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
惯性的物理解释
![惯性的物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8a721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d.png)
惯性的物理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经历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物体运动与否,它总会保持原有的状态,即保持静止或者以相同的速度直线运动。
这个现象被物理学家们称之为“惯性”。
那么,惯性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物体会有惯性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的物理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惯性。
简单来说,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也就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的物理解释可以从牛顿的运动定律中找到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该定律的表述为:“每个物体保持原有状态,即保持静止或者以相同速度直线运动的物体,只要没有外力作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产生相应的运动变化。
”这就是惯性的物理解释。
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进行验证。
首先,将一张光滑的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
我们可以发现,硬币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
然而,当我们用手推硬币时,它会沿着桌面滑动。
这是因为我们施加了一个外力,才使得硬币改变了原有的状态。
从内在的角度来看,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所决定的。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质量越大的物体,对外力的响应越小,也就表现出了更强的惯性。
所以,质量是惯性的物理解释之一。
此外,惯性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想象一下,当我们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倒。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个惯性,即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
当我们所在的车辆突然减速停止,我们的身体还保持内部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倾倒,直至与座位上的背部碰撞。
这个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当车辆急刹车时,作用于我们身体上的外力突然消失,而惯性使得我们的身体继续向前运动。
除了质量和运动状态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物体的惯性。
名词解释惯性
![名词解释惯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60183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7.png)
名词解释惯性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要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1、惯性: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的现象叫做惯性。
2、惯性大小,质量和惯性的概念2、质量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也不相同。
3、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是一种物理现象,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给一辆汽车加上100吨的重物,这辆汽车仍然能在公路上行驶。
这说明汽车的惯性很大,难道物体的惯性与重力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知道了,当物体具有足够大的质量时,只要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其惯性也就变化。
例如当车子加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增大了;当车子减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减小了。
所以汽车的惯性与车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为了解释物体的运动,需要另一种概念来帮助理解。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度量,而惯性是否存在,则取决于它的变化。
是否有改变可通过对比来看。
物体在真空中不会失去向上的动量,也不会受到额外的力的作用,因此惯性等于零。
现代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当物体的加速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该物体即出现了惯性。
我们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对该物体所做的功与其克服这个外力做的功之比叫做惯性。
如果F是物体受到的力, W是物体的质量, F·W=mv2就是物体克服力所做的功,所以,物体克服外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对所作用力的惯性。
惯性也是可以测量的。
测量方法是使用扭秤。
这种仪器装有两个弹簧,中间装有一个摆锤。
当摆锤绕支点做圆周运动时,产生一个力矩,通过杠杆系统对摆锤施加扭矩。
扭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惯性大小的计算: 2M。
两种方法,质量乘以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 kgm^2/s2) m =Vm/ V = mV/ (mV/v1)此处M指物体的质量v指物体的速度V指物体的速度可以换算成(V/v1)( m/s)N=mVm。
惯性
![惯性](https://img.taocdn.com/s3/m/040cfe3643323968001c9204.png)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概述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
所有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幻想无法实现的原因--北京有个人,曾提出选一个无风的日子,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惯性。
当有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伽利略惯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发表的,它是作为捍卫日心说的基本论点而提出来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均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相反地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
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
如果引力能够截断,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在金属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中观察到,金属球以匀速继续滚过一片光滑的平桌面。
从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就得到了惯性原理。
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伽利略的惯性原理是近代科学的起点,它摧毁了反对哥白尼的所谓缺乏地球运动的直接证据的借口。
笛卡尔的补充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而被现代社会所普遍认知的惯性原理,来自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义如下: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知识点
![惯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fbd55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f.png)
惯性知识点1. 定义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物体保持其当前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性质。
这一概念最早由伽利略提出,并由牛顿在其第一运动定律中进行了形式化的定义。
2. 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述为:一个物体若未受到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这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本质,即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倾向。
3. 惯性的数学表达惯性在数学上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来表达。
动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数学公式为:\[ \sum \vec{p}_{\text{初}} = \sum \vec{p}_{\text{末}} \]4.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惯性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另一个例子是,当你在旋转一个物体后松开手,它会因为惯性继续旋转一段时间。
5. 惯性与质量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改变其运动状态所需的力也就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重型车辆需要更长的刹车距离,因为它们的惯性更大。
6. 惯性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惯性的概念非常重要。
例如,在碰撞实验中,需要考虑物体的惯性来预测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在航天工程中,火箭发射时必须克服自身巨大的惯性,才能达到进入太空所需的速度。
7. 惯性的局限性虽然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性质,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相对论中,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惯性将变得极其巨大,牛顿的运动定律不再适用,需要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描述。
8. 惯性与其他物理概念的关系惯性与力、能量、动量等物理概念紧密相关。
它们共同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例如,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时,其势能相应减少,这种能量转换过程中,物体的惯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9. 惯性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惯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惯性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3e2b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4.png)
惯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
这就是惯性的基本概念。
2. 惯性的类型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
质量惯性是指物体抗拒改变其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或方向;而运动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
3. 惯性的原理惯性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就会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原理所在。
4.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的时候,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斜;又如电梯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时候,人会因为惯性而感到不适。
这些都是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惯性的实验惯性的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
例如,可以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台上,然后用一个力把它推动,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可以把一个物体固定在一个旋转的平台上,然后旋转平台,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些实验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惯性的性质。
6. 惯性的数学描述惯性的数学描述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完成。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0,即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原有的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数学描述。
7. 惯性的局限性惯性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当物体受到非匀速运动或弯曲运动的作用时,惯性就会失效;又如在空间站中,由于失重状态,惯性也会出现异常。
这些都是惯性的局限性所在。
综上所述,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有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两种类型,它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和电梯运动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学描述来进一步理解。
惯性
![惯性](https://img.taocdn.com/s3/m/67753e6c0b1c59eef8c7b46d.png)
思考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这种
性质叫做惯性。 2、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3、惯性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表现出来;
4、惯性拥有利弊的两重性。
练习 1、如果自行车骑的太快,容易早成交通事故,原因是( C ) A、运动快惯性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自行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 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 则是( C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6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 的是( B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 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 要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 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 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 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 距离,这是由于惯性 _______的缘故; 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 汽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右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突然刹车,则车中的 小球向哪个方向滚去
向左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中,向上抛出小球, 最终小球落在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 汽车刹车之后: 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因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 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 器刹车 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 制动距离。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停车总距离。下 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 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 动距离。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79d4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c.png)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b1348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6.png)
惯性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惯性的概念1. 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状态;当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保持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改变其状态。
2. 惯性的种类根据物体的状态,惯性可以分为静止惯性和运动惯性两种。
静止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易改变的性质;运动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的性质。
二、牛顿运动定律与惯性惯性的概念最早由伽利略提出,但是其得到了完整的阐述与论证是在牛顿的力学体系中。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对于惯性的概念有着深刻的阐述与应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的表述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如果受力合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将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它将会保持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规律。
它的数学表述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这个公式中,加速度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而质量则体现了物体的惯性。
换句话说,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它对外力的抵抗也就越强。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表述是: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作用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体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惯性特征,即物体对外力的反作用。
通过牛顿的运动定律,可以明确地认识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惯性特性。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规律、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体现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也就越强,即它对外力的抵抗也就越强。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惯性的三要素
![惯性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2884f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2.png)
惯性的三要素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的三要素: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
惯性的定义: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
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
惯性的辨析与区别:1、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
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
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2、与“力”的区别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与“速度”的区别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汽车行驶越快,其惯性越大”是不正确的。
惯性
![惯性](https://img.taocdn.com/s3/m/a9a6484976eeaeaad1f330f0.png)
惯性在物理学里,惯性(inertia)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或物质固有的力,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更具体而言,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从某些参考系观察,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恒定。
惯性定义为,牛顿第一定律中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满足牛顿第一定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稍后会有关于惯性参考系的更详细论述。
早期认知文艺复兴之前,在西方哲学里最被广泛接受的运动理论是建立于大约 335 BC至322 BC的亚里斯多德的学说。
亚里斯多德表明,假设没有“暴力”(violent force)施加,所有(在地球上的)物体最终都会停止运动,静止于其自然位置,但只要有暴力促使物体运动,物体会持续其运动状态。
当抛物体被抛掷出去时,抛掷者的暴力转移到抛物体周围的空气,使这些空气流动,成为新的推动者,继续不停地促使抛物体移动。
[3][4]在之后大约两千年内,亚里斯多德的运动概念广泛地被接受,只有几位著名哲学家对这概念提出质疑。
例如,在第6世纪,约翰·斐劳波诺斯严厉批评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不一致理论:亚里斯多德认为真空不可能存在,因为,在真空里,没有任何介质促使物体移动,但是,他又表示,介质的阻力与其密度成正比:假设空气的密度是水的一半,则物体通过同样路径所用掉的时间,在空气中是在水中的一半,那么,物体通过真空所用掉得时间应该更少。
[5]斐劳波诺斯主张,介质只能阻碍抛物体的运动,不能促使抛物体移动;在真空里,没有任何介质,抛物体反而比较容易移动。
[6]斐劳波诺斯建议,促成抛物体持续运动的因素与周围介质无关,而是在运动刚开始时,加诸于抛物体的某种性质,这性质逐渐在运动时消耗殆尽。
惯性的名词解释
![惯性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d645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6.png)
惯性的名词解释惯性,这个术语常常出现在物理学的讨论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不太熟悉。
然而,惯性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泛适用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世界,也可以在个体行为、社会习惯、人类思维等领域中找到其痕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以多个角度解释惯性这一概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1. 惯性的物理解释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不变状态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概念,即“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可以解释为物体继续沿着其运动方向前进的趋势,或者物体保持静止的倾向。
例如,当我们乘坐车辆行驶时突然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从而产生撞击感。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质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原理,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将保持运动状态。
2. 惯性的心理解释除了物理学领域外,惯性在心理学中也有其独特的解释。
惯性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在决策和行为中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心理倾向。
人类大脑有一种保守的本能,倾向于保持稳定且符合已知模式的环境。
这种心理惯性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人们往往不善于改变和适应新环境。
例如,当我们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或工作模式时,我们对于改变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担心。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新情境时会触发一种惯性机制,让我们倾向于坚持一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惯性的社会解释在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惯性也具有其独特的解释。
社会惯性指的是一种社会系统中存在的稳定和持久性趋势。
这种趋势使得社会结构、制度、规则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惯性,不容易发生剧变或变革。
例如,某些传统的社会体系或文化习俗在长期内能保持相对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社会惯性的影响。
人们可能会出于习惯、便利或其他因素,选择遵循传统行为模式,而不轻易改变或创新。
4. 惯性的认知解释在认知科学领域,惯性指的是我们在思考、判断和决策时依赖于过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倾向。
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往往受到个体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认知习惯的模式。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9b2d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d.png)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概念惯性最早由伽利略提出,他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有一种固有的性质,使其保持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惯性是一种本体性质,是物体内在的特性,不同于引力、电磁力等外力。
惯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在牛顿力学里,惯性是描述物体保持恒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在相对论中,惯性也可以理解为物体保持在同一惯性参考系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无论是在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中,惯性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基本特性。
2. 惯性的表现惯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上。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表现。
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例如,当我们在车上的时候,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向前或向后的推力。
这是因为我们本身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车身的加速或减速使我们受到了推力。
同样,当我们坐在火车上时,突然急刹车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向前的推力,这是因为我们本身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下。
此外,惯性还表现在物体的角运动上。
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旋转状态时,它会保持相同的转速和方向,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转动惯性。
3. 惯性与运动规律惯性和运动规律是密不可分的。
惯性是力学研究的基础,而运动规律则描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定律和惯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关于惯性的规律。
它指出,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表现,也是惯性和运动规律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惯性与运动状态
![惯性与运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640c4b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9.png)
惯性与运动状态惯性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引言:惯性和运动状态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特征。
本文将探讨惯性与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惯性的概念与特点1. 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属性,即物体会保持其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 惯性的特点:a. 物体具有固有的惯性,不受外界干扰而保持自身的运动状态。
b. 惯性力是描述物体受到外力时表现出来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 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 惯性是运动和静止的基础,没有惯性就没有运动。
二、运动状态的类型1. 静止状态:物体不发生位置上的改变,保持不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3. 加速运动状态: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
三、惯性与运动状态的关系1. 静止状态与惯性:a. 静止状态的物体具有最大的惯性,需要受到较大的外力才能使其改变位置。
b. 静止状态的物体凭借自身的惯性阻止其位置发生改变,如地球自转时,静止的物体也随地球一同转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与惯性:a.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物体保持速度和方向不变,是惯性的具体表现。
b.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能够保持自身状态不变,是惯性的一种体现。
3. 加速运动状态与惯性:a. 物体在加速运动时,速度变化,因此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 加速运动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保持自身运动状态需要克服惯性。
四、惯性与运动状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制动过程中的车辆惯性:车辆在刹车过程中,如果速度突然减小或变为零,乘坐在车内的人会感到向前的推动力,这是车辆惯性的一种体现。
2. 行人突然停下时的身体惯性:当行人突然停下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人的上半身会向前倾斜一小段距离,然后再回到垂直位置。
3. 汽车转弯时乘客体验的离心力:汽车转弯过程中,乘坐在车内的人会感受到向外的推力,这是因为汽车受到向心力,而人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的结果。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https://img.taocdn.com/s3/m/1b36c6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5.png)
什么是惯性?
惯性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属于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的概念最早由艾萨克·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交通安全、运动训练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了解和利用惯性原理,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这种性质在交通安全中尤为重要,例如汽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道路状况,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另外,惯性在运动训练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要学会如何利用和克服惯性,以提高运动成绩。
例如,在短跑比赛中,起跑时运动员需要迅速加速,以克服惯性,达到更高的速度。
在工程设计领域,惯性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考虑到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因此需要降低车辆的惯性,使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更容易控制。
总之,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在物理学、现实生活和工程设
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惯性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
惯性知识点总结
![惯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4e70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f.png)
惯性知识点总结一、惯性概念1、惯性的定义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个自身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位置。
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惯性和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在牛顿力学中,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的分类根据物体所表现出的惯性特性,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运动惯性和静止惯性。
运动惯性是指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有速度和方向不变的性质,而静止惯性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原始的位置和状态不变的性质。
3、惯性的产生原因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当物体的质量越大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大;反之,当物体的质量越小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小。
这一点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得出结论,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4、惰性与惯性惰性是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的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惰性现象,比如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经常会有向前突然急刹车时,我们身体会产生一种惯性力向前移动。
这种现象即是惰性的表现。
二、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惯性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行为,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惯性定律的表述惯性定律的表述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表述是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简单描述,它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位置。
这一定律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关键的作用。
2、惯性原理惯性原理是牛顿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自身的惯性决定的。
惯性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以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运动特性。
惯性的课件 ppt
![惯性的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32a2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d.png)
直线运动或静止。同时,相对论也提出了等效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这
些原理与惯性紧密相关。
02
相对论中的惯性质量
在相对论中,惯性质量被定义为物体在加速或减速时所需要施加的力。
根据等效原理,任何两个物体在相同的引力场中都会受到相同的加速度
,这取决于它们的惯性质量。
03
相对论中的时空观念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05
惯性与科技应用
航天器发射与返回
航天器发射
航天器的发射需要利用地球自转惯性,通过合适的角度和速 度,使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发射过程中,航天器需要克 服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返回过程
航天器返回地面时,需要利用地球自转惯性,调整航天器的 飞行轨迹,使其能够安全地降落在预定地点。在返回过程中 ,航天器需要抵抗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保持稳定的飞行姿 态。
惯性的特性
惯性具有相对性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 其惯性表现可能不同。
惯性具有传递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惯性会传 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
惯性具有独立性
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受的外力无关,只与其 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 性定律,它指出:如果没 有外力作用,一个物体将 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不变。
稳定性。
06
总结与思考
惯性对生活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运行
车辆、飞机和船舶等交通 工具的运行都受到惯性的 影响,需要采取制动或加 速措施来克服惯性,实现
启动、停止或转向。
体育运动的技巧
在体育运动中,利用惯性 可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 稳定性,如投掷、跳远、
惯性及其应用
![惯性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6c86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1.png)
惯性的物理属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加速或减速),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单位和量纲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惯性的单位是牛顿·秒²( N·s²),量纲为[L]²[M]·[T]⁻²。
意义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 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
性小。
02
惯性的产生机制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பைடு நூலகம்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 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 所说的惯性。
惯性的产生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 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 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当作用在物体 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具有 保持其自身运动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具有 抵抗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2023
惯性及其应用
目 录
• 惯性概述 • 惯性的产生机制 • 惯性的应用 •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惯性与其他物理现象的关系
01
惯性概述
惯性的定义
定义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自身状态的性质,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内涵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 的量度。
05
惯性与其他物理现象的关系
惯性力与虚拟力的关系
惯性力
在非惯性系中,由于相对运动,观察者会感受到惯性力作用。惯性力是一种 虚拟力,用于描述非惯性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惯性的原理与作用
![惯性的原理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eb19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惯性的原理与作用惯性是质点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物理学中,惯性的原理是指一个物体将继续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一原理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也是解释物体运动行为的重要概念。
一、惯性的原理惯性的原理可以追溯到伽利略时代,他发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种自发性的,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根据伽利略原理,物体只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继续保持原状态。
换句话说,质点的惯性是与其质量直接相关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
二、惯性的作用1. 惯性与运动方向惯性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当我们乘坐车辆突然启动或停止时,我们会感到身体有一种被推动或继续前进的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惯性使我们继续保持运动状态,直到外力使我们停下来。
同样地,当我们在车辆上转弯时,我们会感到一种向外的力,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想以直线运动的状态继续前进,但车辆转弯的外力使我们偏离了原来的路径。
这表明了惯性使我们保持直线运动的倾向。
2. 惯性与物体相对运动另一个惯性的作用是相对运动。
当我们坐在火车中并观察窗外的景象时,当火车启动或停止时,我们会感到周围的景物似乎在运动。
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的参照系发生了改变:当火车加速时,我们的身体被推向后方,而景物相对于我们的参照系向后移动,所以我们感到景物在运动。
同样地,在飞机上观察地面时也会有类似的效果。
当飞机加速起飞时,我们会感到周围的景物后退,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惯性使我们想要继续停留在原地。
3. 惯性与碰撞在碰撞中,物体的惯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之间的惯性使它们保持其运动状态,直到外力使之改变。
如果没有外力参与,物体将继续沿原来的路径运动。
例如,撞球游戏中,当一球撞击另一球时,被撞的球将受到撞击力的影响,改变其运动状态。
但是,若没有摩擦力或重力影响,这个球将继续沿着初始撞击方向继续滚动,保持其惯性。
结论总之,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什么意思
![惯性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88a84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7.png)
惯性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上,惯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而爱因斯坦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惯性也是一种运动。
从狭义上说,运动可以分为静止和运动两类。
静止性的运动称为惯性运动或纯直线形中的直线。
在广义上说,一切物体所受到的外力都是由静止物体所产生的惯性力、转动惯性力和冲击振动等三种力综合作用所形成的。
例如,飞机在地球运行过程中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作用而产生的自转和公转合力作用所产生的阻力也使飞机保持了静止状态。
而地球自转引起物体运动时所造成力量与阻力之和对物体保持不变或匀速直线移动时作用于物体上造成力与阻力之和对物进行匀速直线前进时则不产生阻力和力这三种作用力都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性质。
惯性是相对于万有引力而言,其概念最早出现在伽利略等人发表的论文中:一种物体在静止状态时由于它相对于其他所有物体都受到同样力量的作用,所以相对于静止。
惯性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那么什么才是惯性呢?(1)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从静止状态开始,到加速运动结束,是连续且匀速的运动;如果从加速运动开始,到匀速运动结束,是直线的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速度足够快,即使物体改变了运动状态,也不能用惯性定律来解释,而只能用其他的物理规律进行解释。
如果要知道加速度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需要知道两个条件:a。
速度必须大于零;b。
速度不能为零。
(2)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变;(3)加速度方向的正弦和余弦不变;(4)惯性大小不变;(5)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大小都没有关系;(6)质量守恒定律:加速度的大小,质量均不变或者说变化量均相等。
在惯性的定义中,还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速度是不可能再保持一样大小。
(3)惯性大小及方向不变。
()在所有情况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时间是相等的。
根据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个系统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发生了大爆炸,其初始状态为零(此时为无质量状态)时,系统将处于一种能量耗散或向外辐射的无用功状态,这时由于系统将处于能量耗散状态而使得它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7261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3.png)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它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惯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我们的认识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1.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来的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是物体存在的普遍性质,它不仅存在于宏观物体上,也存在于微观粒子上。
1.2 惯性的基本原理惯性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其次,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即改变其速度或方向。
1.3 惯性的表现形式惯性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二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4 惯性的分类惯性可分为惯性质量和旋转惯性。
惯性质量是指物体对外力的抵抗程度,它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大小;旋转惯性是物体绕某个轴旋转时的惯性性质,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是指导运动的物理规律,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分为三个定律,对于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规定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了物体的惯性是物理运动的基础,为我们理解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关系,它表明了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是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一体对另一体的作用力和另一体对第一体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火车和汽车刹车的时候,哪个先停下来?
为什么质量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原来的运 动状态? 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1)惯性大是指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而不 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时间长。 (2)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不是力。惯性只 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说“惯性力”或“受惯性作 用”都是错误的。
联系
因为物体有惯性,在不受力时才能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 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要想击中地上的固定目标,飞机应当飞到目 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段距离?为什么? 提前一段距离投弹。 原因是子弹落下时, 由于惯性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2.“泼水节”是云南傣族最 隆重的节日。从科学角度 分析,泼水的原理是:水 原来与脸盆一起向前运动, 当脸盆突然停止运动时, 惯性 脸盆中的水由于 ______ 继续向前运动 ,于是水就从脸盆中泼了出去。 仍然要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对不同车辆有不同限速?
不同车辆的总质量(包括人与车、货物的总 质量)不同,惯性大小也不同。质量大的车 惯性大,限速低一些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惯性现象的解释
研究对象 是什么; 运动状态发生 了什么变化;
研究对象原来 做什么运动;
由于惯性
研究对象将有 怎样的表现。
例 1:
解释:小球是静止的。当木片迅速 弹出时,由于小球有惯性,还保持 静止状态,但小球有重力,所以竖 直下陷在凹槽中。
7、人要从行驶的车上跳到地面上,为了 避免摔倒,人应该( B ) A、向车行驶的反方向跳 B、向车行驶的方向跳 C、向上跳 D、以上三种跳法都可以 8、在匀速前进的火车车厢中,有一 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 D ) A、向前跳得远 B、向后跳得远 C、向旁跳得远 D、向各个方向一样远
9.在无风的情况下,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 机上间隔相同的时间,先后扔下三包货物。若 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 下落过程中,在空中排列情况应该是( ) C
A
B
C
D
10、在一个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大车厢 内有一张表面光滑的桌子,上面有两只 质量分别为M和m(M>m)的小球,当 突然刹车时,两小球之间的距离( C ) A、增加 B、减小 M C、不变 m D、无法确定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B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
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
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
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 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惯性的防止 1、为什么坐在汽车坐位上要系安全带; 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向 前倾倒而受伤。 2、公共汽车为什么常会提醒你,车辆转弯请 站稳抓好扶手? 为了防止转弯时,由于惯性使人摔倒受伤。 3、为什么行车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为了防止前面车辆紧急刹车时,行驶的车辆 由于惯性,使车辆继续前行而发生追尾。
P109 车速不同时的停车距离
汽车司机驾车行驶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 急刹车,这时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 车距离可以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做 反应距离。反应距离的长短既与车速有关,又与 人的反应时间长短有关。当司机制动刹车后,汽 车还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制动距 离。制动距离的大小与车速、汽车本身质量(包 括所载货物的质量)以及路面的状况有关。车速 越大,汽车本身质量越大,路面越平滑,制动距 离就越长。 为什么汽车要限速行驶?你知道吗?
例2:汽车在突然刹 车时,乘客会向前 倾倒,为什么? ⑴.确定研究的对象; 乘客; ⑵.研究对象原来做 什么运动; ⑶.运动状态发生了 什么变化;
乘客与车一起向前运动; 汽车突然停止;由于脚与车厢 的摩擦,人的下身停止运动;
⑷.由于惯性,研究 由于惯性,人的上身要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所 对象有怎样的变化。 以人向前倾倒。
惯性现象的利用与防止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惯性的实际例子吗? 例1、跳远时要先助跑一段 因为先助跑一段,运动员 就具有向前的速度,跳起 后身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 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 增加跳远的距离。
例2、拍打衣服,抖落衣服中的灰尘。
例3、用铁铲往锅炉里投煤块
因为煤块与铁铲一起运动, 当铁铲与煤块送到锅炉口 时,铁铲被手的拉力而停 止运动;而煤块由于惯性 还要继续运动,使煤块向 前送入锅炉内。
表 3-4是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 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刹车 后,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你从表中的数据能得出什么?
汽车行驶速度越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越大, 停车总距离越大。
所以高速公路行车时要限速,且保持一定的车距。
小结
惯性 区别 物体的一种性质
不需任何条件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规律 不受力条件下
因为在我们生活实际中做不到不受外力。
为什么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或静止状态呢?
原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就像物体有质量一 样,谁也不能改变它。人们把物体的这种 性质叫做惯性 。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
实验1
如图,向右拉动 小车,当小车受阻碍 而停止运动时,车上 的木块为什么会向 右倾倒?
3、如果你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汽车或轮船) 里做一小实验:让手中的物块自由下落那么 物块将会落在-------------------------------( A ) A.原处 B.原处的前方 C.原处的后方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4、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上升到某一高 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 离开热气球后将--------------------------( A )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你能举出生活中惯性有害的实际例子吗? 例1: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不能马上停止。 造成交通事故,是惯性危害最典型的例子。
例2、人在走路过程中脚绊到石块为什么是 向前摔倒,而脚踩到西瓜皮是向后摔倒的?
人走路时,全身的速度是一致的,当绊着石头时,脚 受到石头的阻碍而停止运动,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有 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斜。当踩着西瓜 皮时,脚跟着西瓜皮一起向前滑动,速度加快,上身 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速度运动,所以会向后摔到。
实验4
如图,让洞对着 点燃的蜡烛,用两 手一拍,你看到了 什么?这又说明了 什么?
气体具有惯性。
惯 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保持原有运 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一切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任何情况 :静止或运动、快或慢、匀速或变速…… 静止 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定律。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
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 静止状态。 态或____
力不是______ 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______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外力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需要____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吗? 不是,是在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
铁铲往车上投煤
铁铲往锅炉里投煤
例4: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 下,使锤头紧紧地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呢?
锤头和锤柄一起运动,锤柄突然停止运动,锤头由于 惯性而继续向下运动,使锤头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例5:倒胡椒粉时,手为什么需要晃动?
晃动,瓶子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时,胡椒粉 由于惯性,保持原有运动方向和速度而倒出。
5、如图,如果灌满水(留有一个气泡)的 小车突然向右运动,请问气泡如何运动? 气泡
水
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水向后挤 压,所以气泡就向前运动。
6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一 自然现象使自己跳得远些,下列说法正确是( D ) A、由东向西跳最有利 B、由西向东跳最有利 C、由南向北跳最有利 D、无论向什么方向跳效果都一样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2
如图,用手指向 下猛击纸条,使纸 条抽出,可笔套依 然不动,这是为什 么?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3
如图,在杯子中 盛满水,突然急速 拉动杯子,会看到 什么现象?为什么 呢?
液体具有惯性。பைடு நூலகம்
1、离开喷泉口的水, 为什么还会继续 向上运动?
水离开时,有一定的 初速度,由于水有惯 性,继续向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