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1ae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d.png)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民族音乐演唱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而要在演唱民族音乐时,发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民族音乐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下面我们将对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进行分析。
要演唱好民族音乐,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认识和运用呼吸对于演唱来说至关重要。
在演唱时,要保持深而均匀的呼吸,通过腹部的呼吸来获得更加稳定和饱满的声音。
而在演唱时应该用一种边唱边吐气的方式来呼吸,这样可以使歌声更加有力和持久。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包括了发声的姿势和咬字的技巧。
在演唱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挺直身体,松懈双肩,双脚平踏地面,要保持头部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顺畅和稳定。
而在发音时,也要特别注意咬字的技巧,要清晰地发音,既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又要保持歌词的清晰。
而对于不同的民族音乐,会有不同的发音技巧,例如蒙古族音乐会有特定的咬字方式,而藏族音乐则有着独特的发声技巧。
在民族音乐演唱中,音准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音准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基础,只有把握好音准,才能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准确和深刻。
在演唱时,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音准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民族音乐,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
要注意在民族音乐演唱中注重共鸣音的运用。
共鸣音是指在声音发出后,声带所产生的共鸣效果,这种共鸣效果可以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饱满度。
在民族音乐演唱时,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发声方式和姿势来使声音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这样才能使歌曲的表现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民族音乐演唱还需要注重音色的刻画。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和个性,而民族音乐的演唱中,一首歌曲的音色往往是与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息息相关的。
在演唱民族音乐时,要注意通过声音的调音和技巧来刻画出不同的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民族音乐演唱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民族音乐的灵魂,而演唱民族音乐时,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音乐技巧来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忧伤、豪迈、振奋等。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88af61416fc700abb68fcc2.png)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彭雨薇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民歌的演唱方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当时的歌唱家的主要风格,来研究民歌演唱对西洋发声方法的借鉴。
中国民歌演唱从最初单一的运用真声演唱,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家不懈的研究创新,开创了如今借鉴西洋美声中科学的演唱方法而形成的“新民歌”。
通过具体分析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来研究民歌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歌美声方法借鉴一、民歌演唱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艺术演唱、曲艺演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和西洋唱法的演唱等。
1传统的民歌多是由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艺术发展而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民歌通过不断吸收西洋方法,在歌唱的题材、演唱方法、演唱内容中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形成今天以新民歌、新歌剧为代表的全新的民族演唱。
民歌的理论研究随着对西洋方法的借鉴也在不断的完善、进步。
从最初的追求自然、单纯,使用真声,经过吸收西洋传统唱法的发声技巧,将演唱风格从民歌型的传统唱法逐渐过渡到声音更柔、更科学的演唱风格。
1.李小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08 P1二、民歌对美声唱法借鉴的意义中国的民族演唱发展至今与其自身不断地吸取养份是分不开的,借鉴、继承、学习、提高是民族唱法始终要做的功课。
其中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是民歌演唱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中西方演唱艺术的不断互相借鉴和结合,我国民歌演唱在演唱技巧、训练方法、演唱曲目范围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
我国的民歌始终都是歌唱界关注的对象之一,是民歌更好的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基础。
今天的民歌是借鉴发展的结果,我们要把这种借鉴、继承、发展不断深化,把中国民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民歌的发展是在对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继承、吸收、研究、创新的过程中成长的,所以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也会让我们的民歌演唱艺术走的更远、更长。
三、美声唱法借鉴的具体分析3.1呼吸方法的分析最初传统民歌的气息是出于丹田或者从脐间出,有“夫气者,音之帅也。
壮族民歌教学之我见
![壮族民歌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71cd0cd5fbfc77da269b1f9.png)
民歌 。这歌声 , 是世世 代 代生 活在 壮 乡土地 上 的人们 “ 口 矢
寄兴 ” “ 、 放情 长言” 唱 。它 如同 陶器一样 , “ 泥 土里 出 之 是 从 来 的东西 ” 是壮族古 老文化 的“ , 原发 点” 是壮 民族 文化 的一 , 个 重要 标志 。尤其具有鲜 明个性 的 民歌 教学 , 更是担 负起 启
民歌 的思 想感 情 , 感 情 的 朗 读 去 感 染 学 生 , 动 学 生 , 是 用 打 这
D i a e i non a begic gez, j b
S nj anzm nz i d u ! i g de g w g x aq e l
望到发根 枯 , 望到喉 管断 , 死去几十 日, 想你又生还 !
1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民 歌 的 兴趣
要想激 发学 生学 习 民歌 的学 习兴 趣 , 必须 让学生 充分 就 认识 到壮族 民歌 魅力 之所 在 : 壮族 民歌 内容丰 富多采 , 情 有 歌、 季节歌 、 农事 歌 、 苦歌 、 歌 、 歌等 ; 祝 挽 形式 独特 , 各种短 有 歌式、 各种勒脚歌式 , 各种排歌式 、 各种叙事 长诗等 ; 艺术形象 优 美 , 、 兴手法独特 ; 词语言形 象生 动 , 朴 、 赋 比、 歌 纯 刚健 、 清 新、 泼辣 , 刻 , 中地反 映壮族 语言 的精华 和壮族优 美艺术 深 集 形 象。 1 1 扩大 阅读量 . 壮族 民歌 内容广泛 , 数量很 多 , 佛一 幅 仿 幅壮乡 的生活画 。教 民歌单元 时 , 天为学 生介绍 一首精 选 每 出来 的民歌 , 使学 生对 民歌 由陌生到熟悉到理解到喜爱 , 渐渐 体悟到 民歌 的魅力 。如壮族 的《 w nV 》 花歌 ) F e a ( 这篇课 文从 表面上看是 唱花, 即各个 月 的花 , 似乎 是一首 很普通 的花 歌 , 然而 , 透过这些花我们可 以看到一 幅 幅美丽 如画的壮族 自然 风景物 , 反映壮族人 民的生活色彩 。 12 有感情地 朗读 . 教 学 民歌 时 , 教师要 准 确地 把握 这首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be31c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6.png)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民族音乐演唱是指具有民族特征的歌曲演唱,它与其他歌曲的演唱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在演唱过程中,发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对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进行分析。
1. 呼吸技巧民族音乐演唱需要有一个稳定而充沛的呼吸,有些歌曲需要在演唱中断断续续地换气,有些歌曲则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起伏的演唱,因此呼吸的技巧和控制至关重要。
演唱前要进行一定的深呼吸、拍打胸腔、轻搓声带等准备动作,以使声带的发挥情况良好。
2. 音调技巧发挥音调的技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演唱高音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声带容易受到损害。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保持喉咙张开但不紧张,尤其是在高音时更是如此,以免喉咙紧张而出现高音不准、缩声等问题。
3. 声量技巧声量是指演唱时所发出的声音大小和强度。
民族音乐中常常需要演唱高亢热烈的歌曲,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声量技巧。
在演唱时要注意口型、发音的清晰度和强度,把歌唱的有力、热情和感情表达出来。
民族音乐中,喉音与其他音乐演唱相比更加常见,演唱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喉音技巧。
喉音发声应该注意让声带振动均匀,喉部的协同运动更为重要,发声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肺活量。
音乐演唱的表达是一种情感传达,涉及到歌曲的表达和人们对歌曲的理解。
演唱者需要对歌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传达的演绎和呈现。
演唱时需要通过音调、音量、节奏、音色等元素进行自由发挥,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内涵。
总之,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需要掌握好呼吸、音调、声量、喉音等技巧,并在音乐表达技巧上加以运用,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以更好地展现歌曲的特色和情感内涵。
民歌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民歌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ca0ea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b.png)
第1篇一、引言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歌教学在各大院校逐渐兴起。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民歌教学课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民歌教学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本次民歌教学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民歌概述:介绍民歌的定义、分类、历史渊源、艺术特点等基本知识。
(2)民歌演唱技巧:讲解民歌演唱的基本方法、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的技巧。
(3)民歌创作与改编:探讨民歌的创作过程、改编技巧以及如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民歌鉴赏: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由教师系统讲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演唱技巧等。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让学员直观感受民歌的魅力。
(3)实践法:学员跟随教师学习演唱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4)讨论法:学员分组讨论民歌的特点、创作背景等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得体会1. 民歌的魅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民歌的魅力。
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反映了我国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歌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2. 民歌演唱技巧的重要性民歌演唱技巧对于表现民歌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
在本次课程中,我学习了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提高演唱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歌文化。
3. 民歌创作与改编的意义民歌创作与改编是传承民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保持民歌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和听众需求进行适当的改编,使民歌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538e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d.png)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山西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的演唱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音色:山西民歌的音色以雄浑、深沉、高亢为特点,具有强烈
的共鸣感。
演唱者需要通过科学演唱技巧来调整音色,包括科学的喉音、口腔和鼻腔共鸣等。
2. 唱功:山西民歌的唱功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熟
练的演唱技巧。
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和音乐表现技巧,以保证声音的质量和音质的优美。
3. 节奏:山西民歌的节奏感强烈,以三拍子为主,其中每拍子都
有固定的音符。
演唱者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来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和音高,以符合音乐的要求。
4. 情感:山西民歌通常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演唱者需要通过
深情的演唱来表达情感,让观众感受到民歌的真实和感人。
5. 形象:山西民歌通常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演唱
者需要根据音乐形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更好地表现民歌的主题和
情感。
综上所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
和熟练的演唱技巧,同时要根据音乐形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更好
地表现民歌的主题和情感。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eabf9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c.png)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一、调式的选择与运用中国民歌的调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泛音调式、中音四度调式、五声调式等。
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调式来演绎,使音乐更符合曲调的特点,增强曲调的感染力。
1. 泛音调式泛音调式适合表达豪迈、磅礴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发声开阔、气息稳定,力求准确地唱出泛音的音高,使音乐更具层次感。
2. 中音四度调式中音四度调式常见于民歌中,具有宁静、舒缓的特点。
演唱时要注意用温柔的声音唱出曲调的柔美,力求让歌曲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听众。
3. 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是中国民歌最常用的调式之一,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
演唱时要注意声音明快、饱满,使音乐更具活力,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二、咬字的处理与表达民歌的歌词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演唱时要注意咬字的准确性与表达力。
1. 咬字准确演唱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清晰准确,将歌词表达得透彻明了。
同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做到声音过渡自然流畅。
2. 表达情感歌曲的情感是民歌的灵魂所在,演唱时要通过对每个字的发音、音调的处理,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例如,对于忧伤的歌曲可以在发音上加以哽咽的感觉,使歌曲更引人入胜。
三、情感的把握与呈现演唱民歌需要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来塑造角色和呈现曲调的美感。
1. 深入理解在演唱前要对歌曲的背景故事、情感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明确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只有真正理解歌曲,才能用更真实、深刻的情感去演绎。
2. 把握情感民歌中的情感多种多样,有愁苦、忧伤、欢乐、豪情等。
演唱时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通过变换音色、音量、音调等手法,使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立体。
3. 呈现美感民歌的美感体现在曲调的优美和情感的真实,演唱时要力求将美感完美呈现。
通过音乐的表演技巧、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升,使演唱更具吸引力与魅力。
总结:中国民歌演唱技巧包括调式的选择与运用、咬字的处理与表达、情感的把握与呈现。
通过准确选择合适的调式,用清晰准确的发音和音调表达歌词,以及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准确把握,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演绎出中国民歌的美感与魅力。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4ffdd340912a216147929a0.png)
3 换 气 .
歌 唱中的吸 气要 自然 ,吸的恰 当 ,吸的深 , 并直 接把气 息推
到后腰 ,动作要 轻松 , 自然 ,不 牵强 ,不僵硬 ,两肩 自然式 很多 ,如 叹气式 吸气 、闻花 式吸
强度 , 在演 唱歌 曲时 ,歌唱者 只能在 乐句休止 的时候 和歌词 、 乐 句等 表情允许 的情况 下 , 可以进行 换气 。 才 主要有 以下三 种方法 : ( ) 吸慢呼 。这是 最 常用 的一种方 法 。很 多 的声乐 练习 曲 1 慢 先从这 种方法人 手 。 多 的简单 的带 词练声 曲也是 这样 。大多初 很 级的声 乐 曲也 属于这 一类型 。要练好 这种 呼气的方 法 , 要有好 先 的吸气 , 满丹 田 , 骨软肋 向里慢 推 ,逐渐把 气压 出胸腔 , 气 胸 再 由气管送 到喉部 供发声 用 。 个过程 又要 与歌 曲节拍 相适 , 这 一般
歌唱者要有意识地去吸气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在演唱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乐句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
浅析 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颜雄 心 曲靖 师 范 学院音 乐舞 蹈 学 院
【 摘 要】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 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民歌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绽放光芒。
成 良好的呼 吸循 环。现结合 歌 曲的演唱来练 习一下 叹气式吸 气 :
准备 唱之前 尽量 把气叹 ( )完 ,当气被 自然 吸人 后就开始唱 。 吐
( ) 讶式 吸气 。就是利 用 人在惊讶 时 ,生理作 出的快速 反 2 惊 应 ,达到快 速吸气 的 目的。这 种吸气 既吸得快 又 吸得 深 ,它能使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c1f6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b.png)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是一种表现民族文化艺术的形式,其声音特点与普通流行音乐有所区别。
民族音乐演唱要求歌手具备特别的发声技巧,包括气息掌握、喉咙运用、韵律感掌握等方面。
首先,民族音乐演唱的气息掌握技巧非常重要。
演唱时,需要捕捉到音乐中的悠长之音,以此来掌握呼吸节奏。
歌手需要准确掌握呼吸的间隔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
作品。
此外,演唱时需要注意气息的稳定性,以避免歌声震颤或断裂。
其次,喉咙运用技巧也很重要。
在民族音乐演唱中,喉咙的运用能够带来不同音色的
感觉。
一般而言,歌手可以通过调整声带和喉头的紧张程度来掌握音色的变化。
比如,口
腔张开较大,喉头部分可以拉长,就能产生一种较低的音色;而口腔较小,喉咙部位略微
收紧,则能够产生较高的音色。
同时,一些特殊的音乐作品需要歌手利用喉咙的发声特点
来进行表达,如藏族喉唱。
最后,民族音乐演唱还需要具备韵律感掌握技巧。
韵律感是指对歌曲节奏、节拍等的
掌握。
一般而言,歌手需要先听懂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并在演唱时掌握好每个音符的长
度和强度。
此外,韵律感也涉及到歌曲中一些表情元素的运用,如颤音、滑音、夹音等。
这些元素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总之,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包含气息掌握、喉咙运用和韵律感掌握等方面。
歌手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专业培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
感和文化精髓。
民歌教学之我见
![民歌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e1a85f2fab069dc50220179.png)
民歌是历史的沉淀 ,是音 乐的精 华 ,民歌 本身就具有
美 感 。 教 师 能 把 民歌 的 美感 带给 学 生 ,能让 学 生 通 过 民歌 民歌 教 学在 初 中 音 乐 课 堂 上 怎 么 选 择 ? 占 多 少 比例 ? 笔 者 有 以下 几 个 观 点 : 达 到 审 美体 验 ,能 让 学 生 把 民歌 唱 得 更 美就 达 到 了教 唱 民 歌 的 主 要 目标 。
一
受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就需要一个长远 的规划。例如 : 小学三年级 以前 ,我们可 以针对课标 提出的以节奏 为主 的
种 是我 国广为流传 ,体 栽短小精 悍 ,朗朗上 口的民歌 ,
要求 ,选择像 《 娃哈哈 》这类 的维吾 尔族 民歌 ,让他们感
受不 同节奏带来 的异域风情 。三 年级到五年级 ,针对课标
好 。比方说 江苏 民歌 《 茉莉花 》这堂课设计 的是 两课 时。
第一课 时欣 赏和 唱歌相结合 ,先让学生感 受茉莉花 这种花 朵 的特征 :美丽、芬芳、惹人爱 的……然后在聆 听音 乐中 再 一次感受茉莉花的迷人和美丽 ,接下来介绍歌 曲的来历 和特点 并欣 赏几个版本的 《 茉莉花 》的歌唱 ,学 生进 行对 比和 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 ,体会不 同的音 乐风格 :学 生熟 悉歌曲之后对于歌 曲情绪 的把握和声音 的处理渐 渐有 了感
如何 改 变 学 生 对 民族 音 乐兴 趣 不 大 ,甚至 排 斥 民族 音 乐 的 现 状 ? 恰 当选 择 充 满 时 代 气 息 的新 民 族 音 乐 到 课 堂 ,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的 接 纳 各 类 民族 音 乐 ,是我 们 必 须 要 思 考 和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6d65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7.png)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歌曲和演唱风格。
在进行民族音乐演唱时,发声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特点。
以下是对民族音乐演唱发声技巧的一些分析。
1. 声音的稳定和均匀:民族音乐通常具有较高的情感表达,要求演唱者能够用稳定而均匀的声音来准确传达情感。
演唱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控制和舒展的喉咙来保持声音的稳定,避免发生音准偏差和音色不均匀的情况。
2. 高亢而激昂的发声:许多民族音乐具有激昂、豪情或激情四溢的特点,要求演唱者能够发出高亢而激昂的声音。
在演唱时,需要更多地运用胸腔共鸣和腹式呼吸来增强声音的动感和高亢感,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紧张声带以免导致声音破裂。
3. 轻柔而婉转的发声:某些民族音乐风格要求演唱者能够展现出柔美、婉转和轻柔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需要使声音柔和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轻柔的呼吸和舌头的灵活运用来营造出柔美的音色。
4. 口腔和舌头的灵活运用: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不同的语言和发音特点,演唱者需要灵活运用口腔和舌头来适应不同的发音要求。
在演唱一些西藏民歌时,演唱者需要精确地发出特有的“嘶”音,而在演唱一些蒙古族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利用舌头的滚动来模拟马的奔跑声。
5. 音乐的装饰和技巧:许多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装饰和技巧,包括颤音、滑音、划音等。
演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音乐装饰和技巧来表达音乐的特点和情感。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与其他音乐形式有着一些不同之处,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重要的是,演唱者需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的特点和情感,通过恰当地运用发声技巧来表达并传递给听众。
发声技巧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演唱的技巧和水平,还能够让民族音乐更有魅力和感染力。
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
![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52368cb6c85ec3a87c2c5dc.png)
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民歌演唱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演唱的技巧确实需要突破,“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是演唱民歌的理想境界。
重声轻情,尽管声音规范,音色和美,但打不动听众的心;重情轻声,舞台上很会表现,演唱也非常投入,但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让人看了听了感觉是在作秀,就像一棵果树枝繁叶茂,却无花无果。
所以,在民歌演唱的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中,如何正确诠释演唱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与声情的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须得专业和业余演唱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声情并茂是民歌演唱的基本要求和审美标准以情感人是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旷神怡。
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更有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歌唱动人的经典故事。
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同时也要求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在民歌的演唱过程中,一方面,声与情是一对矛盾;情感要冲破声音技巧的束缚去自由伸展;声音技巧的规则又力图驾驭情感,不使其成为破坏规则的因素。
另一方面,声音和情感始终保持着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对立统一关系。
民歌的演唱就是要解决声与情的辩证统一关系,达到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声情并茂的境界。
二、正确处理民歌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声与情是民歌演唱中相伴而生不可分开的统一体,但二者又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与规律。
所以要求演唱者要将声情完美融合。
1.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民歌的演唱,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
而往往有些演唱者把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做为演唱的目的,而忽视民歌本身的情感内涵。
重声轻情,致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
同时也有些演唱者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
幼师音乐教学中乡土民歌教学之我见
![幼师音乐教学中乡土民歌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2a41d24bcd126fff7050b34.png)
文献标 识 码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摘 要 : 文 以乐 清 乡土 民歌 为 例 , 本 对我 国乡土 民歌 的特 点 、 状 和 如何 加 以发 扬光 大 及其 弘扬 的途 径 、 法 , 现 方 进行 了有 益 的探 讨 。 在文中, 笔者 以鲜有 的拯救 民族 文 化 的使命 感 论述 了如何 字幼 师 学校 加 强我 国 乡土 民歌教 育见 解 , 弘扬 我 国 音乐 文 化起 到 了有 益 对
舟- 飞进 母
膏 戈 青?
} E 一
夼 畸 飞进
… 一 ~ ,
打桐
一 i
龄 呵
一 。
5
~
一 …
i 警 o 65 5 B i i B 5 } 譬 6 e 8 6
坶 畸 气过 抹把 嘏糟 搽 咀 膳 呵!
夸 畸 飞 过 缸 起
材 的第 二 步 。还应 邀请 音乐 专 家对 已有 的 民 歌 材料 加 以分类 并 整 理 , 审 核定 稿 。 最后
艺汇演 , 便去买录像带进行模仿 , 很少有人 ( 指音乐教师 ) 采用 乐
清 的 乡土 民歌 作 为教 材 或组 织 演唱 , 致 学 生不 知道 我 国的 民 歌 导
① 安小平, 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毕业, 男, 舞钢市教师进修学校音乐助理讲 师, 团支部书记, 研究专长: 幼师音乐教育。
河南 舞钢 420 ) 650
文 9 5 2 1 )2- 0 9-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_ ● … … … … ‘ 。
民歌演唱技巧
![民歌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1b0ef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3.png)
民歌演唱技巧
1、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民歌演唱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来支
持声音。
一般来说,胸腹式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方式,它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气息支持,使声音更加自然和柔和。
2、发声技巧:民歌演唱需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来保证声音的质
量和表现力。
发声时应该注重声带的松弛和自然振动,避免过度用力或者紧张。
同时,要注意音准和发音的准确性,这可以通过练习音阶、音程、调式等基本音乐技能来提高。
3、注重咬字和吐字:民歌演唱需要清晰地咬字和吐字,以便更好
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在演唱时,应该注重字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通过练习口语和朗读来提高咬字和吐字的技巧。
4、运用声音的力度和音色:民歌演唱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力度和
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演唱者应该根据歌曲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5、注重表演技巧:民歌演唱不仅是一种音乐表演,还需要运用表
演技巧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演唱者应该注重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表演技巧,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b2a45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8.png)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是指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音乐形式。
不同民族音乐在演唱时有着独
特的发声技巧。
下面将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例,分析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
中国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之一是呼吸控制。
民族音乐通常具有较长的乐句和短句,演唱时需要进行连续的呼吸。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呼吸控制来保持稳定的
音质和音色。
在高潮部分,演唱者需要用足够的气息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中国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之二是共鸣调节。
演唱者通常会将发声的重点放在共鸣
腔位上,通过调整共鸣腔位的开合程度和位置,来改变音色和音质。
不同的音调和情感需
要不同的共鸣调节,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样的音色特点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之四是喉音运用。
中国民族音乐中常常使用喉音来表达
特定的情感和音乐特色。
喉音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通过调整气流的流速和喉部的振动,产生独特的音色效果。
喉音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结合音乐的需要来运用喉音。
中国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主要包括呼吸控制、共鸣调节、音域掌握和喉音运用。
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演唱者保持稳定的音质和音色,还能够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传达民族音乐独特的情感和风格。
不同的民族音乐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声技巧和特色,但这
些基本的发声技巧同样适用于其他民族音乐的演唱。
浅谈民歌演唱技法_安丽
![浅谈民歌演唱技法_安丽](https://img.taocdn.com/s3/m/f86f4c07763231126edb11b5.png)
持了直音的风味, 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比原来四拍全
是直音更加丰富, 群众更容易接受。
129
○ 文化艺术研究 2007年5月号中旬刊 文教资料
2.7 共鸣腔体的应用, 多变而灵活 好的演员, 民歌手喉头相对稳定。由于特色、风 格 的需要, 他们的喉头和共鸣腔体的适应能力又是很强 的, 能高能低, 能大能小。可以从胸 腔共鸣(胸声), 转为 头腔共鸣(头声), 这种跳跃式 的, 两种共鸣腔交替运用, 是民歌的演唱技巧之一, 如陕北民歌《哥哥参 加了游击 队 》中 的 第 二 句 :
这 首 民 歌 的 精 华 、别 具 一 格 。
2.2 滑音
是最常见的润腔, 民歌中很多。其中有上滑、下滑、
大滑、小滑。如: 《陕北道情联唱》
一朵
云呀
2.3 颤音
如: 陕北碗碗腔
哎 嗨哎嗨 咿呀
有 个姑
娘
名 叫彩
霞
2.4 喉音
喉音二字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 是个可怕的名词。
谁的喉音太重, 意味着歌唱方法的错误。但在中国的民
关键词: 民歌 演唱技法 气息运用
引言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它一般是口头流传, 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 加工, 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演唱技法是许多歌唱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 讨的问题。民歌的演唱技法总体来说, 分为三大要点: 首先是气、声结 合 的 问 题 ; 其 次 是 各 种 润 腔(包 括 嗖 声 、
1.2 共鸣腔的运用 唱民歌时, 共鸣腔应该如何运用, 具体地说也就是 声音的亮、暗的问题。在共鸣腔的运用上, 我强调中、西 的 特 性 , 民 歌 要 求 明 亮 、集 中 的 声 音 , 喉 咙 就 不 能 开 得 太大, 可是有的演唱者害怕亮, 不敢亮。那就需要明确 以下几点: 首先民歌要求明亮的音色, 而绝不是喊的、 挤的、发自口腔的亮音 , 而是鼻咽腔打开的高位置的亮 音。其次, 亮与暗是相对而言, 是服从于歌 演 唱 也 要 求 明 暗 对 比 、刚 柔 相 济 的 音 色 变 化 , 但 是 我 们 必 须 明 确 中 、西 唱 法 中 , 要求明、暗程度是有区别的, 侧重点是 不同的。因此声 音的色彩也就不同。最后, 从歌唱发音机能上分析: 民 族唱法喉咙开得小一些, 即小管或中管, 声音较靠前、 明亮。西方唱法喉咙开得大一些, 即咽喉长一些, 粗一 些, 声音较靠后, 暗一些。也就是说一个泛音较少, 一个 泛音较多。 为了找到鼻咽腔打开的, 高位置的亮音, 可借助一 个常见的“打呼噜倒吸气”的生理动作。这时, 鼻咽腔自 然打开了, 感觉在小舌后边, 有个空洞的地方, 并有凉 快之感。如果从这个“凉凉”的“洞洞”地方发音, 就能得 到高位置的亮音。从而获得头腔共鸣, 获得高位置的, 明 亮 、集 中 、圆 润 、通 畅 的 声 音 。 2. 民歌的润腔问题 民 歌 中 的 润 腔 丰 富 多 彩 。由 于 各 地 区 、各 民 族 的 语 言风格的不同, 其润腔也不同。润腔具有丰富的专业表 现力和感染力, 是民族唱法中特殊的演唱技巧。要掌握 其 润 腔 就 必 须 分 析 润 腔 的 特 点 、音 型 、发 音 部 位 , 歌 唱 机能状态及其表现方法等等。下面就陕北民歌中的几 种主要润腔加以分析。 2.1 真、假声应用对比明显 这 种 润 腔 在 陕 北 民 歌 中 较 多(青 海 花 儿 , 内 蒙 民 歌 也有), 如陕北民歌《兰花花》中的第一句: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deae5b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c.png)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一、气息运用。
1. 深呼吸。
- 民族歌曲演唱中,深呼吸是基础。
要像闻花香一样,将气息深深吸入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
这样可以储存足够的气息,以满足较长乐句的演唱需求。
例如在演唱蒙古族长调歌曲时,其旋律悠长婉转,需要充足而稳定的气息支持,深呼吸能确保在演唱长音时气息不断,使声音连贯且富有张力。
2. 气息控制。
- 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来控制气息的流动。
对于一些轻快的民族歌曲,如维吾尔族的一些舞曲风格的歌曲,气息的流动要相对轻快、短促,像灵动的小溪水跳跃。
而在演唱一些抒情的慢板民族歌曲时,气息要缓缓而出,像涓涓细流。
在唱高音时,不能单纯地靠喉咙用力,而是要依靠气息的推动。
比如演唱陕北民歌中的高音部分,通过腹部肌肉有控制地收缩,将气息稳定地向上推送,使高音既明亮又圆润。
二、咬字吐字。
1. 清晰准确。
2. 归韵收音。
- 每个字的韵尾要归韵到位。
例如在演唱江南民歌时,由于江南地区语言比较软糯,在唱到“桥”“摇”等字时,要将韵尾收好,使声音圆润动听。
而且在演唱中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不能因为过于注重单个字的清晰而破坏了整体的流畅性,要像串珠子一样,把每个字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歌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三、共鸣运用。
1. 胸腔共鸣。
2. 头腔共鸣。
- 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空灵。
在演唱一些少数民族的山歌时,如苗族的高腔山歌,头腔共鸣就非常重要。
演唱者要通过调整气息和发声位置,感觉声音在眉心处集中,从而发出清脆、高亢的声音,将山歌的悠扬和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演唱一些民族歌曲的高音部分时,巧妙地结合头腔共鸣可以使高音轻松唱出且音色优美。
3. 口腔共鸣。
四、情感表达。
1. 深入理解民族文化。
- 要想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准确表达情感,必须深入了解歌曲所属民族的文化。
比如朝鲜族歌曲往往与他们的农耕文化、礼仪文化等密切相关。
当演唱朝鲜族歌曲时,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就能更好地把握歌曲中的情感内涵,唱出朝鲜族人民的热情、勤劳和质朴。
艺术歌曲《请你别忘了我》演唱技巧之我见
![艺术歌曲《请你别忘了我》演唱技巧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39cf10dcb9d528ea81c779d8.png)
艺术歌曲《请你别忘了我》演唱技巧之我见作者:张艺伦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摘要】《请你别忘了我》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厄内斯托.德.库尔蒂斯所创作的,是一首旋律优美的艺术歌曲。
本文通过对这首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分析,希望演唱者在演唱时可以更好地表达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情感,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请你别忘了我》;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演唱特点《请你别忘了我》的演唱主要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请你别忘了我》在唱法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共鸣,自然而恰当共鸣能更加准确地表现歌曲。
《请你别忘了我》的演唱更多选择的是男高音。
关于演唱,意大利语有着最适合用于歌唱语言的美誉,首先是因为其语言系统多开口元音,其次是因为元音音节也相当丰富,这使得共鸣的获得更加容易。
二、演唱情绪分析《请你别忘了我》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情感基调总体上较为伤感,然而歌曲情绪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有着独特的起伏。
整首歌曲就仿佛是一首诗歌,具备着起承转合的组合因素。
歌曲的第一段就彷如是一个序幕,随着悠悠前奏的响起,演唱者如同一位说书人,以清晰平静的语调带来了第一段,这一段的演唱总体情绪是平静舒缓的,为听众媚媚道来故事的前因,诉说着爱人如同南迁之燕离开自己的故事,然而在这小段里,情绪虽然总体上是平静舒缓的,但是在最后一句“ sen-za la-sciarmuin ba-cio Sen-zaun ad-dio par-ti”的演唱中,情感在平静之中略带沉郁,以表现主人公得知自己爱人离去却不曾给自己留下一个亲吻或一句再见的落寞心酸之感。
间奏过后是第二段的演唱,从起音到第一句末尾,情绪与第一段末尾相接,情绪平静而有上扬之势,其后演唱情绪转而热情奔放,以表现主人公惟愿爱人能将他们之间的爱恋永远珍藏在心中,爱人离开已成事实,主人公不奢望爱人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最后只希望自己能够在爱人的回忆之中有一席之地,此处演唱情绪偏向热情高昂一是为了表现主人公情绪之浓烈,高昂热情的演唱,恰似主人公对爱人声嘶力竭的呼唤;二是为了表现出一种艺术效果,那就是渲染气氛,抓住听众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我国民歌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
本文从六个方面對民歌演唱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认为民歌演唱在技巧上应力求多元性,取百家之长,使之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
标签:民歌;唱法;润腔;风格;借鉴
我国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甚多。
受到我国地域限制和民族风情的影响,各个民族民歌演唱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特点、演唱手法和歌唱技巧。
在民歌演唱中,民族语言、民族唱法都存在差异,并且表演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在进行民歌演唱时,演唱者除了要掌握声乐技巧外,还应当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特性进行了解,区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民歌,采用不同的演唱技巧。
1 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要想提高民歌演唱技巧,首先需要研究和学习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歌唱呼吸法。
在我国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已利用医学知识,对歌唱呼吸作了科学的总结:善歇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于底则贯于顶”的记载,这说明传统民歌的演唱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已经非常精深了,形成了吸气深、存气满、运气通、用气灵的演唱方法,并具备柔气、送气、提气、沉气、弹气、顿气、停气、收气等技巧特点。
其次,演唱者还应学习民族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的一些规律,如轻、重、强、弱、徐、疾、连、断、抑、扬、顿、挫之法。
如:蒙古族长调歌曲,节奏缓慢、气息悠长,演唱者需要具备充足的气息来支撑,使呼出的气息保持连贯的声音线条,主要的演唱技巧在于丹田气(横膈膜)的科学运用。
2 准确的咬字与吐字
语言是形成民歌演唱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歌唱艺术中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各类民歌都有其特定的曲调,并以咬字清晰、行腔圆润、注重咬字与吐字的抑、扬、顿、挫为宗旨。
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母语、发音、行文、修辞特点。
这些都是民歌演唱者在艺术实践中去了解、学习、掌握的要素。
歌唱中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是指字腹到字尾的过程。
我国《乐府传声》中说:“唱词不清,此交代不明也。
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
如一字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交界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正,皆为交代不清。
”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民族民间唱法中。
把咬字、吐字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做到“字正腔圆”。
在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中,有一条理论叫“以字行腔”,它既是一条审美标准,又是一种训练方法,演员们在舞台上吐字清晰讲究,语言生动优美,行腔圆润妥贴,被誉之谓
“唱功”,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财富。
3 不同民歌的用声与润腔技巧
民歌演唱中的润腔技巧复杂而又丰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和风格的不同,润腔也有所不同。
在民歌演唱中,润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民族民间唱法中特殊的演唱技巧。
润腔包括对旋律音高装饰(各种倚音、滑音、颤音等)、音色、音量、速度的变化,以及发音、吐字方面,润腔依存于乐汇,而旋律又藉润腔来增添韵味、光泽、活力和表现力。
4 掌握民歌的演唱风格
不同的民族、地域其民歌的特点、风格色彩不尽相同,即使是地区接近、居住相邻的民族,其民歌风格虽然有些相近相似之处,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民歌演唱风格的形成是与地理环境、语言声调、人民生活习惯以及感情表现方法等因素分不开的。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的,这就形成了我们有多少个民族即可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存在,它包含了演唱风格中的朴质、含蓄、优美以及准确而生动地美化语言、深刻地表达与反映人民生活感情等特点。
而同样是汉族,所处的就有辽阔的草原、峻峭的山地、无际的平川及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等等不同的环境,使语言风格习惯也有其大同小异之处。
徐文长在《南词叙录》中说:“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不自觉。
” 民歌演唱者在弄清民歌的产地、熟知它的风格特点之后,就要在演唱中把民歌中的共性和个性找出来,才能准确地掌握演唱风格,才能唱得有神、有味。
5 了解方言特点,唱好衬词和衬腔
我国各地的民歌都与当地的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民歌演唱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三种方法:①对语言性较强的民歌,最好按方言特点演唱.只要掌握了当地的方言就基本上会加以运用。
②用普通话演唱,为了突出民歌的地方特色,个别字或衬词与衬旬可以用当地方言演唱。
③完全用普通话演唱,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
我国各地区由于语言特点不同、风格不~,所以在使用衬词、衬腔时也各具特色。
如湖南民歌中“嗦哪一支郎”,陕北民歌中的“太平年”、“杨柳青”,苏南民歌中的“依呀呀得哟呀”、“哈哈哪咿乒乓”。
东北民歌中的“得儿腊梅”等。
衬词的使用使民歌锦上添花。
这些衬词虽然没有任何含义可解,但同曲调结合起来,却是民歌情感最集中、表现最深刻和最有特点的地方,它不但突出了民歌的气氛,而且音乐也得以扩充和展现。
绝不能抱着可有可无、可唱可省的态度。
6 民歌演唱中的继承与借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民歌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从传统民歌发展到创作现代新民歌,把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溶入到歌词之中。
为了适应内容和欣赏者的需要,演唱的技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发展与完善。
新民歌比较多地受到西
洋美声唱法的影响,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但仍然不失本民族音乐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西结合.“开放门户”,取百家之长,在更加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8.
[2]汤雪耕.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A].喻宜萱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