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
植物保护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
4.学术创新能力 具备敏锐的科学洞察能力,善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捕捉新问题,提 出新见解;要具有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具有挑战学术难题的科学精神; 要善于从生产实践中发现关键性的植保问题,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性研究课题。 5.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熟练进行学术交流、准确清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 能力。通过文字表达或者口头交流,将学术成果适时展示在国内外学术 期刊、学术网站、研讨会、国际会议、科普读物、大众媒体等平台。应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多种通讯方式与国 内外同行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 6. 教学能力 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 能力。语言精练、生动、准确,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合理调控教学节奏等。 7. 其他能力 博士应具备一定的其他能力,如评阅论文,撰写项目报告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经指导教师的指导,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并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 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进行公开论证,经专家 评审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 前应广泛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 100 篇以上,其中,英文文献 60 篇以上;同时须撰写 3 篇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
(二)学科方向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感病后的结构及生理变化特点,植物抗病
及病原物致病的分子机理,特别是对植物病害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应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改造和利用作物抗病性等。
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以昆虫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基因、个体、 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害虫种群分化与暴发的分子基础及关 键影响因子,解析害虫与寄主作物及天敌间的相互作用及适应机制。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领域具备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等基本学术能力,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或教学工作,在科学或者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承担本学科专业各项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质。
二、学制与培养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不含保留学籍期间)。
硕博连读生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不超过7年。
在最长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作毕业、结业或肄业处理,不再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研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
2.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提名邀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2-3名校内外正高职称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督促和检查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环节的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既要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又要全面关心博士研究生的成长。
四、总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为自然科学类不少于1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3学分,培养环节3学分;社会科学类不少于1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5学分,培养环节3学分。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1.招生
1.1招生计划:学院每年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1.2招生对象:欢迎全日制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报考,具备较高
学术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1.3招生资格评审:招生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相关考试成绩进
行资格评审。
1.4选拔面试:通过面试考核,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
2.教学
2.1培养计划:学院制定系统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科研工作安排等,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所学领域的知识。
2.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主导师和辅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研究
生培养工作。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学术研讨,提供科研支持和指导。
2.3学术讲座:学院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术专家为学生
讲解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
3.科研
3.1科研项目:学院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
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经验。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作物学)
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制学院农学院一级学科名称作物学一级学科代码0901学科方向1.作物遗传育种;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3.种子科学与技术;4.作物信息科学;5.烟草学。
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基本学制与学习年限基本学制:3年培养环节学分:6学分最长学习年限:4年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作物学学科某一专业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全面地掌握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现代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作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作物学学科上具备基本研究和应用能力,包括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能独立从事作物学学科或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与管理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专业书刊,能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成为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身心健康,具有承担作物学学科各项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养。
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院开课类型备注学位课︵13学分︶公共必修课S0000Z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36秋季马列院理论来华留学生必修《中国文化概况》和《基础汉语》S0000Z002自然辩证法118秋季马列院理论S0000Z003基础外语348春秋季外语院理论专业必修课︵7学分︶S0901A101作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102作物学研究方法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103作物学研究进展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104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116春季农学院理论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S0901A201现代作物育种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作物遗传育种方向必选S0901A202作物育种专题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3作物基因组学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4作物品质与抗性育种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5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综合技能课232秋季农学院理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方向必选S0901A206作物生理生态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7作物栽培专题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8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09种子科学与技术综合技能课232春季农学院理论种子科学与技术方向必选S0901A210种子科学与技术专题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1种子生理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2高级种子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3作物信息科学综合技能课232秋季农学院理论作物信息科学方向必选S0901A214作物信息科学专题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5现代作物信息技术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6烟草原料学232秋季农学院理论烟草学方向必选S0901A217烟草加工与质量评价232春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8烟草综合技能课232秋季农学院理论S0901A219高级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232春季农学院理论公共选修课(至少1学分)从学校统一开设的课程目录中选修,具体课程见《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一览表》在导师指导下,除修完本学科要求的课程外,研究生还可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补修课遗传学秋季农学院跨一级学科或同等学力报考被录取的硕士生须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3-5门,须在中期考核前完成,不计入总学分。
新格式要求:《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的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文件湘农大…2013‟39号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的通知各院、部、处、馆,后勤服务集团:《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已经学校审定,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原《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试行)》(湘农大…2006‟36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与资助办法(试行)》(湘农大…2009‟74号)自行废止。
特此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8月26日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令)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在籍全日制研究生以及留学研究生。
第二章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第三条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选题应立足本专业一级学科,选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二)研究生选题必须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三)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尽量结合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必须能在学科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四)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
研究生应对选题所涉及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趋势以及新的成就有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要突出创新的原则,同时要突出先进性和社会需求。
(五)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面向职业背景的就业或创业的课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策划、项目设计或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根据文件规定,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次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在相应的科研领域做出突出成绩,身心健康。
3.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5.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安排。
(二)报考事项: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
各相关专业成立考试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
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真题为主,精细化方法对教材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一、培养目标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
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生培养计划
研究生姓名
学位类别
入学年月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
所在院(系)
填表说明
1.本计划系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共同
协商填写。
2.学位类别为博士、全日制硕士、中职硕士、高师硕士、农业推广
硕士、兽医硕士等。
3. 培养目标,参照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填写。
4. 培养方式和方法,填写学生学习方式,导师指导以及指导小组(请注明组成)的集体培养、联合培养方式等。
5. 课程学习,分学位课和选修课程。
6. 研究方向、研究题目项,应阐述论文选题的依据和该项研究之意义。
7. 学位论文计划项,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大致完成期限等。
8. 本计划一式三份,博士生应于第二学期末、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经所在教研室(研究室)审核并由院(系)负责人批准后,一份交导师,一份留学院存业务档案,一份报研究生工作处管理科存人事档案。
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
湖南农业大学文件湘农大〔2017〕5号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各院、部、处、馆,后勤服务集团:《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审定,现予公布,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2月28日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
第三条各学院须成立由分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的招生工作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本单位“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第四条各学科需根据“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工作要求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考核方案。
第二章招生学科及导师第五条凡列入当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学科均可采用“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
第六条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近3年须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或在研纵向科研经费自科类不低于50万元,社科类不低于20万元。
第七条同一导师当年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不得超过1名。
第三章申请条件第八条申请者须符合以下报考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二)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标准;(三)诚实守信,无学术不端行为纪录;(四)已获得硕士学历、学位,且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都是全日制学历、学位(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需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硕士学科专业应与所申请的博士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
“申请-考核制”不接受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申请;(五)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课程成绩优良,学位课程平均成绩80分及以上;专业基础扎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较突出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六)近5年内须至少公开发表一篇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SCI (CSSCI)或者一级学报学术论文(独立或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者可以是第二作者),或有其他形式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如公开出版的学术着作、授权专利、科研成果等);(七)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至少有一项英语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水平,包括:TOEFL(72分)、雅思(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25分)、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60分)、WSK(PETS5)(笔试50分、口语3分)等。
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是指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生需要满足的一系列要求。
农科院博士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广阔的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农科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学术培训,深入学习农业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
学术要求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广泛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学术研讨会议、学术论文发表和课堂教学等活动,学生将熟悉学术界的规范和潜规则,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农科院博士学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术水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在研究要求方面,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和解决农业科学领域的关键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术和研究方面的要求,农科院博士学位还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践要求包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科研管理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将学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是一个全面的要求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
通过满足这些要求,农科院博士毕业生可以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对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阐明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目录结构,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安排。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培养目标为:1.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各学科应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学科特色和培养条件,对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结构、基本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二、基本学制与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者可适当延长1 年);硕博连读生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作毕业、结业或肄业处理,不再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成立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履行立德树人职责,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其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和论文研究工作,积极资助其出国访学或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供与其他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
加强对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对博士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其学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执行硕士生培养方案,博士阶段执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培养基本要求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修满20学分,社会科学类至少修满2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自然科学类为13学分(社会科学类为1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至少4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4学分(社会科学类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1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1学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1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介绍
⏹更多资料请访咨询.(.....)⏹更多资料请访咨询.(.....)湖南农业大学文件湘农大〔2022〕141号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各院、部、处、馆,后勤侍候集团:为深进贯彻新时期D的教育方针,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依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二ΟΟ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主题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通知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2022年12月28日校对:袁光敏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为深进贯彻新时期D的教育方针,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依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并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目标充分发扬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对优秀研究生生源的吸引力,完善培养过程的驱策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二、改革的要紧原因此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要紧原因此是“明确责权、导师主导,合理配置、完善奖助,分类指导、分层治理,分步推进、平稳过渡〞。
明确责权、导师主导,确实是根基明确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各方责权,充分考虑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和权益,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合理配置、完善奖助,确实是根基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统筹并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科学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具有驱策功能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分类指导、分层治理,确实是根基既要在全校整体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又要依据学科开发不平衡的现状,采取分类指导。
学校制定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进行宏瞧调控,学院制定实施细因此,在不违反改革根基精神前提下,给予导师一定的自主权。
分步推进、平稳过渡,确实是根基在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本原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导师的承受能力,使改革进程平稳推进。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注:“△”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为自主设置的学科专业湖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正派,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本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等工作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能胜任本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
二、学制与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4年,未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按肄业处理。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由导师提名邀请校内外的副高以上职称或已获硕士学位者1-3人组成指导小组,负责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明确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论文研究、文体活动等方式,经过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锻炼等必修环节进行培养。
硕士生的培养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并重的原则。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
导师应根据所带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工作需要,每年开设1-2门方向专题课,不计学时,不列入课表。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篇一: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20xx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一、学位论文字数要求自然科学类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5万字,社会科学类博士学位论文不低于8万字;自然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不低于4万字。
(不含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部分)二、学位论文内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或英语撰写。
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文由前臵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必要时)、结尾部分(必要时)组成。
编排顺序为:封面―扉页—独创性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作者简历及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封底。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前臵部分包括封面,扉页,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等。
1.封面封面上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明“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2)中文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题目要求简单、明了、引人注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写题录、索引等。
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3)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如有其他导师,只能在扉页的副指导教师一项中填写)、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等。
(具体见样例1)2.扉页扉页除包含封面正面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1)分类号: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应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2)密级:在右上角注明密级(涉密论文须填写);(3)单位代码:指学位授予单位代码(本校为10537),标明在右上角密级的下方;(4)英文论文题目:英文题目应与中文题目对应,并写在中文题目下方;(5)副指导教师姓名与职称:必要时可标明副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副指导教师的排名应按被聘任的时间顺序进行;(6)论文答辩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其中硕士论文3名,博士论文5名。
专业学位(领域)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pdf
专业学位(领域)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领域)博士学位基本要求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
课程内容往往包括高级专业课程、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等。
2. 研究能力培养:虽然专业学位博士强调实践能力,但研究能力依然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工作。
3. 实践经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在相关行业或领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这通常通过实习、项目合作、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 创新性研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能在专业领域内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方法或技术,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5. 论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符合学术标准的博士论文,论文应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专业实践能力。
论文通常要求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专业领域内的关键问题。
6. 综合评价:除了学术成绩和论文外,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还会综合评估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多方面能力。
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和教育机构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查阅具体学校或专业领域的官方指南或联系相关院系获取详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培养目标为:1.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各学科应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学科特色和培养条件,对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结构、基本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二、基本学制与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者可适当延长1 年);硕博连读生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作毕业、结业或肄业处理,不再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成立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履行立德树人职责,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其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和论文研究工作,积极资助其出国访学或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供与其他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
加强对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对博士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其学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执行硕士生培养方案,博士阶段执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培养基本要求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修满20学分,社会科学类至少修满2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自然科学类为13学分(社会科学类为1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至少4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4学分(社会科学类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1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1学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1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各培养环节基本要求如下: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等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毕业及授予学位审查的依据。
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由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制定。
经导师审核后,博士研究生本人从学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安排、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完成期限等,一般在第二学期内制定并提交。
培养计划一经确定,须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改,但需经学院主管负责人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
2.课程学习及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按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课程设置应重点通过本学科经典著作和文献研读、经典研究案例分析、前沿进展报告、讲座等教学形式,培养博士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知识体系,训练博士研究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术鉴别能力。
(1)公共必修课(共2门,4学分)①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②基础外语:40学时,2学分注:入学前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免考基础英语,直接认定学分,成绩以“优秀”计:①已通过PETS-5考试且成绩达到60(3)分;②被公派到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工作一年及以上;③入学前已参加国家其他有关出国英语水平考试且成绩达到出国合格线(有效期三年)。
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可将中国概况和汉语替代公共必修课的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语课。
(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主要为一级学科通开课程,既体现学科前沿和学科优势且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专业基础类、工具类课程。
(3)专业选修课(自然科学类不少于4学分,社会科学类不少于6学分)主要为二级学科方向所掌握的系统专门知识的特色课程,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类课程。
(4)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科技应用文写作、知识产权、研究伦理、信息检索与利用、跨文化交流、数理统计类以及人文素养类课程。
(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5)补修课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须在中期考核前补修本学科硕士阶段主干课程3-5门,课程由各学科自行确定,不计学分。
3.必修环节及有关要求(1)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1学分)博士研究生应尽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并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前广泛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文献数量由各学科根据学位授予标准自行确定;同时须撰写3篇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由指导教师批阅,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备查。
(2)学科综合水平考试(1学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学位论文开题前,由各学院组织的一次理论综合水平考试。
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备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学术能力。
通过综合水平考试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开题;未通过考试者,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作留级处理。
(3)学术活动(2学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主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形式有听学术讲座、作学术报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外短期访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等。
博士研究生至少参加学院及以上的学术报告10次(其中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次),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3次,在学院范围内作学术报告1次。
品牌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原则上要有1次以上的出国学习经历;优势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原则上要有1次以上的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的访学经历。
学术活动一般在毕业资格审核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经导师审定签字后交所在学院核定并留存。
各学科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与考核办法。
(4)实践活动(1学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深入实际或基层生产一线,结合专业所长,完成1-2个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不包括以论文研究为目的的实践)、社会实践、管理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其中教学实践为必修环节。
4.学位论文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博士生导师要加强从学位论文开题、论文研究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1)开题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首要关键环节,博士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并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公开论证。
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上传至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书面形式交所在学院备案。
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本学院或学科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开题。
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时间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2)中期考核(1学分)中期考核是在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的一次全面考核,是检查博士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博士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
原则上要求在第五学期完成。
具体要求按《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3)学位论文预答辩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预答辩委员会专家组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集体指导和把关,是帮助博士研究生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完成后,经导师审核认可后,向所在学科和学院提出预答辩申请。
预答辩委员会由所在学科聘请3—5名本研究领域的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的专家组成。
预答辩委员会应根据论文的实际水平、答辩情况等作出是否同意答辩或修改后参加答辩的决定,以及论文修改建议。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应根据预答辩中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博士研究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且达到要求,学位论文质量达到相应学位水平,可申请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博士学位。
申请博士学位时,科研论文须见刊,科研专著须出版,授权专利或成果奖须提供有效证书;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仅因科研成果暂未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在毕业后两年内持符合要求的科研成果向学院和学校提出博士学位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申请提前毕业者另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5)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基本要求在读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若为共同作者排第二,其论文影响因子须不低于6)、湖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源刊(社会科学类为CSSCI)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三),或发明专利(导师排第一、本人排第二)或专著等。
其中品牌学科、优势学科的博士研究生,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①1篇影响因子为2.0及以上的SCI源刊论文;②2篇影响因子为1.0及以上的SCI源刊论文;③1篇影响因子为1.0及以上的SCI源刊论文+1篇本学科国内权威期刊(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期刊名称)④1篇影响因子为1.0及以上的SCI源刊论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明专利)(成果和专利最多认可1项)各学科、研究生导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基本要求,但不得低于学校要求。
以湖南农业大学名义或条件等资源完成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属于学校。
学生毕业后发表相关论文或进行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鉴定,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且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联合培养的按照双方协议执行,但必须保证湖南农业大学署名并列第一。
附:博士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流程(以4年基本学制为例)序号 主要培养环节 时间安排 学分要求1 制定培养计划 课程计划:入学后1个 月内论文计划:第2学期/2 课程学习 第1-2学期 自然类:13学分 社会类:15学分3 文献阅读与综述 第1-2学期 1学分4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第2学期 1学分5 学术活动 第1-7学期 2学分6 实践活动 第2-5学期 1学分7 开题报告 第2学期 1学分8 中期考核 第5学期 1学分9 预答辩 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初 /10 答辩与学位授予 第8学期 /总学分 自然类:不少于20学分社会类:不少于2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