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及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ppt课件

医院感染监测ppt课件
染。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 故障,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浓度超 标;同时,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应对措施
维修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室 空气消毒;对医护人员进行无菌 操作培训,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
菌操作。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患者在进行血液 透析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检测证实为透析器及管 道表面细菌污染。
01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如病例报告、实验室检 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02 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03 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院管理,为制定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
报告内容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 果,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体分布、危险因素等。
报告形式
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等多种形 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反馈机制
建立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将分析 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相关部 门,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改进。
03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清洁和消毒措施
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规定, 制约了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技术进步推动监测手段升 级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依赖于 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先 进技术,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 测速度和准确性。
数据整合与共享成为关键

《微生物检测》课件

《微生物检测》课件

检测与鉴定
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染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
生物种类。
生化试验
对微生物进行生化试验,检测其代 谢产物和酶活性,进一步确定微生 物种类。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 因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分子水平 上的检测和鉴定。
结果报告
报告内容
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样品来源、检测方法、结 果及结论等。
总结词:染色技术
详细描述:采用不同的染色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形 态和结构。
培养分离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培养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进 行培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分离纯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从样本中提取微生物的DNA或RNA,作为 后续检测的基础。
详细描述:利用PCR技术对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扩 增,获得足够的目标片段。
详细描述:将扩增后的DNA或RNA进行电泳分离,通 过凝胶上的条带判断微生物种类。
03
微生物检测流程
采样
采样原则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 采集。
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案例
案例概述
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 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临床样本中的病原
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案例分析
分析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的难点和挑战 ,如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以及检测方
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案例内容
介绍临床样本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检测这些微 生物的方法和流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诊治中的作用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诊治中的作用ppt课件

把两个标本都进行了真菌培养,接种了血平板。
33
ppt课件.
血平板培养48h后,菌落如下:
1779 48h
从平板中可以看出两者是几乎是一样的丝状真菌生长,
于是都分别转种了SDA平板。
34
ppt课件.
1779 号
1780 号
转种SDA后4d的生长情况
35
ppt课件.
1779 号
当即做了棉兰染色,如上图
40
ppt课件.
CASE 3 :
➢2015.12.27 上午10点,患者:张某 “反复腰背疼痛半月,加重伴起卧困 难3天”入院。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间歇 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休息后可缓解。既往康健,无不良个人史。 辅助检查:MRI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4椎体失稳,腰椎侧凸畸形。血 常规:正常,ESR:31mm/h ➢27日下午14时,反复高热,最高达39.7℃,送检血培养 ➢28日心内科、感染科会诊:发热待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小,不排 除血流感染,建议进一步检查。 ➢29日彩超:双侧腋窝查见淋巴结(结构异常)。血PCT:0.43ng/ml HS-CRP:39.18mg/L。 ➢30日,血液科会诊,发热待诊,原因不明,转入血液科,行骨髓穿刺送 检,结果正常。
28
ppt课件.
2天的血平板棉兰染色,显微镜观察如下图:
因镜下形态曲霉特 征明显,但单纯靠 血平板和目前所观 察到的镜下形态难 以鉴定为啥曲霉? 随后进行了PDA 的转种。
29
ppt课件.
PDA平板四天时的菌落和镜下形态如下图:
根据菌落和镜下特点,倾向于土曲霉,但菌落颜色因时间的关系,仍不够典型,续孵。
46
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及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及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05
02
增菌与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增菌处理, 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繁殖,然后进行 分离培养,得到纯菌落。
03
微生物鉴定
采用形态学、生化反应、免疫学等方 法对分离出的菌落进行鉴定,确定其 种类或属。
04
药敏试验
通过测定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 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的选 用依据。
02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中的
目的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高治 愈率,同时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流程
采集样本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 样本类型和采集方法,如血液、尿液、 痰液、伤口分泌物等。
01
结果报告
将微生物检验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 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03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
作用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原体分布
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收集医院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 学特征,包括感染发病率、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等。
分析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感染传播途径,如直接接触、飞 沫传播、共同媒介物等,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感谢观看
个体化用药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微 生物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个 体化的抗生素使用建议,提高治 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精准治疗
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医生可以根据病原体类型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G-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泌至菌体外
体裂解后释放
蛋白质
脂多糖
不稳定,
稳定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成类毒素
革兰阳性菌 染色结果图
革兰阴性菌
染色原理
★渗透学说:与肽聚糖结构有关 ★化学学说: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镁盐
有关 ★等电点学说:与细菌所带电荷有关
革兰染色意义
★有助于鉴别细菌 ★有助于选择用药 ★有助于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影响革兰染色的因素
操作因素 ★涂片的厚薄 ★脱色时间的长短
染液因素 ★卢戈碘液放置时间过长 ★ 95%乙醇挥发 ★结晶紫与草酸铵混合时间太长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抗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上讲,医院内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感染率:
发生感染的病人数
感染率=
出院病人数
×100%
一、二、三级医院总的医院感染率应低于 7%、8%、10%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微生物检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抗感染诊治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抗感染诊治ppt课件
19
1.2.3 临床微生物室建设(4分)
a.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病原微生物涂片、分离培养、鉴
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及时准确地出具报告,检验 质量符合质控要求(2分)
b. 有专人负责与临床沟通,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咨询、培训等技 术支持,有工作记录(2分)
20
1.3.3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加强限制使用级和特殊 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7分)
1.无菌体液细菌涂片染色细菌检查
2.合格标本细菌培养 3.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4.军团菌抗原/抗体检查 5.真菌涂片及培养 7.降钙素原检测(PCT)
22
隐球菌抗原?
6.血清真菌G实验或GM实验
青霉素的发现是抗感染治疗的里程碑
23
24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 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以后都会报复我们。”
30
群体监测 获得性耐药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办法》
1. 主要目标菌 耐药率≧30%的抗菌药,
及时预警本机构医务人员。
2. 主要目标菌 耐药率≧40%的抗菌药,
应慎重经验用药。
3. 主要目标菌 耐药率≧50%的抗菌药, 应参照药敏结果选药。 4. 主要目标菌 耐药率≧75%的抗菌药, 应暂停该类药的应用,
1
主要内容




细菌培养概述 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与感染类型 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报告单的解读 开展有效的临养的作用
寻找感染源 选择敏感药物 评价疗效 流行病学调查 耐药监测网的建立
3
培养的送检指征
当病人出现下列系统炎症反应的临床或实验室特征时 应当采血送血培养:体温>38℃或<36℃;心率>90 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PaCO2<32mmHg;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 发 热: 高热(39C以上),伴有明显的 毒血症状,以间歇迟张热多见。 皮 疹: 革兰阴性菌—瘀点 伤寒—玫瑰疹 斑疹伤寒—暗红色斑丘疹 肝脾肿大: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关节疼痛: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神志昏迷或休克:革兰阴性菌毒血症状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及监测中的重要作用.pptx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诊治及监测中的重要作用.pptx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2:34:4712:34:4712:3412/6/2020 12:34:47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2.612:34:4712:34Dec-206-Dec-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2:34:4712:34:4712:34Sunday, December 06, 2020
经验治疗
获得准确病原菌 和细菌药敏结(图7.ppt)
调整治疗方案 针对性用药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测中作用
全面综合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靶位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临床与微生物室相互沟通、交流、 密切配合
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
血液病骨髓移植成功后患者,41岁,男,抗感染及抗 排异治疗过程中。 发生严重持续腹泻20多天,有过便血,总量达数千毫升,
第4天报告
痰普通培养36小时后:长出类鼻疽博得特菌。 大便报告难辨梭菌培养阴性。
第5天报告
痰普通培养60小时:痰中有少量烟曲霉菌 500cfu/ml。 沙保罗培养基60小时:罗氏培养基4天未见快生 长的分枝杆菌生长,未见奴卡菌。 药敏结果是:屎肠球菌——万古霉素、替考拉 宁、四环素类,利奈唑烷敏感。
学依据。
医院感染的3个环节与临床微生物 检验密切相关
发现传染原 (图1.ppt) 发现传播媒介的病原体(图2.ppt) 发现易感人群病原体(图3.ppt)
目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常见细菌(条件致病菌)表1.ppt,耐药菌 表 2.ppt、罕见细菌(军团菌)
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等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
合格痰直接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阳性葡萄状 球菌,占70%,革兰阴性杆菌,占30%。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临床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临床ppt课件
“何时采血进行血培养,无特殊时间要求。”
整理版课件
24
你认为对吗? 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 好的抽血时间是: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前
整理版课件
25
细菌浓度
0
血培养采血时机
30 时间 (分钟)
整理版课件
体温 60
26
答 案: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很多低致病、弱毒 的细菌,在外环境、人体体表以及与外 界相通的腔道中广泛存在的细菌,引起 感染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日益增多。
病原菌的种类更为广泛:包括需氧菌、 厌氧菌、苛氧菌、分枝杆菌和真菌等。
整理版课件
3
现代感染性疾病的新特点
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同一种细菌对 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完全不同,甚至出 现同时耐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细 菌,往往使临床医师的“经验性”治疗 或所谓的常规治疗根本无效。
临床医生最不能接受的问题:阳性率低
整理版课件
10
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目前存在的问题 :
标本送检率低 从全国来看,抗感染治疗 前,送检相关标本可能只占应送标本的一半 左右,与抗菌药物应用率之高形成鲜明的反 差。一些医师在经验性治疗受挫后方送标本, 此时已失去阳性培养的机会。
标本有缺陷 正确收集各种临床标本, 关注特检标本采样与送检的方法和条件,是 完成病原学诊断的先决条件。
800 beds 600个标本/天 150 瓶/天 3套瓶/24小时 (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1套) 10-30株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天, 2株厌氧菌/月 7台
21
————关于血培养指征
“只有在发热时,才需要进行血培养。”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ppt课件
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30% 以上。
感染的复杂性
不同区域感染病原不同 同一病原在不同病区耐药性不同 同一病原含多种耐药机制 不同人群的易感性不同(个体差异) 机会致病菌感染增加,传统用药模式
发生变化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处方者抗感染知识的不足 诊断缺少病原学证据(病人把病原检测作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形态学范畴
► 1. 组织细胞学; ► 2. 微生物形态学(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
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等);
包括:镜下形态及染色特性,菌落形态
► 3. 寄生虫学; ► 4. 其他有形物(包括花粉、结晶、菌类孢子等非
致病性有形物)
形态学的导航作用
► 1. 感染的确认(炎症细胞); ► 2.炎症性质鉴别(单核、分叶核细胞或嗜酸细胞); ► 3.感染性质鉴别(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 ► 4. 微生态失衡与否及程度(菌群失调); ► 5. 标本合格与否的判定; ► 6. 可疑致病菌的确认(根据微生物与炎性细胞的关系
协助临床解释药敏试验结果:业有专攻。 让所有临床医生都熟练掌握CLSI文件也不太 现实,临床微生物专家有责任协助临床医
从微生物检验角度看靶向治疗
个体化使用抗菌药物时,相对于经验用药更精 确的临床治疗就是靶向给药。这里所指的靶就 是病原菌。
抗感染靶向用药的依据就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的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为额外负担、医生开单太少) 病原检测报告速度慢、不够正确 细菌室和临床沟通不够,医生不敢提出过
多的要求 商业利益驱使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 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微生物检测与院感防控PPT课件

微生物检测与院感防控PPT课件

物表及手卫生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液的量要准确(5ml或10ml); (2)采样面积要准确,并在送检单上标明; (3)使用灭菌的规格板和棉拭子。 (4)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5)及时送检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 监测频率:
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 采样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开展后的成效
利用监测资料 为医院工作
评价控制措施 的效果
提高全体工作人 员对院感的认识 和危险性的警觉, 使其成为自觉行

通过各种监测方 法,发现问题,采 取相应措施,对院 感监测进行绩效
评估
当面临院感方面 的投诉或是控告 时,可为医院进行 辩护(但资料必须 准确、真实、公正)
为科研工作服务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 样。
•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 剂残留时,采样液应 含相应中和剂。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
标准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 (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 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 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国外研究表明: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90%为接触传播,
9%为飞沫传播,1%为空气传播。
90%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手: 直接接触:病人 医务人员 病人 病人 间接接触:病人 医务人 病人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ppt课件
为额外负担、医生开单太少) 病原检测报告速度慢、不够正确 细菌室和临床沟通不够,医生不敢提出过
多的要求 商业利益驱使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 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
致死亡
细菌耐药的严重性
细菌耐药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亚洲尤 为严重。
究其原因有:
对目前形势缺乏认识; 抗生素的误用和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非临床用药); 假劣药的应用; 耐药菌克隆株的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和国际间均没有有效的控制细菌 耐药的体系。
如何解决细菌耐药问题?
要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有必要加强医院和 社区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的监测;
协助临床解释药敏试验结果:业有专攻。 让所有临床医生都熟练掌握CLSI文件也不太 现实,临床微生物专家有责任协助临床医
从微生物检验角度看靶向治疗
个体化使用抗菌药物时,相对于经验用药更精 确的临床治疗就是靶向给药。这里所指的靶就 是病原菌。
抗感染靶向用药的依据就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的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 中的作用和价值
内容提示
1.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性 2.对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3.加强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4. 如何快速掌握临床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一、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性
在抗生素时代感染仍是 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 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 之一。WHO 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
对处方医师和病人进行教育非常重要;
在地方或全国范围内制订切实有效的抗生素 使用规范;
培训合格人员,以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研究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索。

方法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以及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进行收集,然后进一步对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主要应用方法包括对感染传播途径进行预测、对病原菌进行监测与对易感染人群进行监测等,对于医院感染的检验以及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微生物的检验与监测在医院控制感染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微生物的应用并大力推广,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等诸多问題。

标签: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渐出现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性治疗等各种各样现代化的诊疗技术,随之而来的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进而导致不断出现抗生素耐药菌株,所以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这一难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医疗质量,而且大大增加了卫生资源以及其费用的损耗。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微生物的检验与监测已经日益成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疾病诊断、医院感染控制的较为重要的一个手段。

但是,与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是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所以应该合理充分利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与监测,将其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今对临床微生物的检验与监测已经成为现代临床诊疗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近1年时期内的12家市级医院,保证其中的6家市级医院在控制医院发生感染问题上采用的检验与监测方法是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技术,还要注意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合理的病原学依据;其中6家市级医院在控制医院发生感染问题上采用的检验与监测方法是单纯的使用一些常规的方式。

实验组市级医院为使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6家市级医院;对照组市级医院为没有使用微生物,仅是使用单纯的较为常规的控制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