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对于行人保护的安全标准
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标准
![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0601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6.png)
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标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车辆在正常道路使用中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碰撞安全性能测试标准1. 正面碰撞测试:该测试模拟两辆车在高速相对行驶中的正面碰撞情况,以评估车辆的前部结构和安全气囊的保护能力。
2. 侧面碰撞测试:该测试模拟车辆与另一辆车或障碍物的侧面碰撞情况,以评估车辆的侧面结构和车门的保护能力。
3. 翻滚测试:该测试模拟车辆在急转弯或失控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翻滚情况,以评估车辆的稳定性和侧翻保护能力。
二、车身强度测试标准1. 冲击测试:通过对车辆局部部件进行冲击测试,以评估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和部件的保护能力。
2. 车身整体刚度测试:通过对车身进行负载测试,以评估车辆整体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三、 pass 滑行测试标准1. 制动性能测试:该测试评估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制动距离,包括湿地制动和干地制动等。
2. 平衡性能测试:该测试评估车辆转向和悬挂系统的平衡性,以确保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四、安全辅助系统测试标准1. 防抱死刹车系统(ABS)测试:评估车辆的防抱死刹车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效果和稳定性。
2.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测试:评估车辆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在急转弯或失控情况下的响应和稳定性。
3. 碰撞预警系统(FCW)测试:评估车辆的碰撞预警系统在识别前方障碍物并发出警报时的准确性和响应能力。
五、动力系统测试标准1.安全气囊系统测试:评估车辆的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时的充气速度和保护能力。
2. 燃料系统安全测试:评估车辆燃料系统在碰撞发生时的漏油风险和火灾隐患。
六、 pass 儿童安全测试标准1. 儿童座椅测试:通过模拟真实的儿童乘坐情况,评估车辆的儿童座椅保护能力和固定系统稳定性。
七、 pass 行人保护测试标准1.行人碰撞测试:该测试模拟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情况,以评估车辆对行人的保护能力和减撞措施的有效性。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9296b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2.png)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增多,交通流量逐渐增大,行人交通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一员,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下面是一些行人交通安全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1. 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在交通中应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走。
在红灯下停止,等待绿灯时再过马路。
不要随意穿越马路或横穿马路,以免产生危险。
2. 使用斑马线过马路行人过马路时应该尽量选择斑马线,因为斑马线是专门为行人设计的安全通行设施。
在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车辆状况,确认车辆已停下后再过马路,不要贸然冲出斑马线。
3. 观察周围环境行人在过马路时要时刻观察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车辆的动向。
不要盲目相信绿灯,而是要确认车辆是否真的停下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4. 不要玩手机或听音乐行人在过马路时不要低头看手机或听音乐,这样会分散注意力,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要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保持警觉。
5. 穿着明亮的衣物行人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情况下,要穿着明亮的衣物,以增加被司机注意到的几率。
不要穿着暗色或深色衣物,否则很容易被忽视。
6. 不要在马路上玩耍马路是车辆行驶的地方,不是行人玩耍的地方。
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打闹,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7. 不要骑车或滑板过马路行人过马路时不要骑自行车或滑板车,因为这样容易失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应该下车推着自行车或滑板车过马路,确保稳定和安全。
8. 注意行人专用通道有些地方设有行人专用通道,行人应该优先使用这些通道。
不要乱穿马路,跑到车辆通行区域。
9. 注意行人优先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如过街天桥、人行横道等,行人有优先权。
车辆应该礼让行人,不要随意闯行。
10. 儿童和老年人要有照顾儿童和老年人是交通事故的高风险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照顾和保护。
儿童要在成人的陪同下过马路,老年人要选择安全的地方过马路,不要冒险。
总结起来,行人在交通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不要玩手机或听音乐,穿着明亮的衣物,不在马路上玩耍,不骑车或滑板过马路,注意行人专用通道,优先行人,儿童和老年人要有照顾。
人行道礼让行人标准
![人行道礼让行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c6f5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3.png)
人行道礼让行人标准人行道是城市道路中供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是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设施。
在人行道上,行人享有优先通行权,而车辆则应该礼让行人。
因此,遵守人行道礼让行人标准是每个市民都应该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
以下将从行人和车辆两个角度,阐述人行道礼让行人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作为行人,我们应该遵守以下几点礼让行人的标准。
首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得随意横穿马路。
在需要过马路时,应该选择人行横道或者交通信号灯处过马路,切忌在车流较大的道路上横穿。
其次,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时,应该尽量靠右行走,避免占用整个人行道,给其他行人留出通行空间。
同时,遇到车辆需要靠边让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此外,行人在人行道上遇到行人需求较大的情况时,也应该主动礼让,比如老人、孩子或者行动不便的人,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帮助。
其次,作为车辆驾驶员,也应该遵守人行道礼让行人的标准。
首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在人行道上停车,尤其是在人行道前的十米内,更应该严格禁止停车。
这是为了保障行人的通行权,避免给行人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其次,当车辆需要驶入或者驶出人行道时,应该提前减速并观察周围情况,确保没有行人通行后再行驶。
在遇到行人过马路时,更应该停车礼让,给予行人足够的通行时间和空间。
最后,车辆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该尊重行人的通行权,不得在人行道上随意变道行驶或者超车,以免给行人带来危险。
综上所述,人行道礼让行人标准是保障行人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规定,对于每个市民来说都是必须要遵守的。
作为行人,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人行道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出行习惯;作为车辆驾驶员,更应该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尊重行人的通行权。
只有全社会都共同遵守人行道礼让行人的标准,才能够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交通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城市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欧洲ncap标准
![欧洲ncap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15f3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e.png)
欧洲ncap标准
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Euro NCAP)是一个独立的汽车安全评价组织,致力于推动汽车安全标准的提高。
以下是欧洲NCAP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碰撞测试:欧洲NCAP对汽车进行碰撞测试,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侧面撞击测试。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乘员的保护能力。
2. 行人保护:欧洲NCAP还评估汽车在行人碰撞中的保护能力,包括前部碰撞测试和行人踏板测试。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车辆对行人的保护程度。
3. 辅助安全系统:欧洲NCAP评估车辆所配备的辅助安全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盲点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存在与性能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
4. 儿童乘员保护:欧洲NCAP对车辆的儿童乘员保护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儿童座椅的安装和固定性能、正面和侧面碰撞时对儿童的保护程度等。
5. 安全辅助系统:欧洲NCAP评估车辆所配备的安全辅助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包括智能限速系统、酒精检测装置、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在提高驾驶员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e838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c.png)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车辆结构强度、车身刚性、安全气囊系统、行人保护以及碰撞试验等方面来探讨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的相关内容。
1. 车辆结构强度车辆结构强度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车辆的结构强度越高,就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碰撞力,减少驾乘人员的伤害。
作为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车辆的构架和主要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对于脆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结方式也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以减少碰撞时的断裂风险。
2. 车身刚性车身刚性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高强度车身设计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钢铁、铝合金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材料的选择对于车身刚性至关重要。
此外,车身的装配质量也是影响刚性的因素之一,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装配精度对于提高车身整体刚性非常重要。
3.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作为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碰撞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
在汽车设计中,合理配置和布置气囊以及预判和感知碰撞的传感器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对于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4. 行人保护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外,行人保护也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行人保护包括车辆的前部设计、行人保护气囊系统以及车身涂装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车辆外观设计和前部构造,可以减少行人在意外碰撞中的受伤风险。
同时,行人保护气囊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也是提高行人碰撞安全性的重要方式。
5. 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是验证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新型车辆的正面、侧面和后面等方向的碰撞试验,可以评估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这些试验包括偏置碰撞、车辆翻滚和车辆与固定障碍物等情况。
un r标准
![un r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2609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8.png)
un r标准UN R标准是指联合国下属的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推出的一系列汽车安全标准,目的是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护驾乘人员、行人以及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文将介绍UN R标准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情况,并探讨其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背景介绍UN R标准源于联合国1958年制定的《联合国亚欧汽车规则协定》,其目标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规则和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这些标准是由联合国世界论坛章程下的“汽车设备”分委员会开发和管理的。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负责协调该分委员会的工作,并促进国际合作。
二、UN R标准的内容UN R标准主要涵盖了汽车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包括了车辆碰撞安全、车辆座椅和头枕的设计、车辆防盗和反盗系统、车辆排放限制等内容。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减少事故、保护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UN R标准的实施情况UN R标准是通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世界汽车条约》和《亚欧汽车规则协定》的形式得到实施的。
这些协定规定了加入国必须接受和实施UN R标准,并需经过相应的认证和审核程序。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UN R标准的实施中,包括欧盟成员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实施和合作有助于确保UN R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UN R标准的重要作用UN R标准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提高了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相关的人员伤亡。
其次,UN R标准对汽车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效率也有一定的规定,促使汽车制造商采用更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此外,UN R标准的统一和协调使得汽车制造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符合一致标准的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UN R标准是联合国推出的一系列汽车安全标准,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礼让行人的标准
![礼让行人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459e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a.png)
礼让行人的标准首先,礼让行人的标准包括遵守交通规则。
在道路上,行人和车辆是交通参与者中的两大主体,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配合。
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给予行人足够的通行权利。
在遇到行人过马路时,应该及时停车礼让,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行。
而行人也应该在规定的地点过马路,遵守交通信号灯,不随意横穿马路,以免造成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
其次,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尊重行人的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行人过马路时,车辆并不愿意停车礼让,甚至有的驾驶员会发出嘲讽或者不耐烦的口头语言。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更是对行人权益的不尊重。
因此,礼让行人的标准也包括了尊重行人的权益,不得有任何歧视或者侮辱行人的行为。
此外,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了提倡文明礼仪。
礼让行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规则,更是一种文明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文明礼仪的意识,主动礼让行人,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应该以礼让他人为荣,以文明行为为美德,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应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礼让行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交通规则、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礼让行人是一种基本的交通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
礼让行人的标准不仅包括了遵守交通规则、尊重行人的权益,还包括了提倡文明礼仪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践行礼让行人的标准,为城市交通安全和社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行人保护 国标车型
![行人保护 国标车型](https://img.taocdn.com/s3/m/9a8511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2.png)
行人保护国标车型
行人保护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拥堵和人们对出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标车型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
一辆符合行人保护国标的车型应该具备先进的安全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行人识别和预警功能,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准确地识别行人并及时发出警报。
此外,车辆还应该配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当行人出现在车辆的行驶路径上时,车辆能够自动刹车,避免潜在的碰撞事故发生。
车身设计也是保护行人安全的重要环节。
国标车型应该在车身前端采用一些柔软的材料,如软质塑料或橡胶材料,以减少行人碰撞时的伤害。
此外,车辆的前部也应该设计成圆润的形状,以减少行人碰撞时的冲击力。
同时,车辆的车灯和车身标识应该采用高亮度的LED灯,以提高行人对车辆的识别度。
车辆的驾驶员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行人保护的意识。
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行人多的地区,要保持谨慎驾驶,注意行人的存在。
此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车辆的安全技巧,如紧急制动和避让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行人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行人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行人保护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推动行人保护国标的落地和执行。
行人保护是汽车行业的重要任务,国标车型应该在安全系统、车身设计、驾驶员培训和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改进,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行人保护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城市交通更加安全和有序。
礼让行人的标准
![礼让行人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dfa5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7.png)
礼让行人的标准礼让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基本规则之一,也是驾驶员应当遵守的重要交通法规。
礼让行人不仅是一种交通礼仪,更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尊重和保护。
在日常驾驶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礼让行人的标准,确保行人的安全,同时也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
以下是礼让行人的标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
首先,礼让行人的标准包括在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让行。
无论是在城市道路还是乡村道路,当我们驾驶车辆行驶至斑马线附近时,如果有行人准备过马路,我们应当及时减速停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
不得在行人正在通过斑马线时超车或者强行闯行,这样做不仅违反交通规则,更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其次,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在路口等待行人通过。
在转弯或者通过路口时,如果有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我们应当停车等待行人通过后再行驶。
不得在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抢行或者冲卡,这样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行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此外,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在人行道上停车放行。
在停车或者倒车时,如果有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我们应当礼让行人,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
不得在人行道上停车或者倒车,以免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甚至造成行人的意外伤害。
最后,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包括在交通拥堵时给予行人优先通过。
在交通高峰期或者拥堵路段,如果有行人需要通过马路,我们应当主动礼让行人,为行人创造通过的机会。
不得在交通拥堵时冲撞行人,造成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
总之,礼让行人是每个驾驶员应当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也是我们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和保护。
遵守礼让行人的标准,不仅能够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更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人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礼让行人的标准,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探讨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0e9d93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0.png)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探讨陈会【摘要】GB/T 24550-2009行人保护标准于2009年7月实施,标准采用国际上现行的试验设备和方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分阶段实施标准,以给汽车生产企业研究、开发和改进的时间;作为强制性检验项目,以真正提高我国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性能.【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汽车;碰撞行人保护;标准探讨【作者】陈会【作者单位】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4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3+1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日益密集,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已连续数年上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7年度)》数据显示,2007年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为21 106人,占全部交通死亡人数的25.85%;行人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70 838人,占全部交通受伤人数的18.62%。
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提高道路交通行人安全成为首要问题。
我国汽车标准行业非常重视,积极制定对行人保护的标准。
1 国际上行人保护法规概况欧洲汽车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行人安全性研究。
欧盟行人保护法规2005年开始实施,日本2004年开始实施《步行者头部保护标准》,EuroNCAP 2002年加入到评价体系中。
目前,欧盟、EuroNCAP、ISO、日本JNCAP、GTR 的行人保护法规,基本上是参照采用欧洲车辆安全促进委员会EEVC/WG17工作小组1998年提出的行人保护试验建议案;我国也制订了行人保护标准,但还未实施。
表1为国际上行人保护法规的技术要求。
由表1可看出,EEVC/WC17、EuroNCAP、2003/102/EC(分阶段实施)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指标最全;日本JNCAP只有头部撞击试验。
图1为行人保护试验采用的冲击器和撞击部位,试验方式有:1)腿部与车辆前部的撞击试验。
交通法规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
![交通法规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2bf1c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9.png)
交通法规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交通法规的制定是为了维护道路上的交通秩序和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在这些法规中,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交通法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措施。
一、行人的保护规定行人作为最弱势的交通参与者之一,其安全是交通法规的重中之重。
针对行人的保护,交通法规提出了如下规定:1. 人行横道优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当行人走人行横道或者在没有行人信号的道路上过马路时,车辆应停车等待行人通过。
这一规定保证了行人的安全通行和优先权利。
2. 渠化设施:交通法规要求根据道路的情况设置行人道、过街设施和人行天桥等渠化设施,为行人提供安全的通行环境。
这样的设施可以减少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速度限制:在某些区域,交通法规还规定了机动车辆的速度限制,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例如,在学校、居民区和商业区等地,车速通常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以便更好地保护行人。
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等,同样是交通法规中需要特别保护的对象。
以下是交通法规对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1. 骑行道设置:为了保护非机动车骑行安全,交通法规规定了骑行道的设置。
骑行道与机动车道相分离,为非机动车提供了一个独立的通行空间,避免了与机动车辆的直接冲突。
2. 系安全带:一些地区的交通法规要求骑自行车的人员系安全带。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骑车事故中受伤的风险,并提醒骑车者注意自身的安全。
3. 红灯停车:虽然非机动车不受交通信号的约束,但是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应在红灯时停车等待。
这一规定保证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交通秩序和安全。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除了具体的保护规定之外,交通法规还强调了加强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广泛宣传和普及交通法规,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交通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可以进一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论交通法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规定是为了保障他们在道路上的安全。
汽车如何保护行人?
![汽车如何保护行人?](https://img.taocdn.com/s3/m/e2c7672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d.png)
116车观察PRODUCTS 行人保护有望成为我国强制性法规要求。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提起汽车安全,全社会对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的关注度要大大高于车外行人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与其密切相关的汽车乘员安全技术发展迅速。
与之相比,汽车行人碰撞保护标准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行人这一弱势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行人碰撞保护能力受到消费者的更多重视。
因此,汽车行人碰撞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亟需加快推进。
无疑,加强对行人保护技术研究、加快相关强制性法规的制定已经迫在眉睫。
为什么行人保护亟须强制执行?需要哪些技术完成对行人的保护功能?向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大陆集团已经给出创新型技术解决方案。
“在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受到的致命或者致重伤的伤害,主要是由车辆和行人的直接接触造成,这就是我们研究行人保护解决方案的基础。
” 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业务单元电子组件部门及高级和碰撞传感器部门中国区总监黄斌解释说,“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旗下的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能够使车辆像人一样感知周围的环境,通过不同控制器的规划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
”为什么需要行人保护系统?世界卫生组织 《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交通事故致死人数达125万人,且该数字自2007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
而在所有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占比22%。
在中国,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中国2013年有26.1367汽车如何保护行人?大陆集团的行人保护系统可在撞击后10~15毫秒内激活,使汽车发动机罩按设计要求抬升。
文 AO 记者 王兰万名道路使用者丧生,约占全球的1/5,而在所有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占比为26%。
可见,中国行人死亡比例高于全球平均值。
对此,我国正在加快行人保护相关规定的制定和推进工作。
2018版C-NCAP 将增加车外行人保护评价内容。
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安全规定
![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安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45ecb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e.png)
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安全规定行人参与交通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的交通安全规定,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行人的交通安全规定旨在引导和保护行人在道路上的行为,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行人应遵守的一些交通安全规定,以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
一、等红灯,过斑马线行人在行走时,应尽量选择设有人行横道的地方通过道路。
当遇到红灯或正在闪烁的红灯时,行人要停下来等待。
只有在绿灯亮起,或交通交警示意下,行人才能过马路。
过斑马线时,要在指定的斑马线上等待,并确保车流停止后再通过道路。
二、禁止闯红灯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行人绝不应不顾交通信号灯,强行通过道路。
即使在没有车辆通过的情况下,行人也必须等待红灯变为绿灯后才能过马路。
闯红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严重的伤害。
三、注意避让机动车辆行人在遇到机动车辆时应该避让。
无论是在通过道路时,还是在行人通道上,行人都应给予机动车辆优先通行的权利。
尤其在没有行人通道或人行横道的地方,行人应尽量避免与车辆擦肩而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四、不在道路上玩耍或逗留行人应该避免在道路上玩耍、逗留或聚集,以免造成交通混乱和危险。
道路是机动车辆的通行区域,行人的举止可能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行人应尽量选择行人通道、人行横道等地方进行活动。
五、不随意翻越护栏为了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城市中常常设置护栏。
行人不应该随意翻越护栏,以免破坏交通秩序和引发意外事故。
遇到护栏时,行人应按指定的通行路径和设施,确保安全通过。
六、注意文明出行在行走过程中,行人应该保持文明出行的习惯。
不要随意丢弃垃圾、乱涂乱画或者损坏公共设施。
同时,行人也应遵守交通秩序,礼让他人,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意识。
结论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一员,应该遵守交通安全规定,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人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作为每个人的责任,行人交通安全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
行人保护法规
![行人保护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af941cf79e314332396893e3.png)
行人保护一.行人保护的发展:在欧洲,多年来政府和法规要求促进了道路安全显著和稳定的提高。
在车辆数量和每年行车里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伤亡事故的数量一直在逐渐降低,乘客伤亡数量的减少导致了行人事故数量百分比的上升,行人大约占人员伤亡的30%。
这种情况导致了欧洲和日本政府和立法者呼吁改进车辆设计,从而保护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即使事故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趋势在不断下降。
欧洲法规从2005年起生效,进入第一阶段,2010年将进入更加严格的第二阶段.2003年,日本提出了2005年实施法规的提案,澳大利亚对此也极为关注,并纳入新车评估程序(NCAP)之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HRA(国际改装车赛车协会)也在制定行人保护的标准,各种提案的要求不同,欧洲法规是最详细和成熟的提案标准。
二.行人保护相关碰撞实验及评定1.试验要求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充满燃油和其他液体、备胎和随车工具在车上且任何其他物品都不放在车上时的质量。
试验时,车辆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分别需放置75kg质量体。
确保备胎和随车工具在车上,任何其他物品都不放在车上。
2.试验方案20世纪80年代欧盟委员会成立命名为EEVS WG10的工作组,该工作组提出了一套试验提案:下腿部(包括膝关节)与保险杠碰撞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BLE)的碰撞儿童和成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这些子系统撞击模拟器是针对事故数据中身体最容易受伤部位开发,下图显示了这些部位与车辆的接触点:站立的行人膝盖与保险杠接触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接触头部与发动机罩接触3.人头模型与发动机罩碰撞迄今为止,大部分致命伤害是导致头骨骨折或大脑损伤,头部对车辆的碰撞分为儿童头部和成人头部碰撞两个部分碰撞角度不同,儿童头部碰撞的角度为50º±2º,成人头部碰撞的角度为65º±2º(如下图示)。
根据所遵循的试验协议,在发动机罩区域采用三种不同重量的撞击模拟器:2.5公斤儿童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二阶段(2010年起实施)和EURONCAP的要求3.5公斤儿童/矮小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2005年起实施)4.8公斤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在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中仅用作监测,在EURONCAP协议和欧洲法规第二阶段中则是试验的组成部分。
车辆安全评估标准
![车辆安全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2180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0.png)
车辆安全评估标准1. 引言车辆安全评估标准是为了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乘客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车辆安全评估标准,涵盖了车辆结构、制动系统、安全设备、驾驶员辅助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2. 车辆结构评估- 车身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足够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以保护乘客在碰撞事件中的安全。
- 车门和车窗应具备足够的密封性和强度,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从车内迅速逃生。
- 燃油系统应具备防爆和防泄漏的性能,以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3. 制动系统评估- 制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制动效果和稳定性,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车并保持车辆的稳定。
- 制动器和刹车片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制动性能符合要求。
- 制动系统应具备防抱死功能,能够避免车轮锁死,提高制动效果并防止车辆失控。
4. 安全设备评估- 安全带应坚固可靠,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约束乘客,并减少碰撞时的伤害。
- 安全气囊应能够在碰撞事件中及时充气,为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
- 防抱死制动系统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等高级安全辅助装置应具备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5. 驾驶员辅助系统评估- 车辆应配备反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并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措施。
- 车辆应配备辅助停车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停车辅助指引,避免停车时的碰撞。
- 车辆应配备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能够在驾驶员不慎变道时提醒其注意安全。
6. 结论车辆安全评估标准对车辆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各车辆制造商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并消费者应在购车时优先考虑车辆的安全性能。
只有确保车辆安全性,才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行人保护 触发条件
![行人保护 触发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5008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3.png)
行人保护触发条件行人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安全措施,旨在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工具的普及,行人保护的意义变得愈发重要。
行人保护的触发条件有多种情况。
一是当行人在人行横道过马路时,交通信号灯会触发行人保护机制。
当红绿灯变为绿色时,行人可以安全通行;当红绿灯变为红色时,行人保护装置会自动启动,禁止车辆通行,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
二是当行人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行走时,车辆在靠近行人时,会通过车载传感器检测到行人的存在,触发行人保护机制,让车辆减速或停车,避免撞击行人。
三是当行人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行走时,路灯、反光装置等设施会起到行人保护的作用,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存在。
行人保护的措施多种多样。
一是通过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合理分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时间,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
二是通过在人行横道设置减速带、标线等设施,提醒车辆减速慢行,给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条件。
三是在行人通行频繁的地方设置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将行人与车辆分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是通过在车辆上设置行人保护装置,如行人碰撞预警系统、行人监测系统等,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存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五是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教育宣传,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
行人保护的意义重大。
首先,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在交通环境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是交通管理的首要任务。
其次,行人保护是实现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行人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交通的有序进行,确保行人、车辆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最后,行人保护是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设置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等,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宜居性,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人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行人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行人保护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2025版c-ncap评价标准
![2025版c-ncap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5acf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b.png)
2025版c-ncap评价标准
2025版的C-NCAP评价标准主要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等几种碰撞测试。
测试内容主要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性能等方面。
在乘员保护方面,C-NCAP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如安全带、气囊等配置是否合理,以及碰撞后车内的生存空间是否充足等。
在行人保护方面,C-NCAP评价标准主要考虑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对行人的保护程度,如行人的头部、腿部等部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主动安全性能方面,C-NCAP评价标准主要评估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是否有效,以及车辆的制动性能是否良好等。
此外,C-NCAP评价标准还对车辆的环保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全面评价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整体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C-NCAP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对于2025版的C-NCAP评价标准,需要参考相关的官方文件或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2篇)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d739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6.png)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员工应当自觉注意安全,遵守交通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摔倒、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
①应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右边行走。
②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
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通过时,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
③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④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当注意来往车辆,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⑤在路口有房子等障碍物的,通行时要沿着路边注意看、听是否有车辆通过,注意避让。
⑥外出或探亲要乘坐合法的交通工具,不要乘坐黑车、三轮车。
⑦厂内要注意避让装车车辆,在车辆移动时或停住时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特别要注意转弯车辆的避让。
行人交通安全注意事项(2)行人交通安全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自身安全是每个行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下是一些行人交通安全的注意事项:1. 养成遵守交通信号灯的习惯。
等待信号灯变绿后再过马路,不要闯红灯。
即使没有车辆经过,也要等待绿灯亮起确认安全后方可过马路。
2. 交叉路口要注意盲区。
在通过交叉路口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左右两侧来车情况,确保没有车辆才能安全通过。
3. 不要在马路上玩耍。
马路不是儿童玩耍的地方,行人应该尽量避免在马路上奔跑、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4. 穿着鲜明的衣服。
尤其是在夜晚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行人应该穿着可以让司机容易看到的鲜明颜色的衣物,增加自身的可见性。
5. 避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让行人分神,无法专心观察交通情况,容易发生事故。
6. 步行时要走人行道。
2024版 c-ncap 行人保护评价规则
![2024版 c-ncap 行人保护评价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76c490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0.png)
2024版 c-ncap 行人保护评价规则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人保护安全已成为汽车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草案的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规则,是在前一版规则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选择更安全的车辆。
在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规则中,行人安全评价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车辆主动安全技术,车辆被动安全技术,行人碰撞性能和行人损伤预测模型。
首先,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包括车辆侦测系统、自动刹车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的行人和其他交通物体,并采取行动,确保车辆与行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安全。
考虑到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对行人保护的重要性,2024版行人保护规则将车辆主动安全技术评分列为必修项,以鼓励制造商加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车辆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是指车辆的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和座椅等部件,这些部件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为乘客和行人提供保护。
在2024版的行人保护规则中,被动安全技术评价将更加严格,并将分为两个部分:乘客保护和行人保护。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车辆在碰撞中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效果。
第三,行人碰撞性能是衡量车辆行人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个指标将评估车辆的罩子、进气格栅和前大灯等部位对行人的撞击效果,以评估行人在车辆碰撞中受到的伤害。
最后,行人损伤预测模型是用于模拟不同类型车辆与行人碰撞时的行人损伤情况的模型。
该模型将根据车辆设计和车速等因素,预测不同类型行人在碰撞中可能会受到的伤害。
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自己面对的风险。
总之,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规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车辆安全信息,有助于消费者选择更加安全的车辆。
此外,这也将鼓励汽车制造商加强车辆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供更加安全的车辆产品。
不礼让行人标准 具体标准
![不礼让行人标准 具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43c1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e.png)
不礼让行人标准具体标准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不礼让行人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行人的安全和通行秩序。
因此,制定并遵守不礼让行人的具体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不礼让行人的具体标准:
首先,不礼让行人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闯红灯、不避让斑马线上行人、超速通过人行横道、不减速不停车通过人行横道等。
这些行为严重危害行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违反了交通法规,应予以严厉制止。
其次,不礼让行人的标准应包括对行人通行权的尊重和保护。
在道路交通中,行人是最弱势的交通参与者,车辆驾驶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具体来说,当行人在斑马线上行走时,车辆应主动减速让行,确保行人安全通过;当行人需要穿越马路时,车辆应停车等待,给予行人通行的空间和时间。
另外,不礼让行人的标准也应包括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
比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道路交通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车辆驾驶员在遇到这些群体时,更应该主动礼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最后,不礼让行人的标准还应包括对于交通信号的遵守。
交通信号灯是规范道路交通的重要工具,车辆驾驶员应该严格遵守红绿灯的指示,确保行人在绿灯亮起时可以安全通行,避免在红灯亮起时强行通过,危害行人的安全。
总之,不礼让行人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通行秩序。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不礼让行人的具体标准,尊重行人的通行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行人保护设计一、车辆对于行人保护的安全标准车辆对于行人保护的安全标准已在欧洲和日本作过介绍。
在这份报告中将对其做评论。
以下简要叙述汽车正面保护系统标准(汽车保险杠)。
1.欧盟指令欧盟最初基于EEVC(European Enhanced Vehicle-safety Committee)测试方法(EEVC WG 17, 1998 & 2002)提出与机动车发生碰撞时保护行人和其他弱势道路使用者。
汽车工业、政府代表,和欧洲委员会经过多次政治讨论后,以下协议达成了共识:欧盟官员已在指导行人安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项政治协议,作为欧洲议会一读的修订案。
此提案旨在减轻行人的受伤程度,拟定实验和限制机动车正面结构制造价格。
每年在欧洲的道路上,大约8000个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死于交通事故,另外有30万人受伤。
在第一阶段,从2005年开始,新型车辆必须通过两个测试以防止头部和腿部受伤。
在第二阶段,从2010年开始,新型车辆必须通过四个更为严格的测试:两种关于头部受伤的测试和两种关于腿部受伤的测试。
这些测试是基于“欧洲增强车辆安全委员会”(EEVC)的建议。
从第二个阶段开始5年之内,所有新车都必须符合这些测试要求。
依靠科技进步,在建议中未被采用的其他符合要求的措施可能会发展起来,包括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而构想出的主动安全措施。
在2004年7月1日,将采用至少拥有同等保护作用和被提议用于第二阶段测试的其他措施,来得出一个可行性的评估。
如果评估显示这些供选择的措施拥有同等的保护作用,那么委员会将会考虑提出相关的意见以修正指令。
欧洲议会的2003/102/EC指令见于。
前言和指令的主要部分,以及技术规定列于这份报告的附件。
在测试领域不会延伸超越后方的引擎罩这一点上,欧盟的指令和EEVC的测试程序是相似的。
(如下所述,指令第一阶段中的在挡风玻璃上的成人头部测试是个例外。
)这两个阶段的欧盟指令在对待行人和汽车引擎盖碰撞时造成的头部损伤的保护要求上有明显的不同。
在第一阶段,使用直径16.5厘米,重3.5千克的冲击器,以35km/h的冲击速度进行儿童头部测试。
HPC值,他们称之为头部性能标准(与HIC头部受伤标准相同)在三分之二的引擎盖测试领域不超过1000,在剩下的三分之一上不超过2000。
.对于成人头部测试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但是必须记录在35km/h的速度下,以4.8km的头部撞击挡风玻璃所产生的HPC值,并且与HPC1000进行比较。
此实验标准确保挡风玻璃周围不会对实验产生任何影响。
在第二阶段,需要进行儿童和成人头部撞击试验,每个试验都在撞击速度为40km/h的条件下进行。
儿童试验中使用比第一阶段更轻更小的冲击器。
(重2.5km,直径13厘米)成人试验中使用4.8km(直径16.5)的冲击器。
HPC值在使用任一冲击器在引擎盖的任一测试领域都不超过1000。
援引EEVE WG 17的上述建议,可以注意到在分阶段的试验介绍中,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头部测试而非腿部测试,尽管WG17承认在优先儿童试验而非成人试验时,不应该将两种试验同时进行介绍。
如上所述,欧盟指令以目前的形式显示了谈判结果,此谈判不断的对于2010年生效的第二阶段进行改进。
谈判主题包括EEVC的关于生产车辆的试验要求的可行性和行人碰撞预防和损伤的缓解措施,如刹车辅助系统的贡献。
此可行性评估受到过去由TRL(Lawrence et al,2004年)实施部分的限制。
TRL全面而详细的报告,连同行业反应,以及由TRL(Hardy 和Lawrence,2005年)增编主要叙述刹车辅助系统的好处,为人们提供了精彩的解释。
Lawrence et al和部分产业赞成根据技术可行性放宽第二阶段的一些要求。
(见于Lawrence et al,11章,201至210页和Hardy 和Lawrence et al 22页)。
2.日本技术标准日本国土、基础设施和运输(国土交通省)出台了“头部防护标准”,此标准于2005年9月1日起适用于新客车和其他车辆。
对于其他类型车辆,如越野车、卡车、平头型卡车、混合动力和极低高度车辆,新的和现有车辆相应日期是2007年9月1日和2012年9月1日。
本标准是根据IHRA行人安全工作组的头部冲击试验而制定的。
日本标准要求试验中使用IHRA规格的儿童和成人头型,分别为直径16.5厘米,重量分别为3.5km和4.5km。
头部冲击速度为32km/h,影响其轨迹的角度的是车辆前端的形状,轿车、越野车、“one-box”(一般为轻型客货车)各不同。
这些参数的值取自IHRA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如上所述,计算机模型仍正在开发,头部冲击速度在IHRA试验过程中可能会改变。
然而,没有迹象表明这将影响到日本的测试程序标准。
目前,预计日本标准将在测试要求方面做到一致,并依照全球技术规程标准(见下文)。
3.行人保护全球性技术法规草案建议日本政府向联合国/欧洲经委会世界论坛为车辆法规协调提交了一份提案,更普遍被称为WP29,行人保护全球战略草案技术法规(GTR)。
WP29将其转交于GRSP被动安全工作小组,它召集了一个非正式小组为日本提供技术支持。
该非正式小组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举行。
本条例的目的在于改善车辆前部构造,特别是那些和行人或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碰撞最频繁的区域。
这些测试要求仅限于儿童和成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成人的头部和腿部以及儿童的头部。
为了车辆构造的改进,测试是基于子系统的部分冲击器表示那些身体区域,然后采用以下发生大部分交通事故时的撞击速度。
与欧盟指令不同,GTR不包括行人车辆防撞措施:在GTR是否应该规范被动和/或主动安全系统这一点上进行了讨论。
主动安全系统,如刹车制动系统、反锁死刹车制动系统和日间行驶灯被建议作为减少行人受伤的办法,但是最终GRSP和WP.29将精力集中于被动安全系统,因为GRSP专业领域的专家只提供主动安全系统的使用。
在现阶段该草案是指汽车和大量重量不超过2500km的汽车衍生物。
它包括在32km/h的速度,撞击引擎盖的最大HIC值1000(如为日本标准)的情况下发生的儿童和成人头部测试。
还有一个以40km/h的速度的小腿到保险杠的测试,在这个阶段,使用IHRA规格的坚硬的冲击器。
非正式小组的一些成员相比EEVC、EU、ISO和IHRA 规范的坚硬的冲击器,更喜欢在日本得到发展的“灵活”的腿部冲击器(FlexPLI)。
现建议成立一个技术评估小组来讨论FlexPLI是否可以被用来“测试和验证合格与否”,如果可以,那么它会代替“刚硬”冲击器来使用。
在现阶段,不提供大腿测试的理由如下:在试验中使用大腿到引擎盖前缘所产生的测试结果和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是矛盾的。
目前关注的冲击能力、测试工具的仿真度和能接受的受伤程度促使小组人员在现阶段排除了这个测试。
然而此小组承认,这个测试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并要求IHRA/PS提出研究此测试的需要和方法。
监管影响和经济效益这些测试如在第五部分所述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切实可行的,但是每个管辖区都要确定测试所取得的经济利益是否大于前期测试成本。
基于这个决定,每个管辖区可以选择在自己的范围内限制具体车辆类别,也可以限制该车辆的重量,或者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完成。
4.韩国行人安全法规制定尽管没有接到要在韩国介绍行人安全法规的具体通知,但可能会分别在2010和2009年向韩国宣传行人头部保护标准和腿部保护标准。
(2004年建设交通部门关于行人保护的发布会)二、汽车保险杠安全标准1.拟议中的欧盟指令由于EEVC行人保护试验要求,英国环境运输部门委托交通研究实验室进行一系列广泛的保险杠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保险杠在40km/h的速度下是合理可行的。
英国随后准备了一份欧盟委员会车辆外表保护指令的临时草案。
它将于2003年发展成为欧盟关于使用车辆正面保护系统的指令。
对拟议的指令摘要如下:目的:建立车辆在正面保护系统方面的型式认证的技术要求,使正面保护系统作为原始装备符合车辆构造。
建议的法案: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
内容:近年来,向机动车辆提供额外正面保护系统(正面保护系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一些系统对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在与机动车相撞时的安全构成威胁。
这项提案旨在机动车装有适合车型的正面保护系统,在与行人后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碰撞时,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它规定,正面保护系统必须原先就安装在车辆上,或者将市场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单元。
由于电机结构是建立在车辆EC 型式认证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所以部件和独立技术单元、提案要求也将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公路交通意外统计数字显示:在和一辆行驶的车辆相撞时,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伤亡比例相当大,并且轿车前部损伤严重。
议会在其2002年6月的报告中向委员会建议立法禁止刚性保险杠在售后市场的供应行为。
本指令的使用范围限于不超过3.5吨的M1和M2类车辆:因为这些车辆代表了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车辆类型,相应的措施会在减少行人受伤方面取得最大的效果。
正面保护系统的制定要求以测试的形式规定下来,在第四部分附件1的建议中有所描述。
截止2005年7月1日,如果本指令附件的要求未能完成,会员国基于将不再承认EC型式认证作为某类型车辆的正面保护系统,或以市场单独技术单元的形式作为正面保护系统。
截止2006年1月1日,所有配有正面保护系统的新车辆和所有在市场上的新的正面保护系统角斗将必须符合建议要求。
此项要求将根据具体技术规定而制定,而技术规定将由委员会根据70/156/EEC指令的第13条商议产生。
测试程序明确提出儿童头部测试在40km/h的速度下,最低高于地面900毫米的车辆前部保护系统的HIC值不超过1000。
腿部测试在40km/h的速度下,可以包括大腿和小腿测试。
但是,如果正面保护系统较低的“保险杠”高度在测试位置大于500米,那么制造商可能会选择进行大腿测试而非小腿测试。
在本次报告准备期间,欧洲议会还未对这份拟议中指令做出决定。
M1和N1两类车辆是指轿车和轿车衍生物,因此不包括货车和4WD或越野车。
还有人认为应该提供装有正面保护系统的车辆能更好保护行人的证明。
2.澳大利亚机动车正面保护系统标准澳大利亚标准(AS 4876.1-2002,汽车正面保护系统,第一部分:道路使用者保护)和拟议中的欧盟指令相似,它要求在车辆正面保护系统(VFPS)上的儿童头部测试都在指定高度以上。
除了这些相似点,两者的方法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
如上所述,欧盟指令草案的儿童头部测试时基于车辆正面保护要求,在高于地面900毫米,40km/h的速度,HIC值不超过1000的条件下进行。
澳大利亚标准指定儿童头部测试在高于地面1000毫米,30km/h的速度,HIC值不超过1500的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