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答案
一、概念
1. 剂量:剂量的概念相当广泛,可指给予机体药物的量或与机体各部位接触药物的量,也可指药物被吸收入机体的量、或药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或体液中的浓度等。由于被吸收进入机体靶器官的量不易测定,故剂量一词,一般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量,并以每单位体重给予药物的重量来表示,如 g/kg体重,mg/kg体重。
2.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的剂量给予时可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都是毒物。
3. 首过代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或“首过效应”。
4.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5.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6. 致畸指数:为一种药物对母体的半数致死量与最小致畸量的比值,是表示一种化学物质的致畸强度指标。建议致畸指数在10以下定为不致畸,10 ~ 100为致畸,100以上为强致畸。
7. 非临床研究:指在实验条件下,用实验系统进行的各种毒性试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各种刺激性试验、依赖性试验及与评价药品安全性的其他毒性试验。8.脂水分配系数或称油水分配系数:药物在脂油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药物的水溶性与脂 ( 油 ) 溶性间的平衡,也就是药物对水相与脂 ( 油 ) 相的亲和力的总和,其平衡常数称之为脂水分配系数或称油水分配系数。
9.突变: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急剧的遗传学变化,导致可遗传的表型变异,其表型变异为不可逆的。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其结果可造成细胞/机体的死亡,或细胞/机体结构形态/功能的改变。
10.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11. 颠换型突变:指DNA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中,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
所引起的突变。
12. 绝对致死量 (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 (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
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13. 体细胞突变学说:本学说认为,正常体细胞的基因在药物作用下发生突变而转化为肿瘤细胞,再进一步增殖而形成肿瘤。
14.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当药物在体消除后,反应也亦随之消失,不残留任何效应。
15.致畸性:药物接触胚胎发生期后引起永久性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性质。
16.海因茨体:海因茨体是红细胞中一种含有变性Hb(可能是硫血红蛋白)的黑色、高折光性的颗粒,位于细胞膜上或膜附近,通过共价键(可能是二硫化物共价键)与红细脑膜的表面相连接。(结果使细胞形状和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提前被脾脏的吞噬细胞破坏或出现渗透性过高以及血管溶血现象。)( )部分可不答
17.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
18. GLP:即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英文为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简称GLP。
19. 半数致死量 (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 (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
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20.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
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由于细胞可不经过后期即进入分裂间期,于是可能出现多倍体。
21. 最小致死量 (MLD) 或最小致死浓度 (MLC):系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一群
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22.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能使机体在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略高于最大无作用剂量,亦可称为中毒阈剂量。
二、简答
1.以巴比妥类药物(戊巴比妥和硫喷妥钠)为例,简述脂水分配系数与毒性的关系?
答: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与其毒性有密切关系,它涉及药物的吸收转运、排
泄和代。例如,各类巴比妥药物代产物作用的快慢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脂溶性较小的戊巴比妥,进入脑的速度慢,因此,产生作用也慢,由于原形药物可从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它在体消除慢,维持时间长;脂溶性很大的硫喷妥钠易进入脑组织,作用非常迅速,静脉注射后 1min 即达最高浓度,随后药物又很快经血流转移并贮存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这种药物的重新分布使得脑药物浓度显著下降到有效浓度以下,故作用发生快,维持时间短。
2. 长期毒性试验的总原则?
答:长期毒性试验总的原则是二种动物、三个剂量(3分),即应至少在两种动物体上进行,兼顾雌雄性别。剂量至少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剂量组应能充分反映药物的毒性,而低剂量组不出现毒性反应。同时设一溶剂 ( 或赋型剂 ) 对照组或已知药物毒性对照组。实验动物(0.5分)应是年轻健康、来源清楚的,最为理想的是选用与人类代相似、对药物敏感的动物。在数量(0.5分)上应能满足试验终止后统计学处理的要求,并备有部分动物供停药后观察其毒性反应的可逆性。给药途径(0.5分)应与临床拟用途径相一致。观察指标(0.5分)应能反应实验动物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是否受到损害。对于一般毒性症状应定期细致地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中期血液生化检查,但中期检查不必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实验动物的正常活动规律。
3. 急性毒作用带及其意义
答:急性毒作用带(Zac)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阈剂量 ) 的比值来表示。
此值愈大,则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可能引起死亡的剂量 ( 以 LD50表示 ) 的差距就愈大,此种药物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愈小;反之,比值愈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