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并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样,当时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就站出来了,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们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改良的方法,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戊戌变法的背景。

[授新课][板书]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师(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这也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背景[板书]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师: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此后,帝国主义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把整个中国划分为一块块的势力范围。

在中国东部这么长的海岸线上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军港,这就引起了中国人的深思,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对手不是像英国、法国那样的一等强国,而是一直被自己视为蛋丸岛国的日本,不是我们常说“小日本”什么的吗!况且中国经过30年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船尖炮利”的地步。

但这一切并没有挽回中国的败局,于是维新派开始走上了通过变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我们再来看一下变法的经济基础。

[板书]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受到了哪些影响呢?一是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他们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政府支持办企业了,也要有人出来做才行啊。

当时就有一批地主、官僚、商人一方面想赚钱,同时也是出于爱国,就出来投资办工厂了。

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

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1)形成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害,缓和社会矛盾。

(4)基本主张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二、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序幕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一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一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七节教案一戊戌变法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

2.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了解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4.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

5.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

德育目标1.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叙述,使学生认识: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进步。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的讲解,使学生认识:维新变法不仅是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两种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它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通过变法失败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其深刻教训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能力目标1.通过对变法内容的讲述和对变法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历史重大事件的能力。

2.科学地评价戊戌变法,并认识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进程中的曲折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

2.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难点1.对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所反映的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分析和认识。

2.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实质。

3.如何正确评价戊戌变法?●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1.提问法:在介绍事件的相关历史背景时,可采用提问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2.讲解法:关于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可用讲解法,使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意义和历史教训。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单元学习小结一、如何全面理解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利弊(1)利: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性,既没有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也不可能真正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3.原因(1)康有为出身于世代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2)康有为游历了香港、上海,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目睹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

(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因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广大人民心中影响深厚,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造成巨大阻力。

(4)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二、关于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走向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

5.爱国官员的推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以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

高一历史 戊戌变法 PPT课件

高一历史 戊戌变法 PPT课件

2.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谢谢,再见!
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中 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 步的发展?
想 一 想 ?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 进一步破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 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维新思想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公车上书”
政治运动
中外纪闻 强学会
北京 天津
国闻报
上海
时务报
长沙
时务学堂
广州
万木草堂
看左图,我们可以看 到很多举人都挣着 联名上书光绪帝。 假如你也是当时的 应试举人,你会在上 面署名吗? 为什么?
康 有 为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封 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 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在 广州举办万木草堂讲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是维 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代表 作为《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他的两 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思 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 喷发”。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双方
维新派 要不要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势力
论 战
内容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 影响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Hale Waihona Puke 刘光第杨深秀 杨 锐
康广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打击了封建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权 官僚制度 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有利于民族资 经济: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主要内容 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有利于西

【精品推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课件: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精品推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课件:第9单元 戊戌变法
•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谭嗣同 被执行死刑,年仅33岁。同时被 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 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 称“戊戌六君子”。
• 1898年发生什么事使得谭嗣同被
•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断遭到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侵略,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则使中国的民 族危机空前加深:一方面更加暴露清政府的 软弱腐朽;另一方面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 奔走呼号,并进行反思和改革:向西方学习, 实行君主立宪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资本主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起维 新变法运动,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由于维新 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以慈禧太后为 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先 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上 艰难地前进。
• 注意分析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不同, 理解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选修1
异同点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背 景
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
不参 同加 点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 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没有
民、商人、手工业者
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结 果
成功,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 强大起来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西 影 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明 响 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逐步转变
为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 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 成为众矢之的
失败,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 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背 景
改革前,两国都处在封建统治之下,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性 质
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 相容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同领 点导

具有资产阶级倾向,日本是由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领导,中国是由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领导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
思想 文化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 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 较早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 难接受新鲜事物
封建统治危机严重,中外势力 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 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 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 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 顽固派力量强大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总结9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总结9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总结(九
)
一、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关系
1.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上向中国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造成财政危机加剧,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化,从而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例题(2016·海南高考)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解题模板
抓时空:清朝1898年。

审题意: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特点。

析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

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具体指什么人?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

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政变
以学生自学为主。

(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

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

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