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
如何建立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
![如何建立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4f1d7801f69e3143329457.png)
略 紧密相关
。
以G E 为 例
,
根据公 司 发展 战略
,
从 而 影 响企业 的经营效 率
,
。
企业 集 团往 往 拥 有众 多的成 员企
,
G E 集 团下 属 公 司 的 经 营 范 畴 可 分 为 处 于 核 心 地
这 些 企 业 在 长期 的 经 营 管 理 中
有可 能 会形 成
,
甚至 已经 形 成亚 文
虽然大家都
,
到 财 务 目标 就 可 以
如 果 以 壳 牌 石 油 为参 照
。
典型的
,
企 业 集 团采 用 什 么样 的管理 控 制模式
,
不能
战略管控型 模式将 展现 在你面 前 中
,
在壳 牌 石 油集 团
照 搬成功 企业 的管控模式
而 应 该 根 据 企 业 自身 的
,
为 了 保 证 下 属 单 位 目标 的 实 现 以 及 集 团 整 体 利 益
,
提 高 集 团 综 合效 益
、
集 团 管控 常见 困 惑
1
.
上 做工 作
如 协调各下 属单位之 间的矛盾
、
平 衡 各企
业 间的资 源需 求
高级 主 管的 培育
,
、
经验 的分享等
学 习 标杆 的 困惑
,
等 对标杆
。
如 果 以 I B M 为榜 样
一
你 会 发 现 采 用运 营 控 制 型 模
。
大 部 分集 团 企 业 都 是 比 较 喜 欢 学 习 的
又 准 以实现
家 比较 困惑
2
、
。
企业 的 既 定 战 略
企业集团战略管控模式
![企业集团战略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f730e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d.png)
企业集团战略管控模式企业集团战略管控模式一、引言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公司为保证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制定的措施与方法。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集团管控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如何对集团公司产权结构复杂的子孙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选择合理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对战略管控模式进行了探讨,以对集团管控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主要管控模式1.财务管控型模式财务管控型模式是指集团总部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子公司采取以财务指标考核为主的管理方式。
此种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通过对子公司确定年度财务目标,主要关注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投资决策、子公司经营效益和集团公司投资收益,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等,而不关注子公司的生产经营。
集团总部负责财务管控型主要适用于各子公司业务相关度低、对集团影响较小等情况。
2.战略管控型模式战略管控型模式是指集团总部以追求集团公司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而对子公司采取的管理方式。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和战略规划,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干涉较强,但是子公司有一定的自主权,各子公司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集团总部制定涵盖大多数活动的职能政策,集团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集团总部在集团核心业务发展上具有决策批准权,集团总部主要负责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子公司之间的矛盾等。
战略管控型主要适用于各子公司业务相关性较高、子公司的`业务运作比较成熟、子公司对集团影响较大等。
3.运营管控型模式运营管控型模式是指集团总部以对企业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为目标而对子公司采取的管理方式。
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集团总部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广泛、深入,除了对重大的投资,对战略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业务进行管理和干预,直接管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都会涉及。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方式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6ab36f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4.png)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模式集团公司是一种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集团公司的整体权益主要是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和集团内部的契约关系来维系,核心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地位竞争中具有一定垄断和规模优势,一般都经营着规模庞大的资产,管辖着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并且在许多其他企业中拥有自己的权益。
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实施的管理控制及资源的协调分配的方式,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确定公司的治理结构、划分总部及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能、选择公司的组织框架、确定集团的重要资源分配方式及建立流程和绩效管理体系等来影响下属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
当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其本质是界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权限。
管控关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内部的稳定,建立合适的管控模式是当前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一般来说,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照总部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可以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1)操作管控型操作管控型又称运营管控型.首先,采用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其总部作为经营决策的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的中心,目标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最优化,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到位,总部从战略的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频繁地对下属单位同类管理领域的部门协调和集中化处理,例如在财务、营销、研发、市场等方面。
其次,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中,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对职能人员的人数要求较多,职能部门的规模会很庞大。
如1984年以前的GE公司就是采用了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19827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d.png)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集团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有效的组织管控至关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管控方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协同效应,并降低管理风险。
以下是为某集团设计的组织管控方案。
一、集团组织架构设计1、总部职能定位明确集团总部的核心职能,如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
总部应集中精力于宏观层面的管理和决策,为下属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
2、业务板块划分根据集团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将业务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如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研发创新等。
每个板块设立相应的事业部或子公司,赋予一定的自主经营权。
3、分子公司设置根据业务规模和地域分布,合理设置分子公司。
分子公司作为业务执行单元,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接受集团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二、管控模式选择1、财务管控型主要通过财务指标对下属企业进行管控,关注投资回报和财务风险。
集团总部较少干预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重点在于资本运作和财务决策。
2、战略管控型在关注财务指标的同时,注重集团整体战略的协同和执行。
总部制定战略规划,并对下属企业的战略进行审核和指导,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监控和评估。
3、运营管控型深度介入下属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对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直接管控,以确保集团整体运营的高效和协同。
根据集团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合的管控模式。
在集团发展初期,可能采用运营管控型,随着规模扩大和业务多元化,逐渐向战略管控型或财务管控型转变。
三、权限划分与流程优化1、决策权限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在投资决策、人事任免、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权限划分,避免权力交叉和职责不清。
2、审批流程优化各类业务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
3、信息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总部能够及时了解下属企业的运营情况,下属企业也能准确领会总部的战略意图和决策要求。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623cdb4dd36a32d72758134.png)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关联企业越来越多。
而随着这些关联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地域分布上的越来越广,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成立企业集团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一般都具有资产规模庞大、业务结构复杂的特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企业的重要议题,这是目前许多正在快速成长、实现集团化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如果控制太死,不但力不从心,而且子公司会失去创造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使整个集团失去活力;如果控制不力,就会出现子公司各自为政,偏离集团发展战略,挥霍公司资源和转移利益,形成内部单元之间的不当竞争。
众所周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正在改变不少中国企业的生存状态。
以前那种“粗放式”经营管理也能迅速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以对主业以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管控模式类型及其特点所谓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和控制体系,通过基于该种管控体系的一套制度和方法,保证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和使命的顺利实现。
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财务符控型”、“战略符控型”和“经营管控型”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当然在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变化。
“财务管控型”是典型的分权组织形式,各下属企业的运作是高度自治的,各个下属企业均代表一个独立利润中心,集团可能会提供经营管理的支持和建议,但当形势紧迫时,那就是下属企业自己做出决策,而“经营管控型”是典型的集权组织形式。
一是财务管控型。
其特点是: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等,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集团总部负责给下属企业确定年度财务目标。
财务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各下属单位业务相关度低;产权关系松散;对集团影响不大或风险小等。
(纯干货)集团管控模式、组织结构与流程框架(116页)
![(纯干货)集团管控模式、组织结构与流程框架(1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b652aa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添加标题
适用于需要加强内部协同和资源 整合的企业
管控模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华为集团的管控模式
案例二:阿里巴巴集团的管控模 式
案例三:腾讯集团的管控模式
案例四:万科集团的管控模式
PART 02
组织结构
8
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型组织结构:简单、清晰,便于管理,但可能缺乏灵活性
职能型组织结构:专业化程度高,但可能存在部门间协调问题
设计新流 程:根据 目标和问 题,设计 新的流程 方案
优化流程: 对设计的 新流程进 行优化, 提高效率 和效果
实施新流 程:将优 化后的新 流程付诸 实践,并 进行监控 和调整
持续改进: 根据实际 情况,不 断优化和 完善流程 框架,以 适应变化 和需求
流程框架的优化与改进
优化目标: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
合理性:组织结构应符合公 司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
明确性:组织结构应清晰明 确,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协同性:组织结构应促进各 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
工作效率
稳定性:组织结构应保持一 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
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创新性:组织结构应鼓励创 ,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
极性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因:企业发展 战略、市场环境变化、技术进步 等
财务管控型:以 财务指标为核心, 关注利润、成本、
投资回报等
战略管控型:以 战略目标为核心, 关注市场地位、
核心竞争力等
运营管控型:以 运营管理为核心, 关注效率、质量、
客户满意度等
人才管控型:以 人才为核心,关 注员工发展、激 励、绩效管理等
管控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 a. 提高决策效率:集中决策,避免分散决策带来的效率低下 b. 资源优化 配置:集团总部可以统筹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c. 风险控制:集团总部可以对下 属企业进行风险监控和防范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aee9d02b160b4e777fcf8a.png)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集团化管控模式(doc 5页)
![集团化管控模式(doc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110217fa58da0116c1749e1.png)
集团管控模式集团管控模式集团管控模式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
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将成为集团化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集团管控模式的内涵集团管控模式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其确定过程需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二、三种具体管控模式根据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把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而划分成“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集团管控模式
![集团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c2c08332f60ddccda38a08b.png)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文∕王吉鹏,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无论是按照什么方式形成的集团企业,在集团经营管理中都不能按照集团形成的方式来管理,而必须选择合适的集团管控模式,并按照选择的管控模式来管理集团。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集、分权程度的不同而划分成“运营控制型”、“战略控制性”和“财务控制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也是目前流行的并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的三种集团管控模式。
一、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定义1、财务控制型采用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其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
其主要的特点是母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
母公司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
下属单位每年会被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母公司最为关注的往往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过问,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和记黄埔就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控制型集团企业。
和记黄埔集团员工超过18万人,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互联网、电信服务等业务。
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2、战略控制型对于采用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而言,其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管理方式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
母公司除了对下属单位进行控制外,还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
例如,对下属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资产运用、全面预算划拨、企业绩效管理和统一技术开发等。
各下属单位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1209-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构架设计
![1209-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构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d9f3a2d1f34693daef3e3a.png)
管理手段
应用方式
多种不相关产业的投资运作
相关型或单一产业领域内的 发展
更多资料尽在上海卓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3页
集团组织构架与管控模式报告
根据集团总部的管控模式选择,认为bb的集团总部的定 位为五大中心
战略管理中心 战略管理中心 资本运营中心 资本运营中心 财务监控中心 财务监控中心 资源管理中心 资源管理中心 经营协调中心 经营协调中心
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 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 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 财务控制 战略规划与控制 人力资源
各分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 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财务控制战略 营销/销售 网络/技术 新业务开发 人力资源 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但有地域 局限性
第5页
集团组织构架与管控模式报告
目录
一. 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的定位 二. 核心业务管控模式 三. 非核心业务管控模式 四. 组织结构设计 五. 部门职责 六. 定岗定编 七. 关键管理流程
更多资料尽在上海卓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6页
集团组织构架与管控模式报告
项目直营化管理形式的利弊分析
优点 缺点
组织结构扁平,结构简单,上
部门工作内容单一,不利于培
下联系简捷,有利于集中优势 资源支持主业的发展
养全面型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
投资风险规避的灵活性降低 各项目部考虑问题多从本项目
有利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
搭建未来业务发展的平台
有利于集团对项目部或项目公
出发,容易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 ,项目与项目、项目与部门之间 要协调的事务较多
• 四类基本控制手段 – – – – 人事控制 信息控制 考核控制 财务控制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e08d70a76e58fafab00383.png)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企业组织运营中,可能存在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管控问题,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决定了集团组织运营的目标能否实现,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的是企业组织运营的一个方面。
根据集团与下属企业集分权程度地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一般而言,包括操作型(集权,过程控制)、战略型(集分结合,程序控制)、财务型(分权,结果控制)三种模式,各模式追求的核心思想就是授权与控制平衡。
在把握好集团组织授权与控制的核心思想后,选择适宜地管控模式,相应地必然形成一定的集团内部架构和业务流程。
内部架构体系决定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权责,决定了各自的分工,同时也决定了集团组织的整体业务流程,最终推动集团整体的组织运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地最大化。
一、指导思想1、保证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的落实和执行;2、及时地获取来自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支持集团公司正确决策;3、减少和防范投资、公司运营中资产资金风险发生;二、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1、领导:制定集团战略方向;管理集团业务组合;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共同愿景、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大投资并购活动;创建集团共同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
2、绩效获取:审核批准子公司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子公司绩效;监督管理子公司财务状况;审计集团运营风险。
3、资源调配与整合:制定和实施子公司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资金管理;核心人才的获取和培训;政府、股东等公共关系的管理。
4、提供服务与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人事财务处理;教育与培训。
三、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1、操作管控型:不设有独立董事会,与集团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原则上选择“操作型管控”模式。
该管控模式的特点:(1)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介入较深,例如: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人事、财务制度的制订要以集团总公司相关制度为蓝本,或直接由集团总公司负责人事、财务管理。
(2)业务上实行实时指导与监控,绩效的评估与调整。
集团化的组织架构应该如何设计
![集团化的组织架构应该如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a9dc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f.png)
集团化的组织架构应该如何设计基于集团化的组织架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集团战略规划、管控模式、业务范围、地域分布等。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设计步骤:1.确定战略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例如是追求规模效应、多元化发展还是专业化发展。
这个战略目标将直接影响组织架构的设计。
2.确定管控模式:集团化的组织架构需要明确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包括集权和分权的程度、决策层级和决策流程等。
常见的管控模式包括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
3.确定组织框架:根据战略目标和管控模式,可以确定组织框架,包括母公司和下属企业的关系、组织层级和职能部门的设置等。
4.搭建职能结构:在组织框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搭建职能结构,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的设置和分工。
5.搭建总部平台:总部平台是集团化组织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明确总部的职能和作用,包括战略规划、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
6.搭建层次结构:在总部平台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搭建层次结构,包括集团、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等不同层级的设置和关系。
7.搭建部门结构: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搭建部门结构,包括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工作流程等。
8.搭建职权结构:职权结构是组织架构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明确各级组织和部门的职权范围和决策流程。
9.建立优化机制:最后需要建立优化机制,根据集团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组织架构进行定期的评估和优化。
以上是基于集团化的组织架构设计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设计需要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决策。
同时,组织架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配套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确保整个组织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eb263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0.png)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企业组织运营中,可能存在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管控问题,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决定了集团组织运营的目标能否实现,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的是企业组织运营的一个方面.根据集团与下属企业集分权程度地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一般而言,包括操作型(集权,过程控制)、战略型(集分结合,程序控制)、财务型(分权,结果控制)三种模式,各模式追求的核心思想就是授权与控制平衡。
在把握好集团组织授权与控制的核心思想后,选择适宜地管控模式,相应地必然形成一定的集团内部架构和业务流程。
内部架构体系决定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权责,决定了各自的分工,同时也决定了集团组织的整体业务流程,最终推动集团整体的组织运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地最大化.一、指导思想1、保证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的落实和执行;2、及时地获取来自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支持集团公司正确决策;3、减少和防范投资、公司运营中资产资金风险发生;二、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1、领导:制定集团战略方向;管理集团业务组合;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共同愿景、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大投资并购活动;创建集团共同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2、绩效获取:审核批准子公司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子公司绩效;监督管理子公司财务状况;审计集团运营风险。
3、资源调配与整合:制定和实施子公司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资金管理;核心人才的获取和培训;政府、股东等公共关系的管理。
4、提供服务与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人事财务处理;教育与培训。
三、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1、操作管控型:不设有独立董事会,与集团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原则上选择“操作型管控”模式。
该管控模式的特点:(1)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介入较深,例如: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人事、财务制度的制订要以集团总公司相关制度为蓝本,或直接由集团总公司负责人事、财务管理。
(2)业务上实行实时指导与监控,绩效的评估与调整.2、战略管控型:设立独立董事会,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关联度高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可以选择该种类型管控模式。
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选择
![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efb64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选择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是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和方法。
选择适合的资金管控模式对于企业集团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供选择。
1. 中央集中式资金管控模式:中央集中式资金管控模式是将企业集团内部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到一个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在集团内实现统一调度和有效管理,降低资金风险和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流程复杂、决策缓慢等。
2. 分散式资金管控模式:分散式资金管控模式是将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分散到各个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风险和市场变化,同时也能够促进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
3. 混合式资金管控模式:混合式资金管控模式是将中央集中式和分散式模式结合起来进行资金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中央集中式和分散式模式的优势,实现统一调度和灵活应对的平衡。
但是这种模式也需要克服中央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协调等问题。
选择适合的资金管控模式需要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来确定。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业务模式、组织结构、资金流动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选择一个灵活性较高的资金管控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风险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集团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板块或资金流动方向采取不同的资金管控模式。
例如对于业务稳定的板块可以采取中央集中式模式,对于创新型业务可以采取分散式模式,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可以采取混合式模式。
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的选择应基于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并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灵活性和有效性是选择资金管控模式的关键要素,能够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模式将有助于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确定集团管控模式
![如何确定集团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3ea1ed9b89680203d825b7.png)
E P选型, R 业务说 了算
王 永 强
集 团公 司 中 . 其是 多元 化发 展 尤
的公 司 中 . 一些 新 的业 务或 合作 型 的 业务 . 一般 都在 子 公 司层 面展 开 . 即
使 是 与母公 司具有 纵 向生产链 关系 的
种 模 式 可 以形 象地 表 述 为 有头 脑 . 没 有手 脚 ” 。 可 见 ,操 作 管控 型 和 财 务 管 控 型 是 集 权 和 分 权 的 两 个 极 端 ,战 略 管 控型 则 处 于 中 间状 态 。 是 . 的 但 有 公 司从 自己 的 实 际 情 况 出发 .为 了 便 于 管控 ,将 处 于 中间 状 态 的 战 略 管 控 型进 一步 细 划 为 ” 战略 实 施型 ”
基 于 供 应 链 的流 程 .其 结 果 会 导 致 系统 无 法投 入 使 用。 个 案子 最后 结 这
业 有 相 同 之 处 。本 案 的母 公 司 是 家
电行 业 的大 腕 .与 合 资子 公 司的 业
果 是 用新 的系统 取 代 了 总部 的 系统 .
对 企 业 来说 是 明智 之举 . 因为 E P系 R
栏 H主 持 人:王永 强 me al s h . m 美术 编辑 :张 啦双 c l o uc @ o
20// 第 11 4 067总 5期 3 0
维普资讯
系 统
的 人 数 会 很 多 ,规 模 会 很 庞 大 。 企 业每 年 会 给 定有 各 自的财 务 目标 , 它们 只要 达 成 财 务 目标 就 可 以 。在 全 、员 工 培 训 跟 不 上 、 员工 发 展 没 前 景 .员工 们 就 不 会 有 工 作 的积 极
理 各 下 属 公 司 二 级 管 理 团 队 及 业
集团公司的三类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的三类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75b8313968011ca300914d.png)
集团公司的三类管控模式
在集团公司改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宜的管控模式是集团公司改革的另一重要走向。
实践中,存在以下三类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
一类是财务管控型控股公司。
即集团公司强化对集团企业进行财务控制,具体经营管理工作由子公司负责。
一类是战略管控型控股公司。
适用于集团主业比较突出,所属企业分布在国内外,重点是发展战略。
一类是操作(经营)管控型控股公司。
特点是集团公司保留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职能。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选择具有多因素、动态化的特点
集团公司的三种类型管控模式各具特点,每个集团只能以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模式。
管控模式的选择与集团设立宗旨及管理者的行为理念有关,也受其他多项因素影响。
第一、多种因素影响集团公司选择管控模式。
确定管控模式是对所有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第二、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不是一成不变。
在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集团公司会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三、对不同子公司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管控模式。
实践中,大型企业集团有较多的子公司(企业),集团公司对它们的管控并非只是一种模式,通常是按子公司的产业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地域分布的差别,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四、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变动趋势。
一种是加大集团公司管理的集权程度;另一种是增加子公司的分权程度。
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设计方案思路说明课件
![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设计方案思路说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4c1c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a.png)
02
组织结构设计方案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简单,权利集中,责任 分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适用于 小型企业或简单生产机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
以项目为中心,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增强组织适应能力。但组织结构不稳 定,权利分散,需要良好的协调与沟 通能力。
借鉴之处
学习不同企业的管控模式 和组织结构优势,如矩阵 式组织结构、平台化组织 结构等。
应用建议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业务 需求,选择适合的管控模 式和组织结构,并进行持 续优化。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设计方案的核心要点
01 核心要点一
02 核心要点二
03 核心要点三
04 核心要点四
管控和组织结构的优化,
的治理结构,规范决策程
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 序,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战略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
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 管理体系,提高企业风险 防范和应对能力。
对未来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发展的展望
01
02
03
04
展望一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业 务多元化,集团管控模 式将更加灵活多样,以 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 展需求。
职能型组织结构
分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自己业务范 围内有权指挥下级,有利于发挥职能 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Hale Waihona Puke 横向联系差, 权利分散,易产生矛盾。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增强 企业的活力。但机构重复,管理人员 增多,不利于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
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
![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c5aa12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0.png)
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含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含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有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与管理信息系统。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一致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与“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类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有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类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公司在1984年往常使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能够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能够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与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者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型: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
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
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
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可见,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
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广义的管控模式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广义的管控模式由于影响的因素很多,各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和自身条件又各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且它们还必将随一些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例如,影响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具体形式的因素有竞争环境、公司战略、业务组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传统、政府政策、法律规定、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等,甚至包括经营者的风格。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多半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混以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
又如,从业务战略的需要出发,对涉及企业集团主业发展方向的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用股权置换、收购等办法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以达到对该公司的完全控制;而对一家全资子公司,基于某种考虑,也可能出让部分股份使其变为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
再如,从经营风险因素考虑,如果预计该公司在异地的经营风险大,可设立一个子公司,使其负有限责任;反之,则可考虑开设分公司,以减少母公司的应税税基和运营成本。
管控模式的有机体系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涉及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包括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管控模式对于集团公司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就事论事往往难以说清楚,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管控模式的选择应该以什么为标准?管控模式的制定需要从何入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司战略目标。
因为管控体系的建立是以完成集团特定的战略目标为目的的,它是为实现集团的业务战略目标服务的。
所以,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立的基准是集团的业务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有效管控,首先应该把本集团的业务发展战略理清楚,给整个集团一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让所有的员工都知道路向何处走,劲往何处使。
否则,集团公司的管控体系就失去了确立的依据,盲目建立起来的管控体系往往是无效的。
其次,管控模式如何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并使之真正有效?管控模式的问题不是仅仅停留在管控模式本身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具体的途径帮它落实。
例如,一个公司的战略目标很清晰,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也很匹配,部门职责划分也很清楚。
但是不是工作就可以自动有效地进行?目标就一定能顺利实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它们还缺乏落实的保障条件。
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岗位职责不清晰、薪酬福利不合理、绩效管理不健全、员工培训跟不上、员工发展没前景,员工们会有工作积极性吗?企业的目标最终能实现吗?因此,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落实,还应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配合。
再次,工作流程也是能使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支持体系。
工作流程即做事的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与企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这些活动存在的价值一是能增加工作的价值、提高工作的效率;二是能减少错误、降低风险。
绝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但却无法保证员工都能严格遵守。
而优化的工作流程,可以将这些制度、标准要素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保证各种制度标准的实现和工作的有效进行。
特别是在集团公司的管控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展而日益复杂时,如果没有优化的工作流程体系,集团公司将难以避免效率的损失和风险的产生,有效的管控也难以实现。
但是,现在也有一种过于强调工作流程的看法,似乎只要把工作流程梳理清楚了,一切管理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在流程与其它管理、尤其是与人的因素之间,流程不是一个刚性的约束因素,不可能制定好一系列流程之后就可以让大家照章办事而万事大吉了。
人是活的,如果工作流程不与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相配合,流程将无人遵守,制度将无人执行,标准将无人参照,再好的流程也将是个摆设。
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并不缺失,相关流程制度也都很完美,但为什么仍然出现了将公司拖入破产边缘的巨大亏损?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总经理陈久霖没有约束,子公司对集团、对外界完全是个“黑箱”,他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为所欲为。
又如,我国的银行大都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工作流程,但近年来仍然大案频发,“巨额骗贷”一起接一起?究其原因,根源大多在于相关行长们置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于不顾,一个人说了算。
因此,流程只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建立和完善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
其次,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支持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影响非常大,甚至是革命性的。
企业规模的大小必然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规模大的企业很容易形成多层次的管理结构,而每多一个层级,不仅会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而且势必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干扰,使最终到达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失真。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准确了解下情,过去企业里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减少管理层次,或决策权力下放。
但这样都会有新的风险产生,如管理幅度过宽而导致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慢,或是由于权力下放过大而导致管理失控,等等。
因此,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经常处于权力“放、收两难”的境地。
近10年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出路,使企业能够做到在组织扁平化的同时,保证企业领导层管理幅度的扩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其关键在于它能大大提高企业内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共享程度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有许多企业在运用ERP系统时都必须根据管理软件的特点要求在业务流程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或改革,从而导致组织结构的优化。
综上所述,一个有效的管控模式不是狭义的,而应该是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集团的发展战略居领导地位,它是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形成的依据。
而人力资源体系、公司流程和信息系统则是管控模式得以实施的支持体系,它们帮助管控模式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并最终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
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因此我们称其为“集成的管控体系”。
如图所示。
总部功能定位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确定的关键在于总部的功能定位。
据美国ConferenceBoard 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公司总部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可见总部的存在价值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中国的集团公司历史不长,集团公司总部的功能定位更是一个新的问题。
集团公司总部的基本职能是什么?集团公司总部应该如何定位?这是集团公司实现有效管控的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如采用财务管控型的集团公司,其总部集权程度低;而采用操作管控型的集团公司,其总部的集权程度就高。
但不论总部集权程度如何,其目标都应该是为集团整体创造合理的附加价值,为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总部职能定位是应为集团整体提供附加价值。
如果总部定位不合理,不仅不会带来附加价值,而且会带来毁损价值。
比如:集团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对总经理的监管缺位而导致总经理决策严重失误;集团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总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下属企业之间相互扯皮;管理层次多,经营决策官僚化,贻误商机;总部不能对下属业务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及内行指导;绩效考核指标片面,误导业务单位经营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