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 新文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王瑶先生在1980年学会即包头会议上的报告《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随想》上,提出文学史既是一门文艺科学,又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是以文学领域的历史发展为对象的学科。具体是指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对象)、接受主体(阅读和批评)三个层面上,实践和表现着对人的不断的发现。

属性:文学性和历史性,而历史属性是文学史区别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质的规定性。

基本内容:从1917年文学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社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中国文学领域里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思潮、社团、流派、批评等为主要构成内容。

历史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就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历程。

一、中国新文学史的开端?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始,还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还是从十九世纪末已经开始?

80年代中期就有关于“现代文学史起讫时间的论争”,当时钱理群等人正在提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影响很大,在讨论中,多数学者,也主张突破五四的“起点论”。王瑶先生力排众议,亲自写了《关于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的长文,明确表示:“我是主张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以‘五四’为起点的。”唐弢先生也赞同这一观点。

1、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说,中国新文学的历史,是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开始的,新文学的提倡虽然是在“五四”前一两年,但实际上是通过了“五四”,它的社会影响力才扩大和深入的,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的一翼。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文学方面: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了大小40多个文艺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

2、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认为是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始的。原因有二:首先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此文功绩有三:a、提出文学历

史进化观b、提出“文言合一”,C、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其次是:陈独秀是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①推到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到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到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②把“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斥为“十八妖魔”。③旧文学种种弊端与国民性互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会,必须革新文学。

观点:现代文学的开始应当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论证,许多观念的现代性变革,其起点是1898年前后发生的。这种现代性的观念实际是从晚清到五四逐渐酝酿出来的。严复的最早的《天演论》是1895年翻译的并引进中国的,为中国带来了进化论。而“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观念都是由梁启超在19世纪末倡导的。而戏剧观念的更新,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这表现在他的1904年的《论戏曲》中论述:“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教师,世上的人都是他们教出来的。”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观念形成。

(一)文学史的主体是谁?现代文学史是革命史的附属品、一部分?还是文学自身?

1、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说,中国新文学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部分,新文学的基本性质就不能不由它所担负的社会任务来规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路线也就规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当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些问题有失偏颇。例如,本书共有四编,一方面,把鲁迅的影响渗透在方方面面中,而将周作人和林语堂直接称作为叛徒。另一方面,整个对历史的书写,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立体的、全面的高度上来看问题,这表现在,一方面,对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家、作品关照比较多,对城市体裁的关照比较少。比如非常重要的作家如张爱玲、钱钟书林语堂就完全没有涉及。对中国社会的通俗小时哦这样一种重要的文体也基本没有涉及。另一方面,影响一个社会的文化文学的发展,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形成的,但是《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整个熟悉过程,将政治基本作为促成文学史发展的决定性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例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毕之后,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工农兵

的文艺活动怎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杂文、散文这些方面热火朝天的进行起来。在我们今天看来,因为各种原因,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在对待一些作家作品上有失偏颇,欠缺精到。

2、1904年东吴大学的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启动了新的文学史观念,在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人的学术自觉源于他文学观的自觉。他用进化观来阐述中国文学史的变化与发展历程,注重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碰撞下,在近代建构民族国家话语体系的文化自觉中,建构进化的中国文学史观。他论文学的标准是真善美的统一。

3、唐金海和周斌教授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说,科学的文学史观是文学史教材和著作的灵魂,它有质的规定性,又有多维的灵活性。

结论:即文学史的主体应该是文学,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文学的主体性和多维性的相结合。主体性,是指文学史的主题应该是文学本身。即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作家、作品等相关的文学现象。多维性,是指通史观、精品观、美文观、创新观、超时空观和稳定观等。具体来说,我们应当有一种“博物馆的意识”。例如,在博物馆里面陈列的就是历史上的文物或文献,都应该是原物和真迹。同样,在文学史上,我们所遴选出来的事件、作家、作品,其主体应该是珍贵的价值很高的、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变化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历史认识价值的经典;同时应当陈列少量虽不具备上述里程碑意义的、确也在历史上存在过,反映人类和自然史上衰落、腐朽、倒退、消亡的典型文学现象,他们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认识价值。他们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现象相互碰撞,构成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丰富性。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是以文学事件为分期的节点,还是以政治社会事件为文学分期的节点?

1、在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9到1927,第二阶段是1928到1937,第三阶段是1938到1942,第四阶段是1942到1949年。

2、在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文学的历史分期开始,表述的并不明朗,以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政治事件作为文学分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