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fc9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4.png)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工具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课题】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题释义】和平:反对战争,非暴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6ab55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b.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教师展示周恩来的照片和《觉醒年代》大的网络热语“我们随手翻过的历史书和划过线的重点,那便是他们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和周总理回到20世纪50年代,去感受新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与跌宕起伏。
教师活动11、教师展示旧中国的外交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的外交特点。
2、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P82第一子目内容完成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3年的外交事件时间轴的梳理。
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3、学生阅读史料,提前关键信息并对结合刚才所学回答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理念,有助于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原因?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原因,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史料实证的意识。
3、教师开展评价任务——探究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情况。
2、教师开展评价任务——评价外交,引导结合刚才所学评价中美大使级会谈。
1、教师展示万隆会议周总理作息表和图片周总理吃饭的保温杯,提问学生从周总理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教师讲述结束语:在周总理的努力下,新中国外交局面赢得赞誉与支持,到他逝世前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周总理曾说过“为7.板书设计【作业参考答案】1、C2、A3、D4、学生通过完成外交任务计划书,将所学外交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上,本题具有较强地开放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完成外交任务任务书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外交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6a86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1.png)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强调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外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以及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外交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
3.讨论话题:如“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如何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表格式)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bd156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2.png)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8bdb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c.png)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4d9168fd0a79563d1e7264.png)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特点),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步入近代。
近代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授新课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生: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严峻形势)师: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下面从两个时期来讲述一是20世纪四十年代,二是20世纪五十年代。
首先看20世纪四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师: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承认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e82e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0.png)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形势,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认识到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我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主题,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要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字数在300字左右。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101f3a58da0116c174992.png)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d88acf0242a8956aece429.png)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不平等条约签约现场图片师生:共同回顾旧中国外交的窘况,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学生:归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段并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果呢?当时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困境呢?学生回答。
分析:苏美两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不同的原因?(二)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阅读课本82页并解决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提出者是谁?内容有哪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时候得到确定?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延伸:西藏问题的由来——中印边界争端。
2.万隆会议:学生:看视频《万隆会议》思考如下问题: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会议的地点?会议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意外情况?面对这种意外,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作用?学生:结合视频看课本83页,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为什么得到与会各国的欢迎?亚非各国“同”在哪里?“异”在哪里?联系现实“求同存异”在日常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包含着什么道理?思维延伸: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你认为国家有无外交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有更好的发展?(三)课堂小结:出示: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的史实,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周总理的评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6892576c66137ee06193a.png)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电影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2.教师提问:如图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和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
“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3.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4.史料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5.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a0fa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d.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开国大典、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亚非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认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政策和事件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掌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教学难点: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如开国大典、亚非会议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fe53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7.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3527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5.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情景模拟:模拟外交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ef564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c.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外交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认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态度,树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
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9be8f49649b6649d7472e.png)
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研究进展林凌;高燕玲;赖靖慧【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4页(P59-61,55)【关键词】失眠;针刺;阴虚火旺【作者】林凌;高燕玲;赖靖慧【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失眠症发生率不断攀升,并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失眠已较为普遍[1],3~13岁儿童发病率41%,15~19岁发病率18.2%,18~60岁发病率15.8%,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7.2%[2]。
据WHO的资料显示,全球受到失眠困扰的人占了25%[3]。
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可带来致命后果[4]。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等[5],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多梦等不适,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分为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6],其中虚证以阴虚火旺为主。
目前对于失眠症的治疗西药主要采取镇静、安眠的方法,其短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药性、成瘾性,且停药后易复发,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失眠,解决失眠带来的困扰。
中医治疗失眠有针灸、推拿、中药、耳穴、艾灸等多种方法,而传统针刺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的“绿色疗法”,改善失眠作用显著,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失眠历史悠久[7],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特点、不易复发,被广大患者所接受[8]。
本文意在总结针灸对阴虚火旺型失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寐的主要病机是由于阴阳失调,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9]。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de39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d.png)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广泛讨论后老师点拨:(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e32659b84ae45c3a358c2e.png)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②通过学习过程,训练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近代不平等条约师问:看到这些不平等条约,同学们想起了哪段历史?生答:近代史。
师: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由于民族不独立,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幻灯片出示材料,师引用其中红色语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师: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一届政府能否带领中国外交站起来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出示课题)(二)合作探究:过渡: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总结一下。
(一)“一个政策开创局面”。
资料: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101f3a58da0116c174992.png)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88128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3.案例分析:通过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案例,深入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
2.课件: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案例分析的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d7d8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c.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认识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思想。
3.了解中共中央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通过梳理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2.掌握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学习了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1955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介绍。
第二步:讲解新课通过讲讲表格中所列举的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让学生认识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贡献。
同时也介绍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然后再向学生谈一谈中国外交中的头号人物周恩来,让学生认识周恩来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历史事实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第四步:展示汇报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情况,并让其他小组附和或提出质疑。
这样,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得到不同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么形成的?2.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
3.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评价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作业布置1.查阅有关中国外交的历史资料,对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进行深入了解。
2.让学生在班级论坛上发表有关此次讨论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学资源:教师:讲课PPT学生:笔记本,图书馆,互联网等。
课后延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研究该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外交政策,并撰写一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
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
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
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三、课堂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昨天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
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