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吸收(2)
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
口腔内的消化主要是机械性消化, 少量的化学性消化。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成分:日分泌量1000~1500ml,水分占99%有机物有粘蛋 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有Na-、k+、氯化物等。 唾液的生理作用: • 湿润口腔和清洁口腔;
• 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总管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 用是:①加强脂肪酶的活性; ②乳化脂肪; ③促进脂溶性
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
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
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 生理意义。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一、吸收部位
因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
度和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异,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 很大。 (1)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但有些药物,如硝 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二、吸收形式 (三)入胞转运和出胞转运 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
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内的
过程。 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 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外的 过程。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人体排泄的四条途径: 气管、支气管及肺脏等呼吸器官的排泄:二氧化碳、水; 皮肤汗液的排泄:热量、水、氯化钠、尿素等; 肾脏尿液的排泄:水、尿素、离子等; 大肠粪便的排泄:胆色素、钙镁等。
化工原理第九章 吸收
p
* A
cA H
或
cA* HpA
H——溶解度系数 ,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易溶气体H值大,难溶气体H值小。
溶解度系数H与亨利系数E间的关系
pA*
cA H
,
pA*
ExA, xA
cA c
E
c H
设溶液的密度为 kg / m3,浓度为 c kmol / m3 ,则
20.6.19
气相: 液相:
yA
nA n
xA
nA n
yA yB yN 1 xA xB xN 1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nA n
mw A
/ MA
mw A / M A mw B / MB mw N
/ MN
wA/M A
wA/M A wB/MB wN/M N
20.6.19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气体的溶解度 二、亨利定律 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 的关系
20.6.19
一、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
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 cA*
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
2、溶解度曲线
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由相律知
f c 2 322 3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wA mA mB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 尔数之比。
气相:
YA
nA nB
液相: X A
nA nB
20.6.19
第九章吸收2
• ②.适用条件: • a 气液平衡线为直线 • b 操作线为直线
y=mx+b
2)解吸因数法 适用于气液平衡关系为 通过原点的直线。 Y*=mX
L Y Y2 V X X2
(9-108)
联立解得:Y*=m[(V/L)(Y-Y2)+X2]
Y*=m[(V/L)(Y-Y2)+X2]
N OG
9.4 9.4.1. 9.4.2. 9.4.3. 9.4.4.
吸收塔的计算
Hale Waihona Puke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
吸收塔的计算内容 1、设计型计算: 塔高、塔径、吸收剂用量、 吸收剂浓度 等的计算 2、操作型计算: 核算塔设备是否合用,操作条件与吸收结 果的关系。 物料衡算 , 3、计算依据: 气液相平衡关系, 吸收速率方程
④在吸收操作时,因Y > Y*或X* > X,操作线 在平衡线的上方,
• ⑤解吸操作时,Y<Y*或X*<X,故解吸操作 线在平衡线的下方, • ⑥平衡线与操作线共同决定吸收推动力, 操作线离平衡线愈远,吸收的推动力愈大;
9.4.2 最小液气比与吸收剂用量
1、最小液气比 对一定的分离任务,当操作条件和吸收物 系一定、塔内某截面的吸收推动力为零时,达 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塔高将为无穷大,此时的 液气比即为最小液气比 :
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 传质单元数法
2、计算依据:
1)物料衡算 2)吸收速率方程 3)相平衡关系
• 3.塔高计算基本关系式 • 1)取微元体积的原因, • 2)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
• • • • • •
对微元填料层dZ作物料衡算: 在单位时间内: 气相溶质减少量 VdY =液相溶质增加的量 LdX =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溶质A的量 dG, 即: dG =VdY= LdX dG=NAdS =NA(aAdZ) 微元填料层dZ所提供的气液传质面积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消化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29页和30页,思考: 1、消化系统由什么组成? 2、消化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有什么功
能? 3、消化腺的功能是什么呢?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腺 唾液腺8
肝脏9 胃10腺
胰腺11 肠1腺2
消化道 1口腔 2咽 3食道 4胃 5小肠 6大肠 7肛门
消化道
1口腔 牙齿咀嚼、舌搅拌
2咽 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脂肪酸
小肠:消化的主要场所
随堂练习
1、下列生活习惯容易造成龋齿的是( B )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B、喜爱吃零食、多吃甜食 C、喜欢喝牛奶、多吃肉类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
2、吃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这是因为
(B)
A、淀粉本身有甜味 B、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D、唾液变成了麦芽糖
食物的消化
什么是消化?
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分子 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在消化系统中分 解成分子小、简单的物质的过程。(消 化主要通过各种消化酶进行的。)
消化的方式P31-32
• 物理性消化:食物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 齿的切割和研磨;舌头的搅拌;在胃肠 中被搅拌等。
• 营养物质化学成分没有改变
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活性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C )
A、肠腺
B、胃腺
C、肝脏
D、唾液腺
4、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酶不含消化酶的是
(C)
A、小肠分泌的肠液 B、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C、肝脏分泌的胆汁 D、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C )A源自肠腺B、胃腺C、肝脏
D、唾液腺
4、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酶不含消化酶的是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九章 双光子吸收.
第九章 双光子吸收9.1 双频双光子吸收在一般情况下,可假定两个入射光波的频率不同,为1ω和4ω。
这时双光子荧光的频率为410ωωω+= (9-1)考虑线性吸收可略情况(为什么?)。
因为双光子吸收很弱,约10-7的光能被吸收,而且荧光也较弱,所以只须考虑两个入射的光波。
这时,耦合波方程为)||2||(83421)3(41424)3(44444E E E E cn i dz dE χχω+= (9-2) )||2||(83124)3(14121)3(11111E E E E cn i dz dE χχω+= (9-3) 1.06μm若丹明6G KDP 晶体双光子荧光 倍频0.53μm或421)3(4144424)3(44444||43||83E E cn i E E cn i dz dE χωχω+= (9-4) 124)3(1411121)3(11111||43||83E E cn i E E cn i dz dE χωχω+= (9-5)用*4E 乘(9-4)两边,用*1E 乘(9-5)两边,得2421)3(414444)3(44444*4||||43||83E E cn i E cn i dz dE E χωχω+=(9-6)2124)3(141141)3(11111*1||||43||83E E cn i E cn i dz dE E χωχω+= (9-7)两边取共轭,得(根据上图及(9-1)式,1ω,4ω,11ωω+,44ωω+皆 远离介质的共振频率,)3(44χ和)3(11χ皆为实数)2421*)3(414444)3(4444*44||||43||83E E cn i E cn i dz dE E χωχω--=(9-8)2124*)3(141141)3(1111*11||||43||83E E cn i E cn i dz dE E χωχω--= (9-9)(9-6)+(9-8),(9-7)+(9-9)得2421")3(414424||||23||E E cn dz E d χω-= (9-10) 2124")3(141121||||23||E E cn dz E d χω-= (9-11)")3(41χ是)3(41χ的虚部,")3(14χ是)3(14χ的虚部。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简)
解 已知T=0.501,则A=-lgT=0.300,b=2.0cm,
c
25.0 10 6 g 50.0 10 3 L
5.00 10 (4 g L1)
则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abc,
a
A bc
0.300 2.0cm 5.00 10 4 g
L1
3.00
10 2 L.g -1.cm1
III
III 0.0006mg/mL
0.3
0.2
II
I
0.1
0.0
400
500
600
/nm
1,10-邻二氮杂菲亚 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max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KMnO4:a<b<c<d)
KMnO4溶液
对波长525nm附近的绿 色光吸收最强,而对紫 色光吸收最弱。光吸收 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实验确定 4.溶剂 5.干扰的消除
三 显色剂
1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等。 2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1)偶氮类显色剂:性质稳定、显色灵敏度高、选择 性好、对比度大,应用最广泛。偶氮胂III、PAR等。 (2)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9-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2.由于溶液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是建立在 均匀、非散射的溶液这个基础 上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呈胶 体、乳浊、悬浮状态,则入射 光除了被吸收外,还会有反射 、散射的损失,因而实际测得 的吸光度增大,导致对朗伯— 比尔定律的偏离。
3.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
其中有色化合物的离解是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泌
,能促进
的乳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
(4)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
(5)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
参考答案:(1) 8 肝脏 胆汁 脂肪 (2)小肠 (3)1 口腔 葡萄糖 (4)3 胃 氨基酸 (5)4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 蛋白质 蛋白酶 初步消化形成多肽 肽酶 • ③脂肪的消化:
氨基酸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参考教材33页图片,小组合作,总结:
1、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胃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小肠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2、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什么? • 3、消化的主要器官是?为什么?
• 2、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不消化行吗?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转 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 3、请按照消化方式进行分类。
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六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 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 被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器官。 为什么?这与小肠的结 构有关。
小肠内除大部分的甘油、 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 物质都被毛细血管直接 吸收进入血液。
观察小肠结构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
生物化学第九章糖的消化与吸收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6-磷酸果糖激酶-1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1, 6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
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
ADP+NPai+泵 Na+
G
刷状缘
细胞内膜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医lu学cpoptse transporter, SGLT)
5
目录
三、糖代谢的概况
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肝脏
这 一 过 程 依 赖 于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丙酮酸 24 目录
➢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从Gn开始 2×2-1= 3ATP
➢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
医学ppt
25
目录
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 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
2-磷酸甘油酸
ATP ADP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医学ppt E3
23
目录
糖酵解小结
➢ 反应部位:胞浆; ➢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环境工程原理第九章-吸附
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所引起的,也称
为范德华吸附。
特点: (1)、吸附热较小(放热过程,吸附热在数值上与冷凝热相当),可
在低温下进行;
(2)、过程是可逆的,易解吸;
(3)、相对没有选择性,可吸附多种吸附质;
(4)、分子量越大,分子引力越大,吸附量越大;
(三)硅胶
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或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 硅胶的化学式:SiO2 nH20 用硫酸处理硅酸钠水溶液,生成凝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可得到 玻璃状的硅胶。
性质: (1)、属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难于吸附非极性物质,易于吸附 极性物质(如水、甲醇等) (2)、孔径分布单一且窄小(孔径约为几十埃)。 (3)、能吸附大量水分(吸附气体中的水分时,可达自身重量的50%), 可用作高湿度气体的干燥剂。
另外,分子筛吸附有极高的选择性,它能将只有分子大小和形状稍有差 异的混合物分开,这是一般分离方法难以实现的。
缺点:
由于吸附剂是固体,难于实现连续操作;吸附剂 的吸附容量小,再生频繁,不适用分离高浓度体系等, 这些使吸附操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
• 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对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 进行大吸附量分离,也可以去除混合物中的痕量杂质。
(5)、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 。
•化学吸附:又称活性吸附,是由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
其强弱取决于两种分子之间化学键力的大小。
如石灰吸附CO2 → CaCO3 特点: (1)、吸附热大(在数值上相当于化学反应热),
一般在较高温下进行;
(2)、具有选择性,单分子层吸附;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 第九章 气体吸收
第八章传质过程导论第九章气体吸收1-1 吸收过程概述与气液平衡关系1-1 在25℃及总压为101.3kPa的条件下,氨水溶液的相平衡关系为p*=93.90x kPa。
试求(1) 100g水中溶解1g的氨时溶液上方氨气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系数H;(2) 相平衡常数m。
1-2 已知在20℃和101.3kPa下,测得氨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为:溶液上方氨平衡分压为0.8kPa时,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为1g (NH3)/1000g(H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数m及溶解度系数H。
1-3 在总压为101.3kPa,温度为30℃的条件下,含有15%(体积%)SO2的混合空气与含有0.2%(体积%)SO2的水溶液接触,试判断SO2的传递方向。
已知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常数m=47.9。
1-2 传质机理1-4 组分A通过厚度为的气膜扩散到催化剂表面时,立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B离开催化剂表面向气相扩散。
试推导稳态扩散条件下组分A、B的扩散通量及。
1-5 假定某一块地板上洒有一层厚度为1mm的水,水温为297K,欲将这层水在297K的静止空气中蒸干,试求所需时间为若干。
已知气相总压为101.3kPa,空气湿含量为0.002kg/(kg 干空气),297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2.38 kPa。
假设水的蒸发扩散距离为5mm。
1-3 吸收速率1-6 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CO2。
已知25℃时C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1.66×105kPa,现空气中CO2的体积分率为0.06。
操作条件为25℃、506.6kPa,吸收液中CO2的组成为。
试求塔底处吸收总推动力∆p、∆c、∆ X和∆ Y。
1-7 在101.3kPa及20℃的条件下,在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
若在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1.995kmol/(m3·kPa)。
塔内某截面处甲醇的气相分压为6kPa,液相组成为2.5 kmol/m3,液膜吸收系数k L=2.08×10-5m/s,气相总吸收系数K G=1.122×105 kmol/(m2·s·kPa)。
第九章吸收
第九章吸收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的内容相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相平衡的应用;分子扩散、菲克定律及其在等分子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的应用;对流传质概念;双膜理论要点;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概念及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2.熟悉的内容各种形式的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传质推动力的对应关系;各种传质系数间的关系;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吸收剂的选择。
3.了解的内容分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
第1节概述9.1.1.气体吸收过程和工业应用1.吸收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份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气体吸收。
2.吸收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4)保护环境。
3.吸收与脱吸作为一种完整的分离方法,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脱吸”两个步骤。
“吸收”仅起到把溶质从混合气体中分出的作用,在塔底得到的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液,此液相混合物还需进行“脱吸”才能得到纯溶质并回收溶剂。
9.1.2 吸收过程的分类吸收过程可按多种方法分类1.按过程有无化学反应分类(1) 物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可看做是气体中可溶组分单纯溶解于液相的物理过程,称为物理吸收。
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洗油吸收芳烃等过程都属于物理吸收。
(2) 化学吸收~如果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
用硫酸吸收氨、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过程均为化学吸收。
2.按被吸收的组分数目分类(1) 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其余组分不溶解于溶剂中,称为单组分吸收。
例如合成氨原料气中含有N2、H2、CO、CO2等组分,而只有CO2一个组分在高压水中有较为明显的溶解度,这种吸收过程属于单组分吸收过程。
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其他营养
3.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 小肠内表面有皱 襞 ,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这些结构使吸 1.小肠很长,约5-7米。是身高的 3倍。 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营养。 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扩大了 600倍。
大部分的甘油、脂肪酸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A.口腔
B.胃
C.肝
D.小肠
用嘴吸蛇毒,施救者会中毒吗?
二、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 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 拌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的过程
二、食物的消化
化学性消化的帮手:酶
运动员为了比赛成绩,他们吃的必须是营养均衡的 食品。可是人体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构成的,那些大 块的食物是怎么进到我们体内的呢?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组成
唾液腺 口腔 咽 食道 消 化 腺 这是右边 肝 这是左边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 化 道
胰
唾液腺
口腔 咽 食道
消 化 腺 肝 胃 小肠 大肠
3. 胃对食物只具有物理性消化作用,没有化学性消化 作用。 (× )
用嘴吸蛇毒,施救者会中毒吗?
被毒蛇咬伤的人 如果施救者有口腔溃疡 蛇毒是一种蛋白质 .牙周炎的话也会出现轻微中毒症状。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 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 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皱襞和绒毛。 • 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的关系。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到达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展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本一样。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根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那么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ΔE电 = h f〕,那么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收波长〔λmin局部,称为末端吸收。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编写人:审核人:课时:1课时
班级:姓名:
一、预习案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二、精讲案
(一)重点知识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肛门
2.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齿的形态结构包括:牙冠、牙颈、
牙根。
牙齿组成从外到内依次是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中含有血管和神经)。
龋齿产生原因:细菌把残留在牙缝中的糖类分解成酸,腐蚀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疼痛流血)。
日常中预防龋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甜食。
3.消化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
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②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③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
质和脂肪
④胰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含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
质和脂肪
⑤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流入小肠,不含消化酶,能
乳化脂肪
▲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具有导管;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没有导管。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4.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定义:在消化道内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也称为生。
化工原理(第四版)谭天恩 第九章 吸收
32 2 3
(对双组分气体)
对双组分气体吸收,所有变量共4个: 温度T、总压P、气相组成、溶解度
c A f T , P , p A
c A f pA
----独立变量只有3个,例如:T、P、pA
在几个大气压以内、温度T一定条件下,
或 p A g c A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G
L
距离
CL z
16/100
双膜模型
二、吸收速率方程
pG p i N AG k G pG pi 1 kG ci c L N AL k L ci c L 1 kL
NAG= NAL
气膜 液膜
pG
组成
NAG
气相主体
pi Ci
NAL
15/100
相平衡常数,无量纲 E m P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 吸收过程模型及吸收速率方程
一、吸收过程模型
回忆:第八章的双膜模型 三个串联传质环节: 气体侧的对流传质 界面溶解 液体侧的对流传质
组成
气膜 液膜
pG
NAG
气相主体
pi Ci
NAL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NAG= NAL
对照: 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机理
1 H kL kG
组成
气膜
液膜
pG pi
气相主体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Ci
K L kL
1 1 1 1 H 1 K x k x k y m K L kG k L
L
G
距离
CL z
22/100
双膜模型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第九章 吸收
第九章吸收一、填空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 ,依据是。
2.脱吸操作是指 ,常用的脱吸方法是等,脱吸操作又称为的再生。
3.亨利定律是溶液的性质,而拉乌尔定律是 _溶液的性质,在 _的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
4.双膜理论的要点是(1)(2)(3)。
5.公式1/K g=1/k g+1/Hk l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若用水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NH3,则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膜,其传质过程属于控制。
6.在填料塔的设计中,有效填料层高度等于和乘积,若传质系数较大,则传质单元高度 ,说明设备性能 ,传质单元数仅与和分离要求有关,反映吸收过程的。
7.用纯溶剂吸收某溶质气体,要求回收率大90%,若要将其提高到95%,最小液气比应变为原来的。
若采用增大压强的措施,压强应提高到原来的。
8.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的结果是。
9.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三股物流:N A,J A,N。
等分子相互扩散时:J A N A N 0A组分单向扩散时:N N A J A0 (填﹤,﹦,﹥)10.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11.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12.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代表的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13.相平衡常数m=1,气膜吸收系数k y=1×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k x 的值为k y 的100倍,这一吸收过程为控制,该气体为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K Y= Kmol/(m2.s)。
14.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 I 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 I 接近于。
15.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 0.02 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1.62 C (大气压),则SO2将从相向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大气压,以液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Kmol/m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
K G kG Hk L
1H1
K L kG kL
气相主体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pi Ci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CL z
24/95
二、吸收速率方程
影响传质阻力的因素: 即影响传质系数 k 的因素(第八章)
流动状况
如降膜湿壁塔、圆盘塔等:kGG0.75,kLL0.7,
物性
填料塔: kLL0.750.95
获取方法: 通常由实验测定。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影响因素: T,H
P在几个大气压范围内 对H影响可忽略。其他 情况下,一般P ,H 思考:H越大,表明越易溶还是越难溶? 如 图 , H 越 大 , 表 明 在 相 同 的 pA 下 cA*越大,故越易溶。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4/95
二、亨利定律
pG
1
pi
ci
cL 1
pi
1
pL
pG
p
L
11
kG
kL
HkL k
液相主体
p
L
CL
z
pG
p
L
1
总推动力
距离
总传质阻力----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双吸膜收模型速率方程
KG 1 1 1 KG kG Hk L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9/95
二、吸收速率方程
类似地,
(1)以气相、液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总 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
(2)气、液两相传质阻力的相对大小;
(3)平衡分压和气相界面处的分压。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26/95
第四节 二元低浓气体吸收(或脱吸)的计算
计算项目主要有: 吸收剂用量La、液相出塔浓度xb 塔的主要工艺尺寸:
塔径D、填料层高度H或塔板数N
思考:m越大,表明越易溶还是 越难溶?
m越大,越难溶; 15/95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教材更正
❖ P24第六行(8-5)应为(8-5a)。 ❖ P24-30所有大写的C均应为小写的c。 ❖ P30例9-4的第七行“表示明”应为“表示时”
作业: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6/95
第三节 吸收过程模型及吸收速率方程
pi
传质方向
Ci
液相主体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CL
z
22/95
二、吸收速率方程
液膜控制 ----如图,液膜较厚,气膜较薄,即阻力主要由液 膜决定。
难溶体系属于这种情况。
1
1
k x mk y
1 H kL kG
气膜 液膜
pG
组成
故 Kx kx KL kL
pi Ci
气相主体
1 1 1 Kx kx kym
4.黏性----- 黏度要低
A
5.其它-----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烧、 A+B 不发泡、价廉易得,并具有 (气体)
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S (液体)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0/95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溶解平衡)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气液达到相平衡时,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溶解度,记作
c
A
根据相律可知, 相平衡时
气 相 总
pi
传
气膜 液膜
pG
质 推
p
L
动
pi
力
传质方向
气相主体
Ci
液相主体
O
液相分传 质推动力
气相分传 质推动力
CL
ci
c
G
C
组成
CL
G
L
传质推动力的图示
N
A距离 pG
1
pi
Ci zC L 1
pG pL 1
CG
CL 1
21/95
双膜模型 kG
kL 《化工原K理G 》电子教K案L /第九章
-------此式使用不方便,因为摩尔分率x、 y的定义基准从塔底到塔顶均在变化。 将 x、y换成摩尔比X、Y可解决这个问题。
GB Yb Ya LS X b X a
Yb
LS GB
Xb Xa
Ya
Gb yb
GBYb
Lb xb
LS Xb
回收率为: Yb Ya 1 Ya
Yb
Y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NA
cG cL H 1
cG cL 1
------ 以 摩 尔 浓 度 差 为 推 动 力 的
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kG kL
KL
cG HpG
NA
y y 1 m
y y 1
ky kx
Ky
----- 以 摩 尔 分 率 差 为 推 动 力 的
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y mx
NA
x x x x 1 1 1
O2
0.9
0.8 pA=723cA
CO2
pA=25.5cA
说明:
(1)不同气体的溶解 度差异很大
pA,atm
0.7
0.6
0.5 难溶体系
SO 2
溶解度适中体系
(2)对于稀溶液或极 稀溶液,溶解度曲线近 似为直线,即
0.4
cA H pA
0.3
-----亨利定律
0.2
pA=0.36cA
NH3
0.1
易溶体系
cA H pA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的其他形式:
pA
c H
cA c
Ex A
亨利系数,Pa
E c H
E的影响因素:
T,E;P对E影响可忽略。
思考:E越大,表明越易溶还是 越难溶?
E越大,越难溶;
y
A
p
A
P
E P
x A mx A
相平衡常数,无量纲 m E P
m的影响因素:
T,m;P,m
Ga ya
La xa
D
H
Gb yb
Lb x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27/95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 -----可求解液相出塔浓度xb 对溶质 A,有
GBYa
Ga ya
LS Xa
La xa
气相的减少速率 液相的增加速率
Gb yb Ga ya Lb xb La xa
N AL kL ci cL
ci cL 1
kL
组成
气膜 液膜
pG
NAG
气相主体
pi NAL
Ci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NAG= NAL
NA
pG pi 1
ci cL 1
分推动力 分传质阻力
G
L
CL
kG
kL
类似地:
NA
y yi 1
xi x 1
z
---分吸收速率距方离 程
双膜模型
ky
kx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吸收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A 溶质 B
C 惰性组分 D
S 吸收剂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相界面 4/95
第一节 概述
二、吸收的目的
1.制取产品
例如,用98%的硫酸吸收SO3气体制取98%硫酸;用水吸收氯化氢 制取31%的工业盐酸;用氨水吸收CO2生产碳酸氢铵等。
操作温度和压力
传质面几何特性等。
1 1 m K y ky kx
1 1 1 K G kG Hk L
1 1 1 Kx kx kym
1 H 1 K L kG kL
作业: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返回目录
25/95
【例】常温常压吸收塔的某个截面上(微分段内)
,含氨3%(体积分数)的气体与浓度为1kmol.m-3 的氨水相遇。若已知:ky=5.1×10-4kmol.s-1.m-2 、kx=0.83×10-2kmol.s-1.m-2,平衡关系可用 y=0.75x表示。试计算:
mky kx Kx
气膜 液膜
-----以摩尔分率差为推动力的
p液G 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组成
x y mpi
Ci
气相主体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G
L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CL
20/95
z
二、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方程的分析:
操作点 液相总传
P
质推动力 E
1.关于传质推动力
pG
P
操作点P离平衡线越近, 则总推动力就越小
或 pA g c A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1/95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c
A
f pA
或
p
A
g
cA
上述具体函数关系目前尚无法理论推得,需通过实 验方法对具体物系进行测定。
如下图示出了四种气体在20C下在水中溶解度曲线。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2/95
1.0
一、吸收过程模型 ----双膜模型
三个串联传质环节:
气体 液体
气膜 液膜
气体侧的对流传质
pG
组成
界面溶解 液体侧的对流传质
NAG
气相主体
pi NAL
Ci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C
G
L
距离
双膜模型 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