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十大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十大散文
【篇一:朝花夕拾十大散文】
《小引》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录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阿长与》被收录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藤野先生》被收录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二:朝花夕拾十大散文】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亦舒也有同名小说《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同时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称。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鲁迅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
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作品记述了作
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亦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
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最初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
排出版。
编辑本段文章主要内容
实质《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藤野
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范爱农》——写一个潦倒
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目录《小引》《鲁迅著《朝花夕拾》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
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
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没有一个坏形象,却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
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
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
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
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
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
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
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
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
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
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
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
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
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
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朝花夕拾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
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
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
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
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
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彷徨》。除了小说,鲁
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
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
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
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
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