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4.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
5.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6.生活方式: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7.体格检查:是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人体进行身体检查的基本方法。
8.评定发育程度基本指标:身高、体重、胸围
9.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10.使用兴奋剂:将任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人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称为使用兴奋剂。
11.兴奋剂:禁止服用的药物;各种兴奋剂手段的应用。
12.过度训练: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13.运动应激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14.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15.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16.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17.运动性中暑: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18.猝死:又称急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19.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
20.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病,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 易患败血病。维生素E抗氧化,延缓衰老,来源于各种植物油、谷物胚芽。
21.运动性血尿重症者尿呈洗肉水状或血色,称肉眼血尿;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为暗红色。
22.运动与脂肪的关系:①脂肪是运动的主要能源之一②运动强度不同,脂肪的动员和供能也不同③脂肪不易吸收,增加肠胃消化吸收的负担④一般来说,运动员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到30%,游泳和冰学项目可增加到35%。
23.运动与蛋白质的关系:①蛋白质在运动中供能的比例最小②高强度和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比赛可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而组织细胞的修复需要蛋白质③运动员应多摄取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瘦肉、鱼、蛋、大豆制品等,特别提倡大豆制品与谷类食品搭配,可使氨基酸模式得到互补。
24.运动缺乏对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①心血管功能下降②呼吸功能降低③使神经系统功能的工作效率降低
④导致肥胖⑤使胃功能下降易导致胃病⑥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
25.健康的分类: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②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③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26.影响健康的因素:①社会经济环境②物质环境③健康的发育状态④个人的生活方式⑤个人的能力和支持
⑥人类生物学和遗传⑦卫生服务
27.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1、冷环境的影响:寒冷环境中运动时会带来不利因素,如:机体散热快,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少,肌肉粘滞性增加,从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易致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2热环境的影响:热环境中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体液丢失较大循环血量减少,则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诱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3、高原环境的影响:高原低氧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较大。刚进入其环境不久,常有胸闷、气喘、头昏、口干等不适感觉。长时间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血液中HB↑、RBC携氧能力↑、对缺氧的耐受力↑。
28.运动建设设备卫生:①基地的选择和坐落方向,避开空气、土质和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选择地势稍高且土质颗粒较大通透性好的地区;室内建筑一般坐北朝南、或偏向东南、西南使建筑物长轴尽量与赤道平行;室外运动场最好正南正北,运动场长轴与子午线平行避免阳光直射②采光与照明光线均匀、不闪烁、不炫目刺眼、不产生浓影、不污染空气、不显著提高湿度、光谱最好接近日光③通风④采暖与降温适宜气温23℃-25℃,室内各处温差不超过2℃-2.5℃。
29.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②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③氧化供能
30.运动与蛋白质:①蛋白质在运动过程中供能比例最小②高强度和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比赛可造成肌肉组织损伤而组织细胞的修复需要蛋白质③蛋白质供给不足不利于细胞组织对运动性损伤的修复。
31.脂肪的营养功能:①供给能量②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④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⑤增加饱腹感
32.运动与脂肪:①脂肪是运动主要能源之一②运动强度不同脂肪的动员和供能也不同③脂肪不易吸收,增加肠胃消化吸收的负担④运动员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0%,游泳和冰雪可增加到35%。
33.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节约蛋白质④抗生酮作用⑤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
34.运动与补糖:1补糖的意义:补糖可分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补糖。运动补糖可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还可以增加血糖的来源。运动中补糖能够提高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消耗,延长耐力时间。运动后补糖促进肌糖原合成有利于疲劳恢复。2补糖方法:运动前补糖有两种补糖方法,一是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前数日,将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增加到60%-70%,二是运动前1-4H补糖1-5g/h。固体糖液体糖均可,运动前1h补糖最好使用液体糖,三是运动中补糖一般采用液体糖,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隔30-60分钟补充一次,补糖量一般不低于60g/h,运动后补糖原则是补糖越早越好,最好在运动后即刻、头两小时以内,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
35.运动补液方法:运动中液体的丢失量可从运动前后体重之差了解。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体含水量约为体重的60%-70%;运动前补液――运动前30-120分钟补液300-500ml,对减少体温升高,延缓脱水发生有益。在特别热的天气,还应额外补液250-500ml。运动中补液――运动中补液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每隔15-20分钟可补助120-240ml。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补液总量不超过800ml。运动后补液――运动后特别是长时间剧烈运动后,有效恢复运动丢失的体液应包括液体的总量和电解质两部分。所以运动后的体液恢复以摄取含糖—电解质饮料效果最佳,饮料的糖含量为5%-10%,钠盐含量30-40mg当量,以获得快速复水。运动后可以根据体重丢失的量,确定补液量。一般来说,体重每下降1千克,应补液1500ml,快速促进体力恢复。
36.危害健康行为①不健康饮食行为②吸烟③不健康饮酒行为④生活不规律⑤冒险行为⑥致病性行为模式
37.脊柱形状若有偏移现象且距离大于0.5cm,则存在脊柱侧弯常见类型有‘C’型侧弯和‘S’型侧弯。
38.胸廓形状在婴幼儿时期前后径和横径基本相同,青年期横径与前后径比为4:3。胸廓形状有正常胸、扁平胸(横径比前后径大于4:3)、桶状胸(横径与前后径比几乎为1)、鸡胸、漏斗胸和不对称胸。
39.腿型包括正常腿(两腿间隙1.5cm以下)‘O’形腿(超过1.5cm)‘X’形腿。
40.女子的发育一般特点:①发育速度:11—12岁女超男, 13岁后男超女②体型:肩部较窄,骨盆较宽,下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由于重心低利于完成下肢支撑平衡动作,但对跑与跳跃动作发挥不利)③脂肪多(占体重28%):皮下脂肪虽多,但对冷刺激很敏感。
41.体育课健康分组组别①基本组②准备组③医疗体育组常见疾病患者健康分组:①心脏异常者②血压增高
③肺结核④风湿性关节炎。
42.课外活动时间,每周至少两次,每次以1小时左右为宜,运动强度(心率)应在180次每分钟以下,并与体育课错开安排。
43.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生理负担量指数=体育课平均脉率÷课前安静时脉率(最小1.0-1.2小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