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指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税收制度和税务管理要求,未按时、足额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对于企业欠税行为,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
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欠税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限期缴纳税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2. 罚款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对于欠缴税款的企业,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欠税的情况,按照欠税金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比例进行罚款。
同时,对于恶意逃税、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欠税金额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进行罚款。
3. 责令限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对于欠税企业可以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限期的长短。
企业在规定的限期内未缴纳税款的,将面临进一步的处罚措施。
4. 责令停业整顿对于欠税严重、拒不缴纳税款的企业,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一段时间,以限制其经营活动,迫使其履行纳税义务。
5. 吊销营业执照对于拒不缴纳税款、恶意逃税的企业,税务机关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使其无法继续经营。
二、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欠税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 恶意逃税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偷税漏税等手段,故意逃避纳税义务,达到一定数额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2. 非法抵扣税款企业虚构或者变相虚构交易,非法抵扣税款,达到一定数额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3. 隐匿、转移财产企业为逃避纳税,隐匿、转移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4. 多次欠税企业多次欠缴税款,达到一定数额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5. 偷税漏税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少报收入等手段,故意偷税漏税,达到一定数额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税收责任法

税收责任法税法主体的违法责任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违反法定义务,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说来,税法主体承担的主要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例如,纳税主体违反其依法纳税的义务,从事偷税、欠税、抗税等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应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纳税人违反有关税务管理方面的义务时,应在限期内履行义务,否则将被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又如,征税主体违反其依法征税的义务,违法擅自决定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的,应依法撤销其违法决定,改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征税,并由该征税机关主体的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如果征税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应对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
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的具体责任承担,体现在税法、刑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之中。
为了优化税法的实效,保障征纳双方的权利的实现,许多国家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律责任。
这也是体现税法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违法纳税人的法律责任(一) 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税务管理制度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及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具体制度,违反这些具体制度规定,多属一般违法行为,纳税人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违反税务登记、账证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纳税人有下述行为:(1)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2)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3)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种行为,税务机关即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亦依照上述规定处理。
另外,纳税人违反法律规定,在规定的保存期限以前擅自损毁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欠缴税金管理办法

欠缴税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的欠缴税金管理。
第三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公正、高效地进行欠缴税金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欠缴税金的确认与通知第四条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欠缴税金的金额。
第五条确认欠缴税金后,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向纳税人发出《欠税通知书》,明确欠缴税金的金额、原因及缴税期限。
第三章欠缴税金的追缴第六条纳税人应当在《欠税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缴清欠缴税金。
第七条逾期未缴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可采取以下措施追缴欠税:1. 责令提供纳税担保;2. 扣押、查封、拍卖纳税人的财产;3. 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4.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
第四章欠缴税金的减免与和解第八条纳税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困难确实无法按期缴纳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或延期缴纳。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
第五章欠缴税金的记录与报告第十条税务机关应当将欠缴税金的情况记录在纳税人的税收档案中,并定期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纳税人未按规定缴纳欠缴税金,构成逃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欠缴税金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税务违规的法律后果分析

税务违规的法律后果分析税务违规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反税法规定,包括逃避税收、偷漏税款、虚假报税等行为。
税务违规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会给纳税人自身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税务违规的后果进行分析。
一、税务违规的种类及后果1. 逃避税收逃避税收是指纳税人通过转移资产、虚构交易、隐瞒收入等手段,故意规避纳税义务,以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
逃避税收不仅会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还会触犯税法,给纳税人带来以下法律后果:(1)税务处罚:逃避税收的纳税人一经查实,将面临税务处罚,包括补缴欠税、加收滞纳金、罚款等。
(2)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逃避税收的行为可能被税务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如吊销税务登记证、暂扣银行账户等。
(3)刑事责任:严重逃避税收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
2. 偷漏税款偷漏税款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故意隐瞒收入、虚假记账等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
偷漏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会给纳税人带来以下法律后果:(1)税务处罚:一旦发现偷漏税款的行为,纳税人将被要求补缴欠税款,并加收滞纳金、罚款等税务处罚。
(2)行政处罚:根据税收管理法规定,偷漏税款的行为可能被税务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如责令改正、罚款等。
(3)刑事责任:严重偷漏税款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
3. 虚假报税虚假报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资料、隐瞒真实情况,以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
虚假报税不仅扰乱了税收秩序,也会给纳税人带来以下法律后果:(1)税务处罚:虚假报税的纳税人一经查实,将被要求补缴欠税款,并加收滞纳金、罚款等税务处罚。
(2)行政处罚:根据税收管理法规定,虚假报税的行为可能被税务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如责令改正、罚款等。
(3)刑事责任:严重虚假报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
企业欠税导致交不起,该怎么办?

企业欠税导致交不起,该怎么办?公司欠税交不起的处理方法包括申请减免、延期、破产或清算抵税。
税务机关有权催缴欠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企业债务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法律分析一、公司欠税交不起怎么办1、公司欠税交不起,处理方法包括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生产经营恶化时申请减免;申请延期;申请破产;清算抵税。
对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催缴,同时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企业债务纠纷怎么办企业债务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所欠下的债务,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负债。
企业因债务到期不承担还款责任时,可能引发企业债务纠纷,企业债务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予以解决:1、协商解决。
因企业到期不承担还款责任或保证责任,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作出一定的让步的方式,协商解决纠纷。
2、经由中间人调解解决。
因债务人的原因不能如期履行债务,而又不能与债权人协商一致时,可以由中间人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谅解,达成新的协议,使债务得到解决。
经由中间人调解的具体形式有: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
3、仲裁:双方当事人将争议交给共同信任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或专业仲裁机构做出裁决。
仲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力的,即一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而且由请仲裁的费用一般比提起诉讼的费用低。
4、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之间不能通过上述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当事人的一方可到法院起诉,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债务纠纷。
法院在审结案件时会做出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当事人如负有履行义务,就应自动履行,如不可以自动履行,人民法院可根据债权人的申请或审判组织的移送,按执行程序强制执行。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如果企业存在欠税行为,将面临一定的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罚款:对于欠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处以相应的罚款。
罚款数额普通为欠税金额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根据欠税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定。
2. 滞纳金:企业未按时缴纳税款的,还需要支付相应的滞纳金。
滞纳金是按照欠税金额和欠税时间计算的,具体计算方式由税务机关根据相关规定确定。
3. 限制高消费:对于拖欠税款较大的企业,税务机关有权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高消费行为,以确保企业履行纳税义务。
4. 责令改正:税务机关有权责令企业改正欠税行为,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时间限期缴纳欠税款项,并补缴相应的滞纳金。
5. 公示批评:税务机关可以对欠税企业进行公示批评,公开暴光企业的欠税行为,以警示其他企业依法缴纳税款。
二、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企业欠税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欠税行为的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偷税罪:对于故意偷税、逃税行为,涉及较大数额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企业,可能构成偷税罪。
根据欠税金额的大小和其他相关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
2. 逃避追缴欠税罪:对于故意逃避追缴欠税行为,情节严重的企业,可能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根据欠税金额的大小和其他相关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
3. 非法出售发票罪:对于非法出售发票、虚开辟票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企业,可能构成非法出售发票罪。
根据发票金额的大小和其他相关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
4. 贪污罪:对于企业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挪用、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税款的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
纳税人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的税收法律责任目录一、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二、直接妨害税款征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三、妨害发票管理的违法行为1 纳税人的税收法律责任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具体可分为纳税人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直接妨害税款征收的违法行为、妨害发票管理的违法行为三类。
1.1 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四)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又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规定,概括起来说,有关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处罚规定是:(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税收征管法规定,对于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按照细则的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30日内予以吊销营业执照,并于吊销后10日内将情况反馈给税务机关。
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按照实施细则第九十条的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指企业未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定的税种、税率、税期、税额等要求,未按时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
针对企业欠税行为,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行政责任制度,以保障税收的正常征收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1.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于企业欠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吊销营业执照等。
具体的处罚措施将根据企业欠税的情节、数额以及是否存在恶意逃税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2 暂扣财产税务机关在对企业欠税行为进行查处时,有权暂扣企业的财产。
暂扣财产的范围包括:企业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股权等。
暂扣财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税款的及时缴纳,并通过追缴欠税款的方式进行强制执行。
1.3 限制高消费对于欠税较为严重的企业,税务机关有权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措施。
限制高消费是指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直系亲属在特定时期内进行高消费行为,包括购买高档商品、旅游度假、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等。
通过限制高消费,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逃避欠税责任。
二、刑事责任在企业欠税行为中,如果涉嫌犯罪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2.1 偷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对于企业欠税行为涉嫌偷税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罪是指企业通过虚构、隐瞒、伪造账簿、凭证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2 贪污罪如果企业欠税行为涉嫌贪污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贪污罪是指企业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骗取或者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3 重大税收违法犯罪对于企业欠税行为涉嫌重大税收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大税收违法犯罪是指企业通过伪造、变造、销毁账簿、凭证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指企业在税收管理中未按时足额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针对企业欠税行为,我将分别介绍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1. 行政处罚企业欠税行为属于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税务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形式包括罚款、责令改正、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
具体的行政处罚措施将根据企业欠税的情节严重程度和税务部门的裁量权来确定。
2. 罚款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欠税的罚款金额为欠税金额的30%至60%。
具体的罚款比例将由税务部门根据企业欠税的情节和税务征收工作需要来确定。
3. 责令改正税务部门有权责令企业改正欠税行为,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补缴欠税款项。
企业应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主动履行补缴税款的义务。
4. 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于严重欠税的企业,税务部门有权暂扣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以限制其经营活动。
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措施,旨在迫使企业履行纳税义务。
二、刑事责任1. 刑事立案对于涉嫌犯罪的企业欠税行为,税务部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立案侦查。
企业欠税行为涉及的犯罪主要有逃避缴纳税款罪、偷税罪和抗税罪等。
2. 刑事处罚对于犯罪行为成立的企业,司法机关将依法进行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逃避缴纳税款罪的刑罚为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偷税罪和抗税罪的刑罚为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刑事责任追究对于企业欠税行为的刑事责任,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本身,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员。
相关责任人员如果涉嫌犯罪,将会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
总结企业欠税行为是严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会面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税务部门有权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
对于涉嫌犯罪的企业欠税行为,税务部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立案侦查,并最终由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
企业欠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欠税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欠税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还可能对企业自身及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本文将探讨企业欠税的法律后果,以期为企业和相关当事人提供参考。
二、企业欠税的法律后果1.行政责任(1)滞纳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逾期不缴或者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处以罚款。
(3)吊销税务登记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税务登记证:①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②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③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
2.刑事责任(1)逃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骗取出口退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到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欠税行为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具体行政责任如下:1. 罚款:企业欠税行为将面临罚款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企业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责令补缴欠缴的税款,并按照欠缴税款数额的百分之一每日加处罚款。
2. 滞纳金:企业欠税行为还将面临滞纳金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限期缴纳滞纳金。
3. 取缔、吊销营业执照:在严重情况下,税务机关还可以依法采取取缔、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措施,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4. 行政拘留:对于情节严重、拒不缴纳税款的企业,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限制其人身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责任是税务机关依法对企业欠税行为进行处罚的一种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和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责任的种类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刑事责任:除了行政责任外,企业欠税行为还可能涉及到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重的欠税行为将构成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具体刑事责任如下:1. 刑事处罚:对于涉嫌犯罪的企业欠税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数额较大的。
2. 追缴财产:对于犯罪所得,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犯罪份子的财产中,是犯罪所得的,应当予以追缴。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责任是司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企业欠税行为进行处罚的一种方式,具体的刑事责任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总结:企业欠税行为将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指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欠税行为,存在一定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由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税务机关可以对欠税企业进行税收监管,要求企业补缴欠税款项,并按照规定进行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欠税企业应当自欠税之日起15日内补缴欠税款项,并按照规定缴纳滞纳金。
2. 对于拒不缴纳欠税款项或者拒不改正的企业,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等,以保障税款的收缴。
3. 对于严重欠税行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如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暂扣企业银行账户等,以迫使企业履行纳税义务。
二、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欠税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恶意逃避缴纳税款、拒不缴纳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殊严重情节的企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1. 恶意逃避缴纳税款: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偷逃税款、逃避税款等手段,故意逃避缴纳税款。
如企业虚构交易,通过虚假发票等方式规避纳税义务。
2. 拒不缴纳税款数额巨大:企业明知自己应当缴纳税款,但故意拒不缴纳,并且拒不改正,造成巨额税款欠缴。
对于上述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判处企业罚金、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等刑事处罚。
三、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对企业欠税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
1. 行政责任是由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主要通过税收监管、罚款、强制执行等手段来迫使企业履行纳税义务,保障税款的收缴。
2. 刑事责任是对于恶意逃避缴纳税款、拒不缴纳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殊严重情节的企业进行刑事追责,可能判处企业罚金、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等刑事处罚。
行政责任主要是为了保障税收的正常征收,追求经济效益;而刑事责任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恶意逃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税收是国家运行的重要经济支柱,确保公民按法律规定缴纳税金是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税务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税法的严肃性,国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以打击和惩罚税务违法行为。
本文将就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进行探讨。
一、税务违法行为的概念与分类税务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税务管理过程中,故意或过失违反税法规定,逃避或拖欠税款,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减免税款,不按规定报告、申报或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拖欠、逃避税款的违法行为:包括故意不缴纳税款、逃避缴税、虚假报税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减免税款诈骗的违法行为:包括故意隐瞒实际应税事项、虚构减免税事项等行为,以骗取减免税款。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也扰乱了税收秩序,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
3. 提供虚假税务信息的违法行为:包括故意提供虚假资料、虚报税收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给税务部门工作带来不便,也损害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二、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从事税务违法行为的个人或单位,根据税收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他们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这些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补缴欠税和滞纳金的责任:对于拖欠税款的个人或单位,应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及时补缴欠税,并缴纳相应的滞纳金。
2. 罚款的责任:对于故意或过失违反税法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罚款的处罚。
罚款的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影响大小而有所不同。
3. 暂扣或没收财产的责任:对于严重的税务违法行为,税务部门有权采取暂扣或没收财产的措施,以保障国家财政利益和惩罚违法者。
4. 法律刑事责任的追究:对于涉嫌犯罪的税务违法行为,除了行政处罚外,还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违反税收法规的法律责任

违反税收法规的法律责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法规的日益完善,一些个人和企业往往会违反税收法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就违反税收法规所涉及的三种法律责任进行分析。
一、行政责任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往往会引发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有权对违反税收法规的个人和企业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追缴应纳税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维护税收秩序、惩治违法行为,并促使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对于故意避税、偷逃税款等严重违法行为,税务机关还可以进行公告曝光,影响违法者的社会形象,增加道德压力。
二、经济责任除了行政处罚,违反税收法规的个人和企业还要承担经济责任。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个人和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进行纳税,一旦违反规定,未缴纳应纳税款或少缴税款,将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等经济责任。
此外,税务机关还可以追缴违法所得,对税收违法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以确保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
三、刑事责任严重违反税收法规的个人和企业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规定了故意偷逃税款、骗取出口退税等刑事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避税、逃避追缴欠税、伪造、销售发票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刑罚的同时,还要追缴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针对违反税收法规的法律责任,我们应当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增强纳税自觉性。
同时,税务机关也要加强监督执法,确保税收法规能够得到严格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税收安全,保障税收的正常征收,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涉及到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个人和企业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税收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在维护税收安全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拖欠土地税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土地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土地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因种种原因拖欠土地税的现象时有发生。
拖欠土地税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拖欠土地税的法律后果入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拖欠土地税的法律后果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应当承担以下行政责任:(1)补缴欠税:纳税人应当依法补缴拖欠的土地税。
(2)滞纳金:纳税人拖欠土地税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滞纳金。
(3)行政罚款: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拖欠土地税的情节,对纳税人处以一定数额的行政罚款。
2.刑事责任若拖欠土地税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纳税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情形可能构成犯罪:(1)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
(2)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构成抗税罪。
(3)逃避追缴欠税: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3.民事责任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以下情形可能引发民事纠纷:(1)合同纠纷:若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违反了与税务机关签订的税收合同,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可能侵犯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如擅自转让、出租土地等,税务机关可以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4.其他法律后果(1)信用记录受损: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其信用记录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在金融、商务等领域的活动。
(2)资格限制:拖欠土地税的纳税人,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可能被限制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拖欠土地税的法律后果案例分析:案情简介:某公司自2016年起拖欠土地税,累计欠税金额达1000万元。
税务法律责任制度

1.2.1 危害税款征收的刑事责任
• (1)偷税罪 • (2)抗税罪 • (3)逃避追缴欠税罪 • (4)骗取出口退税罪
税法与纳税会计
谢谢观看!
• 1.1.2 偷税 • 1.1.3 骗取出口退税 • 1.1.4 抗税 • 1.1.5 欠税 • 1.1.6 其他
1.1.2 偷税
•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 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 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是偷税。
税法与纳税会计
税务法律责任 制度
税务法律责任制度
• 1.1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行政责任 • 1.2纳税人刑事责任
1.1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行政责任
• 1.1.1 违反税务管理制度的行为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 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 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 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 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1.6 其他
•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 元以下的罚款。
•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 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 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任
• 1.2.1 危害税款征收的刑事责任 • 1.2.2 危害发票管理的刑事责任
1.2.2 危害发票管理的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背景介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承担着纳税义务。
然而,一些企业可能存在欠税行为,严重影响了税收秩序和国家财政收入。
针对企业欠税行为,我将就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进行详细介绍。
二、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属于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面临相应的行政责任。
具体行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欠税企业可以处以相应的罚款。
罚款数额通常是以欠税金额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计算。
2. 暂扣或者查封财产税务部门有权对欠税企业的财产进行暂扣或者查封。
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将被冻结或者限制使用,直至欠税问题得到解决。
3. 吊销营业执照对于严重欠税的企业,税务部门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
这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4. 行政拘留在严重欠税情况下,税务部门有权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进行行政拘留。
这是一种强制措施,旨在迫使企业履行纳税义务。
三、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欠税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偷税罪如果企业故意隐瞒、弄虚作假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逃避缴纳税款,达到一定数额,将构成偷税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 贪污罪如果企业在纳税过程中,企图行贿、受贿或者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利益受损,将构成贪污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3. 重大税收违法犯罪对于涉及巨额税款的违法行为,如虚开辟票、骗取出口退税等,将构成重大税收违法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四、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针对企业欠税行为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责任。
行政责任是税务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的行政处罚,主要目的是追缴欠税并维护税收秩序。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企业欠税行为是指企业在纳税义务履行过程中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或者拖欠税款的行为。
对于企业欠税行为,国家有关税收管理部门将依法采取一系列行政处罚措施,以保护税收法律的严肃性和税收秩序的稳定性。
1. 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企业欠税行为,税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行政处罚措施:(1)责令限期缴纳欠税款,并按照欠税金额的一定比例加征滞纳金;(2)责令改正错误,补报或者重新报送税务资料;(3)没收违法所得;(4)处以罚款,并可以按日或者按次计算;(5)吊销税务登记证;(6)吊销营业执照;(7)限制出境;(8)暂扣或者查封财产;(9)责令停业整顿;(10)其他行政处罚措施。
2. 行政处罚的程序(1)税务部门发现企业存在欠税行为后,将依法进行调查取证;(2)税务部门将调查取证结果进行审核,并形成处罚决定书;(3)税务部门将处罚决定书送达企业,企业在收到决定书后应按照决定书的要求进行行政处罚的履行;(4)企业可以对税务部门的处罚决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请行政诉讼。
3. 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企业欠税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涉及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刑事责任主要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负责调查、起诉和审判。
1. 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企业欠税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2)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国家税收;(3)行为要件:犯罪行为是故意拖欠、逃避缴纳税款,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逃避税务监管;(4)结果要件:犯罪结果是造成国家税收损失。
2. 刑事责任的追究程序(1)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企业欠税行为后,将依法进行调查取证;(2)公安机关将调查取证结果移送检察机关;(3)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4)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
欠发票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发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凭证,具有证明交易真实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存在欠发票的现象。
欠发票不仅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还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欠发票的法律后果,以提醒广大企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
二、欠发票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税务事项的资料,并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报送税务登记证件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账簿的;(三)未按照规定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四)未按照规定使用发票的;(五)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六)未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发票的;(三)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四)未按照规定报送发票的。
”三、欠发票的法律后果1. 税务行政处罚欠发票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
具体包括:(1)责令限期改正: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补开、补齐欠发票,并对其处以罚款。
(2)罚款:根据欠发票的金额和情节,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处以五千元以下或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 追缴欠税欠发票的企业,税务机关有权根据欠发票的情况,依法追缴欠缴的税款。
企业如不配合,税务机关可采取强制措施,如冻结银行账户、扣押财产等。
3. 纳入税收信用评价体系欠发票的企业,其行为将被纳入税收信用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关于企业欠税行为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一、行政责任
企业发生欠税时,税务机关首先进行追缴税款,如果企业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税务机关还可追加滞纳金并处罚款。
税务机关还可对欠税企业实行欠税税额累计计算的方式,如果企业仍欠税,税务机关可通知欠税企业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进行抵缴税款,对于企业欠税构成犯罪的可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五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契税纳税人有关法律责任的通知
一、根据征管法第二十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三十条和契税条例第九条规定,契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在主管契税征收管理工作的财政机关或者地方税务机关(以下简称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征收机关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且同一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申请延期缴纳一次。
在征收机关批准的期限内,不加收滞纳金。
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征收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二、根据征管法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征收机关负责人(财政局或者地方税务局局长)批准,征收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二)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征收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征收机关除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征收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未缴或者少缴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十年。
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因偷税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征收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
四、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根据征管法第四十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合同、契约、协议、合约、单据、确认书、评估证明等凭证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以偷税论处。
偷税数额不满一万元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数额不足百分之十的,由征收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处以偷税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六、根据征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征收机关无法追缴的税款,数额不满一万元的,由征收机关追缴其欠缴税款,处以欠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七、根据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征收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处以拒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43条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
第73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的,由税务机关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责令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二、刑事责任
当企业欠税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时,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企业欠税构成逃税罪时,纳税人且多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逃税的,税务机关可实行累计数额计算。
当单位构成犯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企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如下:
1.《中华人民共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三条【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构成本罪时
第二百一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五十一、逃避追缴欠税案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五十七条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五十八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税务工作人员轻微伤以上的;
(二)以给税务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损害为威胁,抗拒缴纳税款的;
(三)聚众抗拒缴纳税款的;
(四)以其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