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的复习提纲
一、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國際音標
●现代汉语语音结构基本原则、特点:
1.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
2.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
3.声母、韵头、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必有的成分。没有声母也算一个单位,称
作零声母
●现代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对照)
15—16页
●现代语言学分析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
1.成阻和除阻方式(鼻音,塞音,塞擦音,擦音,边音,颤音,闪音)
2.带音与否(声带颤动与否决定浊清,边音和鼻音属于浊音)
3.送气与否
发音部位:
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中后音,舌叶音,舌面前中后音,小舌音,喉音,喉塞音)
●国际音标表:第26页
早期注音法:
1. “譬況”:急氣、緩氣;內言、外言。(打比方)
2. “讀如”“讀若”:单纯注音(“读为”“读曰”:破通假或异文。也有很多是用读如读若來說明通假的和解釋詞義的。)《说文解字》用的比较多。段玉裁: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故有讀若,無讀為也
3.直音等注音法。用一个同音字给某字注音
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代有些辞书还沿用
●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則:
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
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
(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即切上字或上字。
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即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出現時間:
大约在东汉后期(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
有人認為受了梵文拼音方法的啟發。
●局限:
1.一聲母用很多反切上字,同一韻母也用很多反切下字。
2.由於語音的變化,古代的反切,現在照一般的反切原理,切不出正確的字音。要想正确地将反切拼切出正确的读音,必须掌握古今音的演变规律。
Eg:蕭,蘇雕反陳,直珍反
展,知演反六,力竹(古代是去声)反
砂,所加反排,步皆反
古代平声不分阴阳——由上字的清浊来决定
现代普通话里,古代的gkh的读音在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前边变成jqx的读音【古奚切鸡】宋人改成【坚奚切鸡】(本呼)
●反切的改良:
1.明吕坤《交泰韻》、清潘耒《類音》
主要意见:反切上下字要用本呼(四呼一致)的字。
将反切下字改用以元音开头的字(即零声母的字),同时顾及声调的阴阳。Eg:【德红切东】改成【笃翁切东】
但以元音开头的生僻字带来新困难。
2.李光地與王蘭生的《音韻闡微》
尽可能不用生僻字。上字韵母尽量简单,下字尽量无声母
Eg改動
公,古紅切——姑翁切
歸,舉韋切——姑威切
堅,古賢切——基煙切
邊,布玄切——卑煙切
幹,古寒切——歌安切
但有时候根本找不到以元音开头的反切下字。
双声叠韵
1.反切就是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的。
反切的要求比较严:韵相同,调相同,而且韵母的每个成分都相同。
一般的叠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3.各时代的双声叠韵都是按照每个时代的语音系统来创造的
✓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分析
●基本概念
声、纽、声母:声母
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声类:反切上字的分类,
聲類不同於聲母
唐人字母的创立受梵文启发
●守温三十字母《敦煌掇瑣·守溫韻學殘卷》
归纳错误:
日(舌,应为齿);
来(牙,因为舌头音);
心、邪(喉,应为齿)
影(浊,应为清音) ● 宋人三十六字母
● 五音七音
五音:喉牙舌齿唇
七音:五音加上半舌、半齿
● 清浊
清、濁、全清、全濁、次清、次濁(亦稱清濁) 廣義的“清”包括“全清”和“次清”,狹義的“清”就是“全清”; 廣義的“濁”包括“全濁”、“次濁”,狹義的“濁”即“全濁”。
✓ 关于韵母的分析
● 韻母、韻、韻部、韻類、韻目、韻攝
Eg: 煙憐錢年-ian ;船-uan ;緣-yan ;然-an
韻母:介音+韻腹+韻尾 韻:韻腹+韻尾+聲調 韻部:韻腹+韻尾
韻類:介音+韻腹+韻尾+聲調
反切下字的分類,是關於韻的最小的一個概念。 (《廣韻》的韻類:“煙憐年”屬前類,“錢”屬連類,“船緣然”屬緣類。) 韻目:韻書中韻的代表字,≈韻。
韻攝: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韻歸為一攝。
● 韻頭的分析:開合與四呼 开合:
中古音系有[i]和[u]兩個介音,兩個可分別出現,也可同時出現。 合口:韻頭為[u]或韻腹為[u]的韻母。 開口:韻頭和韻腹不為[u]的韻母。
等:有無[i]韻頭用“等”來區分:三等有,一二等無。四等一說有,一說無
四呼:开口,齐齿,合口,撮口。(明代就有了这个名称)
●韵尾的分析:陰陽入
開韻尾元音韻尾鼻音韻尾塞音韻尾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阴阳(入)对转:陰聲韻、陽聲韻和入聲韻之間的互相變化。
最早是由清人孔廣森在研究上古音時提出,用以解釋陰聲韻和
陽聲韻字通押和諧聲的現象。
上古入聲韻很多古音學家歸在陰聲韻中,故不叫“陰陽入對轉”。
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韵,都转化成阴声韵了。
对转的条件:韵腹相同,韵尾不同,一定是同一横行。
旁转的条件:舌位往旁边一转。同韵尾,不同类。一定同一竖行。1~6,7~9,10~11 通转的条件:不同类,同韵腹
三种转韵,韵之间的关系是依次疏远。
四声的发现
名稱起于南北朝齊梁時期,沈約《四聲譜》提出。
平上去入,具体音高不知道
古代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不同。
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调值相同,调类不一定相同。
调类的归纳与古汉语的四声有密切关系。
●五度标调法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四角标圈法
如果分阴阳,标阳调在符号下方加一横
●平仄;舒促
平仄:平聲和上去入聲的區別
舒促:非入聲和入聲的區別
阴声韵和阳声韵只有平上去三种调类,入声调属于入声韵。