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加工通用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钣金检验标准

钣金检验标准

钣金检验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件名称:钣金产品检验标准文件编号:WTL-MP-QA-002发行日期:2007年03月01日1. 目的确保零部件的加工质量,防止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加工零部件转序或误用。

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明确规定了钣金制造工序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内对钣金加工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涵盖本指导书,请遵照产品特殊要求执行。

3. 职责生产部操作工负责对所加工零部件进行自检和互检。

质量部负责所加工零部件的检验和不良品处理。

工程部负责产品技术支持。

4. 工序检验规范操作工在操作前,要对上道工序加工零件或原材料进行外观和形状检验,如果发现不良品,操作工可以拒收并通知检验员或工程师处理该不良品。

拉丝检验:4.1.1 检验方法a.操作工及检验员对于每班每批次拉丝加工零件都必须进行首件检验,只有当首件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 检验员要求一次首件,一次过程检验和一次最终检验。

操作工在领原材料时必须依据生产程序单的要求检查规格尺寸。

b.操作工应对拉丝零件的表面质量进行全数检验。

4.1.2 检验要求:4.1.2.1 按照工程文件,确认拉丝前原材料符合要求。

剪切零件的检验要求:4.1.2. 对第一块剪下来的材料,应仔细测量各尺寸。

对所剪切的零件进行对角线测量:小于2mm 为合格。

单边测量:小于0.5mm为合格。

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才可以继续剪料。

4.1.2. 对于剪下来的材料,检查材料剪切边缘是否有蜷曲和变形,如有高于表面0.5mm的为不合格。

4.1.3 剪切下来的板材表面优先按照TS文件或者Routing上有规定的要求检验,没要求的一般按照以下4点要求检验:4.1.3.1 不得有长度超过4毫米深划痕(有手感的),特别是正中很明显的位置,或划痕虽浅但很多很密很长,均不允许。

单面刮痕不能超过2条。

钣金件检验标准

钣金件检验标准

钣金检验规范日期:_________ 年_____ 月______ 日批准:审核:_____________ 日期:2018 年10 月16 日制订:林源泉日期:2018 年10 月16 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6日实施日期:2018年10月19日文件发行及分发状况1.量测设备: (7)2.适用范围: (7)3.作业方法: (7)4.判读方法: (27)1.量测设备:卷尺、万能角度尺、游标卡尺(量程0〜200mm精度)2.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钣金通用检验标准(外量,尺寸,包装,破坏性试验等)。

3•作业方法:剪床开料外观保证剪床开料必须用经IQC检验合格之板材,大料平直度、外表面状态必须符合IQC检验标准未经确认不得采用已生锈之SECC和SPCC板料,以及表面严重划伤之SUS板料。

对胶沙不锈钢应注意开料之纹向要求, 不可在不确定情况下作出纹向任意开料, 并严格保 护表面,以避免刮伤。

剪床开料之批锋应小于料厚之 3浓戴无尘手套检查,来回摸边缘不刮手套,不起毛屑。

激光开料需要去毛屑,戴无尘手套检查,来回摸边缘不刮手套,不起毛屑。

数冲开料需要去毛屑,戴无尘手套检查,来回摸边缘不刮手套,不起毛屑。

机加工的工件需要去毛屑,戴无尘手套检查,来回摸边缘不刮手套,不起毛屑。

外发加工回来工件或部品需要去毛屑,IQC 戴无尘手套检查,,来冋摸边缘不刮手套,不起毛尺寸控制 为保证钣金成形尺寸,减少过程累积误差对工件尺寸的影响, 剪床开料尺寸允差按下表检 验:尺寸范围0-200 200-500 500-1000 >1000允许偏差士 士 士 士对一开几过多的屑。

有毛刺,有毛刺,开料件,如单一方向开料数量超过六件(一般应为偶数),应先将料对开,然后再开成单件,以减少误差累积。

对长度超过2500之开料切边直线度应小于m宽度大小端误差小于。

开料件之长短边90。

角度允差士3‘。

剪角和包角剪角尺寸的大小影响钣金件成形后边角之拼缝大小,对成形后边角位无焊接打磨要求的, 则直接影响钣金件的外观,故对剪角尺寸的大小应作出控制。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客户要求和技术标准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4.原材料检验标准(我司有权对厂家生产用原材料进厂抽检)4.1金属材料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塑粉4.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4.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4.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4.3.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工序质量检验标准5.1冲裁检验标准●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3以下±0.2以下大于3小于30 ±0.3以下大于30小于400 ±0.5以下大于400小于1000 ±1.0以下大于1000小于2000 ±1.5以下大于2000小于4000 ±2.0以下5.2折弯检验标准5.2.1 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t(t为板厚)。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标准文件)一、钣金外观部分1、目的及范围1.1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钣金制品的质量,为外协加工提供检验根据,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1.2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钣金件制成的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

2、参照文件2.1本文件根据GB-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2.2本检验规范参照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2.3本规范若与零件图/规格相抵触,则以零件图/规格为优先2.4本规范若参考文件相抵触,则以本规范为优先3、内容3.1术语部分钣金件外观术语解释:3.2 检验方法3.2.1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A、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25cmB、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测。

C、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观察时间:<10秒(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3.2.2 外观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3 不合格类别划分:根据本行业客户的具体实际要求,金属钣金件制品的外观不合格类别有亮度差、边缘不良、变形、污渍(不清洁)、麻点、压痕、粗砂、磨花等。

结合以上不合格类别的客户要求等级,可将钣金件制品共分6级和特殊级,以作轻重不良的区分(见表1)。

3.4 检验项目及标准3.4.1冲压件判定标准(表2)标题:产品外观检验标准版本: A页次: 3 of 3N=数量,L=长度,W=宽度,D=直径,A=区域,J=距离,H=深度,S=面积1 批鋒在五金件周围多出的五金料废边1.影响外观为轻缺陷.目测 L 为長 H為寬L ≤0.1mm.H≤0.1mm2.影响功能或装配为重缺陷.2 五金件手印以反光面检查为条件不允許超过标准为得不良.目测3 帖紙粘性与实物粘贴实验以测试结果已定1.脱落为严重不良2.与样品相差为轻缺陷目测披LH3.4.2 成型钣金件的检验项目及标准(表3)3.4.3 检验时注意事项:1.本规范如与客户要求不同时,原则上以客户之检验标准,如客户提供之检验规范或备注在客户注意事项内。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原材料检验标准(我司有权对厂家生产用原材料进厂抽检)4.1金属材料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4.2.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 钣金加工件检验标准5.1 外观:钣金件表面平整,加工处无毛刺,凸起,裂痕等5.2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图中公差未标注部分按下表一执行表一:尺寸公差要求标准尺寸尺寸公差(mm)3以下±0.2大于3小于30 ±0.3大于30小于315 ±0.5大于315小于1000 ±1.0大于1000小于2000 ±1.5大于2000小于3150 ±2.05.3 压铆件压铆螺母(柱)、压铆螺钉、涨铆螺母(柱)、拉铆螺母等,压上零部件后,螺纹不得变形(螺母或螺钉能自由进出,顺畅无卡滞现象),压铆件应与板面相平,不允许凸起或凹进(手感触摸应平滑),压铆件与板面垂直(垂直度<0.02),压铆后压铆区无变形、猪嘴现象,拉包的高度、壁厚应均匀一致,顶部不应有毛刺。

钣金检验标准

钣金检验标准

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规范,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3.1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3.2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3.3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3.4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 原材料检验规范4.1金属材料4.1.1板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板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塑粉4.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4.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4.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4.3.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5.1 剪切检验规范5.1.1 剪切件公差按照下表选取【附表一:剪切宽度尺寸公差】单位:mm【附表二:剪切长度尺寸公差】单位:mm【附表三:剪切对角尺寸公差】单位:mm5.2 冲裁检验规范5.2.1 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5.2.2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5.2.3 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5.2.4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25%t(t为板厚)。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1.目的标准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与图纸和技术文件同步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技术图纸和客户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标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 13级执行-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 - 1999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 -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GB/T1184–1996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的形状和位置公差4.原材料及辅料检验标准金属材料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没注明标准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 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2.1外观:外表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4.2.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4.3 管件方通、圆通4.3.1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3.2外观:外表无绣迹、无变形、撞伤、刮痕,整批来料拉丝、色泽一致性良好。

4.3.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没注明标准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5.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冲裁〔数冲〕检验标准●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打磨处理去除毛刺。

●冲切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必须符合安全〔不划伤手〕和零件尺寸公差,一般不大于板厚的10%~20%,数控冲咬出的孔、异形孔、圆角必须修整平滑。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mm。

●冲裁加工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 ≤5% t〔t为板厚〕。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mm。

●冲裁尺寸符合技术图纸要求,平面度公差要求见表一。

钣金件检验规范标准

钣金件检验规范标准

#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同时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GB/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GB/ -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

原材料检验标准金属材料: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通用五金件、紧固件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冲裁检验标准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

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

平面度公差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未注平面度公差要求折弯检验标准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t(t为板厚)。

压印:看得到有折痕,但用手触摸感觉不到。

(有特殊表面要求和镜面除外)折弯变形标准按照《表二》及《表三》。

【附表二:对角线公差要求】折弯方向、尺寸与图纸一致。

钢板在弯、折、卷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锤击痕迹应予以修复,不得有明显锤窝现象。

钣金加工件检验标准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尺寸公差见表三。

【附表三:未注尺寸公差要求】焊接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

钣金加工检验标准

钣金加工检验标准

钣金加工检验标准钣金加工检验标准是对钣金加工制品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用于评估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以下是钣金加工检验标准的内容:1. 外观检验:对钣金加工制品的表面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表面无裂纹、划痕、气泡等缺陷。

同时还要检查产品的涂层质量,如涂层的平整度,颜色是否一致等。

2. 尺寸检验:对钣金加工制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孔距、孔径等。

尺寸的测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测微计等。

3. 材料检验:对钣金加工制品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材料检验可以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

4. 组装检验:对钣金加工制品的组装工艺进行检验,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组装检验可以包括组件之间的配合尺寸、螺纹连接的紧固力等方面的检查。

5. 功能检验:对钣金加工制品的功能进行检验,例如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零部件的运动灵活性等。

功能检验需要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场景进行相应的测试。

6. 环境适应性检验:钣金加工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腐蚀性环境等。

环境适应性检验可以模拟这些不同的环境条件,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钣金加工检验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钣金加工制品的外观、尺寸、材料、组装、功能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钣金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如工业设备、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为了确保钣金加工制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以下将进一步介绍钣金加工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7. 表面处理检验:钣金加工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电镀、抛光等。

表面处理检验主要检查处理后的表面平整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

同时还需检查是否存在划痕、气泡、漏涂等缺陷。

8. 焊缝检验:对于需要进行焊接的钣金加工制品,焊缝的质量是关键之一。

钣金加工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加工通用检验标准
工段
内容
5.1
镭射
材质
不锈钢检测液
与工程图纸要求一致
板材厚度
千分尺
冷板/镀锌板/铝板:+0/-0.05
热板:+0/-0.25
304/316按正常差控制
201或304/316的拉丝板按大差控制
有特殊要求的客户除外
注:不锈钢板厚参考附件
切割尺寸
300mm以上卷尺
300mm以下卡尺
300mm以上未注公差:GB/T 1804-2000-m
5.6
打磨
打磨表面
手感
打磨面无凹凸感
打磨痕检查
目测、手感
无清晰打磨痕,无手感
有无过度打磨
目测
无过度打磨
拉丝方向
目测
通用要求拉丝在长度方向;
其它符合图纸要求
拉丝目数
目测
符合图纸要求
编 制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钣金加工通用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Q/GC201702
版 本
A0
生效日期
总 页 数
5
页 次
4/5
≥1000mm,最大变形量≤2mm;(试)
焊疤要求
(高度、长度、间距)
卡尺
允许公差≤图纸要求10%以内
(图纸必须明示)
焊渣清理
目测
必须清理
有无气孔、针眼
目测
依据图纸要求:
有防水要求的不可接受,其余不做要求;
焊道处理
目测
外部焊道必须打磨处理
内部焊道不做处理
焊接强度
敲击
可使产品或配件产生变形,
但焊接处未脱落
钣金加工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目的: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工序。

适用范围: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一、下料组1、内装: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m、宽≤1200 mm尺寸公差控制在±0.5m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公差控制在±0。

8mm.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m、≤1200mm宽尺寸公差控制在±0.8mm, 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公差控制在±1 m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0。

3mm。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0。

5mm。

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1m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长度≥4000mm,宽度≥1300mm对角线公差±3mm.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等。

划伤、凹凸点宽度>1mm,深度>0.3mm,板面是≤2000mm,划伤、凹凸点宽度>1.5mm、深度>0。

5mm,板面是≥2000mm.⑺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件须进行抽检。

⑻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情况下贴在同一位置.⑼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⑽在原材料不够的特殊情况下用其它料代替的时候需在板面上做好详细的标注。

钣金结构件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结构件外观通用检验标准一、范围:本检验规范适应于公司生产的成品、零件的外观检验,作为外观检验的一般要求,本检验包括产品的外观装配、喷涂层的效果等特性,不包括尺寸性能,有关尺寸性能要求请详见各产品图纸的技术要求,另请比对客户签核样品或参照相近的外观现状。

二、外观:1、本标准所述外观包括:1:视觉外观;4:表现喷涂的附着力;3:装配组合性能直边图角的要求。

2、表层分级:A级表面:产品(成品、散件)安装完成后,外露且经常看见的表面。

B级表面:用户操作用日常安装时能看到的组件外表面或柜(箱)体内的表面。

C级表面:由于其它零组件的遮档,用户操作及安装时不能看到的表面。

3、零件大小的定义:三、标准要求:(一):金属表面常见的缺陷定义:1:裂纹:在冲压过程中,在受力不均时产生的裂纹。

2:腐蚀斑点:在热处理或储存过程中,由腐蚀引起板面点状缺陷。

3:折痕:在冲压及折弯机的过程中,边部产生的压折痕迹。

4:压痕:板面受异物挤压撞碰或模具沾有异物而产生凹陷变形。

5:膜层伤: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到底层。

6:伤痕:已伤到底层。

金属表面接受范围:附注:(1):表中L: 表示单个缺陷长度,单位:mm, S表示单个缺陷面积,单位mm2,P表示缺陷的数量,单位个。

(2):上表所列的缺陷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超过2个时,每二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一缺陷面积认其总和计算。

(二):电镀表面常见缺陷的定义:1:浅划伤: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至底层。

2:深划伤:表面膜层划伤,且以伤至底层。

3:水印:电镀因清洗水未及时干澡或干澡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4:漏镀:电镀时,因堆积导致的工件部分表面无镀层现象。

5:雾状:镀层表面上的模湖,不清晰,不光泽的现象。

6:砂眼:镀层表面的疏松针孔现象。

7:颗粒: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的影响在表面形成的颗状物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电镀件外观缺陷可按以下范围表:(三): 喷涂表面常见缺陷定义:1:附着力:色漆、清漆及有关产品的涂层从底材分离的抗性。

钣金结构件检验通用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通用标准

钣金结构件检验通用标准1:钣金结构件检验通用标准一、引言1.1 目的1.2 适合范围二、术语和定义2.1 术语解释三、检验范围3.1 钣金结构件检验项目3.2 检验标准3.3 检验方法四、材料要求4.1 材料分类4.2 材料要求及检验方法五、外观要求5.1 表面光洁度5.2 表面涂层5.3 表面缺陷检验六、尺寸要求6.1 尺寸测量工具6.2 尺寸容许偏差6.3 表面平整度要求七、性能要求7.1 强度要求7.2 刚度要求7.3 密封性要求八、特殊测试要求8.1 耐腐蚀性测试8.2 防震性能测试8.3 焊缝质量检验九、检验记录及报告9.1 检验记录要求9.2 检验报告要求十、附件罗列出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技术图纸2. 检验记录表3. 检验设备清单十一、法律名词及注释罗列出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质量管理体系:指组织在组织内实施并维护的,为持续改进和提供一致性,以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管理活动。

2. GB/T 19001-202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钣金结构件检验通用标准一、引言1.1 此的目的在于确立钣金结构件检验的通用标准,以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1.2 适合范围为所有钣金结构件的生产和验收阶段。

二、术语和定义2.1 术语解释:详细解释了本中所使用的术语及其定义,为正确理解内容提供依据。

三、检验范围3.1 钣金结构件检验项目:罗列了常见的钣金结构件检验项目,如外观检验、尺寸测量等。

3.2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标准,并列出了相关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3.3 检验方法:详细描述了每一个检验项目的具体检验方法和步骤,包括检验工具、操作要点等。

四、材料要求4.1 材料分类: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了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4.2 材料要求及检验方法:了不同材料的要求,包括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五、外观要求5.1 表面光洁度:定义了不同等级的表面光洁度要求,并说明了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

钣金件检验标准

钣金件检验标准
C面:整个表面内允许7点,每点直径1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3.箱体内表面检验:
各面允许8点气泡或污点,每点直径1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4.烤漆厚度30μm-60μm。
5.表面处理后,各螺柱及螺孔表面不允许有漆层覆盖,影响装配。
包装1.每箱数量固定。
2.包装袋内不得有残留毛屑及杂物。
厚度/克重(质量)按xx g/m2计算- √供应商提供报告
参考文件:,附着力1、镀层后任何方向能弯曲180度且弯曲的外径没有任何金属脱落;√参考文件:
耐腐蚀1、盐雾试验后,在距离工件正常距离肉眼可观察到的表面有腐蚀(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供应商提供报告
参考文件:
根据镀层的厚度选择弯曲内侧的曲率半径,如下表:结构钢冷轧钢
25 30 33/1 33/2 40/1 40/211/2 2 21/2 21/2 3 3
最终处理—镀层要进行以下一种最终处理工艺:类型描述I电镀,不需要后续处理II需要彩色铬酸盐转化镀层后续处理III需要无色铬酸盐转化镀层后续处理IV需要磷酸盐转化镀层后续处理
抗腐蚀要求类型耗时(h)II 96III 12
4.1.1塑性变形:漆膜表面永久的压痕,但没有内聚破坏。
参考GB/T 9286-1998色漆盒清漆漆膜的化格试验,0级为合格,切割边缘完全光滑,无一格脱落。
参考HG 2-1611-85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参考GB/T 1771-2007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参考GB/T 1865-1997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7.外观判定标准,如下表:
判定标准
外观1.表面不得有任何碰伤、开裂、刮伤等严重表面缺陷。如加工过程中有此缺陷,喷涂前须补腻子处理。表面各边、角、焊接部位毛刺均须去除。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检验标准名称: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图号:. 003拟制:***审核:***标准化:***IQC会签:***批准:***目次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总则零部件表面处理前应去除毛刺、飞边、划痕、氧化层等缺陷,锐边棱角倒钝。

表面应作相应的除油、除锈、磷化、烘干等处理。

喷漆件全部做底漆(防锈漆)。

涂覆层正面(指机柜、机箱、前门板等正面)在运转装配过程原则上不允许有损伤。

其它部位在运转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允许补漆。

外观缺陷允许的具体程度参照执行。

来料检验的抽样方法和程序按IQC部门的相关规范执行。

一、电镀镍检验标准试样要求挂镀工艺材料: 20 冷轧钢尺寸: 80×125×1 ~ 4 (mm)表面粗糙度: Ra ≤ 1 m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滚镀工艺材料: 20 冷轧钢尺寸:依工艺设备特点选择适当形状和大小的试样,要求其至少有一平面面积大于 30 ×30 (mm)表面粗糙度: Ra ≤ 1 m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外观所有零件都应按 GB 5926-86 进行外观检查。

镍镀层应是光亮或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

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在零件的非主视表面,允许有以下缺陷:1)小而少的夹具印(夹具印小于 1×1 mm2);2)镀层局部呈雾状(雾状面积小于10×10 mm2)。

不允许:1)镀层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2)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3)局部无镀层(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的孔内部分除外);4)以及节中未包含的其它缺陷。

镀层厚度按 GB 5930-86 进行检测。

厚度检查在零件上进行;每批零件供应方都需检测。

对钢铁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 20 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其局部总厚度必须达到 30 μm 以上,其中铜镀层为 20-25μm,镍镀层为 10-15μm ;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华振机械电器有限公司钣金加工检验通用标准HZ-WI-006(A/0)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原材料检验标准4.1金属材料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斑痕,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塑粉4.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4.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4.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4.3.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工序质量检验标准5.1冲裁检验标准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3以下±0.2以下大于3小于30 ±0.3以下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大于315小于1000 ±1.0以下大于1000小于2000 ±1.5以下大于2000小于3150 ±2.0以下5.2折弯检验标准5.2.1 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t(t为板厚)。

除特别注明外,折弯内圆角为R1。

5.2.2 压印:看得到有折痕,但用手触摸感觉不到(可与限度样板相比较)。

5.2.3 折弯变形标准按照照《表二》及《表三》。

【附表二:对角线公差要求】对角线尺寸(mm) 对角线的尺寸差(mm)300以下±0.3以下大于300小于600 ±0.6以下大于600小于900 ±0.9以下大于900小于1200 ±1.2以下大于1200小于1500 ±1.5以下大于1500小于1800 ±1.8以下大于1800小于2100 ±2.1以下大于2100小于2400 ±2.4以下大于2400小于2700 ±2.7以下5.2.4折弯方向、尺寸与图纸一致。

5.3 钣金加工件检验标准5.3.1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尺寸公差见表三。

【附表三:尺寸公差要求】未注公差按GB-1804M5.3.2 压铆件压铆螺母(柱)、压铆螺钉、涨铆螺母(柱)、拉铆螺母等,零部件加工完成后,螺纹不得变形(螺母或螺钉能自由进出,顺畅无卡滞现象),压铆件应与板面相平,不允许凸起或凹进(手感触摸应平滑),压铆件与板面垂直,压铆后压铆区无有变形、猪嘴现象,拉包的高度、壁厚应均匀一致,顶部不应有毛刺。

5.3.3 焊接5.3.3.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

焊缝长度、高度不均不允许超过长度、高度要求的10%。

5.3.3.2 焊点要求: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200±20mm,焊点位置要对称,上下位置要统一。

如加工图纸上对焊点有特殊要求,按图纸执行。

5.3.3.3点焊间距小于50mm,焊点直径小于φ5,焊点布置均匀,焊点上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实际厚度15%,且焊接后不能留有明显的焊疤。

5.3.3.4焊接后,其它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被焊渣、电弧损伤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除干净。

5.3.3.5 焊接后,零件外表面应无夹渣、气孔、焊瘤、凸起、凹陷等缺陷,内表面的缺陷应不明显及不影响装配。

门板、面板等重要零件还应去除焊后应力,防止工件变形。

5.3.3.4焊接零件外表面应磨平,若为喷粉件、电镀件,焊后打磨粗糙度为Ra3.2~6.3,喷漆件为Ra6.3~12.5。

5.4机柜整体检验标准5.4.1表面外观要求5.4.1.1 外形尺寸未作特别要求的按IT13级执行。

机柜应方正无歪斜扭曲现象,机柜六个主面的垂直度、直线度(不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

公差范围见表二。

5.4.1.2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零件应垂直,其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标准按表二。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大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满足表三。

5.4.1.3 门、面板的安装对正及间隙要求:同一批机柜相同地方的间隙差值小于0.4。

门应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与机柜四周产生磨擦与干涉,不应有碰撞、刮漆现象。

5.4.2 机柜稳定性要求机柜装配后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不允许由于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而翻倒。

检验方法:使机柜倾斜10°,机柜不翻倒。

在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下,机柜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不应有异常的嚓嚓作响及摇动声。

5.4.3 机柜安全性要求机柜外表面与人身可触及部分的棱边等部位要倒纯及去除毛刺,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边、粗糙表面,在表面喷涂前要去除毛刺。

机柜接地要求导电部分应无锈斑,导电性良好。

5.5喷涂件外观检验标准5.5.1 喷涂前工件表面处理要求:需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清洗等处理。

5.5.2 工件表面无水印或残留的清洗液。

5.5.3 无油污、灰尘、纤维等会影响喷涂表面质量或附着力的不良现象。

5.5.4其他检验要求详见《喷涂检验标准》。

5.5.5压铆螺母、螺钉、螺纹孔经喷涂后的允收条件须保证螺杆、螺母、攻丝孔经喷涂后螺纹良好,装配顺利为合格。

扭力测试标准为:螺纹规格M3 M4 M5 M6 M8 M10扭力标准≥6kgf/cm ≥12kgf/cm ≥27kgf/cm ≥49kgf/cm ≥60kgf/cm ≥100kgf/cm 6.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6.1电镀处理部分配件采取热镀锌处理,电镀标准按国标或客户要求执行。

48小时盐雾实验后无辐射剥落现象。

6.2电镀件外观检验验收标准光源标准、附着力检测、质量等级分类等与“喷涂外观检验标准”的相关条款相同。

7.丝印检验标准7.1颜色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

色彩印刷应该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看,看不清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准,印刷字符及色块的边缘不清晰度不大于0.17.2缺陷色斑,夹杂物,色斑的长度不大于1,不许聚集,两处色斑至少相距50以上。

不允许有图案不清晰,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现象。

7.3附着力参照喷涂附着力检验方法8.装配通用检验标准8.1装配通用要求8.1.1总要求装配应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必须经设计批准。

提交装配的所有材料、机械和电器零部件、外购件均应符合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及有效期要求。

不允许在装配过程中对被装配件造成任何损坏和降低其性能。

8.1.2机械装配的一般要求机械零部件装配前必须清洁。

进行清洁处理后,对活动零件应重新干燥和润滑,对非金属材料的部件,清洗所有溶剂不应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和造成形变。

相同的机械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

也允许装配过程中按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修配调整。

只有在图纸有规定时才允许对外购件进行补充加工。

机械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不允许产生裂纹、凹陷、压伤等可能影响设备性能的其它操作。

因装配原因导致涂复层有局部损伤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弹性零件(如弹簧、簧片、卡圈等)装配时不允许超过性限度的最大负荷而造成永久性变形。

有锁紧定位装置的零部件,在调整完毕后应锁定。

锁定时,变化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对要求完全固定的结构应当装配牢固,不允许有歪斜、摆动、转动、位移等现象。

各种橡胶、毛毡及其它非金属材料衬垫均应紧贴装配部件,不允许有裂纹或皱折。

经氧化或氮化处理的钢制件,装配前应采取防锈措施。

机械安装完毕后,不允许有残留金属屑及其它杂物。

8.1.3对可拆卸连接的装配要求各可拆卸连接(螺钉、螺栓、销等)均应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无坏丝滑牙现象。

螺钉装配后端面平齐工件基面,末端突出部分不超过4扣;9.包装要求:9.1必须牢固可靠,符合“三防”与长途运输要求;9.2其它按客户要求执行;9.3 随货文件齐全,符合国家及对方口岸要求。

【表四: A级面外观标准】NO.缺陷种类规格值面积限度检查工具100以下100-300 300以上1磨伤、擦伤、划伤长10,宽0.1以下 1 2 3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卷尺长10,宽0.15以下0 1 2长15,宽0.1以下0 0 1宽0.15以上0 0 02 异物0.3以下 1 2 3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0 1 20.5以下0 0 03 凹凸φ0.3以下 1 2 3游标尺点测规φ0.5以下0 1 2φ0.5以上0 0 04 黑色、白点、其它色点0.3以下 1 2 3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0 1 20.4以上0 0 05 折痕长2,宽0.2以下 2 3 4 游标尺长4,宽0.2以下 1 2 3长5以上0 1 2宽0.2以上0 0 06 毛边1.本体不超过0.1以上游标尺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7 色调除指定色板上下限外,不可参杂色与脱落目测8 光泽按设计指定并不可有不均现象目测9 油渍不可有10 目视文字文字应鲜明可观,不可断缺(剥落限度为0.12以内) 目测11 耐热性温度60°C,2小时耐热实验不能起浮、龟裂、溶解、收缩目测[表四:A级面外观标准]NO.缺陷种类规格值面积限度检查工具100以下100-300 300以上1磨伤、擦伤、划伤长10,宽0.1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卷尺长10,宽0.15以下 1 2 3长20,宽0.1以下0 1 2宽0.15以上,0.25以下0 1 22 异物0.3以下 23 4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 1 2 30.4以上,0.8以下0 1 23 凹凸φ0.3以下 2 3 4游标尺、点测规φ0.5以下 1 2 3φ0.5以上,φ1以下0 1 24黑色、白点、其它色点0.3以下 2 3 4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 1 2 30.4以上,1以下0 1 24黑色、白点、其它色点0.3以下 2 3 4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 1 2 30.4以上,1以下0 1 25 折痕长2,宽0.2以下 3 4 5游标尺长4,宽0.2以下 2 3 4长5以上,20以下 1 2 35 折痕长2,宽0.2以下 3 4 5游标尺长4,宽0.2以下 2 3 4长5以上,20以下 1 2 3宽0.2以上,1.5以下 1 2 3[B级面外观标准]6 毛边1.本体不超过0.1以上目测,游标卡尺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7 染色处理应没有变色及不均现象,用白布擦拭微量色料附在白布上,不可有脱落目测8 色调除指定色板上下限目测9 色泽按设计指定目测10 油渍不可有11 目视文字文字应鲜明可观,不可断缺(剥落限度为0.12以内)目测四周文字倾斜度±0.75°色调应在上下限内文字位置及倾斜程度+0.2以内12 耐热性温度60°C,2小时耐热实验不能起浮、龟裂、溶解、收缩目测【表六:C级面外观标准】NO. 缺陷种类规格值面积限度检查工具100以下100-300 300以上1磨伤、擦伤、划伤长20,宽0.1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卷尺长20,宽0.15以下 1 2 3长20以上宽0.1以下0 1 2宽0.15以上0 1 22 异物0.3以下 23 4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 1 2 30.4以上0 1 23 凹凸φ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φ0.5以下 1 2 3B级面外观标准φ0.5以上0 1 24黑色、白点、其它色点0.3以下 2 3 4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 1 2 30.4以上0 1 25 折痕长2,宽0.2以下 3 4 5 长4,宽0.2以下 2 3 4 长5以上,20以下 1 2 3 宽0.2以上 1 2 36 毛边1.只要不伤害手,就允许存在目测,游标卡尺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7 染色处理只要附着力达到要求,允许有杂色存在目测附:未注尺寸公差对照表:ISO2768-1(GB/T1804-92)表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公差Limits in mm for nominal sizes in mm符号描述0.5-3 3~6 6~30 30~120 120~400400~10001000~2002000~4000f Fine 精密级±0.05 ±0.05 ±0.1 ±0.15 ±0.2 ±0.3 ±0.5 —m Medium 中等±0.1 ±0.1 ±0.2 ±0.3 ±0.5 ±0.8 ±1.2 ±2c Coarse粗糙级±0.2 ±0.3 ±0.5 ±0.8 ±1.2 ±2 ±3 ±4vvery coarse最粗—±0.5 ±1 ±1.5 ±2.5 ±4 ±6 ±8 For nominal sizes below 0,5 mm the limit measures are to be indicated directly at the nominal measure.表2 倒角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公差Limits in mm for nominal sizes in mm 符号描述0.5~33~6 6以上f Fine 精密级±0.2 ±0.5 ±1 mMedium 中等c Coarse 粗糙±0.4 ±1 ±2v very coarse 最粗表3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公差Limits in mm for nominal sizes in mm符号描述10以上10-50 50-120 120-400 400以上fFine 精密±10±0030′±0020′±0010′±005′mMedium 中等c Coarse 粗糙±1030′±10±0030′±0015′±0010′vvery coarse 最粗±30±20±10±0030′±0020′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2年10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