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分区空间不够解决办法

linux磁盘分区空间不够解决办法
linux磁盘分区空间不够解决办法

由于当初安装系统设计不合理,有些分区的过小,以及网络通讯故障等造成日志文件速度增长等其他原因都可以表现为磁盘空间满,造成无法读写磁盘,应用程序无法执行等。下面就给你支几招(以/home空间满为例):

1.定期对重要文件系统扫描,并作对比,分析那些文件经常读写

#IS-IR/home>;files.txt

#diff filesold.txt files.txt

通过分析预测空间的增长情况,同时可以考虑对不经常读写文件进行压缩,以减少占用空间。

2.查看空间文件系统的inodes消耗

#df-i/home

如果还有大量的inpde可用,说明大文件占用空间,否贼可能大量小文件占用空间。

3.找出占用空间较大的目录

查看/home占用的空间

#du-hs/home

查看/home下占用空间超过1000m

#du/awk'$1>;2000'

4.找出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

#find/home-size +2000K

5.找出最近修改或创建的文件

先TOUCH一个你想要的时间的文件如下

#TOUCH-t 08190800 test

#find/home-newer test-print

删除日志

#rm-rf/var/log/*

7.对分区做连接

在有空间的分区,对没有空进分区做连接

#in-s/home/use/home

8.找出耗费大量的空间的进程

根据不同的应用,找出对应的进程,分析原因。

9.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

#fsck-y/home

10.重启机器

有了以上的十招,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关键还是安装时要规划好分区。另外发现磁盘蛮时,不能急,小心操作,认真分析原因,然后小心应对。需要注意,以上十招不需要顺序执行,有的可能一招封喉,有的可能需要数招并用,删除操作一定要小心。如果还不行,只有采取增加硬盘,重新安装系统等“硬”办法了

还可以:

cd/

du-h--max-depth=q/grep M/sort-n

找到最大的那个目录后进入该目录

再运行du-h-max-depth=1/grep M /sort-n

找出来以后看是否有用的文件

没用就删掉

磁盘扩容

vm虚拟机linux磁盘空间不足,手动扩大(转)

随着Linux虚拟机的不断使用,在VMware中经常遇到预先装好的 linux 虚拟机的硬盘空间过小的问题,造成很多软件不能安装,而重新装一个,又挺麻烦。于是,上网搜了下关于 vmware 硬盘扩容的方法。总结如下:

1、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目录。

2、一个分区挂载在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

一:首先使用VMware工具扩容分配的硬盘空间:

1 、 vmware 提供一个命令行工具, vmware-vdiskmanager.exe ,位于 vmware 的安装目录下,比如

C:\Program Files\VMware\VMware Workstation\vmware-vdiskmanager.exe. 在 windows 下运行 cmd ,转到 vmware 的安装目录

vmware-vdiskmanager.exe 可以查看帮助

2. 对于扩容,可以输入下列命令:

vmware-vdiskmanager -x 50Gb "D:\VMware\WinXP\myLinux.vmdk"

注:要扩容的系统这时不能在运行,参数 "-x" 表示要扩展虚拟机硬盘空间,紧随其后的数字是要扩展到的大小 ( 本例为扩展到 50GB ,这是一个磁盘总量,包含了原先的磁盘容量 ) 。最后是指定要操作的虚拟机磁盘的具体文件,要是路径名中有空格,必须以双引号括起来。按回车键开始执行,执行完毕,退出命令提示符窗口,

重启 VMware ,会发现虚拟机硬盘空间已变成 50GB 了。

我们重启虚拟机后,发现虚拟机的硬盘是变成 50GB 了,但进入 linux 系统后,用 "df -ah" 查看发现硬盘空间还是原先那么大。

虽然已经扩大了磁盘,但是由于还没有经过分区,指定文件系统,所以 linux 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其实就相当于你的硬盘虽然大了,但是你并没有对其进行分区是一个道理)。下面我们进行分区处理。

方法二:使用VM图形界面,关闭虚拟机,编辑虚拟机配置,直接将硬盘空间扩容。

3. 分区:(这时要切换为 Root 用户,Ubuntu下使用sudo命令)

fdisk 命令: fdisk -l : 打印当前的磁盘分区表,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磁盘的总量的确增加到 50GB 了,但是分区只有以前的那几个原有的分区。

键入命令:fdisk /dev/sda “sda 就是经过扩容的硬盘,为 SCSI 硬盘,IDE 类型硬盘对应为 hda ,是对该硬盘进行操作”

键入:m “ 列出 fdisk 的帮助”

我们在这里是要添加一个新分区,即将扩容出来的那部分做成一个新分区,这样才能被操作系统挂载识别。

键入:n ” 命令 n 用于添加新分区 "

此时, fdisk 会让你选择添加为逻辑分区呢(编号从 5 开始)还是主分区(编号 1 到 4 )。选择主分区吧,则键入 p ;选择逻辑分区键入 l 。

我们选择主分区于是:

键入: p " 选择创建主分区 "

此时, fdisk 会让你选择主分区的编号,如果已经有了主分区 sda1 , sda2 ,那么编号就选 3 ,即要创建的该分区为 sda3.

键入: 3

此时, fdisk 又会让你选择该分区的开始值这个就是分区的 Start 值( start cylinder );这里最好直接按回车,

如果您输入了一个非默认的数字,会造成空间浪费;

此时键入: w " 保存所有并退出,分区划分完毕 "

我们现在还不能用这个分区 , 因没格式化,这时要重启系统就能够在 dev 下面看到 sda3 ,如果不重启不能进行下面操作

4. 格式化该新添加的分区:

键入: mkfs -t ext3 /dev/sda3

或者 mkfs.ext3 /dev/sda3 格式化指定的分区 , 依次类推 , 现在的系统大部分都是 ext3 格式 , 如果你需要其它的 , 可以查看 mkfs 的帮助。此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该新增分区啦:

5 、挂载该分区:

手动挂载,则键入:sudo mount /dev/sda3 /mnt/sda3 表示将该新分区挂载到 /mnt/sda3 / 这个目录下面

(注:Ubuntu下默认是挂载到 /media对应目录下,并且手动挂载的信息在/etc/mtab文件下有登记信息)

开机自动挂载,则修改 /etc/fstab 文件,在这个文件里面添加一行:

/dev/sda3 /mnt/sda3 ext3 defaults 0 0

到这里就可以使用该新加分区啦。

Redhat环境下手动挂载:

1新建/oracledir文件夹

2 mount /dev/sda3/ /oracledir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2009-06-29 01:28:08 标签:linux硬盘分区fdisk建立文件系统挂载文件系统[推送到技 术圈] 将硬盘某个分区挂载到系统中以便存取文件,先fdisk进行分区,然后mkfs建立文件系统,接着便可以mount 它。 一.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 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 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 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

Linux中fdisk分区使用方法

一、fdisk 的介绍 fdisk - 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 ,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本人译的不太好,也没有看中文文档;其实就是分区工具 fdsik 能划分磁盘成为若干个区,同时也能为每个分区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比如linux 、fat32、 linux 、linux swap 、fat16 以及其实类Unix类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等;当然我们用fdisk 对磁盘操作分区时,并不是一个终点,我们还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所需要的文件系统;这样一个分区才能使用;这和DOS中的fdisk 是类似的 二、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 在操作分区之前,我们要明白硬盘分区一点理论,比如硬盘容量和分区大小的计算;对一个硬盘如何规划分区等,请参考如下文档,谢谢 三、fdisk -l 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通过《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我们知道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四个;也不能把扩展分区包围在主分区之间;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划分硬盘分区就比较容易的多;也能为以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1、通过fdisk -l 查看机器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9729 55617030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ev/hda10 7752 9729 15888253+ 83 Linux Disk /dev/sda: 1035 MB, 1035730944 bytes 256 heads, 63 sectors/track, 1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128 * 512 = 825753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 图文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图文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时间:07-10 21:28:58【大中小】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Centos下磁盘管理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 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Linux下如何调整磁盘分区

环境 服务器安装有一个60G的硬盘,目前已经划分为/、/home、/chroot和/swap,详细的分区信息如何下所示: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hda: 61.4 GB, 614928384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747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915 7349706 83 Linux /dev/hda2 916 1414 4008217+ 83 Linux /dev/hda3 1415 7476 48693015 5 Extended /dev/hda5 1415 1477 506016 82 Linux swap /dev/hda6 1478 7476 48186936 83 Linux 然后现在希望从/home分区里面分出大约4GB的空间用于安装FreeBSD。 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注意是文件系统,而不是分区的大小),然后对调整完毕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然后再进一步调整分区的大小。 文章以我自己用的系统为例子,实际操作时根据情况调整即可。 用惯了传统调整硬盘工具的人可能会认为文件系统和硬盘的分区之间是统一的,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是完整的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BSD可以在一个硬盘分区里面制作多个文件系统分区)。想像一下带有移动式书架的书橱。你可以通过移动式书架调整书橱里面书籍的位置。把书当成文件系统,你可以在书橱里面放满书籍,也可以通过移动式书架调整书橱的空间。当然也可以通过书架调整书橱里面书籍存放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 hda1------>;|<-- hda2------>;|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

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步骤(精)

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步骤来源: ChinaUnix博客日期:2007.04.22 18:30(共有0条评论我要评论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首先要准备安装包,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包通常是一个或多个ISO镜像文件(一般通过网络下载就可以得到;其次,要通过某种手段启动镜像文件中的系统安装程序;接下来,按照安装程序的提示信息进行安装就可以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指定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位置,这主要涉及硬盘分区的一些知识。综合来看,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关键要学会两点:第一、如何为Linux操作系统准备硬盘空间?第二、如何启动ISO镜像文件中的安装程序。硬盘分区通常,在使用硬盘时,都要进行分区。如果把未分区的硬盘比做一张大白纸,那么分区后的硬盘就相当于这张大白纸被画上了几个大方框。一块硬盘被分成多个分区之后,各分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分区都可以有自己的文件格式,例如 FAT16、FAT32、NTFS等等。Linux 操作系统需要的硬盘分区要安装一个操作系统,一般来讲都要为它准备专门的分区。专门,意味着不能与其他操作系统合用一个分区,也意味着不要与用户自己的数据文件合用一个分区,前者是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不同格式的磁盘分区,后者则更多地出于用户数据安全和系统维护方便的考虑。从最低配置角度讲,Linux 操作系统需要一个EXT2或EXT3格式的硬盘分区作为根分区,大小在2~5G就可以。另外还需要一个SWAP 格式的交换分区,大小与内存有关:如果内存在256M以下,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内存的两倍;如果内存在256M以上,交换分区的大小等于内存大小即可。Linux 硬盘分区管理工具在安装Linux 操作系统时,如果选择了手工的分区方式,将启动硬盘分区工具Disk Druid。这个程序是安装程序自带的。下面讨论一下该软件的使用。Linux下硬盘分区的标识在Linux 下用hda、hdb 等来标识不同的硬盘;用hda1、hda2、hda5、hda6 来标识不同的分区。其中,字母a 代表第一块硬盘,b代表第二块硬盘,依次类推。而数字1 代表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2 代表第二个分区,依次类推。1到4 对应的是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或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从5开始,对应的都是硬盘的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一块硬盘即使只有一个主分区,逻辑分区也是从5开始编号的,这点应特别注意。系统上有一块硬盘,名字为/dev/hda,它上面有一个NTFS 格式的主分区hda1 以及

Lin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Lin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对于Linuux服务器站长们是否了解呢,在这里专职优化、域名注册、网站空间、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vps主机、服务器租用的中国信息港来为你详细分析Linu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方法!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 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 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 · 交换分区需要多大? · 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 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 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 25G。 /boot 20M Swap 128M

Linux(Ubuntu)硬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 硬盘”分区“图文教程(用于光盘,U盘安装Ubuntu) 关于Linux系统下的“分区”问题,对于新手来说一直是很头疼的。我来简单写一下,它的“分区”方法,规则。 郑重声明: 1.我为了让没有接触过Linux系统的人,理解更加简单。所以在言语表述上不是很规范,专业。我只需要新手们能够明白基础知识,以后想提高,延伸。大家可以去Linux专门的论坛,看帖子学习。这个帖子,只给新手们起到“入门”的作用 2.本教程虽然标题是Ubuntu分区,但其实大部分linux发行版系统,“分区”的方法,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我后面会给出另外几个发行版本的图,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3. 对于Ubuntu来说,其安装方法现在有:wubi 硬盘安装,普通光盘安装,U盘安装,三种。其中wubi安装不需要涉及到“分区”,另外2种安装方式,必须先学会“分区”方法再谈安装! 大家都看到了,我一直是给“分区”,加了引号,因为在任何的“类Linux”系统里(比如红旗,红帽子,Ubuntu),他们并没有硬盘分区这个概念,这个和Windows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挂载点 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 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 1. Boot 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 2. / 或者/ROOT 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 3. home “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4. SWAP 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为了菜鸟们理解方便,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小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Linux核心的系统,上述的2,4.有它们2个“挂载点”,就够了。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

Centos下磁盘管理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 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 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此处可输入p查看分区是否成功,输入p回车,如下图:显示分区成功 接下来我们就划分扩展分区,按n回车 这里输入e,表示创建扩展分区,输入e回车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及LINUX分区介绍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为了安装L i n u x ,你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你的计算机上安装的其他操作系统(如Wi n d o w s ,O S / 2 或着其他版本的L i n u x )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这项工作就是我们马上要进行的硬盘分区。 1. Linux 硬盘分区的基础知识 一个硬盘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区。访问每个分区就像访问不同的硬盘。每个分区甚至可 以有一个类型用来表明这个分区中信息是如何存储的。例如,D O S 、O S / 2 和L i n u x 使用不同的硬盘分区类型。你可以这样处理你的L i n u x 分区: 1) 可以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类型?quot;Linux Native "的硬盘分区,通常称为"L i n u x原始分区"。同时还需要一个类型为"Linux Swap "的分区,也叫做"L i n u x 交换分?。 2) Linux 对分区的最小要求是:一个"Linux Native "加一个"Linux Swap "分区。要特别注意的是,L i n u x 一定不可以安装在D O S / Wi n d o w s 的分区内! 3) 即使你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或者一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你仍需要为L i n u x 创建分区。相对而言,这种情况非常简单,因为不必为硬盘的其他分区操心。 对于网站建设者而言,我们推荐采用这种方法,你甚至可以不要D O S / Wi n d o w s ,因为在你的网站对外发布(供外界访问)的时候,你只能使用L i n u x 系统,而且,一般网站总是处于"发布"的状态,你将几乎没有机会运行你的D O S / Wi n d o w s 。 4) 对于一般用户,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将L i n u x 安装在已经含有其他操作系统的硬盘上。这种情况就有一点复杂,因为一个错误就可以毁了你现有的分区,更不用说它含有的数据! L i n u x 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标识硬盘分区,如果你习惯于使用类似"C 盘/ D 盘"来标识硬盘分区的话,可能会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设计比其他操作系统更灵活,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归纳如下: 1) 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你将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盘),或s d(指S C S I 硬盘)。 2) 第三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的设备号。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个I D E 硬盘)或/ d e v / s d b(第二个S C S I 硬盘)。 3)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 到4 表示。逻辑分区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来源:加入时间:$AddTime$ 为了安装L i n u x ,你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你的计算机上安装的其他操作系统(如Wi n d o w s ,O S / 2 或着其他版本的L i n u x )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这项工作就是我们马上要进行的硬盘分区。 1. Linux 硬盘分区的基础知识 一个硬盘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区。访问每个分区就像访问不同的硬盘。每个分区甚至可 以有一个类型用来表明这个分区中信息是如何存储的。例如,D O S 、O S / 2 和L i n u x 使用不同的硬盘分区类型。你可以这样处理你的L i n u x 分区: 1) 可以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类型?quot;Linux Native "的硬盘分区,通常称为"L i n u x原始分区"。同时还需要一个类型为"Linux Swap "的分区,也叫做"L i n u x 交换分?。 2) Linux 对分区的最小要求是:一个"Linux Native "加一个"Linux Swap "分区。要特 别注意的是,L i n u x 一定不可以安装在D O S / Wi n d o w s 的分区内! 3) 即使你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或者一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你仍需要为L i n u x 创建分区。相对而言,这种情况非常简单,因为不必为硬盘的其他分区操心。 对于网站建设者而言,我们推荐采用这种方法,你甚至可以不要D O S / Wi n d o w s ,因为在你的网站对外发布(供外界访问)的时候,你只能使用L i n u x 系统,而且,一般网站总是处于"发布"的状态,你将几乎没有机会运行你的D O S / Wi n d o w s 。 4) 对于一般用户,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将L i n u x 安装在已经含有其他操作系统的硬盘上。这种情况就有一点复杂,因为一个错误就可以毁了你现有的分区,更不用说它含有的数据! L i n u x 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标识硬盘分区,如果你习惯于使用类似"C 盘/ D 盘"来标识硬盘分区的话,可能会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设计比其他操作系统更灵活,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归纳如下: 1) 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你将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盘),或s d(指S C S I 硬盘)。 2) 第三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的设备号。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个I D E 硬盘)或/ d e v / s d b (第二个S C S I 硬盘)。 3)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 到4 表示。逻辑分区 从5 开始。例如,/ d e v / h d a 3 第一个I D E 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d e v / s d b 6 是第二个S C S I 硬盘上的第二个逻辑分区。 在重新对你的硬盘分区时,可能遇到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对它们的处理方法分别应该是这样的:

Linux下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Linux下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在对硬盘进行分区前,应该先弄清楚计算机担负的工作及硬盘的容量有多大,还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 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 ·交换分区需要多大? ·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 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

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Linux硬盘分区管理工具

Linux硬盘分区管理工具 在安装Linux 操作系统时,如果选择了手工的分区方式,将启动硬盘分区工具Disk Druid。这个程序是安装程序自带的。下面 讨论一下该软件的使用。 Linux下硬盘分区的标识 在Linux 下用hda、hdb 等来标识不同的硬盘;用hda1、hda2、hda5、hda6 来标识不同的分区。其中,字母a 代表第一块硬 盘,b代表第二块硬盘,依次类推。而数字1 代表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2 代表第二个分区,依次类推。1 到4 对应的是主分区 (Primary Partition)或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从5开始,对应的都是硬盘的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一块 硬盘即使只有一个主分区,逻辑分区也是从5开始编号的,这点应特别注意。 如图0-8,是在Linux硬盘分区工具Disk Druid 下看到的某计算机的硬盘情况。系统上有一块硬盘,名字为/dev/hda,它上面 有一个NTFS 格式的主分区hda1 以及一个扩展分区hda2,扩展分区hda2又被分解为若干个逻辑分区,包括FAT格式的hda5和hda6, ext3 格式的hda8,swap 格式hda7。 提示:兼容性问题。如果在Windows环境下看,hda1 将对应C,hda5 对应D,hda6则对应E,其他分区Windows 是不能识别 的,因此看不到。 图0-8 Linux下的硬盘分区标识 删除分区 如果要删除某个分区,先用鼠标选中它(如图0-9),然后单击“删除”按钮,就可以删除一个分区了。删除前,会有确认删除

的对话框,如图0-10,点“删除”按钮,选中的分区就被删除了,变成空闲空间,如图0-11。 图0-9 图0-10

Linux下查看磁盘分区命令详解

Linux下查看磁盘分区命令详解2012-04-09 21:33:40 分类:LINUX 计算机用户,日复一日在磁盘中存储、移动、删除各类文件。当然会关心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在 Linux 中有一个 Shell 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对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一清二楚。它就是“df”命令。 我们试着在终端中输入 df 看看会显示什么。 天哪,东西很多,很详细。但是那些数字这么长,我是不是得用很多时间也想明白磁盘有多少空间呢?也许 df 命脉的 -h 参数能帮助您。我们试着在终端中输入 df -h。

现在是不是清楚多了?但是我想知道这些个分区是哪种文件系统怎么办?也许有个参数能帮助您:-T。请一定注意,这里是大写的 T。在 Shell 命令中是区别大小写的。 现在倒是看到了分区的类型了,但是它又用那么长的数字显示空间容量了。有没有又能看到分区类型,又用简单的办法显示磁盘容量的呢?有的!就是把 -T 和 -h 参数放在一起喽!

现在我只想看硬盘中 FAT32 分区的情况。毕竟我用 Linux 上网下载的东西会放在这里嘛!我们尝试在 df 命令后面使用 -t 参数。我们试着输入命令 df -Th -t vfat。 /dev/sda1 是我接在电脑上的移动硬盘上的一个分区。什么?什么?朋友您要看 FAT32 分区的情况,不是 vfat?喔!也许您还记得本站在其它文章中讲到了 Linux 系统中分区类型的情况。 朋友您不想看 FAT32 分区啦!要看除 FAT32 分区以外的其它分区?行,没问题。我们使用 -x 参数可能显示除某类分区之外的其它分区。试试看把 -t 改成-x,我们在终端中输入命令:df -Th -x vfat。 哈哈,这个参数是不是了了您的心愿了?喔!千万别忘了,在 Linux 中不只有您在硬盘中看到的分区喔!什么,还有其它的吗?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看看不就知道了吗?眼见为实嘛。我们使用 -a 命令可以显示当前 Linux 系统中的所有分区。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在学习Linux 的过程中,安装Linux 是每一个初学者的第一个门槛。在这个过程中间,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给硬盘进行分区。虽然,现在各种发行版本的Linux 已经提供了友好的图形交互界面,但是很多的人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Linux 的分区规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区工具― Fdisk 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初上手red hat linux的用户,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 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讲解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 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 或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例如,第一个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hda;第二个IDE 设备就定义为hdb;下面以

linux磁盘分区 格式化 挂载详解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图文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df -h命令查看当前磁盘分区空间使用情况详情等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 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如何合理地给你的Linux分区

如何合理地给你的Linux系统分区本文介绍Linxu常用分区挂载点常识以及桌面、服务器分区的推荐配置,当然这个配置是笔者从许多文摘中整理出来的,分区大小这个话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这个话题,比如WEB服务、邮件服务、下载服务等。 分区是什么? 分区就是硬盘格式化过程中的空间划分。当然是逻辑意义上的划分,不是真的叫你把硬盘拔出来用刀子划分。硬盘分区后就有各种用途了。把分区想象成两个不同的配置过程。分区很方便因为它起到了一种“沙盘式”的作用。(笔者:沙盘,差不多就算虚拟的概念吧,真实的操作不受影响)如果你有个1TB的硬盘,分成两个区,一个250GB,一个750GB,这样你在这个分区的操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分区,反之亦然。你可以把这个分区在网上共享,而不必担心另一个分区也会被共享出去。一个分区可以装上让木马、病毒肆虐的Windows系统,另一个可以装上过时的打满安全补丁的Linux系统。二者不会相互影响,除非你把两个分区都搞坏了,或者你的硬盘真的报废了。 另一个分区的好处是,你的分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就算把硬盘格式化成系统可以读写操作的一种“表”结构。你只有一个硬盘?没问题啊。你还是可以在一个硬盘上安装不同的系统。省的再买个硬盘了。 虽然文件系统很多种,但分区类型只有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其中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的。一个硬盘只能有最多四个主分区,这是因为主引导记录的限制。这个只跟硬盘有关,跟操作系统是什么没有关系。主引导记录告诉机器从哪里启动系统,所以一般来说主分区是安装系统的。但如果你想要多个分区怎么办?这就是扩展分区的用途了。扩展分区就是其他逻辑分区的容器。你可以在里面放任意多的逻辑分区。(笔者:说是无限多个,其实还是有限的,至少不能超过你硬盘的大小,而且据我所知是125个,2的7次方?)既然扩展分区这么给力,那干嘛不用扩展分区呢?因为你不能从扩展分区启动系统。当然现在牛人很多,是有法子的。但最好的方法就在事先就准备用主分区装系统。而且分区如何标识也是跟分区的类型有关的。先是主分区而后再标识逻辑分区。这样的话,如果你在系统间切换就会引起盘符错乱的问题,以后添加或是删除分区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Linux中的挂载点 Windows系统下的分区很明了,一个分区就是一个盘符。如果有可以兼容的文件系统,系统也可以读写那个分区。如果是不兼容的文件系统,Windows就忽略这个分区或者提示你格式化。Linux所有类似Unix却不是这样。 Linux就是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到一颗“树”下。如果你有另外的分区或者硬盘,它们就会被“挂载”到枝干的子目录中,像是/media或/mnt。这个子目录就是所谓的挂载点了。这个方法跟Linux的“树”概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你可以把分区挂载到任意的子目录中。Windows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一个新的分区就是另外的一个盘。而且

介绍Linux硬盘系统建立分区步骤

本人很喜欢Linux硬盘系统,在工作中也很喜欢总结关于Linux的经验教训。Linux硬盘系统的知识里面介绍了些一般常用的挂载点,用户们学会就完全可以操作Linux系统。 Linux硬盘系统下,硬盘光驱等设备的命名规则 Linux硬盘系统好像很喜欢“另类”,它对硬盘设备的命名方法,也和Windows有很大区别。在Linux硬盘系统里面,你的硬盘设备信息,是专门存储在“dev”这个挂载点里面的。上面我没有提到这个挂载点,大家知道就行了。后面会见到。它的硬盘命名方法是: 1. IDE 接口的硬盘,Linux下称为(或者说是显示为):HD 2. SA TA硬盘或者SCSI硬盘,称为:SD 3. 光驱,就是CDROM 了。如果有多个光驱,是按数字命名排列的,比如:CDROM0,CDROM1,CDROM2 4. 硬盘里面的Windows下的分区以Ubuntu 8.04以上为例,它已经很好很好的支持Windows分区类型(FA T32,FA T,NTFS)的读写操作了。你系统安装好后,它就能自动识别这些Windows分区。它们会以“该分区的容量大小+分区卷标”,来标明,比如:22.5G GAME, 30G System^^^这样。在你系统的“位置”里面,就能看到的。 5. 如果你有多硬盘……………… 刚才说了,在Linux里面,硬盘被分为:HD 和SD,那么,根据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第一块硬盘,就是hda,那么,这块硬盘的第一个挂载点,就是hda1,以此类推hda2,hda3^^^ 刚才说了,多块硬盘,是根据26个字母顺序排的,那么,hdb就是第二块硬盘了。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它的“分区”,自然就是:hdb1,hdb2,hdb3……………………同样道理,大家应该能知道,sdb3,是什么意思了吧? 关于常见挂载点的容量设置 每个人的硬盘大小都不同,自然也没有“定论”了,我大致说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1. boot Linux硬盘系统,它的引导文件很小很小,这个boot挂载点,大家分100M,就足够了(这个基本上能算是定论!不管你硬盘多大,就分这么多,足够足够了!等你安装完了系统,去看看它,其实就占45M——50M)小知识:BOOT挂载点,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个人建议,如果你要做双系统,最好是单独分出来,等你安装grub引导器的时候,把它安装到boot上,就是双系统了,这样做,目的就是更明确,更方便。 2. / (有些Linux发行版,这个也写做:/root,功能道理是一样的)刚才说过了,得大点,至少5G以上 3. home 刚才也说了,是要求最大最大最大的。。。。。。你就尽量分吧。嘿嘿!网上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