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_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1单元第2课《雨巷》_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1单元第2课《雨巷》_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fa9777c1cfad6185fa70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雨巷》教案教材分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教法设计: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
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学法指导: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e55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4.png)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5f45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2.png)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024年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精彩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e01fd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e.png)
2024年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对《雨巷》的诗歌意象、艺术特色、创作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戴望舒的生平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诗歌意象、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2. 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中的意象、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内容解析:分析《雨巷》的诗歌意象、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相似特点的现代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雨巷》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仿写一首以雨巷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作者:戴望舒诗歌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艺术特色:象征、隐喻、抒情等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渲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结合个人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点:意象分析:具体分析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艺术特色分析:阐述象征、隐喻、抒情等艺术特色的体现,以及其在诗歌中的效果。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雨巷》的理解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bed7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4.png)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赏析。
具体章节为《雨巷》全文。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和解析,使学生理解《雨巷》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重点:朗读、分析和创作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详细讲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
6. 赏析: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喜欢的现代诗,进行赏析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歌原文3. 意象、情感、修辞手法4. 例题解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巷”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注重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2(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2(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720b4a9dd88d0d232d46a0c.png)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把握诗意2、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体会《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3.分析语言,体会本诗的意象美、古典美和音乐美。
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本诗,具体感受诗中朦胧含蓄的意象美、格调清新的古典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人。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6年参加共青团。
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1949年3月到北平,任华北大学第三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2月因病逝世。
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早期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多用象征手法抒情,用以表现个人难以排遣的寂寞、哀愁和痛苦。
《雨巷》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
抗战后诗风有明显变化,诗中多抒发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和追求光明的强烈情感。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920e904a1b0717ed5dd08.png)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雨巷》【学习目标】1、了解《雨巷》中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诵读、讨论、探究中感受这诗的诗情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理解作者孤独、苦闷和彷徨的感情。
【学习重点】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反复的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象征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中国“左联”成员。
1925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法文,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
建国后在国家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代表作有《雨巷》(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我用残损的手》等。
因《雨巷》获“雨巷诗人”称号。
2、写作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许多热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一二”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再现了处于迷惘时期的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3、丁香:丁香的形状像结,在暮春时节开花。
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4、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 彳亍..( )..( ) 寂寥凄婉..( )..( ) 颓圮( ) 惆怅5、解释词语。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太息凄婉6、朗读全诗。
7、听朗读录音,然后朗读、齐读全诗。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18cc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0.png)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全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巷》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作者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讲解重点词语。
4.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7.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作者:戴望舒3. 诗歌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4. 写作手法:象征、隐喻等。
5. 主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71a935ff01dc281e53af0d7.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教学博苑09-05 1508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教学目标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意象抒情的方法2、鉴赏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初步了解诗歌怎样运用语言加强抒情效果,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理解“雨巷”、“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内蕴的情感。
2、入情诵读,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1、学以致用,掌握一点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2、感受诗歌的忧伤哀婉但充满追求的情感美,理解诗人对美的追求。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创设欣赏诗歌的情境。
2、对话交流,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
3、情境诵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背景音乐――《雨巷》歌曲板书:走入美丽的诗歌天地(一)检查预习:诗主要写的是什么?你圈画出哪些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帖此感受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主要内容:诗人追寻丁香女子而不得。
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独自、彷徨、寂寥、忧愁、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等。
感情基调:低沉伤感,忧郁哀怨,惆怅无奈(二)情境导入:这首诗弥漫着一种忧伤的美。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不只是令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哀伤、打动人的东西常更具有美的力量,让我们在《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中看到弃妇忧伤而坚强的背影,让我们《孔雀东南飞》徘徊不忍离去的孔雀、梧桐下双飞的鸳鸯中听取爱情的悲歌,让我们在《离骚》的“江离辟芷”中感受到屈原忧伤而坚定的情怀……古诗如此,新诗亦然,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位被誉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的“雨巷诗人”,所学习的这首被叶圣陶称许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的诗作,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忧伤的美丽。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戴望舒先生作于80年前的名诗――《雨巷》。
确板书:课题二、读:入情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一)听示范朗读,初步体味诗的情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示范朗读1、请听示范朗读,听的过程中小声跟读2、结合自己课前标注的朗诵符号和大师的朗诵,思考:在节奏、语速、语调、重读等方面,要怎样处理?【师生对话,交流总结】1、全诗节奏:舒缓悠扬2、朗诵处理:缓慢、低沉(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于缓读。
高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雨巷9篇
![高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雨巷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576ec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c.png)
高一语文教案诗两首---雨巷9篇诗两首---雨巷 1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目标择定】1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
2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朦胧的情境美。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雨巷》一诗美在何处?1.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称,可见《雨巷》一诗在创作上极具特色之美,对此如何品评?2.诗人借助象征意象来创造抒情诗歌的意境治美,请体会《雨巷》情韵之美。
3.如何理解诗歌中优美的“丁香”?4.根据《雨巷》一诗的意境,请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前后创作经历,你认为戴望舒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人格之美美在何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 浙江杭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也创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3.写作背景:这成名作约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
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
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
从狱中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
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55c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3.png)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雨巷》。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雨巷》的全文阅读与赏析,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雨巷》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领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a.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如“雨巷”、“丁香”等,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b.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期待和失落。
c. 艺术特色分析:从诗歌的结构、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巷》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类似的诗歌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结构、韵律、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雨巷》的意境。
b. 请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c. 请从艺术特色角度评价《雨巷》。
2. 答案:a. 《雨巷》描绘了一个孤独、悠长的雨巷,诗人在其中徘徊,寻找心中的理想。
b. 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等,它们分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希望和庇护。
c. 《雨巷》具有独特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展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5(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5(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5e3929866fb84ae45c8d6f.png)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介绍作者,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领会意象生成在《雨巷》中的独特性。
3、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会本诗意象生成之美与意境之美,并让学生体验诗人独特的情感。
2、教学难点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将《雨巷》的意象生成较为准确地让学生感知。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介绍:1、戴望舒:杭州人,生于1905年3月5日,按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2、双鱼座: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主要养分,意志薄弱,逃避现实,优柔寡断,喜好妄想。
3、望舒: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神,纯洁温柔,多情又潇洒。
4、1928年,《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从此人们再也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今天,就让我带领同学们走进《雨巷》一起感知诗人戴望舒的浪漫情怀。
二、初步感知《雨巷》之美(课件演示情景诗朗诵,以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获舞蹈一等奖的《江南雨巷》为背景):1、音乐之美:婉转悦耳,回环往复2、情感之美:淡淡的忧伤,悠远的惆怅(设置提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收集有效信息)三、品味诗歌的音乐之美与情感之美1、借助朗读,逐步体悟诗歌的音乐之美。
(1)语言:多用平声,语气舒缓、平静,因而读起来婉转悦耳,余音绕梁。
(学生自行朗读,教师设置关于声调的提问)(2)韵脚:“长”“巷”“娘”“芳”……位置错综度化。
(引导学生标注韵脚)(3)音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丁香”“彷徨”……同一词语重复出现。
(4)舒缓而又有规律的停连(再次播放朗诵带,学生边听边标注,停用“/”,连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外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cc204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与创作》中的《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歌的朗读、感悟、分析、赏析以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巷》;2.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握《雨巷》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和分析《雨巷》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曾在雨中行走的体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雨巷》。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赏析(15分钟)(1)分析诗歌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2)探讨诗歌的情感:孤独、期待、失落等。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等。
4. 创作实践(10分钟)(1)学生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一道关于《雨巷》的阅读理解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诗歌《雨巷》,谈谈你对其中意象的理解。
(2)尝试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 答案:(1)意象理解:雨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油纸伞代表着希望与庇护,丁香寓意着美好与遗憾。
(2)示例:在梦的尽头,有一条小巷,细雨纷飞,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
《雨巷》教学设计4篇
![《雨巷》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0005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967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e.png)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诗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和情感;学习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雨巷》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问:视频中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解读。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4.课堂讨论提问: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讨论;教师讲解“丁香”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5.诗歌欣赏学生代表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美。
6.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雨巷》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5.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2雨巷(4)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2雨巷(4)](https://img.taocdn.com/s3/m/ddd1cd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e.png)
第2课《雨巷》【学习目标】1.在对比原版与改写版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
2. 着重分析本诗的意象及象征意味。
3. 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对比朗读。
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寥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撑出了一位年轻诗人的哀婉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油纸伞走进诗人戴望舒,与诗人一同去欣赏江南的风景,追寻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下面来欣赏同学带来的音乐陪文朗诵《雨巷》)这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诗歌出自于戴望舒。
在90年前1927年写下这首让他一举成名的诗——《雨巷》。
音乐绘画和舞蹈可以从视觉听觉上直接冲击着我们,而文字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能让我感受到从心灵深处所蕴含的美。
今天我们就从文字中体验雨巷的美。
现在大家自由朗读,并为我们分享你所喜欢几个章节。
一,朗读者。
在对比朗读中,比较改写与原版,分析诗歌音律美。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章节,点同桌朗读相应改写版章节,找出改写的地方并讨论。
)师总结:1,改写意象,油纸伞,太阳伞。
姑娘,女孩。
(板书)意象改了行不行?不行,因为油纸伞最有江南的味道,符合迷蒙,凄清,潮湿的江南,更有神秘的感觉,而太阳伞更加现代摩登不符合雨巷的环境。
姑娘青春靓丽,唤起爱情的联想,女孩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多了一份纯真少了一份联想。
总而言之,这些意象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最能表现哀怨凄清的氛围,给予了当时的某种情感。
所以不能删。
2(1)化繁为简、删掉重叠悠长悠长,走近走近,远了远了。
两个“悠长”叠音连绵,语速舒缓,语调低沉,声情幽怨;去掉之后加快了语速,冲淡了感情,极不妥当。
表现诗人的急切、兴奋、渴盼、欣喜,少一个“走近”就少了一份期待,少了一份惊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3(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3(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a47fbf71fe910ef02df80f.png)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重难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听《丁香花》歌曲:感受丁香花的意境美二、介绍作者作品1、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
诗集还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2、了解作品风格及写作背景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的血腥屠杀,造成可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入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三、1、找出文中的意象,并说说他们的含义?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
2、诗人想通过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主题,他为什么会如此忧伤呢?(1)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2.1《雨巷》(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b4a680d5a8102d276a22f6f.png)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把握作者情感3.丁香姑娘的含义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歌曲欣赏雨巷江涛独自撑着雨伞,徘徊在悠长的雨巷,多希望遇见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她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
这女郎像梦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多希望,送她一枝丁香花,消散那眼光里面迷茫的忧伤。
这女郎像枝丁香,寂寞啊美丽又芬芳,我多希望送她一枝丁香花,交换那眼光里面哀怨的惆怅。
丁香一样的姑娘,消隐在悠长的雨巷,多希望再次相逢,在这寂寥的雨巷。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她像梦一样撑着油纸伞,飘过了雨巷。
独自撑着雨伞,徘徊在悠长的雨巷,多希望遇见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她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而彷徨在雨巷。
蓦然一位姑娘,出现在寂寥的雨巷,梦一般凄婉迷茫,有着叹息的眼光,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我身旁飘过匆匆的女郎,走到那竹篱墙。
这女郎像梦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多希望送她一枝丁香花,消散那眼光里面迷茫的忧伤。
重点字词:彷徨寂寥惆怅颓圮共同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忧伤惆怅孤独失落哀怨思考: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6个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背景道具我、姑娘1、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高中语文 1.2《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9903f52650e52ea54189818.png)
《雨巷》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㈠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㈡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荐《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③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难点,在意向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意象和情感教学难点:对“姑娘”象征意义的把握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对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
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三、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意。
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四、整体把握: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写了我与姑娘在雨巷从相逢到消散的情景,抒发了我“愁怨”的情感。
五、研读意象:1、“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孤独、落寞、惆怅、迷茫但又对未来有着希望和憧憬的人。
江南小巷,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一个失望、抑郁的年轻人从那狭小、悠悠长、寂寥的小巷子走出,从江南的迷茫的愁雨中走出,他痛苦,失望,他对前景充满绝望,他的心里装满忧愁。
可是啊,他的心底还对美丽的世界,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那是一种怎样的,令人心伤的执着呢?尽管风雨凄迷,尽管彩虹无期,他还是充满希望。
他希望碰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一个丁香般美丽的姑娘,一个跟他同病相怜的姑娘,一个可以有同诉衷肠的姑娘。
哪怕是这样的姑娘擦身而过,也可以点亮他迷茫的双眸,也可以安慰他孤独的灵魂,可以让他对人生、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向往,更积极的心态。
2、“姑娘”是怎样一个形象?油纸伞、丁香、梦一样等姑娘是一个纯洁美丽、淡雅高洁、飘逸空灵、哀怨忧伤的女子。
◆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玫瑰或者牡丹、山丹丹等)作比喻?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美丽、高洁)。
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
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
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3、在相逢到消散的过程中我对姑娘的感情分别是怎样的?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她静默地走近”,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
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
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
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意蕴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
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
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
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我注定是悲剧的主人公。
4、第7节为什么再次写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不是重复?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再次流露诗人对理想、对未来的盼而不得却又无法不期盼,也不失希望的悲剧情感。
结构上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格抒情性。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5、“雨巷”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雨巷: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戴望舒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展读《雨巷》,我们被引进了一种梦幻曲般的朦胧飘忽的境界,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
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
“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
也营造了全诗忧伤、迷离、朦胧、哀愁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基调6、你认为“姑娘”是真是假?为什么?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
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
所以意义可能就是一种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
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
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
他所期待的姑娘,既有深沉的内心世界,又有妩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难面前不弯腰的。
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样地不易被人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对方;也许他期待的永远是心中的影象。
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幸福地飞腾起来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
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
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7、诵读全诗六、拓展延伸:将<<蒹葭>>与<<雨巷>>对比赏析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的样子.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区别】同:都是抒情诗,节奏意境都很美,都是借意象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来抒发内心的热烈情感,都很委婉含蓄缠绵异:《蒹葭》来自《诗经》,是古代诗歌;《雨巷》是现代诗歌《蒹葭》感情更执着更强烈,《雨巷》却更郁闷更忧伤无奈【赏析】《蒹葭》: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