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2_近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进_279406104
![2_近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进_279406104](https://img.taocdn.com/s3/m/2535acd7b9f3f90f76c61b32.png)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开普勒(Kepler, 1571-1630)
天空立法者
上帝用数学设计宇宙
行星三定律
在第谷·布拉赫的资料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一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第二定律——行星到太阳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划出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的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成果而言超过了 天使的高度。”
自然的数学化 自然的数学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万物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 其数学结构的不同;自然的本质在于其数学结构。柏 拉图基本上承继了毕达哥拉斯的思想,认为自然的真 蒂不在于我们面前转瞬即逝的现象世界,而在于永久 不变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按照数学的世界构成的, 数学是我们通向理念世界的桥梁。
意义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发现了运行速度不 均匀的特性。 行星运动的椭园轨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
为科学而献身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幼年体弱多病,一只手半残,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 视力衰弱,妻死子病,母亲 曾经被指控为施行巫术而遭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到拘禁;他终生贫困交加,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靠教书和占星术维持生活,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最后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
追求事物的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钢领 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
单摆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惯性定律 抛物运动理论
1633年 1633年,伽利略 在宣判后仍然喃 喃的说:可是地 喃的说: 球仍然在转动! 球仍然在转动! 347年后,即 347年后, 年后 1980年罗马教会 1980年罗马教会 宣布当年对伽利 略的裁判是错误 的,为伽利略平 反。
第二节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PPT课件
![第二节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b62fc301f69e3142329461.png)
2020年9月28日
11
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
布鲁诺被烧 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 维萨里被判死刑,后又被判朝圣,死于一
个荒岛 塞尔维特被新教用文火烧死
2020年9月28日
12
2020年9月28日
13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之事的知识,甚至在那些本质上原无先后次序的事物,也为假定排列层次。
• 最后,在每一种研究上,枚举事实要那么周全,而且审查要那么普遍,但可确实地知道没有任何遗 漏。
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 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 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 因已找到,并且已经把它们定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 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 存在,那末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 神秘的“第一次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继续不 断地旋转下去,或者无论如何也旋转到一切事物消灭为止。恒星永远固 定不动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凭着“万有引力”而互相保持这种位置。 地球亘古以来或者从它被创造的那天起(不管那一种情形)就毫无改变 地总是原来的样子,现在的“五大洲”始终存在着,它们始终有同样的 山岭、河谷和河流,同样的气候,同样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而这些 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只有通过人手才发生变化或移植,植物和动物的种, 一产生便永远确定下来,相同的东西总是产生相同的东西,而当林耐承 认往往由杂交可能产生新种的时候,这已经是作了很大的让步了。和在 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自然界的任何变化、任何发展都被否定了。开始时那样革命的自然科学, 突然站在一个彻头彻尾保守的自然界面前,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 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 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591ece84afe04a1b071dee4.png)
(2) 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
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 范围有限
(3)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
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 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
(4)罗马帝国的科学技术:
重视技术,忽视理论 普林尼的《自然史》 盖仑的医学 托勒密的地心说
二、古代人的自然观
4、原始社会(经历几百万年)
工具、火、冶铜、冶铁
5、奴隶社会(公元前4000多年---公元6世纪)经历5000年
--14世 纪)经历1000年
农业、医学、数学、物理、中国四大发明。
7、古代科学的衰落
(1)示范作用的极限:
示范理论扩展到一定程度,受到研究对 象本身复杂性和专门性的限制,难以进 一步发挥作用
1、探索科学起源的思路
科学:理性精神和求实精神的统一 丹皮尔:科学是在巫术、神话的“丛林”和工 艺、工具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 梅森:科学有两个根源,一是技术传统,一是 精神传统,这两个传统的汇流产生了一个新的 传统,即科学传统
2、原始时代的技术与经验形态的 自然知识
原始时代的技术:制造石器;用火和人 工取火;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养技术;制 陶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和运输技 术;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经验形态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 萌芽的最初形式
1、天文学中的新观念:打开形而 上学第一缺口
康德的星云假说:用原始星云的吸引和排斥作 用解释了太阳系的起源,否定了神的第一推动, 包含着继续进步的起点,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 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康德的潮汐摩擦理论:说明了太阳系不仅有一 个起源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演变灭亡的过程。 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456802cc175527072208c4.png)
(3)生物学革命——分子生物学的 产生 (4)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是研究生命系统客体的理论生物学中 产生的一般系统论。 • 第二是从研究人工技术系统客体的技术科 学中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工程等 • 第三是从研究非生物界物理系统客体的物 理学中所产生的非平衡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物理学革命,使经典物理 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在这种科学理的急剧变革面 前,少数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革命 中走向了错误的哲学道路。
(认识纯化为理论)
认识
实践
实践
(2)注意从多角度来观察同一问题
(3)重视方法论的变化
五、本课程所讲专题 专题一、关于科学
(从认识自然规律的角度)
关注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 人对自然的看法到科学形成 后,对科学本身的认识。
专题二、关于工程技术
(从实践的角度)
(关注运用科学理论在实践中 解决问题的技术)
•从学科内容上看,力学较完善,其他科学 基本上还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 •自然科学主要研究既成事物,还没研究演 化的问题。 •近代自然科学主要采取研究方法是分析解剖 的方法
(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及其作用
上述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最终发展 成为一种固定的、普遍的思维形式, 即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
(三)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与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近代后期科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冲击 (1)天文学新观念
•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揭露了生物的统一 性,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命观。 • 系统论的建立,发现了自然和社会(包括 技术装置)以共同的系统形式而存在和运动 的规律性。
(4)科学技术当今发展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
2讲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讲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3d336ac30c22590102029d31.png)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近代自然科学最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 创立经典力学体系(1687)。 • 开普勒:“宇宙的立法者” • 伽利略: 地上的力学 •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力学的地位
牛顿对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进行了总结,也 开创了18世纪物理学革命,牛顿体系的创立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力 学对于后来相继发展起来的各门自然科学来 说起到了模板的作用,影响至今。
二、 近代科学革命
1、天文学革命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发表。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地球在运动
吹响了科学背叛并反抗神学的号角。
2、生理学革命
• 维萨留斯 «人体构造»(1543年)的发表, 为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 哈维根据分析和实验解剖得出血液循环理论。 在生理学领域对宗教信条提出了怀疑.
(一)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 (1564--1642)
1、落体实验(有人认为此前斯台文做过此 类实验)
2、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规律、惯性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相对性原理、望远镜、理想实验)
(二)近代科学——实验科学 “实验是科学之母”
科学实验来自于观察而高于观察。
1、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科学方法包 括两部分,一是要坚决扫除偏见,去研究 自然界;二是采用实验归纳法,在获得知 识的方法上,主要靠观察和实验,在整理 经验材料,发展知识的方法上,主要靠归 纳。
2、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强调演绎法和 数学法。认为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要 靠理性寻找第一原因和真正原理,并由此 演绎出人所能知的一切事物的理由。
六、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科技革命与自然观
![科技革命与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327287d6f61fb7360b4c65dc.png)
科技革命对人类 自然观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 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 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 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造客 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影响
• 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类历史向前 运动的步伐,这不仅大大深化了人类对客 观世界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征服和 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同时也给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 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的自然观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 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 出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 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 技术、信息技术、 航天技术的出现和 使用
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 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第二次科技革命
北师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北师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8945448d7c1c708a1456b.png)
北师大“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形而上学自然观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由于刚刚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还是处在搜集资料、划分研究领域、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阶段,大多数学科发展水平还不高,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56f09016aa00b52acec7ca15.png)
?
[1]
古希腊罗马的自然哲学思想
? 1)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思想。主要研究万物的本原或起源。
? 主要观点: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组成。
? 如:A.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B.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 定形”才是万物的本源。C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D.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起源是火;E.留基伯认为原子和虚空是 万物的本原;F. 留基伯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的著名代表, 认为原子是一种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 充实性;虚空是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 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把整体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自 然界的最一般问题。(狭义的自然界,不包括社会在内)
? 自然哲学的基本内容:一是反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定性的 范畴;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
? (一)第一阶段: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哲学思想
? 古代自然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探讨自然界的本原以及万物的生成演 化。
第二讲 自然观的演化
一、理解自然观的变化
? 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 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 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 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
? 对于“自然”的理解:[1] 自然界;[2] 事物的本性或本来的样子 (“任其自然”)
?
[2]
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哲学思想
? 几乎完全被封建宗教的神学所统治,可以说是一种神
学化了的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自然哲学出现了历史 性的倒退,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
? A.用上帝创世说折射出自然界演化的历史图景;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88b3087e168884868762d6b7.png)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2)“五行说”(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3、强烈的思辨特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1、力求简单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3、整体直观性4、富于想象5、深刻和谐6、相信守恒7、合乎常识◆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形而上学自然观
![形而上学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fa809b39b90d6c85ec3ac69f.png)
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在这最美丽 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 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它被叫做明灯、精神、宇宙 主宰,都很正当。……所以太阳如坐在皇座上,管 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地球有 月球为她服务。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动物各部 分”里所说,月球和地球的关系最密切。此际,地 球受孕于太阳,所孕的是每年再生一次。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正在 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 劳厄(1879-1960)在《物理学史》中说:“我 们必须把十五世纪末的伟大的航海发现,首先是 哥伦布的发现,作为新的研究精神的起点。”
4、宗教改革运动
1)16世纪,马丁· 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 核心:“信仰可以获救”、“廉价教会” 2)加尔文教:人实现上帝使命,提倡私有财产, 发家致富光荣 3)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同路关系: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传统神学 势不两立:和旧教一样迫害科学家(加尔文烧死塞尔 维特)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观(2)
参考文献:
1. 2. 3. 4. Herbert Butterfield:《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J.D. Bernal:《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 E.A. Burtt:《近代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Alexander Koyre: 《伽利略研究》,李艳平等译,江 西教育出版社,2002 Alexander Koyre: 《牛顿研究》,张卜天译,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3 H.S. Seyer编:《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王福山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自然观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f1ad1c03b7360b4c2e3f6470.png)
主旨:
①、物质观 ②、时空观 ③、运动观 ④、因果观 ⑤、相互作用观 ⑥、人类统治自然
①、物质观
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 ——原子, 原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基石,它是不变的、 不可分的,具有广延、硬 度、不可入性和惯性 等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 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 本性质。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它所包含的原 子的质量的总和,由于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 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 基础。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士星,最外层是恒星天
• 意义:
–《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宣布其独 立的革命行为,是近代革命的先声。
a)反对宗教神学:反对被宗教化了的 “托勒密体系” c)对宇宙观、自然观的进步有重要意 义
(2).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年) 近代物理学之父 • 创造新的科学实验传统
物理学:三定律(惯性定律、f=ma、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
光学:太阳光谱,粒子说(胡克)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 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 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 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 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①、唯物主义
• 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照规 律运动的
②、形而上学
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 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 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 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成 为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 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 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 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 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一章-第四节-2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前期 55)
![第一章-第四节-2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前期 55)](https://img.taocdn.com/s3/m/5a80c8d333d4b14e8524680c.png)
1572年11月11日 1572年11月11日,他看到仙后座有一 颗新的明亮恒星 明亮恒星, 颗新的明亮恒星,便使用他自己造的仪器 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观测,直到它1574 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观测,直到它1574 月变暗到看不见为止。前后16 16个月的详 年3月变暗到看不见为止。前后16个月的详 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人的结果, 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人的结果,彻底 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 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开 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太阳中心说
– 内容: 内容: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由此而形成 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 四季和昼夜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最外层是恒星天
在科学上的贡献
• 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 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 • 发现了行星运行速度不均匀的特性,探求 发现了行星运行速度不均匀的特性, 开始认为是灵魂, 行星运动的原因 ,开始认为是灵魂,后来 认为是力。 认为是力。
在自然观上的贡献
• 受惠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并 受惠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 且吸纳了“宇宙按和谐原理建构”的思想。 且吸纳了“宇宙按和谐原理建构”的思想。 •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运行的观念, 行星天的水晶天球观念顿时化为乌有, 行星天的水晶天球观念顿时化为乌有,被 当时的人们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当时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 教条, 教条,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 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 它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把人类从以自 它向当时的宇宙图式挑战, 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脱出来。
第2章 近代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_410009377
![第2章 近代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_410009377](https://img.taocdn.com/s3/m/657ef5691ed9ad51f01df25d.png)
机械论自然观
波义耳《怀疑的化学家》1661年。提出微粒说: 物质有微粒组成,微粒及其运动导致新的物质和 性质变化。 笛卡尔:“给我广延和物质,我将造出整个世 界。”用微粒的圆周运动或涡旋运动,来说明宇 宙的形成,说明生命体的形成。认为人是一架自 动机器。
牛顿:宇宙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恒星 构成的完美体系;靠万有引力维持体系的运动; 动力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 宇宙的机械图景;机械决定论。
2015-6-16
古希腊哲学自然观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变化的动 因:神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 赫拉克里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 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万物都 是按照对立的斗争和必然性而生成的。
气论,原子论。
2015-6-16
恩格斯对古希腊自然观的评论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 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步生成的东西。 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 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 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无止的运动和变 化之中。
2015-6-16
张载气论
“气”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健顺动止”, 一个是“浩然湛然”。 气永远在聚散中。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 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
2015-6-16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2015-6-16
张载:仇必和而解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仇必仇到底? 人类的未来,将走“仇必和而解”?抑或走 “仇必仇到底”的道路?
2015-6-16
1-2近代自然观
![1-2近代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4f1a3bcdd5bbfd0a795673ee.png)
四,方法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1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哲学家, 近代科学方法:实验的、 定性的、归纳的方法。提 出“知识就是力量”。 《新工具》的作者。
归纳方法论:正确进行科学研究是从命 题金字塔的底部一步一步上升到顶部, 即以自然为对象,以感官知觉为起点, 让心灵顺着一条全然循序递进的阶梯向 前推进,归纳而逐步上升到公理。培根 的方法主要强调归纳的一面。
《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社会静力学》(斯宾塞)
§2,机械论自然观的要点
大约在牛顿的时代,随着经典力学之成功,以 及在其它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发展和机械论哲学 的发展,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基本确立。 在初期,这种自然观包括如下要点: 一,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 的最小粒子,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一质料的微 粒组成,区别只表现在微粒的形状和运动上;
( Miguel Serveto, 15111553 ),西班牙神学家和医生, 提出与统治了学术界长达 1500 年之久的盖仑学说不同的理论 -肺循环假说,并推断血液不能 在心室间流动,而是经肺从右 心到左心,这是通向后来的血 液循环理论的重要的一步。
三,哈维
(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 , 血液循环理论的提 出者,并用实验证明。 1628 年,出版《心血运动论》一 书。
例:人物,列奥那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 者,画家、雕刻家、音乐家、 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 生物学家、哲学家……在每一 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
§2,地理大发现
一,背景 –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与航海事业的发 展密切相关,而航海事业的发展,又 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它 带来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的跃进。
2-近代科技与自然观_902905114
![2-近代科技与自然观_902905114](https://img.taocdn.com/s3/m/f5b73266a98271fe910ef9c9.png)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
一、19世纪科技发展的特征
19世纪,政治、军事、科技领域都有许多大事发生。 就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技术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次技术革命影响扩散;电力技术革命兴起;冶 金制造、化工业规模发展。科学方面的特征主要表 现在: 星云学说;电磁学研究;元素周期的认识; 地质学进展;达尔文进化论。19世纪末,物理学酝 酿突破。
李约瑟英文原著与中文译本
新视角探讨 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
望远镜和显微镜彻底改变了人们关 于自然界的认识。图中长的为折射
式望远镜,短的为反射式望远镜。
望远镜的联想
从林则徐塑像可见,他手里 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某种 意义上表明,抗击西方列强 的侵略,但也要采用西方的 先进技术。
1543 vs.1587
新自然观特征:强调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演化
《自然辩证法》的诞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 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 新成果,论述了自然发展史, 即自然界从天体、地球、生 命到人类的辩证发展的图景。 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人类 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以及自然 科学也是辩证发展的,从而 说明人们的思维方法、科学
达尔文踏上进化研究之路
1825年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 学习医学,后到剑桥大学改学 神学,受植物学教授亨斯洛等 人影响又转向地质学。1831年 以博物学者身份被推荐为“贝 格尔号”船长的陪同,环球航 行,历时五年,广泛搜集自然 界物种变化的事实,积累了丰 富资料。1859年出版《自然选 择和物种起源》,产生了革命 性的影响。 C. Darwin, 1809~1882
生物学的“现代综合”
变异和选择,再加上遗传,它们一起描绘了进化论。达 尔文对选择做出了解释,但他从来没有对变异或遗传做 出过令人满意的解释。这项任务后来被孟德尔完成,达 尔文主义仅是现代综合的一个方面;他的另一个方面就 是孟德尔的遗传学。
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95cd0c5bb4cf7ec4afed074.png)
牛顿的综合
• 牛顿(I· Newton,1642—17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光学》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 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 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 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 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13
其他成就:
• 物理学:光学,静电学的初步认识。
(2)知识观念的变革
• 培根的知识观及其贡献:知识就是力量
4
2、近代科学革命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1)知识生产的两种方式
• 知识的生产总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 错”得以实现的; • 试错和改错有两种方法:“经验性的” 与“实验性的”。
5
“经验性”试错和改错:
• 知识的生产不是目的,只是另一种目的性 行为的“溢出”; • 知识的生产是偶然的; • 由于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为,知识的生 产原则上“没有成本”。
40
2、主要著作
• • • • • •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近代科学发展与 自然观的演变 § 2.1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 与机械自然观
1
§2.1.0 历史的曲折:中世纪
• 中世纪:一般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 亡至15世纪。 对中世纪的评价:“黑暗的中世纪”
– 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 5-13世纪 与 13-15世纪的差异
2
§ 2. 1.1 思想革命与近代科学革命
7
(2)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后果
• 知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 知识生产社会化 • 知识生产方法中心化 • 知识生产专业化 • 放大不同知识生产方式下的竞争差距
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f030b5e669dc5022abea0025.png)
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作者:孟映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6期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并最终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关键词:自然科学;系统思想;自然观;马克思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33-02一、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拉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序幕的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向整个自然科学发布了摆脱神学束缚的“独立宣言”。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经院哲学,捍卫了唯物主义,这场天文学的革命,标志着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独立于神学的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了。
由于当时自然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与当时所采用的“分析”、“孤立”的研究事物的方法相联系,哲学家们抛弃了辩证法,被形而上学所支配。
但是对于中世纪的神学唯心主义来说,资产阶级哲学无疑是一个新的否定形式,而对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说,它又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反映到自然观上,就成为十七八世纪特有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近代自然观的早期代表人物是F.培根(1561—1626),在1620年出版的《科学的伟大复兴》中,培根尖锐地批判了经院哲学那种玩弄概念、脱离实际的倾向,他认為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最重要的特征,而物质的多样性正是由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
他在《新工具》中列举了19种“性质最普遍的运动”,认为除了机械运动外,物质还具有“紧张”、“趋向”、“欲望”、“抵抗运动”,以至于“痛苦”等等。
在培根的自然观中,不仅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是他的哲学已经有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了。
近代自然观的中期代表是牛顿(1643—1727),他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在近代自然科学界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9f97c0b9f3f90f76c61bb1.png)
“剧场假象”
最后是“剧场假象”。培根指出,这是从各种哲学教 条、以及从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为在他 看来,“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 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 世界罢了。”所以,他也把这种假象称为“体系的假 象”。他认为,这种假象不是天赋的,也不是暗中潜 入理智中的,而是“从哲学体系的剧本和乖谬的证明 规则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里上面来的。”由此表明, “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 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 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 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
“洞穴假象”
如果说“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那么,“洞穴 假象”则是一种个人假象。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的洞穴”。正是由于这种洞穴的作用和影响, “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他所作的这一 比喻在于表明,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 或者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 于读书和他所崇拜的权威;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于具 有成见的人心中抑或产生于漠然无动于衷的人心中而 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仅仅是各个人的 精神各不相同,而且还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各 个人的不同的假象。
毋庸置疑,语词的不准确、多义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 理解—解释上的混乱,是形成“市场假象”的一个重 要原因。并且,正是这个缘故,在现代,才形成了语 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以试图消除语言所造成的混 乱。但同样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 所传递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于受纳者 在解读信息时误解了信息的含义,从而导致“市场假 象”的产生。在人们的各种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 场假象”;而“市场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于人们 彼此之间的以讹传讹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信息。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b1b48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1.png)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在讨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时,我们不妨先聊聊“自然”这个词。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微风拂过脸颊,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自然,听起来简单,其实可深奥了。
古人看自然,就像看书一样,每一页都有新发现。
你有没有发现,科学家们总是在不停地解锁自然的秘密?好比打游戏一样,越玩越有趣,越往后走,关卡越难。
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像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试图把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整理成一个逻辑清晰的体系,哎,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牛顿这位老兄,他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把人们的目光从天上的星星拉到了地面。
牛顿告诉我们,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地球的引力。
这不就是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吗?但是,背后藏着的可都是科学家的辛勤汗水。
想象一下,牛顿坐在树下,手里拿着个苹果,思考着“为什么苹果总是朝下掉?”这简直就是“为何如此”的思考模式,让人感慨万千。
没错,牛顿用简单的自然现象,揭示了深刻的物理法则,这就像把看似平常的生活,翻转成了哲学的思考。
再说说笛卡尔,他的“我思故我在”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笛卡尔那时候的科学就像是一部大片,刺激又精彩。
他试图把思维和物质区分开来,结果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笛卡尔,我们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哲学思潮了。
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正像是正在探险的勇士,带着满腔热情,冲向未知的领域。
这种勇气,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啊。
然后,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自然的观察简直可以用“耳聪目明”来形容。
他的自然观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正是科学探索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但他们依然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
比如,亚里士多德就对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简直可以说是“当时的生物学家”。
这种探索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
说到这里,自然观的演变不就是一场思想的接力赛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家,他们像接力棒一样,把知识传递下去。
3近代自然观
![3近代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223bf4d5910ef12d2af9e7e0.png)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2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十字军东征, 11 世纪时,欧洲开始了为时
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这次远征形式上是打着夺回 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宗教旗号,实质上是在摆 脱穷困、掠夺财富、扩大教会势力等诸多因素支 配下的侵略战争。 1291 年,十字军东征失败,但 它给整个欧洲带来影响远没有结束。
文艺复兴(1440-1540) 文艺复兴发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最早而又素有文化传统的意大利,尔后遍及西 欧各国;最初它打着恢复希腊古典文化的旗号, 以后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内开展 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5
近代自然科学是文艺复兴的产物。 资产阶级利用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精神, 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精神武 器;利用自然科学可以转化为新的生产 力的性质,作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物 质力量,从而促使自然科学从封建统治 和礼教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并且得到迅 速发展。
34
这个思想被法国数学家、哲学家拉普拉斯加以 发挥,也称为“拉普拉斯决定论”:
“我们应当把宇宙的现状看作它先前状态的结果以及它 后继状态的原因。假定在某一时刻,有一种智慧能够把握自 然界所有的力以及组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特定状况──这
种智慧博大精深足以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那么,它
就能将宇宙间最庞大的物体到最微小的原子的运动全部都囊 括于同样的公式之中,对于它来说,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 未来,一如过去,都呈现在它的眼前。”
体运动轨迹的理论等,并以精密的数学形式表达
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
15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是伽利略。他告诫人 们必须用实验去获得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考核推理 结论,而不能只相信书本。他把实验方法和归纳方 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确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与科学解放
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
• 提倡人性,批判神性 • 提倡人权,鄙薄神权 • 歌颂世俗,蔑视天堂 • 崇尚理性,摈弃神启 • 鼓吹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桎梏 • 主张人要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与科学解放
文艺复兴的后果
• 造成了欧洲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 促进了科学的解放 • 造就了一批时代巨人:达·芬奇
二、现代科学的发展
粒子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学 生物学 系统科学
三、现代自然科学的特征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
科学技术新成果的高速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数量大 约每l0年翻一番。近30年来人类的知识,大概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未来10年, 还将翻一番。预测到2020年,人类的知识比现在增加3~4倍;到2050年,今天运用 的科技知识可能只占那时所拥有的知识的1%。
四、近代前期科学的特点
只有力学比较完善,其 他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 的阶段 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解 剖的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是既成的 事物,还没有深入到事 物的演化发展
1、只有力学比较完善,其他科学还 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
自然科学的其他部门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 成还很远。
• 物理学:声、光、电、热、磁,初步研究 • 化学:刚刚借元素说摆脱炼金术 • 生物学:血液循环、分类学和生物来源的争论
第四节 现代科学革命与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发展
现代物理学革命 现代科学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现代物理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相对论的建立 量子力学的建立
(一)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三大实验发现
• 1895:伦琴发现X射线 • 1896:贝克莱尔发现放射性 • 1897:汤姆逊发现电子 • 三大实验发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
(二)地质学中的新理论
赖尔:将今论古的方法 用地球表面对立的力量解释了地球表面的 发展变化:水成作用和火成作用 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灾变说,打开了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又一个缺口
(三)物理学的新综合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揭示各种运 动形式之间的普遍联系 电磁理论的大统一:揭示了光电磁的统一
(四)化学上的新发现
•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 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 存在,那末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 神秘的“第一次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继续不 断地旋转下去,或者无论如何也旋转到一切事物消灭为止。恒星永远固 定不动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凭着“万有引力”而互相保持这种位置。 地球亘古以来或者从它被创造的那天起(不管那一种情形)就毫无改变 地总是原来的样子,现在的“五大洲”始终存在着,它们始终有同样的 山岭、河谷和河流,同样的气候,同样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而这些 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只有通过人手才发生变化或移植,植物和动物的种, 一产生便永远确定下来,相同的东西总是产生相同的东西,而当林耐承 认往往由杂交可能产生新种的时候,这已经是作了很大的让步了。和在 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自然界的任何变化、任何发展都被否定了。开始时那样革命的自然科学, 突然站在一个彻头彻尾保守的自然界面前,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 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 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 艺术与科学相统一传统的再现 • 维萨里注重实际的方法 • 维萨里的解剖学成就
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
布鲁诺被烧 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 维萨里被判死刑,后又被判朝圣,死于一 个荒岛 塞尔维特被新教用文火烧死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第谷和 Nhomakorabea普勒• •
地谷的天文观测 开普勒的三定律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2)
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自然科学的独立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 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评价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
文艺复兴与科学解放 宗教改革和科学 地理大发现对科学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科学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开始于意大利 • 从学习古典文化开始
两朵乌云
• 以太漂移问题 • 紫外灾难
(二)相对论的建立
费兹杰拉德、罗仑兹和彭加勒:走到相对论的 门口,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因而没有成为 相对论的缔造者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 • • • • •
狭义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推论 广义相对性原理 等效原理 推论
广义相对论
(三)量子力学的建立
普朗克:量子论的提出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 波尔的量子化原子轨道理论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统一
2、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解剖的方法
笛卡尔方法论四原则:
• • • •
第一条,在不清楚明白知道某件事为真之前,就绝对不要接受它。换言之,即谨慎地避免卤莽和偏 见,并除了那呈现在我的理性之中既极清晰明了,而又毫无怀疑余地的事物之外,不作任何其它的 判断。 第二条,要把每一项在审察中的困难,尽问题所许可地划分成若干部分,好达到充分的解决。 第三条,要按次序引导我的思想,由最简单和最容易明了的事物着手,渐渐地和逐步地达到最复杂 之事的知识,甚至在那些本质上原无先后次序的事物,也为假定排列层次。 最后,在每一种研究上,枚举事实要那么周全,而且审查要那么普遍,但可确实地知道没有任何遗 漏。
3、研究对象主要是既成的事物
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演化发展:
• 天文学——现有的天体结构 • 生物学——现有动植物种类和分布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的原因
• • •
用“力”解释一切,把一切都解释为必然的 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
• • • • • •
摆的等时性的发现 望远镜的发明及“新天空” 的发现 关于落体运动的思考和实 验 斜面实验与惯性定律 关于抛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S
t2
惯性的发现示意图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3)
牛顿的综合
• • • • •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 光学
• •
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发展 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二、自然科学的独立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next page) 维萨里的《人体构造》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
太阳中心说的主要内容 太阳中心说的意义 哥白尼体系的不足之处
维萨里的《人体构造》(1543)
维萨里的《人体构造》(1543)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作用
积极的一面:在反对神学的斗争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危害:使18世纪自然科学在自然观上低于古希腊,甚至导致唯心主义和神秘 主义的目的论。虽然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甚至在材料的
整理上高过了希腊古代。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 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它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 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则是某种一下子造成的 东西。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 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推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如果牛顿所夸 张地命名为万有引力的吸引被当作物质的本质的特性,那末首先造成行 星轨道的未被说明的切线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植物和动物的无数的种是 如何产生的呢?而早已确证并非亘古就存在的人类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自然科学常常以万物的创造者对此负责来回答。 牛顿:神的第一推动;林耐:上帝创造最初的物种;冯·哈勒:第一物种; 居维叶:上帝的连续创造。
恩格斯不无遗憾地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 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第三节 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与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及其对形而上学 自然观的冲击 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一、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及其对形而上 学自然观的冲击
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 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 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 因已找到,并且已经把它们定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 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恩格斯:“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 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动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 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反杜林论》)
宗教改革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当宗教和科学发生抵触的时候,新教还是站在 了反科学的一面
地理大发现对科学的影响
《马克·波罗游记》的影响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和达·伽马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西班牙支持) 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西班牙支持)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为科 学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 航海探险还具有直接的科学价值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确立了化学的基 础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量转 化为质的规律 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揭示了无机结合有 机界的联系
(五)生物学上的新进展
细胞理论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生物进化论的建立:有力地批判了目的论、 神创论、不变论
二、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特征
自然科学开始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少数 学科 自然科学开始深入到研究事物的演化发展 过程 开始由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阶段
• 艺术和科学联姻 • 关心机械技术 • 科学思想:完全摆脱了神学的成见,反对盲目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