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1期目用衍生广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荫苗师玮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学者开始在信用衍生产品在风险转移的风险转移和金融稳定功能方面开展多项研究。文章将从信 用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与监管、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的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研究我们总 结出结论,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有利于银行分散风险并提高资本流动性,在系统内以动态均衡的方式提升银行业 的风险管理水平,但也有可能强化银行的道德风险,增加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并通过彼此之间的高度关联将风险传染到整个 金融系统。因此,我国在研究推出信用衍生产品时,应当注重平衡市场投资流动性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实现风险转移和 金融稳定两个目标的协调并行。

关键词: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金融稳定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相较于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 产品,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早也是起源 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信孚银行的设计。但在次贷危机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关于信用衍生产品的研究开 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在金融危机中积极和 消极助推作用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学术界也开始重点关 注信用衍生产品在风险转移方面的运行机制和金融稳定功 能研究。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视角主要集 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市场和监管角度出发,有许多学者在 市场发展规模和相关市场管理制度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从制 度和法律的视角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进行更好的管理;而从 信用衍生品的风险转移功能效率研究,从宏微观两个视角出 发。宏观视角侧重于探究信用衍生产品对于宏观金融体系的 效率影响,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等主体。微观视角则 聚焦于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贷款参与方和风险转移接收方的 影响。从本文研究的视角来看,我彳f]将从以上几个方面重点

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风1险$专移功能进行研究综述。

一、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与监管研究

根据ISDA(1999)的定义,信用衍生品是指一种场外的 双边合约,其价值是从基础信用工具衍生而来,在这一合约 下,双方同意互换商定的或者是根据公式计算确定的现金 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的70圓

间信用事件的发生。由于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非g60 _

资型的、场外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它能使信用50 _

风险更具流动性和交易性。40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S3().

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抵押债务证券2〇 . (CDO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两大类,其余交裏

品种的规模和流动性相对较小。根据Roxam1〇(2012)的研究,CDOs的结构像是一个汇集了多~S S 种资本结构并根据信用质量被层层打包的资产 S S 池,银行通常通过这些结构化产品来实现信用风 图1险的转移。首先银行通过整合抵押贷款等多种类

-76 -型贷款,企业债券和其他资产如信用卡应收款来构建多元 化的投资组合。然后是切片化这些投资组合中的不同组织

部分,从而将其出售给有不同投资需求的投资者。CDS则聚 焦于两方投资者,互换的买方与卖方,买方通过支付费用来

锁定和规避信用风险。而对于卖方来说,CDS具有相当大的 灵活性,除赚取收益外卖方甚至可以做空信用标的获利。

2001年6月,国际互换衍生产品协会(ISDA)经过统计和 调查得出,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刚刚超过6310亿美元 (Lubben S.J.,2007)。而在之后6年f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每年 的增长率均超过100%,次贷危机发生的2007年达到58.2万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 55.8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总产出。

而同时期的银行总资产规模数据也在信用衍生产品之

下。Hofmarcher(2014)研究发现,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和欧洲 经济体开始反思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膨胀,并开始对信用衍 生产品加强监管。欧盟立法规定监管者和监督者对于衍生产 品的运行结构需要享有完全知情权,提高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的透明度,通过引入相应的中央结算和清算机构来改善市场 结构和减少场外信用衍生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二、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的微观效率

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金融市场一直存在信息不

对称问题,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对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

全球CDS未到期合约名义本金额(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

BIS。

■2017年第1期■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战略

存在阻碍作用(Siiglii ,1981)。各类金融机构的产生分别 从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个渠道实现了对金融风险的识 别。而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则在传统市场参与主体的基础 上增加了信用风险转移方和信用风险接收方这两个角色, 对市场微观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贷款参与主体双方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

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需求者的前期资信调查,中 期贷款监测和后期持续跟踪管理是应对可能出现的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的最重要手段,但同时这些活动也给商业银 行的信贷发放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但

Mon .ison (2005)的研究

认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对借款人进 行信息监督的动力,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越为迅猛,商业银行 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信用风险的有效转移,尤其是通过信 用违约互换银行可以提前保证收益而不用考虑之前进行前 中后期调查监管的各项因素,银行的监管频率大幅度减少。

另外,监督成本的长短期收益成本权衡以及使用信用衍 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的覆盖程度也会影响到贷款需求者和贷 款发放者双方。已有文献会从资金需求供给双方的动态关系 来进行研究,Walaa (2014)通过研究多家使用信用衍生产品 的商业银行的融资行为认为,从短期来看,CDS 等衍生产品 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创新的信用风险转移模式,对商业 银行积极的进行贷款的风险管理有促进作用;而从长期来 看,这种保护未必会产生长效促进作用,商业银行会进行相 关的成本收益分析,如果获取的收益大于进行贷款监督管理 的成本,银行可能就不会采取监督措施,相反如果收益小于 成本,银行仍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和管理。贷款管理的 动力取决于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博弈。Rama (2014)研究发现, 从借款者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大量使用信用衍生产品,会 让市场产生银行弱化对资金需求者的监测的“认证效应”,从 而提升资金需求者从直接融资市场获取资金的成本。

2. 信用风险转移合约出售方和购买方的关系。

Sergio

(2014)通过研究认为,除了在贷款借贷两方之间会出现相 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之外,合约的出售方与购买方也会存 在相似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更多关于信贷活动的信 息,商业银行会自我甄别相关贷款资产进行相关风险转移 活动,商业银行可能会留下质量较高的优质资产而将风险 程度较高的资产选择出售。这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可能会出现在信用风险转移合约上院相关信用衍生产品合 约的保护会使被打包的贷款资产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更容 易出现继续恶化,由于衍生产品的定价方对相关标的资产 缺乏足够的信息了解,而只能由市场的平均定价水平而推 算出PD(Probabilily

of Default )和相关的风险程度,进而

进行相关产品的定价。这样市场反复博弈的结果是导致信

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价格越来越高以及银行因为价格升 高而选择减少使用信用衍生产品。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衍生产品的卖方会设 计相关的激励机制来督促商业银行对信贷进行管理和监 督。国外学者从最优合同的视角对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

Gorlon (1995)研究表明,除了正常的信用衍生产品合约之

外,卖方通常都会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额外的保证来承担可

能出现的风险损失,尤其是打包结构中质量最低的信贷资 产,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拥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贷款的前中后 期动态管理。同时,他通过观测银行的相关交易数据认为,

激励制度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银行通过相关行为使得信 用衍生产品的卖方相信商业银行提供的资产质量和进行持 续管理的意愿,从而保证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流动性。

3.对银行放贷行为的影响。信用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 一方面为有投资需求的资本和贷款市场的资金打通了相关 通道,同时也使得贷款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大大增加;另一 方面通过其具有的风险转移的功能,成功的为银行开辟了 一条降丨低监管资本要求的路径,使得银行有着更强的动力 进行信贷活动。

Buslon (2015)研究了美国2000年以来的商业银行的数据,将研究假设设定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可以拥有进入信 用衍生品市场自由交易的决策权,探究相关机制是否可以 在风险转移和危机防火墙两个方向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 产生正面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信用风险转移手段的 多样和便捷发展,商业银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资产 负债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这样也使得银行 在面对风险因素冲击时的防火墙作用能够发挥更好地效 果,从而对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Cebenoyan (201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与不使用信用衍 生产品进行风险转移的金融机构相比,这些使用的机构在 对贷款进行相关投资组合管理之时拥有更好的效果,贷款 资产也突破了在地区管理和分行业管理方面的难题,能够 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会对贷款市场 产生促进作用,让有风险的资产进入商业银行内部的难度 降低,银行有更大的动力和容忍程度吸收相应的风险。三、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的宏观效率

从宏观效率的视角来看,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 能除了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效率产生影响之外,还能从宏观 层面对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传导和银行业产生影响作用。

1.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信用衍生产品是20世纪90年 代才出现在金融市场上的一类产品,但发展规模迅猛,受到 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欢迎。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信用衍 生产品与金融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积极效应。信用衍生产 品不仅在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金 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种类,使得市场流动性有了进 一步的提高,也为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时产生的信息不 对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防范,存在正向的激励作用。此 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衍生产品市场的不断创 新,推动两者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动态提升机制。

Norden (2014)认为,信用衍生产品与贷款出售和资产 证券化两类产品的作用功效存在较大不同,特别是在处理 时间、周转快速程度、与银行信贷产品的期限对接、提供流 动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信用衍生产品不仅具有更好的 便捷性,还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Duffee (2013)在假定初期信用合约的买方与卖方对信

-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