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几何全参数设计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b8eeb56c77da26924c5b036.png)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基本参数名称符号公式分度圆直径 d 齿顶高 h a齿根高 h f 全齿高 h 齿顶圆直径 d a (参照注释1) 齿根圆直径 d f (参照注释1) 基圆直径 d b 齿距 p齿厚 s槽宽 e中心距 a (参照注释1) 顶隙 c基圆齿距 p b (参照注释2) 法向齿距 p n注释:1、上面的符号用于外齿轮,下面的符号用于内齿轮;中心距计算公式上面符号用于外啮合齿轮传动,下面符号用于内啮合齿轮传动。
2、因为,所以。
齿轮基本参数:螺纹计算公式1、齿数Z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
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亦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支持圆柱齿轮,应取z1?17。
Z2=u?z1。
2、压力角α 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况。
3、模数m=p/ π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4、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h*a 、C*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
为次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正常齿:h*a =1; C*=0.25 短齿:h*a =0.8; C*=0.3一般的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一、 60?牙型的外螺纹中径计算及公差(国标GB 197/196)a. 中径基本尺寸计算:螺纹中径的基本尺寸=螺纹大径-螺距×系数值公式表示:d/D-P×0.6495例:外螺纹M8螺纹中径的计算8-1.25×0.6495=8-0.8119?7.188b.常用的6h外螺纹中径公差(以螺距为基准)上限值为”0”下限值为P0.8-0.095 P1.00-0.112 P1.25-0.118 P1.5-0.132 P1.75-0.150 P2.0-0.16 P2.5-0.17上限计算公式即基本尺寸,下限值计算公式d2-hes-Td2即中径基本尺寸-偏差-公差M8的6h级中径公差值:上限值7.188 下限值:7.188-0.118=7.07C常用的6g级外螺纹中径基本偏差: (以螺距为基准)P 0.80-0.024 P 1.00-0.026 P1.25-0.028 P1.5-0.032P1.75-0.034 P2-0.038 P2.5-0.042 上限值计算公式d2-ges即基本尺寸-偏差下限值计算公式d2-ges-Td2即基本尺寸-偏差-公差例M8的6g级中径公差值:上限值7.188-0.028=7.16下限值:7.188-0.028-0.118=7.042 注:?以上的螺纹公差是以粗牙为准,对细牙的螺纹公差相应有些变化,但均只是公差变大,所以按此控制不会越出规范界限,故在上述中未一一标出.?螺纹的光杆坯径尺寸在生产实际中根据设计要求的精度和螺纹加工设备的挤压力的不同而相应比设计螺纹中径尺寸加大0.04—0.08之间,为螺纹光杆坯径值,例我们公司的M8外螺纹6g级的螺纹光杆坯径实在7.08—7.13即在此范围.?考虑到生产过程的需要外螺纹在实际生产的未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中径控制下限应尽量保持在6h级为准二、 60?内螺纹中径计算及公差(GB 197 /196)a. 6H级螺纹中径公差(以螺距为基准)上限值:P0.8+0.125 P1.00+0.150 P1.25+0.16 P1.5+0.180P1.25+0.00 P2.0+0.212 P2.5+0.224 下限值为”0”,上限值计算公式2+TD2即基本尺寸+公差例:M8-6H内螺纹中径为:7.188+0.160=7.348 上限值:7.188为下限值b. 内螺纹的中径基本尺寸计算公式与外螺纹相同即D2=D-P×0.6495即内螺纹中径螺纹大径-螺距×系数值c. 6G级螺纹中径基本偏差E1(以螺距为基准)P0.8+0.024 P1.00+0.026 P1.25+0.028 P1.5+0.032P1.75+0.034 P1.00+0.026 P2.5+0.042例:M8 6G级内螺纹中径上限值:7.188+0.026+0.16=7.374下限值:7.188+0.026=7.214上限值公式2+GE1+TD2即中径基本尺寸+偏差+公差下限值公式2+GE1即中径尺寸+偏差三、外螺纹大径的计算及公差(GB 197/196)a. 外螺纹的6h大径上限值即螺纹直径值例M8为φ8.00上限值公差为”0”b. 外螺纹的6h级大径下限值公差(以螺距为基准)P0.8-0.15 P1.00-0.18 P1.25-0.212 P1.5-0.236 P1.75-0.265P2.0-0.28 P2.5-0.335大径下限计算公式:d-Td 即螺纹大径基本尺寸-公差例:M8外螺纹6h大径尺寸:上限为φ8,下限为φ8-0.212=φ7.788c. 外螺纹6g级大径的计算与公差6g级外螺纹的基准偏差(以螺距为基准)P0.8-0.024 P1.00-0.026 P1.25-0.028 P1.5-0.032 P1.25-0.024 P1.75 –0.034 P2.0-0.038 P2.5-0.042上限计算公式 d-ges 即螺纹大径基本尺寸-基准偏差下限计算公式 d-ges,Td 即螺纹大径基本尺寸-基准偏差-公差例: M8 外螺纹6g级大径上限值φ8-0.028=φ7.972下限值φ8-0.028-0.212=φ7.76注:?螺纹的大径是由螺纹光杆坯径及搓丝板/滚丝轮的牙型磨损程度来决定的,而且其数值在同样毛坯及螺纹加工工具的基础上与螺纹中径成反比出现即中径小则大径大,反之中径大则大径小.?对需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加工的零件,考虑到加工过程的关系实际生产时应将螺纹大径控制在6h级的下限值加0.04mm以上,如M8的外螺纹在搓(滚)丝的大径应保证在φ7.83以上和7.95以下为宜.四、内螺纹小径的计算与公差a. 内螺纹小径的基本尺寸计算(D1)径基本尺寸=内螺纹基本尺寸-螺距×系数例:内螺纹M8的小径基本尺寸 8-1.25×1.0825=6.646875?6.647b. 内螺纹6H级的小径公差(以螺距为基准)及小径值计算P0.8 +0. 2 P1.0 +0. 236 P1.25 +0.265 P1.5 +0.3 P1.75 +0.335P2.0 +0.375 P2.5 +0.48内螺纹6H级的下限偏差公式D1+HE1即内螺纹小径基本尺寸+偏差注:6H级的下偏值为“0”内螺纹6H级的上限值计算公式=D1+HE1+TD1即内螺纹小径基本尺寸+偏差+公差例:6H级M8内螺纹小径的上限值 6.647+0=6.6476H级M8内螺纹小径的下限值 6.647+0+0.265=6.912c. 内螺纹6G级的小径基本偏差(以螺距为基准)及小径值计算P0.8 +0.024 P1.0 +0.026 P1.25 +0.028 P1.5 +0.032 P1.75 +0.034P2.0 +0.038 P2.5 +0.042内螺纹6G级的小径下限值公式=D1+GE1即内螺纹基本尺寸+偏差例: 6G级M8内螺纹小径的下限值 6.647+0.028=6.6756G级M8内螺纹小径的上限值公式D1+GE1+TD1即内螺纹基本尺寸+偏差+公差例: 6G级M8内螺纹小径的上限值是6.647+0.028+0.265=6.94注:?内螺纹的牙高直接关系到内螺纹的承载力矩的大小,故在毛坯生产中应尽量在其6H级上限值以内?在内螺纹的加工过程中,内螺纹小径越小会给加工具——丝锥的使用效益有所影响.从使用的角度讲是小径越小越好,但综合考虑时一般采用小径的在中限至上限值之间,如果是铸铁或铝件时应采用小径的下限值至中限值之间 ?内螺纹6G级的小径在毛坯生产中可按6H级执行,其精度等级主要考虑螺纹中径的镀层,故只在螺纹加工时考虑丝锥的中径尺寸而不必考虑光孔的小径。
catia齿轮全参数化设计
![catia齿轮全参数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eb7d2990c69ec3d5bb7586.png)
文档Designing parametricabout Bevel Wheel and Spur Gear Wheel with Catia V5用CATIA V5来设计斜齿轮与直齿轮的参数目录一齿轮参数与公式表格————————————————————————PAGE 3二参数与公式的设置—————————————————————————PAGE 5 三新建零件—————————————————————————————PAGE 7 四定义原始参数———————————————————————————PAGE 8 五定义计算参数———————————————————————————PAGE 10 六核查已定义的固定参数与计算参数——————————————————PAGE 13 七定义渐开线的变量规则———————————————————————PAGE 14 八制作单个齿的几何轮廓———————————————————————PAGE 16 九创建整个齿轮轮廓—————————————————————————PAGE 32 十创建齿轮实体———————————————————————————PAGE 35文档一齿轮参数与公式表格序号参数类型或单位公式描述1 a 角度(deg) 标准值:20deg 压力角:(10deg≤a≤20deg)2 m 长度(mm) ——模数3 z 整数——齿数(5≤z≤200)4 p 长度(mm) m * π齿距5 ha 长度(mm) m 齿顶高=齿顶到分度圆的高度6 hf 长度(mm) if m > 1.25 ,hf = m * 1.25;else hf = m * 1.4齿根高=齿根到分度圆的深度7 rp 长度(mm) m * z / 2 分度圆半径8 ra 长度(mm) rp + ha 齿顶圆半径9 rf 长度(mm) rp - hf 齿根圆半径10 rb 长度(mm) rp * cos( a ) 基圆半径11 rr 长度(mm) m * 0.38 齿根圆角半径12 t 实数0≤t≤1 渐开线变量13 xd 长度(mm) rb * ( cos(t * π) +sin(t * π) * t * π ) 基于变量t的齿廓渐开线X坐标14 yd 长度(mm) rb * ( sin(t * π) -cos(t * π) * t *π ) 基于变量t的齿廓渐开线X坐标15 b 角度(deg) ——斜齿轮的分度圆螺旋角16 L 长度(mm) ——齿轮的厚度(在定义计算参数中舔加公式时,可以直接复制公式:注意单位一致)文档文档二参数与公式的设置文档文档三新建零件依次点击————————Array点击按钮现在零件树看起来应该如下:文档四.定义原始参数点击按钮,如图下所示:这样就可以创建齿轮参数:1.选择参数单位(实数,整数,长度,角度…)2.点击按钮3.输入参数名称4.设置初始值(只有这个参数为固定值时才用)文档现在零件树看起来应该如下:文档文档(直齿轮) (斜齿轮)多了个参数:b 分度圆螺旋角五 定义计算参数大部分的几何参数都由z,m,a 三个参数来决定的,而不需要给他们设置值,因为CATIA 能计算出他们的值来。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05bad3d9ec3d5bbfc0a745c.png)
9。
9。
2◆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斜齿轮的轮齿为螺旋形,在垂直于齿轮轴线的端面(下标以t表示)和垂直于齿廓螺旋面的法面(下标以n表示)上有不同的参数.斜齿轮的端面是标准的渐开线,但从斜齿轮的加工和受力角度看,斜齿轮的法面参数应为标准值.1.螺旋角β右图所示为斜齿轮分度圆柱面展开图,螺旋线展开成一直线,该直线与轴线的夹角β称为斜齿轮在分度圆柱上的螺旋角,简称斜齿轮的螺旋角。
tanβ=πd/ps对于基圆柱同理可得其螺旋角βb为:所以有:。
.。
(9—9-01)通常用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β斜进行几何尺寸的计算.螺旋角β越大,轮齿就越倾斜,传动的平稳性也越好,但轴向力也越大。
通常在设计时取。
对于人子齿轮,其轴向力可以抵消,常取,但加工较为困难,一般用于重型机械的齿轮传动中。
齿轮按其齿廓渐开螺旋面的旋向,可分为右旋和左旋两种.如何判断左右旋呢?测试一下?2.模数如图所示,pt为端面齿距,而pn为法面齿距,pn = pt·cosβ,因为p=πm, πmn=πmt·cosβ,故斜齿轮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 mn=mt·cosβ.3。
压力角因斜齿圆柱齿轮和斜齿条啮合时,它们的法面压力角和端面压力角应分别相等,所以斜齿圆柱齿轮法面压力角αn和端面压力角αt的关系可通过斜齿条得到。
在右图所示的斜齿条中,平面ABD在端面上,平面ACE在法面S上,∠ACB=90°。
在直角△ABD、△ACEJ及△ABC中,、、、BD=CE,所以有:>>法面压力角和端面压力角的关系〈<.。
. (9-9-03)4.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无论从法向或从端面来看,轮齿的齿顶高都是相同的,顶隙也是相同的,即5.斜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只要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中的各参数看作端面参数,就完全适用于平行轴标准斜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斜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与螺旋角β有关。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065dc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1.png)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任务与要求本次设计任务为一对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要求如下:1. 减速器传动类型为圆柱齿轮减速器;2. 输入功率为15kW,输入转速为1500r/min;3. 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硬度为229~269℃;4. 齿轮精度等级为6级,接触疲劳寿命不小于50万转。
二、几何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输入轴的设计几何尺寸如下:1. 齿数:z=38;2. 压力角:α=20°;3. 模数:m=2mm;4. 齿轮宽度:b=30mm;5. 齿顶圆直径:da=z+2m=42mm;6. 齿根圆直径:df=z-2.5m=35mm。
三、材料选择与热处理要求本次设计选用40Cr钢作为齿轮材料,经过调质处理后,其硬度范围为229~269℃,可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根据国家标准GB19060-2003,计算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计算公式为:σHmax =K·95·fp·N·μ·δt·τcos∅/D·δH。
经过计算,该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其中,K为安全系数,取值1.8;fp为材料抗弯强度,取值185MPa;N为许用载荷系数,一般可取值1;μ为载荷集中系数,可取值1.2;δt为变位系数上限值,取值1mm;τcos∅为载荷组合系数,一般可取值1。
另外,还需要考虑疲劳折断的安全余量,一般可取值1.5~3。
五、齿轮精度等级选择本次设计要求齿轮精度等级为6级,符合国家标准GB/T6403.1的要求。
齿轮的测量参数包括圆跳动、螺旋线、接触斑点和径向跳动等。
为了保证齿轮的精度等级,需要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整。
六、其他注意事项在齿轮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润滑方式、齿轮的表面处理、热处理工艺等其他因素。
为了保证齿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总结:本次设计的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入功率为15kW,输入转速为1500r/min,选用40Cr钢作为齿轮材料,经过调质处理后硬度范围为229~269℃,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4336b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7.png)
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齿轮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背景:齿轮是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零件,常用于减速器、变速器、转向器等机械装置中。
在机械设计中,齿轮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因此需要进行齿轮设计计算。
本说明书将对齿轮设计的相关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设计计算:1.齿轮参数计算:1.1 齿轮模数(m)的计算公式为:m = K * (√(T_s / (Y * σ))) / (n * z)其中,K为修形系数,取值1.25;T_s为传递的扭矩;Y为齿轮面展向材料的弹性模量;σ为齿轮材料抗弯应力;n为齿轮转速(rpm);z为齿轮的齿数。
1.2 中心距(a)的计算公式为:a = ((z1 + z2) * m) / 2其中,z1和z2分别为两个齿轮的齿数。
1.3 齿轮模数(m)取值范围为0.5mm至50mm。
1.4 中心距(a)的设计范围应满足:1.4.1 当m≤3mm时,a≥2.5m。
1.4.2 当m>3mm时,a≥2.2m。
2.齿轮几何参数计算:2.1 齿高(h)的计算公式为:h = 2.25 * m2.2 齿宽(b)的计算公式为:b = 0.85 * m * z2.3 压力角(α)的计算公式为:α = cos^(-1)((a * sin(β)) / ((z1 + z2) / 2))其中,β为齿轮的压力角。
3.齿轮强度计算:3.1 计算传递的扭矩(T_s):T_s = (P * 60) / (2 * π * n)其中,P为传递的功率(kW);n为齿轮转速(rpm)。
3.2 计算齿轮面弯矩(F)的公式为:F = (T_s * K_f) / (d1 * m)其中,K_f为齿轮面弯曲系数;d1为齿轮1的基圆直径。
3.3 计算转矩系数(K_v):K_v = 1.5 * C_v * (b / m)^(0.25)其中,C_v为转矩载荷系数。
3.4 计算齿轮面张力(F_t)的公式为:F_t = (K_v * F) / b3.5 计算齿轮失效应力(σ_f)的公式为:σ_f = (F_t * K_H) / (b * m)其中,K_H为齿轮荷载分布系数。
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71b87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0.png)
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引言摆线圆柱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用于实现两个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本文将介绍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以及传动比的确定。
2.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齿轮的几何参数是传动设计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模数、齿数、齿轮厚度等。
下面介绍了摆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2.1模数的计算摆线圆柱齿轮的模数是齿轮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大小。
模数的计算公式如下:m=(2*r)/(z1+z2)其中,m为模数,r为两个齿轮中心距离的一半,z1和z2分别为两个齿轮的齿数。
2.2齿数的确定齿数是齿轮传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齿轮的啮合情况。
齿数的确定一般需要考虑传动比、齿轮厚度等因素。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齿轮啮合原理和几何公式来确定。
2.3齿轮厚度的计算齿轮的厚度决定了其强度和刚度,是传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齿轮厚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弯曲强度和齿面强度的计算方法。
3.传动比的确定传动比是摆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
传动比的确定需要考虑齿轮的齿数和啮合原理。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3.1齿数比法齿数比法是一种常用的传动比计算方法,可以用于确定传动时的转速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i=z2/z1其中,i为传动比,z1和z2分别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齿数。
3.2速比法速比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传动比计算方法,它考虑了齿轮的线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关系。
其计算公式如下:i=(n2*d2)/(n1*d1)其中,i为传动比,n1和n2分别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d1和d2分别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直径。
4.结论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是机械传动设计的关键步骤,本文介绍了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确保摆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8b53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b.png)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在机械设计中,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元件,用于传递转动动力和转矩。
为了正确设计和计算齿轮,需要考虑多种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齿轮参数计算公式:1. 齿轮模数 (Module,m):齿轮模数是齿轮齿数与齿轮直径的比值。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m=d/z其中,d为齿轮直径,z为齿数。
2. 齿轮转数比 (Gear Ratio,i):齿轮转数比是齿轮齿数比值的倒数。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i=(z2/z1)其中,z1为驱动齿轮齿数,z2为被驱动齿轮齿数。
3. 齿轮中心距 (Center Distance,a):齿轮中心距是两个相互啮合齿轮轴线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d1+d2)/2其中,d1和d2为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的直径。
4. 模数系数 (Addendum,h_a):模数系数是齿轮齿距与模数的比值。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a=m5. 齿距 (Pitch,p):齿距是相邻齿轮齿顶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p = (π * m) / cos(β)其中,π为圆周率,β为压力角。
6. 压力角 (Pressure Angle,α):压力角是齿轮齿面和轴线的夹角。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tan(α) = (h_a * π) / p7. 整体高度 (Whole Depth,h_t):整体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t=m*2.258. 齿顶高度 (Addendum,h_a):齿顶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h_a=m*19. 齿根高度 (Dedendum,h_f):齿根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f=m*1.2510. 齿顶间隙 (Addendum,c):齿顶间隙是两个相互啮合齿轮齿顶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0.25*m这些公式基本涵盖了齿轮设计和计算中的常见参数。
通过按照这些公式计算,可以确定齿轮的各种尺寸和几何特性,以确保齿轮能够正确工作并传递所需的转动动力和转矩。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884315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8.png)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各部分名称及符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1 模数齿轮圆周上轮齿的数目称为齿数,用z表示。
根据齿距的定义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 压力角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 齿数4 齿顶高系数h a=h a*m (h a*=1)5 顶隙系数c=c*m (c*= h f=(h a*+c*)m全齿高h=h a+h f=(2h a*+c*)m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标准齿轮是指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
表12-2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 内齿轮与齿条图示为一内齿圆柱齿轮,内齿轮的轮齿是分布在空心圆柱体的内表面上。
与外齿轮相比有下列几个不同点:1)内齿轮的齿厚相当于外齿轮的齿槽宽,内齿轮的齿槽宽相当于外齿轮的齿厚。
2)内齿轮的齿顶圆在它的分度圆之内,齿根圆在它的分度圆以外。
图示为一齿条,它可以看作齿轮的一种特殊型式。
与齿轮相比有下列两个主要特点:1)由于齿条的齿廓是直线,所以齿廓上各点的法线是平行的;传动时齿条是直线移动的,故各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齿条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也都相同,等于齿廓的倾斜角。
2)与分度线相平行的各直线上的齿距都相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任意圆周上齿厚的计算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公法线长度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是检验齿轮精度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具有测量方便、准确和易于掌握的优点。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原理:公法线长度是指渐开线齿轮上两反向齿廓间的基圆切线长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为跨齿数(证明略)。
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及计算公式
![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c34a8caef8941ea66e053f.png)
������1=55/22=2.5
������2=186/62=3
√
答:两齿轮模数不相等。根据齿轮传动正 确啮合条件可知,两齿轮不能配对使用。
§4-3-5.直齿圆柱齿轮内啮合
内齿轮的轮齿分布在圆周内表面。
• 内齿轮的齿廓是内凹的
内齿轮
������������
d
������������
外齿轮
• 防止齿顶和齿底相碰;顶隙存油。
齿顶圆直径������������ ������������=d+2ℎ������ =mz+2m =m(z+2)
齿根圆直径������������
������������=m(z+2) ������������=m(z-2.5)
������������ =d-2ℎ������ =mz-2.5m =m(z-2.5)
齿槽宽?
齿顶圆直 径?
齿根圆直 径?
§4-3-4.直齿圆柱齿轮啮合
一.齿轮啮合传动的中心距a
a=(������1+������2)/2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两齿轮分度圆上齿形角必须相等。 2.两齿轮模数必须相等。
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
为保证齿轮传动的连续性,必须在前一对齿 轮尚未结束啮合时,使后继的一对齿轮已进 入啮合状态。
模数有单位mm,模数表示齿轮轮齿大小的参数。
模数m
模数越大,轮齿越大。(齿距大)
根据d=mz回答:齿数相同,模数大,分度圆d? 轮齿? 根据d=mz回答:分度圆直径相同,模数大,齿数? 轮齿?
基本参数三:齿形角α
➢ 齿形角过齿廓上任一点k的径向直线与该点 的切线所夹的锐角,称为齿形角������������。
齿轮计算公式
![齿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c70b6bafd0a79563c1e72b1.png)
由齿轮各部分名称的定义可以得到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外齿轮):分度圆直径d=mz基圆直径db=dcosα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详见付表圆柱齿轮根据轮齿的方向,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人字齿圆柱齿轮。
这里主要介绍直齿圆柱齿轮。
图2 齿轮工作图在投影为非圆的外形视图中,齿根线与齿顶线在啮合区内均不画出,而节线用粗实线表示。
图3圆柱齿轮的画法a)直齿(外形视图) b)直齿(全剖) c)斜齿(半剖) d)人字齿(局部剖)(1)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图4a为互相啮合的两齿轮的一部分;图4b为单个齿轮的投影图。
l)节圆直径d’、分度圆直径 d——连心线 O1O2上两相切的圆称为节圆。
对单个齿轮而言,作为设计、制造齿轮时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的基准圆,也是分齿的圆,称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d=d’。
图4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a)啮合图b)单个齿轮图2)齿顶圆直径da—通过轮齿顶部的圆,称为齿顶圆。
3)齿根圆直径df—通过齿槽根部的圆,称为齿根圆。
4)齿顶高ha 齿根高hf齿高h—齿顶圆与分度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分度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其尺寸关系为:h=ha +hf5)齿厚s、槽宽e、齿距p——每个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厚;每个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孤长称为槽宽;相邻两齿廓对应点间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距。
两啮合齿轮的齿距必须相等。
齿距p、齿厚S、槽宽e间的尺寸关系为:p=s+e,标准齿轮的s=e。
6)模数——若以Z表示齿轮的齿数,则:分度圆周长=π d=zp,即d=zp/π。
令p/π=m,则d=mz式中。
称为模数。
因为两齿轮的齿距p必须相等,所以它们的模数也相等。
为了齿轮设计与加工的方便,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
如表1所列。
模数越大,轮齿的高度、厚度也越大,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在相同条件下,模数越大,齿轮也越大。
表1 标准模数(GB1357—78)注:选用模数时应选用第一系列:其次选用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64235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5.png)
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变位齿轮是一种能够实现传动的机械装置,其特点是能够传递转矩和变速的功能。
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是设计变位齿轮传动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对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主要内容涵盖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举例。
一、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变位齿轮是由一对轴平行并且具有相同模数的齿轮组成的,其中一只齿轮的齿数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定齿轮;另一只齿轮的齿数是可变的,称为动齿轮。
变位齿轮传动通过改变动齿轮的齿数来实现变速。
二、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1.变位齿轮的齿数计算变位齿轮的齿数计算需要确定定齿轮的模数和动齿轮的模数变化量。
固定的定齿轮齿数N1可根据传动比和任意选定的动齿轮齿数N2计算得到。
变位齿轮的齿轮传动比等于定齿轮的齿数除以动齿轮的齿数,即传动比i=N1/N22.变位齿轮的齿廓计算变位齿轮的齿廓计算需要根据变位齿轮的齿数、螺旋角和压力角来确定。
变位齿轮的齿形是沿齿轮直齿廓方向逐渐变化的。
在变位齿轮的齿廓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变位齿轮的基圆半径和齿顶高,然后根据基圆半径和齿顶高计算齿根高和齿根圆半径。
最后,根据齿根高、齿根圆半径和变位齿轮的螺旋角、压力角来计算出齿廓。
三、相关应用举例1.变位齿轮传动装置的设计根据给定的传动比和传动功率,可以利用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结果设计出适合的变位齿轮传动装置,以实现所需的变速和传动效果。
2.变位齿轮传动的优化通过调整变位齿轮的几何参数,如齿数、齿廓等,可以优化传动装置的性能,比如降低传动中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等。
3.变位齿轮的制造利用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结果可以指导齿轮的加工制造,保证制造出的变位齿轮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是设计变位齿轮传动的基本步骤之一,通过计算齿数和齿廓等参数可以实现变位齿轮传动的设计、优化和制造。
变位齿轮传动在机械装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对于提高传动效果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e614f44028915f814dc216.png)
第14章 弧齿锥齿轮的轮坯设计14.1 弧齿锥齿轮的基本概念14.1.1 锥齿轮的节锥对于相交轴之间的齿轮传动,一般采用锥齿轮。
锥齿轮有直齿锥齿轮和弧齿锥齿轮。
弧齿锥齿轮副的形式如图14-1所示,与直齿锥齿轮相比,轮齿倾斜呈弧线形。
但弧齿锥齿轮的节锥同直齿锥齿轮的节锥一样,相当于一对相切圆锥面作纯滚动,它是齿轮副相对运动的瞬时轴线绕齿轮轴线旋转形成的(图14-2)。
两个相切圆锥的公切面成为齿轮副的节平面。
齿轮轴线与节平面的夹角,即节锥的半锥角称为锥齿轮的节锥角δ1或δ2。
两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锥齿轮副的轴交角∑。
节锥任意一点到节锥顶点O 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锥距R i ,节点P 的锥距为R 。
因锥齿轮副两个节锥的顶点重合,则 21δδ+=∑大小轮的齿数之比称为锥齿轮的传动比1212z z i =(14-1) 小轮和大轮的节点半径r 1、r 2分别为11sin δR r = 22sin δR r = (14-2)它们与锥齿轮的齿数成正比,即121212sin sin z z r r ==δδ (14-3) 传动比与轴交角已知,则节锥可惟一的确定,大、小轮节锥角计算公式为∑+∑=cos 1sin 12122i i tg δ 21δδ-∑= (14-4)当090=∑时,即正交锥齿轮副,122i tg =δ 14.1.2弧齿锥齿轮的旋向与螺旋角1.旋向弧齿锥齿轮的轮齿对母线的倾斜方向称为旋向,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图14-3)。
面对轮齿观察,由小端到大端顺时针倾斜者为右旋齿轮(图14-3b ),逆时针倾斜者则为左旋齿(图14-3a )。
大小轮的旋向相图14-2 锥齿轮的节锥与节面(a) 左旋 (b) 右旋图14-3 弧齿锥齿轮的旋向图14-1 弧齿锥齿轮副反时,才能啮合。
一般情况下,工作面为顺时针旋转的(从主动轮背后看,或正对被动轮观察),主动锥齿轮的螺旋方向为左旋,被动轮为右旋(图14-1);工作面为逆时针旋转的,情况相反。
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公式
![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8a89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1.png)
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设计和制造圆柱齿轮时,几何参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齿数计算公式。
圆柱齿轮的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比和传动性能。
齿数的计算公式为:Z = πD / m。
其中,Z为齿数,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模数来计算齿数。
2. 分度圆直径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是圆柱齿轮上最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性能。
分度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 = mZ。
其中,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Z为齿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模数和齿数来计算分度圆直径。
3. 基本齿形参数计算公式。
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形参数包括齿顶高、齿根高、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它们是齿轮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为:h = 2.25m。
h = 2.25m + c。
d = mZcosα。
d = m(Z+2)cosα。
其中,h为齿顶高,c为顶隙,d为齿顶圆直径,α为压力角。
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模数、齿数和压力角来计算基本齿形参数。
4. 齿宽计算公式。
齿宽是指齿轮上齿的宽度,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能力和使用寿命。
齿宽的计算公式为:b = m(Z+2)。
其中,b为齿宽,m为模数,Z为齿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模数和齿数来计算齿宽。
5. 齿轮啮合角计算公式。
齿轮啮合角是指两个啮合齿轮齿面的夹角,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音。
齿轮啮合角的计算公式为:β = arccos((m(Z1+Z2))/(2a))。
其中,β为齿轮啮合角,m为模数,Z1和Z2分别为两个啮合齿轮的齿数,a 为啮合中心距。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模数、齿数和啮合中心距来计算齿轮啮合角。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c5c66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7.png)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和齿顶高等。
其中,模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表示单位齿数与齿轮圆直径的比值,通常用字母M表示。
模数的选择应考虑工作负荷、制造成本、齿轮尺寸等因素,一般常见的模数有0.5、1、1.5等。
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常用字母Z表示。
齿数的选择与传动比、工作负荷等因素有关,一般齿数较大时,传动平稳、传动比变化较小,但齿轮尺寸较大。
齿数的计算一般根据传动比和模数来确定。
压力角是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通常用字母α表示。
压力角的选择主要考虑齿轮的强度和制造便利性。
一般常见的压力角为20°、14.5°等,通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齿顶高是指从齿轮齿顶到基圆上的距离,通常用h_a表示。
齿顶高的计算一般根据齿小齿高、模数等来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_a=(2h+c)/m其中,h为齿小齿高,c为齿向厚度,m为模数。
而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主要包括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等。
这些尺寸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出:齿顶圆直径:d_a=m*(Z+2)齿根圆直径:d_f=m*Z分度圆直径:d = m*Z/ cosα其中,d_a为齿顶圆直径,d_f为齿根圆直径,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Z为齿数,α为压力角。
除了上述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还有齿廓曲线的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廓曲线有圆弧形、渐开线形等。
在齿廓曲线的计算中,一般采用渐开线形齿廓,以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齿面接触的均匀性。
综上所述,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和齿廓曲线等。
这些计算是齿轮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和几何尺寸,可以保证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
齿轮计算公式
![齿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5d77f9189eb172dec63b751.png)
由齿轮各部分名称的定义可以得到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外齿轮):分度圆直径d=mz基圆直径db=dcosα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详见付表圆柱齿轮根据轮齿的方向,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人字齿圆柱齿轮。
这里主要介绍直齿圆柱齿轮。
图2 齿轮工作图在投影为非圆的外形视图中,齿根线与齿顶线在啮合区内均不画出,而节线用粗实线表示。
图3圆柱齿轮的画法a)直齿(外形视图) b)直齿(全剖) c)斜齿(半剖) d)人字齿(局部剖)(1)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图4a为互相啮合的两齿轮的一部分;图4b为单个齿轮的投影图。
l)节圆直径d’、分度圆直径 d——连心线 O1O2上两相切的圆称为节圆。
对单个齿轮而言,作为设计、制造齿轮时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的基准圆,也是分齿的圆,称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d=d’。
图4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a)啮合图b)单个齿轮图2)齿顶圆直径da—通过轮齿顶部的圆,称为齿顶圆。
3)齿根圆直径df—通过齿槽根部的圆,称为齿根圆。
4)齿顶高ha 齿根高hf齿高h—齿顶圆与分度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分度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其尺寸关系为:h=ha +hf5)齿厚s、槽宽e、齿距p——每个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厚;每个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孤长称为槽宽;相邻两齿廓对应点间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距。
两啮合齿轮的齿距必须相等。
齿距p、齿厚S、槽宽e间的尺寸关系为:p=s+e,标准齿轮的s=e。
6)模数——若以Z表示齿轮的齿数,则:分度圆周长=πd=zp,即d=zp/π。
令p/π=m,则d=mz式中。
称为模数。
因为两齿轮的齿距p必须相等,所以它们的模数也相等。
为了齿轮设计与加工的方便,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
如表1所列。
模数越大,轮齿的高度、厚度也越大,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在相同条件下,模数越大,齿轮也越大。
表1 标准模数(GB1357—78)注:选用模数时应选用第一系列:其次选用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机械设计-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机械设计-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353292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9.png)
名称
代号
应用公式
小齿轮(mm)
大齿轮(mm)
分度圆直径
d
d=mz
1 =10×20=200
2 =10×32=320
齿顶圆直径
da
da=m(z+2)
da1=10×(20+2)=220
da2=10×(32+2)=340
齿根圆直径
df
df= m(z-2.5)
作用线方向)之间所夹锐角,也用α表示。
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m=4 z=16
m=2 z=16
2.齿数z
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3.模数m
齿距p除以圆周率π所得的商,即m= p /π。
模数已经标准化。
齿数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齿轮尺寸就越大,
m=1 z=16
轮齿也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pb=pcosα=πmcosα
标准中心距
a
a=(d1+d2)/2=m(z1+z2)/2
齿顶高
ha
ha=ha*m=m
齿数比
u
u=z2/z1
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例:有一对相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数z1 =20, z2 =32,模数m=10。试计算其分度圆直径d、齿顶
齿顶高,即应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称为顶隙,用
c表示。
对于标准齿轮,规定c=c*m。c*称为顶隙系数。
我国标准规定:正常齿c*=0.25。
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标准齿轮参数通用计算(DOC)
![标准齿轮参数通用计算(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32661ebed5b9f3f90f1c43.png)
标准齿轮模数尺数通用计算公式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比如:M4 32齿34×3.5齿顶圆直径=(32+2)×4=136mm分度圆直径=32×4=128mm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7M 12齿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就是(12+2)×7=98mm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Circular Pitch (CP)周节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DP)或周节(CP)与齿数(z)表示径节P(D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m=25.4/DPCP1/8模=25.4/DP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1) 什么是「模数」?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Circular pitch)与DP(径节:Diametral pitch)。
【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轮全齿高计算公式
![齿轮全齿高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761c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6.png)
齿轮全齿高计算公式齿轮的全齿高是指齿轮齿形曲线上顶部与底部距离的总和,它是齿轮的一个重要几何参数。
齿轮的全齿高计算公式是通过考虑齿形曲线的几何特性来推导得出的。
齿轮的齿形曲线可以通过正弦曲线逼近,即假设齿形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正弦曲线,与实际齿形曲线相差不大。
这个假设是基于工程实践经验得出的,可以满足大多数齿轮设计的准确度要求。
齿轮的全齿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齿顶高度和齿底高度。
齿顶高度是指齿顶点到齿底圆的距离,齿底高度是指齿底点到齿底圆的距离。
全齿高等于齿顶高度加上齿底高度。
齿顶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t = a + b * (1 - cos(α_m))其中,Ht是齿顶高度,a是齿距系数,b是公法线系数,α_m是齿轮的模角,也就是齿轮齿距圆上一点的齿与垂直公法线的夹角。
齿底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b = a - b * (1 - cos(α_m))其中,Hb是齿底高度。
齿距a和公法线系数b都是齿轮的设计参数,齿轮的模角α_m可以通过齿数和模数来计算。
齿距的计算公式是:a=π*m其中,a是齿距,m是模数。
模角的计算公式是:α_m = arctan(z/m)其中,α_m是模角,z是齿数,m是模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齿轮的全齿高是根据齿轮的设计参数计算出来的,设计参数包括齿数、模数和齿形曲线近似为正弦曲线等。
这些参数是通过齿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工程经验得到的,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的全齿高的计算公式是在齿形曲线近似为正弦曲线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的,它可以满足大多数齿轮设计的准确度要求。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如高精度传动系统或特殊工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更为精确的齿轮设计和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更为精确的模型和方法进行齿轮的设计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设计计算2.1 概述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是齿轮传动设计中最常用、最典型的设计,掌握其设计方法是齿轮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对于其它类型的传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重点讨论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的设计技术。
2.2 齿轮传动类型选择直齿(无轴向力)斜齿(有轴向力,强度高,平稳)双斜齿(无轴向力,强度高,平稳、加工复杂)2.3 齿轮设计的主要步骤多级速比分配单级中心距估算齿轮参数设计齿轮强度校核齿轮几何精度计算2.4 齿轮参数设计原则(1) 模数的选择模数的选择取决于齿轮的弯曲承载能力,一般在满足弯曲强度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模数,对减少齿轮副的滑动率、増大重合度,提高平稳性有好处。
但在制造质量没有保证时,应选择较大的模数,提高可靠性,模数増大对动特性和胶合不利。
模数一般按模数系列标准选取,对动力传动一般不小于2对于平稳载荷:mn=(0.007-0.01)a对于中等冲击:mn=(0.01-0.015)a对于较大冲击:mn=(0.015-0.02)a(2)压力角选择 an=20大压力角(25、27、28、30)的优缺点:优点:齿根厚度和渐开线部分的曲率半径增大,对接触弯曲强度有利。
齿面滑动速度减小,不易发生胶合。
根切的最小齿数减小。
缺点:齿的刚度增大,重合度减小,不利于齿轮的动态特性。
轴承所受的载荷增大。
过渡曲线长度和曲率半径减小,应力集中系数增大。
小压力角(14.5、15、16、17.5、18)的优缺点:优点:齿的刚度减小,重合度增大,有利于齿轮的动态特性。
轴承所受的载荷减小。
缺点:齿根厚度和渐开线部分的曲率半径减小,对接触弯曲强度不利。
齿面滑动速度增大,易发生胶合。
根切的最小齿数增多。
(3)螺旋角选择斜齿轮螺旋角一般应优先选取整:10-13.双斜齿轮螺旋角一般应优先选取:26-33.螺旋角一般优先取整数,高速级取较大,低速级取较小。
考虑加工的可能性。
螺旋角增大的优缺点:齿面综合曲率半径增大,对齿面接触强度有利。
纵向重合度增大,对传动平稳性有利。
齿根的弯曲强度也有所提高(大于15度后变化不大)。
轴承所受的轴向力增大。
齿面温升将增加,对胶合不利。
断面重合度减小。
(4)齿数的选择最小齿数要求(与变位有关)齿数和的要求齿数互质要求大于100齿的质数齿加工可能性问题(滚齿差动机构)高速齿轮齿数齿数要求增速传动的齿数要求(5)齿宽和齿宽系数的选择一般齿轮的齿宽由齿宽系数来确定,φa=b/a φd=b/d1 φm=b/mnφa=(0.2-0.4)齿宽系数φd取值:齿轮对称分布φd最大值1.1-1.4齿轮非对称分布φd最大值0.9-1.1齿轮悬臂结构φd最大值0.6-0.8注意:齿宽系数比较大时注意偏载问题。
齿轮悬臂结构不宜取较大的齿宽系数(6)齿顶高系数 ha=1长齿(1.1、1.2、1.3)的特点:重合度大、接触强度有所提高、对传动平稳性有利。
滑动速度大、齿顶变尖短齿(0.8、0.9)的特点:弯曲强度有所提高、滑动速度小、不易胶合。
重合度小,对振动噪声不利。
(7)顶隙系数(0.25、0.3、0.35、0.4)一般齿轮0.25高精度硬齿面重载齿轮0.35、0.4小模数0.35与刀具有关与齿根圆角有关(8)重合度要求端面重合度EA大于1.15EA+EB大于2.2轴向重合度EB大于1.0(9) 变位系数的选择①变位的目的:可以减小小齿轮的最少齿数,降低结构体积和重量;正变位可避免根切,提高接触和弯曲强度;变位系数合理分配,可降低齿面滑动率;配凑中心距;利用变位可修复磨损的旧齿轮。
②变位选择一般应优先选取XΣ(0.4-1.2)的值.大小轮的最大滑动系数应接近相等。
05变位方法大变位设计问题Xn1+Xn2和越大,强度越大,相啮合率越小Xn1+Xn2和越小,强度越小,相啮合率越大③变位系数的选择特点:Xn1+Xn2=(-0.4 -- -0.8)特殊情况设计(负大变位设计)Xn1+Xn2=(-0.4 -- 0)相啮合率大Xn1+Xn2=(0--0.6)平行较好的齿形Xn1+Xn2=(0.6 – 1.2)齿根与齿面强度较大Xn1+Xn2= (>1.2 特殊情况设计(大变位设计)④变位系数选择的限制条件根切要求齿顶厚要求重合度要求干涉要求等⑤国外一些规范中的变位系数选择方法英国国家规范(BSS NO. 436)中的变位方法:内啮合变位系数选择xn1=0.4(1-z1/z2)xn2=-xn1内啮合变位系数选择xn1=0.4xn2=-0.4德国规范(DINE 3994)中的变位方法:外齿轮:xn=0.5内齿轮:xn=-0.5(10)齿顶厚要求(11)齿面滑动率要求2.5 齿轮基本参数综合优化设计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涉及面较广,影响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掌握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对齿轮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才能设计出工程上比较合理实用的方案。
国内近20年来在齿轮优化设计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工作,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但应该认识到齿轮的优化设计不是单单依靠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个合理实用的工程设计方案是要依靠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判断、对比等综合确定。
齿轮传动现代设计是一门综合技术,由于齿轮传动是一个很专业的学科,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手段解决好齿轮设计问题是关键所在。
目前,许多已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多种齿轮优化设计方面的建模方法,每种方法各有特点,都说是最佳或最优方案。
但没有一个方法能说明该方法是完美无缺的,这其中主要忽略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特定的建模条件下寻求最佳方案,这只是一个数学方法问题,与实际工程相差甚远。
齿轮设计是一个集几何、强度、工艺、材料与热处理、使用工况和评价标准等诸多复杂因素组合的综合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样一个问题不是靠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能加以描述的。
本系列产品的设计方法采用“综合优化”的设计思想,不片面追求理论上的优化值,而是把传统设计方法、现代设计技术和设计者的知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上追求科学合理,应用中力求可靠实用,二者兼顾。
在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多级减速器的优化设计可以分二个步骤进行,即:级间等强度优化设计及单级齿轮优化设计。
2.5.1 中心距和速比优化设计(1)中心距的确定当中心距未定时,一般由接触强度确定,即取值要大于满足接触强度的最小中心距(2) 中心距不定时的速比的分配按各级齿轮体积最小来分配各级速比,由接触强度计算公式可得:231)1(341091.1)1(⎥⎥⎦⎤⎢⎢⎣⎡+=-HPj j j aj j j j j Z u n PK x u a σφη齿轮的体积近似为:最小体积存在的必要条件是:解联立方程可求出各级速比。
(3) 定中心距的速比分配在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给定一个名义总速比,对多级传动有很多种速比排列组合,如何确定比较合理的速比组合,对提高系列减速器的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级减速器的传动比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传动比的分配应该使各级的承载能力大至相等。
由等接触安全系数相等(即:SH j =SH j+1)可推得:式中2213131112111⎪⎪⎭⎫⎝⎛=⎪⎪⎭⎫ ⎝⎛++⎪⎪⎭⎫ ⎝⎛⎪⎪⎭⎫ ⎝⎛⎪⎪⎭⎫ ⎝⎛⎪⎪⎭⎫ ⎝⎛-------j i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HP HP u u u u a a a a K K Z Z σσφφη21)1(72)1(1091.1⎥⎥⎦⎤⎢⎢⎣⎡+=-H Pjjj j j j j j ijZ u n u PK x B D σηjmj ij j B D u X f v ∑=+==122)1()(0)(=dxx dfK=KaKvKHaKHβZ=ZHZEZεZβU—速比η—传动效率σHP—接触许用应力 (Mpa)j=1.2.3…m (m为传动级数)其中计算系数定义见国家齿轮强度标准《GB/T3480-97》对于m级传动,只有m-1个速比为独立变量,所以,只需求解由上述公式组成的m-1元方程组即可求得各级速比分配。
2.5. 2 齿轮参数综合优化设计在减速器产品齿轮参数优化设计中,如何合理选择齿轮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各级中心距组合和名义速比的组合已经给定,而且齿宽与中心距的比值通常也已经确定,那么实际上要设计的变量只有齿数、模数、螺旋角和变位系数。
由于中心距、速比和齿宽已经给定,那么减速器的齿轮接触强度基本上也已确定。
因此,要提高减速器的综合承载能力,主要是提高齿轮的抗弯能力。
也就是说,在保证小轮齿数大于小轮最小齿数Z1min及齿数和(ΣZ1+Z2)大于最小齿数和(Z∑min)的条件下,尽量选取较大的模数,以提高减速器的综合承载能力。
由于齿数、模数、优先螺旋角均为离散变量,所以采用网格枚举法进行齿轮参数的优选。
网格枚举法的设计思路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模数、齿数、螺旋角进行排列组合,对满足条件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案。
采用网格枚举法优选齿轮参数的主要设计步骤:1、齿轮设计参数的上下限的确定(1)初步确定小轮齿数Z10根据名义速比u初步确定小轮齿数Z10Z10≥Z1minZ10≥Z∑min/(1+u)式中Z1min —允许最小小轮齿数 Z ∑min--允许最小齿数和 (2) 根据中心距a 、速比u 和小轮齿数Z 10初步确定模数m n0,并确定模数的上下限。
式中β0=(βmin+βmax)/2X ∑0=( X ∑min+ X ∑max)/2 βmin--允许最小螺旋角 βmax --允许最大螺旋角X ∑min--允许最小变位系数和 X ∑max --允许最大变位系数和根据初步确定模数m n0按模数系列确定模数的上下限,即:(mn(i)< mn0<mn(i+1))(3) 根据中心距a 、速比u 、模数m n 等重新确定小轮齿数上下限Z 1L 和Z 1u注意:不同模数对应不同的小轮齿数上下限()()010001cos 2∑++=x Z u a m n β()()()nn Lm u m x a Z +-=∑1cos 2max max 1β()()()nn um u m x a Z +-=∑1cos 2min min 1β2、 可行设计方案的判断及最佳方案选择根据齿轮设计变量的上下界范围,进行排列组合,对所有的组合方案进行可行性判断,既满足各种约束条件要求的方案定为可行方案,在可行方案中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网格枚举法实际上是一种网格枚举设计法,对于离散变量的设计问题,给出各种参数的组合,对每一种组合根据啮合质量标准的要求,从而获得对应的可行方案,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给出各项指标的权系数,对各组合进行评价,去劣存优,直到找出最佳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