚对象的选择也更为自主,也是主张恋爱婚姻自由的。
在我们调查的189份有效问卷中,对于配偶民族问题得到了有效答案是183份,其中配偶为满族的有110人,其他民族为73人,而对于“对于您的配偶民族的选择家人上面态度”这个问题,受到的有效回答是72份,其中选择非常支持的是5人,选择支持的是19人,选择不支持的仅有1人,而其余47名调查对象均选择的是不支持不反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成分已经不再是满族择偶的主要标准,很多满族人都认为,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只有自由的通婚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满族自身的发展。
满族传统的婚礼仪式同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信仰崇拜和生存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仪式的程序很繁琐细密,包括迎亲、送亲、插车、抱轿、拜北斗、跨火盆、接盖头、看新娘子、搭帐篷、坐帐、拜席、喝交杯酒、吃子孙勃勃等[2],这些仪式不仅繁琐,而且耗资也很多,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的,也只能办一部分仪式,而不能全部办完。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满族的婚礼仪式也简化了很多,出来基本的仪式如相亲、定日子、典礼等形式之外,其他仪式已近很少见了。
在我们调研的地方几乎很少见到传统婚礼,年轻人也都不愿意办,觉得太“老气”。
我们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镇仙人洞村采访,一位72岁张姓男子告诉我们,他那个时候结婚还是穿长袍马褂的,还有骑马上轿,带铜镜跨火盆这样的形式,新人会到祖坟转一圈。
当时村里人结婚都这样,村里还有专门租服饰的地方,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婚姻观念的转变和婚礼仪式的简化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文化的变迁就是会将旧的、不适合新时代文化体系的部分淘汰掉,换之以新的内容。
只有体现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继承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
2.核心家庭为主,家族观念时代化。
传统的满族家庭分为氏族、家族和个体家庭,其中,氏族(即哈拉)是大的血缘集团,一般成为氏。
它的主要标志是姓氏。
而家族(即穆昆)是血缘关系较近的血缘集团,其成员往往居住在同一地域,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家族内部的约束力必氏族要强。
过去,在东北等满族聚居地,满族聚族而居的传统一直保持着。
家族中均以辈分别长幼。
通过全族成员选择一个德高望重者为首领,称为族长,满语叫穆昆达。
族长在家族之中,往往具有较高威信,拥有很大权利。
他可以裁定族中相关修谱、祭祀、婚丧、分家、过继、纠纷等各种事情[3]。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上社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满族这种族长和家族功能的职责持续衰退,人们的家族观念也在持续淡漠。
我们回收的问卷中,对于“家族是否还有族长”这一问题,有187份有效回答,其中家族还有族长的有27人,而这27家的族长真正履行族长职责的几乎没有。
我们在吉林乌拉街镇韩屯访谈的关秉正老人(84岁、男),据他讲,他以前就是家族的穆昆达,现在会组织家族的祭祖、修谱仪式。
但像他这样的穆昆达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穆昆达,更谈不上了解自己家族是否有穆昆达。
,对于“您认为家族还有必要设立族长吗”,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有5人,选择“有必要设立”的有46人,选择“没有必要”的120人,“没想过”的15人,超过64%的人对族长说不,包括关大爷自己都认为族长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现在都各过各的。
这两项调查充分说明了族长和家族几乎已经推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家庭多是核心家庭,他们对家族没有更多的需要。
他们没有共同的敌人需要家族团结应对;有了纠纷也是通过司法部门协调解决;以前由族长断定一切的情况,也随着现代多种价值观的渗入而改变。
满族对于家族的需要淡了,但是不等于满族的民族意识没了,通过对满族对于修立家谱的态度我们就能看到,对于“您认为是否有必要修家谱”时,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有21人,选择有必要的是75人,两项加一起超过了50%,与对于设立族长的态度截然相反,很多满族人表达了对于修家谱的重视,他们认为,修家谱可以延续家族的历史,也是对后代一个很好的民族教育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很多满族并不愿意回到以前的家族生活中,更愿意选择过自己的生活,但这不意味着他们遗忘了满族的历史和自己的家族,他们在选择更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兼顾对于家族的延续,仅仅这种延续的方式更加时代化,更加自主。
三、精神文化的变迁。
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样,它也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
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于满族来说,它的精神产品是值得关注的,无论是满语满文、民间文艺、文学、宗教信仰等都极具民族特点,是满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瑰宝,仅仅随着“五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满族的这些精神财富也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变迁。
1.满文、满语不再是交流工具。
语言文字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民族的外在表现之一,满语满文是满族历史上使用过的语言文字,清代历代君王都力图大力推行学习使用满语满文,但满语文之于汉语文来说是在是太弱势,尤其是满文,自创制之日起,它的推广就是在汉文的层层包围下开展的,它的衰微也就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口头交流的满语来说,虽然它的群众基础在历史上更加广泛,但随着满族和汉族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原来一些满语说的较好的地区,现在会说满语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
比如黑龙江三家子村,在1961年时,全村在不同水准上能说满语的有355人,其中满语比较好,汉语很笨,有时甚至听不懂汉语的有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