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 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知识点1:一、原子构成1、原子结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 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
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 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知识点2:离子1.定义: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失去__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Al.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得到__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如氧原子O→氧离子O2-.(8=2+6)原子结构示意图(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4.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结构示意比对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变知识点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很繁琐,不方便,一般不采用。
初中原子的结构
初中原子的结构
(实用版)
目录
1.初中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
2.原子核的组成
3.电子层的分布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正文
1.初中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
初中原子结构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2.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
3.电子层的分布
原子核外分布着不同能级的电子云,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三个电子层:K 层、L 层和 M 层。
电子在各层之间跳跃,产生原子的不同能级。
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具有越高的能级。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电子排布。
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是外层电子发生得失或共享,从而形成化学键。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综上所述,初中原子结构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层的分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初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二原子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历史原子的概念始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后来的科学家如德国化学家道尔顿和英国化学家汤姆逊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原子的原子论和电子结构模型,为后来的原子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较大,所以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电子的质量比较小,主要负责原子的化学性质。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的质量、电荷、大小和稳定性。
原子的质量是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的,而原子的电荷主要来自于质子和电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轨道决定,而原子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原子核的结构。
4. 原子的周期表原子的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
这个表格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将所有的元素排列成周期性的阵列,这张表格起到了总结和分类元素的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5. 原子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中,了解原子的化合物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非常重要。
通过原子的化合物,人们可以研究和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为制备新的化合物和材料提供了基础。
6. 原子的核反应原子的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核反应在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制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对原子核反应的研究,开发了核能技术,包括核电站和原子弹等应用。
7. 原子的辐射原子的辐射是指原子核内部发生不稳定变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辐射包括α、β、γ等不同类型,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了解原子的辐射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8. 原子的应用原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原子能、原子钟、原子吸收光谱等领域。
原子的应用不仅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原子的结构》 知识清单
《原子的结构》知识清单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每个质子的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中子中子不带电。
中子数的多少影响着原子的质量。
3、电子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
电子的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原子序数就是按照质子数来排列的。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而钠原子有 11 个质子和 12个中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这是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四、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为第二层、第三层……目前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最多有 7 个电子层。
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 2 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五、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1)一般来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 个),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1)元素的化合价数值等于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2)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初二原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原子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与原子相关的知识。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非常重要。
下面对初二学习的原子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原子的基本概念-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电子质量相对较小。
2. 元素与原子序数- 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了不同的元素,每种元素由特定的原子数量和类型组成。
- 原子序数是元素的特征性质,表示原子核中质子(以及中子)的数量。
-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分类和了解元素的性质。
3.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的模型。
- 原子核占据极小的空间,大部分的体积由电子云所占据。
4. 原子的电荷平衡-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时,电荷是平衡的,原子呈中性。
- 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会形成带电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为阴离子。
5. 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质量。
- 同位素的存在会影响原子的质量和稳定性,可用于放射性元素的探索和应用。
6.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描述了化学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生成情况。
-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产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7. 原子键与分子键- 原子键是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电子对之间的吸引力,可使原子结合成化合物。
- 分子键是在共价化合物中形成的,由共享电子对形成。
- 通过原子键和分子键,原子和分子能够形成化学键和化合物。
8.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如氢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 相互作用的强弱会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了解原子的构成是一个关键的起点。
原子,这个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它的内部结构蕴含着无数的秘密和规律。
原子并非是一个实心的小球,而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荷。
而在原子核的周围,有电子在不停地运动,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把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并非像行星围绕太阳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处于一种“概率云”的状态。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电子在某一时刻的确切位置,只能知道它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
电子按照能量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上。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其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能量越高。
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是相等的。
这使得原子整体呈现电中性,也就是不带电。
但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就会变成带电荷的离子。
比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但都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在计算原子的质量时,我们通常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加,而电子的质量相对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大小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原子的直径通常在 10^-10 米的数量级。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足球场,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场中心的一颗绿豆。
这形象地说明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非常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
原子的构成还有许多奇妙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在研究原子构成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通过高能粒子加速器让粒子相互碰撞,来探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利用光谱分析来确定原子中的电子状态。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永久或暂时存在的实体。
2、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形状、质量、占体积、密度、可塑性、导
电性等性质。
3、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分子等组成。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最小的具有独立化学性质的物质组成单位。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电子组成。
3、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
子的电荷为零。
4、原子的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又分
为原子能级和化学电子层:原子能级由多个能量级组成,能量级由多个电
子构成;化学电子层由多个化学电子组成,化学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
三.物质的混合
1、物质的混合:物质的混合是指将不同物质混合起来形成的混合物。
2、物质混合的形式:物质混合可分为混合液、混合气体、混合固体
三种形式。
3、物质混合的分类:物质混合可分为集中混合和分散混合两类。
四.溶液
1、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2、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或有色等性质。
《原子的结构》 知识清单
《原子的结构》知识清单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核外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三、质子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一种粒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中子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不带电。
中子的数量会影响原子的质量,但一般不影响元素的种类。
五、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
目前已知的原子电子层最多有 7 层。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依次类推。
最外层电子数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时,原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六、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
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圆圈内数字为 8 ,表示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 ,弧线有两条,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有 6 个电子。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在化学学科中,原子结构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理解和掌握化学原子结构对于学好化学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原子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性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核心围绕运动。
2. 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中子数可以不同,对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而言,中子数不同,但质子数一定相同。
3. 电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核中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负电荷的大小和质子正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元素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保持电中性。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1. 托姆森模型托姆森模型(提出于19世纪末)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嵌入其中,如“西瓜糖葫芦”的糖葫芦是正电,糖果是电子。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存在。
2. 鲁瑟福模型鲁瑟福模型(提出于20世纪初)通过金箔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
鲁瑟福模型认为原子由一个极小且带正电荷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类似于太阳系的构造。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内。
3. 波尔模型波尔模型(提出于1913年)是鲁瑟福模型的发展,引入了能级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在围绕核运动时不会向核坠落。
波尔模型中电子只能处于特定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时跃迁能级。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1. 波尔模型的局限性波尔模型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全貌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轨迹。
2. 德布罗意假说德布罗意提出了一种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说,也被应用到原子结构中。
这为原子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3.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方程,用于计算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电子云的概率分布。
四、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1. 电子能级和轨道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能级和轨道的顺序填充电子。
八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4、原子的结构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
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 i ē、氘d āo 、氚chu ān其结构如图: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3.离子的形成如图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1).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2.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可以看出原子核非常小。
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且质量很大,它对原子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电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处于能级轨道上。
电子质量和质子、中子相比非常轻,带有负电荷。
在原子中,电子数量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4.原子序数原子的序数是指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铁的原子序数是26。
5.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在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氘和氚,氧的同位素有氧-16、氧-17、氧-18等。
二、原子的性质1.原子量原子的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通常用符号“u”表示。
1u等于1/12碳-12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1.66x10^-27千克。
元素的原子量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量为1.008u,氧的原子量为16.00u。
2.原子半径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是原子的外层电子云所处轨道的半径,通常以皮米(10^-12米)为单位。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不同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原子半径也会增加。
3.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H2)中的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和氯之间的离子键。
八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4、原子的结构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
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 i ē、氘d āo 、氚chu ān其结构如图: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3.离子的形成如图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1).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和基础练习第一章、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2)第二章、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总结: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氯17 18 17 35.5铁26 30 26 56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而原子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了解原子的构成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以及整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原子的构成这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原子并非是一个实心的小球,而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也就是说,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是不同的。
比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就是原子的质量数。
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不过,电子的运动轨迹并非像行星轨道那样有明确的规律,而是呈现出一种概率分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一定的能级分布,离原子核越近的能级,电子的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能级,电子的能量越高。
电子在原子中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这样才能使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称为电子构型。
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说,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较多,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当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其化学性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我们以钠原子为例,钠的质子数为 11,其电子构型为 2、8、1。
由于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钠原子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
而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电子构型为2、8、7,它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Cl⁻)。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反应时,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氯原子得到 1个电子,形成稳定的氯化钠(NaCl)化合物。
再来看碳原子,它的质子数为6,电子构型为2、4。
在一些情况下,碳原子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式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但如果深入到微观层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原子的构成这个神奇的领域。
首先,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荷,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呈电中性。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将其称为原子序数。
比如说,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
中子的数量则在不同的原子中有所不同。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如果中子数不同,就被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元素就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
氕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氘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氚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原子核虽然很小,但它却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巨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像是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然而,正是这只“小蚂蚁”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和种类。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核外电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高速运动,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层排布。
这些电子层又被称为能层。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
电子在不同的能层上运动时,具有不同的能量状态。
这些能量状态可以用能级来表示。
每个能层上又包含着若干个能级。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比如,电子总是先填充能量较低的能层和能级。
而且,每个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等等。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时,就会形成离子。
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阳离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原子变成阴离子,带负电荷。
此外,原子的构成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原子
1. 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的构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原子的大小:原子直径约为10-10m,即1原子直径约等于10-10米。
4. 原子的电荷:原子中电子的电荷为负,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二、分子
1. 分子的构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一个化学实体。
2. 分子的大小:分子大小约为10-10m,即1分子直径约等于10-10米。
3. 分子的电荷:分子中电子的电荷为负,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三、元素
1. 元素的构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一种物质。
2.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 元素的性质:元素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电离性、氧化性、反应性等。
四、化合物
1. 化合物的构成: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
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熔点等。
3. 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原子和分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原子和分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原子的结构模型(1)拉瑟福模型拉瑟福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呈太阳系模型。
(2)波尔模型波尔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并呈离散的能级模型。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每个元素的位置代表了其基本性质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族分布。
二、原子和分子的化学性质1. 原子的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都有自己的化学符号,用于表示该元素在元素化合物中的存在。
2. 原子价原子的外层电子数为其原子价。
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热等信息。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排列决定。
三、原子和分子的物理性质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量或摩尔质量表示。
2. 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原子和分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或键长表示。
3. 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受到原子核的结合能和电子云的作用力影响。
四、原子和分子的变化与转化1. 原子核反应原子核反应是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原子核。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化合物。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一种原子核内部的衰变过程,放射性同位素碰撞后会产生核变化。
4. 双原子分子化合物的分解双原子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生成原子或更简单的化合物。
五、原子和分子的应用1.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制备出来的材料。
2.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有用的化学物质的产业。
3. 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中的生化过程,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原子的结构》 知识清单
《原子的结构》知识清单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每个质子的电荷量与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质子的质量约为 16726×10⁻²⁷千克。
2、中子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约为 16749×10⁻²⁷千克。
3、电子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91094×10⁻³¹千克,通常忽略不计。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三、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这意味着原子的电荷平衡,保证了原子的稳定性。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氢原子(H)只有 1 个质子,没有中子;而钠原子(Na)有11 个质子和 12 个中子。
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
四、原子核的特点1、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非常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巨大的体育场,原子核就像场中的一只蚂蚁。
2、质量很大尽管原子核体积小,但它却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1、分层排布核外电子在不同的区域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当只有一层时,不超过 2 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8 2 6O其中,“+8”表示质子数为 8,弧线表示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有 6 个电子。
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1)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原子的构成及元素
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1)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2)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一般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 学反应中易失 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电子数为8(当只有1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是稳定结构)。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2. 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kg)/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kg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 分子、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合成新的分子(或原子重新组合)例题1 (2010·河北)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C .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 .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例题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二.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
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
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 i ē、氘d āo 、氚chu ān
其结构如图: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
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
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
定结构(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1).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
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Mg2+、Al3+、NH4+;阴离子:Cl-、SO42-等。
(2).原子与离子可以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3)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元素
1、元素
①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而原子既论种类,也讲个数)
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就相似。
(氦和铍、氦和镁是特殊的,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氦和铍、氦和镁的化学性质却不相似)
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⑥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地壳中: 氧、硅、铝、铁
2、元素符号的书写
3、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能代表某物质。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Na: ①表示钠元素;②表示一个钠原子;③表示金属钠。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也叫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原子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5Ca2+表示5个钙离子
4、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
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③水分子由氢原和氧原子构成; ④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⑵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氯化钠为例):
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②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5、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的原子,如同位素
6、元素分类
⑴金属元素 (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⑵非金属元素(“石”固态非金属;“气”气态非金属;“氵”液态非金属)⑶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