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2
3、创新机制(2分)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配备计算机教室
个性化
空间
16
建设创新型学习空间如智慧教室、创客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数字教育
XX
17
中省市数字教育XX公共服务平X使用情况
18
校本数字教育XX库建设情况
19
为学生统一购买XX服务
系统平X与大数据
20
师生“网络学习的信息化
22
构建学校教育大数据
网络与信息安全
23
建立校园网络安防系统
24
建立软件采购制度确保使用正版软件
25
建立统一的校园安防系统确保校园无死角覆盖
三、应用融合(共40分)
教育教学
26
信息化教学覆盖全体教师和所有学科
27
落实“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要求
28
开展“互联网+德育”“互联网+素质教育”
29
开足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管理
30
规范使用学籍管理系统等平X
中小学校
序号
目标要求
自评
赋分
一、统筹管理与工作机制(共45分)
管理机制
1
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
2
配齐学历与专业达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
发展规划
3
有效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总体规划
4
制定符合学校要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5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6
制定信息化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7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及制度
资金投入
31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管理
公共服务
32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应用
33
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设备提供校园服务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为推进xxx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并引领xxx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xxx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xxx实际,特制订《xxx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二、意义与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推进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城镇20%以上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涉农地区1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xxx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可参照执行。
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四、指标体系本标准结合xxx实际,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基于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四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
总分160分。
(一)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支撑。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环境(二)智慧教室智慧环境建设空间安防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六)智能管理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
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2.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
(1) 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实现课时安排管理、教室 管理、社团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考场 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
(2) 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 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实现自动阅卷。
(3)教务分析智能化: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 析、教师授课情况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 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 提供数据支撑。
3.智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1) 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统计与审核;(2) 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
4. 智慧后勤管理: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1)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校产、场地、材料 等智能管理功能,包括(1)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统 计、分析;(2)学校教室、房屋、用地的信息管理;(3) 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2)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
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 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
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 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 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 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地融为一体。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校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环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校园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关键。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这个信息平台应该包括学校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比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
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学校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信息孤岛现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
其次,实现校园网络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网络化是指在校园内建立覆盖全校的高速网络,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上网和信息交流环境。
通过校园网络化,学校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是指将学校的各类资源和活动数字化,比如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考试成绩等。
通过数字化,学校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永久保存和便捷获取。
智能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引入智能设备和智能系统,比如智能教室、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图书馆等。
通过智能化,学校能够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校园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内容,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的目标,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服务。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
3
(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2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2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校园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指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
首先,智慧校园的硬件设施是其基础和保障。
在校园建设中,必须配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保障师生在校园内的网络接入畅通无阻。
此外,校园内还需要部署智能化的监控系统,确保学校安全。
同时,校园内的教学设备也要进行智能化升级,包括多媒体教室、智能化实验室等,以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符合统一的标准,以确保校园内的设施设备能够协同工作,为教学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信息化管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职工管理、课程管理等。
这些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方便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评估。
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将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注重智能化教学的推进。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需要建立智能化的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智慧校园还应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支持远程教学和网络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智能化教学的标准化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化的硬件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教学,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标准表格

建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或依托省、市、区平台,从学业发展水平等五个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3分);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2分)。根据近一年的数据量和记录进行评价。
(2)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记录和发展性评价。支持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精准评价及问题诊断。
5
建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系统,或依托省、市、区平台,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记录和发展性评价(3分)。支持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精准评价及问题诊断(2分)。根据近一年的数据量和记录进行评价。
2
水、电、气智能表覆盖,一项0.5分,支持智能集中控制与展示得0.5分。
5.智能安保(4分)
(1)学校建有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2
提供安防系统架构、监控分布点位图、与公安部门联网证明材料等(1分);提供安防系统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跟踪集成的使用截图(1分)。
2
网络机房(0.5分)、安防控制机房(0.5分)符合标准,提供机房图纸、机房管理制度文件、日常运维记录、台账等;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1分)。
(4)数据中心机房依托市、区教育政务云,实现学校应用全上云。
2
全部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2分,部分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1分,无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0分。
3
提供创新案例、课题研究等佐证材料(2分)。智慧课堂学科全覆盖。(1分)
3.智慧学习(15分)
(1)构建智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指标体系)

三、师 生发展 ( 30 分)
2.教师发展(15分)
(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劢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
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劢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劣决策支持;具有基 5
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4.特色功能教室(5 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丌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劣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 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不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丌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劢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 用。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不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 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讦等)。
2
四、保 障措施 ( 20 2.队伍建设(6分) 分)
3.经费保障(4分)
4.网络安全(4分)
五 、 特 1.课题研究(2分) 色创新 ( 6 2.特色应用(2分) 分)
5.智慧资源服务(20 分)
(3)实现同步微课,不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 习不巩固;
4
(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讥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不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 点,自劢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
3
(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丌同学习活劢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与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 档管理的功能
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

4.2.6基于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设计、实施和使用多元化评价,展开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
4.2.1、4.2.2、4.2.3、4.2.4全面实现;
4.2.5、4.2.6局部展开。
4.2.1、4.2.2、4.2.3、4.2.4全面实现;
5.1.4有2个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5.1.1、5.1.2承担项目或课题2项以上,全面展开信息化教学创新校本研究;
5.1.3全面实现,成果在省级以上获奖并有知名度;
2.2.4局部展开。
2.2.1、2.2.2、2.2.3全面实现;
2.2.4很多于10门课程。
2.3协作学习社群
2.3.1基于实体学校、班级、教研组,建有在线学习社群、教研社群、家校互动社群;
2.3.2基于项目、任务和师生兴趣等,打破实体组织和物理空间局限,引入外部专家资源,组建跨越实体组织的在线学习社群、教研社群、项目社群等;
3.1智慧教学
3.1.1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对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实行数字化管理和数据收集,使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实现教情、学情的即时精准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
3.1.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展开智慧教学,将课堂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4.2.5、4.2.6规模化展开。
4.2.1、4.2.2、4.2.3、4.2.6全面实现;
4.2.5、4.2.6大面积展开。
五、特色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提高,为教育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面,本文将从硬件设施、网络支持、应用服务以及管理与安全四个方面来探讨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
一、硬件设施1.校园网建设:要求校园网具备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能够满足教学、管理和实验需求。
校园网的带宽要具备可升级扩展的能力,并能够适应未来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2.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要求服务器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满足校园各类应用的需求。
存储设备要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备份。
3.终端设备:要求提供各类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需求。
终端设备要具备稳定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能够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二、网络支持1.有线网络:要求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有线网络支持,满足校园所有区域的网络接入需求。
有线网络要支持各类终端设备接入,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2.无线网络:要求提供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以支持移动学习、智能化办公等应用场景。
无线网络要覆盖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关键区域,并能够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3.安全网络:要求提供安全防护手段,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性,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安全网络要支持入侵检测与防护、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等功能,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可靠。
三、应用服务1.教学应用:要求提供以教学为中心的应用服务,支持在线课堂、网络考试、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教学应用要满足教学过程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2.管理应用:要求提供集中化、智能化的管理应用,支持招生、选课、成绩管理、班级管理等校园管理活动。
管理应用要提供方便易用的界面和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生活应用:要求提供便捷、智能的生活服务,满足学生的吃、住、行等基本需求。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了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校园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管理效率,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行。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遵循信息化技术标准。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校园内的各个区域都能够无线覆盖,实现全面联网。
同时,学校还应当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包括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
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师生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其次,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遵循教学资源共享标准。
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联。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料,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氛围。
再次,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遵循数据管理规范标准。
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对校园内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化处理。
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隐私的保护,确保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遵循服务质量标准。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APP,提供教学信息查询、校园卡充值、课程选课等服务,方便师生的日常生活。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为师生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遵循标准,才能够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厦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标准(试行)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2
资源库以知识点为基础,按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1分);
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分)。
3
建有网络机房、安防控制机房,提供机房图纸、机房管理制度文件、日常运维记录、台账等(2分);
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1分)。
(4)数据机房依托市区教育政务云,实现学校应用全上云。
4
全部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4分,部分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2分,无应用迁移市区教育政务云得0分。
3
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根据开通率、空间使用情况、网络空间评选活动获奖情况等证明材料评价,100%开通率,使用情况良好得3分,不足的酌情扣分。
(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
4
提供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清单及现场照片等(1分);
建有能效监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对机电设备、配电、排水等进行统一管理(每提供一项得1分,共3分);
5.智能安保(4分)
(1)学校建有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2
依托市区统建平台或者学校自建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库,以数据标准接口或导出的方式提供使用频率证明,根据实际数据量进行评价(1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主要包括:
一、安全防范: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网络攻击;。
二、传输保证: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确保网络系统的稳定性,采用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技术;
三、信息统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实现校园信息的安全可控;
四、软件应用:要支持多种专用软件,保证智慧校园各类应用软件的安全可靠运行;
五、技术支持:智慧校园建设要请专业技术支持,尽可能避免功能上的缺陷和技术上的缺陷,确保技术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 1 -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2.校园网络校园网应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和教学等功能要求,网络服务在办公区域和教学区域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
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3.数据机房- 2 -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校区还应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校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
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4.硬件配置基础硬件配置应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教室数不少于学校所有教学班级数的1/3,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特色功能实验室等特色教学环境。
(二)健全学校业务支撑体系校园应结合智慧校园整体规划,规划应用支撑系统。
总体架构应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达到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的三跨能力。
在不需要修改智能感知层和学校应用服务软件等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的条件下,在用户界面、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
包括六大功能模块。
1.用户界面集成统一用户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搜索引擎等。
提供对多种客户端设备的支持;提供与底层认证服务、授权服务、加密服务、签名服务等的调用;提供对于应用服务、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服务元数据、流程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功能。
实现各类应用服务的入口统一和一云多屏。
- 3 -2.应用服务集成统一消息服务、统一日志服务等。
能按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应用功能的封装,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耦合程度、不同效率要求的应用集成需要。
实现校园内安防、智能卡、二维码标示、楼宇自控等数据采集智能感知层的应用集成。
3.业务流程集成统一工作流引擎等。
提供动态监控和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可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定制要求,并能提供相关的工具组件,支撑常规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等功能。
4.信息资源集成内部数据传输和交换、统一数据存储等。
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包括关系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XML文档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在这些数据源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复制与数据迁移。
5.开放接口服务统一基础数据标准、统一开发接口等。
提供各个层次面向外部的标准化交互接口,包括消息传递的格式、传输协议和位置等。
统一接口应实现技术中立,可选用XML、JCA、Web Service、BPEL4WS、XPDL等主流技术。
6.安全监管服务统一安全监管服务等。
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构,其中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 4 -提供统一监管服务管理,基于应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提供应用安全服务;提供统一安全机制管理,可以支持CA、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多种安全措施,并可以与统一身份认证相结合。
(三)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1.智慧教学应用系统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利用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
通过智慧教育应用系统,教师可以实现:登录教师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优质教学资源;快速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网络备课;根据学习者特征,进行快速分组,组织课堂协作学习;灵活控制学习终端,实时向学生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批改和自动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实时了解班级学生出勤状况;及时与家长、同事、校领导沟通交流;加入教师社群,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构建线上线下教研互动新模式。
2.智慧学习应用系统智慧学习是在智慧环境中开展的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通过智慧学习应用系统,学生可以实现:登录个人学习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及时获得学习的评价反馈信息,弥补自身知识缺陷;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存入电子学档,开展发展性评价;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及时与教- 5 -师、同学沟通交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支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3.智慧资源应用系统数字教育资源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与开发,支持教学活动开展,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正版教材及课程资料。
通过智慧资源应用系统,可实现: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各类教育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师生既可以进行自主快捷检索,又可获得资源平台推送的资源信息,实现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在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更新、增减, 使资源库得以不断优化、不断发展。
4.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基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大数据,通过智慧校园集合整合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智慧评价。
通过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可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 6 -5.智慧管理应用系统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能班牌、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融合建成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学校综合管理、教务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功能,并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所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
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机制1.标准引领,统筹推进。
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标准为引领,统筹推进全省智慧校园建设。
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来抓,要在政策、经费、机制、人员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完成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纳入评估,督导落实。
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局目标考核指标,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3.培育典型,辐射带动。
开展全省“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选择若干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通过3年的试点,及- 7 -时总结提炼试点成果,经评估验收合格后授予“福建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形成一批智慧校园管理应用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
五、智慧校园评价指标评价项目共分基础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效、队伍管理五个部分。
评价指标共六大类23小项,评价总分值200分,三星达标分值140分,四星达标分值160分,五星达标分值180分。
- 8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9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