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精品课件
(3)除大气中的 CO2 外其他生物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 为分解者,因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都要被分解者分解(如 图 1 中的 D、图 2 中的 E、图 3 中的 C、图 4 中的 D), 剩下的成分为消费者(如图 1 中的 C、图 2 中的 B、D,图 3 中的 B、D、F,图 4 中的 C)。
即时演练
【例 2】 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 其中 M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 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 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 S 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
叶腐烂程度 小于对照组
A A1
不变蓝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B B1
变蓝
微生物对落 结论
叶有分解作 分析
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 解淀粉
3.基本技术要求
(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控制变量, 避免环境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
(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 功能不同,分解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 湿润的条件等。
(6)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 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 单向的。( )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2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1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
了_C__O__2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温__室___效__应____
课后题
1、√ × 2、A 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 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 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 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 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 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 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 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 × 2、A 3、B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二、碳循环:
阅读课本P101及图5-11,思考:
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 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 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 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 出生物群落的?
二、碳循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3、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
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生__产__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D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A
B
递是以 ___C_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 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No __________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一 碳循环
1.碳循环 (1)碳循环图解: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 进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 碳循环具有 全球性 。 [想一想]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什么形 式进行传递的? 提示:碳在自然界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还有以碳酸盐或单质等 形式等存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传递的。
提示: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四个去向,即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的 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未利 用的能量,能量①②③④之间有重复。
[归纳总结]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一般、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填成分)。
(2)图中的字母a、b、c分别表示 捕食、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 呼吸作用 (填过程)。
(3)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含碳有机物 形式。
[归纳总结] “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知识点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1
加入适量碘液
加适量斐林试剂
A2
B1
B2
备注:每个空格都要填写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归纳总结]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既包括大分子有机物的细胞外分解,又包括细胞 内的呼吸作用。例如,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纤维素酶到细胞外, 先将植物残枝败叶中的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加以吸收,然后通过呼吸作 用在细胞内将葡萄糖氧化分解。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让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自变量以外的条 件保持一致。
知识点一 碳循环
1.碳循环 (1)碳循环图解: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 进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 碳循环具有 全球性 。 [想一想]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什么形 式进行传递的? 提示:碳在自然界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还有以碳酸盐或单质等 形式等存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传递的。
提示: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四个去向,即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的 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未利 用的能量,能量①②③④之间有重复。
[归纳总结]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一般、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填成分)。
(2)图中的字母a、b、c分别表示 捕食、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 呼吸作用 (填过程)。
(3)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含碳有机物 形式。
[归纳总结] “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知识点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1
加入适量碘液
加适量斐林试剂
A2
B1
B2
备注:每个空格都要填写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归纳总结]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既包括大分子有机物的细胞外分解,又包括细胞 内的呼吸作用。例如,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纤维素酶到细胞外, 先将植物残枝败叶中的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加以吸收,然后通过呼吸作 用在细胞内将葡萄糖氧化分解。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让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自变量以外的条 件保持一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C_O__2 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绿__色__植__物___和大气之间 的循环。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范围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
方案一: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 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 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
方案二:
。
(2)甲、乙两组实验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如何检测因变量?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练习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范围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
方案一: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 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 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
方案二:
。
(2)甲、乙两组实验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如何检测因变量?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练习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利用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 此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碳循环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大气中的CO2
光合
无机
作用
环境
生物 群落
分解 作用
生产者
分解者
呼吸 作用
呼吸 作用
消费者
燃 烧
动植物遗体 和排出物
化石燃料
213456、大碳产解气的在生决进中传无入“的递机大温碳形环气室进 式 境的效入 : 、途应生径”物 产:的群 者根 最落 、本 有是 消原 效通 费因 途过者:径:、分解者之 间进食他速气衡传行 物 各 增 中 。碳只化大光递循网成加的在有石量合①②③的环 以 分 ,C生燃植作生动化分O方的有之打产料树用物植石解2向更;机间破者的造,群物燃:多而物的了和大林还落的料有的在的传生和无 量 , 可呼的分进生 形 递 物无机 燃 并 通吸燃解入物 式 是 圈环 烧 减 过机作烧作生群 传 单 中境 , 少 化环用用物落 递 向 的的 使 化 能境群中 。 的 碳传 大 石 合之落主 。 平递 气 燃 成间,要 衡是 中 料 作是维通。相 的 燃 用以持过CC互烧。OO碳食的,22循物的含;使环链形量其大平和式迅
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 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 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进行循环。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物 质: 化学元素 循环发生在: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2 、物质循环的特点:
①全球性 ②往返循环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碳循环幻灯片PPT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 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 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 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 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2.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约占体重的60%~95%, 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 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 、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 等过程反复循环。
3.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 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 式进行循环的。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之间。群落内部由于捕 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群落内 部物质是单向流动的。
当堂训练
独立闭卷,1 2 分钟 。 小 组 讨 论 3 分 钟 后 展 示答案
1.B 2.B 3.D 4.B 5.A
6.D 7.C
课堂小结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
韩巧霞 2015-03-10
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的概念; 2.理解水循环和碳循环 的过程、特点。
重点难点
碳循环的过程、特点 。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 5 分钟时间认 真默读课本 8 4 - 8 5 页中的
内容,并用红笔勾画出重点 内容。
检测
请同学们用 8 分钟时间完 成下列检测题 要求:书写规范、认真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光的合途径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 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 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 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 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2.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约占体重的60%~95%, 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 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 、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 等过程反复循环。
3.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 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 式进行循环的。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之间。群落内部由于捕 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群落内 部物质是单向流动的。
当堂训练
独立闭卷,1 2 分钟 。 小 组 讨 论 3 分 钟 后 展 示答案
1.B 2.B 3.D 4.B 5.A
6.D 7.C
课堂小结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
韩巧霞 2015-03-10
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的概念; 2.理解水循环和碳循环 的过程、特点。
重点难点
碳循环的过程、特点 。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 5 分钟时间认 真默读课本 8 4 - 8 5 页中的
内容,并用红笔勾画出重点 内容。
检测
请同学们用 8 分钟时间完 成下列检测题 要求:书写规范、认真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光的合途径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图中:① 光合作用 ,② 呼吸作用 ,③_植__物__(_生__产__者__)_, ④_动__物__(_消__费__者__) ,⑤ 呼吸作用 ,⑥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主要是 化石燃料 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_C_O__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碳循环 的平衡。 (2)危害:加快 极地和高山冰川 的融化,导致 海平面 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2)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环境之间 循环往返 。
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实
出液
验
对土壤不做任何
对照组
设
处理
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计
土壤中是否含微 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
自变量
生物
的微生物
项目
案例1
案例2
在相同时间内 A
实验组落叶腐 实验现象
烂程度小于对
照组
B
A1
不变蓝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核心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 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P、S 等。 (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 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主要是 化石燃料 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_C_O__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碳循环 的平衡。 (2)危害:加快 极地和高山冰川 的融化,导致 海平面 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2)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环境之间 循环往返 。
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实
出液
验
对土壤不做任何
对照组
设
处理
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计
土壤中是否含微 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
自变量
生物
的微生物
项目
案例1
案例2
在相同时间内 A
实验组落叶腐 实验现象
烂程度小于对
照组
B
A1
不变蓝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核心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 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P、S 等。 (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 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7张)-PPT优秀课件
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 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碳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 形式?
主要以形式CO2进行(教材P101第一行) 5.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 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网)单向传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二、碳循环
1、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1、碳在无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在无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CO2 和碳酸盐。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 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
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的结果
大气中的CO2
呼
呼光
吸
吸合
燃
作
作作
分 解
用
用用
捕食
消费者
生产者
烧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分解者
化学燃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张PPT)
高中生物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关于教材
第5章“生态系 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关于教材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食物链
能量 流动
生态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物质循环
人类生活生产
全球环境资源
关于教材
新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
学科 素养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态度 世界观
知识 技能
思维 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基本规
律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导入环节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同时进 行的事情是什么?
碳元素是如何进 入你体内的?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CO2含量增加会带来什么后果?
温室效应
电影《后天》
结束环节
集思广
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情缓解温室效应?
关于教材
第5章“生态系 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关于教材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食物链
能量 流动
生态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物质循环
人类生活生产
全球环境资源
关于教材
新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
学科 素养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态度 世界观
知识 技能
思维 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基本规
律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导入环节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同时进 行的事情是什么?
碳元素是如何进 入你体内的?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CO2含量增加会带来什么后果?
温室效应
电影《后天》
结束环节
集思广
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情缓解温室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导入环节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同时进 行的事情是什么?
碳元素是如何进 入你体内的?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CO2含量增加会带来什么后果?
温室效应
电影《后天》
结束环节
集思广
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情缓解温室效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关于教材
第5章“生态系 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关于教材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食物链
能量 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类生活生产
全球环境资源
关于教材
新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
世界观
知识 技能
思维 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基本规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导入环节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同时进 行的事情是什么?
碳元素是如何进 入你体内的?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CO2含量增加会带来什么后果?
温室效应
电影《后天》
结束环节
集思广
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情缓解温室效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关于教材
第5章“生态系 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关于教材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食物链
能量 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类生活生产
全球环境资源
关于教材
新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
世界观
知识 技能
思维 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基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