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初中语文情景导入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情景导入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ca5617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d.png)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情景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情景创设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情景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情景。
三、情景表演1. 各小组轮流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四、课文学习1. 教师根据情景表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情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学生撰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情景导入的效果。
2. 评估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反思情景导入法的运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1. 教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情景表演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在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3906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3.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课堂导入作为语文课堂的引领和启动,对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展开论述,希望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课题学习的第一步,它应该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一个巧妙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融入学习状态,主动探究语文知识。
2. 提高学习效果一个好的导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上。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快速从课外的环境中过渡到课内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从疲倦、松散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整个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展开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1. 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通过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听故事,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利用图片进行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张有意思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并开始新的学习内容。
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一些具体的实物,如文物、诗词、文言文等,可以通过触摸、品尝、观赏等感官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探索,从而直观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通过构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个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课堂导入作为语文教学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而如何做好课堂导入呢?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导入方式。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0篇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312f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3.png)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10篇一、课文导入目标:通过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兴趣,提前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
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本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营造出课文的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激发思考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
3. 探究启发以问题和现象为线索,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究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课文学习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1. 预习导引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本课文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预习。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了解词语意义,把握文段精神,进行逐段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核心要点。
3. 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语法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澄清疑惑。
三、词语与句子目标:通过词语与句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 词语学习指导学生查找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并进行词义解释、造句等练习。
2. 句子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包括句子成分、句法结构等,以及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语文知识目标:阐明、总结本课文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重点知识梳理梳理本课文中的重点语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语文知识点,并逐一进行解析。
2. 练习巩固通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1. 听力训练通过听取与课文相关的录音、音频等素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听说能力。
2. 口语表达设计与课文相关的口语表达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阅读拓展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写作素材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模拟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模拟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fe04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d.png)
初中语文模拟课堂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模拟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内容:课文:《草房子》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草房子》的复印件。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的课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田园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印象。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分发课文《草房子》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标出生词。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回答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主要人物、故事背景等。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四、语言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与课文相关的短语和句子,让学生运用这些短语和句子造几个新的句子。
2. 学生分组进行句子的创作,并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撰写读后感,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5579b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新的要求和变化。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已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初探。
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
如利用图文激活学生的经验和感觉,或者通过讲故事、引发思考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
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视频、图片或关于主题的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红楼梦》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关于古代宫廷生活的视频片段,展示其独特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导入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核心问题、小故事、实例等方式,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认知。
在教授《骆驼祥子》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生活中那些走出逆境的人的思考,引起他们对勇于面对困难的思考和探索。
导入要注重情感的烘托。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和烘托,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美文摘抄、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使学生有更深入的情感体验。
在导入《平凡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平凡的世界》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对人生、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初探,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并注重情感的培养和烘托。
通过合理选择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的初步探索,能给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初中教案导入步骤模板语文
![初中教案导入步骤模板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0df85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6.png)
教案导入步骤模板(语文)教案名称:《xxx》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
导入步骤:一、激发兴趣(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 设计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标记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桌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设计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设计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入步骤,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在课堂讲解环节,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对作者的写作技巧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本节课的导入步骤设计较为合理,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六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六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8c2be6af45b307e97197ae.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六法一、诗歌朗诵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
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上台朗诵)“……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
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故事引路法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
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给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有一天,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一件很特别的衣服: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
”这个荒唐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三、设问引路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
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四、名言造情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我们都知道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
初中语文情境导入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情境导入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46854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d.png)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情境的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情境体验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情境,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情境中的美好之处。
三、观察与发现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活中的美好。
四、表达与分享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情境的感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意。
2. 学生对情境的体验和感受。
3.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记录美好。
2. 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652c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1.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和创新。
其中,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果对于整堂课的进行和学生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实际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寻找对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1.导入环节内容缺乏生动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满足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导入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兴趣的了解和把握,导致导入环节内容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环节时间过长或过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严格控制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导入环节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乏味、难以保持专注,进入学习状态,而过短则会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导入环节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关。
二、解决对策为了使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更生动,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引入影视、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加强与实际学习任务的关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导入环节的时间需要严格控制,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的难度,确定导入环节的时间长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导入环节的时间,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导入环节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紧密联系实际教学内容。
教师应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导入环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三、总结。
初中语文开篇课教案
![初中语文开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3514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2.png)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开篇课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
3. 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3.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的激发。
2.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了解程度。
2. 提问:你们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什么期待?对语文学科有什么看法?二、正文(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师介绍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积累词汇等。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
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等。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优秀学习成绩学生的经验,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等,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整体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fbdabd65ce050876321388.png)
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
”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
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
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
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
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
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万能教案导入语文模板初中
![万能教案导入语文模板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20481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3.png)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式。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提问:这段音乐/视频/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问题导入(1)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提问: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理解的?(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3. 游戏导入(1)教师组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提问:这个游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4.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5. 图片导入(1)教师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提问: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你想要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3.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e6430beff9aef8941e06db.png)
会觉得相对容易 。例如 , 在教学《 天上 的街市》 时, 我们可以选取
总之 ,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设计上 , 教师要考虑到学
其中的片段 , 让学生进行情感化 的朗读。同时 , 教师也需要对文 生 的特点和语文学科 的特点 , 营造合适 的导人氛围 , 帮助学生更 章进行 合理 的分析 , 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境 , 实现有效 的语 好地融人到语 文课堂教学 中去 。
习的兴趣 。这样的情境导入法 ,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进更深层 的
产生好奇心 、 求知欲后 , 他们的语文成绩 自然就会显著提高。要 学 习。 想实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创设别致 的导入环节是必不可少 的。
因此 , 在 初中语文 的课 堂导入上 , 教师应该做到别致新颖 、 富有 创造性。 2 . 有针对性 的导入 。 语文学科是一 门偏重于理解 的学科 , 因 此, 对于课堂教学导入 ,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趣 味性 , 必 须着 眼 3 . 设问导入法
。
3 O 。 浩 数外学 司・ 教 学研 究
初 中语文课文往往都是一些较为美妙的散文 、 诗歌 , 对于这 样 的文 章 ,朗读是学习它们 的最佳方法 。在开始语文课堂教学 时, 教师可 以安排学生 朗读课 文 , 可以采用分角色 朗读 、 小组 朗
读等方式 , 让我们 的学生通过在课前朗读文章 , 提升学 习语文 的
积极性 。一旦学生融入了语 文学 习的氛 围,他们 学起语文来就
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特点 ,实现初 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 术 呼应 , 导入课堂教学 。例如 , 在教学《 云南 的歌会》 时, 我们可 以
化。
一
采用情境导入法 , 实现有效导人课 堂教学 。讲课导人伊始 , 教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c40f0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5e.png)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分析课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度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
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能够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
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
如《社戏》一课能够这样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
《社戏》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时代背景导入这是常用的导入法。
有的课文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如讲《海燕》时,首先介绍高尔基在创作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白色恐怖中,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的隐晦方式,领会“海燕”的真正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对于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设置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故弄悬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如《被压扁的沙子》这篇课文就能够采用此法导入。
“沙子已经够细了,为什么还要压扁呢?欲知原委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教学设计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7ed4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f.png)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教学设计语文课堂导入语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引入新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的分类1.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可以起到启示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通过讲述一些名人名言、谚语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态度和情感。
2.故事引入故事引入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与名言警句类似,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题目引入题目引入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让他们掌握新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知识。
4.实物引入实物引入是最直观的一种导入方式,通过展示或描述现实中的物品或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用茶具来比喻其中的意境,通过物品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导入语的设计1.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导入语的设计。
导入语应该贴近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导入语的设计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汇编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掌握各种语言陈述和表达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入语,例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同步,教学效果更好。
三、导入语的注意事项1.避免泛泛而谈导入语要紧扣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到课堂内容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2.注意节奏与节制导入语要注意节奏与节制,不能过于冗长,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3.引射对号入座引入时必须把握好比喻和语言的形象表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初中课本语文讲解教案
![初中课本语文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a8d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b.png)
教案:《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描绘的春天的美好画面。
教学准备:课文《春》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
2. 学生分享对春天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5分钟)
1. 学生齐读课文《春》;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三、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体会作者情感(10分钟)
1. 学生讨论: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
2.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领悟课文描绘的春天的美好画面(10分钟)
1. 学生闭眼想象课文描绘的春天的美好画面;
2. 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好画面。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一谈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春》,并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授课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授课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732e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c.png)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授课教案5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授课教案篇1《风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3分钟)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
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
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出示听读要求:1、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3、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1、生字词教学2、概括课文内容: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
(文字提示学生回答)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a4b9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f.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良好的导入方法能够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生动活泼地“拉开序幕”。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知识性导入知识性导入是最为常用且较为传统的导入方式。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老师会通过引入相关的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等,让学生进入文化氛围,搜集相关知识。
但是纯知识性导入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格局。
因此,要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二、情境性导入情境性导入是一种把学习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老师运用图像、视频等新媒体技术键入题目,以此启发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兴趣。
这种方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体验园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探究生命之根等现象。
或是从某些经典名著入手,构建类似于题目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感知、追问。
情境性导入的方法有下面这些:1、图片导入2、多媒体导入3、实操导入4、名言导入5、赛事/竞赛导入由于情境性导入需求与现实相联系,因此在导入步骤中就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筛选,每个场景应具有开放性,以便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实物性导入强调学习具象化,把教学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实物、场景、实验等方式了解事物,以此引出教材内容的重点,在学习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学习《诱饵》这一篇课文,可以配合相关的生动动画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可以把相关的字画及其制作过程带到课堂,配合相关文物进行演示等。
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四、互动性导入互动性导入的优点在于具有鲜明的运动成分,适合于适度体育化的开展,而学生在活动中才能深刻感受到知识内容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导入就是开门的环节,导入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成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通常会将导入环节作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成效较为明显的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个递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一下子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
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如在讲授鲁迅的《孔乙己》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故乡》《社戏》等,简单的回忆可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风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理解新课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
二、情感共鸣导入法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
教师的感情,犹如一切艺术家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对学生、教材了如指掌时,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
氛激活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最佳。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语速和口气叙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能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情怀,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的深切情怀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一些饱含对父亲的爱的深情话语导入课文,学生快速产生了情感共鸣。
情感语言是教师语言表达功力的体现,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情境导入法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
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
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故事导入法
课堂教学中,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具体的课堂导入时,笔者通常会精心选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小故事作为开场,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其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个人际遇在国家沦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五、审题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选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选题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语文选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
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选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
如教读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我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哪些是拱桥;再板书“石”,看哪些是石拱桥;最后板书“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
有时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六、直观演示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
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
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就直接拿着一副苏州园林扑克牌,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七、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法
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含信息容量较大、表现方式更加灵活、趣味性明显增强等。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凡尔塞宫》一文时,由于学生生活条件的限制,真正到过凡尔塞宫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在学生普遍缺乏对教学内容直观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就像纸上谈兵,哪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一定提起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某位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新课导入,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网站下载的介绍凡尔赛宫华丽景象的影音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有效调动起来,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建筑说明文,在学生眼里变得栩栩如生,增强了教学成效。
再比如教学《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有位教师在开设示范课过程中,就选取了渡江战役影片中我军英勇渡江和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这样两个经典场景的影响资料,作为导入新课的简要介绍,接下来进入新课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激发出来,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千变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