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迟桂花读书笔记
《迟桂花》的主要内容
![《迟桂花》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bec92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8.png)
《迟桂花》的主要内容
《迟桂花》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成
长故事。
这个女主角叫做迟桂花,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逐渐成熟。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迟桂花的家庭很贫困,但是她的父
亲却很有远见,让女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那个时代,女孩子的教
育机会很少,但是父亲却倾尽全力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这让迟桂花
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父亲心存感激。
随着时间的流逝,迟桂花开始了解到社会上的不公和无奈。
她遇
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事件,也经历了许多心酸和坎坷。
在她长大成人
的过程中,她学会了自立、担当、坚定和勇敢,也认识了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
整部小说的主题是女性的成长和家庭的力量,作者通过一个女孩
子的成长经历,传达出一个普遍的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关
系的力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信念。
《迟桂花》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女孩子
的成长故事,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小说。
通过对迟桂花的塑造,作者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义,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女
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d29f3fe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d.png)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郁达夫的《迟桂花》,心里就像被一阵轻柔的风吹过,泛起了层层涟漪。
在《迟桂花》里,郁达夫用他那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到让人心醉的乡村画卷。
那山间的迟桂,那淳朴的民风,那真挚的情感,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美好。
文中对于迟桂花的描写,真的是太绝了。
他说那桂花“同深山里的清风,与得天独有的阳光,深深地溶合在一处,酝酿出一种极醇极厚的香甜,让人闻了就忍不住想大口大口地呼吸,想把这股香甜全都吸进自己的身体里。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的日子。
外婆家在一个小山村里,每到秋天,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那时候的我,总是喜欢在桂花树下跑来跑去,偶尔还会调皮地摇晃一下树干,让那金黄的小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然后我就会在这花雨中欢快地笑着,笑声能传出好远好远。
还有文中对翁家山的描写,“那四周的山色,竹树,与茅屋,和一白的炊烟,同轻纱似的在蓝天下浮荡。
”这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山上砍柴的情景。
山上的空气特别清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
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听着鸟儿在枝头唱歌,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惬意。
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比如那位善良纯真的莲,她就像是一朵盛开在山间的迟桂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她的笑容就像莲一样纯净,让人看了心里特别舒服。
她细心地整理着那些花朵,每一朵都像是她心爱的宝贝。
而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自然、对于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去欣赏身边的美好。
读了《迟桂花》,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其实幸福就在那些简单的瞬间里,就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
就像有一次,我下班走在路上,心情特别糟糕。
突然,我看到路边有一只小猫,它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迟桂花茑萝行读后感
![迟桂花茑萝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9e8e01aeaad1f347933f38.png)
《迟桂花》迟桂花的清新与淡雅与沉沦的扭曲大不相同、开篇书信中。
主人翁则生邀请十几年未见的老友来做客,顺便讲述了其坎坷的生活。
身体上的不健康与精神上的痛苦并存,但是翁则生却在叙述时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哀伤的呻吟,只是娓娓道来。
知道现在,现在生活的安定与改善。
有一种经历了大喜大悲沉沉浮浮后的淡然,平静面对。
犹如后开的桂花,愈发醇香。
书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悲苦,只是一切都是淡淡的,虽说不上微笑面对,倒也坦然接受。
没有了沉沦中大片大片的宣泄与内心的挣扎,代之以细腻的风景与真诚的谈话。
沉沦的诞生如实的记录了郁达夫在留日期间的心理历程,不仅仅是他,应该是他一代人。
而写迟桂花时郁达夫已年近不惑,经历了人世沉浮的他已有了一颗更为深沉的心,他懂得了如何用理智克制,或是用另一种更为正确更为合理的方法宣泄,从沉沦到迟桂花就是一个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一个认识与超越的过程。
读《茑萝行》茑萝,俗称“新娘花”、“游龙草”,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开深红色星型小花,叶细花密,常用做点缀篱笆。
诗经有云: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用茑萝来喻中国几千年封建男权社会中一切都以男人为依靠的女人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只是可悲的往往是“茑萝渴望温柔依附,我却不是夏日的矮篱笆(摘自网络)”。
叙事《茑萝行》就像是郁达夫写给孙荃夫人的一封家信。
与读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郁达夫的小说读起来就像似一个亲密的朋友在你耳边倾诉着他的愤恨和苦楚,让你对小说主人公的际遇感同身受。
读《茑萝行》,我们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去倾听一段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而是一开始就被“我”拉进了“我”的生活,随着“我”的情感的起伏而澎湃不已。
在《茑萝行》里面,我们找不到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那些由诸多情节发展出来的叙述高潮。
整篇小说从开始到结尾都被“我”延绵不断的浓烈的情感所淹没,作者通过这瀑布似的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逐步描绘出“我”的个人生活和家庭遭遇,以及一个鲜活的旧时代女子的悲苦和无助。
读《迟桂花》有感
![读《迟桂花》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4112cd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6.png)
读《迟桂花》有感“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芳香不衰。
读《迟桂花》,让我为文中清新、恬静的自然美景所吸引,也为人物之间真挚纯真的感情所感动,更让我深深地为文中所歌颂的迟桂花精神所折服。
出身书香门第的翁则生曾留学日本,踌躇满志。
后家道中落,自己本就疾病缠身后又因病辍学,且又感情受挫,从此在老家静心养病。
恢复健康后,他当了小学教师,后又为使其母亲安心便答应娶媳妇。
由于娶亲的缘故,使他想起了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郁并邀其来参加他的婚礼。
老郁受邀前来,对翁家山的美景所吸引,并深深的感触的翁则生妹妹翁莲纯洁,可爱,善良宛如山中的迟桂花那样美丽的天性。
文章以一封信开始,“我”的老同学翁则生邀请“我”去喝他的喜酒,信中也叙述了很多我们以前一起读书时候的事儿和养病之后的境遇,以及家里的一些情况,特别提到翁莲,因夫死而在娘家寡居的翁则生的妹妹。
来到翁家山的“我”就被和谐淡雅的美丽大自然所包围,“渐走渐高,人声人影是没有了,在将暮的晴天之下,我只看见了许多树影”,“看得见的只是些青葱的山和如云的树,在这绿树丛中,又是些这儿几点,那儿一簇的瓦屋与白墙”,以至于发出“啊啊,怪不得他的病会得好起来了,原来翁家山是在这样的一个好地方”的感叹。
再加上“缓慢而凄凉”的晚钟,“山脚下树梢头”笼上的“一带晚烟”以及“老远老远山脚下的村里传来小儿的呼唤声……”这是多么动人的山村晚景呵!它不但给人恬静和悠远的感觉,也给人如画的视觉。
让读者也不禁放松了心情跟着老郁一起去感受更多的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景。
而此处也第一次写到迟桂花,老郁伫立在半山亭中,微风中竟含满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还借以桂花著名的满觉陇和偏僻的翁家山相比,突出后者的花香沁脾,喜爱之意显而易见。
后又写到到了老翁家之后,“我”一个人在客堂里观察他家的环境,“太阳似乎已下了山,澄明的光里,已经看不见日轮的金箭,而山脚下的树梢头,也早有一带晚烟笼上了。
现代文学迟桂花
![现代文学迟桂花](https://img.taocdn.com/s3/m/c01a84352f60ddccda38a067.png)
《迟桂花》评论郁达夫,知道他是因为他的文章被收录在高中课本里面,而喜欢他是从他的《迟桂花》开始的。
在我这种俗人看来,桂花就桂花,为何还要加一“迟”字?而且我觉得如果要是让我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我脑袋里的词也就仅限于“十里桂花香”,再多一点就写不出来了。
读完《迟桂花》后,我觉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属“开得迟的桂花才有味!因为开的迟,所以日子经的久”。
当时并未明白,某天猛地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寓意其实也是对则生婚姻的寓意,但更多的蕴含着“我”对莲妹那种最自然最朴素的性格的赞美。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迟桂花》的篇幅并不长,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是“我”,一个来自“煤烟土很深的上海作家”;翁则生,“我”几十年没见过的老同学;翁莲,因夫已死而住在娘家的寡居的则生的妹妹。
整篇小说就是围绕着“我们”三个人进行展开的,这三个人物在文中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我”与翁则生,则生和翁莲,以及“我”与翁莲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关系影藏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共同的指向作者的内心愿望。
作者一开始就是写“我”意外的收到了则生的来信,也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我”和则生是同学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则生很激动地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我”自己也很乐意的接受邀请并前往。
对于生活在喧嚣繁华的大都市的“我”来说,是很乐意去久未会见的老朋友家喝喜酒的,而这也就为后来主人公非常喜欢迟桂花做了铺垫。
在我和他相见时,“平时总是很冷静”的翁则生是“就同猴子似得跳回来”的,见面后又有说不完的话,由此可见,两人虽然是十几年没见面了,但是两人的感情依然像以前一样的真挚深厚。
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则生和翁莲之间是兄妹关系。
对这一关系,郁达夫并没有过多的去描写,但则生对妹妹的关爱是溢于言表的。
这可以从则生的信里以及我到则生家里后,则生让我陪翁莲一起去散心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则生对自己妹妹的怜爱与心疼。
由此看出这是亲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关怀的浓浓的亲情。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36282a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8.png)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迟桂花》是郁达夫的一篇著名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景致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则生!莲!再见,再见!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 这是小说结尾处翁则生的呼喊,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迟桂花”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它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即使来得晚一些,却依然芬芳馥郁。
小说中的景色描写令人陶醉。
“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
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千条万条的银线,像是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
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急雨。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翁家山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翁则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经历了科举的失败和身体的病痛,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
他对朋友的真诚,对生活的热爱,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他的身体虽则魁伟,然而性情却很温顺,他的笑,他的话,都有一股朴实的真挚之气流露在外面。
”这种真挚和朴实,在如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而文中的“我”,在与翁则生和莲的相处中,也逐渐放下了内心的疲惫和烦恼。
莲的纯洁和天真无邪,更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
“她的身体,也真发育得太完全,穿的虽是一件乡下裁缝做的不大合式的大绸夹袍,但在我的面前一步一步的走去,非但她的肥突的后部,紧密的腰部,和斜圆的胫部的曲线,看得要簇生异想,就是她的两只圆而且软的肩膊,多看一歇,也要使人贪鄙起来。
”这段对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莲的青春美丽,也反映了“我”内心深处的波动。
文中对于亲情和友情的描绘也十分动人。
翁则生和他妹妹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我”与翁则生之间多年不变的友谊,都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力量。
“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
” 这句话富有哲理,让我明白,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急于一时,只要能够持久,晚一点到来又何妨?人生中的许多美好,或许都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用心去感受。
迟桂花
![迟桂花](https://img.taocdn.com/s3/m/997f533d43323968011c9293.png)
迟桂花章东升文章题为迟桂花,迟桂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也是意象。
迟桂花代表着莲儿,迟开的桂花,就像她28岁的姑娘,愈发芬芳和迷人。
她的天真和单纯也像极了迟桂花的清新,令人喜欢、陶醉和惊讶。
莲儿是害羞的,文中多次提到她脸红。
初次见面时,“脸上却涨起了一层红晕”,问了一句话后,“她脸上又红了一红”,当哥哥问她,和郁先生相比哪个年龄大时,“面色又涨红了”,她喊作者大哥,听到应声后,“涨红了脸”。
莲儿是美丽的,不是柔弱的女性的那种美,而是山里姑娘的健康的壮实的美。
“身体强健,两颊微红”“红红的双颊,挺突的胸脯,和肥圆的肩臂”“她那一双天生成像饱使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肥突的后部,紧密的腰部,和斜圆的胫部曲线”“两只圆而且软的肩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那一个隆正的尖鼻,那一张红白相间的椭圆的嫩脸”“一头不曾剪去的黑发”都表现出莲儿康健自然纯朴的美。
文中则生形容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经得久”,后来在婚礼上作者把这话用来祝福这对新人,愿他们像迟开的桂花长长久久,还开玩笑说“大约明年来的时候,在这两株迟桂花中间,总已经有一株早桂花发出来了”。
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迟桂花代表着一种沉静自得的安然之美,也体现为一种顽强生命的意志力。
作者对“迟桂花”的歌颂,着意于对人、对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的歌颂。
文中翁家的人,从年迈的母亲到好友和他妹妹,都是平和安分勤劳的人,正是迟桂花的精神所在。
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讲述了“我”应当年同窗好友翁则生之邀去参见他的婚礼,并同其妹翁莲同游五云山这一过程,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其中细腻的情感。
文风清淡,笔墨轻松,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内敛而强烈的。
文中有亲情,老母对儿子的爱,哥哥对妹妹的关爱。
还有一种异性之间单纯的感情,作者的莲儿由起初的爱慕到后来兄妹式的疼爱,是细腻情感的最好例子。
当两人爬山,作者陷入对莲儿的幻想中时,被发现了追问后,作者说“我……我在这儿想你!”“是在想我的将来如何和他们同住么?”作者彻底被这个自然而率真的回答打败了,便羞愧起来。
迟桂花观后感
![迟桂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4971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a.png)
迟桂花观后感
电影一开场,那种独特的氛围就把我给抓住了。
影片的画面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很有韵味。
我感觉导演特别擅长用画面来讲故事,不用太多的台词,就能让你明白角色的心境。
这里面的角色啊,每一个都好像是从生活里走出来的一样。
他们有自己的小缺点,也有特别可爱的地方。
就拿主角来说吧,他的那种纠结和挣扎,我感觉特别真实。
有时候我看着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在生活里的某些时刻,那种面对选择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电影里有个场景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特别清楚呢!就是主角站在那片桂花树下,周围的桂花落了一地。
那画面太美了,真的!当时我就想,这场景肯定有啥特殊的含义吧?也许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或者是主角内心某种情绪的写照?我也说不太准,不过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它让你自己去想,去琢磨。
其实这部电影的节奏有点慢,不像现在有些商业片那么紧凑刺激。
但是呢,你要是静下心来慢慢看,就会发现这种慢节奏就像是在品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有点不耐烦,可看着看着就完全沉浸进去了。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有点复杂,不太好懂。
它好像在讲爱情,又好像在说人生的无奈。
这个主角的结局啊,我认为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还是依然在迷茫之中呢?这真的让我困惑。
我看完电影就一直在想,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情感,那些难以抉择的时刻,都在电影里被放大了。
你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你还没看,推荐你去体验一下!这真的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会让你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87fdf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3.png)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是当今作家翟波题材最后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
描写了一名受雇于父亲的儿子凌若芬的故事,让观众发挥自己的思想,体会这位男孩子面对家里庞大的压力而感到的担心和苦恼。
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角色凌若芬也反映了当今年轻一代的社会气息,遭遇着莫名的压力,却又不得不依靠它及家庭的支持,逃离不被理解的迤逦之路,体味着生活中有数不完的苦涩和痛苦。
凌若芬被迫离家而出,有可以把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的勇气,却总是难以面对做出的决定所面临的现实,最终不得不选择接受命运,心怀期待夹杂着无奈,依然勇往直前。
凌若芬在《迟桂花》中所反映出,人生在现实压力面前有可能选择放弃,但也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可以面对,坚持推进自己的旅程,尽管未来有可能不明,但仍有期待的力量可以支撑走下去。
《迟桂花》给我的感受,就是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遇到结局之前,依然坚持理想,坚持追求的方向,从而获得更好的现实结果,当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时候,会有一朵桂花入梦,此种勇气即风采。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673fdb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d.png)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迟桂花》是郁达夫的一篇著名小说,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以及个人的感悟。
“则生!莲!我们回去吧,这周围的空气太冷了。
”这是小说中主人公的一句感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了当时氛围的清冷以及人物内心的某种孤寂。
“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
”这句关于迟桂花的描述,不仅是对桂花的赞美,更像是一种人生哲理的隐喻。
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或许会来得晚一些,但一旦到来,就能够持久而珍贵。
文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细腻入微:“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
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千条万条的银线,像是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
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急雨。
”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翁家山夜晚的宁静与美妙。
“我竟恍恍惚惚,像又回到了青春时代。
所以看了她这种单纯的态度,也就愈加觉得可爱了。
”这种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刻画,十分真实且动人。
它让我体会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那种被触动和被感染的情绪。
“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这是小说结尾处的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它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人们都能够像迟桂花一样,虽然绽放得晚,但却有着更加浓郁和持久的芬芳。
在阅读《迟桂花》的过程中,我深深被郁达夫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语言朴素而真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词藻,但却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人物的情感、自然的景色以及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翁莲是一个纯洁、善良、天真无邪的女子,她的存在仿佛是那迟开的桂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而“我”这个角色,在与翁莲的接触中,内心的浮躁和烦恼逐渐被抚平,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此外,小说中所展现的乡村风光和宁静的生活场景,让我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那青山绿水、那淳朴的民风,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喧嚣和繁华的宁静与美好。
关于《迟桂花》的解读
![关于《迟桂花》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ff68e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0.png)
关于《迟桂花》的解读春节假期,大凡上班族较平时都有了充裕的时间,恰逢是岁“过年”又踩上六九的尾巴,气温日渐趋暖,笔者心里也就油然萌生出读书、写作的莫名冲动。
郁达夫先生的短篇小说集非常有名,一直在我的读书、写作计划中,今日有闲,笔者欣欣然捧读起了小说《迟桂花》。
《迟桂花》以翁则生写给同窗好友老郁的一封情真意切长信开启,一信一章,在区区数章的短篇小说中实属罕见。
信中回顾了两人在东京留学时点点滴滴的美好往事,以及翁则生归国后自己及寡居妹妹翁莲近年的境遇状况。
通篇书信文笔优美,文风简练,让人读之如痴如醉,同时翁则生还在信中向老郁发出了参加其婚礼的邀约。
老郁收到信后感慨万千,次日便前往翁家山与老同学相聚,其间一并见到了新寡而被迫回娘家的翁莲。
细心敏锐的哥哥,生怕自己结婚,给妹妹造成触景生情的伤害,便请求老郁陪翁莲到五云山游玩。
老郁在陪翁莲爬山时,一度因痴迷其举止、体态而陷入了对翁莲的幻想中,以致产生丝丝邪念,不过老郁终究在山光水色洗礼下,被翁莲纯朴直率的天性所唤醒,改弦更张,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净化了自己的灵魂。
《迟桂花》大量釆用内心独白式手法,有效切换运用抒情与描写,构成了错落有致,感情真挚的绝佳文韵;景物描写清新舒适,人物刻画旖旎绝伦,二者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情节更如行云流水般,情景交融,形成了人物为景而生,反之景又掩映人物的鲜有笔触,尤其值得一提是,书中山中庙、云中雾的铺陈表现,更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惯以第一人称“我”来入笔,《迟桂花》第一章“我”为翁则生,余后又为老郁。
此种手法,笔者肤浅觉得读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能激发起读者浓厚的兴趣,产生迫切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的强烈念头;另一层意义所在,更是营造出了小说中呈现两位叙述者声音的别样氛围,不是回声,犹胜回声,在字里行间行文处游走运旋,浑然一体。
小说通篇,对其它事物并没有过多着墨,而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淳朴自然,儿童般活泼天真,又极具原始美的女性形象。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2f8de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0.png)
迟桂花读后感《迟桂花》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满离奇和惊悚气氛的小说。
小说以女主人公迟桂花为视角,通过她的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抗议。
读完《迟桂花》,我深感其中的深意和思索。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迟桂花是一个顽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从小就拥有超常的灵异能力,能够看到和接触到一些普通人无法触碰的鬼神和事物。
这种能力使她在封建社会中倍受歧视和排斥,被人们认为是异类,并遭到了无尽的欺凌和折磨。
她以自己特殊的价值观和独立的思考方式,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为自己争取了解放。
小说通过描写迟桂花的遭遇和经历,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迟桂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丧葬店的家庭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看到和接触到一些超自然的事物,这让她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疑问和质疑。
然而,她的特殊能力被视为不祥之物,遭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排斥和质疑。
在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异类和超自然的事物总是抱有恐惧和排斥的态度,无论是迟桂花的家庭还是社会环境,都试图迫使她放弃自己的能力,追求与众不同。
然而,迟桂花决定不顾一切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心的声音。
她通过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最终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
她拥有独立思考和勇敢行动的精神,使她成为一个非常独特和特别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面对自己的特殊能力,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封建社会的偏见和对异类的歧视。
这种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追求,使迟桂花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现实社会中需要借鉴和思考的精神。
通过《迟桂花》这部小说,我深感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偏见对于个体的伤害和压迫。
小说通过迟桂花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虚伪,对于当代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反思。
同时,小说通过迟桂花的坚持和奋斗,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主和勇于挑战的女性形象。
她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和独立的思想,为自己争取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并试图改变社会对于异类和超自然的态度。
这种对于个体尊严和平等的追求,使得迟桂花成为了一个令人钦佩和敬仰的女性形象。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f0a6e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f.png)
迟桂花读后感《迟桂花》是一部由章诒和创作的小说,以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传统的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被其情节和人物所吸引,也对其中所蕴含的思考和感悟有了更深的体会。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女主角桂花展开,她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子,聪明美丽,却因家族的遗憾而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
桂花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对她的教育十分重视,希望她能够有出息,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桂花遇到了迟子建,两人一见钟情,却因家族的纷争和传统的束缚而面临着重重困难。
小说通过桂花和迟子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在读完《迟桂花》后,我对小说中所蕴含的思考和感悟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小说通过桂花和迟子建的爱情故事,深刻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那个年代,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往往被束缚在传统的礼教之中,难以追求自己的幸福。
桂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面对家族的压力和传统的束缚,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让我深感痛心。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桂花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勇敢坚强,却又充满了对生活的迷茫和无奈。
她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她的教育十分严格,希望她能够有出息,却又对她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迟子建则是一个内心善良、正直的年轻人,他深爱着桂花,却又无法摆脱家族的纷争和传统的束缚。
这些人物形象都让我感到十分真实和鲜活,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我深感触动。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小说中的情节设置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作者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写也十分细腻,让人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考。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1dd4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4.png)
迟桂花读后感迟桂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一生平凡而普通,却因为她的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了一位感人至深的英雄。
《迟桂花》这部作品,通过对她坎坷的一生的描述,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和善良,也让人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迟桂花的一生并不如意,她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她勤劳勇敢,从小就帮助家里的农活,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她从不退缩,而是努力向前,这种乐观和坚韧的品质让人深受感动。
迟桂花的善良和正直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她的一生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为了私利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她对待家人、朋友和陌生人都充满了善意,她的善良感染了周围的人,也让人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命运的打压下,迟桂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她用自己的善良感动了周围的人,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她的一生或许并不完美,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她的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迟桂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坚韧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像迟桂花一样,坚定信念,勇敢面对,用自己的善良和坚韧去改变命运。
这部作品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迟桂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一生或许并不出彩,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她的善良和坚韧让人感动,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我们都能像迟桂花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用善良和坚韧去改变命运,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迟桂花读后感
![迟桂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ecce83fd0a79563c1e7262.png)
迟桂花读后感迟桂花读后感(一)读《迟桂花》,我们似乎也幸运地同老郁在一起,闻着桂花香,喝着桂花茶,浸醉在翁家山那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里。
《迟桂花》以老郁收到的老同学翁则生的一封信开始,老郁看到信后,到翁家山去喝翁则生的喜酒。
作品中没有过分注重故事情节的描述,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美丽的翁家山的描绘上,在美丽的翁家山,人儿也是淳朴善良,组成了一幅景美、人美、情美的飘逸自然画。
“在半山亭里立住歇了一歇,回头向东南一望,看得见的,只是些青葱的山和如云的树,在这些绿树丛中又是这儿几点,那儿一簇的屋瓦与白墙”,寥寥几句话,就把翁家山清新和淡雅呈与读者面前,这样青葱如翠的山,如云团簇的树,还有那隐约的屋瓦、白墙,怎能不让人不沉醉与其中?怎能不让人的心灵不得以纯净?在读者沉浸于这样的美景中时,却“幽幽的有晚钟声传过来,东嗡东嗡地这钟声实在来得缓慢凄清”,这样清幽的语言,却给翁家山增添了几分凄清的诗意,大有远离市嚣的归隐之感。
这样的美景有视觉的美、有听觉的美,使人心旷神怡,真个是美不胜收!这样的山乡美景,正是幻化出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我”的老同学翁则生一家,在这俨然是世外仙境的山乡,过的是恬静的日子,本来,翁则生是疾病缠身、学业中辍、感情受挫、灰心丧气的一个人,却在这样的灵秀山水中奇迹般地康复,并为人师表,且即将成家;而翁则生的妹妹——莲,是作品最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农村青年妇女,美丽善良,性格率真,尽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却依然保持着天真活泼的性格。
正是她的美丽、沉静和乐观,给予了老郁强烈的精神愉悦,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净化,心灵也融化为澄静大自然中一部分。
作品将莲的形象和迟桂花时时相映衬,又把她的性格气质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大自然美和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迟桂花”。
在红尘俗世中浮沉的我们,要去哪儿才能寻到“翁家山”,遇到“迟桂花”一样的人? 老郁在故事最后同则生还有莲告别时,喊道,“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对,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读后感(二)这是郁达夫的一篇短篇名作。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a7c667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b.png)
迟桂花读书笔记摘抄郁达夫的《迟桂花》是一篇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小说,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性美好的赞颂和对自然的热爱。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以及个人的感悟。
“则生!莲!再见,再见!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这是小说结尾翁则生的呼喊,也是整篇小说的点睛之笔。
“迟桂花”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品质,它不似早桂那般急于绽放,而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在迟暮之时散发出更加醇厚、持久的芬芳。
这种芬芳不仅是桂花本身的香气,更是人物内心深处那份善良、纯真、坚韧的品质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文中对于翁家山的景色描写令人陶醉:“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
”这里的山水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与人物的情感相互交融。
那漫山遍野的迟桂花,那清幽的山谷,那潺潺的溪流,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洗礼。
小说中的主人公翁莲,是一个纯洁、质朴的女子。
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自然、天真的美。
“她的身体,也发育得太完全,穿的虽是一件乡下裁缝做的不大合式的大绸夹袍,但在我的面前一步一步的走去,非但她的肥突的后部,紧密的腰部,和斜圆的胫部的曲线,看得要簇生异想,就是她的两只圆而且软的肩膊,多看一歇,也要使人贪鄙起来。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们仿佛能够看到翁莲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
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那颗纯净无暇的心。
她在兄长生病时,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毫无怨言。
这种坚韧和善良,让她如迟桂花一般,散发着持久的魅力。
翁则生这个人物,虽然曾经遭遇了生活的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他对朋友真诚,对妹妹关爱,展现出了人性中的温暖一面。
他邀请“我”到家中做客,那种热情和真诚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我”在翁家山的这段经历,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
从最初的烦闷、压抑,到后来被翁莲的纯洁和翁家山的美景所感染,内心逐渐变得平静、愉悦。
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和人性的力量。
“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
迟桂花肖复兴读后感
![迟桂花肖复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e6ff32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4.png)
迟桂花肖复兴读后感
肖复兴的文字啊,就像一把小钩子,轻轻地勾住你的心。
这篇文章里的“迟桂花”,它可不仅仅是一朵花,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那些迟到的美好。
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东西,它没有在你预想的时间到来,而是晃晃悠悠地在后面出现。
故事里的情感描写特别细腻。
你能感觉到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像是在雾里看花,有点朦胧,但又充满了一种含蓄的美。
就像文中的人物之间的互动,不是那种热辣辣、直白得一览无余的感情,而是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进你的心田。
比如说主角对某人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愫,不是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夸张,而是带着点羞涩、带着点犹豫,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偶尔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时的那种小心翼翼。
再说说这“迟桂花”的意象,真的很妙。
桂花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香气,那种香气不是刺鼻的,而是幽幽地弥漫在空气中,让你不经意间就被它所包围。
迟来的桂花,可能没有在盛花期那么热烈地绽放,但是它却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就像很多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获得的幸福或者感悟,虽然来得晚了点,但却更加醇厚,更加耐人寻味。
就好比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忙忙碌碌地追求很多东西,爱情、事业之类的,到了中年或者更晚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美好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就像那迟桂花一样,虽然迟到了,却依然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慰藉。
肖复兴写这篇文章,感觉就像是从生活的大花园里精心采撷了这么一朵“迟桂花”,然后把它放在文字的花瓶里,让我们都能闻到它的芬芳,感受到其中的故事和情感。
读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也走进了那个有桂花飘香的世界,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程,还真挺有意思的。
吴昌来:《迟桂花》
![吴昌来:《迟桂花》](https://img.taocdn.com/s3/m/ba83a8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72.png)
吴昌来:《迟桂花》
桂花还是开了,可是,却比往年晚了近一个月。
晚秋的傍晚,风中挟带着一丝凉意,也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南艳湖,桂花无处不在,周围,氤氲着桂花的每一个因子。
玫瑰花在这个晚秋的季节,还在争着一席俏丽,绿草却显现出疲
态,早早泛出一些衰黄,柳丝还那么柔情款款,而栾树,却如同染了头发的女子,袅袅娜娜。
可是,桂花是这个季节的主角,没有了桂花,那还叫秋天吗?没有了桂花,秋天的色彩就黯淡了许多。
桂花该是在中秋节后,就渐露娇容的,却因为干旱,还因为天太暖,桂花迷惑了,彷徨了。
据说,要有连续的秋天的那种“低温”,才能唤醒桂花,才能绽开那一篷篷碎米一般的俏皮。
人们就疑疑惑惑,今年的桂花,怕是开不了啦?
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做“花期”。
今年的桂花,它终于等到了自己的花期,虽然迟了一点,它还是那么悄无声息,那么浩浩荡荡地送来了花香。
桂花,它就这么等到了自己的花期,尽管迟,却毫不逊色。
就象一个人,他迟疑了很久,甚至有大半辈子,忽然有一天,他就如醍醐灌顶般醒来了,他光芒四射了。
你的“花期”,就在你的坚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迟桂花读书笔记与《沉沦》比较,能够发现《迟桂花》在思想情感、叙事风格上的浪漫主义流变的过渡印记。
以下是2020迟桂花,欢迎阅读。
上午读了作者的短篇小说《迟桂花》,好久没有遭遇这样清新又纯朴的文笔了,忍不住要说点什么。
文中的人物关系交代的十分清楚流畅,故事情节也没有一波三折、勾心斗角的噱头,只如清亮透澈的山泉一般,以极为缓慢的节奏在读者心头细细流淌过去。
换做现在,如此干净的文学作品已经极为罕见了,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此。
就好比,看惯了浓妆艳抹的时髦女郎,眼前突然掠过一清纯村姑,总忍不住要发自内心地惊叹。
或者,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自然纯正之美总能够在更高境界契合我们的审美需求。
小说中的“莲”是一个具有迟桂花意象的符号,她是善良、真诚、纯洁、灵秀的化身,她的美是一种不受世俗玷污的幽芬,宛如满觉陇的桂花一样持久。
文中对于翁则生、翁母等一干人物的描绘,也是本着这种真善美的基调,点墨不多,却十分生动。
更妙的是作者的文笔,将江浙一带的山岭风景刻画到了极致,读来仿佛亲自穿梭在山林翠绿如玻璃般流动又静寂的光影中,桂花的甜香萦绕,经久不散。
如果去年读到这篇小说,去杭州旅游时,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去满觉陇,如今只能遗憾地留待那不可知的下次了。
《迟桂花》是作者后期较为成熟的作品,文章给我的感觉就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清新、自然,香而不腻。
作者在《迟桂花》中仍然采用“自叙传”的叙述方式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感情脉络。
作者擅长在作品中刻画“病态”的男子,其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人公悲观、痛苦、厌世颓废的心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读作者的作品总有一种让我感到压抑的感觉。
《迟桂花》的男主人公翁则生依旧是一个充满着“病态”的男子,但主人公的“病态”在这清秀、绮丽的山水之间居然得到了“治愈”,没有沦为悲剧的命运。
也许大自然真的可以净化人的心宁,陶冶人的情操。
让人在物欲的追求中,放慢脚步。
让人高度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对翁家山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宁静之美。
莲姑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就像桂花所散发出香气一样,持久回味。
莲姑本身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在夫家受尽了屈辱与刁难,最终狼狈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封建思想充斥在人们脑海里的年代,这种女人是要受到别人的异样眼光的。
但莲姑并没有悲观绝望。
在他的世界里依然是简单、乐观的。
依旧像少女的般纯洁无暇。
这是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莲姑身上看到了一个人该具备的健全人性。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把莲姑比作“桂花”,更是对像莲姑这样在大自然的滋润下而具有美好人性人们的赞美。
朋友,如果你现在感到抑郁、苦闷,放下手中的工作,尽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也许你会做到释然。
读完《迟桂花》后,我似乎闻到了淡淡的桂花香。
翁家山景美,人美,情更美,净化了我的灵魂。
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并且结合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全方位的展示了翁家山的不同时间段秀美景色,让读者身临其境。
如从翁则生的家里望去,“屋前屋后,一段一段的山坡上,都长着些不大知名的杂树,三株两株夹在这些杂树中间,树叶短狭,叶与细枝之间,满撒着锯末似的黄点的,却是木犀花树。
太阳似乎已下了山,澄明的光里,已经看不见日轮的金箭,而山脚下的树梢头,也早有一带晚烟笼上了。
”月下的翁家山,“又不同了。
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前条万条的银线,象是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
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急雨。
草木很多的这深山顶上,就也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透明雾障”,“远近一家一家看得见的几点煤油灯光,仿佛是大海湾里的渔灯野火”。
在早上,则是“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可爱”,“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有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闻了好像是宿梦也能摇醒的样子。
”翁则生是一位懂得感恩,细腻体贴,重视亲情友情的人。
在他信中,感谢郁先生,母亲与妹妹在生活上的很多事情。
如母亲为他的婚事流泪伤神,为他的病四处求神拜佛,采药求医。
字里行间折射出翁则生对亲人与友人的爱。
翁莲的性格、容貌、心灵所流露出来的都是一种自然质朴的美。
正是这样的莲让郁先生心地开朗了,情欲也净化了,皈依自然,最后与翁莲结为兄妹。
她身材圆润,留着一头乌黑头发,椭圆粉嫩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隆正的大鼻。
她虽然经历过丈夫放荡凶暴、婆姑折磨和百般挑剔,但是她回到娘家后依旧保持纯真善良、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然而如今,多少人面对生活的打击,动不动跳楼、跳桥、割腕等等。
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所以,我们应该向阿莲学习,做一个善良对生活有热情的人。
文章最后作者离别翁家兄妹前说出:“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的美好祝福。
合上书本,“花开得迟,所以日子经得久。
”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似乎害怕慢一步,渴望快速成功。
据统计,书店里的书销量最多是xx速成书例如学车速成、学口语速成、学做菜速成……许多父母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硬塞他们孩子上各种各样的速成班。
还有,所谓“网络红人”芙蓉妹妹、凤姐、郭美美……他们为了快速出名,在网络上哗喧取宠。
但是他们这些所谓的红能经得起考验吗?浮躁的人们把你们脚步慢下来吧。
正如作者所说:“花开得迟,所以经得久。
”梵高一生致力于画画,他的作品方能流传百世。
虽然生前没有人赏识他,但是他依旧坚持画画。
再如莫言,他一直沉浸在他的文学世界,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让我们变成一朵经得日子久的花。
读《迟桂花》,我们似乎也幸运地同老郁在一起,闻着桂花香,喝着桂花茶,浸醉在翁家山那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里。
《迟桂花》以老郁收到的老同学翁则生的一封信开始,老郁看到信后,到翁家山去喝翁则生的喜酒。
作品中没有过分注重故事情节的描述,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美丽的翁家山的描绘上,在美丽的翁家山,人儿也是淳朴善良,组成了一幅景美、人美、情美的飘逸自然画。
“在半山亭里立住歇了一歇,回头向东南一望,看得见的,只是些青葱的山和如云的树,在这些绿树丛中又是这儿几点,那儿一簇的屋瓦与白墙”,寥寥几句话,就把翁家山清新和淡雅呈与读者面前,这样青葱如翠的山,如云团簇的树,还有那隐约的屋瓦、白墙,怎能不让人不沉醉与其中?怎能不让人的心灵不得以纯净?在读者沉浸于这样的美景中时,却“幽幽的有晚钟声传过来,东嗡东嗡地这钟声实在来得缓慢凄清”,这样清幽的语言,却给翁家山增添了几分凄清的诗意,大有远离市嚣的归隐之感。
这样的美景有视觉的美、有听觉的美,使人心旷神怡,真个是美不胜收!这样的山乡美景,正是幻化出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我”的老同学翁则生一家,在这俨然是世外仙境的山乡,过的是恬静的日子,本来,翁则生是疾病缠身、学业中辍、感情受挫、灰心丧气的一个人,却在这样的灵秀山水中奇迹般地康复,并为人师表,且即将成家;而翁则生的妹妹——莲,是作品最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农村青年妇女,美丽善良,性格率真,尽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却依然保持着天真活泼的性格。
正是她的美丽、沉静和乐观,给予了老郁强烈的精神愉悦,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净化,心灵也融化为澄静大自然中一部分。
作品将莲的形象和迟桂花时时相映衬,又把她的性格气质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大自然美和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迟桂花”。
在红尘俗世中浮沉的我们,要去哪儿才能寻到“翁家山”,遇到“迟桂花”一样的人?老郁在故事最后同则生还有莲告别时,喊道,“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对,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作为作者的后期之作,与前期相比,颓废色彩被淡化,散发这一股清新之风。
作者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诗人,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作品 __新文学有着重大影响,长期受到国内外文学界的重视。
小说以老郁受翁则生邀请,去参加他的婚礼为开头,通过信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翁则生和这十年来翁则生的近况,提及了翁则生的妹妹莲,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老郁到达翁则生家后,他遇见新寡而被迫回家的女子莲。
莲因哥哥翁则生结婚而触景生情,引起情感波动。
老郁在陪莲游五云山时,竟因她纯朴的举止和丰满的体态而心动,不禁产生邪念。
但在莲纯洁心灵的感染下,老郁的内心也得到了净化。
作品通过对莲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性格率真,天真活泼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
将莲与迟桂花相映衬,仿佛莲成为了大自然美和宁静的化身,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小说以“迟桂花”为名,借翁则生所说“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来解释迟桂花的含义。
翁则生一家就像迟桂花一样,早年翁则生得了肺病令一家陷入绝望,经过翁则生十几年的休养,身体逐渐好转,生活步入正轨,妹妹也摆脱了在婆家的苦难的生活,一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翁家的迟桂花终散芳香。
作者运用式的叙事风格和内敛又强烈的感情色彩,把迟桂花的芳香与翁则生一家相结合,让读者在观看时仿佛身临其境,与文章中的老郁一起接受内心的洗礼。
全篇小说,我最喜欢的就是翁则生写给老郁的信这个片段,作者借翁则生之手,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写出了翁则生十几年的生活,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多年不见的老郁的想念和能写信给多年不见老友的喜悦,让我感受到他们浓浓的友情。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