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综合措施
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 挥二者的优势,形成综合性的防护 体系。如植被混凝土护坡、生态袋 护坡等。
各类坡面防护工程的适用条件与设计要点
生物措施适用条件
工程措施适用条件
综合措施适用条件
适用于坡度较缓、土壤侵蚀较轻的地 区。设计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植物种 类、配置方式和养护管理措施。
适用于坡度较陡、土壤侵蚀严重的地 区。设计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工程结 构类型、材料和施工技术,确保结构 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作用
沟道治理工程主要用于防止沟蚀的发展,同时能够拦蓄和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农 田、村庄和道路的安全。
重要性
沟道治理工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 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沟道治理工程的主要方式
沟头防护工程
通过在沟头部位布设工程措施,防止沟头的进一步扩展, 保护农田和村庄的安全。如设置截水沟、导流堤等。
山洪气压层工程的构造与设计
构造
山洪气压层工程一般由进气口、气压室、出水口等组成。进气口设置在水流上游,气压室位于水流通 道中,出水口设置在水流下游。
设计
山洪气压层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 测和水文分析,确定合适的气压层位置和尺寸。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压调节装 置,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淤地坝工程
在沟口修建的拦河坝,主要用于拦截泥沙,形成淤地,同 时调节洪水,保护下游地区的安全。
谷坊工程
在沟道中部或适当位置修建横向挡水建筑物,拦截水流和 泥沙,减轻下游的冲刷和淤积。谷坊工程可调节沟道水流 ,稳定沟床。
小型水库工程
在沟道的适当地点修建小型水库,用于拦蓄洪水、调节径 流、提供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首先,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应包括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土壤质量、水质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地
调查、遥感技术、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据此评价水土
保持工作的效果和影响。

其次,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
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监测与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类型、植被
覆盖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
需求和意见。

水土保持工作可能涉及到多方利益,包括农民、政府
部门、环保组织等,因此监测与评价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
和利益,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信息
共享机制,以便及时获取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并将结果反馈
给相关利益相关者,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总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土资源的状况,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为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是指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内容。

1. 土地利用情况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情况的监测,以及土地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2. 水资源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水流动情况等的监测,以及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土壤侵蚀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土壤的侵蚀程度、侵蚀类型、侵蚀速度等情况的监测,以及土壤侵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评价。

4. 植被覆盖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状况等情况的监测,以及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二、评价标准。

1. 土地利用评价,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开发、滥用等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包括水质变化、水量变化等情况,提出保护建议。

3. 土壤侵蚀评价,根据土壤侵蚀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修复建议。

4. 植被覆盖评价,根据植被覆盖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提出保护和恢复建议。

三、监测与评价方法。

1.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利用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情况的监测,实现对大范围、多时相的监测。

2. 采用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获取水资源、土壤侵蚀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3. 采用模型模拟分析,利用水土保持模型对生产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四、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

水土保持方案及验收

水土保持方案及验收

水土保持方案及验收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地都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并进行验收来确保其实施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验收的要点。

一、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是对特定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旨在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降雨量、植被覆盖等。

下面是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1. 土地调查和评价:对目标地区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了解土地的性质、利用现状和潜力,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2. 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等因素,评估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并将其分为不同等级,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3. 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4. 构筑物建设和修复:修建沟渠、梯田、护坡等构筑物,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5. 灌溉和排水工程:合理规划和设计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土地的水分供应和排水畅通,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6. 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大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二、水土保持验收水土保持方案的验收是为了评估方案实施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验收,可以检查和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包括工程建设、植被恢复、宣传教育等方面。

2.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监测数据,如水土流失量、土壤侵蚀速率等,评估方案实施效果。

3. 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测:评估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植被恢复情况、土壤质量改善等。

4. 反馈和意见征询: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征求意见,听取公众的反馈,了解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 效果评价方法
2020/11/23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目录
评价目的与分类 评价对象及其重要性 评价尺度和范围 评价指标 评价原则和方法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例:知识和工作框架中的区域环境效应评价
美国农业部的土壤分类中定义为:The USDA Soil Taxonomy definition is: The
collection of natural bodies on the earth's surface, in places modified or even made by man of earthly materials, containing living matter and supporting or capable of supporting plants out-of-doors. Its upper limit is air or shallow water. At its margins it grades to deep water or to barren areas of rock or ice. Its lower limit to the not-soil beneath i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o define. Soil includes the horizons near the surface that differ from the underlying rock material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through time, of climate, living organisms, parent materials, and relief. In the few places where it contains thin cemented horizons that are impermeable to roots, animals, or marks of other biologic activity. The lower limit of soil, therefore, is normally the lower limit of biologic activity, which generally coincides with the common rooting depth of native perennial plants (Soil Survey Staff (1975). Soil Taxonomy. USDA Agriculture Handbook No. 436.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754 pp).

【pdf】水土保持评价

【pdf】水土保持评价

【pdf】水土保持评价水土保持评价是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水土保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的过程。

水土保持评价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因素。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回答关于水土保持评价的问题。

1. 评价方法,水土保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结合专家经验和知识,对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价报告。

定量评价则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通过获取大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得出定量化的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水土保持评价的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侵蚀指数、水资源利用率、植被覆盖率、地貌类型等。

土壤侵蚀指数可以通过测定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速率来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

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计算水量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来评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植被覆盖率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和野外调查来评估植被的分布和覆盖情况。

地貌类型可以通过地形地貌图和地貌要素分析来评估地貌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 影响因素,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地形地貌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人为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活动、水资源管理等,这些因素对水土保持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间接影响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

4. 评价结果与应用,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土地规划、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可持续的水土保持和资源利用。

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实施方案。

总结起来,水土保持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指标。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对特定区域的水土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为保护和改进水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

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

本文就合理分析水土并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正确合理分析水土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水土评价1、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1)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效果评价,应着眼于水土保持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物质效应。

即从实物尺度来评价水土保持在防止土壤侵蚀,调节径流,减少洪水总量,改善洪水过程,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河流泥沙输出量,改良土壤,提高立地地位级,干物质积累量,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等方面的生态效果。

虽然有人把水土保持所发挥的每一种生态功能都转化为一个确切的货币量来进行评价,但事实上,人们寻找出的各种对等物与实际的生态效果不论是存在形态上,还是实际价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出入,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种生态功能所具有的真正的”生态价位”。

因此,在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时,应以人们最为关心的、能普遍接受的生态因子的数量效果为主,而以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即生态效益的货币计量)为辅。

(2)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水土保持产出效益和水土保持再生产费用两个方面的评价.根据现行价格分别推算出各类标准地水土保持的再生产费用(包括整地、造林、种苗、抚育间伐、更新伐以及基本建设折旧、维护和管理等费用和土地占用费等),再根据标准地的林木蓄积量和枝叶生物量(根据枝叶的发热值及数量将其折合成标准煤)以及林木出材率,现行木材价格和标准煤的价格,推算出水土保持直接产出效益。

然后,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3)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

常见的生态效果的经济评价方法是环境效益-费用分析法.它是把某一项目的直接投资与其机会成本之和作为该项目的费用;而把该项目实现以后提高的产品产出率和改善的环境质量,或增加舒适性而直接提高社会福利的所有效果,作为该项目的效益.从费用和效益的比较中,分析该项目在经济上的得失.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NPV=Bd+Be-Cd-Cp-Ce式中,NPV为净现值;Bd为项目的直接收益;Be为外部(或环境)收益;Cd为项目的直接成本;Cp为环境保护费用;Ce为外部(或环境)费用。

如何进行地形湿度指数计算与水土保持评价的步骤详解

如何进行地形湿度指数计算与水土保持评价的步骤详解

如何进行地形湿度指数计算与水土保持评价的步骤详解地形湿度指数(Terrain Humidity Index,简称THI)是一种用于评估地形湿度和水土保持状况的指标。

它对于决策者、规划者和农业专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特定地区的水文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水土保持评价的步骤。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涉及地形参数和气候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测量或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获取。

然后,我们需要收集气候数据,例如降雨量、蒸散发量和温度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地形湿度指数的各个组成部分。

首先是地形指数(TI),它反映了地形的导水性能和积水容量。

计算地形指数的方法是使用高程和坡度数据,应用逐点比例法将每个像元的高程和坡度数据与整个区域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得到每个像元的地形指数。

接下来是降雨指数(PI),它表示单位面积的降雨量与实际蒸发量之间的差异。

计算降雨指数的方法是使用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将它们与区域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每个像元的降雨指数。

最后是水土保持指数(SCI),它反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风险程度。

计算水土保持指数的方法是使用降雨指数和地形指数,通过线性组合得到每个像元的水土保持指数。

在计算地形湿度指数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水土保持评价。

评价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是制定评价目标和指标,明确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农田的水土保持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

第二步是收集评价所需的数据。

这包括土壤性质、植被覆盖率、坡度和降雨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或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

第三步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我们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出土壤侵蚀的风险指数,以评估土壤的流失程度。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价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价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价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程。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实施了不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生活环境改善通过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整治项目中,对村庄周边的垃圾清理、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推进,村庄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二、水土保护效果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还着力于水土保护工作,通过治理农田水土流失、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了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改善了农田的生产条件。

三、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项目中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植被、水源地等生态系统。

这对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对农村垃圾处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规划和实施。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推广垃圾分类投放,加强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村垃圾处理的状况,提升了农村环境的整体卫生水平。

五、农村环境整治成本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包括工程建设、设备购置、人力成本等方面。

一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以确保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平衡。

六、项目成果持续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持续性是评价其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项目实施后,是否能够持续改善农村环境,是否能够实现长期效果,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七、环境整治参与度评价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考虑农民的参与度。

只有广泛动员农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农民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的效果。

八、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管理与监督是确保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项目实施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的内容及其考核方法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的内容及其考核方法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的内容及其考核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的内容及其考核方法引言水土保持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三色评价打分标准

水土保持三色评价打分标准

水土保持三色评价打分标准一、总则。

水土保持三色评价是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状况进行直观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打分确定为绿、黄、红三色等级,以反映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问题及风险程度。

二、评价指标体系。

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扰动情况(30分)- 扰动范围合规性(20分)- 如果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范围完全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可得16 - 20分。

原因是这表明项目基本按照既定的规划进行施工,对周边土地的扰动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有利于整体的水土保持规划实施。

- 若扰动范围超出防治责任范围,但超出比例小于10%,可得10 - 15分。

因为虽然有一定超出,但比例较小,对整体水土保持工作影响相对有限。

- 超出比例达10% - 30%,得5 - 9分。

此时超出范围已经较为明显,可能会对周边未规划区域的水土造成一定风险。

- 超出比例超过30%,得0 - 4分。

这种情况表明项目对周边土地的扰动超出预期很多,水土保持风险较大。

- 扰动土地类型(10分)- 扰动的土地以荒地、裸地等对水土流失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土地类型为主,可得8 - 10分。

荒地和裸地本身植被覆盖少,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下,水土流失风险相对可控。

- 若扰动土地包含部分草地或稀疏林地,得4 - 7分。

草地和稀疏林地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扰动它们会带来一定的水土流失风险。

- 扰动土地包含大量耕地、茂密林地或湿地等对水土流失极为敏感的土地类型,得0 - 3分。

这些土地类型的生态功能重要,一旦扰动,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

2. 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40分)- 工程措施(20分)- 所有工程措施(如挡土墙、截排水沟等)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全部高质量完成,可得16 - 20分。

工程措施是直接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完整且高质量的工程措施能有效防止土壤侵蚀。

- 工程措施完成率达80% - 99%,得10 - 15分。

虽然大部分完成,但仍有部分缺失,可能会在未完成区域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08+水土保持效益与评价

08+水土保持效益与评价

3. 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
(1)静态分析 ) (2)动态分析 )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三、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evaluation of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control), ),
即对流域水土保持所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对比和分析, 即对流域水土保持所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对比和分析, 以便促进和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以便促进和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第八章
水土保持效益与评价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一、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按性质可将其分为4类 按性质可将其分为 类: 蓄水保土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实施范围内受益;实施范围以外受益 实施范围内受益;
增加地面的植被度;改善坡面小气候; 生态效益 增加地面的植被度;改善坡面小气候;改 善了土壤的生物生态环境。 善了土壤的生物生态环境。
一 二 三
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二、水土保持效益的估算
1.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的原则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的原则: 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取 ~ 年 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取20~30年。 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 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分析、核实,翔实可靠。 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分析、核实,翔实可靠。 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 梯田、 ①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 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水保 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 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益;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 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施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 ② 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计 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封禁治理第3年开始计算 年开始计算。 ③ 封禁治理第 年开始计算。 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 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效果确定其效 分摊 益分摊系数。 益分摊系数。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

(2)计算上述间接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当地必须具有能转化的条件,实际能转化多少 就计算多少,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转化。
②在计算转化后提高的产值的同时,必须计算转 化中所需的投入。 ③只计算一次转化提高的产值的投入,而且只限 于在当地农村就地加工转化。至于将水土保持产品 运离当地农村,在外地加工转化的,不作为水保间 接经济效益。
五、经济分析
一般只进行静态评价,一些自筹资金与 银行贷款的项目规划需作动态分析。规划 阶段的经济评价只对规划后的主要经济评 价指标作初步预测,动态经济评价的主要 指标有经济内部回收率、经济净现值、经 济效益费用比等。
(一)静态评价
1、计算净效益(P) P=B-(K+C) (8-30) 式中:B为经济计算期内部治理措施产生的总效益( 元);C为经济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运行费(元 );K为治理总投资(元)。 2、计算效益费用比(R) K T (8-31) B C 式中符号同上。 3、计算还本年限(T)
H
Q
Q
Qm
100%
式中:Qm、Q――分别为治理前、治理后的洪峰流量
(二)水文法
水文法又称水文统计相关法,它是以水 文站或径流站等实则的降雨、径流和泥沙 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 算全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的蓄水、减 沙效率。该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所以 资料系列愈长,分析精度愈高。根据资料 系列的长短,水文法又可有两种途径。 1、相关分析法 2.水文系列对比法
三、社会效益计算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 会进步两个方面带来的效益。有条件时应进行定 量计算,以实物量或货币表示;不能作定量计算 的,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定性描述。 (一)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 1、保护耕地的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础效益归属为生态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的计算和分析。通过效益评价可 查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理解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 影响机理及其区域适宜性,为制定修编进一步的治理规划方案提供依据。因而水 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保水和保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功能。其中,保水作用包括拦蓄地表 径流、增加降水入渗等,保土作用则表现为拦蓄坡沟泥沙、减少土壤侵蚀等。另 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形成的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增加生物多样性、 固碳制氧、 改善气候、 提供游栖等功能。 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基础, 分别针对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际功能 可以确定效益评价内容,构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图 1) , 并逐一建立具体的价值核算方法。
1、农业措施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具体可分为耕作措施和覆盖措施两种类型。 其中,耕作措施 增大了地表粗糙度,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够有效减少坡耕地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主 要包括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丰产沟、深耕密植、坑田、间作套 种和混种等方法。覆盖措施则主要抑制土壤无效蒸发,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促
积,������ ′ ������ 和������������ 分别为采用措施前、后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为不同作物的核算 基准年单价,α 为采用措施后的土地管理费用增幅 ,������ ������ 为采用措施前单位土地面 积管理费用,������ 为不同作物种类。 2、林草措施效益评价 (1)保育土壤效益 林草措施形成的森林草地利用地上特殊的林冠结构、 地下庞大的根系组织和枯枝 落叶层削减侵蚀性降雨,拦截、分散、滞留及过滤地表径流,同时增强土壤腐殖质 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起到固持土壤、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 保育土壤的作用。 a、减少土壤侵蚀效益 采用机会成本法,将流失土壤的机会成本作为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 b、减少养分流失效益 采用替代价格法,以同养分含量的化肥售价作为减少养分流失的效益。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选用适合 的评价方法。
05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案例选取
本研究选择了贵州省某大型水电站作为实证分析对象,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涉及 到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易引发水土流失。
数据来源
采用了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设计数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以及工程建成 后的效益评估数据。
实证分析过程
0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 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指标 体系。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对评价指 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03
权重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
实证分析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价, 得出了综合得分和各分项指标得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 。
02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概述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定义
目的和意义
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 续性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
定义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措施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判断。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的原则
1 2 3
科学性原则
评价应基于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 评价指标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 观性。
综合性原则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和因素,需要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全 面反映水土保持的效益和价值。

水土保持工程监测评价

水土保持工程监测评价

水土保持工程监测评价水土保持工程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生产力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同时它也是国内外国家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之一。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需要合理的监测评价,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实现更好的效果。

1. 监测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效果评估是较好的体现其效益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反馈工程的优缺点,以及工程的影响和实现的目标。

通过监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对工程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合理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保障环境的改善和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

2. 监测的方法(1) 岩土工程监测法岩土工程监测是指对岩土工程开挖、填筑及其周围的土体、建筑物、坑内导水、防渗等工程的现场或室内观测、检测、数据处理、分析和判读的学科。

该方法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监测区的土壤和水质等都具有很高的检测精度。

(2) 现场实地监测法对于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现场监测方法来评估工程效果,需要在施工阶段就建立好定期监测的计划,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程参数。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深度开挖、大面积填方、防护结构等工程的建设。

(3) 无线监测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雷达、微波等技术,对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各种数据实时监测,这种方式可以进行低成本、高效益的监测工作。

3. 监测的内容(1) 土壤侵蚀不同区域土壤侵蚀情况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人文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需通过监测确定其特征,精细施策。

土壤侵蚀的评价除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外,还会涉及到土壤侵蚀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危害程度。

(2) 水资源状况及变化水资源是水土保持工程保护的主要对象,水资源的监测可以了解到水源的变化情况、水文特征等信息。

对于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变化,需采取不同的处理及保护措施。

(3)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资源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往往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监测必须得到认真的考虑,确保工程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都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的适宜性是一个重要的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科学和优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方法。

然而,我国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即使进行了一些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从实际工作展开的情况来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即对比分析、成因分析以及模拟分析三种,但是从这三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理论。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时候,理论制度还并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工作当中,依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保存率这两个方面,而对于整体的评价工作尚且缺乏一定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统一的系统理论作为依据。

2.执行性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很多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工作部门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其执行性相对较差,虽然也采用了以上三种方式,但是更加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反而对实践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其整体执行性相对较弱。

3.预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而言,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工作质量并不高,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较为全面的预先评价体系,预先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相关部门的工作往往是事后开展,在正式工作开始的时候才进行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规划,这也就直接导致这些制度很难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起到作用。

这样一来,评价标准制度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工作。

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1.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水土保持方案水平评价

水土保持方案水平评价

水土保持方案水平评价引言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平进行评价,旨在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评价指标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平时,可以根据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土流失控制效果:通过测量土地上的水土流失情况,来评价方案实施后的控制效果。

可以使用定量的指标,如土地侵蚀强度指数(ERI)或沟道侵蚀速率等来衡量。

2.水环境质量: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水质指数等来评价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水中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

3.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方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

可以使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来衡量。

4.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方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以考虑方案实施后的农田产量、农民收入增长、生态旅游收入等指标。

评价方法在进行水土保持方案水平评价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记录地表覆盖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植被覆盖率等信息,以获取方案实施后的现场情况。

可以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辅助分析。

2.水质监测: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水质指数等来评估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

可以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3.生物调查:通过野外勘测和生物样品采集,评估方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

可以使用GPS定位采集物种信息和样本,并进行物种鉴定。

4.统计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以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平。

评价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评价后,可以得出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平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水土流失控制效果不佳:若方案实施后,仍然存在较大的土地侵蚀强度或沟道侵蚀速率,可能是由于控制措施不当或实施不彻底。

水土保持检测与评估法律指南

水土保持检测与评估法律指南

水土保持检测与评估法律指南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为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各国和地区都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对水土保持进行监管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检测与评估法律指南的相关内容。

一、法律框架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了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框架。

在法律框架中,通常会包括水土保持的目标和原则、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水土保持检测与评估的要求等内容。

同时,也会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水土保持检测方法水土保持检测是评估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质量测试: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质量的测试和分析,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雨水径流观测:通过监测降雨过程中的雨水径流量,了解水土流失情况,以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3. 植被监测:通过采集植被样品,观测和分析植被的覆盖情况和生长状态,以评估植被保护的效果。

4. 土壤侵蚀监测:通过安装土壤侵蚀监测设备,定期观测土壤侵蚀的程度和速率,以评估水土流失的情况。

5. 坡面剖面观测:通过测量和分析坡面剖面的形态和特征,评估坡面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能力。

三、水土保持评估标准水土保持评估是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目标。

为了科学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水土保持评估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评估标准会从土壤侵蚀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情况等多个指标来综合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四、法律责任与激励机制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推进,法律框架通常会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激励机制。

对于未按照水土保持要求进行工作的,可能会面临处罚,同时也会给予按照要求进行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部的土壤分类中定义为:The USDA Soil Taxonomy definition is: The
collection of natural bodies on the earth's surface, in places modified or even made by man of earthly materials, containing living matter and supporting or capable of supporting plants out-of-doors. Its upper limit is air or shallow water. At its margins it grades to deep water or to barren areas of rock or ice. Its lower limit to the not-soil beneath i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o define. Soil includes the horizons near the surface that differ from the underlying rock material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through time, of climate, living organisms, parent materials, and relief. In the few places where it contains thin cemented horizons that are impermeable to roots, animals, or marks of other biologic activity. The lower limit of soil, therefore, is normally the lower limit of biologic activity, which generally coincides with the common rooting depth of native perennial plants (Soil Survey Staff (1975). Soil Taxonomy. USDA Agriculture Handbook No. 436.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754 pp).
Evaluation
usually implies a subjective and somewhat inexact ; Estimation
judgment;目的性强,在准确性方面考虑有限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例:知识和工作框架中的区域环境效应评价
?在坡面、沟道和小流域中环境效应评价的目的?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措施类型、 面积、位 置、过程、
投资等
评价对象 (主体)
土壤、土壤 侵蚀、水土 流失及其危 害、水土保
持等
措施质量、 投资与环 境、经济、 社会等
单项评价 多因子评价 综合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方法
定性与定量; 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 机理模型等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原型观测技术培分类 评价对象及其重要性 评价尺度和范围 评价指标 评价原则和方法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动词
Appraise 评价; 鉴定; 估价 Assess 估算,估价 Evaluate 评估, 赋值, 评价 Estimate 估计, 判断, 评价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 15774-1995 表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我们目前效益分类与计算体系中: 有哪些是单项评价,哪些是多因子评价? 评价指标和内容有无重复? 还需要考虑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哪些人群会关心? 有哪些指标的定量特征不易把握? 有无综合评价的特征?
2 评价对象及其重要性
土壤与土壤的功能
土壤是地球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 和水分,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在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 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发 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了河流、海、和湖 等水域中的部分。 土壤是非水、空气或者岩石的地球表层。更精确的含义与功利和用途有关。土壤的作 用最初是农业和工程作用,这种认识在土壤定义、分类系统和研究中都有所体现。 Soil i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at is not water, air, or rock. More precise definitions diverge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rest and need. Interest in soil is primarily for agricultural or engineering purposes and this bias is reflected in soil 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research.
联合国系统评价规范(2000):
目的在于理解预期及非预期成果的实现程 度和原因,及这些成果对于各利益相关者 的影响。
评价是成果实现和机构绩效的重要证明, 并有助于知识建设和机构学习。
评价是进行变革的重要手段,对于强化责 任机制具有至关重要而可靠的作用。
评价是对一项活动、项目、计划、战略、 政策、主题、专题、行业部门、业务领域 、机构绩效等4尽可能系统、公正的认识 过程。
含义
名词
stresses expert judgment; 强调了专家的判断
Appraisal
implies authoritative judgment in setting a monetary Assessment
value;暗指对某物进行金钱上的权威的估计
implies considered judgment in ascertaining value; 指为查明事情的本质而进行的大量判断与分析
2 评价对象及其重要性
土壤与土壤的功能
农业对土壤的定义为地球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活体组成的可以生 长植物的动态自然体。An agricultural definition of soil is "a dynamic natural body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n which plants grow, composed of mineral and organic materials and living forms" (Brady, N.C. (1974).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 New York: MacMillan. 639 p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