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理论答案ch2
第一篇主题五热点题空8有机物制备实验中产率的计算-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热点题空8 有机物制备实验中产率的计算1.产率计算的关键是准确计算理论产量,理论产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假设某种反应物完全反应转化为目标产品的最大产品量,由于副反应、化学平衡等因素,实际产量往往会低于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是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的数值。
2.产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产率=产物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1.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 -3) 沸点/℃ 水中溶解性异戊醇 88 0.812 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 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1300.867 0142难溶实验步骤:在A 中加入4.4 g 异戊醇、6.0 g 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 ,回流50 min 。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 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 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
回答下列问题: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字母)。
a .30% b .40% c .60% d .90% 答案 c解析 据+浓H 2SO 4△+H 2O 可知,4.4 g 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 g 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 g ,故该反应的产率为3.9 g6.5 g ×100%=60%。
2.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甲甲酯)是合成PMMA(有机玻璃)的单体,某小组拟在实验室制备甲甲酯。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物质 CH 3OH CH 2==C(CH 3)COOHCH 2==C(CH 3)COOCH 3M r 32 86 100 密度/ (g·cm -3) 0.791 81.010.944实验步骤:①量取86.0 mL 甲基丙烯酸倒入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加入5 mL 浓硫酸,冷却至室温; ②取50.0 mL 甲醇注入步骤①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并不断搅拌至混合均匀;③将步骤②所得的混合溶液注入如图装置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控制温度为105 ℃左右,持续加热,充分反应;④纯化产品,称得产品质量为70.4 g 。
作业答案

思考题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HCl CH2=CCl2CH2=CHCN CH2=C(CN)2CH2=CHCH3CH2=C(CH3)2CH2=CHC6H5CF2=CF2CH2=C(CN)COOR CH2=C(CH3)-CH=CH2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C6H5)2ClCH=CHCl CH2=C(CH3)C2H5CH3CH=CHCH3CH2=CHOCOCH3CH2=C(CH3)COOCH3CH3CH=CHCOOCH3CF2=CFCl答: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2=C(CH3)C2H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
CH2=CHOCOCH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2=C(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3CH=CHCOOCH3: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2=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激励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变化趋势如何?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4 炔烃、二烯烃2011

含同数目碳原子的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
属于构造异构中的官能团异构。
CH2 CH CH CH2 CH C CH2 CH3
1,3-丁二烯
1-丁炔
4.1 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为线型分子。
0.120nm 0.106nm
H
C
C
H
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 碳原子是sp杂化, 两个 sp轨道在同一条直线上。
H2 O HgSO4/H2SO4 C CH 1/2(B2H6) H2O2/OH
O C CH3
-
CH2CHO
①B2H6
CH3CH2–C≡CH
②OH-/H2O2
O CH3CH2CH2–CH
O CH3CH2C–CH3
H2O
HgSO4/H2SO4
2、氧化反应
1) KMnO4氧化(H+)
RC CR'
RC
KMnO4
CH 注意: 2 CH C CH + Br2
CH2 CH C CH Br Br
原因: 当烯炔为共轭烯炔时(双键和三键形成π-π共轭), 结 构更稳定。为保留π-π共轭稳定结构, 加成首先发生在叁 键上。
② 与氢卤酸反应
活性:HI>HBr>HCl>HF
亲电加成加成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X R C CH
HX
HC
6
CH2CH2CH3
2
1
4-乙基-3-丙基-1,3-己二烯-5-炔
二、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聚合反应 酸性
C
C
H
H2O CH≡CH CH2=CH2 CH3–CH3
pKa 15.7 25 34 42
《证券投资分析》CH2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与估值方法要点总结

《证券投资分析》CH2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与估值⽅法要点总结第⼆章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与估值⽅法第⼀节证券估值基本原理⼀、价值与价格的基本概念证券估值是指证券价值的评估。
证券估值是证券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另⼀⽅⾯,估值似乎⼜是证券交易的结果(⼀)虚拟资本及其价格随着信⽤制度的成熟,产⽣了对实体资本的各种要求权,这些要求权的票据化就是有价证券,以有价证券形态存在的资本就是虚拟资本作为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本⾝⽆价值,其交换价值或市场价格来源于其产⽣未来收益的能⼒。
他们的价格运动形式(掌握)具体表现为:1.其市场价值由证券的预期收益和市场利率决定,不随资本价值的变动⽽变动2.其市场价值与预期收益的多少成正⽐,与市场利率的⾼低成反⽐3.其价格波动,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供求,也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市场价格、内在价值、公允价值与安全边际(重要)1.市场价格2.内在价值由证券本⾝决定的价格。
是⼀种相对“客观”的价格,市场价格围绕内在价值形成。
每个投资者对内在信息掌握不同,主观假设不⼀致,每⼈计算的内在价值也不会⼀样3.公允价值如果存在活跃交易的市场,则以市场报价为⾦融⼯具的公允价值,否则采⽤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4.安全边际是指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部分⼆、货币的时间价值、复利、现值与贴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复利在复利条件下,⼀笔资⾦的期末价值(终值、到期值):FV=PV(1+I)N若每期付息m次,到期本利和为:FV=PV(1+I/M)NM根据70规则,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的⽐率增长,那么在将近70/x年以后,该变量将翻⼀番(三)现值和贴现PV=FV/(1+I)N(四)现⾦流贴现与净现值不同时间点上流⼊或流出相关投资项⽬的⼀系列现⾦从财务投资者的⾓度看,买⼊某个证券就等于买进了未来⼀系列现⾦流,证券估值就等价于现⾦流估值根据贴现率把所有未来的现⾦流⼊的现值加在⼀起与今天的现⾦流出⽐较不同贴现率条件下,净现值不⼀样。
分析化学第五版_第四章_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答:HAc(Ac-)Ka=1.75×10-5;H3PO4(H2PO4-)Ka1=7.52×10-3;NH3(NH4+)Ka=5.7×10-10;HCN(CN-)Ka=6.2×10-10HF(F-)Ka=6.8×10-4;(CH2)6N((CH2)6NH+)Ka=1.4×10-9HCO3-(CO3-)Ka2=5.61×10-11酸的强弱顺序:H3PO4> HF > HAc> (CH2)6N4H+ > HCN > NH4+ > HCO3-碱的强弱顺序:CO3- > NH3> CN- >(CH2)6N4>Ac- > F- > H2PO4-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答:(1)NH4CN [HCN] + [H3O+] = [NH3] + [OH-](2)Na2CO32[H2CO3] + [HCO3-] + [H3O+] = [OH-](3)(NH4)2HPO42[H3PO4] + [H2PO4-] + [H3O+] = [NH3] + [OH-]+[PO43-](4) (NH4)3PO43[H3PO4] + 2[H2PO4-] +[HPO42-]+[H3O+] = [NH3] + [OH-](5) NH4H2PO4[H3PO4] + [H3O+] = [NH3] + [HPO42-] +2[PO43-]+[OH-]3. 欲配制pH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二氯乙酸(1.30)二氯乙酸(2.86)甲酸(3.74)乙酸(4.76)苯酚(9.95)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pKa=2.86)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
化工原理-所有章节

一、 化工生产过程
绪 论
1. 化工生产过程:对原料进行化学加工获得有用产 品的过程称为化工生产过程。
聚氯 乙烯 生产
CH2=CH2+Cl2 CH2Cl—CH2Cl CH2Cl—CH2Cl CHCl=CH2+HCl
2CH2=CH2+2HCl+O2
乙烯 氯 提纯 提纯 单体 合成 反应热 分 离
2CHCl-CH2+2H2O
1. 黏性
① 含义: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内部存在着内摩擦力, 这种内摩擦力会阻碍流体的流动,流体的这种特性称为 黏性。 ② 实验 (两平行平板间距很小)
面积A u F
y方向的速度 分布为线性
x 固定板
内摩擦力: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的相 互作用力。
产生内摩擦力的根本原因:流体具有黏性。
2. 牛顿黏性定律
对分子运动作统计平均,以得到表征宏观现象的物理量
宏观上充分小 分子团的尺度<<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尺寸
物理量都可看成是均匀分布的常量
V=10-5cm3 分子数目N=2.7×1014个
3. 连续性假定 ① 内容 流体由无数的彼此相连的流体质点组成,是一种连 续性介质,其物理性质和运动参数也相应连续分布。 ② 适用范围 绝大多数情况适用,但高真空下的气体不适用。
1.1.2 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
一、质量力 作用于所考察对象的每一个质点上的力,并与流 体的质量成正比
二、表面力 1. 表面力:作用于所考察对象表面上的力,与表面积 成正比。 2.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表面力。
3. 表面力的分解
切向力(剪力) 表面力 法向力
剪应力
拉力
压力
拉应力
化学平衡常数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视角及解题策略

水蒸气呢? 因 为 乙 烯 和 水 蒸 气 的 化 学 计 量 数 之 比 为
1∶4,两者物质 的 量 的 比 值 始 终 为1∶4,如 果 是 乙 烯 的
物质 的 量 分 数 为 0
39,则 水 蒸 气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为
所 以,该 条 件 下,水 蒸
0
39 的 4 倍,显 然 是 不 合 理 的 .
极其独特的 作 用 .
因 此,化 学 平 衡 常 数 作 为 考 查 学 生
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新宠儿 .
1 2020 年高考化学平衡常数题统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推 进,全 国 高 考 呈 现 了 多
元化的命题方式,在 2020 年 全 国 高 考 中,化 学 学 科 共
有 10 套 试 卷,其 中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命 制 5 套,分 别
×
4 0
0393
该题把图象和 计 算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考 查 了
图1
根据图中点 A (
440K,
0
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
学生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视角分析曲线变化
的平衡常数 Kp =
和利用“三段式”计 算 A 点 平 衡 时 各 反 应 物 和 生 成 物
方法 1 假设 n(
CO2 )和 n(H2 )的物质的 量
n(
N2O4),则2-
2
α=3
α,求出 NO2 转化率α=0
4,平衡时 n(
NO2 )=
93
方法与技巧
需 要 特 别 注 意 的 是,由
1
2 mo
l,n(
N2O4)=0
4 mo
l.
于 恒 温 恒 容 条 件,平 衡 时 的 压 强 发 生 了 变 化 不 再 是
CH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2.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P30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 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 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 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3)制度可行性。这与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国内规制 及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体制因素有关。
国际服务贸易
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
四个因素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消 除了诸多服务的时空限制,使跨国界数据 流动日益便捷和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 强化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其本身也成 为一种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 2.2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 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 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 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 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 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 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些方面?
财务管理习题ch2-ch4

财务管理教材习题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1. 某公司2005年的股利支付率为30%,净利润和股利的增长率均为8%。
该公司的β值为1.5,国库券利率为5%,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为10%。
求该公司的内在市盈率。
解:股利支付率=30%,股权成本=5%+1.5(10%-5%)=12.5%∵内在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则:内在市盈率=30%/(12.5%-8%)= 6.67。
**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1.市场广泛谈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即以目前市场价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开的每股收益后的比值。
但是,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收益披露目前仍为半年报一次,而且年报集中公布在被披露经营时间期间结束的2至3个月后。
这给投资人的决策带来了许多盲点和误区。
2.动态市盈率,其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性比率,n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
比如说,上市公司目前股价为20元,每股收益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28元,成长性为35%,即i=35%,该企业未来保持该增长速度的时间可持续5 年,即n=5,则动态系数为1/(1+35%)5=22%。
相应地,动态市盈率为11.6倍即:52(静态市盈率:20元/0.38元=52)×22%。
两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资人看了会大吃一惊,恍然大悟。
动态市盈率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资股市一定要选择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资产重组为什么会成为市场永恒的主题,及有些业绩不好的公司在实质性的重组题材支撑下成为市场黑马2.某公司2006年现金流量债务比为0.32,平均债务年利率为8%,现金流量比率为0.8,平均流动负债为400万元,(债务按平均数计算)。
求2006年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解:根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平均流动负债则:经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比率×平均流动负债=0.8×400=320(万元)而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平均债务总额则平均债务总额=经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债务比=320/0.32=1000(万元)利息费用=1000×8%=80(万元),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320÷80=4。
计量方法与误差理论CH2

测量误差及最佳使用条件:
中介源对称作用于两个通道,它自身的系统误差在测量结果中可以很 好地抵消,关键是如何消除随差的影响? 中介源与标准及被测信号间比对检测装置的“同步”的原则
中介源所介入的两通道在测量时间上(或对相关其它自变量,如长度单位等)完全同步。 这时中介源的误差和不稳定性同时相等地作用在这两个测量通道和测量结果中,在数据处理 中可完全抵消。这是中介源法的最佳使用条件。
Ex Es A Ex Ex Ex
误差关系
E E A A x s E E A E A A x s s
E A E s s
利用微差法可以达到很高的精 度,即使测量精度不高。
E E A A x s E E A E x s s
仪表误差被大大 的缩小了
基本计量法(绝对计量法):
通过对有关基本量的计量,以确定被计量量值的计量 方法。(实质属间接计量法)
定义计量法:
根据量的单位定义计量该量的方法。适合基本单位和导出 单位。
如伏特基准,可以用饱和惠斯顿标准电池,也可以利用约瑟夫森效 应来复现。 最有代表性的是根据欧姆定律中电阻和电压及电流之间的关系
主要应用场合
重合法比对测量中,不易实现重合条件的场合 P117 fig5-7-4
使用重合法对两个信号比对测量, 这两个信号间的重合条件不易高精度实现时(如 两比对对象的刻度值大小太接近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中介源的引入可以形成分别对这 两个信号的新的重合条件使测量在更有利的情况下高精度实现。
标 准 信 号 重 合 点 检 测 中 介 源 重 合 点 检 测 被 测 信 号
调换计量法:
先将被计量物体与已知量A进行比较,使之平衡;然后,将被计量物体 放在已知量A的地方,再与已知量B进行比较,再次平衡。两次计量中指 示读数相同,则被计量值为
精细有机合成原理与工艺思考题-化工02

精细有机合成原理与工艺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什么叫精细化工产品(或精细化学品)?基本特点有哪些?3、精细化工的定义;精细化工的基本特点有哪些?4、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顺序是怎样的?5、化工行业类别有哪些?6、精细化工的产生和发展与什么有关?7、目前国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化学工业精细化率(精细化工率)是怎样定义的?它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9、我国近期出台的《“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将哪些精细化工领域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10、自2007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哪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11、我国建设的化工园区有哪些?12、中国精细化工发展比较先进的领域有哪些?举例说明。
13、中国精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14、有机化工生产的起始原料和主要基础有机原料有哪些?15、精细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16、有机化工原料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两次转换各是什么?以农林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化工产品延续至今的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能延续至今?17、煤化工的兴起与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被称为“有机合成工业之母”的产品是什么?18、石油化工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石油化工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9、一个国家有机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20、石油烃裂解(乙烯装置)可以得到哪些化工产品?21、单元反应的概念?最重要的单元反应有哪些?22、合成气的生产方法有哪些?何谓C1化学,C1化学的发展有何意义?合成气的定义是什么?23、生产糠醛的原料有哪些?糠醛的用途有哪些?24、石油芳烃生产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哪些?芳烃抽提中常用的溶剂有哪些?25、写出以下基本化工原料主要来自哪种资源?⑴甲烷;⑵一氧化碳;⑶乙炔;⑷乙烯;⑸ C18-C30直链烷烃;⑹苯;⑺萘;⑻ C12-C18直链脂肪酸。
26、简述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的主要差距、世界精细化工的主要发展趋势。
苯亚甲基丙酮制备理论值计算

苯亚甲基丙酮制备理论值计算
苯亚甲基丙酮的化学式为C9H10O,分子量为134.18g/mol。
其制备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C6H5CH2Br + CH3COCH3 → C6H5CH2COCCH3 + HBr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法则,苯亚甲基丙酮的制备理论值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制备理论值 = 反应物理论摩尔数×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
假设苯乙基溴的理论摩尔数为1,其摩尔质量为171.05 g/mol。
若反应物的量比为1∶1,则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苯乙基溴的系数为1,苯亚甲基丙酮的系数为1,即苯乙基溴与苯亚甲基丙酮的摩尔比为1∶1。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公式,苯亚甲基丙酮的制备理论值可以计算如下:
制备理论值= 1 × 134.18 g/mol ÷ 1 = 134.18 g
因此,苯亚甲基丙酮制备的理论值为134.18g。
ch2力矩、力偶、力系的简化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MO (F )
= ( yFz - zFy )i + ( zFx - xFz ) j + ( xFy - yFx )k
= [ M O ( F )]x i + [ M O ( F )] y j + [ M O ( F )] y k
M x ( F ) = -zFy + yFz
F z = F ⋅ cos γ = F ⋅ sin θ
与平面情形类似
F = Fx2 + Fy2 + Fz2
Fy F F x cosα = ,cos β = ,cosγ = z F F F
Fz Fy Fx
Fx = Fx , Fy = Fy , Fz = Fz
Fx = Fx i , Fy = Fy j,Fz = Fz k F = Fx + Fy + Fz = Fx i + Fy j + Fz k
②投影法(解析法) 投影法(解析法) 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三个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分 别为
F1 x = 0
F2 x = 4kN
F1 y = −3kN
F2 y = 0
F3 x = 5cos 30o = 4.33kN
F3 y = 5sin 30o = 2.5kN
合力F 合力 R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 [MO (F )]x i +[MO (F )]y j +[MO (F )]z k
力矩矢的合成
力对点之矩矢服从矢量合成法则。 力对点之矩矢服从矢量合成法则。力系对刚体产 矢量合成法则 生的绕某点的转动效应可用一个矩矢度量。 一个矩矢度量 生的绕某点的转动效应可用一个矩矢度量。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魏无忌答案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绪论习题与思考题1. 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注明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并对聚合物命名,说明属于何类聚合反应。
(1)CH 2=CHCl; (2)CH 2=C (CH 3)2; (3)HO(CH 2)5COOH; (4) ;(5)H 2N(CH 2)10NH 2 + HOOC(CH 2)8COOH ;(6)OCN(CH 2)6NCO + HO(CH 2)2OH ;2.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和聚合反应式。
(1) (2) (3) (4) (5)(6)3.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聚合反应式:(1) 聚丙烯晴(2) 丁苯橡胶(3) 涤纶 CH 2CH 2CH 2 O [ CH 2 C ]n CH 3COOCH 3[ CH 2 CH ]nCOOCH 3[ NH(CH 2)6NHOC(CH 2)4CO ]n[ NH(CH 2)5CO ]n(4)聚甲醛(5)聚氧化乙烯(6)聚砜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4. 解释下列名词:(1)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2)结构单元,重复单元,聚合度;(3)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4)线型结构大分子,体型结构大分子;(5)均聚物,共聚物,共混物;(6)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5. 聚合物试样由下列级分组成,试计算该试样的数均分子量nM及分M和重均分子量w子量分布指数。
级分重量分率分子量10.51×10420.21×10530.25×10540.11×1066. 常用聚合物分子量示例于下表中。
试计算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顺丁橡胶及天然橡胶的聚合度,并根据这六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认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差别。
7. 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类?试分别举例说明之。
8. 高分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习题与思考题1.解:(1)加聚反应Cl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 CH2CH(2)加聚反应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3) 缩聚反应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OO(CH 2)5C (4) 开环聚合反应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都是:CH 2CH 2CH 2O(5)缩聚反应 结构单元:HN(CH 2)10NH 和OO 2)8C(6)加聚反应结构单元: C NH(CH 2)6NH C O O和 O (CH 2)2O ]n重复单元: C NH(CH 2)6NH C O OO (CH 2)2O ]n2.解: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2) 聚丙烯酸甲酯 单体为丙烯酸甲酯(3) 聚己二酸乙二酯(尼龙66) 单体为乙二胺和乙二酸(4) 聚己内酰胺 单体为己内酰胺或氨基己酸或n H 2N(CH 2)6COOH H [ NH(CH 2)5CO ]n OH + (n -1)H 2O(5) 聚异戊二烯单体为异戊二烯(6) 聚碳酸酯单体为双酚A和光气3.解: (1) 单体为丙烯腈(2)单体为丁二烯和苯乙烯(3)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4)单体为甲醛(5)单体为环氧乙烷或单体为乙二醇或单体为氯乙醇(6)单体为4.解:(7)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指的是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大一高数课件ch2-5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复利

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总结词
两个重要极限在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 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VS
详细描述
第一个重要极限常用于解决一些微积分问 题,例如求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第二个重 要极限则常用于解决一些概率论和统计学 问题,例如计算概率和期望值等。两个重 要极限都是微积分和概率论中非常重要的 概念,对于理解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解 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些特定的金融产品中,如指数基金、期权等,连续复利的应用尤为重 要。
连续复利还可以用于评估企业的价值,如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的计算中 ,连续复利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CHAPTER 04
极限存在准则与连续复利的 关系
极限存在准则对连续复利的影响
01
极限存在准则为连续复利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确保了复利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CHAPTER 03
连续复利
连续复利的概念
连续复利
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式,它假设本金在每个时间点上都获得利息 ,而不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获得利息。
与离散复利的区别
离散复利假设本金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获得利息,而连续复利则假设 本金在每个时间点上都获得利息。
连续复利的计算公式
A=P*e^rt,其中A是未来的总金额,P是本金,r是年利率,t是时 间。
详细描述
柯西收敛准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用于证明数列的收敛性。这个准则表明,如果一个数列的任意 两项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可以任意小,那么这个数列就是收敛的。柯西收敛准则可以用来证明许多复杂 的数列的收敛性,尤其是在处理无穷级数时非常有用。
极限存在准则三
总结词
极限存在准则三是闭区间套定理,它指出如果一个数列的项构成一个闭区间套, 即每个区间端点的极限相等且等于该数列的项,则该数列收敛于这个极限。
李俊清-物质结构导论-习题

李俊清等,《物质结构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章1.K 的电子逸出功是2.2 eV ,Ni 的电子逸出功是5.0 eV ,而1 eV=1.6×10-12 erg ,波长为4000 Å的紫光能否引起金属K 和Ni 的光电效应?2.考虑相对论效应,则以速度υ运动的粒子的动能为2022201c c c T μυμ--=其中0μ为粒子的静止质量。
试证明当c <<υ时,2021T υμ≈。
3.计算红光λ=6000 Å和X 射线λ=1 Å的一个光子的能量、动量和质量。
4.试求下列各粒子的de Broglie 波长 (a) 100 eV 的自由电子。
(b) 0.1 eV ,质量为1g 的粒子。
5.质量为m 的粒子,在弹性力kx -作用下运动,试写出其Schrödinger 方程。
6.写出一个被束缚在半径为a 的圆周上运动的粒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并求其解。
7.已知在一维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的波函数为⎪⎭⎫⎝⎛=x an a πψsin 2,其中a 为势阱的长度。
试计算:(a)粒子动量的平方。
(b)n 取何值时粒子在区间⎥⎦⎤⎢⎣⎡a 41,0的几率最大。
8.用不确定原理和virial 定理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正确:中子是由相距小于10-13 cm 的质子和电子用Coulomb 力结合起来的粒子。
9.证明kx e x =)(ψ是x P 的本征函数,并说明k 的取值情况。
10.试计算Li 2+离子s 2和p 2轨道上电子的电离能。
11.忽略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但考虑电子的自旋状态,试确定主量子数是n 的氢原子电子能级的简并度。
12.在求解氢原子电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时,曾忽略了万有引力的作用。
质子和电子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势能为rGM V μ='其中万有引力常数G =6.67×10-8 cm 3.g -1.s -1。
数值分析答案Ch1-Ch2

第一二章习题提示第一章误差1.计算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是多少?答案:V =43πR 3,εr (V )=ε(V )V =4πR 2ε(R )43πR 3=3εr (R )。
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是1300=0.003333。
2.考虑正弦函数sin x 的求值,特别是数据传递误差,即自变量x 发生扰动h 时函数值的误差。
(1)估计sin x 的绝对误差。
(2)估计sin x 的相对误差。
(3)估计这个问题的条件数。
(4)自变量x 为何值时,这个问题高度敏感?答案:(1)cos xh 。
(2)cot xh 。
(3)相对条件数x cot x 。
(4)x =kπ,k =0时,这个问题高度敏感。
注:误差估计与近似值取法有关,要舍去高阶无穷小。
如:sin (x +h )≈sin x +cos xh ,则误差为−12sin xh 2等。
3.设Y 0=28,按递推公式Y n =Y n −1−1100√783,(n =1,2,...)计算到Y 100。
若取√783≈27.982(保留5位有效数字),试问计算Y 100将有多大误差。
答案:Y 100=Y 0−√783,ε(Y 100)=ε(27.982)(假设Y 0无误差)。
Y 100的误差限为12×10−3。
4.正方形的边长大约为100cm ,问测量时允许多大的误差才能使其面积误差不超过1cm 2。
答案:测量边长的误差应不超过0005cm 。
上机题1.编程观察无穷级数∞∑n =11n的求和计算。
(1)采用IEEE 单精度浮点数,观察当n 为何值时求和结果不再变化,将它与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比较(注:在MATLAB 中可用single 命令将变量转成单精度浮点数)。
(2)用IEEE 双精度浮点数计算(1)中前n 项的和,评估IEEE 单精度浮点数计算结果的误差。
答案:format longs =single(0);u =single(1);t =0;k =1;while u ~=su =s;s =s +1/k;t =t +1/k;k =k+1;endk -1s -t这里单精度浮点数的和为s =15.404,双精度浮点数的和为t =15.133。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分析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分析第⼀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章⾊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谱图上的⾊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7.在⾊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塔板⾼度H很⼩,但实际上柱效并不⾼,试分析原因。
9.某⼈制备了⼀根填充柱,⽤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推断A和B在该柱上⼀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谱分析中常⽤的定量分析⽅法有哪⼏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个组分时可选⽤哪种⽅法?11.⽓相⾊谱仪⼀般由哪⼏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是什么?12.⽓相⾊谱仪的⽓路结构分为⼏种?双柱双⽓路有何作⽤?13.为什么载⽓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焰离⼦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固⾊谱分离永久性⽓体?18.对⽓相⾊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较红⾊载体和⽩⾊载体的特点。
20.对⽓相⾊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量和载体的种类?26.⽑细管⾊谱柱与填充柱相⽐有何特点?27.为什么⽑细管⾊谱系统要采⽤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载⽓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高中化学:《常见的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常见的烃》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这四种气态烃的推断正确的是()A.四种气态烃中至少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和丙C.丙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D.乙和丁属于同系物2.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乙醇C.丙烯D.苯3.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C=C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C—C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乙烷不能4.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D.绿原酸水解产物均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5.下列有关烃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B.通式为C n H2n的烃一定是烯烃C.通式为C4H6的烃一定是炔烃D.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一定是烷烃6.立方烷结构为立方体,分子式为,其熔点比相同碳原子的辛烷高,立方烷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立方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有2种B.常温常压下为气体C.与乙苯(结构简式为)是同分异构体D.与苯的含碳质量分数相同7.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 ℃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的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 CH4、C2H4B. CH4、C3H4C. C2H4、C3H4D. C2H2、C3H68.某炔烃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结构为,该炔烃可能的结构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9.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0.杯环芳烃因其结构类似于酒杯而得名,其键线式如图,下列关于杯环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芳香烃B.最多与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分子式为C44H56O4D.分子内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11.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乙醇C.丙烯D.苯12.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A.溴和四氯化碳B.苯和溴苯C.水和甲苯D.溴苯和液溴13.有机反应的类型很多,下列各反应中与CH2===CH2―→CH2Br—CH2Br的变化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4.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 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下列烷烃中,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该烷烃是()A.B.C.D.二、实验题(共3小题)16.日本筑波大学的白川英树教授等三人,发现在塑料聚乙炔中添加碘这一杂质后,聚乙炔便像金属那样具有导电性.这一发现和发展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试写出聚乙炔的结构简式:.(2)导电聚合物的研究成果,还对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日本的赤木教授成功合成了具有螺旋状链式结构的聚乙炔,可以用来制成电子零件中不可缺少的线圈和电磁体.若已知白川英树发现的银色的聚乙炔薄膜是纯净的反式聚乙炔,其结构片段如图所示:请写出铜色的聚乙炔薄膜顺式聚乙炔的结构片段:.(3)现有银色的聚乙炔薄膜和铜色的聚乙炔薄膜以及苯乙烯(C8H8)的混合物共13 g,若完全燃烧,则消耗的氧气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能否确定?为什么?.(4)一种与聚乙炔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04.①其分子式为.②若该化合物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的二氯代物有种同分异构体.17.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5)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18.某同学要以“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______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它能使紫色的________溶液褪色.(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4)查询资料: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______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5)发现问题: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1小题)19.标准状况下,5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能与50g溴完全反应,求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分数.四、填空题(共3小题)20.蒽()与苯炔(|)反应生成化合物X(立体对称图形),如下图所示:(1)蒽与X都属于(填字母).a.环烃 b.烃 c.不饱和烃(2)苯炔的分子式为,苯炔不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3)下列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填字母,下同).(4)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同时能使溴水因加成反应而褪色,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21.已知烯烃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某烃的分子式为C11H20,1 mol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吸收2 mol H2;用热的酸性KMnO4溶液氧化,得到下列三种有机物:;HOOC—CH2CH2—COOH.由此推断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b=,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3)a的取值范围为.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项,根据题意,可以推断甲为CH4、乙为HC≡CH、丙为CH2===CH2、丁为CH3CH3.四种物质分子式均不同,无同分异构体;B项,乙、丙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项,乙炔、乙烷分别属于炔烃、烷烃,不属于同系物.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必须含有不饱和键,故排除A、B,而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丙烯在高温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因为含有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溶液褪色.3.【答案】C【解析】A,B,D均为正确的描述.因为C=C双键键能比C=C单键键能大,从而决定键长要短一些,故答案C是错误的.4.【答案】C【解析】A项,由于“”不是平面结构,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错误;B项,最多应消耗4 mol Br2,错误;C项,酚—OH、—COOH、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而醇—OH不和NaOH溶液反应,正确;D项,该物质的水解产物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5.【答案】A【解析】A.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故A正确;B.式为C n H2n的烃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故B错误;C.C4H6的烃可能是炔烃、也可能二烯烃,故C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可以是C9H20或C10H8,不一定是烷烃,故D错误.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能力.因为两个碳原子有边、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三种位置关系,故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A项错误;立方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B项错误;乙苯的分子式为,C项错误;立方烷和苯的最简式均为,因此含碳质量分数相同,D项正确.7.【答案】D【解析】据题意,t>100 ℃(水为气态),在此状况下气态烃充分燃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始终为10 L(未变),即ΔV=0,故两种气态烃分子中的平均氢原子数均为4;又因为两种气态烃是以任意比例混合的,D选项中的两种烃除1∶1的情况外,氢原子的平均数都不为4,故D项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加成反应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根据加成原理采取逆推法还原C≡C双键,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炔存在C≡C的位置,还原三键时注意:先判断该烃结构是否对称,如果对称,只考虑该分子一边的结构和对称线两边相邻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对称,要全部考虑,然后各去掉相邻碳原子的2个氢原子还原C≡C.9.【答案】B【解析】A中烃的正确命名应为2甲基丁烷,A错;C的命名应为对二甲苯,C错;D的命名应为2甲基丙烯,D错.10.【答案】C【解析】A.杯环芳烃含有苯环,但在元素组成上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B.1个苯环能与3个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杯环芳烃最多与1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由键线式可知分子式为C44H56O4,故C正确;D.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碳原子与所连的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分子内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必须含有不饱和键,故排除A、B,而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丙烯在高温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因为含有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溶液褪色.12.【答案】C【解析】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物质必须是两种相互不溶的液体,一般的来说: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溶质易溶于无机溶剂;A.溴和四氯化碳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B.苯和溴苯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C.水和甲苯不溶,所以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正确;D.溴苯和液溴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错误.13.【答案】A【解析】CH2===CH2→CH2Br—CH2Br是加成反应,CH3CHO→C2H5OH是与H2的加成反应;CH3CH2Cl→CH2=CH2是消去反应;是取代反应;CH3COOH→CH3COOC2H5是酯化反应(取代反应).14.【答案】B【解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是酯化反应,反应④是苯的硝化反应,其中③④均属于取代反应.15.【答案】D【解析】A、含有3种氢原子,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A错误;B、含有5种氢原子,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5种,故B错误;C、含有3种氢原子,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C 错误;D、含有2种氢原子,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2种,故D正确.16.【答案】(1)(2)(3)能,因为它们的最简式一样(4)①C8H8②3【解析】(1)根据加聚反应的特点,可写出聚乙炔的结构简式为:;(2)根据图示给出的反式结构特征,在结合乙烯的原子都是共平面的,不难写出铜色的聚乙炔薄膜顺式聚乙炔的结构片段:;(3)银色的聚乙炔薄膜和铜色的聚乙炔薄膜以及苯乙烯(C8H8),它们的最简式都是CH,质量13g时,对应的最简式为1mol,消耗氧气为1.25mol,生成二氧化碳为1mol;(4)聚乙炔的最简式为CH,根据104÷13=8,因此,分子式为C8H8;该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且分子的不饱和度比较大,属于笼装结构的空间构型,不难想出为立方烷的结构,结构简式为;其二氯代物的位置有相邻的两个顶点位置,面对线上的位置,以及体对角线,共3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17.【答案】(1)(2)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反应器A(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5)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溴苯制备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由于苯、液溴的沸点较低,且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反应器A.HBr中混有的Br2在经过CCl4时被吸收;在制备的溴苯中常混有Br2,一般加入NaOH溶液中,Br2因发生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而被除去.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则必有HBr生成,若为加成反应则没有HBr生成,故只需检验D中是否含有大量H+或Br-即可.18.【答案】(1)酸性 KMnO4(2)液体分层,溶液紫色不消失 (3)错误 (4)相同在(5)不同意由于苯是一种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而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大许多,故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苯将溴单质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此同时,苯层颜色加深【解析】凯库勒式为单、双键交替式,因含双键,故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实验情况与推测不相符,则说明苯的结构不是凯库勒式结构.苯的真实结构为碳碳键完全相同,不存在单键、双键,而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19.【答案】60% 40%【解析】解:设乙烯、乙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CH2=CH2~Br2CH≡CH~2Br2xmol xmol ymol 2ymol 故22.4(x+y)=5160(x+2y)=50解得x=0.134,y=0.089,故乙烯的体积分数为≈60%,故乙炔的体积发生为1-60%=40%.20.【答案】(1)abc(2)C6H4ad(3)D(4)D【解析】(1)蒽和X都只含C、H两种元素,有环状结构,且含有不饱和碳原子,故a、b、c均正确.(2)由苯炔的结构简式,结合碳的四价结构,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6H4,不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烃其碳原子数不超过4,因苯炔分子内含有键、—C≡C—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3)苯的同系物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且侧链均为烷基,满足条件的只有D项.(4)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只有D项.21.【答案】【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烯烃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碳碳双键变为碳氧双键,且碳碳双键碳原子上氢原子被氧化为—OH.22.【答案】(1)1∶1(2)31∶3(3)<a<【解析】(1)若a=1,因45 g水的物质的量是2.5 mol,其中所含的H为5 mol,则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是C2H5.根据平均值可知C2H4和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设生成的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根据C守恒可知,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 mol,即x+y=2①又根据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O2是3 mol,即b=3.所以有:C2H5+3O2xCO+yCO2+2.5H2O由O守恒得:x+2y+2.5=6②解得:x=0.5 mol,y=1.5 mol.(3)用极端假设法.如果混合气体全部是乙烯,则根据H守恒可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同理可知全为乙烷时,其物质的量为mol,故<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dergraduate Course ELEMENTS OF COMPUTATION THEORY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2ZHEJIANG UNIVERSITYFall-Winter,2006P602.1.1Let M be a deterministicfinite automaton.Under exactly what cir-cumstances is e∈L(M)?Prove your answer.Solution:e∈L(M)if and only if s∈F.Suppose e∈L(M).Then,by definition of L(M),(s,e) ∗M(q,e),where q∈F.Because it is not the case that(s,e) M(q,w)for any configuration(q,w)(w=e).(s,e) ∗M(q,e)must be in the reflexive transitive closure of M by virtue of reflexivity −that is,(s,e)=(q,e).Therefore,s=q and thus s∈F.Suppose s∈F.Because ∗M is reflexive,(s,e) ∗M(s,e).Because s∈F,we havee∈L(M)by definition of L(M).2.1.2Describe informally the languages accepted by the following DF A.Solution:(c)All string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a s and b s and in which no prefix has more thantwo b s than a s,or a s than b s.(d)All string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a s and b s and in which no prefix has more thanone more a than b,or vice-versa.2.1.3Construct DF A accepting each of the following languages.(c){w∈{a,b}∗:w has neither aa nor bb as a substring}.(e){w∈{a,b}∗:w has both ab and ba as a substring}.Solution:(c)M=(K,Σ,δ,sF),whereK={q0,q1,q2,q3},Σ={a,b},s=q0,F={q0,q1,q2}q aδ(q,a)q0a q1q0b q2q1a q3q1b q2q2a q1q2b q3q3a q3q3b q3(e)M=(K,Σ,δ,sF),whereK={q0,q1,q2,q3,q4,q5},Σ={a,b},s=q0,F={q5}q aδ(q,a)q0a q1q0b q2q1a q1q1b q3q2a q4q2b q2q3a q5q3b q3q4a q4q4b q5q5a q5q5b q5P742.2.2Which regular expression for the languages accepted by the NF A of Problem2.2.1.Solution:a)a∗b)a(ba∪baa)∗(b∪ba)2.2.6(a)Find a simple NF A accepting(ab∪aab∪aba)∗.(b)Convert the NF A of part(a)to a DF A by the method in section2.2.Solution:(a)M=(K,Σ,∆,sF),where K={q0,q1,q2,q3},Σ={a,b},s=q0,F={q0}(qσq i)(q0a q1)(q1a q2)(q1b q0)(q1b q3)(q2a q0)(q3b q0)(b)Determinizing the above machine results in the following DFA:K={{q0},{q1},{q3},{q0,q1},{q0,q2},{q1,q3},∅},Σ={a,b},s={q0},F={{q0},{q0,q1},{q0,q2}}{q}σ{δ(q,σ)}{q0}a{q1}{q0}b∅{q1}a{q3}{q1}b{q0,q2}{q0,q2}a{q0,q1}{q0,q2}b∅{q0,q1}a{q1,q3}{q0,q1}b{q0,q2}{q3}a∅{q3}b{q0}{q1,q3}a{q3}{q1,q3}b{q0,q2}∅a∅∅b∅2.2.10Describe exactly what happens w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ectionapplied to a F A that is already deterministic.Solution:Only |K |of the 2|K |states of the new automaton will be reachable.Each of these states will have {q }for some q ∈K .If we identify {q }with q ,we have a bijection between the states of the old automata and the reachable states of the new one.With respect to this bijection,δ,s ,and F will be identical between the old mach-ine and the new.Sinceis the same,there is a natural isomorphism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automaton formed from the new one by discarding unreachable states.P 83-842.3.4Using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of of theorem 2.3.1,construct F A accepting these languages.(b )((a ∪b )∗(e ∪c )∗)∗.Solution:(b )Ommited.2.3.7Apply the construction in Example 2.3.2to obtain regular expressions responding to each of the F A above.Simplify the resulting regular expres-sions as much as you can.Solution:(a )a ∗b (ba ∗b ∪a )∗(b )((a ∪b )(a ∪b ))∗(c )(a ∪b )∗abaa (a ∪b )∗(d )(a ∪∅∗)(ba ∗a )∗b (b ∪a )∗P 902.4.5Using the pumping theorem and closure under intersection,show that the following are not regular.(a ){ww R :w ∈{a,b }∗}Solution:Assume L is regular,by the closure property under intersection so is L 1=L ∩a ∗bba ∗.Consider language L 1.Let k be the constant whose existence the pumping theorem guarantees.Choose string w =a k bba k ∈L 1.Clearly |w |≥k .So the pumping theorem must hold.Let w =xyz such that |xy |≤k and y =e ,then y =a i where i >0.But then xy n z =a k +(n −1)i bba k ,which is clearly asymmetric for any n =1.The theorem fails,and thus that L 1is not regular,therefore L is not regular.2.4.8Ar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d false?Explain you answer in each case.(a )Every subset of a regular language is regular.(b )Every regular language has a regular proper subset.(c )If L is regular,then so is {xy |x ∈L and y ∈L }.(d ){w |w =w R }is regular.(e )If L is regular,then so is {w |w ∈L and w R ∈L }.(f )If C is any set of regular languages,then ∪C is a regular language.(g ){xyx R |x,y ∈Σ∗}is regular.Solution:(a )False.Every language,including those we know not to be regular,is a subset of theregular language∗.(b )False.The empty set,which is a regular language,has no proper subsets at all,so it certainly cannot have a proper subset which is also a regular.(c )True.{xy |x ∈L and y ∈L }=L ◦¯L.Since L is regular,so is its complement,and thus their concatenation is regular.(d )False.This can be shown by trying to pump the string a k ba k .y will have to consist only of a s and the resulting xy 2z will unbalanced.Note,however,that this language is regular over an alphabet of one symbol.(It is true when C is required to be finite).(e )True.This language is L ∩L R .If L is regular,then so is L R .Since both L and L R are regular,so is their intersection.Solution:(f)False.Any language can be written as the(possibly infinite)union of the singleton sets containing its individual elements.Since not every language is regular,this claim is false.(g)True.{xyx R|x,y∈Σ∗}=Σ∗.By letting x=e,y can vary over all the stringsof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