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策略管理品类管理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a7120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b.png)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一、商品品类管理概述商品品类管理是指对商品进行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商品进行归类,以便实现对商品的全面管理、追踪、分析和决策。
在商品经营中,品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品类的设计与管理,涉及到商品采购、仓库管理、销售推广、财务分析等多方面问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良好的商品品类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商品品类管理的意义商品品类的分类不仅有利于贮存、展示和销售,还是制订采购、库存、销售计划的重要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商品品类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为企业提供指导性信息,优化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计划;2、便于对商品的统计、分析,更好地进行预测、评估、优化和决策;3、有助于改善仓库存储及物流运输方式;4、通过对商品品类的规划、创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5、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商品分类体系,奠定良好的业务基础。
三、商品品类管理的步骤1、确定商品品类首先要明确企业经营范围,并根据商品的特性、供应链、销售渠道等进行划分。
划分品类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按照使用功能、物理特征、市场需求、价格等因素进行分类。
2、确定品类标准确定品类标准是指对每个品类进行详细、准确、合理的定义,包括商品名称、描述、属性、规格等。
对于相似的商品,应该要有明确的区分。
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适合企业的品类标准。
3、建设商品库存建设商品库存是将所有商品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构建一个完善的商品档案。
商品库存应包括商品名称、描述、品类、售价、供货商、库存等信息。
商品档案的完善度决定了商品品类管理的实施效果和效率。
4、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商品库存信息,结合市场需求、销售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包括定量采购、定期采购、季节性采购等。
制定好采购计划,还需要根据采购计划确定相应的采购预算。
5、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采购计划和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
销售计划要包括销售目标、销售渠道、推广计划等。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组合优化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组合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ad7e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d.png)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组合优化零售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不同的品类和商品组合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类管理和商品组合优化是零售业中的两个重要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品类管理的重要性品类管理是零售业中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类的管理和优化,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
品类管理的核心是对品类进行细分和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品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产品的陈列位置,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率。
品类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到不同品类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品类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促销活动,提高品类的销售额。
品类管理还需要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包装等进行管理。
通过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企业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忠诚度。
同时,合理定价也是品类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商品组合优化的策略商品组合优化是零售业中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旨在通过合理的商品组合,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率。
商品组合优化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
商品组合优化的首要任务是对产品的分类和归类。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属性、功能和用途,将产品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商品组合。
通过对商品组合的优化,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率,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商品组合优化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
互补性产品是指两个或多个产品在使用上相互促进,购买一个产品会增加对另一个产品的需求。
替代性产品则是指两个或多个产品在功能上相似,可以相互替代。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商品组合,将互补性产品进行搭配销售,提高销售额。
同时,对于替代性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定价策略和促销活动,引导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
商品分类管理(品类管理)
![商品分类管理(品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54d9e104a1b0717fd5dddd.png)
品的陈列面的考虑,适当地调整无效的商品陈列面。 ❖ 7.其他:随着一些特殊的节日的到来,也应对门
店的商品进行补充和调整。
品类管理合作案例
❖ 沃尔玛(Wal-Mart)与宝侨(P&G)利用信息技术的分享, 达成 QR/ECR 与品类管理。他们合作的成果如下:
战略 经营流程
交易伙伴的 合作关系
信息科技
组织能力
❖ 1. 组织能力:品类管理是跨部门,甚至是跨组织的 合作,所以组织能力必须要强健。
❖ 2. 交易伙伴的合作关系:品类管理是厂商与零售商 充分合作,传递价值给消费者,两者必须要充分信 任。
❖ 3. 绩效评价表:品类管理需要进行评量指标,来衡 量品类的表现并做修正。
❖ 此品类对零售商的目标顾客重要程度如何? ❖ 此品类对零售商重要程度如何? ❖ 此品类对零售商的主要竞争者重要程度如何? ❖ 此品类的未来趋势如何?
3. 品类评估(Category Assessment)
本项任务的目的在于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以了 解目前品类的表现。去发现可能改善品类表现的 机会。
传统管理与品类管理的差别传统管理采购以产品为主将产品推入商店厂商提供利润零售业者供货商协商以进货数量为报表依据战略性品类管理采购以消费者为主消费者将产品买出消费者产生利润双方成为合作伙伴以实际销售为依据注重战略性品类管理有六大基本要素绩效评价表组织能力信息科技交易伙伴的合作关系战略经营流程组织能力
第四讲:商品分类管理(品类管理)
❖ 5.各商业程序必须相互配合,并视为跨功能团队天 衣无缝的合作结果。
品类管理是 QR/ECR 中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环
2. 品类定义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af0fa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f.png)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品类管理是指针对一个商业企业的产品进行分类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实施有效的品类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产品组合,优化库存管理,提高销售效益并满足客户需求。
1.市场分析: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
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调查等方法,获得与品类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品类规划:根据市场分析结果,制定品类规划,包括确定产品分类和组合,以及已有品类的改进和扩展。
品类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3.供应链管理: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关系,确保及时供应和最佳采购价格。
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品类管理的关键环节。
4.库存控制:确保库存水平与销售需求相匹配,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5.销售分析:对销售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销售额、销售渠道、产品销售情况等。
通过销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品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6.产品开发和改进: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分析结果,进行产品开发和改进。
这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定价策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包括确定产品的定价范围、优惠策略和促销活动等。
8.市场推广:通过适当的市场推广活动,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市场推广可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渠道拓展等。
综上所述,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涵盖了市场分析、品类规划、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销售分析、产品开发和改进、定价策略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步骤。
通过有效地进行品类管理,企业可以优化产品组合,提高销售效益并满足客户需求。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计划与方案(25页)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计划与方案(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1922ddc1647d27284a735194.png)
调查,同时也调查了两家来伊份和座上客。 进行品类结构的调整后,更主要是看在实际中的执行情况,包括门店的货源保证,实际中的陈列效果、定期的特价促销等。 大分类商品中细分出来的类别
说明
为了便于管理,商店的大分类 一般以不超过10个为宜
中分类在商品的分类中有很重 要的地位,不同中分类的商品 通常关联性不高,是商品间的 一个分水岭,所以无论在配置 上还是在陈列上都常用它来划 分。
小分类是用途相同,可以互相 替代的商品,往往陈列在一起 。相邻陈列的不同小分类商品 具有高度相关性。
是最基本的层面,用价格标签 或条码区别开来。
(三)畅销商品的培养
畅销商品的推广:
商品陈列 门店前端和入口处
价格策略 数字定价、特价品、特惠包装、散装等
促销策略 POP、PB(自有品牌)、DM、TG(端架促销)等
(四)商品结构调整
依据:
◆ 商品销售排行榜 ◆ 商品贡献率 ◆ 损耗排行榜 ◆ 周转率 ◆ 商品更新率 ◆ 商品陈列 ◆ 节假日因素
3、超市中的一般的商品划分
苏果超市的商品分类与下图大致相同,在我们零食工坊的品类划分中 也可以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
4、商品分类的原则
重要性:通过对门店的观察中,发现在商品的陈列中有杂乱现的 现象,而陈列的不规则也会给顾客不好的感觉。无疑品类的细化是 为了商品更好的管理,突显在陈列中的作用就是更便于顾客找到想 买的商品,以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更好的吸引顾客,实现销售的最 大化。尤其是对零食类的商品,品项多、不利于很好的区分,更应 该很好的陈列,更好的区分品类。
品类管理下的商品力
![品类管理下的商品力](https://img.taocdn.com/s3/m/b8b769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7.png)
品类管理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 同合作,通过跨部门的协作,
实现商品的全过程管理。
品类管理的实施步骤
品类评估
对品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市场需求、竞 争状况、顾客需求等。
品类规划
根据品类评估结果,制定品类的经营策略和 计划,包括商品组合、定价、促销等。
品类实施
根据品类规划,进行商品的采购、销售和库 存管理。
案例三:某超市的品类管理与供应链协同
总结词:高效协同
详细描述:该超市通过高效的品类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提高商品力和市场竞争力。超市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合理规 划商品结构和陈列方式,提高购物体验和销售量。同时,超市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商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 性。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损耗率,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商品力对品牌形象的作用
提升品牌形象
商品力强的品牌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 感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增强品牌价值
商品力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品牌的 市场价值。
促进品牌传播
商品力强的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传播和分享,扩大品 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商品力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01
引导消费
商品力强的品牌能够引导消费者 进行购买决策,促进消费行为的 发生。
品类管理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协同效应,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和流程,提高各环节的协同效率和响应速 度。
品类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优化库存管理
通过品类管理,合理规划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 转率。
提高订单处理效率
品类管理有助于简化订单处理流程,提高订单处理速度,降低订 单处理成本。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05
商品品类管理实施方案
![商品品类管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875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e.png)
商品品类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商品品类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商品品类管理是指企业对产品进行分类、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品类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商品品类管理实施方案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商品品类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管理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原则,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灵活性、持续性。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商品分类体系。
根据产品的属性、用途、销售情况等因素,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商品分类体系。
可以根据产品的功能特点、销售渠道、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确保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设定品类管理指标。
制定品类管理的关键指标,包括库存周转率、销售额占比、利润贡献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分析,及时调整品类结构,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3. 优化品类组合。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情况,对产品品类进行合理组合,避免重复和交叉竞争,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
4. 完善品类管理流程。
建立健全的商品品类管理流程,包括新品引进、库存管理、促销管理、淘汰处理等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科学高效地进行管理。
5. 强化信息化支持。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商品品类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对产品销售、库存、采购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团队建设。
重视品类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团队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确保品类管理实施方案的有效执行。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商品品类管理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建立商品分类体系,明确每个品类的属性和管理要求。
3. 设定品类管理指标,建立监控机制,及时调整品类结构。
4. 优化品类组合,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整。
5. 完善品类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6. 强化信息化支持,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药店品类管理
![药店品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9598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c.png)
药店品类管理药店品类管理是指对药店销售的商品进行分类、规划和优化,以提高药店的销售业绩和顾客满意度。
以下是药店品类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商品规划商品规划是药店品类管理的基础。
在规划商品时,需要考虑到顾客需求、市场趋势、品牌形象等因素。
同时,要根据药店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选择适合销售的商品种类和品牌。
二、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药店品类管理的核心。
要确保库存充足、合理,避免缺货或积压现象。
要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包括库存预警、定期盘点、滞销商品处理等。
三、销售分析销售分析是药店品类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要对销售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四、价格策略价格策略是药店品类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同时,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价格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五、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药店品类管理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
促销活动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
同时,要注意促销活动的成本和效果评估。
六、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药店品类管理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方面。
要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解决顾客的问题和疑虑。
七、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药店品类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八、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合作是药店品类管理的重要因素。
要选择优质的供应商,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共赢。
商品品类管理战略包括高效的产品组合
![商品品类管理战略包括高效的产品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5163ed63f7ec4afe04a1dfd2.png)
商品品类管理战略包括高效的产品组合,高效货架管理,高效的定价与促销,高效的补货,高效的新品引进等。
商品品类高效产品组合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产品的重复性。
所以在确定销售产品品种时,除了按销量,销售额和利润的综合指数进行80/20排名外,还需考虑产品细分的完整性(如产品功能,成人/儿童,价格带〕,产品在整个市场的表现,是否新品等。
市场调查公司或行业领先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市场份额数据,据此,零售商还可以引进市场上热销但本商店没有销售的产品,以补充产品的多样性。
商品品类货架是零售商的重要资源。
除了储存商品,它还是零售商与顾客沟通的主要手段。
它向顾客传递零售商的价值取向,展示零售商的销售策略,指引品类的发展趋势,引导顾客的购买行为。
所以陈列商品时需要考虑1〕品类角色2〕品类相邻性3〕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买产品时考虑品牌,功能,价格等的先后次序〕4〕公平货架原则(根据产品表现确定陈列面位)5〕品类的发展趋势。
通道费在中国普遍存在,确定陈列时,可适当考虑,综合计算其投入产出。
但如果象某些零售商那样,按厘米售卖货架,就本末倒置了。
商品品类零售商的价格在购物者心中的形象不单单是由价格这个数值决定的,而是价格优势,价格透明度和性能价格比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少零售商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的产品价格大部分低于某大零售商,但购物者却认为竞争对手的价格更便宜呢?价格的透明度,价格信息的传递,是否物有所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定价方面,我们提倡1〕聪明定价:用价格敏感的产品吸引客流,用价格不敏感的产品获取利润2〕系统定价:根据品牌角色确定毛利率,而非一个品类一个毛利率3〕减少价格管理难度(线性定价〕:进价一样的同品牌产品尽量统一定价。
价格形象高效的促销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单品,以正确的促销形式,配以适当的宣传,陈列在正确的地方。
从促销单品的选择到促销单品在店内的陈列都应考虑品类的目标购物者及品类的策略。
四招做好药店品类管理【精选文档】
![四招做好药店品类管理【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4e952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79.png)
四招做好药店品类管理品类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销售利润,并建立起差异化品类形象,提升对顾客的影响力.品类管理是零售之本,它可以通过增加新品类和新服务来增加新顾客,并通过优势品类增进老顾客粘性。
它是基于企业的定位,将商品按照功能和属性进行分类,再将每一个类别作为一个盈利单元进行经营管理.品类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销售利润,并建立起差异化品类形象,提升对顾客的影响力。
品类管理首先仰仗于品类的丰富度.例如,衡水百草堂第二药房光手杖就有30余种类别,价位从20元到200元不等,而一般药店只有2~5种手杖售卖。
这样,当顾客想买此类产品时,即使并未决定来百草堂购买,也会首先过来看看,因为店内的可选择性强。
这就是优势品类的集客作用,如果此时配合专业化营销,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从整体来看,品类管理分为四部分:一、商品分类管理;二、商品组合策略;三、发展优势品类;四、商品线的检讨和调整。
商品的分类通常来说,商品有多种分类方法。
其一,按经营属性分类,可将商品分为:1。
重点商品,指既有销量任务和单品提成、又有连锁和厂商全面支持的商品。
百草堂实行重点品类“1433”体制,即1个品牌,要创造400万毛利额;30个单品,每个单品要创造30万毛利额。
“1433”中的商品,全部带有单品提成,且有任务考核,达不成任务扣店长工资,连锁和厂商配套给予政策,扶植这些商品的成长。
2。
品牌协议商品,指品牌厂商和连锁签订相关协议的产品,例如夏季和藿香类产品厂家签订协议.这些产品只有销售奖金,但没有销售任务.更多依靠厂商广告投放、地面拉动等,为连锁制定行销方案走货,不会给门店下硬性任务。
3.自营商品,例如独家代理品种或贴牌品种,是门店毛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品种能保证区域独家和价格可控,保证商品线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4.一般商品,即到处可以拿到的商品,如大普药。
5.竞销品,这是吸客品类,必须保证不断货,且参与竞价。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策略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9d52e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6.png)
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策略零售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子商务平台,都需要有效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策略来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
本文将探讨零售业中的品类管理和商品策略,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品类管理的重要性品类管理是零售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对商品进行分类、定价、采购等方面的决策。
有效的品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销售额。
首先,品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
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哪些品类的商品受到顾客欢迎,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和销售。
例如,某家零售商通过调研发现,年轻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他们增加了有机食品、健康饮品等品类的货架面积,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顾客。
其次,品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额。
通过合理的品类组合和定价策略,企业可以引导顾客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销售额。
例如,一家超市将洗发水和护发素放在一起销售,顾客购买一个品类的商品时,可以享受折扣价,这样可以促使顾客购买两个商品,从而提高销售额。
最后,品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风险。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哪些品类的商品销售较好,哪些品类的商品销售较差,从而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
例如,某家服装店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发现,夏季款式的衣服销售较好,而冬季款式的衣服销售较差,于是他们减少了冬季款式的采购量,避免了库存积压。
二、商品策略的重要性商品策略是零售业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商品的定价、促销、包装等方面的决策。
有效的商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竞争力,提高销售额。
首先,商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对商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企业可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
例如,某家化妆品公司通过对产品包装的精心设计,使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从而赢得了众多顾客的青睐。
其次,商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对商品的功能、品质等方面进行改进,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销售价格和利润率。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76d66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6.png)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第一步:制定品类管理战略品类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品类管理战略。
这意味着要确定品类在整个商业运营中的优先级和目标,以及如何将品类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和收益目标等因素。
第二步:制定品类结构在制定品类结构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以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数据,可以将商品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品类的名称和范围。
品类结构还应考虑到该品类在企业中的地位(核心品类、次要品类等),以及与其他品类之间的关联性。
第三步:制定品类指标品类指标是衡量品类绩效的关键指标。
根据品类的性质和目标,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品类指标,如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利润率、市场份额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品类的表现,并为后续的品类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步:分析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品类管理策略对于制定有效的品类管理战略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品类结构、定价策略、促销活动等,可以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竞争对手分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和差异化的品类管理思路。
第五步:制定品类定位和定价策略品类定位是指确定品类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形象。
通过定位品类,企业可以明确品类的特点和目标消费者,进而有效地制定品类的产品配比和促销策略。
同时,定价策略也是品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品类的市场情况和竞争状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如高端定价、低价策略、捆绑销售等。
第六步:制定商品采购计划商品采购是品类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品类结构和销售数据,制定商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数量和时间安排。
采购计划还应考虑到供应商的可靠性和合作关系,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第七步:确定促销策略促销策略对于提高品类销售和增加市场份额非常重要。
根据品类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如打折促销、赠品促销、广告宣传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品类的联合促销,以提高品类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品类管理实施之一品类定义及商品组合规划
![品类管理实施之一品类定义及商品组合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4fbd7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9.png)
消费者购物决策:指消费者在对购置某一特定商
品时,在多种购置方案中做出最终选择、决定旳过 程。
消费者购物决策旳根据就是商品基本属性对 满足购置需求旳主要程度。
对消费者购物决策旳分析、研究,是超市经 营者对商品构造和陈列做出合理规划旳基础。
2、超市业态定位:
➢大型超市(大卖场):品种齐全,满足顾客一 次性购齐旳零售业态。
思索: 超市商品构造失衡旳主要原因?
三、商品组合与选择
1、顾客旳需求与最佳旳选择
➢顾客旳需求繁多,按照商品组织构造表中旳品类构造旳设 定来满足顾客旳基本需求。
➢每个品类是由许多不同旳供给商提供旳商品构成,商品采 购就是在众多旳单品中根据组织构造表挑选最佳旳单品。
➢超市与供给商有着共同旳目旳——销售。
拟定商品构造旳原则
➢以卖场面积为前提 ➢以商品属性为基础 ➢以商圈、消费客层、门店定位、品类角色为根据 ➢以顾客消费习惯为衡量尺度 ➢以大、中、小分类为架构,中小分类最主要 ➢以高、中、低档为层次,A、B类目旳品项为主
商品组合是商品构造旳关键
➢商品组合:根据商圈特征、客层构造旳不同,隶属性相同 旳商品中筛选出顾客需要及满意旳商品,形成富有竞争力 旳商品构造。 ➢商品组合原则:满足不同层级顾客旳需求,同级商品不给 顾客过多旳选择。 ➢品类代表需求、品项代表选择。 ➢全部旳基本需求被包括在商品品项内。 ➢商品宽度与深度旳合理规划
➢供给商希望其商品全部被选中,超市希望பைடு நூலகம்中择优,选择 高周转、销售好、毛利高、交易条件好旳商品。
➢以优良、有限旳商品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求,是超市商品 组合旳最佳选择。
2、品类角色定位
3、商品组合与选择之一:价格带选择
➢一种品类旳商品组合一般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价格带。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f9138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5.png)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步骤品类管理是指在商品管理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别的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品种、规格、功能等方面的划分和管理。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是指在实施品类管理时所需要经过的一系列步骤和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及商品品类管理的步骤。
一、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1.确定品类范围:根据企业的定位和商品特点,确定所要管理的品类范围。
这一步骤是品类管理的基础,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类范围。
2.设定品类划分标准:根据商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品类的划分标准。
一般可以根据产品的属性、用途、规格、功能等方面进行划分。
制定划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不同品类的商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方便消费者选择和企业管理。
3.建立品类管理体系:根据品类划分标准,建立品类管理体系。
品类管理体系包括品类名称、编号、属性、规格、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电子文档、数据库等方式进行建立和管理。
4.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对不同品类的商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分析市场需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品类管理。
5.产品开发和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类管理体系,进行产品开发和管理。
对新产品进行市场测试和反馈,调整产品的属性、规格等,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渠道招商、渠道管理、渠道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7.品类绩效评估:根据品类管理的目标,进行品类绩效评估。
通过销售数据、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品类的销售额、市场份额、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评估,以便调整品类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1.确定品类目标: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品类的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率等方面,具体目标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定。
2.进行品类划分:根据产品的属性、规格、用途等进行品类划分。
品类划分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来进行,避免划分过于细分或过于模糊。
品类管理之商品结构调整策略课件
![品类管理之商品结构调整策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ca71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6.png)
品类管理之商品结构调整策略课件品类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在商品结构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的管理活动。
商品结构调整策略是品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课件将介绍商品结构调整策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
第一部分:商品结构调整策略的基本概念1.1 商品结构调整的定义商品结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商品的种类、规格、品牌、价格等要素,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管理活动。
1.2 商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1)适应市场需求: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
(2)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合理的商品结构调整,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和滞销产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1.3 商品结构调整的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商品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调整和优化。
(2)差异化原则:商品结构要注意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竞争,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动态性原则:商品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
第二部分:商品结构调整策略的方法2.1 增加新品种(1)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确定新品种的发展方向。
(2)产品研发: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和设计。
(3)新品推广: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推广新品种,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2.2 淘汰滞销品种(1)销售数据分析: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找出滞销品种,了解其销售状况和原因。
(2)市场策略调整:根据滞销品种的原因,调整市场策略,提高其销售业绩。
(3)产品替换:如果滞销品种无法改进,可以考虑替换或淘汰该品种,节省资源和成本。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514f0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6.png)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1.品类划分:首先需要对企业销售的商品进行分类划分。
可以根据商品的特点、用途、功能、销售渠道等因素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将服装分为男装、女装、儿童装等;将食品分为饼干、巧克力、蜜饯等。
2.品类分级:在品类划分的基础上,需要对各个品类进行分级。
通常可以通过销售额、市场份额、增长速度等指标来进行分级,将销售额较高、市场份额较大、增长速度较快的品类定义为重点品类,其他品类则为次要品类。
3.品类策略制定:针对不同的品类,需要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对于重点品类,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促销力度、增加投入等方式来提高销售额;对于次要品类,则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搭配销售等方式来提高销售额。
4.品类管理:一旦制定了品类策略,就需要进行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包括对品类销售目标的设定、销售计划的制定、销售进度的跟踪等。
通过对品类销售目标和计划的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销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品类评估:定期对各个品类进行评估,分析品类的销售情况、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6.品类优化:根据品类评估的结果,对品类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减少次要品类的投入,加大重点品类的投入,调整销售策略等方式来优化品类结构,提高销售效益。
在进行商品品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品类策略,确保企业的商品品类符合市场需求。
2.与供应链协同:商品品类管理需要与供应链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
及时的供应链反馈和数据共享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品类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3.数据支持决策:品类管理需要依靠大量的销售数据进行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商品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情况等,为品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4.与销售人员紧密合作:商品品类管理需要与销售人员紧密合作,了解市场动态、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品类策略,确保销售目标的达成。
品类管理实施之一-品类定义及商品组合规划
![品类管理实施之一-品类定义及商品组合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0da47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支持品类策略的实施
通过商品组合的调整和优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实施品类策略,提高 品类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如何实现品类管理与商品组合的协同
1 2 3
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
品类管理和商品组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跨 部门的协同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 协作。
品类的划分标准
商品特征
商品用途
根据商品的外观、材质、 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 场合、使用者等进行分
类。
商品功能
根据商品所具备的功能 进行分类,如食品、家
电、服装等。
其他因素
如品牌、价格、销售渠 道等也可以作为品类划
分的标准。
品类划分的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分类标准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
品类管理实施之一-品类定义 及商品组合规划
目录
• 品类定义 • 商品组合规划 • 品类管理与商品组合的关系 • 品类定义及商品组合规划的实施 • 案例分析
01
品类定义
品类的定义
品类定义
指根据商品的特征、用途、功能 等因素,将商品进行分类,形成 不同的品类。
品类定义的作用
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商品,制定 合理的商品组合和营销策略,提 高商品的销售和利润。
02
商品组合的概念旨在帮助企业全 面了解其产品线,以便更好地满 足市场需求和实现经营目标。
商品组合的策略
01
02
03
差异化策略
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 务,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 差异化的需求,从而在市 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品類管理第一節緒論一、品類管理的定義品類()是指消費者認為相關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組特殊商品或服務。
依據的定義,品類管理(,)為「配銷商和供應商合作,將品類視為策略性事業單位來經營的過程,藉由創造商品中消費者價值來創造更佳的經營績效」,其概念可參考圖3-1所示。
圖 3-1 品類管理的概念資料來源:周春芳,民89品類管理是供應商主導的一種管理作業,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品類管理設為策略性的業務單位。
企業定義目標與策略的重要如下:1.品類管理會跟許多交易夥伴有關,因此不是自己公司單獨實施就可以完成的。
2.與交易夥伴共同推行品類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業績、增加獲利又可以促進交易夥伴間的關係。
3.品類管理是一種流程。
4.品類管理需要一套完整計畫、掌握市場資訊、瞭解消費者習性及成本效益分析能力等。
5.以上的改善活動都是建立在彼此互信,期望提供消費者更好的商品及服務之上。
品類管理可以協助交易夥伴雙方成本的節省,還能找出潛在的商機,執行過品類管理的企業知道真正的好處是在後者,亦即開創商機,由此可知品類管理是裡的一項關鍵因素,它可影響的四個主要因素(有效商品補貨、有效促銷、有效商品組合、有效新品介紹);如果缺少品類管理,則僅是注重供應面,實施品類管理才算是完整的,因為品類管理含括了需求面。
如果企業要進行快速回應()活動應先從調整企業的策略,接受企業改變與了解消費者需求等做起,最後快速回應才可以創造出更效率化的補貨與配送作業,創造更佳的銷售成績,帶給企業更大的競爭力。
二、品類管理的概念在傳統的商業活動中,品牌為供應商的經營核心,所有的經營活動皆以品牌行銷為主,從商品的開發、訂價到促銷活動等,連銷售狀況分析及市場調查也都以品牌為中心;零售商之經營則以其店鋪之銷售情形來決定商品組合及陳列擺設的調整。
供應商及零售商莫不以品牌及店鋪為中心來決定其經營策略,在收集產品資訊時難免會有所遺漏。
品類管理則提供零售商和供應商另一個經營方向,透過品類管理來主導經營活動必須要零售商和供應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為政甚或互相對立的情形,以追求更高利益的雙贏局面。
在品類管理的經營模式下,零售商經由系統掌握消費者的購物情形,而由供應商收集消費者對於商品的需求,並加以分析消費者對品類的需求後,再共同訂定品類目標,如商品組合、存貨管理、新商品開發及促銷活動等。
表3-1列出傳統門市管理及施行品類管理的門市管理之差異。
目前品類管理多半是由具領導能力之供應商輔導零售商共同執行品類管理,初步規劃以貨架管理為主,藉由資訊及電腦分析每個貨架上擺設產品的銷售數量及成本分析,藉由分析所得的數據判斷此產品是否需要增加或減少上架空間。
同時藉由貨架管理訂定每家商店適當的庫存量及安全存量,且於一定時間之後即可獲得成長率及固定銷售量等資訊,再將賣場銷售資料回傳給供應商,有效反應至製造商處,適量控制生產與製造,以減少庫存量及庫存天數等,而這些都是執行品類管理所希望進一步達到的。
三、品類管理作業流程品類管理作業流程可以區分為六個元件(郭財吉,民88年),其中核心元件有企業策略、企業流程,另外還有輔助元件:資訊技術、組織能力、協同合作的關係與評量表,以下分別說明核心與轉助元件。
1.企業策略,是引導企業決策的大方向。
2.企業流程:為企業每日所進行的作業,為企業為達成企業策略所從事的一連串活動與方法。
3.企業組織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透過適當的組織架構、責任、角色、發展、技術與獎賞系統的進展而得的。
4.資訊技術:透過運用資訊科技收集及分析相關資料,提供品類管理所需的數據,可以大幅改善企業流程。
5.協同合作的交易關係。
6.評量表:為一種評量工具,用來觀察施行成效,改善品類計畫、決策決定,或是用來做獎賞之參考。
四、執行品類管理的障礙一般流通業在執行品類管理時,可能遭遇的障礙如下:1.目前台灣地區的品類管理仍停留在「貨架管理」,尚未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2.實施後效益缺乏有力數據,無法說服決策主管全面執行品類管理。
3.台灣地區零售商對於自身資料的分享仍持觀望態度。
4.台灣地區零售商僅專注於公司內部的業績成長。
5.產業整體環境成熟度不夠。
6.各企業對品類管理的重視程度與方向不一。
7.企業主對品類管理的認知不明確,無法說服企業主引進品類管理。
8.業務單位與採購單位之間沒有往往無明確的溝通,致使採購單位無法了解業務單位的實際需求。
9.不同單位或公司之間的互信程度仍有待考驗。
10.執行部門定位不明確,那個部門適合運作品類管理尚無定論。
實行品類管理最大的障礙在於缺乏管理階層的承諾,其他如具及時性且易於使用的資訊不易取得、取得不正確的資訊、資訊傳送過程失真及缺乏品類管理的技巧、無專門負責主要客戶的經理人…等原因均可能對實行品類管理造成衝擊。
五、品類管理的效益(一)零售商方面1.減少管理貨架的人力2.降低缺貨率3.減少庫存成本4.提高銷售量5.提高商品迴轉率6.提供較佳的採購及商品組合建議(二)供應商方面1.減少存貨成本2.增加銷售量3.提高市場佔有率4.提高毛利率5.提高淨利率6.提高投資報酬率7.提高資產報酬率第二節品類管理的步驟下圖為歐美各國在實施品類管理之後,所擬定之實行品類管理的七個標準步驟(圖3-2)。
品類管理不是一套適用於所有供應商與零售商的制式方法,因此如何有效運用仍需透過雙方的默契與共識。
圖 3-2 品類管理的步驟一、品類管理的定義:在執行品類管理之前,要先決定品類為何。
而品類的架構是由供應商與零售商協調訂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
二、品類所扮演的角色:1.普遍性品類:消費者於日常生活中或因習慣使然而會購買的商品,如:報紙、雜誌、飲料等。
通常這類產品每家商店都有販售,因此消費者並不會指定非得到特定的商店購買本類商品不可。
只是經常購買該類產品商品而已。
2.特殊性品類:本類商品具有吸引消費者消費的特性,而且該品類是該商店與眾不同的賣點,消費者會為了購買這項商品而專程前來購買。
假若該商品僅有特定商店販售,則消費者要買該商品,勢必要到些商店,此品品即為一種目的性品類。
3.偶發性品類:該品類商品主要是滿足消費者在偶發狀況下所引發的需求。
譬如:一般商店所提供的輕巧雨具等商品,便是偶發性品類商品。
4.季節性品類:為因應特定節日或活動所擺設的商品。
譬如:促銷活動中,常可看到「消費滿5000元,再加500元即可得到價值1000元的泰迪熊」等標語,該賣場中原本可能並無陳列該「泰迪熊」品項,但在促銷活動中便會陳列該商品以刺激消費。
又譬如:每年約11月中旬便會有商店開使陳列耶誕節相關的商品,供消費者選購。
5.便利性品類:具有增進消費者從事某項活動之便利性的品類。
譬如:便利商店會提供影印、傳真、代收停車費、代收貨款等服務,統一超商提供國際快遞服務…等。
雖然該品類的單價可能偏高,但消費者認為該品類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價值遠超過其售價,故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之該類商品。
三、品類評估:我們可利用下列基本問題來評估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品類。
1.哪些品類最受消費者喜愛?2.某品類購買的消費者是哪些人?3.某品類實際的使用者是哪些人?4.消費者何時購買?5.消費者喜歡在哪裡購買?6.消費者用什麼方式購買?7.消費者為什麼要買這些品類?我們可透過市場調查或系統的資料蒐集及分析,來判斷某品類在消費者行為中所佔的比率,以消費者導向為主來改進賣場商品陳列方式,進而提升整體銷售能力。
因此研究消費者行為也是品類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環。
四、品類評量方法以往產品銷售情況都是藉由銷售數量與銷貨毛利的方式來判斷,而在導入品類管理之後,品類管理更更提供了成本分析、庫存天數、缺貨率、庫存週轉率,及消費者滿意度等幾個構面進行評量,豐富內容評量及準確性。
五、品類策略透過上述步驟,可以明確找出哪些品類最受消費者喜愛,進一步可接著決定要採用何種策略來提升該品類競爭力,例如:增加顧客來店次數、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消費、增加消費者在店內時間、增加顧客在店內的消費、銷售高毛利品類…等。
此外,若供應商及零售商能依消費者行為共同擬定品類策略,更可增進品類管理效果。
六、品類戰略品類策略訂定後,即可進一步的發展行銷策略相關計畫:商品類別計畫、商業化計畫、陳列計畫及訂價計畫,如表3-2所示。
各品類的角色可搭配的品類戰略可參考表3-3。
流通現代化與電子商務,89年1月。
與電子商務,88年9月。
七、實施品類管理按上述步驟進行規劃後,便要實際導入上線運作。
雖然一切都已確實規劃完畢,但因品類管理涉及層面十分複雜,故現場執行上仍可能有許多問題需要各層級共同克服,因此公司高階主管的支持及參與尤為重要。
公司導入品類管理可先從單一品類開始著手品類管理,一方面可先行發現有哪些問題亟需解決,另一方面更可以熟悉品類管理的經營模式,累積問題解決經驗。
除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更可增進成員向心力,對公司成長具有相當程度之貢獻。
品類管理主要目的在為消費者創造優質購物環境、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產品選擇、並能夠在有效管理下增加銷售業績、維持零缺貨,創造供應商、零售商與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我們從現代化商店管理的經驗中發現,以低成本並且能夠有提供多種類的商品十分重要。
依照前面所說的品類管理,根據不同品類的產品對企業利潤貢獻度或策略重要性,可將商品分類為最優選、滿意選、較佳選與一般選四種(表3-4,李昌雄,民87年)。
1.最優選品類:該商品能持續令顧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覺,企業的經營策略是要讓顧客對該類商品產生需求時,一定會想到自己。
2.滿意選品類:該商品能持續令顧客有滿意的感覺,企業的經營策略是要讓顧客對該類商品產生需求時,會優先考慮到自己。
3.較佳選品類:該商品能經常令有顧客不吃虧的感覺,企業的經營策略是要讓顧客對該類商品產生需求時,會想到自己。
4.一般選品類:該商品令顧客感覺還算差強人意,企業的經營策略是要讓顧對該類商品產生需求時,會考慮到自己。
第三節供應商替零售商實施品類管理的條件供應商替零售商實施品類管理應具備的條件有:1.互信─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的合作關係需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2.評估實施品類管理的能力─公司須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協助零售商執行品類管理,並從中分析市場需求。
3.高階主管的支持─品類管理並非一般公司內部業務,它需要與零售商等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方可完成,一旦遇到重大問題或瓶頸,常需要高層主管的支援。
故高階主管的支持對推行品類管理非常重要,有高階主管的承諾才能使整個品類管理的計畫順利實施。
4.設置專職品類管理經理人執行品類管理5.作業流程的改變─為因應可能與合作夥伴間既有作業流程可能不盡相同,作業流程需作適度改變以相互配合,例如加強公司內部業務單位與採購單位間的互動性,加強與客戶的業務單位及採購單位往來密切性,皆有助於推廣品類管理。
6.進行內部自我評量─依照各品類之不同特性採取相對應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