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与读书 阅读答案
辽宁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4f7b195ef7ba0d4b733bd7.png)
辽宁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dbf02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6.png)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2015连云港中考)我的读书阅历冯友兰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贯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阅历。
我所读的书,大略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阅历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很多预备,用很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留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假如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
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
"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
阅历与读书的阅读答案
![阅历与读书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85a5ece2f0066f4332225.png)
阅历与读书的阅读答案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9fb7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9.png)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首先,阅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见识。
阅历包括个人的社会经验、职业经验、人际交往经验等等。
通过不同的经历,一个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认识,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阅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读书阅读理解则是指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读书阅读理解是一种认知能力,它要求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书中的文字,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能够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读书阅读理解可以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历和读书阅读理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读书的理解能力往往也会更强。
因为通过丰富的阅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意图。
同时,读书阅读理解也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增加自己的见识和认识。
此外,阅历和读书阅读理解在人们的个人发展和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累丰富的阅历和提升读书阅读理解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阅历和读书阅读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阅历和读书阅读理解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阅历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见识,而读书阅读理解则是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促进,都在人们的个人发展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历与读书
![阅历与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8c0e7648d7c1c708a145fd.png)
• 3.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 (3分)
• 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 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 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 【试题解析】答题时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关 键语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 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尤其是 议论抒情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二是找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更加清晰,往往会用一些标志性的 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 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 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以及过 渡词等。三是作必要概括。对每一段的内容,作简单的 分析,概括出大致讲了什么内容。可以从开头句和结尾 句入手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分值,分值3分,意味着三 个层次结构。②~④段就三个段落,因此,主要概括每 个段落的层意即可。
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
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Leabharlann 报》2013年10月28日)
读书与阅历的关系
• 1.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A( )(3分)
•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
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由过B物“诸.的多有随见历的着解练人经逐,年历渐体龄增深验虽多入过然,,各不经阅种大验历身,和就份但教会和却训越角走也来色过增越,许多丰经多,富历地对。过方事复,杂经 •岗C位.的阅锻历炼不和等艰于苦经生历活,的经磨历砺是,一这种种经经过历,同所样形可以 让成他的拥是有事丰物富的的表阅象历,”它只A是项阅绝历对的。基础。
Ⅱ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
•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 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 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 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 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 性的有机统一。
【记叙文阅读】写关于阅历与阅读阅读答案
![【记叙文阅读】写关于阅历与阅读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5ed5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8.png)
【记叙文阅读】写关于阅历与阅读阅读答案阅读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写下关于经验和阅读的答案阅历与读书赵英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 体验对阅读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于,阅读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积极的再创造过程,生活体验和生活体验将参与其中。
正如歌德所说:“阅读时,经验丰富的人常常一只眼看到纸上的字,另一只眼看到纸的背面。
”生活经历越丰富,越有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 然而,经验并不等于经验。
这并不意味着你所经历的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经历。
经验只是一个过程,或通过,或听到,或看到,形成事物的外观,这是感性的。
经验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事件的经验和理解。
它是在表象的基础上思考、理解、总结和提炼经验。
它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14141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4.png)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实用版)目录1.阅历与读书的关系2.阅读理解的重要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4.结论: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正文一、阅历与读书的关系阅历和读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
阅历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见识,而读书则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阅历,会更加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而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指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理解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关键。
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人们才能从书籍、文章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阅读理解能力对个人的思维品质和判断力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
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读书,广泛涉猎。
阅读不同类型、领域的书籍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拓宽视野。
2.学会主动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主动思考、提问,以提高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领悟。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4.学会总结和归纳。
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多与他人交流分享。
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足,并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方法。
四、结论阅历和读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
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97f1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e.png)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和读书都是增加人类认知和理解力的方式,但二者有所不同。
阅历指的是一个人通过自身经历、经历他人经历、接触不同文化、习俗和人群等方面的积累,从而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洞察力。
这种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耐心和感知,同时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在人的认知中得到归纳和启示。
阅历可以让人更加成熟,更深刻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更能把握人生。
读书则是另一种增加认知力的方式。
通过阅读不同书籍,人们可以接受到更加广泛、深刻和系统化的知识和经验,启发思维,扩大眼界。
读书可以让人更加敏锐地看待生活、研究问题,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并从中发现启示、体会情感和人类共性,不断提升自身认知和理解。
综上,阅历和读书都是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都是增进人类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从而更好地帮助人类理解和掌握生活。
河南省中招试题议论文专项(2014—2019年)含答案
![河南省中招试题议论文专项(2014—2019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9257f6f121dd36a22d8205.png)
阅历与读书(2014河南·共12分)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fef02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9.png)
阅历与读书阅读理解
阅历是一个人在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和历程的总和。
一个人的阅历可以通过他所经历的各种事情、遇到的人、学习的知识等来体现。
阅历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拥有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阅历对读书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读书的效果就会越好。
丰富的阅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书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阅历还可以提供读者在理解和评价书中观点和主题时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读书是一个人拓宽自己阅历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了解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然而,读书并不一定能够带来丰富的阅历。
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读者才能真正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阅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理解。
只有把书中的知识和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丰富的阅历。
因此,阅历和读书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读书可以拓宽阅历,而丰富的阅历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书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阅历和读书的相互促进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立论文综合专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
![立论文综合专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28c5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2.png)
强化练05 立论文综合专练(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2022·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kuī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从经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2015阅历与读书阅读及答案(2)
![2015阅历与读书阅读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2b5e5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5.png)
2015阅历与读书阅读及答案(2)
【阅读答案】:
12 AE 解析:B项错在错设因果关系,“因为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所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必然也越来越多,”原文第三段经历的人和事、经验和教训这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C项错在“有了……就”,原文是说“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D项错在漏了前提条件:“是在表象的基础上”。
13 B 解析:原文第二段是说阅历丰富的人“常常能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但并未说阅历浅的人就绝对不能做到。
14 一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加深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体察和认识;(2分)二是要懂得注意观察和思考,总结和反思,从经历中提炼出智慧和哲理。
(2分)
15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
)
毕淑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人鱼公主》,联系当时自己的生活状况、社会阅历、人生经验和个性心理,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就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认识。
(8岁时毕淑敏是个纯洁天真的孩子,18岁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年龄,28岁时毕淑敏已经做了妈妈,38岁时毕淑敏开始写小说,48岁时已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46bb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9.png)
专题十五议论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2河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谈青年的责任担当张建林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
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
”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
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30e0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e.png)
我的读书经受阅读答案我的读书阅历阅读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关怀我们稳固所学学问。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阅历阅读答案,欢送阅读,期望大家能够宠爱。
我的读书阅历阅读答案1我的读书阅历冯友兰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始终读了80年,根本上没有连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阅历。
我所读的书,或许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阅历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其次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很多预备,用很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留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假设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语言文字是关怀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
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
2019年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X福建高考题)-范文模板 (3页)
![2019年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X福建高考题)-范文模板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24157f76dd36a32d72758107.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X福建高考题)每一篇议论文都应当有作者明确的论点,进行议论文的阅读时候,一定要狠狠抓住论点进行答题。
中高考的议论文阅读,需要我们在理解中心论点基础上把握全文。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X福建高考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而。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阅历与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历与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1c7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4.png)
阅历与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历与读书》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阅历与读书》阅读原文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
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谁思路。
(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3分)
答案
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2分)二者不可偏废。
(1分)
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
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
共2分)
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
(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
(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4、第②段。
(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意思对即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