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981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圆的常见符号并能正确使用;3.能够根据图形的形态判断是否为圆;4.能够利用圆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圆的性质:圆周率、周长、面积等;3.圆与其它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圆的计算。
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球形物体,问学生它的形状是什么,它的形状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2.引导学生想到这个球形物体是由很多小的点组成的,这些点与它的中心点距离都相等,这就是圆的定义。
2. 讲授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1.圆:由平面上与一个给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常见符号:圆的中心点用大写字母 O 表示,圆的半径用小写字母 r 表示。
3. 学生练习1.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出圆,并用学过的符号来表示中心点和半径;2.学生小组内练习,交换圆的画法,并互相检查表示符号是否正确。
4. 讲授圆的性质1.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例是固定的,这个比例叫做圆周率,约等于 3.14;2.周长: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3.面积: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
5. 学生练习1.学生们用刚刚学得的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2.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6. 讲授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1.圆与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关系;2.利用这些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学生练习1.学生们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出圆的周长或面积;2.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课堂总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我们了解了圆的性质:圆周率、周长、面积等;3.我们还学习了圆与其它图形的关系,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作业1.默写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计算以下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 5cm 的圆;–直径为 12m 的圆;–半径为 3.5cm 的圆。
3.解决以下问题:–直径为 8cm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一个矩形的长是 4cm,宽是 3cm,火车轮子的直径是 2cm,火车的一个轮子正好在矩形的一角上,问这个矩形在火车上的长度是多少?。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教案.doc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编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7a4947964bcf84b9d57b92.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知道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点。
2.初步学会运用圆的半径和直径画圆的图案。
3.经历画圆的图案过程,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美。
2.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圆的半径和直径画圆的图案。
按要求用圆规画圆。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你对圆有了哪些了解?生:圆有直径和半径,还有圆心。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认识直径(1)圆纸片上留下了一些对折后得到的折痕,这些折痕你知道它的名字吗?生:这些折痕是圆的对称轴,它在圆里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直径,可以用字母d 来表示。
小结:这些折痕是圆的对称轴,它在圆里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直径。
(2)直径有多少条呢?它有哪些特点?生:直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3)选择:第()幅图画出了圆的直径。
1 2 3 4生:第四幅图画出了圆的直径小结:直径是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请你标出你画的圆的直径。
探究二:探究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还有什么秘密呢?你可以选择使用圆纸片或者是画的那个半径50px的圆,看看对于半径和直径你还有什么新发现?生: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d=2×r(2)练一练①判断: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小结:只有在同圆里半径的长度才是直径的一半。
②根据下列信息你想到什么?小结:根据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知道了直径我们就可以算出它的半径。
③请你画一个直径是150px的圆。
探究三:画圆(1)你会画出这样的3个圆吗?以A点为圆心,画3个圆,使得直径一个比一个大50px,最里面一个圆的直径为100px。
小结:这些圆都以A点为圆心,它们就叫做同心圆。
(2)画一画(选择一题完成)①分别以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70b9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c.png)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案:《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主要涵盖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圆的初步认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画出一个圆,并准确找出圆心、半径、直径。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桌、篮球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
2. 邀请学生上黑板画出一个圆,并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二、圆的定义(5分钟)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三、圆的画法(5分钟)1. 讲解圆的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固定一点作为圆心,调整圆规的距离作为半径,画出圆。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画圆,并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 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找出错误并改正。
五、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2. 讲解解题思路: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所以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
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5分钟)1. 讲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2. 让学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小学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圆的初步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圆的初步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377b66a26925c52cc5bfa1.png)
小学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圆的初步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2学情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圆,画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复习导入:
1.出示:几种图形,辨析各是什么图形。
(媒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圆在我们生活中所处可见,谁能来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过圆?
2【讲授】二、新课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1.带好自己的画圆工具,展示自己的画圆过程。
2.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d0fe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9.png)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圆的概念;2.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圆,并用手指测量圆的半径;3.能够领会圆的特点,并能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的圆。
二、教学内容1.圆的概念及其特点;2.圆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听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 新课教学1.讲解圆的概念,并给学生看一些圆形图片,让他们说出这些图片中的圆,并分析圆的特点;2.归纳讲解圆的特点: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没有边界;3.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发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4.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教室中圆形物品的直径、半径,并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差异。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更多的圆形物品,并在笔记本上画出这些物品的图像;2.让学生归纳总结圆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圆的定义;3.给学生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在图形中识别圆、测量圆的半径。
4. 课堂小结1.课堂转移,让学生将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2.强调圆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圆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动、练习、对话等方式,教师能够检查到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出圆形图形并给出一些问题,以衡量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本次课程的互动性、启发式非常好,同时,不足的地方有: 1. 在课堂上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介绍圆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课堂上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他们在跟上课程进度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的深刻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顺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言和心理反应,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1ffe95d0d233d4b14e69ad.png)
二、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课件演示,(画有圆心的圆)
1、观察圆的特征。
观察圆形,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
2、画圆
要想学习圆形,首先我们要学会画圆。你们知道的有哪些画圆的方法?
A、用物体描边画圆
(1)请你试一试用圆形的物体描边。
(2)如果要画一个比这个大的圆,该怎么办呢?画一个比这个小的圆呢?
(2)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补充)
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作业布置
用不同的方法画3个不同大小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圆心确定位置
半径确定 圆的大小
反思重建
同学们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感到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的案,个个都想运用圆规来进行创作。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确实困难重重。关键还是刚刚接触,学生虽然谈了画圆的感受,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还是掌握不了要领。就是画不圆。因而拓展的环节来不及完成。
用圆规
生模仿用圆规画任意大小的圆。
有针尖的一脚不能动,另一只脚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两只脚离得远一些。
画比刚才的圆大一些的圆。
两只脚离得近一些。画圆。
圆的大小跟圆规的两支脚之间的距离有关。
在纸的右下角画圆。
圆的位置跟圆心的位置有关。
圆心定在操场上,可是,圆规没有办法画那么大的圆。
用绳子和木桩。木桩固定后,将绳子一端系在木桩上,另一端画就可以了。
教学内容
圆的初步认识
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特征,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不同的方法画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a0ea2480eb6294dc886caf.png)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题】圆的初步认识【单元】几何小实践【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分析《圆的初步认识一》是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物联系到数学中的圆,在动手操作画圆的过程中强化圆心和半径的定义。
(二)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有生活实际经验。
而数学中的圆的概念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从具象到抽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以体验感受为主。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学习要发展空间观念,拓展数学应用的范围。
所以在本堂课,我先通过一个套圈游戏引入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经过整堂课的学习来认识圆;最后请学生再次解释套圈游戏队形的原因,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中强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基本经验,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生活中的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活动,通过动手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圆的基本特性,形成圆的概念。
(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都有相同的长度”。
我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画圆的过程,在操作中体验圆的初步概念,强调圆心与半径。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层面上的圆,从具象生活中的圆到抽象的圆的概念有一定困难。
所以我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多次动手体验。
通过操作及观察教师画圆,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经历用生活中的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活动,体验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认识圆心、半径。
2.初步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关系。
3.在尝试体验、动手操作中,逐步提升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8044b303d8ce2f006623bf.png)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绳子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认识圆心和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就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两次画圆及教师的示范画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逐步感受圆的基本特征,在交流对话中完善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
另外,我又借助媒体,将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到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68b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3.png)
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区分出圆、正方形、长方形。
2.能够正确地读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并简单了解其意义。
3.能够使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心。
4.能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认圆的特征并进行再认识。
二、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的意义及符号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圆、正方形、长方形。
2.如何正确地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及其符号的表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拿出纸张,让学生看一眼并问:“这是什么形状的纸?”学生:“方形的。
”教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折成两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学生:“长方形的。
”教师:“如果我再把它折一次成四份,那是什么形状?”学生:“小方形的。
”教师:“那么,这些形状都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输入环节教师拿出红色、蓝色颜料,分别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
教师问:“这两个形状有什么不同?”学生:“颜色不同。
”教师:“如果我只看形状不看颜色呢?”学生:“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圆。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接着,教师展示圆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
让学生自己摆弄并提出问题。
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教室里有哪些圆形物品,如圆形台灯、钟表、水杯等等,进行认识和交流。
2.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出圆形,并标注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及其符号的表示。
输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标注出直径、半径、圆心,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2.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圆形物品,把它们拍下来并写上特征,如圆的特征、圆心位置等等。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圆的初步认识情况。
2.对课后布置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加强对圆的学习与掌握。
六、板书设计1.圆的概念。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的意义及符号的表示。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691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7.png)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及基本要素;2.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3.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圆的形状及基本要素;2.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难点1.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圆的引入:展示圆的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观察、探究。
2.圆的定义及基本要素:通过演示、针线、橡皮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和基本要素,包括半径、直径、圆心等。
3.圆的测量: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4.圆的画法: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练习如何画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老师呈现一些圆形的图片,例如糖果、轮胎、篮球等,并让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圆形物品。
2.老师发放圆的实物,如橡皮圈、针线等,让学生自行观察、探究。
3.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形状和特点,例如没有角、没有边、周长是一段弧线等。
步骤二:定义及基本要素1.老师简单介绍圆的定义,即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老师使用橡皮圈、针线等工具演示圆的基本要素,如半径、直径、圆心、圆周等。
3.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圆的基本要素,例如“半径”表示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的距离,直径是圆周上两个点的距离等。
步骤三:测量1.老师用黑板或者投影仪展示圆,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2.老师对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让学生正确理解圆的测量方法。
步骤四:画法1.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用圆规画圆,包括圆心画圆、两个点画圆两种方式。
2.老师发放直尺和圆规,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四、教学反思此次授课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形状和基本要素,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测量和画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老师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0df13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7.png)
教案: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力目标:能用圆规画圆,能用语言、图形描述圆的半径、直径;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2. 学具:练习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圆的周长,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个圆的半径和直径吗?(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尺子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教师归纳总结,给出准确的定义和关系式。
3. 实践操作:用圆规画圆(1)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画圆。
(2)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分享画圆的心得。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画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巩固圆的半径、直径的知识;(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2.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3.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2. 画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3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32)](https://img.taocdn.com/s3/m/2e46beb05ef7ba0d4b733b31.png)
年级课题日期四年级第一学期圆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知道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点。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悟并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圆的认识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相关链接课件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媒体41你在哪儿见到过圆?2、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5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二、新课探究媒体7、8、9探究一1、尝试“造”圆──建立概念(1)教师边变“小魔术”——甩绳成圆,边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形成圆的方法。
(3)教师借助绳子画圆,引出“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
【板演】练习一:①寻找画面中圆的圆心与半径。
②选择题:下面第()幅图画出了圆的半径。
媒体10、11 一、新课导入1、你在哪儿见到过圆?2、欣赏生活中的圆。
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尝试“造”圆──建立概念(1)教师边变“小魔术”——甩绳成圆,边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形成圆的方法。
小结:固定了点,固定了长度,旋转一周就能形成圆。
(3)教师借助绳子画圆,引出“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
(板演)练习一:①寻找画面中圆的圆心与半径。
②选择题:下面第()幅图画出了圆的半径。
A B C探究二(1)认识圆规。
(2)用圆规画圆时,怎么来确定圆心和半径?怎样来画圆呢?请你边思考边试着画圆。
(3)刚才我们画的圆有大有小,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画得圆一样大呢?媒体12、13探究三(1)一张圆纸片,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到它的圆心?(2)这张圆纸片里半径在哪呢?半径有什么特点?(3)练习选择:下列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①同一个圆中半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生:选A探究二:圆规画圆──掌握方法(1)认识圆规。
(2)用圆规画圆时,怎么来确定圆心和半径?怎样来画圆呢?请你边思考边试着画圆。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 1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 1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663806dd3383c4bb4cd2a8.png)
怎样画的?
2.实物画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拿来就画圆,先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每人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东西任取一样,画一个圆。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要注意什么?
3.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画圆的实物是很多的。只要紧贴圆形物品的轮廓描一圈就可以了。
4.辅助工具画圆。
5.有些先学习的同学也用这些个比较,再谈谈体会。
7.老师总结
是呀,在用这些辅助工具画圆时,要用图钉把绳子的一端固定住,还要把绑有铅笔的绳子拉直,旋转一周后,就能大致画出一个圆了。
8.看书自学。
用图钉固定的点,拉直的绳子的长度书上又是怎样规范的介绍的呢?请自学书第63/2
尝试画圆
个别
集体练习
个别
个别
三、课外拓展
(出示美丽的圆)这儿有一些用圆绘制成的美丽图案,想画吗?今天回家请每位同学也尝试画一画。
四、总结
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究,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圆。
(出示一张大纸)现要在这张纸上尽可能大的画一个圆,怎么画呢?
交流画法
你们交流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也帮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来画圆,现请组长打开2号信封,大家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材料?
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尽可能大的画一个圆,有了方案后,就到大纸上去实践,大家可分好工。
交流画法(成功与失败的,说说出现画不圆的原因)
交流并板书:圆心(o)半径(r)
在这个圆中,还有半径吗?(老师移动手中的绳子)有多少条呢??
对呀,在同一个圆中,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半径,半径有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二)圆规画圆
1.在刚才的实践中有的组是成功了,还有些组失败了,因为点没有固定住、绳子没有拉直.现在不用画那么大的圆了,只要在我们的练习本画,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又标准又好的圆呢?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3901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4.png)
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能够用直线、曲线等构造出圆的形状;2.学会用圆心、半径等进行圆的描述;3.能够具备初步的圆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提高学生的图像化和观察力;2.学习圆心、半径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形状、圆周、圆心、半径等;2.圆的描述,包括圆心坐标、半径等。
教学难点1.圆心、半径等概念;2.运用圆的概念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流程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认识1.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如球、糖果等)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让学生用直线、曲线等来构造出圆形。
第二步:圆周与圆心1.通过引入圆周概念(即圆的周长)和圆心概念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性;2.用示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圆心、圆周的关系。
第三步:半径的应用1.让学生了解半径这个概念;2.通过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的应用方法。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1.带领学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进行练习;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语言和图片的方式对重难点进行讲解;2.示例演练法:通过示例演练来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工具1.图片和展示板;2.圆规和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课堂练习;2.期末考试。
评估内容1.课堂练习项目: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工具测量画出圆形,判断画的圆是否合格,并用半径描述所画圆的大小;2.期末考试项目:考查学生对圆心、圆周和半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形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强化学生对圆形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需要通过关联生活常识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实际应用能力。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9970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8.png)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课程目标
1.能够正确地解释“圆”的定义。
2.能够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圆。
3.能够识别常见的与圆有关的物体。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
2.画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识别与圆有关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尺子、影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导入新课
(1)引出问题:孩子们,你们见过哪些与圆有关的物体呢?
(2)教师展示一些与圆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给出答案,然后解释和介绍这些物体与圆的关系。
3. 圆的初步认识
(1)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说出圆的特点。
(2)教师出示有关圆的图片、影片、实物等,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其特点,并画出圆的形状。
(3)教师讲解如何用圆规和尺子画圆。
4. 练习与巩固
(1)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形状,让学生利用圆规和尺子画出其中的圆形部分。
(2)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与圆的关系。
5. 总结归纳
教师让学生回答圆的定义、圆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圆规和尺子画圆等问题。
6. 作业
请学生在家自己画3个圆,并列出自己家中所有与圆有关的物体。
五、教学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等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能够认真观察、描述和画出圆的形状。
但学生们在识别与圆有关的物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圆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f2bf3c50e2524de4187ed7.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圆心和半径,会用字母表示,理解并掌握圆心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能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的圆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通过生活中如何画圆和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情感与态度:1.通过尝试画各种漂亮的由圆组合成的图案,感受到几何的美,并从中感受到愉悦的心情。
2.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教学准备:画纸,圆规,圆形物品,绳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1.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昨晚的月亮你们看过吗?觉得它比平时怎样?(昨天是月亮最圆的一天,是一个完整的圆)2.师:除了月亮,生活中还有许多圆,让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圆。
(媒体播放)除了老师展示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形物品,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的圆形物品。
师:在我们生活中圆有广泛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研究圆(揭示课题)板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介绍圆的形成及圆的各部分名称。
(1)师:想一想,可以用哪些生活中圆形工具来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呢?(生:圆规、硬币、圆形杯底……)①师:请你从中挑选1、2物品来画画圆。
②学生尝试画圆,交流画法。
(2)师:真聪明!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方法,体育老师还有一种方法画圆(多媒体播放:体育教师用一个长柄粉勺画圆的过程)①要求:边看边想体育老师怎么画圆的呢?②小组讨论③交流,小结:圆中心的木桩使固定的,固定的点叫圆的圆心(o)拉紧的绳子是从圆心到圆上的,这段长度叫圆的半径(r)(媒体演示:圆心、半径)④师:绳子为什么一定要拉直?可以松吗?说明了什么?(绳子松了就不能画成一个圆了,说明一个圆的半径长短都相等)(3)师:说的真好!我们就根据这个原理,用工具――圆规来规范的画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表格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35920e0242a8956aece415.png)
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单元】第 7 册/第 5 单元
【教材分析】
“圆的初步认识”是上海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这是小学阶段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图形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的层面来认识圆,了解到圆的本质特征。
本节课侧重对圆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因此教师试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抽象命名”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对圆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少部分学生对“圆心”、“半径”等名称有所了解;都知道画圆可以借助圆规,但对用圆规画圆的原理及技巧不了解;对于圆要从“圆心”、“半径”这些要素去描述不太适应。
因此这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先用圆规画圆,在讨论中得出圆规画圆正确使用方法,并认识“圆心”、“半径”,再用大量的生活素材来丰富圆的概念。
在理解了圆的特征后,学生创造画圆工具进行操作活动,再次巩固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在真实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创生与发展过程中,学生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c3003f680203d8ce2f24df.png)
教学环 节
一、常 规积累
教师活动
1、欣赏生活中的圆。 2、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记忆。
2、不同 材料工 具画圆
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1、展示教师徒手画的“圆形”, 交流,比较。 比较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生活 中认识圆。
2、小组合作初次尝试画圆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1)出示准备材料:(三角尺、 硬纸条、绳子、橡皮筋等) 2)两人合作初步尝试
从直观感觉圆 形到初步画出 圆形的过程
2、小组形式交流画圆 方法
(1)硬币画圆 (2)用硬纸条画圆 (3)用细绳子画圆 提示:拉紧绳子,绕固 定点旋转一周。追问:为什 么拉紧绳子呢? (4)用橡皮筋画圆: 提示:为什么用橡皮筋 无法画好圆?
3、归纳画圆方法 (1)组织交流 (2)教师示范画圆
4、圆心、半径等核心概念 的命名
径”这些新的要素去描述还不太适应。本节课学生将通过不同方法画圆,感受圆形成的
过程。为以后圆形的周长与面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知道同圆中圆心和半径的一般表示方式及作用。 2.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画圆的活动中,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
3.通过欣赏各种丰富多彩的有关圆的图形,体会到几何图形的美
认真倾听,理解记忆
通过画两个不 同的圆,让学 生体会圆心与 半径的作用, 丰富学生对圆 的理解
通过交流反馈 后,感受到了 “定点”与 “定长”是画 出圆形的两个 基本要素,很 好的解决了一 部分小朋友刚 才为什么不能 画出完整的圆 形心中的疑惑。
5、小结
三、体
1、提出问题
会圆心、
2、画一个半径为 2cm
半径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b2793008a1284ac9504358.png)
圆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书P75---78教学目标: 1.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意义及作用,并用字母表示。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4.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圆的圆心和半径。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规、透明纸、记号笔、尺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圆1找点游戏师:我们先来玩个找点的游戏吧!要求:①同桌两人在薄膜纸上用黑色水笔画5个点②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都是4厘米。
(1)学生合作操作,师巡视,收集5-6张薄膜纸(2)展示交流:请一生上黑板说说是怎么画的。
(我先用尺上的0刻度对准中心点,在4厘米处再点上一点)你们找点的方法跟她一样吗?(3)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你们画的这些点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2初步感知“圆”(1)在媒体上叠放学生找的点,说说这些点形成了什么图形?刚刚我们画的这些点,通过重叠后,居然慢慢形成了一个圆。
媒体演示:想象一下,像这样距离中心点4厘米的点能画出多少啊?(无数个)(2)在媒体上演示到中心点的距离都是4厘米的无数个点形成的圆。
这无数个点就形成了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认识4师:圆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说——媒体演示。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二、动手操作,感悟新知1介绍各种画圆的方法你们画过圆吗?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画圆的工具?(圆规、硬币、圆形的材料等)师:刚才有一个学生提到了用圆规画圆,圆规是我们画圆的专用工具,我们来了解一些圆规的历史吧。
(媒体演示)2.第一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师:知道了圆规的历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圆规。
老师发现有各式各样的圆规,但他们都有相同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1)已经认识了圆规,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已经认识了圆规,请使用圆规在学习单第一题的方框里画一个圆。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beda7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b.png)
教案: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教具:如圆板、圆卡片等。
2. 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 彩色粉笔、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圆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
3. 半径、直径:讲解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半径、直径的测量方法。
4. 练习与探究: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圆,并标注出半径、直径。
2. 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间隔两行,教学难点与教具学具准备间隔两行,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间隔两行,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间隔两行。
总字数约200字。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圆心和半径,会用字母表示,理解并掌握圆心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能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的圆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通过生活中如何画圆和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尝试画各种漂亮的由圆组合成的图案,感受到几何的美,并从中感受到愉
悦的心情。
2.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教学准备:
画纸,圆规,圆形物品,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1.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昨晚的月亮你们看过吗?觉得它比平时怎样?(昨天是月亮最圆的一天,是一个完整的圆)
2.师:除了月亮,生活中还有许多圆,让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圆。
(媒体播放)
除了老师展示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形物品,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的圆形物品。
师:在我们生活中圆有广泛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研究圆
(揭示课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介绍圆的形成及圆的各部分名称。
(1)师:想一想,可以用哪些生活中圆形工具来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呢?
(生:圆规、硬币、圆形杯底……)
①师:请你从中挑选1、2物品来画画圆。
②学生尝试画圆,交流画法。
(2)师:真聪明!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方法,体育老师还有一种方法画圆
(多媒体播放:体育教师用一个长柄粉勺画圆的过程)
①要求:边看边想体育老师怎么画圆的呢?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小结:
圆中心的木桩使固定的,固定的点叫圆的圆心(o)
拉紧的绳子是从圆心到圆上的,这段长度叫圆的半径(r)
(媒体演示:圆心、半径)
④师:绳子为什么一定要拉直?可以松吗?说明了什么?
(绳子松了就不能画成一个圆了,说明一个圆的半径长短都相等)
(3)师:说的真好!我们就根据这个原理,用工具――圆规来规范的画圆。
(4)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会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
①小组讨论
②交流(*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即圆的半径*)
板书:定圆心取半径旋转一周
③学生尝试画圆
④展示学生画的圆,并实际演示
⑤小结:画圆要先定圆心,再取半径,旋转一周后才能形成一个圆。
针尖固定在圆心上,不能
移动,手要自然倾斜。
2.画指定半径的圆。
(1)师:小胖来了,他正在画一个圆呢,快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画的!
1、(媒体)仔细观察小胖是怎么画的呢?
2、交流:小胖画的圆和你刚才画的圆哪里不同?
3、尝试: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你行吗?
(2)师:你们真聪明!学会了画圆觉得自己棒不棒,表达一下你愉快的心情!开心吗?那就请
你在画好的圆旁边画上一张可爱的笑脸
3.研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现在请你帮个忙,请你在半径是2厘米的圆上它的半径,看谁画的多?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很多呀、画不完呀……)
小结: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而且长短都相等(板书)。
(2)半径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
师:再请你看看,你纸上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
(有大有小)
小结:半径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在生活中,不同大小的圆就有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三、拓展画圆,绘制圆构成的图案
1.圆心的位置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看,这里有一张美丽的画:(媒体出示:水滴落下的画面)
师:雨过天晴,水珠在绿叶上滚动,落到平静的水面,会产生什么现象?
(水滴落下,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个个圆形的波纹)
师:为什么波纹形成的圆会在不同的位置?
小结:水滴即是圆心,圆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整个圆的位置也随着处于不同的地方。
圆心的位置决定了圆的位置(板书)。
师:从这张图你想到了什么?
(这张图告诉我们,绿色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用优美整洁的环境迎接2008奥运的到来!)
2.师:看,小丁丁和小胖他们画了一张奥运五环会标,为奥运健儿加油鼓劲!(媒体出示)这些会标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为奥运添光增彩呀?
那就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知识,自己构思、设计出美丽的奥运图案!
3.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让大家欣赏及评析
四、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什么新的认识?
2.今天我们进行了圆的初步认识。
以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圆。
其实,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感受圆带给我们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