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苏轼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后来演变
成‚三潭印月‛。东坡肉的故事就是因浚湖而发生。

此外,苏东坡和杭州的市井文化、饮食文化也有诸 多渊源。‚东坡肉‛和‚吴山酥油饼‛就是其中的代 表。当时,杭州人民为了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和修筑 长堤的功德,抬着礼物前往杭州府衙慰劳苏东坡。苏 东坡得知后非常感动,但礼物却不肯收。可百姓就是 不依。苏东坡没办法只得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这才 收下礼物。等百姓们都走了以后,苏东坡便吩咐厨师 按姓名,把猪肉分割成每人一块,再教他当初他在黄 州发明的煨肉的方法,煨好后送给百姓,百姓为了感 念他的功绩,把这种肉取名为东坡肉。至于‚吴山酥油 饼‛说的是,一天苏东坡去吴山游玩,腹中饥饿。正值 一位大嫂在卖点心。苏东坡买了一只并询问:这种点心 叫什么名字?大嫂答:并无名字。苏东坡见点心一层 层、一丝丝,很像蓑衣,说:就叫它蓑衣饼吧!我想大 概是苏东坡的四川话让这位杭州大嫂听成了酥油饼。 从此吴山酥油饼流传开来,并成为了杭州的著名小吃。
称 “ 学 士 居 ” 。 不 知 此 处 当 年 是 否 就 是 东 坡 大 学
有 名 的 “ 学 士 桥 ” 。 桥 旁 有 一 间 两 层 楼 的 饭 店
“ 学 士 港 ” 。 港 湾 上 有 一 座 开 闭 式 木 桥 这 就 是
沿 着 南 山 路 南 行 经 过 “ 柳 浪 闻 莺 ” 不 远 是
为了改变我们之前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 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创造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 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我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 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力, 我们展开了一个以‚苏轼与杭州‛为主题的课题 研究。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凭 借自己的能力,加强对苏轼的了解,以全面地认 识苏轼强大的个人魅力、文学、政治才能,感悟 苏轼对杭州产生的文化影响,并且不断提升自己 的文化素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日 出 时 湖 面 涌 金 雨 色 中 烟 雾 空 蒙 。 杭 州 人 感 念
对 。 站 在 湖 岸 边 近 处 柳 枝 低 垂 远 处 白 堤 隐 秀 。
园 ” 。 公 园 如 半 岛 状 伸 入 湖 中 与 雷 峰 塔 遥 遥 相
士 的 故 居 遗 址 。 通 过 “ 学 士 桥 ” 便 到 了 “ 学 士 公
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淹没,六七月份米价再次上涨, ‚灾伤之势,恐甚于去年‛。因为去年之灾,如人初病;今 年之灾,如病再发。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气早伤,便难 支持。加之这年春夏之交,风调雨顺,家家典卖负债以事田 作,想夺一个大丰收。现在淫雨风涛,把将熟的农作物摧折 殆尽,‚民之穷苦,实倍去岁‛。即使这样,一些地方官仍 忌讳言灾。秀州嘉兴县的官吏,因不受灾伤词状,以致踩死 四十余人。苏轼却接连多次向朝廷报告灾情,要求宽减本路 上供米,并高价收购常平米,以备来年出粜救饥。 应苏轼 之请,朝廷拨上贡米二十万石赈饥,臵饭舍以待饥者;设药 局,臵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灾情,比熙宁八年的灾 荒还要严重,但因苏轼救灾得力,使饥者得食,病者得医, 米价未能暴涨,后果要轻得多,而赈灾费用也少得多。
元佑四五年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
陆交会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别处都高。苏轼派
人作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考虑到杭州重 镇,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 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收纳贫困病人,为其 治病。苏轼亲率医生分坊治病,得医而愈者千余
人。在古代官方慈善医疗事业上写下了浓重的一
笔!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 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 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 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 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 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 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名列‚苏、黄、 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 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 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 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 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 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 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 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 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轼一生坎坷,官途跌宕。在他经历的政治变革中,最 有名的当属‚乌台诗案‛。 所谓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 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湖边两条最繁华的街道,一条叫‚东坡路‛,另一条叫‚学
士路‛(苏东坡曾任翰林大学士)。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
达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感情。
湖 添 加 了 浓 墨 重 彩 的 一 道 美 景
苏 堤 春 晓
流 传 下 歌 颂 西 湖 山 水 的 千 古 绝 唱 。 还 在 于 他 给 西
苏 东 坡 在 于 他 给 西 湖 的 山 水 赋 予 了 那 么 多 的 灵 性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 1、豪放风格。 • 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 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 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 2、旷达风格。 •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 风; • 3、婉约风格。 •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 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 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 ,
,
,
---
, ,
,
,
• 苏轼曾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 通判杭州,又于元佑四年(公 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两 次。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 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 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 次是1089至1091年,任杭州 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 显著,得到当时百姓的赞扬, 也为后世所称颂.苏轼在杭州 的故事太多了,这里不一一 列举,只大体说说史实。
顺便指出,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 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 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苏轼主持的这 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
全湖进行了挖深,把挖掘出来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
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后人称为苏公堤。 又在全湖最深处即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
确定课题以后,我们小组首先进行了分工合 作;分配好了每一个成员负责的部分。接着,分 别进行了研究学习: 杨颖琦,陈凌心负责找资料和做幻灯片。 吴倩负责核对材料,编排整理幻灯片。 汪漩负责幻灯片中的文字排版和动画效果。 李雪薇负责对整个研究型学习成果进行一个 总结,并撰写论文 。下面展示研究的内容。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为新法改革受到挫折,改革派需 要杀鸡儆猴,保守派的苏轼当时是文坛的领袖,影响力大,无 疑是改革派要‚杀‛的最好目标。改革派的御史们摘取苏轼的 一些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在监狱中一关就是 4个月,可谓九死一生,在这4个月中,苏轼每天被逼要交代他 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因此称为‚乌台诗 案‛。
苏轼元佑四年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时,西湖的沼泽化 已经十分惊人了。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 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 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 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 湖矣。‛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 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 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 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 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 杭州西湖状》的奏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 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 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 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 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 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 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 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 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 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 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
苏轼人生中两次被迫自请到杭州做官, 与他中庸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
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那样,执着地保留着某个历史、
文化名人那么多的印记。粗略地游一下杭州也许没有多少
的感知,及至移居杭州后才深深地感受到,杭州已经把自已 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历史在发展,城市在发育, 这种融合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它强有力地渗透到城市生 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街道,但也仅只 一条而已。可是杭州却给予了苏东坡特殊的待遇。濒临西
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 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 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 水了,苏轼探索畅通六井和 沈公井的方案,与知州陈襄 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 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
苏轼第二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冬春水涝,
之后又遇大旱。苏轼决定把用来修葺官舍的钱,先买米赈济饥, 又反复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本路赋税免除积欠,加大常平仓米 的购入,以备饥荒。由于苏轼的反复请求,朝廷决定拨本路上 供米二十万石赈饥,宽减上供米三分之一,并赐度牒三百道以 助赈饥。结果米价渐落,元佑5年春没有人饿死。但是,一些 地方官吏无意恤民,专事献媚,看到元佑5年春没有死人就立 即报告朝廷,声称本年丰收,别无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钱粮。 苏轼反驳道:‚去岁灾伤之甚,行路备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 犹恐未补疮痍;而况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 提转(提刑转运官)如何见得今年秋熟,便申丰稔?”五六月间, 浙西数郡果然
苏轼入朝为官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 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此时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当时朝廷中存在两大派别,以王安石 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因 为苏轼与保守派众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当时 的人都将他归为保守派。而从苏轼的政治态 度看,他似乎游离于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 他初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后又反对司马光尽 废新法。
问应 策读 胡清 君至 所三 独嗟 深西 《 道逢 杖我 不流 持今 至百 专我 浅湖 怀 若古 无壁 屏与 使清 得六 山本 随天 西 有渔 道间 骑碧 者夜 其十 水狂 所下 湖 得父 路诗 从巘 节梦 妙寺 乐直 得景 寄 ,, ,, ,, ,, ,, ,, ,, 晁 买苇 直清 暂安 风耳 心幽 付早 谁游 美 鱼间 造凉 借肯 采目 知寻 与为 能者 叔 弗自 意洗 僧为 烁余 口遂 宁世 识无 》 论夤 所烦 榻君 云芳 难穷 非所 其愚 钱缘 使煎 眠妍 烟鲜 传年 天捐 全贤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