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漫画欣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
----散文《送考》拓展资料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 震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是从画古诗词 意境开始的,他第一幅发表的漫画便是 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词意。 丰子恺小的时候,接受过六年中国传 统的启蒙教育,刚认字时,读的就是《千 家诗》,诗词的美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丰子恺自己说,他最喜欢看的书是诗 话和词话,因为这些书把最优美最动人的 句子集锦起来,省去了自己寻找的麻烦, 读来很是畅快。
画:儿童 ----吾爱童子身
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 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 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 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 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 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 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 他兴味昂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观剧者”,观 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 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在画儿 童的时候,丰子恺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仁爱的 父亲和宽厚的长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天想必到了黄昏,信也 已经读了无数遍,把优 美的身姿定格在窗前, 对着流水和船帆,是在 幻想中体验相见的喜悦, 还是暂时逃避无处不在 孤独,这个现代的女子, 虽然没有穿上古装,但 悠悠的相思传承了千年。
无言独上西楼
是真的无言了吗?若是 无言,必然无思,既然 无思,又何必独上西楼。 看来,无言却是多情, 正是"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才教人独立西楼, 听凭明月去涤荡"剪不 断,理还乱"的心思。
画:诗词
他的诗词漫画也是这样,把最耐人寻味的 景象凝固了,定格下来,给人以细细的、长 久的回味。 在这些以古诗词为题的漫画里, 却一点也闻不出陈腐的味道,意古人的意, 生活却是今人鲜活的生活,典雅的意境和浓 厚的生活气息毫无矛盾,让人感受到二、三 十年代典型的文化氛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的樱桃和绿的芭蕉, 是鲜美的对照。 娇嫩的樱桃和硕大的 芭蕉,是初夏的清凉。 齐整的樱桃和参差的 芭蕉,是流动的诗的韵律。
幸有我来山未孤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看我应如是。
燕归人未归
丰子恺的漫画里,柳树 和燕子出现的频率很多, 而调皮的柳条和轻盈的 燕子也最能撩人思绪。 俞平伯送给丰子恺"丰 柳燕"的号,这也是画 家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内 心写照。
指冷玉笙寒
小楼吹彻玉笙寒,观者 无需追究演奏者眉眼一 线,或手指与玉笙的浑 然一体,作者用笔线我 们带入的是一个音乐的 世界。
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
母亲是矛盾的。星期日里, 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打、闹、 叫、嚷,她便觉得心烦, 便要阻止;但是,若她的 孩子们不这样健康活泼地 打、闹、叫、嚷,她仍要 觉得心烦,并且担心。于 是,她半真半假地喝骂, 心甘情愿地替他们收拾残 局。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 琼浆,小姊弟之间的绝不 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姊 姊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 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 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 真地用两只手给姊姊打扇, 不会有半分勉强。
画:人间
除了诗词和儿童,丰子恺的漫画里还有很 大一部分描写了人间百态。 在这些画中,一些饶有情趣却容易被人忽 视的生活场景被画家敏感地发掘出来,有温馨、 有讽刺、有同情也有怜悯。 对这些人和事的描写,表达了画家对人世 间最博大的爱与关怀。
野外理发处
设施虽然简陋了 一点,但一样可以把 头发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宽敞的空间里, 客人和理发师都应该 心情舒畅,而不会有 交易上的纠纷了吧。
意犹未尽吧!
请阅读丰子恺散文 ----送考》 《送考》
QQ:289166733 EMAIL:huangzhen89@sina.co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三夫君如见”
在代笔的先生跟前,也没什 么不好说的,这些话已经盘 算了好几天了,现在经过先 生的润色,变成文雅的言辞, 就要传达给远方的"阿三夫 君"了,想来那"阿三夫君" 也是要通过别人的口来翻译 给他听的,这夫妻间的消息 经过如此的坎坷传送,将变 得更加珍贵了。
疲
用这样几根线条,要表 现出准确的形态已经不 容易了,要传达出神态 当然更加难。看这人的 全身都透出"疲"态,连 翘起的脚丫子也像是在 告诉读者要舒缓一下赶 路的酸涨。
村学校的音乐课
唱歌的时候,要全身心 地投入,尽量张大小嘴, 以便表现自己走调或不 走调的歌声;尽量竖起 耳朵,以便听见老师的 胡琴伴奏和同伴们走调 或不走调的合唱。眼睛 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多余 的,所以便省略了。
锣鼓响
锣鼓的声响使老人和孩 子都兴奋起来。孩子变 得矫健,老人变得轻盈。 孩子的快乐是锣鼓的声 响带来的,老人的快乐 则是孩子的快乐给予的。
瞻瞻底车(二)脚踏车
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 的一张画,主人公是他 的长子丰华瞻。幼年的 瞻瞻就表现出惊人的想 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 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 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 讲时,礼堂上就悬挂着 这张画片
要!
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对于天上的月亮,"要" 字后面还要跟上一个坚 定的惊叹号。那样明亮 有趣的月亮,没有理由 不拿在手中把玩把玩, 至于上天捉月是坐火箭 还是架梯子,这却不在 他们思考的范围里。
阿宝赤膊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 丰子恺第一个女儿,大 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 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 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 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
花生米不满足
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己 的期望值,便皱着眉眼 表示抗议。儿童就有这 样赤裸裸的真率,哭与 笑,满足与不满足就是 这样的简单,毫不矫作, 难怪丰子恺一生都对儿 童的世界羡慕不已。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单纯美丽如梅花,能赏 心的也只有两三枝而已, 何况个个不同的人。 人能赏花,能拣赏心的 花赏,花却不能选择知 音,这也是人的幸运。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1941年,丰子恺率妻儿 避难暂寓遵义,五湖的 闲暇既已无望,门前一 溪也能聊以慰情。与其 说是逃避,不如看作文 人的从容。
馄饨担
馄饨担大得连挑担人的脑 袋也遮没了,担子里装的 不仅仅是馄饨,还有老母 亲的叮咛,妻子的期盼, 儿女们的笑颜……担子里 是家,家就是担子,无怪 挑得这样沉重,这样甘愿。
归宁
已婚的妇女回娘家 探望,叫做归宁。在丰 子恺的时代,归宁一次 是不太容易的,尤其是 远嫁的女子。人坐在船 上,心早就飞回了家, 预演着相见时的那一幕 悲喜剧。
挖耳朵
这样精细的活计,当然 要屏息凝神地完成。挖 的人十分敬业,弓背伸 头,恨不得整个人都钻 进耳朵里;被挖的倒悠 闲得很,光着膀子,垂 着手,这是对受雇人手 艺的完全肯定!
浣纱
溪不是若耶溪,人 也比西施晚了千年,但 粼粼的波光仍然动人, 被这波光映照着的人也 仍然动人。
邻人
有道是"天涯若比邻", 但有时候比邻也会成为 天涯。是文化的分歧, 还是性格的不合,西装 马甲和长衫马褂间的沟 壑就如此难平?幸好今 时今日,这样的铁扇骨 是不多见了,但愿有朝 一日,这样的景象能够 绝迹。
----散文《送考》拓展资料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 震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是从画古诗词 意境开始的,他第一幅发表的漫画便是 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词意。 丰子恺小的时候,接受过六年中国传 统的启蒙教育,刚认字时,读的就是《千 家诗》,诗词的美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丰子恺自己说,他最喜欢看的书是诗 话和词话,因为这些书把最优美最动人的 句子集锦起来,省去了自己寻找的麻烦, 读来很是畅快。
画:儿童 ----吾爱童子身
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 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 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 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 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 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 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 他兴味昂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观剧者”,观 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 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在画儿 童的时候,丰子恺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仁爱的 父亲和宽厚的长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天想必到了黄昏,信也 已经读了无数遍,把优 美的身姿定格在窗前, 对着流水和船帆,是在 幻想中体验相见的喜悦, 还是暂时逃避无处不在 孤独,这个现代的女子, 虽然没有穿上古装,但 悠悠的相思传承了千年。
无言独上西楼
是真的无言了吗?若是 无言,必然无思,既然 无思,又何必独上西楼。 看来,无言却是多情, 正是"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才教人独立西楼, 听凭明月去涤荡"剪不 断,理还乱"的心思。
画:诗词
他的诗词漫画也是这样,把最耐人寻味的 景象凝固了,定格下来,给人以细细的、长 久的回味。 在这些以古诗词为题的漫画里, 却一点也闻不出陈腐的味道,意古人的意, 生活却是今人鲜活的生活,典雅的意境和浓 厚的生活气息毫无矛盾,让人感受到二、三 十年代典型的文化氛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的樱桃和绿的芭蕉, 是鲜美的对照。 娇嫩的樱桃和硕大的 芭蕉,是初夏的清凉。 齐整的樱桃和参差的 芭蕉,是流动的诗的韵律。
幸有我来山未孤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看我应如是。
燕归人未归
丰子恺的漫画里,柳树 和燕子出现的频率很多, 而调皮的柳条和轻盈的 燕子也最能撩人思绪。 俞平伯送给丰子恺"丰 柳燕"的号,这也是画 家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内 心写照。
指冷玉笙寒
小楼吹彻玉笙寒,观者 无需追究演奏者眉眼一 线,或手指与玉笙的浑 然一体,作者用笔线我 们带入的是一个音乐的 世界。
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
母亲是矛盾的。星期日里, 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打、闹、 叫、嚷,她便觉得心烦, 便要阻止;但是,若她的 孩子们不这样健康活泼地 打、闹、叫、嚷,她仍要 觉得心烦,并且担心。于 是,她半真半假地喝骂, 心甘情愿地替他们收拾残 局。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 琼浆,小姊弟之间的绝不 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姊 姊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 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 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 真地用两只手给姊姊打扇, 不会有半分勉强。
画:人间
除了诗词和儿童,丰子恺的漫画里还有很 大一部分描写了人间百态。 在这些画中,一些饶有情趣却容易被人忽 视的生活场景被画家敏感地发掘出来,有温馨、 有讽刺、有同情也有怜悯。 对这些人和事的描写,表达了画家对人世 间最博大的爱与关怀。
野外理发处
设施虽然简陋了 一点,但一样可以把 头发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宽敞的空间里, 客人和理发师都应该 心情舒畅,而不会有 交易上的纠纷了吧。
意犹未尽吧!
请阅读丰子恺散文 ----送考》 《送考》
QQ:289166733 EMAIL:huangzhen89@sina.co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三夫君如见”
在代笔的先生跟前,也没什 么不好说的,这些话已经盘 算了好几天了,现在经过先 生的润色,变成文雅的言辞, 就要传达给远方的"阿三夫 君"了,想来那"阿三夫君" 也是要通过别人的口来翻译 给他听的,这夫妻间的消息 经过如此的坎坷传送,将变 得更加珍贵了。
疲
用这样几根线条,要表 现出准确的形态已经不 容易了,要传达出神态 当然更加难。看这人的 全身都透出"疲"态,连 翘起的脚丫子也像是在 告诉读者要舒缓一下赶 路的酸涨。
村学校的音乐课
唱歌的时候,要全身心 地投入,尽量张大小嘴, 以便表现自己走调或不 走调的歌声;尽量竖起 耳朵,以便听见老师的 胡琴伴奏和同伴们走调 或不走调的合唱。眼睛 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多余 的,所以便省略了。
锣鼓响
锣鼓的声响使老人和孩 子都兴奋起来。孩子变 得矫健,老人变得轻盈。 孩子的快乐是锣鼓的声 响带来的,老人的快乐 则是孩子的快乐给予的。
瞻瞻底车(二)脚踏车
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 的一张画,主人公是他 的长子丰华瞻。幼年的 瞻瞻就表现出惊人的想 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 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 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 讲时,礼堂上就悬挂着 这张画片
要!
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对于天上的月亮,"要" 字后面还要跟上一个坚 定的惊叹号。那样明亮 有趣的月亮,没有理由 不拿在手中把玩把玩, 至于上天捉月是坐火箭 还是架梯子,这却不在 他们思考的范围里。
阿宝赤膊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 丰子恺第一个女儿,大 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 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 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 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
花生米不满足
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己 的期望值,便皱着眉眼 表示抗议。儿童就有这 样赤裸裸的真率,哭与 笑,满足与不满足就是 这样的简单,毫不矫作, 难怪丰子恺一生都对儿 童的世界羡慕不已。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单纯美丽如梅花,能赏 心的也只有两三枝而已, 何况个个不同的人。 人能赏花,能拣赏心的 花赏,花却不能选择知 音,这也是人的幸运。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1941年,丰子恺率妻儿 避难暂寓遵义,五湖的 闲暇既已无望,门前一 溪也能聊以慰情。与其 说是逃避,不如看作文 人的从容。
馄饨担
馄饨担大得连挑担人的脑 袋也遮没了,担子里装的 不仅仅是馄饨,还有老母 亲的叮咛,妻子的期盼, 儿女们的笑颜……担子里 是家,家就是担子,无怪 挑得这样沉重,这样甘愿。
归宁
已婚的妇女回娘家 探望,叫做归宁。在丰 子恺的时代,归宁一次 是不太容易的,尤其是 远嫁的女子。人坐在船 上,心早就飞回了家, 预演着相见时的那一幕 悲喜剧。
挖耳朵
这样精细的活计,当然 要屏息凝神地完成。挖 的人十分敬业,弓背伸 头,恨不得整个人都钻 进耳朵里;被挖的倒悠 闲得很,光着膀子,垂 着手,这是对受雇人手 艺的完全肯定!
浣纱
溪不是若耶溪,人 也比西施晚了千年,但 粼粼的波光仍然动人, 被这波光映照着的人也 仍然动人。
邻人
有道是"天涯若比邻", 但有时候比邻也会成为 天涯。是文化的分歧, 还是性格的不合,西装 马甲和长衫马褂间的沟 壑就如此难平?幸好今 时今日,这样的铁扇骨 是不多见了,但愿有朝 一日,这样的景象能够 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